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病之形能专题知识讲座病之形能专题知识讲座第1页病之形能,语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能,通“态”。病形即病之症状。病态即病之势态。病之形态即疾病临床证候表现及其发生、发展、改变势态。《内经》记载疾病约三百余种,有是专篇叙述,有则散在于各篇之中,对很多疾病病因病机、临床症状、辨证分析、治则治法、预后预防等都作了扼要介绍。本单元重点讨论热病、咳病、痛病、风病、痹病、痿病、厥病、肿病、脾瘅等疾病。病之形能专题知识讲座第2页素问·热论篇
第三十一
病之形能专题知识讲座第3页[篇解]热,热病。泛指一切外感发烧性疾病。本篇对外感发烧性疾病病因、病机、症状、传变、治疗、预后和禁忌进行了叙述,故以“热论”名篇。
病之形能专题知识讲座第4页[主要内容]1、热病概念、病因、病机及预后。2、热病普通传变规律及其汗、泄治疗大法。3、两感热病预后及其机理。4、热病遗复病因、病机、治法及禁忌。病之形能专题知识讲座第5页[教学要求]1.掌握热病概念、预后、治疗标准,热病遗留、复发和禁忌。2.熟悉热病病证特点。3.了解热病预后与胃气关系。4.掌握温病和暑病划分及暑病治法。病之形能专题知识讲座第6页[原文]701一级
黄帝问曰: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或愈或死,其死皆以六七日之间,其愈皆以十日以上者何也?不知其解,愿闻其故。岐伯对曰:巨阳者,诸阳之属也,其脉连于风府,故为诸阳主气也。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热虽甚不死;其两感于寒而病者,必不免于死。病之形能专题知识讲座第7页[注释]1、伤寒:病名,外感性热病总称。有广义与狭义两种。广义伤寒,由感受四时邪气引发外感性热病;狭义伤寒,由感受寒邪引发外感性热病。2、“巨阳者,诸阳之属也,其脉连于风府,故为诸阳主气也。”巨阳,即太阳。诸阳,指督脉和阳维脉。属,统率、聚会之意。风府,督脉经穴,在项后正中入发际一寸处。太阳经统率人身阳经,其经脉上连风府,而风府会聚督脉和阳维脉,督脉为阳脉之海,阳维脉维系三阳经,所以太阳经主持人身阳经之气。3、两感:表里两经同时感受邪气发病,比如太阳与少阴两感,阳明与太阴两感,少阳与厥阴两感。病之形能专题知识讲座第8页[分析]一、说明了热病与伤寒关系,提出了“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理论观点。二、叙述了外感病特征及其机理。三、叙述了热病预后。
病之形能专题知识讲座第9页[原文]702二级帝曰:愿闻其状。岐伯曰:伤寒一日,巨阳受之,故头项痛腰脊强。二日阳明受之,阳明主肉,其脉侠鼻络于目,故身热目疼而鼻干,不得卧也。三日少阳受之,少阳主胆,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三阳经络皆受其病,而未入于藏者,故可汗而已。四日太阴受之,太阴脉布胃中络于嗌,故腹满而嗌干。五日少阴受之,少阴脉贯肾络于肺,系舌本,故口燥舌干而渴。六日厥阴受之,厥阴脉循阴器而络于肝,故烦满而囊缩。三阴三阳,五藏六府皆受病,荣卫不行,五藏不通,则死矣。
病之形能专题知识讲座第10页[注释]1、一日:一日与下文二日、三日、四日、五日、六日,都是指外感热病传变次序及发展阶段,不能了解为详细日数。2、身热:指身体发烧,按之烫手,愈按愈热。3、不得卧:阳明受邪,经气壅滞,影响到腑,使胃不和,所以不得卧。4、未入于脏者,故可汗而已:人体经脉阳经连腑,阴经连脏。未入于脏,说明邪气未及于三阴,乃在肌表,故可汗而已。5、烦满而囊缩:“满”,通“懑”,烦闷之意。囊缩,阴囊收缩。病之形能专题知识讲座第11页[分析]一、本节原文叙述了六经主要症状表现。二、叙述了热病传变规律。
病之形能专题知识讲座第12页[原文]702二级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治之各通其藏脉,病日衰已矣。其未满三日者,可汗而已;其满三日者,可泄而已。帝曰:热病已愈,时有所遗者何也?岐伯曰:诸遗者,热甚而强食之,故有所遗也。若此者,皆病已衰而热有所藏,因其谷气相薄,两热相合,故有所遗也。帝曰:善。治遗奈何?岐伯曰:视其虚实,调其逆从,可使必已矣。帝曰:病热当何禁之?岐伯曰: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此其禁也。
病之形能专题知识讲座第13页[注释]1、各通其脏脉:通,即疏通、调理。脏,泛指内脏,即五脏六腑。脏脉,即脏腑之脉。2、其未满三日者,可汗而已;其满三日者,可泄而已:汗,即发汗。泄,即泄热。《内经》治热用汗、泄,主要指针刺疗法。3、遗:指病邪遗留未尽,迁延不愈。4、热甚强食之:在热尚甚时就勉强进食。5、食肉则复,多食则遗:复,病愈而复发。热病之后,脾胃气虚,运化力弱,食肉则不化,多食则谷气残留,与热相互搏结,故有遗复。
病之形能专题知识讲座第14页[分析]一、叙述了伤寒热病主要治疗标准。二、阐述了“遗热”、“食复”产生机理,及其指导意义。
病之形能专题知识讲座第15页[原文]703(2)一级
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暑当与汗皆出,勿止。[注释]1、暑当与汗皆出,勿止:汗出,则暑邪随之外泄,故不可止汗。
病之形能专题知识讲座第16页[分析]一、本节提出了外感热病,因为发病时间不一样,有温病和暑病区分。二、提出了关于暑病治疗方法。三、《素问·热论》对《伤寒论》影响。
病之形能专题知识讲座第17页素问·咳论篇
第三十八病之形能专题知识讲座第18页[篇解]
咳,即咳嗽。因为本篇主要讨论了咳嗽病因、病机、分型、症状、转归及治疗标准等问题,为论咳专篇,所以篇名为咳论。
病之形能专题知识讲座第19页[教学要求]
1、掌握咳病因病机。2、熟悉咳辨证分类方法、症状表现及治法。3、了解咳与四时气候关系。病之形能专题知识讲座第20页[原文]707一级
黄帝问曰:肺之令人咳,何也?岐伯对曰:五藏六府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帝曰:愿闻其状。岐伯曰: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五藏各以其时受病,非其时,各传以与之。人与天地相参,故五藏各以治时,感于寒则受病,微则为咳,甚者为泄,为痛。乘4秋则肺先受邪,乘春则肝先受之,乘夏则心先受之,乘至阴则脾先受之,乘冬则肾先受之。病之形能专题知识讲座第21页[注释]1、五藏各以其时受病:指五脏在各自所主时令受邪发病。2、非其时各传以与之:非其时,指非肺所主秋季。之,指肺。本句即指五脏在各自所主时令感受邪气发病后,分别涉及于肺而引发咳病。3、治时:指五脏所主旺时令。4、乘:趁也。此指当……之时。病之形能专题知识讲座第22页[分析]一、提出了“五藏六府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发病学观点。二、叙述了咳嗽病因病机。三、叙述了咳病与四时气候关系。病之形能专题知识讲座第23页[原文]708二级
帝曰:何以异之?岐伯曰:肺咳之状,咳而喘息有音,甚则唾血。心咳之状,咳则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状,甚则咽肿喉痹。肝咳之状,咳则两胁下痛,甚则不能够转,转则两胠下满。脾咳之状,咳则右胁下痛,阴阴引肩背,甚则不能够动,动则咳剧。肾咳之状,咳则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咳涎。
病之形能专题知识讲座第24页
帝曰:六府之咳奈何?安所受病?帝曰:五藏之久咳,乃移于六府。脾咳不已,则胃受之,胃咳之状,咳而呕,呕甚则长虫出。肝咳不已,则胆受之,胆咳之状,咳呕胆汁。肺咳不已,则大肠受之,大肠咳状,咳而遗失。心咳不已,则小肠受之,小肠咳状,咳而失气,气与咳俱失。肾咳不已,则膀胱受之,膀胱咳状,咳而遗溺。久咳不已,则三焦受之,三焦咳状,咳而腹满,不欲食饮。此皆聚于胃,关于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肿气逆也。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治藏者治其俞,治府者治其合,浮肿者治其经。帝曰:善。病之形能专题知识讲座第25页[注释]1、喉中介介如梗状:形容咽部如有物梗塞之状。2、喉痹:指咽喉肿痛,吞咽阻塞不利。3、两胠:左右腋下胁肋部。病之形能专题知识讲座第26页[分析]一、叙述了咳嗽分类、传变和症状。1、咳嗽分为五脏咳和六腑咳。2、其传变规律为“五藏之久咳,乃移于六府”,即表里相传。二、提出了“皆聚于胃,关于肺”理论观点。三、叙述了针刺治疗咳证大法。病之形能专题知识讲座第27页素问·举痛论篇
第三十九
病之形能专题知识讲座第28页[篇解]举,列举。本篇讨论了因为寒邪客于脏腑经脉所引发各种疼痛,并提出了结合望、问、扪及兼见症状以判别痛方法,故取名为“举痛论”。病之形能专题知识讲座第29页[教学要求]1、掌握引发疼痛病机。2、熟悉痛证辨证关键点。病之形能专题知识讲座第30页[原文]709三级
黄帝问曰:余闻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如此,则道不惑而要数极,所谓明也。今余问于夫子,令言而可知,视而可见,扪而可得,令验于己而发蒙解惑,可得而闻乎?岐伯再拜稽首对曰:何道之问也?帝曰:愿闻人之五藏卒痛,何气使然?岐伯对曰: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病之形能专题知识讲座第31页[注释]1、要数极:把握主要道理之根源。2、发蒙解惑:启发蒙昧,解除迷惑。3、稽迟:稽,留止也。迟,徐行。此指经脉气血留滞不行。4、泣而不行:泣,同“涩”。涩而不行,不通畅之义。气血运行不通畅。5、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此两句为互文,即客于脉外则血气少,客于脉中则血气不通。概括了疼痛虚实两种病机。此句为疼痛机理总纲。
病之形能专题知识讲座第32页[分析]一、本段指出了必须把望诊、问诊和切诊结合起来方可对疾病做出准确辨证和判别。二、本段重点叙述了疼痛病因病机。病之形能专题知识讲座第33页[原文]710二级
帝曰:其痛或卒然而止者,或痛甚不休者,或痛甚不可按者,或按之而痛止者,或按之无益者,或喘动应手者,或心与背相引而痛者,或胁肋与少腹相引而痛者,或腹痛引阴股者,或痛宿昔而成积者,或卒然痛死不知人有少间复生者,或痛而呕者,或腹痛而后泄者,或痛而闭不通者,凡此诸痛,各不一样形,别之奈何?岐伯曰:寒气客于脉外则脉寒,脉寒则缩踡,缩踡则脉绌急,绌急则外引小络,故卒然而痛,得炅则痛立止,因重中于寒,则痛久矣。病之形能专题知识讲座第34页寒气客于经脉之中,与炅气相薄则脉满,满则痛而不可按也,寒气稽留,炅气从上,则脉充大而血气乱,故痛甚不可按也。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按之则血气散,故按之痛止。寒气客于侠脊之脉,则深按之不能及,故按之无益也。寒气客于冲脉,冲脉起于关元,随腹直上,寒气客则脉不通,脉不通则气因之,故喘动应手矣。寒气客于背俞之脉则脉泣,脉泣则血虚,血虚则痛,其俞注于心,故相引而痛,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矣。病之形能专题知识讲座第35页寒气客于厥阴之脉,厥阴之脉者,络阴器系于肝,寒气客于脉中,则血泣脉急,故胁肋与少腹相引痛矣。厥气客于阴股,寒气上及少腹,血泣在下相引,故腹痛引阴股。寒气客于小肠膜原之间,络血之中,血泣不得注于大经,血气稽留不得行,故宿昔而成积矣。寒气客于五藏,厥逆上泄,阴气竭,阳气未入,故卒然痛死不知人,气复反则生矣。寒气客于肠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呕也。寒气客于小肠,小肠不得成聚,故后泄腹痛矣。热气留于小肠,肠中痛,瘅热焦渴,则坚干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矣。病之形能专题知识讲座第36页[注释]1、绌急:屈曲拘急。绌,屈曲。急,拘急。2、膜原:腹腔内脂膜之间。3、侠脊之脉:指脊柱两旁深部之经脉。此指邪客脊柱两旁伏冲、伏膂脉。4、喘动应手,即血脉搏动按之急促应手。喘与动同义。5、背俞之脉:即足太阳膀胱经。6、阴股:大腿内侧近前阴处。7、大经,特指小肠经脉,相对于络血而言为大经。8、瘅热:热甚也。主要症见大便秘结,唇焦口渴。病之形能专题知识讲座第37页[分析]一、本段叙述了十四种疼痛辨证关键点:①发作时间长短,间歇久暂:连续性疼痛(第2条)、暂时性疼痛(第1、11条)。②对按压反应:痛不可按(第3条)、按之痛止(第4条)、按之无益(第5条)。③有没有牵引痛:心与背相引(第7条)、胁肋与少腹相引(第8条)、腹痛引阴股(第9条)。④其它兼证:喘动应手(第6条)、疼痛伴积块(第10条)、疼痛伴呕吐(第12条)、疼痛伴腹泄(第13条)、疼痛伴便秘(第14条)。病之形能专题知识讲座第38页二、本段为后世临床诊治痛证奠定了基础。1、提醒咱们对痛证辨证不但要依据疼痛部位以确定脏腑经络病位,而且还要依据疼痛缓解程度、有没有牵引痛及其兼症来判断疼痛虚实寒热,尤其应结合望、问、切诊综合分析。2、本段提醒咱们治疗痛证应该辨证治疗。病之形能专题知识讲座第39页[原文]710(2)三级
帝曰:所谓言而可知者也,视而可见奈何?岐伯曰:五藏六府固尽有部,视其五色,黄赤为热,白为寒,青黑为痛,此所谓视而可见者也。帝曰:扪而可得。奈何?岐伯曰:视其主病之脉,坚而血及陷下者,皆可扪而得也。分析:本段说明了望诊、问诊、切诊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方可确定病位与病性。病之形能专题知识讲座第40页素问·痹论篇
第四十三
病之形能专题知识讲座第41页[篇解]痹,闭也,闭塞不通之意。因为经络阻滞,营卫凝涩,脏腑气血运行不畅而致以肢体关节疼痛为主要表现病证,称为痹证。因为本篇较为系统地对痹证病因、病机、分类、证候、治则、预后等,进行专门讨论,故篇名为“痹论”。病之形能专题知识讲座第42页[主要内容]1、叙述了痹证主要成因及分类。2、叙述了五脏痹、肠痹、胞痹证候。3、叙述了各种痹证主要症状及病理机制。4、叙述了营气、卫气生成起源、功效及营卫运行失常造成痹证机理。5、叙述了痹证预后及治疗。病之形能专题知识讲座第43页[教学要求]1、掌握痹病因病机、分类、传变、痹与营卫之气关系。2、痹证症状特点、治疗及预后。病之形能专题知识讲座第44页[原文]711一级
黄帝问曰:痹之安生?岐伯对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帝曰:其有五者何也?岐伯曰:以冬遇此者为骨痹,以春遇此者为筋痹,以夏遇此者为脉痹,以至阴遇此者为肌痹,以秋遇此者为皮痹。帝曰:内舍五藏六府,何气使然?岐伯曰:五藏皆有合,病久而不去者,内舍于其合也。故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肾。筋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肝。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肌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脾。皮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肺。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病之形能专题知识讲座第45页[分析]一、本段叙述了行痹、痛痹、着痹病因病机及症状特点。二、本段叙述了痹证分类及传变。三、本篇是论痹专篇,《内经》对于痹叙述,除本篇外,还有四十余篇包括到相关痹内容,其中以痹为病名者,约五十各种。痹证是临床常见病,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不论在理论及临床上都有发挥。病之形能专题知识讲座第46页[原文]712二级
凡痹之客五藏者,肺痹者,烦满喘而呕。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嗌干善噫,厥气上则恐。肝痹者,夜卧则惊,多饮数小便,上为引如怀。肾痹者,善胀,尻以代踵,脊以代头。脾痹者,四肢解堕,发咳呕汁,上为大塞。肠痹者,数饮而出不得,中气喘争,时发飧泄。胞痹者,少腹膀胱按之内痛,若沃以汤,涩于小便,上为清涕。病之形能专题知识讲座第47页
阴气者,静则神藏,躁则消亡,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淫气喘息,痹聚在肺;淫气忧思,痹聚在心;淫气遗溺,痹聚在肾;淫气乏竭,痹聚在肝;淫气肌绝,痹聚在脾。诸痹不已,亦益内也。其风气胜者,其人易已也。帝曰:痹,其时有死者,或疼久者,或易已者,其故何也?岐伯曰:其入藏者死,其留连筋骨间着疼久,其留皮肤间者易已。帝曰:其客于六府者何也?岐伯曰:此亦其食饮居处,为其病本也。六府亦各有俞,风寒湿气中其俞,而食饮应之,循俞而入,各舍其府也。帝曰:以针治之奈何?岐伯曰:五藏有俞,六府有合,循脉之分,各有所发,各随其过,则病廖也。病之形能专题知识讲座第48页[分析]一、叙述了五脏痹、六腑痹症状,这些症状不是孤立,往往是现有五脏痹症状,又有五体痹症状。症状出现与经脉循行、该脏腑功效失调相关。二、指出了五脏痹、六腑痹发生内在原因三、叙述了痹证治疗及预后。1、治疗:一是按经脉循行取穴;二是痛处局部取穴。2、预后:主要与感邪性质及病位深浅相关。病之形能专题知识讲座第49页[原文]713一级
帝曰:荣卫之气亦令人痹乎?岐伯曰:荣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藏,洒陈于六府,乃能入于脉也,故循脉上下,贯五藏,络六府也。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慓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腹,逆其气则病,从其气则愈,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病之形能专题知识讲座第50页[分析]本段叙述了痹证发生与营卫之气关系。病之形能专题知识讲座第51页[原文]714三级
帝曰:善。痹或痛,或不痛,或不仁,或寒,或热,或燥,或湿,其故何也?歧伯曰: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其不痛不仁者,病久入深,荣卫之行涩,经络时踈,故不通,皮肤不营,故为不仁。其寒者,阳气少,阴气多,与病相益,故寒也。其热者,阳气多,阴气少,病气胜阳遭阴,故为痹热。其多汗而濡者,此其逢湿甚也,阳气少,阴气盛,两气相感,故汗出而濡也。帝曰:夫痹之为病,不痛何也?岐伯曰:痹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在于筋则屈不伸,在于肉则不仁,在于皮则寒,故具此五者,则不痛也。凡痹之类,逢寒则虫,逢热则纵。帝曰:善。病之形能专题知识讲座第52页[注释]1、经络时踈:踈,同疏,空虚之义。经络经常空虚。2、阳气少,阴气多,与病相益:指阳虚阴盛体质,益加风寒湿邪,故寒更甚。相益,相加之义。病之形能专题知识讲座第53页[分析]本节叙述痹证有痛、不痛而不仁、或寒、或热、或湿、或燥等不一样类型病理机制。病之形能专题知识讲座第54页素问·痿论篇
第四十四
病之形能专题知识讲座第55页[篇解]痿,同萎,是指肢体痿软无力一类疾病,以下肢不能随意运动者较为多见。本篇叙述了痿躄、脉痿、筋痿、肉痿、骨痿病因、病机、症状和治疗,为讨论痿证专篇,故叫做“痿论”。病之形能专题知识讲座第56页[主要内容]1、阐述了皮毛、血脉、筋膜、肌肉、骨髓与五脏在生理上关系。2、明确指出了五脏气热是发生痿证主要病机尤其是肺热叶焦。3、详细叙述了痿证病因、主要症状。4、提出针刺治疗痿证标准和“治痿独取阳明”大法。病之形能专题知识讲座第57页[教学要求]1、掌握痿病因病机、传变规律、治痿“独取阳明”机理。2、熟悉痿症状特点。病之形能专题知识讲座第58页[原文]715一级
黄帝问曰:五藏使人痿何也?岐伯对曰:肺主身之皮毛,心主身之血脉,肝主身之筋膜,脾主身之肌肉,肾主身之骨髓,故肺热叶焦,则皮毛虚弱急薄,著则生痿躄也。心气热,则下脉厥而上,上则下脉虚,虚则生脉痿,枢折挈,胫纵而不任地也。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筋膜干,筋膜干则筋急而挛,发为筋痿。脾气热,则胃干而渴,肌肉不仁,发为肉痿。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病之形能专题知识讲座第59页[注释]1、痿:即痿证。是指肢体痿软无力,不能随意运动一类疾病。痿,同萎,有痿弱和枯萎两个含义,包含四肢功效痿废不用和肌肉枯萎不荣两个方面。2、肺热叶焦:形容肺叶受热、灼伤津液病理状态。3、急薄:皮肤干枯不润,肌肉消瘦。4、痿躄:指四肢痿废不用,包含下文脉痿、筋痿、肉痿、骨痿等各种痿证。躄,两腿行动不便。5、枢折挈:枢,枢纽,此指关节。折,断也。挈,提也,用手提物曰挈。枢折挈,是形容关节弛缓,不能提举活动,如同枢轴折断不能活动。病之形能专题知识讲座第60页[分析]一、指出了五体与五脏在生理上关系,即五脏在内,其所藏精微滋养在外对应五体。二、指出了肺热叶焦是痿证发生主要机理之一。三、1、指出了五脏气热是痿证发生主要原因。2、指出了五体痿主要症状。病之形能专题知识讲座第61页[原文]716二级
帝曰:何以得之?岐伯曰:肺者,藏之长也,为心之盖也,有所失亡,所求不得,则发肺鸣,鸣则肺热叶焦。故曰:五藏因肺热叶焦,发为痿躄。此之谓也。悲伤太甚,则胞络绝,胞络绝则阳气内动,发则心下崩,数溲血也。故《本病》曰:大经空虚,发为肌痹,传为脉痿。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纵,发为筋痿,及为白淫。故《下经》曰:筋痿者,生于肝,使内也。有渐于湿,以水为事,若有所留,居处相湿,肌肉濡渍,痹而不仁,发为肉痿。故《下经》曰:肉痿者,得之湿地也。有所远行劳倦,逢大热而渴,渴则阳气内伐,内伐则热舍于肾,肾者水藏也,今水不胜火,则骨枯而髓虚,故足不任身,发为骨痿。故《下经》曰:骨痿者,生于大热也。
病之形能专题知识讲座第62页[原文]716三级
帝曰:何以别之?岐伯曰:肺热者色白而毛败,心热者色赤而络脉溢,肝热者色苍而爪枯,脾热者色黄而肉蠕动,肾热者色黑而齿槁。
病之形能专题知识讲座第63页[注释]1、肺者,藏之长也:全身各脏腑组织所需营养物质,都是经肺敷布而取得,所以“肺为脏之长。”2、失亡:心情不畅,若所爱之物亡失。3、肺鸣:呼吸喘息有声。4、五藏因肺热叶焦,发为痿躄:本句是痿证形成主要机理之一。肺脏有热,在内可致肺叶枯萎,在外可致四肢痿废不用痿证。痿证之病虽表现在四肢,但其产生根源却在五脏。而五脏之中,尤以肺为关键。五脏精气津液全赖肺气敷布,方能濡养五体,如肺脏有热,热邪内迫,肺中津液受热消耗,清肃之令不行,水精四布失常,五脏失养,四肢不得禀水谷精微之气而痿废不用,所以五脏皆可因肺热叶焦而发为痿躄。病之形能专题知识讲座第64页5、胞络绝:“胞络”,指心包之络脉。“绝”,是阻绝不通之意。6、心下崩:即心血下崩。崩,大量出血。7、宗筋:这里指男子之前阴。8、白淫:指男子滑精、女子带下。病之形能专题知识讲座第65页[分析]一、本段深入叙述了痿证发生病因病机。痿证发生病因依据原文归纳为四方面:1、情志所伤,气郁化热,热灼津伤而成痿。2、劳伤太过、伤阴耗液,阴不制阳,阳亢生热致痿。3、湿邪浸淫,久而化热致痿,如脾之气热形成。4、触冒暑热,伤津耗液成痿,如肾气热生骨痿。二、依据五脏合五表达五色原理,经过望形色判别五脏病变和五体痿。病之形能专题知识讲座第66页[原文]717一级
帝曰:如夫子言可矣,论言治痿者独取阳明何也?岐伯曰:阳明者,五藏六府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冲脉者,经脉之海也,主渗灌谿谷,与阳明合于宗筋,阴阳揔宗筋之会,会于气街,而阳明为之长,皆属于带脉,而络于督脉。故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各补其荥而通其俞,调其虚实,和其逆顺,筋脉骨肉。各以其时受月,则病已矣。帝曰:善。病之形能专题知识讲座第67页分析一、本段叙述了治痿独取阳明原因。二、说明痿证治疗标准。①独取阳明。②各补其荥而通其俞,调其虚实,和其逆顺。③各以其时受月。病之形能专题知识讲座第68页三、痿证与痹证判别病因病机症状传变治疗备注痹证外感风寒湿三气
经络阻滞营卫凝涩脏腑气血运行不畅
以痛为主
由外向内
以祛邪为主
因疼痛不能运动日久也可造成痿证痿证情志、劳倦、房劳等内伤
五脏气热伤津灼液阳明虚衰筋脉失养
以痿废不用为主
由内向外
以扶正为主
有弛缓不收性痿和挛缩不伸性痿
病之形能专题知识讲座第69页灵枢·水胀
第五十七
病之形能专题知识讲座第70页[篇解]水胀,是指津液代谢障碍,水湿内停所致,以浮肿、腹胀为主症病证。本篇分别叙述了水胀、肤胀、鼓胀、肠覃、石瘕病病因病机、临床症状、判别关键点及治疗标准,因为这些病证名异而形似,均腹部胀大之症,故列为一篇,以资判别。因为本篇首论水胀,故以“水胀”名篇。病之形能专题知识讲座第71页[主要内容]1、叙述了水胀、肤胀、鼓胀症状特点及其相互之间判别关键点。2、叙述了肠覃、石瘕病因病机、症状特点、判别关键点及其治疗方法。病之形能专题知识讲座第72页[教学要求]1、掌握水肿、肤胀、鼓胀临床判别。2、掌握肠覃、石瘕病因病机、判别诊疗及其治疗标准。病之形能专题知识讲座第73页[原文]721一级
黄帝问于岐伯曰:水与肤胀、鼓胀、肠覃、石瘕、石水,何以别之?岐伯答曰: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其颈脉动,时咳,阴股间寒,足胫瘇,腹乃大,其水已成矣。以手按其腹,随手而起,如裹水之状,此其候也。黄帝曰:肤胀何以候之?岐伯曰:肤胀者,寒气客于皮肤之间,空空然不坚,腹大,身尽肿,皮厚,按其腹,窅而不起,腹色不变,此其候也。鼓胀何如?岐伯曰:腹胀身皆大,大与肤胀等也,色苍黄,腹筋起,此其候也。病之形能专题知识讲座第74页[注释]1、水:此指水胀。指水液内停,初起出现眼睑浮肿如新卧起,继而腹大,足肿一个肿胀病。2、石水:病名。因为阴盛阳虚,水液内聚所致以少腹水肿为特征水肿病。3、颈脉动:结喉旁之足阳明胃经人迎脉搏动显著,系由水湿内停,内泛血脉,脉中水气涌动所致。4、肤胀:病名。因为寒邪客于皮肤之间、气机郁滞所致以肌肤肿胀、皮厚腹大色不变为主症一个病证。5、鼓胀:病名。以腹胀如鼓,腹皮青黄,青筋显露为特征一个病证。病之形能专题知识讲座第75页分析
一、本段叙述了水胀肤胀鼓胀症状特点及判别。病名症状相同点症状不一样点判别病机治则水胀全身水肿腹部胀大以手按其腹按之如囊裹水腹腔有水皮下无水,故按之不留压痕阳气不达,水湿内停关键是水停利水消肿调理阳气肤胀叩之空空然不坚,皮厚,按其腹窅而不起,腹色不变水湿充满皮下,腹腔积气而无水,故按其皮肤窅而不起,叩之如鼓音。寒邪所伤,阳气阻滞,关键是气滞以行气为主,利水温阳化瘀为辅。鼓胀腹部皮肤呈青黄色腹筋起腹腔有积水,血行瘀阻较严重,故色苍黄腹筋起肝脾不调,血行瘀阻,妨碍水行,半键是血瘀活血逐瘀,通脉行水病之形能专题知识讲座第76页二、水胀、肤胀、鼓胀三者在治疗上区分。水胀与鼓胀皆有腹大身肿,但水胀之皮肤薄而光泽,鼓胀之皮肤色苍而黄,并有腹壁脉络突起显露,所以二者迥然有别。水胀与鼓胀病机即使都有脾肾阳气失调,水液停聚,但鼓胀重点是肝血瘀阻,瘀碍水行;所以,水胀治疗重在调理阳气,利水消肿,而鼓胀治疗重在活血逐瘀,通脉行水。肤胀与鼓胀即使都有腹大身肿,但肤胀其病在气,以腹色不变为特点,而鼓胀其病在血,以腹色苍黄,腹脉突显为特点;所以,肤胀治疗重在行气,鼓胀治疗重在活血。水胀病机是由阳气不达,气不行水,水停于内,泛溢于外所致,病理重心在水停,故其治重在利水;肤胀病机是由寒客皮肤,妨碍气机,气停腹中,聚于肌肤所致,病理重心在气滞,故其治重在行气。病之形能专题知识讲座第77页[原文]722一级
肠覃何如?岐伯曰: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因有所系,癖而内著,恶气乃起,瘜肉乃生。其始生也,大如鸡卵,稍以益大,至其成,如怀子之状,久者离岁,按之则坚,推之则移,月事以时下,此其候也。石瘕何如?岐伯曰:石瘕生于胞中,寒气客于子门,子门闭塞,气不得通,恶血当泻不泻,衃以留止,日以益大,状如怀子,月事不以时下,皆生于女子,可导而下。黄帝曰:肤胀、鼓胀可刺邪?岐伯曰:先泻其胀之血络,后调其经,刺去其血络也。病之形能专题知识讲座第78页[注释]1、肠覃:病名。生于肠部,形如地菌。覃,通“蕈”,地菌。2、气不得荣:荣,营运。《甲乙经》《千金》等“气”前并有“正”字。正气不能运行。3、癖而内著:癖,积也。著,留也。寒邪聚积,停留在体内。4、瘜肉:寄生在肠外恶肉。病之形能专题知识讲座第79页5、石瘕:病名。系因寒邪内侵,瘀血内留,生于子宫,坚硬如石,状如怀子病证。妇女生于子宫肿瘤。6、衃以留止:衃,凝聚死血。凝聚死血内留。7、刺去其血络:《太素》《甲乙经》均作“亦刺其血脉”,与上文“先泻”相对应,有后刺之意。病之形能专题知识讲座第80页[分析]
一、本段叙述了肠覃、石瘕病因病机和症状特点、二者判别关键点和治疗方法。
病名相同点不一样点肠覃
腹大如怀子按之坚硬
月事以时下,病变部位在肠外,男女均可发生。
石瘕
月事不以时下,病变部位在子宫,仅见于女子。
病之形能专题知识讲座第81页二、叙述了肤胀、鼓胀治则治法,提出了应用刺络放血方法治疗。鼓胀由瘀血阻滞而成,故刺络放血可行瘀滞,肤胀因气机阻滞而成,理当行气,因为血能载气,血行则气行,故刺络放血可达行气之目标。病之形能专题知识讲座第82页素问·汤液醪醴论
篇第十四
病之形能专题知识讲座第83页[篇解]
汤液和醪醴是由五谷制成酒类,古人用以治疗疾病。味淡轻清者叫做汤液,味厚粘稠者叫做醪醴。醪,醇酒而未滤去滓者,即浊酒;醴,味甘而酒味不浓者,即甜酒。因本篇一开始就讨论古代汤液醪醴制作和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3三年级英语下册 Unit 1 Animals on the farm(Again Please)说课稿 冀教版(三起)
- 8的乘法口诀(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北京版
- 2024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5课《少年中国说》说课稿 北京课改版
- 16 麻雀 第一课时 说课稿-2024-2025学年语文四年级上册统编版
- 2024年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8 木兰诗说课稿 新人教版
- 1 折彩粽(说课稿)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001
- Unit 4 My home Part B Lets learn(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英语四年级上册
- 2025楼房承包合同协议模板
- 2025家居装修工程施工合同范文
- 2025房地产销售代理合同范本
- 物业管理服务应急响应方案
- 医院培训课件:《如何撰写护理科研标书》
- 风车的原理小班课件
- 河南省郑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数学 含答案
- 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英语试题卷(含答案)
- 2024年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全册数学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 江苏省南京市第二十九中2025届数学高二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六年级数学竞赛试题及答案(六套)
- 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第一章 电和磁整章思维导图
- (正式版)SH∕T 3541-2024 石油化工泵组施工及验收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