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脏疾病的超声诊断课件_第1页
脾脏疾病的超声诊断课件_第2页
脾脏疾病的超声诊断课件_第3页
脾脏疾病的超声诊断课件_第4页
脾脏疾病的超声诊断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脾脏疾病的超声诊断第一节脾脏的解剖一位置:

左季肋区,9-11肋深面,左侧膈肌和胃之间.二形态:

长椭圆形,表面除脾门外有腹膜覆盖.

膈面:隆起,紧贴膈肌.

脏面:凹陷,朝向前内,脾门.三大小:有变化进食或血压升高-------含血量多-----变大运动、饥饿、失血-----含血量少----变小

四、脾与周围脏器的关系

脾门与胰尾相邻,上为胃底,下为结肠脾曲,后与左肾左肾上腺相邻,脾门有脾动、静脉进出。四脾与周围脏器的关系1)脾脏内侧(凹面)胃压迹:脾门偏前方凹面与胃底、体贴近肾压迹:脾门偏后方凹面与肾及肾上腺相邻结肠压迹:脾门下部靠近结肠脾曲2)脾脏凸面:在横膈后方与左侧胸膜左肺和9-11肋相邻五脾门1)脾动脉:沿胰腺上缘左行,至脾门分为4-7个分支,供应脾实质.较粗内径4-5MM.★在血管之间缺乏足够的吻合支----脾梗死2)脾静脉:由脾内多条小静脉在脾门处汇合,

与SMV汇合成PV,内径<8MM.3)淋巴管:起自脾门-----引流入腹腔LN4)脾神经:伴随脾动脉走行,由腹腔神经丛分支而来.第二节检查方法一仪器探头:扇型形或小曲率半径的凸阵探头.

频率:3-5MHZ二检查前准备三检查体位和探查方法1)右侧卧位(30°-45°):嘱患者上举左上肢探头置于7-11肋间2)仰卧位:左肋缘下扫查3)俯卧位:脾萎缩或与腹膜后肿瘤鉴别时测量方法1脾长经:左肋间斜断面,显示脾门静脉的最大肋间斜切面.上极最高---下极最低.

正常值:8---12CM2脾宽径:垂直于脾长轴,显示脾最大宽径.

正常值:5---7CM3脾厚径:显示脾门及脾静脉,测量脾门至对侧凸面包膜的最小距离.

正常值:男<4CM女<3.8CM声像图观察内容1脾脏的数目、位置、形态、大小、边缘.2脾脏内部回声.3脾脏内部、脾上、下极及脾门部血管.第三节正常脾脏超声表现一二维声像图呈新月形或似三角形,轮廓清晰,表面光滑,被膜呈线样高回声.实质回声均匀.

回声强弱:胰>肝>脾>肾皮质二彩色多普勒脾动脉:呈红色,色彩鲜亮,有节律性闪现.

脾静脉:呈蓝色,持续性存在.

正常脾脏声像图左季肋区显示脾脏组织,呈半月形,其包膜纤细光滑,回声清晰,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实质为等回声或偏低,似肝组织,光点均匀。

CDFI:脾门区管至脾实质内血管呈树枝状分布。

第四节弥漫性脾脏肿大【脾肿大疾病分类】一感染性脾肿大:急性感染性脾肿大慢性感染性脾肿大二非感染性脾肿大

1淤血性脾肿大

2血液病性脾肿大

3结缔组织疾病所致脾肿

4网状内皮细胞增多症病所致脾肿大.5脾肿瘤与脾肿所致脾肿大【声像图表现】脾脏肿大超声诊断标准:(1)轻度肿大:左肋缘下2-3CM以内;

(2)中度肿大:左肋缘下超过3CM,并位于脐水平以上。

(3)重度肿大:脾下缘在左肋缘下超过脐水平。第五节脾脏囊肿一病理与临床表现脾囊肿多为假性囊肿,约为真性囊肿的4倍.原因:1)损伤最为常见

2)脾梗塞

3)感染临床症状:多无自觉症状,部分患者左上腹钝性胀痛脾囊肿的共同声像图特征为:(1)呈大小不等的圆形无回声区,合并出血、感染时,内部可有点状回声。(2)囊壁锐利清晰,若囊壁钙化,可显示斑块状强回声伴声影.其后壁及后方组织回声增强。(3)囊肿较大时,脾脏外形可不规则或明显畸变.(4)假性脾囊肿65%位于脾包膜下,于脾区内可见分隔状条索样强回声,为脾内血肿机化后形成的纤维结构。囊内有组织细胞碎片沉渣时,囊肿底部出现较粗的点状或斑片状回声。第六节脾脏实性肿瘤一良性肿瘤1脾血管瘤:是脾良性肿瘤最常见的一种,病人无明显症状。偶有破裂并发急腹症.(A)脾内显示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晰的较强回声或低回声的结节。(B)结节内显示小圆形或短管状的无回声,呈网络状。(C)有时可见大血窦形成的不规则无回声区。瘤体血管腔隙显著扩大者,多有显著脾肿大。(D)CDFI显示结节周边绕行的动脉或脾静脉,其内血流常不显示。有时可见周围血管进入病灶,边缘出现裂隙现象。E)有时结节内可见点样或斑块样强回声伴声影。脾脏良性肿瘤:脾实质内出现边缘规则或不规则肿块回声,病变境界清晰。脾恶性肿瘤脾恶性淋巴瘤:脾本身的原发恶性淋巴瘤和全身恶性淋巴瘤脾浸润,后者占40%~70%,是全身淋巴瘤的表现,常合并有身体其它部位淋巴结肿大。【病理与临床表现】病理分型①弥漫性脾肿大,无明确肿块。②粟粒型,无数直径<5MM的小结节。③多发结节型肿块,直径可为几个厘米④孤立大肿块型。【声像图表现】因生长形式不同而异:㈠肿瘤组织在脾内呈局限性生长时,脾实质内出现单个或多个边缘清晰而光滑的低回声或弱回声圆形肿块,直径多小于5CM,无包膜回声。内部回声均匀。后方无增强效应。融合时,可呈分叶状;液化时,形成无回声。㈡肿瘤呈弥散性浸润生长时,脾脏明显肿大,内部回声减低,无占位性病变特征。㈢肿瘤呈小结节状弥漫性分布时,脾实质内可见密布的小弱回声区,间以较厚的高回声分隔,呈蜂房状。

脾实质内多个或单个形态欠规则团块,以低回声为主。

脾转移瘤:血行转移、周围脏器直接侵犯。常为多发,少数为单发。发生率为30%~50%(史检镜检),原发脏器依次为:乳腺、卵巢、肺、皮肤胃及大肠,其声像图同原发癌相似。结肠癌脾转移白血病脾第七节脾创伤根据损伤的范围和程度脾破裂可分为三种类型:1.真性破裂:最为常见2.脾实质内血肿3.脾包膜下血肿临床表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腹痛、左肩牵涉痛、左上腹压痛和肌紧张。也可表现为贫血貌、心率加快、腹腔移动性浊音。观察内容:脾脏外形包膜完整性脾实质内部回声脾包膜下脾周围腹腔.

(一)脾实质内血肿:脾轮廓光滑完整,脾不大或局限性肿大。脾实质内不规则无回声区。

(二)脾包膜下血肿:

脾体积增大,形态失常,包膜完整,呈局限性。隆起包膜下方与实质间可见新月形或梭形无回声区环抱脾实质。脾实质呈受压现象。血肿

(三)脾破裂:

脾形态失常,包膜连续中断,破裂处边缘不规整,脾脏周围见不规则无回声区。粉碎性脾破裂时,脾大变形,脾区无正常脾组织。腹腔见游离液性暗区。第八节脾梗塞【病理与临床】脾梗死:脾内动脉的分支阻塞,造成局部组织的缺血坏死。临床表现:突发性疼痛进行性加重病理改变:部位-------常在脾实质的前缘部形状-------多数呈锥状,有时不规则。改变------梗死局部组织水肿、坏死、逐渐机化、纤维化、形成疤痕。较大病灶可液化,被纤维结缔组织包裹形成假性囊肿。【声像图表现】1.典型改变:尖端朝向脾门部的楔形或不规则回声异常区,边界清晰。早期:均质性低回声,周缘为回声更低的晕环梗死灶坏死液化时:其内可见不规则无回声或形成假性囊肿。陈旧性梗死灶纤维化、钙化时:病灶回声明显增强,后伴有声影。2.CDFI有助于显示缺乏血流灌溉的梗死区及形态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依据其尖端指向脾门的楔形异常回声区,结合突然发生脾区疼痛的病史,即可诊断。▲梗死属于变性坏死性病变-------无膨胀感,尽管梗塞部位多在脾实质周缘,引起脾包膜和形态改变并不明显,有别于脾占位性病变,数天内密切观察其动态变化。第十节脾脏先天性异常(一)脾缺如。(二)副脾:常见先天性异常,位于脾门附近类圆形等回声结节,有包膜,可孤立存在,也可与脾门相连,常为一个,偶为多个。CDFI:有血管支伸入其内。(三)脾反位:并肝反位。

(四)游离脾:因脾蒂过长引起。左季肋区未探及脾组织回声,于腹部其它部位见脾回声,包膜完整,内部呈均匀点状强回声,有脾切迹。肝位置正常。

第十一节、脾脏超声检查的临床意义

超声检查在脾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对脾脏大小的测定:是目前比较准确可靠的方法,而且对肿大的程度可作出分级,有助于临床对疾病的判定、疗效的观察和预后的判断。如肝硬化、某些血液病、淋巴瘤等,对脾脏大小的测定和治疗前后对照甚为重要。超声检查可提供准确的数据资料。

2.对怀疑有脾外伤的病人可以即时了解有无脾破裂、破裂的类型及严重程度。同时可以观察到有无腹腔积血,临床上根据超声的提示,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如仅仅为脾内血肿就不一定急于手术治疗。

3.对脾脏占位性病变超声显像敏感性很高,对囊性占位性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