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第一节教案教案及反思_第1页
八年级物理第一节教案教案及反思_第2页
八年级物理第一节教案教案及反思_第3页
八年级物理第一节教案教案及反思_第4页
八年级物理第一节教案教案及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案系列八年级物理第一节教案教案及反思编写教案的繁简,一般是有阅历的老师写得简略些,而新老师写得具体些。原定教案,在上课进程中可依据具体状况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课后随时记录教学效果,进行简要的自我分析,有助于积累教学阅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5篇八班级物理第一节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关怀!

八班级物理第一节教案1

§4—1光的直线传播

教学目标:

1、学问和技能

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

2、过程和方法

阅读“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的内容,了解宇宙的信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亲身的体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育同学敬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亲身的体验与感悟,使同学取得感性熟悉。

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同学取得胜利的喜悦,提高探究的乐观性。

重、难点:

1、光的直线传播的内容。2、分析说明关于现象。

教学器材:

激光源、玻璃杯、水、烟雾、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学达标:引入课题:①我们为什么可以观看物体?……物体有光线射

入我们的眼睛。例如:阳光、日光灯、电视等。

②同学探讨:光线是如何传播的?

二、进行新课:

1、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例如:……同学举例

上面的光源能分成几种类型?(1)、自然光源(2)、人造光源

2、探究:光的传播

演示试验①:图片……阳光穿过树林

演示试验②:激光在水中穿过

演示试验③:激光在烟雾中穿过

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应用:影、排队、射击、日食、月食……

(可以让同学先争论,部分现象要说明)

3、光的速度:

争论:光有没有速度?(有,特殊大)

在真空中,光的传播速度为c=3×108m/s,是宇宙中

最快的速度。

利用对比说明:34页图示。在其他介质中的速度都比在真空中小

4、分析总结小孔成像的原理及特点:倒立的实像。

5、影子与像的不同:

三、小结:依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四、课后活动:

1、履行物理套餐内容。

2、课本后练习。

八班级物理第一节教案2

§4—2光的反射

一、学问和技能

1、了解光在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2、熟悉光反射的规律。

3、知道光路可逆。4、知道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二、重、难点:

1、理解光的反射规律的内容。

2、利用试验现象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过程:

1、、前提测评:

1、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现象,说明光是沿传播的。

2、闪电与雷声虽然同时造成或产生的,但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而后听到雷声,这说明白什么?

2、、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①我们为什么可以观看物体?②同学探讨:许多物体自身并不发光,我们为什么也可以看的见?

五、进行新课:1、任何物体表面都可以反射光。

2、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角i角r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器材:有什么器材?如何使用

方法、步骤:如何做?

结果:填入左表

结论如下:

3、光的反射规律:

(1)、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练习:物理套餐P30作图题

4、试验:两种反射,得到定义如下

(1)、漫反射:表面凹凸不平的反射(反射光线朝各个方向)

(2)、镜面反射:光滑镜面的反射(平行光线射入,光线平行射出)

探讨:在漫反射中,是否遵守上面的反射规律?

(同学争论后,作图证明)

漫反射也遵守光的反射规律。

5、光的反射的应用:同学举例(留意黑板反光问题)

6、达标练习:履行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六、小结:依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七、教学后记:

在探究活动中,应给出较具体的指导,避开同学的盲目性。

前、后的练习要补充。

八、履行时习在线作业,并做好训练题。

八班级物理第一节教案3

§4—3平面镜成像

教学目标:学问和技能:1、了解光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4、初步了解图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重、难点:1、利用试验、现象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平面镜成像原理。

教学器材:蜡烛、平面镜、纸、玻璃、球面镜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光是沿传播的。2、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3、作图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①试验:平面镜可以成像,为什么?

②同学探讨:平面镜成的像有什么特点?

③争论:把镜后面的水银去掉,还能成像吗?

进行新课:

1、同学试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器材:蜡烛、纸、玻璃、尺

步骤:①试验装置如何?步骤如何?

②要策什么数据?要留意什么问题?

③能得出什么结论?

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2)、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3)、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现象:水面成像……(可具体讲解)

3、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

(1)、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2)、争论:水银面起什么作用?窗户上的玻璃能否成像?如何成像?

4、球面镜:

(1)、凸面镜:可以使光线发散,可以开阔视野,常用作观后镜。成什么像?

(2)、凹面镜:可以使光线会聚,常用作太阳灶、汽车头灯……成什么像?

同学争论:球面镜的应用

三、达标练习:履行物理时习在线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依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履行物理时习在线本节内容。

履行课本后习题。

写出平面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00字以上)

教学后记:

要补充必要的学问点:如距离、虚实、原理等。

八班级物理第一节教案4

§5—1透镜

教学目标:

1、学问和技能

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2、过程和方法

观看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保持对自然界的惊异   ,初步领悟自然现象的奇妙与和谐。

重、难点:

焦点、焦距的定义。

透镜对光的折射作用。

教学器材:

激光源、各种透镜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履行光路图:

空气玻璃

水空气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我们常常用到一些玻璃器件。如:眼镜、照相机的镜头,它们有什么作用?

进行新课:

1、透镜:一些玻璃做的透亮     的器件(实物观看)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图3.1-1示)

2、透镜的做法:

主光轴:连接圆心的直线

光心:透镜的中心光心在主光轴上。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转变

3、透镜对光的折射作用:

(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又叫会聚透镜。

(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又叫发散透镜。

4、焦点和焦距:

焦点: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到一点,叫凸透镜的焦点。

焦点有几个?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单位是什么?

5、凹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6、两种透镜上能画三条特殊的光线

三、达标练习:履行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依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履行课本练习。写出日常生活中你见到的透镜。

教学后记:对光心、主光轴的学问进行补充。会聚、发散的结论。

§5—2生活中的透镜

教学目标:

1、学问和技能

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和方法

经受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能简洁描述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主要特征。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模拟照相机的制作和使用,取得胜利的喜悦。

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重、难点:

照相机的原理。

凸透镜成像的特征。

教学器材:

透镜、纸片、放大镜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凸透镜、凹透镜对光各有什么作用?

什么是焦点?什么叫焦距?

光心有什么特点?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我们在生活中,有哪些仪器用到透镜?

进行新课:

1、照相机:可以成缩小、倒立的实像

照相机的结构:镜头……凸透镜

胶卷……

快门……

图3.2-1示

2、活动:制作模型照相机(10分钟)

3、投影仪:可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结构:图3.2-4示

4、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实际是一个凸透镜

怎样使用?

达标练习:履行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依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履行课本练习。

写出照相的一些技巧。

教学后记:

考虑二个问题:如何讲解结构、原理时具体化?

如何连接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八班级物理第一节教案5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一、在新时期下,新的课程改革已经全面绽开,此时一堂课是否符合新的课改精神,首先要看它的教学理念。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注意让同学经受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熟悉过程,经受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求,在熬炼力量的过程中把握学问与技能,了解科学技术,从而融入到社会中去。所以本堂课要在改进课堂教学模式,注意同学全员参加和全面活动,改进试验的配置与设计,注意效果反馈,让自主探究得以坚持等方面多下功夫。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声音部分第一节,同时也是这一部分的重点。“初步熟悉声音的造成或产生和传播条件”是新课标明确要求的,同时回声现象也是同学们在生活中非常感爱好的问题。这一部分的素材刚好可以体现出让同学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过程。在新课标下声音处于运动和相互作用这一大部分中,它既属于一种运动,同时在现象上也有它的独立性。所以本节课无论从课标要求,还是同学自身进展要求上看都处在一个比较重要的地位。

三、同学分析

学习本节课的同学首先已经具备了机械运动和力的学问,物理思想已经有了肯定基础。但他们的思维还是以形象思维为基本思维方式,喜爱动手动脑,对直观内容比较感爱好。但欠缺对问题的深化思索及理性化的思维过程。因为本节课主要是从现象入手,而得出比较简洁的结论。所以在细致设计探究与活动过程之后,同学的学习是不存在问题的。

四、课程目标

1、学问技能:熟悉声音的造成或产生和传播,熟悉真空未能传声,熟悉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了解回声测距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能从给定的信息中猎取学问。

2、过程方法:经受观看物理现象的过程,能在观看物理现象和学习过程中发觉一些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树立民族傲慢感。

五、重、难点

声音的传播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在回声上还存在一些难点。

六、教法与学法

对于本节课的三个学问点采纳不同的方法进行教与学:

1、对于“振动发声”采纳同学观看,归纳探究的方法。既提高了同学学习爱好,又能培育同学观看分析概括的力量。

2、对于“声音的传播”,过去同学可能想得较少,所以采纳先自读,再以集体对话争论的形式凸现学问点。

3、对于“回声问题”同学对现象已经特殊熟识,关键是对原理缺乏理解,所以采纳媒体直观的方法可以让同学得到充分的熟悉。

4、最终要说明的是针对本节课侧重现象的特点,不预备设计独立的评价与练习,而是把同学对教材以外的现象的说明作为一种练习,让学的现象和练的现象浑然一体。把课堂最终时间作为学问的升华,让同学带着已有的学问去了解关于圜丘、回音壁、三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