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画家和牧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小学语文-画家和牧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小学语文-画家和牧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小学语文-画家和牧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小学语文-画家和牧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画家和牧童》课标分析一、在学习中注重三维目标的协调统一。1、“知识和能力”目标《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规定:要注重学习适应学生终身学习要求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特别是加强培养学习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它明确提出语文的工具性的特点,即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首先,在这节课中,教师“以读为本”,指名读、齐读、分层次指导朗读,形式多样,从读正确到读流利再到读得有感情,最后到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而且,在指导朗读过程中,教师注重方法引导和能力训练,层层深入,循序渐进,在一篇文章的训练中首先在学生头脑中逐步树立一种朗读意识,其次是形成一种能力,再在后期的朗读中提升这种朗读能力。其次,本节课中,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外部刺激的多样性,创设情境,引发学生通过看图片形象感知“浓墨涂抹”,“轻笔细描”这两个词的意思,并模仿画家绘画边读文边体验,深入体会戴嵩的著名。再次,老师还特意安排“一……就……”,“一会儿……一会儿……”这两个句式的口语表达训练,达到读说结合,学以致用的目的。这节课中,“知识和能力”的目标得到充分体现,它不是复杂的科学知识,而是最基本的语文学习知识;它也不是支离破碎的听说读写,而是四者的有机结合。2、“过程和方法”目标《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说:应十分重视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过程中发现、总结和掌握知识的规律与学习方法。在这节课中,以读为本,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关注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尊重学生的独特理解、感受和体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提问体现主体性。如,“你知道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这些提问都是针对学生独特的感受来设计。(2)朗读体现主体性。如,读出自己的理解与体会。(3)学习方式体现主体性。老师让每个学生先自读,自悟,再和同桌交流,然后全班汇报,让每一个学生都经历了学习过程,逐步掌握知识的规律和学习方法。(4)发挥多元化评价的主体性。教师注重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把教师点评、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相互融合在一起。(5)注重方法引导。在课文学习中,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进行理解、领悟、朗读,在朗读人物对话时,引导学生利用文中的提示语读好人物的语气。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主,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热情和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这节课中,教师巧妙地渗透了这一思想教育目标。课堂上,先欣赏名家名画,学习名人名事陶冶情操,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再以朗读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利用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激发学习兴趣,通过体验“浓墨涂抹、轻笔细描”和“连连拱手”等动作来深入体会戴嵩的虚心精神。最后通过“你从戴嵩身上学到了什么?”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戴嵩的优秀品质。而“怎么做才叫虚心学习?”这一追问才真正引领学生沉下心来脚踏实地地虚心学习,并非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这样,学生受到榜样的积极影响,在实践中慢慢养成一种虚心学习的人生态度。总之,这三个目标的实现在教学中是相互渗透,协调一体的。这节课中,学生自读,自悟的过程是对语言文字的训练过程,也是一种学习过程和方法的体现,同时也是一种情感的体验和升华,三者不是孤立,而是和谐统一的。二、阅读中体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新课程标准》(2011版)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之间的阅读。每个人必须经历自己的创造、理解、构建、体验,才能形成自己的精神世界。每个学生因生活经验和气质的不同,对阅读内容会有个性反应,老师应该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这节课中,教师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体验。如,让学生用自己抓住“关键词语”读出理解与感悟,引领学生在体验中理解难点词语——浓墨涂抹和轻笔细描,在连连拱手中体验古人的感谢方式,深深体悟戴嵩的虚心精神。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但尊重学生的多元理解,展开有效的对话,因势利导,而且,善于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学生体验、感悟的内容,轻而易举地突破了教学难点。最重要的是,教师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教师利用文中“称赞”、“夸赞”、“赞扬”这三个近义词的出现引导学生在写作中避免重复,把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在一起。而最妙的是教师出示“称赞”这个词在文中两次出现的语句,这不这是重复吗?这不与避免重复自相矛盾吗?不要着急,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对第二个“称赞”进行词语替换,这可掀起了课堂的浪花,因为有的学生找到的词语是在文中出现过的,正好第一时间实践了“不重复”的原则。“表扬、赞美、赞颂……”这一系列的词语在丰富了文本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不迷信权威的的精神。三、突出语文学习的综合性。《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这种“大语文”教育观的理念,充分体现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学习领域的开放性,学习目标的综合性和多向性。这节课中,教师引导学生课前搜集戴嵩的有关的资料,课后引导学生搜集虚心学习的故事,将课堂延伸到了课外。此外,老师把名家名画欣赏引到课堂,打破学科的独立封闭的状态,融文本与艺术审美于一体,体现学习领域的开放性。总的来说,这节课为我们学习新课标提供了一个形象具体的实例,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新课标的精神,指导我们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画家和牧童》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有了较大的识字量和写字基础,也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而且他们年龄小,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在教学时注意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在学习课文时,突出了以读代讲的学习方式,注意方法的学习和训练,以师评、学生互评的评读方式,鼓励和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画家和牧童》评测练习1.选字填空:带戴(1)他(带)了两把作用不同的钳子。(2)他(戴)上帽子,又(戴)上眼镜,才走出房门。(3)一个(戴)红领巾的孩子(带)来三个苹果。2.读课文,完成填空:课文主要讲了(唐)朝著名画家(戴嵩)画了一幅(《斗牛图》),(牧童)给他指出错误,他(虚心)接受的故事。3.找出“称赞”的近义词:赞美夸奖表扬赞颂……4.你从戴嵩身上学到些什么?(像戴嵩一样敢于接受别人的批评,虚心学习。)《画家和牧童》教材分析本文是鲁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篇生动的儿童故画,讲述了唐代时一个牧童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的错误,戴嵩虚心接受的故事。人非圣贤,孰能无错?文坛巨匠苏东坡有“菊花萎而不落”的笑谈,万世敬仰的孔夫子也有无法解答“两小儿辩日”的尴尬,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的崇高与伟大。戴嵩不就是这样吗?身为著名画家,地位可谓十分尊崇。在不绝于耳的赞美声中,面对一个牧童的指正,其他人感到是一声炸雷,而戴嵩却从善如流,既为自己的错误感到惭愧,又非常诚挚地向牧童道谢,虚心之美德令人感动。小小一个牧童,面对地位尊崇的大画家出现的错误,竟然“挤”进赞叹不已的人群大喊“画错啦”,又是何等的勇敢和率真!不盲从,实事求是,敢于挑战权威的品德也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画家和牧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理解词语意思,会写“抹”、“批”、“拱”3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的著名。3.注重人物对话的朗读,感悟并学习画家虚心学习的优秀品质。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的有名。教学难点:读好人物对话,体悟画家的虚心学习品质,并从心中真正受到感染,虚心做事。前置性学习:1.朗读书课文,认熟生字,给生字扩词。2.思考: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谁?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3.自己提出不明白的问题。4.积累本文中的好词好句。教学过程:一、激趣启思。师:国画是我国文化艺术的一块无比艳丽的瑰宝,下面就请大家欣赏几幅著名画作。(PPT播放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骏马图》、李苦禅的《鹰》、李可染的《山水》、郑燮的《竹石》)师:同学们,每一幅画作都清晰地向我们表达着一种思想情怀或者精神追求。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我国古代一位画家的故事,看看从他的身上能够学到哪些优秀品质。(板书课题:画家和牧童)二、读文感知。(一)认识:“戴”和“嵩”这两个生字。师: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请大声告诉我,这位画家是谁?生:戴嵩。(教师随机张贴“戴嵩”这两个字。)师:这是我们这节课需要认识的两个生字,先看“戴”,大家已经认识了,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与“带”相混,怎么办呢?其实,“戴”指把物品放在头、面、胸、臂、颈等处。“戴”的东西常是帽子、眼镜、项链、红领巾、徽章、臂章、手表、手套、戒指、手铐等。而“带”表示“随身携带”。“带”的对象多为工具、枪支、行李、食物、家属等。师:下面我们出几个小题经验一下?敢不敢?生:敢。PPT出示:(1)他()了两把作用不同的钳子。(2)他()上帽子,又()上眼镜,才走出房门。(3)一个()红领巾的孩子()来三个苹果。师:认识了“戴”,我们再来看一下“嵩”这个字,其实,你第一次见到这个字时,你认为它读什么?生:高。师:实际上,高的上面还需要加一个山字头。我国有座著名的山,叫嵩山(出示嵩山图片),而嵩山最出名的就是这个(出示少林寺图片)。记住了吗?这个字读什么?生:嵩。过渡:认识了这两个生字,那么,就请我们一起跟随“戴嵩”走进课文,看看文章到底讲了些什么。(二)感知课文。1.指名读文。随机找六名学生,一人一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朗读中的错误。预设讲析多音字:夹(随机进行副板书)(1)jiā从两旁钳住:使劲儿夹住。两旁有物限制住,在两者之间:两山夹一水。夹峙。搀杂:夹生饭。夹杂。夹东西的器具:竹夹子。夹剪。(2)jiá两层的衣服:夹衣。夹被。(3)gā夹肢窝(腋下)。(4)xiá古同“狭”,狭窄。2.感知课文内容:课文主要讲了()朝著名画家()画了一幅(),()给他指出错误,他()接受的故事。3.概括:师:你能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总体评价戴嵩这个画家吗?生:著名。师:大家很会读书,一下子就抓住了这个“关键词语”。(副板书:关键词语)过渡:默读课文,你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戴嵩是一位著名的画家?找到后,反复朗读,通过你的朗读,让别人感受到戴嵩的“著名”。三、读出“著名”。师:这篇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那么,也请大家按照语句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来进行朗读汇报,这样更便于我们理解课文。(一)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师:同学们,他很会读书呀,从他刚才的朗读中,你听出来了,他突出了哪个“关键词语”?生: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师:对呀,“一……就……”是一对关联词语,它就很好的突出了画家的著名。谁还能用“一……就……”说个句子?生1:……生2:……生3:……师:同学们说的很好,快把你的句子说给同桌听听。同桌交流。师:你看,刚才这位同学一上来就抓住了“关键词语”进行学习,看看谁还有新的汇报。(二)看画的人没有不点头称赞的,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1.指导朗读:师:她找到了这个句子,谁来向她的朗读发起挑战?(另一生朗读)师:你看,他在朗读中突出了哪写词语?生:“没有不”、“称赞”。师:对呀,会读书的孩子呀,他会在朗读中突出他认为的“关键词语”,那么,这个句子中还有哪些“关键词语”呢?谁再来读?生:看画的人没有不点头称赞的,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师:他很会抓“关键词语”呀,为他鼓掌。同学们,其实,在朗读中,对于“关键词语”重读的方式有很多,可以拖音,也可以轻重对比,还可以轻读,等等。请你试一试,看看怎样才能最好的读出戴嵩的“著名”。找2生朗读。齐读本段。2.学习生字——购。(1)识字方法。师:看到这个字,你立刻想起了一个跟它长得很像的字,是哪一个?生1:能够的“够”。生2:鱼钩的“钩”。生3:小狗的“狗”。生4:河沟的“沟”。……师:同学们真是太棒了,一下子想起这么多。那么,就以河沟的“沟”为例,来学习一下这个字。出示:沟-+()=购生:加“贝字旁”。师:同学们,为什么是“贝字旁”呢?生:因为古代的时候没有钱,人们就用贝壳来买东西。师:所以,“贝字旁”的字都与货比有一定的关系。告诉老师,你是从哪儿知道这个信息的?生:书上。师:真是一个爱读书的孩子,为他鼓掌。(2)拓展学习。师:你们还知道哪些带“贝字旁”的字?生1:贵。生2:贱。生3:赠。……师:哈,有这么多呢。(随机副板书)(3)组词练习。(三)戴嵩沉思片刻,决定画一幅《斗牛图》。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1.体验领悟。师:在这里,你对哪个词语不理解?生:浓墨涂抹、轻笔细描。师:那么,咱们借助一幅《荷花图》来领会一下这两个词。(出示图片)你看看,哪里是“浓墨涂抹”?哪里是“轻笔细描”?生:荷叶是“浓墨涂抹”,荷花和柳条是“轻笔细描”。师:那,请你拿起毛笔,饱蘸墨汁,也学着来画一画。(学生演示)下面请大家边读边画,来体验一下戴嵩的绘画过程。2.写字指导。(1)引导观察。师:“抹”这个字是我们这节课需要会写的一个生字,请大家仔细观察,看看怎么写。生1: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生2:左边是“提手旁”,右边是一个“末”。师:看清楚结构,我们再来看占格。生:提手旁占三分之一,“末”占三分之二。师:接下来,我们先看提手旁怎么写?(出示:添加竖线)你发现了什么?生:“提”在起笔的时候比短横要靠外一些。师:这是左边,在看右边的“末”,它最容易跟未来的“未”相混,还记得前面我们学习“未”的时候编的顺口溜么?生:短横是未来,长横是末日。师:光会写还不行,还得写漂亮才行。你看看,怎么写漂亮呀?(添加横线,帮助观察)生:……师示范写字,边写便强调写字要点。学生书空写。(2)总结方法。师:回顾一下刚才的写字过程,拿到一个要写的字后,我们应该先怎么办,再怎么办?师生总结:先看结构,再看占格,后看笔画,注意区分易错处。师:在这里,老师用了加线的方式来帮助大家进行观察,在日常学习中,这些线没人帮你加,需要大家自己在心中添加才可以。(3)练习书写,评价修正。①每人在田字格中书写一个。②投影展示、评价,修正误差。③再次练习书写1个。(4)组词练习。涂抹、抹灰、抹嘴儿……(四)纷纷夸赞1.“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一位商人称赞道。师:这个句子需要读出什么的语气?生:称赞。师:你看,你们一下子就抓住了这个“提示语”,大家读给我听听。齐读本段。2.“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一位教书先生赞扬道。师:会读人物的对话了吧?指名读。师:你看,很多时候,人物的对话中都有一定的提示语,抓住它,就能读好人物的语言。3.找出近义词,修正课文。称赞、赞扬、夸赞。师:同学们,明明是一个意思,可是,文中为什么要用了不同的词语呢?生:避免重复,让文章更生动。师:那么,我们在写日记的时候也要这样做,避免重复。可是,请大家在看看看这两个句子(出示):看画的人没有不点头称赞的,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一位商人称赞道。“称赞”就一不小心出现了两次,现在请大家一起来把第二个“称赞”修改一下。生1:夸赞。生2:不行,文中已经出现过了。生3:赞美。生4:夸奖。生5:表扬。……师:同学们,记住:就算是写在课本上的,如果你发现了错误,照样可以提出了,修正它。当然,这种失误很少。总结:我们从以上这些地方可以读出来,戴嵩的画画水平很高(板书:画技高超),的确是一位著名的画家。四、感悟虚心。(一)找一找,读一读:从课文的第5、6段中找出戴嵩说的话,大声读一读,注意抓住提示语读好人物的语气。(二)汇报朗读:1.这时,戴嵩把牧童叫到面前,和蔼地说:“小兄弟,我很愿意听到你的批评,请你说说什么地方画错啦?”(1)指名读。生1读。师:你读出了一个很愿意听到别人批评的戴嵩。生2读。师:你读出了一个和蔼的戴嵩。补充: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师:这句话的意思是: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2)写字——批。师:“批”是我们需要会写写的一个生字。请大家按照刚才学写字的方式来学习这个字。生1:左边是提手,右边是比。生2:比的第一个“匕”发生了变化,撇变成了横,竖弯钩变成了竖提,而且在整个字中占位很少。师:大家说的很对。其实,这个字它的笔顺还很容易错,请大家伸出右手食指和老师一起来写。(师示范写,强调笔顺)请大家组词。(批评、批示、批准、一批……)2.戴嵩听了,感到非常惭愧。他连连拱手,说:“多谢你的指教。”(1)认识生字。师:“惭”是要求我们认识的一个生字,你看到它想到了哪个字?生:渐。师:对呀,“渐”我们早就学过了,把三点水换成竖心旁就成了“惭”。“愧”,也是需要认识的一个生字。我们来从字源上看一下这个字。出示图片:这个字是指古代男子戴上面具参加祭祀活动,后来有女子戴上面具冒充男子参加祭祀,所以,起先这个字是女字旁,后来慢慢变成了竖心旁。(相机出示自的变化过程图片)。那么,在文中“惭愧”表示什么?生:表示戴嵩画错了而感到羞愧、自责。师:所以,他连连拱手,说:“多谢你的指教。”(2)体味拱手。师:拱手礼是最具中国特色的见面问候礼仪。是相见或感谢时常用的一种礼节。行礼时,双腿站直,上身直立或微俯,双手互握合于胸前。一般情况男子应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在外,女子则正好相反;拱手礼不仅散发着典雅气息,而且也比较符合现代卫生要求。(相机出示图片。学生随之而做拱手礼。)生边读边作拱手礼,体味戴嵩的虚心学习精神。(3)指导写字——拱。师:有了前两个字的学习,这个字一点也不难了,请大家自己学习。生自学。师再范写,强调要点。生书空写。(三)比较异同,学习品质。师:请大家比较一下画家和牧童有哪些不同?生1:年龄不同,一个是大人,一个是小孩。生2:地位不同,一个是著名的画家,一个是普通的牧童。生3:生活环境不同,一个吟诗作画,一个放牛。师:通过这样一比较,你一下子从戴嵩身上学到了什么?生4:我们做事要虚心。师追问:怎么做才叫“虚心”?生5:勇敢接受别人的批评。生6: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都值得我们学习。……师:是呀,正因为戴嵩有这种“虚心学习”的优秀品质(板书:虚心学习),善于向不同的人学习,所以才有了高超的画技,才更为著名。(随机画箭头和大括号)那么,牧童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从他身上又可以学到些什么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随机在“牧童“两个字的下方画一个大大的问号)五、布置作业:1.在田字格中练习书写“批”、“拱”各3遍,写好后同桌相互评一评。2.搜集“虚心向别人学习”的故事,精心准备后讲给身边的人听。六、板书设计:24画家和牧童画技高超戴著?嵩名虚心学习《画家和牧童》效果分析一、随文识字、解词方面1.以一字带多字,触类旁通。在学习“购”这个字时,教师先问:“看到这个字,你想起了它的哪个形近字?”“能够的‘够’、河沟的‘沟’、勾画的‘勾’、钩子的‘钩’、小狗的‘狗’……”学生们一口气说出了一连串。这还不说,教师还问:“为什么‘购’是贝字旁?你还知道哪些贝字旁的字?”“古代没有货币,用贝壳进行交换,所以‘购’是贝字旁。贝字旁的字还有‘赠’、‘贵’、‘贱’、‘败’……”学生们七嘴八舌,又是一连串。2.变理性为感性,触手可及。“浓墨涂抹和轻笔细描”是两种绘画技法,对于学生而言是个很难理解的知识点。课堂上,教师结合图画,让学生来具体看一看、指一指,这样一来,全体学生就有了直观感受;随后,再仿一仿、画一画,这样,直观的感受就变成了实在的体验;最后,在边读边仿中悄然领会了这两个词语的含义,巧妙地突破了难点。这样做正是从低年级学生的认知事物的特点出发,把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生动、具体可感,把理性的变成感性的。同时,这里还渗透了一种解词方法:结合具体画面来理解词语。3.在体验中感悟,一举两得。理解“拱手”这个词时,老师说我们一起来做这个动作,怎么做呢?古人在对别人表示尊敬或感谢的时候都会身体直立,两首抱于胸前,男子是右手成拳在内,左手撑掌在上,女子正好相反。说罢,教师当场示范,形象直观;接着,师生同时朗读原文边演示:戴嵩听了,感到非常惭愧。他连连拱手说:“多谢你的指教。”这样,在演示中,学生对戴嵩虚心精神的领悟便会在心中油然升起一种敬佩之情。而且,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还正真明了的古人的礼仪,又学得了一种知识真可谓是一举两得呀!二、课文学习方面1.在体验中尊重学生的理解与朗读,注重方法指导。在这节课中,教师“以读为本”,指名读、齐读、分层次指导朗读,形式多样,从读正确到读流利再到读得有感情,最后到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而且,在指导朗读过程中,教师注重方法引导和能力训练,层层深入,循序渐进,在一篇文章的训练中首先在学生头脑中逐步树立一种朗读意识,其次是形成一种能力,再在后期的朗读中提升这种朗读能力。而且,教师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体验。如,让学生用自己抓住“关键词语”读出理解与感悟,引领学生在体验中理解难点词语——浓墨涂抹和轻笔细描,在连连拱手中体验古人的感谢方式,深深体悟戴嵩的虚心精神。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但尊重学生的多元理解,展开有效的对话,因势利导,而且,善于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学生体验、感悟的内容,轻而易举地突破了教学难点。2.在一换一评中培养学生挑战权威的精神。“称赞”、“夸赞”、“赞扬”这三个近义词的出现让文章变得生动而又细致。教师在此环节中有效引导学生在写作中避免重复,这就把阅读和写作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而最妙的是教师出示“称赞”这个词在文中两次出现的语句,这不这是重复吗?这不与避免重复自相矛盾吗?不要着急,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对第二个“称赞”进行词语替换,这可掀起了课堂的浪花,因为有的学生找到的词语是在文中出现过的,正好第一时间实践了“不重复”的原则。“表扬、赞美、赞颂……”这一系列的词语在丰富了文本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不迷信权威的的精神。总之,在这节课上,学生从随文识字、解词、写字到课文的朗读感悟、重难点的突破,再到情感的领悟与升华、思想的熏陶与感染,最后到板书的设计与作业的布置都如一场无声的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而学生心头真正升起的是潜滋暗长的兴趣、能力与学习的无限动力。《画家和牧童》教学反思《画家和牧童》这篇课文是鲁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篇人物情感丰富,形象生动,内含深刻哲理,贴近学生认知水平的文章。讲述的是唐代一个牧童勇敢地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出现的错误,戴嵩虚心接受批评的事。赞扬了画家的虚心好学和牧童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挑战的优秀品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真是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自主性、积极性。因此我在教学《画家和牧童》这篇课文中为学生的语言实践与发展提供尽可能多的空间和机会,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生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感悟和思考。一、了解古今画家,激发学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