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伯牙绝弦》教案韩爱华_第1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伯牙绝弦》教案韩爱华_第2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伯牙绝弦》教案韩爱华_第3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伯牙绝弦》教案韩爱华_第4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伯牙绝弦》教案韩爱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学六年级语文伯牙绝弦教案韩爱华小学六年级语文伯牙绝弦教案韩爱华2认识音节,学会音节的拼读方法,能正确拼读b P m f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教学重难点:音节的拼读方法。 教学准备:挂图、卡片。 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1小朋友们,在离江阴不远的无锡,有一座灵山大佛,你去看过吗?能跟小朋友们介绍一下那儿的情况吗?2有一天,小红也跟着爸爸去看大佛,不仅看到了大佛,还懂得了不少知识呢。 3(出示情境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4学学语境歌。爸爸带我爬山坡,爬上山坡看大佛,大喇叭里正广播,大佛能看不能摸。 5读词语,初步感知b p m f四个声母。 6出示 b p m f。二、教学

2、声母1出示表音表形图。(1)仔细看看图,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 (2)跟着读一读:b,波浪。 2指导读b的音。(l)教师范读,学生仔细听。让学生听后说一说与单韵母的发音有什么不同?(从今天起,我们要认识拼音王国里的一个大家族声母。声母的发音与单韵母不同,要读得又轻又短。)(2)学生朗读,感受。 (3)说说你是怎么读的?(发b时,先双唇紧闭,把气憋住,再突然放开,让气流爆发出来,发出的声音极轻极短。) 3指导识记b的形。(1)看看声母与图片,比较后,找出它们的相似之处。 (2)分解笔画:先写竖,再写半圆。 (3)指导编口诀:右下半圆bbb。 4用同样的方法学习 P m f。(1)通过观察表音表形图

3、,识记声母的字形。 (2)指导读音。发P时,方法同b,只是送出的气流比b强一些。(用手掌放在嘴前感受气流。) 发m时,双唇紧闭,软腭下垂,气流从鼻腔流出,声带颤动。发f时,上齿挨着下唇内壁,让气流从唇和齿的小缝中挤出来,声带不颤动。 (3)指导编口诀。右上半圆P P P;两扇小门m m m 一根拐杖f f f。三、指导书写1出示四线格中的声母,观察它们的位置。 2完成新课标作业设计第二题。四、练习巩固1比较b和P,说说你是怎样区分的? 完成新课标作业设计第一题。第二篇:识字3第一课时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案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读准生字字音,借助图文理解新词的意思,会

4、写田字格中的5个生字。借助插图,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诗歌大意。想像劳动人民采莲的情景,体会他们在劳动中愉悦的心情。教学重难点:整体感悟劳动人民一边采莲、一边嬉戏,鱼儿与人同乐的那种愉悦和谐的快乐氛围。教学构想:这首诗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适合学生阅读,再加上课文配有的插图,形象地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美景,能帮助学生理解古诗。那么,如何让学生在读课文、看插图的过程中产生一种审美情趣?本课字词的教学力求在美的语境中进行,让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识记字词。朗读方面,力求通过看鲜明的插图,并用描述性的语言把学生引入一个想读、愿读、会读的情境中。生活中的美是需要发现的,本课在设计中安排了让学生收集反映荷叶、荷

5、花美的图片、诗歌、儿歌、绘画等方面的资料,旨在提高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的能力和收集资料的能力。教学准备:生字卡片、生词卡片、电脑、小黑板。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指导朗读古诗。能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指导书写生字。学生学习过程:一、看图导入,教学部分生字词。1教师略带神秘地对学生说:“小朋友们,快闭上眼睛,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欣赏那儿迷人的风景。”(教师贴挂图。)2这儿的景色美吗?你能把看到的美景,尽力用美的语言告诉老师和小朋友们吗?(学生表述,教师鼓励性地点评。)3教师边引述边贴生字卡片。让我们细细地欣赏一下。(教师手指着图。)瞧,婷婷的荷花开放在茂盛鲜亮的荷叶间,(贴生字

6、卡片:莲叶间。)鱼儿(贴生字卡片:鱼儿。)在清澈的湖水中欢快地游玩,秀美的水乡女子正在划着小船采摘莲子。(贴生字卡片:采莲。)这是一幅多么美的江南!4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描写这幅美景的诗歌。(板书:江南。)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5教学贴在图旁的生字词。(1)学生自读。(2)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3)看看图说说,莲叶间指的是什么地方?采莲是什么意思?6欣赏了美丽的江南水乡图,让我们来读读描写这幅美景的诗歌,看看自己能否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给你三分钟时间,尽力把这首民歌多读几遍,把它读通、读顺。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根据上面的要求,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2检查自读情况。(字音读准了吗?

7、课文读通了吗?)第一组:戏东西南北。(1)自古以来,江南就有“鱼米之乡的美称,你们瞧,(指图。)鱼儿在水中欢快地游戏。(出示卡片:聂。)这些鱼儿,一会儿游到东,(出示卡片:东。) 一会儿游到西,(出示卡片:西。)一会儿游到南,(出示卡片:南。)一会儿游到北。(出示卡片:北)(2)指名读生字。齐读。(3)小黑板出示:譬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学生自己反复练习。指名读。小组读。第二组:可田。(1)(看图。)小朋友们,让我们再来欣赏江南美景,这婷婷的荷花有的已结出了嫩黄色的莲蓬,有的莲蓬已经成熟,这可是采莲的好时机。(出示卡片:可。)这荷叶是多么的鲜亮嫩绿,古时候就

8、用“田田这个词说出了荷叶的鲜亮嫩绿。(出示卡片:田。)(2)谁能把描写荷花和荷叶的那句话读准确?(指名读。小组读。齐读。)三、再读课文。l现在你能把整首民歌读准确吗?小朋友们打开书自己再读一读。2指名读。齐读。四、教学生字词。1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会写三个生字:“江、可、叶”。2自学书后第二题,看看该如何写。3分析字形,指导书写。江:左窄右宽。可:横要稍长一些。叶:左窄右宽。4学生描红和仿影,教师巡视指导。作业设计:背诵课文板书设计: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课后反思: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指导正确的朗读古诗。学生学习过程:一、复

9、习活动。上节课学的生字词还会读吗?(开火车读。)课文会读吗?(指名朗读。)二、谈话揭题。1字、词会读了,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江南。2这节课的要求提高了,除了读准确课文外,还要把课文读美,让听的人眼前仿佛一下就出现了江南的美景。你能行吗?3为了把课文读美,我们得看图弄清楚文章中每句话的意思。然后边读边在自己的脑中勾画出一幅江南的美景图。三、精读课文。1教学第一行。(1)课文第一行句子告诉我们,江南一带是采莲的好地方。“莲”就是荷花,你们能看图说说“采莲”是什么意思吗?(采莲子。)(2)指导朗读。(能自豪地读第一行诗句。)看图说说莲叶是什么样的?把江南这一采莲的好地方介绍给大家。(练习读。指2读

10、。)指导停顿:江南可采莲2教学第二行。(1)江南水乡的美,还美在荷叶。看图说说莲叶是什么样子的?(碧绿的,像小钟的。层层叠叠的)(指名回答。)(2)这荷叶不光多,而且还很美。(3)让我们来赞一赞荷叶吧!(试着读好第二行句子。) 指导停顿:莲叶何田田3教学第三至第七行。(1)在这美丽的景色中,连鱼儿也似乎特别高兴。瞧,它们在莲叶中间欢快地游着,一会儿游到东,一会儿游到西,一会儿游到南,一会儿游到北。书上为什么不用“游”而用“戏呢?(鱼儿就像在欢快地做游戏,可高兴啦!)(2)指导朗读。(边读边想像鱼儿嬉戏的情景。)反复练习。朗读。指导停顿: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11、。小朋友们通过朗读,让老师感受到了鱼儿在荷叶间欢快地嬉戏的情景。小朋友们真棒!(3)能把这首诗歌背下来吗四、教学生字词。1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会写“鱼、西”两个字。2自学书后第二题,看看这两个字如何写。3分析字形,指导书写。鱼:“撇折”像鱼头,“田”像身子,“一”像鱼尾。西:下面边的部分应写得上宽下窄。4学生描红和仿影,教师巡视指导。五、总结全文。学习谜语,引导收集资料。1学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人们采莲,鱼儿嬉戏,婷婷的荷花在比美。2如果你是采莲人,你的心情会如何?为什么?3荷花的美,给穿梭于荷叶间采莲的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学完课文,我有一个小小的谜语给大家猜。4回去给爸爸妈妈猜一猜。(

12、试着背出谜面。)5谜语也写出了荷花的美、荷花的可爱,其实荷叶、荷花的美,吸引了许多诗人、画家、摄影师课后能去收集一些反映荷花、荷叶美的图片、诗歌、儿歌、绘画吗?作业设计:回家和爸爸妈妈共同收集资料。板书设计:江南江 南 可 叶 鱼 西 北反思下面就上江南这一视导课,谈谈我对课改的所思所感:一、转变教学地位,要以学定教。在备课时,我认为教材是“文本”,没有想到它是一种动态的课程,教师对给定的内容可以有自身的理解和改变,使之转化为自己的课程。我这节课识字教学的重点没抓住,因为“鱼”、“西”、“北”三字学生在幼儿园已学过,字音、字形对学生来说,是容易掌握的,学前期写字较少,我应把书写作为这节课的重点

13、,让学生掌握如何在田字格中书写这三个字,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这节课给我一个启示,在理念上,教师应树立“教材只是教学的工具”的新观念,教师应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要以学定教,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实际,调整自己的教学目标,改革教学方法,使学生学有所得。二、转变师生角色,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新课程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促进学生学习个性和谐、健康地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尊重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在学习中,还要善于引导和帮助学生。在这一课,我也力图体现民主性、平等性,但由于陈旧观念影响缘故,在评价学生时,激励机制运用较少,个别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没能激发。今后教

14、学中,我要以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为出发点,给学生课堂学习带来积极影响,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敢说敢做。第三篇:识字3第一课时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案3、小池塘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引导体会小池塘的美丽,激发学生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初步诱发学生的想象力。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1、听写生字词:姐姐吹气水波一只鲜红2、听写偏旁:口字旁、鱼字旁、女字旁。3、学生朗读课文。二、继续初读指导。1、自由读课文,给各段标上序号。2、交流:你读懂了什么。三、精读训练。1、精读第一自然段。(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同桌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教师根据学生发言

15、归纳:“池塘里的水波一闪一闪的,像一只明亮的大眼睛”说明池塘的水很清。启发理解“春风姐姐轻轻吹了一口气,小池塘就醒过来了”。(2)指名学生口述第一自然段的内容。(3)默读第一自然段: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放声读一读。(4)指名朗读全段。2、精读第二自然段。(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2)学生交流。(3)结合学生的交流,归纳:这四句话都是打比方的句子。这样写,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4)默读第二自然段,把这一段话画成一幅画。(5)小结:这一段共四句话,从白天写到夜里,从天空写到池塘,你觉得池塘怎样?(6)指导朗读。3、精读第三自然段。(1)指名读。(2)“五彩”指颜色多而美,为什么说“小池

16、塘映出一个美丽的世界”呢?朗读全文,学生质疑。四、背诵指导1、指名背诵。2、交流背诵的方法。3、练习背诵课文。五、写字指导1、出示生字:气只吹波姐鲜2、想一想,写这些字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学生交流,教师归纳:“气”第四笔是横折斜钩;第三笔写在横中线的上方。“女字旁”的一横改成提。3、教师范写,学生按笔顺描红。六、课堂练习1、抄写生字。2、填空:()的眼睛 ()的睫毛 ()的气球()的珍珠 ()的小船 ()的世界()的外衣 ()的娃娃 ()的池塘3、背诵课文。板书设计:睫毛白云 白鹅 太阳 小池塘 气球 月牙 大眼睛 小船 星星 珍珠五彩的世界第四篇:识字3第一课时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案一、游戏复习

17、,导入1、指鼻子小游戏:在老师的指示下,快速找到相应的器官。2、出示生字卡(遮住图),指名读,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的?3、今天我们将要认识新的生字朋友。二、识字指导1、教学“山”字(1)出示几幅“山”的图片请学生欣赏。(2)引导思考:看了这几幅图你有什么感觉?(3)启发:你能用最简单的线条勾画出山的轮廓吗?(学生画图,教师巡视,选出优秀的作品。)(4)出示“山”的古文字,引导学生将自己画的山与古文字相比,在比较中感知古文字与山的样子是多么相似。(5)出示“山”字,启发学生发现“山”的象形之处。(6)指名读“山”,指导读准翘舌音2、教学“水”字。(教法同上。)3、课外拓展。(1)启发:你能说出有关

18、“山”、“水”的词语吗?(2)将学生说的词语归纳、补充,出示以下词语,教师带读。(高山流水、清山绿水、山清水秀、山高水长)4、教学“金”、“木”、“火”、“石”、“田”、“土”。(1)出示:金、木、火、石、田、土卡片及图画。(2)启发:你能将这些字和图用线连起来吗?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在答题纸上完成。(3)启发交流答案,说说这样连线的理由。(4)指导读准字音,随机引导组词,帮助理解字意。第五篇:识字3第一课时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案3、 b p m f 教学要求1学会声母b、p、m、f,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并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乐趣,掌握音形结合的学习方法。2认识音节,学习“两拼法”,能准确拼读由b

19、、p、m、f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表示四声的抽拉式卡片,悠扬动听的乐曲,用彩塑纸剪成I、c两个笔画。教学过程 第一课 时一、谈话导入情境,感受字母发音1同学们,你们喜欢和爸爸、妈妈出去旅游吗?你们都去过哪些地方呢? 2你们看,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3出去旅游多开心啊!不过还要注意爱护文物。我们一起来念首儿歌:爸爸带我爬山坡,爬上山坡看大佛,大喇叭里正广播,爱护大佛不要摸。(可以让学生多念几遍“山坡”、“大佛”、“广播”、“摸”。)二、借助表音表形图,学习字母音和形 1学习“b”。(1)教师出示“帆板冲浪”图,引导学生观察。(2)教师出示卡片b,引导学生自己尝试发音:这个字母

20、读音与“波浪”的“波”很像,把“波”读得轻些短些就可以了,谁会念?请你做小老师带同学念一念。 (3)教师示范发音,让学生注意看口形,仔细听,模仿发音。(可以分组“开火车”读。教师注意纠正发音,可以让学生带小镜子边照边体会发音要领:发b时,双唇紧闭,然后突然打开,气流爆发出来,发出的音要特别轻、短;也可以用“波”、“播”来提示发音。) (4)教师用彩塑纸剪成的笔画拼出b,引导学生形象记形:你觉得b与图上什么地方很像?你觉得b还像什么? 【点评】这样的直观演示既便于学生了解字母的笔画笔顺,为后面写字教学打下基础,又便于学生发现字母与图中的帆板、身子弯曲的人很像,使字母活了。(5)教师启发学生根据b

21、的读音、形状自己编顺口溜。2同样方法学习p、m、f。在学习p的发音时可以让学生拿张小纸条放在嘴边,比较与b的发音气流的不同。三、利用书写教材,自主练习写字 1学生认读b、p、m、f卡片。2学生把课本翻到第12页,自己看一看下半页的书写教材。根据红色箭头和蓝色数字,用手比划,看看每个字母该怎么写、几笔写成,再看看字母在四线格中的位置。3请学生上黑板用彩塑纸剪成的笔画l、c在四线格里拼出“b、“p”。 【点评】对于学生在今后学习中容易混淆的字母,在刚开始学习时通过动态操作,使得学生形成鲜明正确的印象。4教师请学生做老师,讲解笔画笔顺,老师用红色粉笔在四线格中板书,然后再用白色粉笔描红。边描边讲述描

22、红要求:不来回涂,不出红线。5教师播放节奏舒缓、悠扬动听的音乐,引导学生调整呼吸,摆好写字姿势,认真描红。先描书上的两个,再描习字册上的,描一个,仿写一个。写完注意自我对照。再仿写一个。教师巡视、评点、反馈。【点评】写字指导中要避免繁琐的分析,要给学生充足的静心写字的时间。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营造良好的写字氛围,搜集有共性的问题,进行有效的个别辅导,鼓励学生自我观照,帮助学生养成好的写字习惯。第二课 时一、由图入手,学习“两拼法”1教师出示“八只大雁”图,请学生观察,并数一数有几只大雁。 2教师出示音节b,告诉学生这个音节就念“八”。学生练读。3教师讲故事,点拨拼音方法:有一群猴子也在学拼音,他们

23、想,如果没有图,只看这个音节,怎么才能读出音呢?这时,一只聪明的猴子拿出卡片b,轻轻念b,另一只聪明的猴子拿出卡片O,大声念a,他们合在一起就念 (让学生自由充分地练习,尝试发音。) 4教师出示音节ba的四声抽拉卡片,让学生自主练读,联系口语中相关词语说一说。说得好的,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出有关的汉字。二、联系生活,练习拼读音节1教师出示“山坡”图。学生练习拼读音节po及四声,注意联系生活中的口语经验。2同样方法学习音节m、f及四声。【点评】音节拼读的练习一定要联系图画、联系学生生活,给学生充足的自读自悟的时间,不要把拼读诀窍的口诀作为知识点反复教学生记忆。拼音的诀窍应在拼读音节的过程中自然渗透

24、掌握。三、进行游戏,巩固拼音练习1游戏:“摘苹果”。教师画一棵大苹果树,上面挂着又大又红的“苹果”,每个“苹果”上分别写着音节:ba、bo、pa、po、mi、 ma、fu、fa。读对音节的学生就奖励他一个“苹果”。为了激励学生,“苹果”可多准备些,音节可以重复,目的是让学生反复练读。2游戏:“开火车”。教师画一列火车,车厢上写着由b、p、 m、f与六个单韵母组成的音节,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音节拼读练习。反思:我教b、p b和p两上声母字形相似,学生很容易混淆,因此在指导学生识记字形时得下点功夫。 我是这样做的: 在指导学生书写p时,我先让学生观察p的笔顺,让学生书空,然后问学生:“老师刚才听你们

25、说了p的笔顺,有点糊涂了,刚才学的b的笔顺是竖、半圆,现在学的P也是竖、半圆,那这两个声母是不是一样的呢?”生:“不一样的。”“那谁做小老师,来告诉我怎样分清这两个声母呢?”于是学生便很注意地观察,然后纷纷举手发言,想做小老师的欲望很强啊。有的学生说:“b的半圆在右下边,p的半圆在右上边。”有的学生说:“它们住的地方不一样,b住二楼和三楼,p住二楼和一楼。”有的学生还说可以借助书上的彩图来记住它。 “小老师们真能干!听了你们的介绍,我知道了这个声母原来不一样啊,这回不会糊涂了。”学生们听了我的夸赞,开心极了。 我发觉这样教效果挺不错的,学生在观察b、p的字形的时候,想必这两个声母的字形已经烙在

26、他们的脑海中了。唐甸文第一课时知识与能力: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感受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大局和大将军廉颇顾全大局、知错认错等优秀品质。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 3.认读“璧、蔺”等生字,会写“赵、拒”等生字。 学习重难点了解“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的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一、走进古典名著,了解名著内容1.导入:你一定听过或读过唐僧的故事、哪吒的故事、武松的故事、诸葛亮的故事它们都出自我国的古典名著。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是什么?(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 除了“四大名著”,你还知道哪些名著?(三言

27、二拍资治通鉴等)名著中有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引人入胜的故事。在我国汉代出现了一位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叫司马迁,他出了一部伟大的作品史记,请同学们翻开教材,读一读“资料袋”。(生读)2.破题、解题。题目中“将”指谁?“相”又是指谁?“和”的意思呢?二、走进课文内容,领悟文章中心1.自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哪三个故事?指名说后再让学生上台板书。(完璧归赵 渑池相会 负荆请罪)2.学生自读课文,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当场交流解决。3.指名接力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哪些自然段讲“完璧归赵”?哪些自然段讲“渑池之会”?哪些自然段讲“负荆请罪”?读后反馈、明确:第110自然段讲“

28、完璧归赵”;第1114自然段讲“渑池之会”;第1518自然段讲“负荆请罪”。) 4.学习“完璧归赵”的故事。(1)指名读课文第110自然段。其余同学边听边想,再提出几个感兴趣或不理解的问题。 (2)先在小组内交流解决;再指名提出小组尚未解决的问题,全班交流解决。 (3)以下的问题如果学生没有提及,可以由教师提问,重点讨论: 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导秦国去。”蔺相如说话前为什么要“想一会儿”?(一是因为这是一个事关国家是不是受辱和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必须思考成熟,二是因为这是一个难题,不能不假思索就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要思考。但蔺相如“想”了“一会儿”就有了解决问题的办

29、法,表现出蔺相如的才智的确有超过一般人。而解决问题的办法是蔺相如自己带着和氏璧到强大的秦国去,表现出蔺相如胆识过人和为了国家的利益置个人安危于度外的勇于牺牲的精神。) 蔺相如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理直气壮”的理解。蔺相如为什么能“理直气壮”?(因为蔺相如已经把璧献给了秦王,秦王自食其言,不给城,秦国理屈,赵国就占了理,所以他能理直气壮地说。)蔺相如真的要把“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吗?(蔺相如又利用秦王喜欢璧的心理,用要撞碎和氏璧来威胁秦王,目的是把璧要回来,送回赵国,不是真的

30、要“撞”。但如果秦王硬逼他,他也会真撞的,他决不会让和氏璧落到秦王手里。) 读这句话,读出“理直气壮”的语气来。到了举行典礼那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蔺相如为什么能大大方方?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个时候蔺相如的心理状态?(踏实、坦然、轻松、放心、沉着、轻松、无惧无畏)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把蔺相如送回赵国。 从“只得”“客客气气”中你读懂了什么?(秦王的“客客气气”与蔺相如的“大大方方”形成对比,说明不可一世的秦王终于在蔺相如的面前败下阵来,而蔺相如则取得第一个回合的胜利。“只得”说明秦王的“客客气气”,是无可奈何,没有别的办法,不是甘心失败。)(4)从这个故事中你可以看

31、出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 完成练笔:蔺相如是一个_的人(胆识过人、机智勇敢、随机应变、勇于牺牲、英勇无畏、足智多谋)朗读课文第110自然段。三、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2.朗读课文。第二篇: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18将相和18将相和知识与能力: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感受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大局和大将军廉颇顾全大局、知错认错等优秀品质。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 3.认读“璧、蔺”等生字,会写“赵、拒”等生字。 学习重难点了解“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的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走进古典名著,了解

32、名著内容1.导入:你一定听过或读过唐僧的故事、哪吒的故事、武松的故事、诸葛亮的故事它们都出自我国的古典名著。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是什么?(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除了“四大名著”,你还知道哪些名著?(三言二拍资治通鉴等)名著中有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引人入胜的故事。在我国汉代出现了一位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叫司马迁,他出了一部伟大的作品史记,请同学们翻开教材,读一读“资料袋”。(生读)2.破题、解题。题目中“将”指谁?“相”又是指谁?“和”的意思呢?二、走进课文内容,领悟文章中心1.自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哪三个故事?指名说后再让学生上台板书。(完璧归赵 渑池相

33、会 负荆请罪)2.学生自读课文,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当场交流解决。3.指名接力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哪些自然段讲“完璧归赵”?哪些自然段讲“渑池之会”?哪些自然段讲“负荆请罪”?读后反馈、明确:第110自然段讲“完璧归赵”;第1114自然段讲“渑池之会”;第1518自然段讲“负荆请罪”。)4.学习“完璧归赵”的故事。(1)指名读课文第110自然段。其余同学边听边想,再提出几个感兴趣或不理解的问题。 (2)先在小组内交流解决;再指名提出小组尚未解决的问题,全班交流解决。 (3)以下的问题如果学生没有提及,可以由教师提问,重点讨论: 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导秦国去

34、。”蔺相如说话前为什么要“想一会儿”?(一是因为这是一个事关国家是不是受辱和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必须思考成熟,二是因为这是一个难题,不能不假思索就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要思考。但蔺相如“想”了“一会儿”就有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表现出蔺相如的才智的确有超过一般人。而解决问题的办法是蔺相如自己带着和氏璧到强大的秦国去,表现出蔺相如胆识过人和为了国家的利益置个人安危于度外的勇于牺牲的精神。)蔺相如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理直气壮”的理解。蔺相如为什么能“理直气壮”?(因为蔺相如已经把璧献给

35、了秦王,秦王自食其言,不给城,秦国理屈,赵国就占了理,所以他能理直气壮地说。)蔺相如真的要把“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吗?(蔺相如又利用秦王喜欢璧的心理,用要撞碎和氏璧来威胁秦王,目的是把璧要回来,送回赵国,不是真的要“撞”。但如果秦王硬逼他,他也会真撞的,他决不会让和氏璧落到秦王手里。)读这句话,读出“理直气壮”的语气来。到了举行典礼那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蔺相如为什么能大大方方?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个时候蔺相如的心理状态?(踏实、坦然、轻松、放心、沉着、轻松、无惧无畏)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把蔺相如送回赵国。 从“只得”“客客气气”中你读懂了什么?(秦王的

36、“客客气气”与蔺相如的“大大方方”形成对比,说明不可一世的秦王终于在蔺相如的面前败下阵来,而蔺相如则取得第一个回合的胜利。“只得”说明秦王的“客客气气”,是无可奈何,没有别的办法,不是甘心失败。)(4)从这个故事中你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 完成练笔:蔺相如是一个_的人(胆识过人、机智勇敢、随机应变、勇于牺牲、英勇无畏、足智多谋)朗读课文第110自然段。三、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2.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继续走进课文,理解内容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中“完璧归赵”的故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新的内容。 1.学习“渑池之会”的故事。(1)生默读课文第11至14自然段。提出几个感兴趣的或不理解的问

37、题进行交流。如蔺相如为何拼命地坚持要秦王为赵王击缶?秦王为何不敢拿赵王怎么样?(2)提问:在课文的这个部分中,你对哪些词句感受最深刻?这场斗争,赵国和秦国是打个平手,还是赵国占了上风?(赵国赢占了上风。因为秦国是强国,赵国是弱国,秦王和赵王一样为对方演奏乐器,秦王吃亏了。再说,赵王是秦王叫他鼓瑟的,而秦王是被蔺相如逼着击缶的,秦王和蔺相如身份不一样,要求对方的方法也不一样,所以说是赵国占了上风。)你能用一些词语和句子来形容秦王的失败吗?(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自取其辱)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学习“负荆请罪”的故事。 (1)指名读课文第15至18自然段。(2)说廉颇负荆请罪,同学们认为

38、廉颇有罪吗?(答案可以是廉颇只能说犯错,不能说有罪。廉颇认为自己有罪,这说明廉颇对自己要求很严格。以可以是如果廉颇不及时改正错误,就要成为国家的罪人。(3)廉颇负荆请罪,可以看出廉颇是是个怎样的人?(知错就改的人,最终还是以国家利益为重的人。) (4)通过这个故事,你对蔺相如又有哪些认识?(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胸怀宽广) (5)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二、回归全文,总结提高1.理解“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成语的含义。 2.说说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前面两个故事,写廉颇与蔺相如的“和”才维护了国家的尊严,保证了国家的安全。后面一个故事,廉颇与蔺相如为了国家的利益,由“不和”到“和

39、”。全文围绕“和”字来写。3.说说你喜欢文中哪个人物,为什么?三、布置作业1.抄写喜欢的词语和句子。2.有条件的同学课外阅读司马迁和其他历史人物的故事。第三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将相和导学案.学习目标 : 1.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 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3. 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美好的品质。 学习重点:分析三个故事的起因和结果,了解三个故事间的联系。 学习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根据人物言行,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知识链接: 司马迁与史记 司马迁(前 145或前 135?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夏阳(今 陕西韩城西南人。 史记 最初没有固定

40、书名,或称“太史公书” ,或称“太史公记” ,也 省称“太史公” 。 “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开始, “史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 史公书” 的专名。 全书 130篇, 包括十二本纪 (记历代帝王政迹 、 八书 (记各种典章制度 、 十表(记大事年月 、三十世家(记侯国兴亡 、七十列传(记重要历史人物的言行事功 5个部分, 共 52万字。 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长达三千年的政治、 经济和文化的历史, 比较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我国古代的社会面貌,对后世史学研究有深远影响。一、学我汉字,爱我中华1、我要把课文中的生字词圈出来,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记住字形,我还想把这些词语抄写 下来。

41、2、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下列词语。 允诺:_完璧归赵: 胆怯:_负荆请罪:二、触摸文本,整体感知1、用心地把课文读 2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流利。2、 本篇课文是根据 史记 中的 廉颇蔺相如列传 改写的, 主要讲了廉颇和蔺相如由 “ ” 到“ ”再“ ”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 时候 , 主要讲了, ,三个故事。3、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三、品味语言,感受精彩 小组内合作交流、汇报。 (一 . 故事一完璧归赵1. 读课文110自然段,故事的起因是,结果。 2. 说说蔺相如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去秦国的? 。3. 文中那些语言,动作能体现蔺相如的勇敢机智? (二 、故事二渑池会见1. 读 11

42、 14自然段,思考:故事的起因是,结果 2. 秦王为什么让赵王鼓瑟? 3. 蔺相如又为何拼命坚持让秦王为赵王击缶? 4. 秦王为何不敢拿赵王怎么样?结果谁占了上风? (三 、故事三负荆请罪1. 读1518自然段,思考:思考:故事的起因是,结果2. 画出廉颇的语言,读一读思考: (1从廉颇的话中,我知道了。 (2蔺相如真的仅仅靠一张嘴吗? 3. 从负荆请罪这一故事中,你认为廉颇是怎样的人?你对蔺相如又有哪些认识?四、多读多写,提升自己为了共同的国家利益, 将相终于和好了, 他们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这真是 “宰相肚里能撑船, 将军背上可负荆” ,真可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将相和,平天下。 ”学完

43、课文,你的收获 是: 当堂达标班级姓名 一 . 填空、 (a bcd 课文 将相和 题目中 “将” 指; “相” 又是指; “和” 的意思是; “将相和” 的意思是:。 由、 、 三个小故事组成, 每个小故事都有矛盾的发生、 发展和结果, 有相对的独立性, 又紧密联系, 其中是的发展, 、的结果是的起因,合起来构成“将相和”这一完整曲折的故事。二、看拼音写词语。 (a bc ( zh ogu zhu ngsu li np tu c xu ru ( (三、选择正确的读音。 (a b答(d d 应回答(d d 便(pi nbi n 宜方便(pi nbi n 便(pi nbi n 利大腹便便(pi

44、nbi n 免得(ded 削(xi oxu 弱乘(ch ngch ng 机三、改句子,连上线。 (a (1蔺相如对手下二人说:“秦王我都不怕,我会怕廉将军吗?” 改为陈述句: 改为转述句: (2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 改为“因为所以”的式: 。四、我会填。蔺相如与秦王斗智斗勇,在 (、 (上立了大动,被封为上卿,职位比 (高。廉颇很不服气, 有意给蔺相如下不了台, 于是将相 (。 蔺相如 (, 廉颇被蔺相如 (感动, 主动上门 (。 从此, 将相 (保卫赵国。从文中可看出蔺相如是个 人,廉颇是个人。第四篇: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将相和教学设计1将相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45、、学习生字:璧、允、廉、颇、侮辱、拒。2、学习新词:理屈、示弱、抵御、推辞、侮辱、拒绝、无价之宝、绝口不提、完璧归赵、同心协力、负荆请罪。3、重点句、段理解:“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教学难点准确概括人物特点,理清各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各段与整篇文章的关系。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 1题解。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3提示学习课文的要求。(学习方法) 写人物的文章,要抓住人物特点。课文是由三个独立完整的故事结构而成,写的是两

46、个人物间发生的事,学习时还应抓线索以理解三个故事是怎么联系在一起的。二、指导分段1通读全文,考虑分段要求。2讨论分段。重点研究二、三两段间过渡段的归属,要从内容和逻辑关系上理解。三、讲读第一大段1轻声朗读,读后说出小标题,写谁。 2理出故事的情节(起因,经过、结果)。3讨论:从三层内容的叙述看出蔺相如是怎样一个人。 4小结。这个故事为什么叫“完璧归赵”?蔺相如为什么能完璧归赵? 挖掘蔺相如的思想品质。设疑。这个故事与下文有什么联系,与全文有什么关系。(围绕线索考虑) 归纳学法。(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抓人物特点)四、用学习第一大段的方法学习第二大段,考虑怎样理清情节,抓人物特点。五、作业继续阅读

47、二、三两段,并思考学习第一大段结束时的设疑问题。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1学习本文的要求(学习方法)。 2第一大段的主要内容及蔺相如的特点。二、讲读第二大段1说出本段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是写谁的。 2默读,并理清故事情节,抓人物特点。3讨论:渑池会上发生了什么事,蔺相如是如何斗争的?表现了蔺相如什么品质?赵国胜利的原因是什么?4思考,暂不作答。这个故事还是写蔺相如,与其它故事有什么联系,与“将相和”有什么关系。三、讲读第三大段,先小声朗读后讨论这是一个什么故事。主要写谁,故事的情节是怎样的?从蔺相如对廉颇的步步退让中,进一步看出他有什么特点,他为什么能这样做。 廉颇为什么能负荆请罪,廉颇这个人有什么特点? 故事的结果怎样。四、讨论(搞清联系)1课文的结构特点,是由三个相对独立的故事组成,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是怎样的,它们与全文的关系又是怎样的。 2总结本课学习方法。 3练习归纳中心思想。五、作业1熟读全文,归纳中心思想,归纳人物特点。 2复习生字,练习要求听写的词语。第三课时一、复习各部分内容及小标题,进一步明确各部分间,各部分与整篇的关系。二、通读全文,准确归纳中心思想及人物特点。1中心思想:课文突出地表现了蔺相如勇敢机智、顾全大局和廉颇知错就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