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崇左市普通高中2023级(高二)2025年春季学期3月素质检测语文试卷_第1页
广西崇左市普通高中2023级(高二)2025年春季学期3月素质检测语文试卷_第2页
广西崇左市普通高中2023级(高二)2025年春季学期3月素质检测语文试卷_第3页
广西崇左市普通高中2023级(高二)2025年春季学期3月素质检测语文试卷_第4页
广西崇左市普通高中2023级(高二)2025年春季学期3月素质检测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西崇左市普通高中2025年春季学期3月素质检测高二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共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艺术的发展与人类整个发展进程紧密相关,这方面,科技也是如此。科技和艺术的发展也一直如影随形,比如,达·芬奇的绘画里就涉及解剖学,他用一种美术的概念让人们对解剖学获得认知;照相机的出现导致了印象派的出现,印象派最重要的代表人雷诺阿,他的很多创作都参考了照片。这也导致西方的绘画在某一段时期内,一直跟科技的东西有一种反向思维,艺术家们希望绘画艺术离照片尽可能远一些,画家在创作时更多的是从照片里找到他要表达的思想内涵,但形成的绘画作品还是希望寻找艺术本体的价值。AI的出现无疑会给人类发展带来一个全新的时代,我们需要对其进行重新认知。艺术体系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受到非常明显的影响,甚至会是颠覆性的。事实上,每一次新科技的出现,都会颠覆人类原来的认知方式。未来AI在艺术创作方面会不会超越人类?精神的东西能不能和人本身分离开?艺术创作和精神到底是什么关系?在我看来,艺术创作和精神是不能分离的,无论是诗歌还是绘画,目前我们了解到的AI的创作实际上都是把不同艺术家的风格进行数据输入和分析,最后呈现出一件新的“艺术作品”。这件新的“艺术作品”其实分享的还是人类艺术家的经验和知识。AI的“创作”经验和知识的更新,也必须经由人类对它们的数据更新来完成。AI时代的艺术创作有没有边界?我觉得艺术跟别的领域一样,它的边界也是处于不断地被提出和不断地被打破的过程中。所以,今天我们关于“AI时代的艺术边界”的讨论其实是一个无限的讨论,艺术与科技的相互影响还会继续发展,我们的认知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有新的提升。(摘编自张子康《艺术发展的边界在不断拓展》)材料二:艺术与科学,都深入现实,源于现实,超越现实,反映客观世界及其真实性、唯一性。艺术、艺术品、艺术家的概念有着本质区别,同样,科学、技术、科学家的概念也有着本质区别。艺术是“提炼”的“神似”,而AI“艺术品”是“模仿”的“形似”,“提炼”与“模仿”有着本质区别。“提炼”是有生命力的,而“模仿”没有生命力。人乃万物之灵,有与生俱来的直觉、灵感、感情与智慧。每个人都是大自然独创的拥有最高智慧的艺术品,因此都具有唯一性。如无唯一性,我们的“人脸识别”技术便无法应用。如此说来,AI颠覆艺术的可能性便不存在,包括生物学上的克隆人,也不是真正的人类。在我看来,凡可被AI取代者,均不能称之为艺术。如今的AI也只是技术上的应用创新,而非科学创新,如今的智能机器人科学理论仍然是上世纪90年代之前提出的。诚然,智能机器人会淘汰大部分工作,其中包括大量简单重复的、高危的工作。但智能作诗机器人的出现,只会淘汰无独创性的、应制的、与时代脱节的诗作,高水平的、独创性的、蕴含诗人丰富情感的、紧跟时代甚至超越时代的诗作仍然会存在,而且生命力会很强。同样,智能绘画机器人的出现,只会淘汰无独创性的、应制的、与时代脱节的画作,具有独创性的、蕴含人类创作者丰富情感的画作永远有生命力。纵观艺术史,历史对艺术作品的自然淘汰不也是如此吗?我们能读到的经典诗作、画作,必是代表当时最高水平的诗作、画作,而大部分普通的诗作、画作被历史淘汰了,当然这个淘汰的时间很长。因此,AI的出现,也可以认为是人类主动应用自己的智慧,把自然淘汰的时间缩短。我相信,未来,艺术会借助科技的手段,放射出更耀眼的光芒,科技手段可以开拓艺术家的创作思路。同样,艺术家的想象力也会推动科学的不断发展。(摘编自韩倚云《AI时代艺术与科学的关系》)材料三:近年来,随着以人工智能、大数据、5G为代表的科技高速发展,更多的新技术和新应用出现在我们生活的周边,同时,这些科技也逐步与艺术融合,作为艺术的辅助手段,供给艺术的需要。AI时代的艺术供给,较传统手段更加多样灵活,贯穿艺术产生的全过程,它能为艺术创作、收藏、传播、展示等提供更多元的形式和手段,激发各类主体的艺术创新活力,创造出更多艺术和科技融合的创新性成果。AI时代,艺术供给焕发了新活力,也诞生了新形式。包括京东方在内的不少科技企业都在持续探索科技与艺术结合如何为艺术供给带来更多可能性。他们依托各自的技术积累以及在人工智能、艺术大数据领域的应用探索,构建数字艺术物联网生态,打造了一些和传统体验完全不一样的数字艺术欣赏与交易平台,并通过与传统艺术机构和艺术创作者合作,提供优质艺术及衍生品的产品与服务,这些AI时代的艺术供给让大众能随时随地接受艺术和美学的熏陶,甚至欣赏到一些原本遥不可及的艺术品,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当然,AI时代,数字化艺术品标准也亟待确立。数字化艺术品标准的确立,有助于使未来艺术呈现的形式更加丰富,也有助于更多数字艺术馆的打造。让大众的艺术欣赏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美术馆、博物馆中的艺术品可通过标准化的数字化形式呈现,借助互联网进入千家万户。(摘编自罗娇《科技为高质量艺术供给提供支撑》)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一认为,科技对艺术的影响一直存在并发展,我们的认知会不断提升,AI时代艺术发展的边界将无限拓展。B.材料二认为,艺术能助力科学,科技手段也能开拓艺术家的创作思路,目前艺术借助科技手段取得前所未有的辉煌。C.材料三认为,科技与艺术结合能创造更多创新成果,同时数字化艺术品标准也亟待确立,以期出现更多元的艺术呈现形式。D.三则材料都认为,AI不可能创作出真正的艺术作品,它创作的“艺术作品”其实呈现的是人类艺术家的经验和知识。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艺术体系无疑会受到AI时代非常明显的甚至是颠覆性的影响,但艺术自有其产生机制,不会被AI取代。B.材料一所说的“反向思维”,是指某一时期西方绘画希望能尽量远离科技的影响,而追求艺术本体的价值。C.艺术与科学都能反映客观世界,但他们也有着本质区别,艺术有生命力,而AI“艺术品”则没有生命力。D.智能机器人只会淘汰掉那些无独创性、感情贫乏、脱离了时代的艺术作品,他并不会影响艺术史的自然淘汰。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不管是科学家还是艺术家,都需要超乎寻常地去观察、去发现、去捕捉,去挖掘有价值的瞬间和现象。B.当今的艺术早已不仅仅承载于纸上、布上或墙上,它还存在于屏幕之中、光电之中、虚拟现实之中。C.艺术与科技的融合不仅使得科技有了伦理考量,而且也让科技发现和创新成为无限可能。D.如果AI艺术突破了既有的艺术边界,那也不是AI艺术的突破,而是人类运用AI的突破与延伸。4.材料一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5分

)5.请根据材料三的内容,给AI时代的“艺术供给”下一个定义。(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拴红头绳的鸡腿子张爱国1985年大年初三,一大早,我们堂兄弟姐妹十一人就冒雪来到二十里外的大姑家。每年的这一天都是我们最盼望的,因为我们在大姑家有好吃好喝的,还可以疯玩。今年更不一样,三伯家的大哥腊月结的婚,新嫂子是第一次到大姑家,按风俗,大姑是要给她备个鸡腿子的。嫂子有鸡腿子,依大姑的性格,我们也不会没有。一进大姑家的门,我就看见大姑家的大桌子和小桌子上都摆好了油果、麻饼和方片糕等茶点。大姑高兴坏了,先是拉着嫂子一番嘘寒问暖,又一个个摸摸我们的脸,和她比比高,然后叫我们坐席,吃茶。我年龄小,往年都是坐小桌子的,不料大姑却说:“国子,你今年十二岁了,该坐大桌子了。”我高兴得泥鳅一样挤进哥哥姐姐们中间。当大姑笑着捧来一大盆热气腾腾的鸡腿子时,我们一个个眼光呆直——这几年家里虽然养了几只鸡,但除了年三十晚上,至今连一块鸡皮都没吃过。“这是你的,云儿。”大姑首先将一个鸡腿子放到嫂子面前,笑着,又像是命令,“你吃,一定要吃。”然而,当看到大姑放到我们面前的鸡腿子时,我们的眼光突然暗淡——这些鸡腿子上,都拴着醒目的红头绳。昨天晚上,奶奶一再告诫我们:“明天到你大姑家,大姑一定给你们准备了鸡腿子,你们要看有没有拴红头绳。没拴,你们就吃;拴了,就是你大姑借来的,不许吃!”奶奶眼睛红红的,“你们去了,你大姑恨不得把她腿上的肉挖给你们吃,可是,唉……”原来,这些鸡腿子只是大姑借来做做样子的,是为了尊重“一桌无二席”的习俗。“大姑,我茶点吃饱了,吃不下。”我姐似乎吞了一口口水,笑着,把她的鸡腿子放到盆子里。“我也饱了,大姑。”胖姐跟着说。大姑看着她俩,张了张嘴,却没有说话,转而对嫂子说:“云儿,你吃,我撕给你吃。”大姑三下两下将嫂子的鸡腿子撕碎,还将一块鸡腿肉塞进她的嘴里。我看着嫂子吃。虽然她想努力保持新媳妇的矜持,想尽量把嘴巴张得小一点,但只要鸡腿肉一进嘴,她嚼上三两下就吞进肚子里。我狠狠地吞下几口口水,目光又落到我的鸡腿子上:油晃晃的,散发着热气,热气里全是鸡肉的香味,直钻鼻孔。那根红头绳已浸透油水,变成暗红色,刺眼得很,可恶得很。大姑又到厨房里忙去了。门外,谁家放起了鞭炮。弟弟妹妹们开始闹起来。我悄悄指着我的鸡腿子,低声对身旁的胖姐说:“我这个怎么没拴红头绳?”胖姐看了看,惊异地说:“对呀,你的怎么没拴?”“我今年十二岁,第一次坐大桌,大姑有意让我吃的吧?”我说,“奶奶说,没拴红头绳就能吃,对吧?”“嗯。你运气好,吃吧。”胖姐看着我的鸡腿子,咂了咂嘴。大姑过来时,发现我还在啃鸡腿骨上的那一小块脆骨,很吃惊,却连忙笑着走开。不一会儿,我姐悄悄把我叫到大姑家后院,一把揪住我的耳朵:“谁叫你把大姑借来的鸡腿子吃了?你知道大姑借了多少家才借来这些鸡腿子的?”我姐恨不得一口把我吞掉。“我的没拴红头绳,能吃。”我疼得龇着牙,“胖姐也看到的,真没拴。”“扯谎!”我姐丢开我的耳朵,伸手从我口袋里掏出那截油乎乎的红头绳,“扯谎!打嘴!”我姐一巴掌打来。我急忙躲开。我姐又一把揪住我的耳朵,狠狠一拧。“啊——”我一声惨叫——我的耳朵本已冻伤,被她这一拧,撕心般地疼。我哇哇大哭。我姐也哭了,用袖口擦我耳朵上的血:“谁叫你好吃的?你把大姑借来的鸡腿子吃了,叫大姑拿什么还人家?你不懂事,你不知道心疼大姑,你不知道大姑都没了大姑父……”“我的两个心肝儿。”大姑压抑着哭声跑出来,一把抱过我和我姐,将脸紧紧地贴在我们的脸上,眼泪决堤一般,“都怪大姑,大姑没本事……”直到现在,每年去给大姑拜年,七十多岁的大姑都要给我们准备一个鸡腿子,虽然我们早已不再稀罕吃它。(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写一进大姑家的门,“我”首先看到的就是茶点;当大姑捧来鸡腿时,我们又一个个眼光呆直,可见当时生活的贫困。B.文章写了两次口水,在鸡腿子面前,“我姐”是“似乎吞了一口口水”,“我”是“狠狠地吞下几口口水”,二人年龄不同,反应也有差异。C.文章写大姑从厨房出来,看见“我”在啃鸡腿骨上的一小块脆骨,吃了一惊,又笑着走开,神情转换里传达出她对侄儿的疼爱。D.文章写现在去给大姑拜年,她仍会给每人准备鸡腿子,可我们“早已不再稀罕”,说明生活富裕之后,人们很容易忘记曾经的贫困。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开篇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气候和地点,大年初三、冒雪、大姑家等富有生活气息的词句,让读者很快进入特定的年代、气氛之中。B.文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如写“我”像泥鳅一样挤进哥哥姐姐们中间,写大姑的眼泪像决堤一般,生动贴切,能准确传达出人物心理。C.文章补叙头天晚上奶奶对我们的反复告诫,写她的眼睛红红的,说话时欲言又止,这一情节与后文姐姐说出大姑没了姑父形成照应。D.文章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细节描写等手法,虽着墨不多,却将大姑好客、热情、慈爱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跃然纸上。8.本文中间写“我”的鸡腿子没拴红头绳,这一突转在情节发展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9.本文为何以“拴红头绳的鸡腿子”为题?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检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唐坰者,以父任得官。熙宁初,上书云:“秦二世制于赵高,乃失之弱,非失之强。”神宗悦其言。又云:“青苗法不行,宜斩大臣异议如韩琦者数人。”安石尤喜之,荐为崇文校书。上除知钱塘县。安石欲留之,乃令邓绾荐为御史。数月,将用为谏官,安石疑其轻脱,不除职,以本官同知谏院,非故事也。坰果怒安石易己凡奏二十疏论时事皆留中不出。乃因百官起居日,扣陛请对,上令谕以他日,坰伏地不起,遂召升殿。坰至御坐前,进曰:“臣所言,皆大臣不法,请对陛下一一陈之。”乃措笏展疏,目安石曰:“王安石近御坐,听札子。”安石迟迟,坰呵曰:“陛下前犹敢如此,在外可知!”安石悚然而进。坰大声宣读,凡六十条,大略以“安石专作威福,曾布等表里擅权,天下但知惮安石威权,不复知有陛下。王珪曲事安石,无异厮仆。”且读且目珪,珪惭惧俯首。“元绛、薛向、陈绎,安石颐指气使,无异家奴。张琥、李定为安石爪牙。逆意者虽贤为不肖,附己者虽不肖为贤。”上屡止之,坰略不退慑。读已,下殿再拜而退。侍臣卫士,相顾失色,安石为之请去。阁门纠其渎乱朝仪,贬潮州别驾。邓绾自劾缪举,安石曰:“此素狂,不足责。”论曰:朱熹尝论安石“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己任。被遇神宗,致位宰相,世方仰其有为。庶几复见二帝三王之盛,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嗣虐,流毒四海”。此天下之公言也。昔神宗欲命相,问韩琦曰:“安石何如?”对曰:“安石为翰林学士则有余,处辅弼之地则不可。”神宗不听,遂相安石。(选自《宋史·列传第八十六》,有删改)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坰果怒A安石B易己C凡D奏E二十F疏G论时事H皆留中不出。(3分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故事,指先例,与“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六国论》)中的“故事”意思相同。B.目,指注视、看,与“目遇之而成色”(《赤壁赋》)中的“目”意思不同。C.不肖,指不才、不贤,与“人君无愚、智、贤、不肖”(《屈原列传》)中的“不肖”意思不同。D.素,指平素、一向,与“可以调素琴”(《陋室铭》)中的“素”意思不同。12.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唐坰因父亲的关系得到了官位后,曾上书皇上,皇上对他所评论的关于秦二世与赵高的话语十分欣赏。B.王安石本来对唐坰的印象很好,先推荐他担任崇文校书,后来又让邓绾推荐唐坰担任御史。C.唐坰趁百官朝见皇帝之时,叩见皇帝请求廷对,皇帝要他另换日子,但他伏地不起,皇帝只好答应。D.唐坰不仅指责王安石,还将朝中大臣全部加以斥责,皇上屡次阻止,但他仍不停止,最后被贬官职。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青苗法不行,宜斩大臣异议如韩琦者数人。(2)臣所言,皆大臣不法,请对陛下一一陈之。14.韩琦认为王安石“处辅弼之地则不可”,从材料看有哪些论据可以佐证他这一观点?请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题汪水云诗卷祖惟和①北去南来策蹇驴,偶然过我古玄都。虽无千树桃花赋,却有三秋桂子图。贺老挂冠方赐剡,张翰命驾已归吴。酒边说尽兴亡事,空羡陶朱据五湖。[注]①祖惟和:宋遗民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写诗人骑着一匹跛蹇驽弱的驴子南来北往,偶然来到玄都观,“古”字意蕴丰富。B.颔联诗人化用刘禹锡诗句“玄都观里桃千树”和柳永名句“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C.颈联诗人连用贺知章年老病重,皇帝赐其剡川一曲和张翰思乡归吴的典故,耐人寻味。D.本诗结构严谨,语言委婉含蓄,感情深沉而又真挚,结尾以景结情,极具艺术感染力。16.这首诗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扬州慢》中虚写扬州十里长街繁华景况的词句:“”,实写现在扬州的凄凉情形的词句:“。”(2)陆游《书愤》中“,”两句写宋兵在东南和西北抗击金兵进犯之事,也概括了诗人过去游踪所至。(3)运用典故可以使文章达到辞近旨远的效果,《蜀道难》中“,”两句引用了“五丁开山”的神话传说,渲染了神秘色彩,引人入胜。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8年8个省联手缔造2024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大运河是一个整体联线型文化遗产项目,地跨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江苏等8个省市,河道总长约1011千米。从2006年国家做出大运河申遗的决定算起,到2014年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大运河申遗总共经过了8年准备。尽菅并非第一次申请世界文化遗产,但大运河申遗时面临的挑战却是①的。大运河申遗的8年准备时间里,最难的一项工作是协调。因为它需要8个省的35座城市齐心胁力,并且步调一至地向前推进。同时,申遗还涉及到很多跟大运河的保护密切相关的部门。所以,大运河申遗不仅要协调各个地区,还要协调各个部门。“后申遗时代”我们如何保护大运河申遗成功并不是大运河保护的终点,而是进一步保护行动的开始。但怎样进一步保护却成为“后申遗时代”横亘在所有人眼前的难题。解题的首要技巧是理念的转变,大运河申遗成功给中国文化遗产带来了许多启发和经验。同长城、故宫等静态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