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厘米》教学设计(通用5篇)_第1页
《认识厘米》教学设计(通用5篇)_第2页
《认识厘米》教学设计(通用5篇)_第3页
《认识厘米》教学设计(通用5篇)_第4页
《认识厘米》教学设计(通用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认识厘米》教学设计(通用5篇)《认识厘米》教学设计1设计理念:“厘米的认识”这节课是学生学习长度单位的第一节,对于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节课,从儿童的认知心理出发,给学生留出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充分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获取新知,通过自己的努力有所感受,有所感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设计时,突出以下特点:1、联系生活实际,加强学生动手操作。(皮亚杰)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方式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同时伴有一定的直觉动作思维。本节课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借助动手操作这一直观手段,来建立1厘米长度的表象,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测量和练习,到最后的开放练习,让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2、建立表象,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本节课,注重学生在脑中建立1厘米的表象,而建立这一表象的过程是让学生不断的感知、思考、测量、判断、验证的活动过程。通过先估计再测量,强化练习、加深表象逐步形成空间想象能力,增强空间观念。3、注重合作探索,培养创新意识。本节课的主要知识,认识手中尺子的刻度线,建立1厘米的表象,能够在尺子上找1厘米或几厘米,然后由小组合作进行测量物体长度的练习。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此外,还注重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不同侧面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教学目标:1、通过在生活中具体观察,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2、观察尺子,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一厘米有多长。会以厘米为单位测量长度。3、在学习中,我们要认真观察、勤于思考。重点: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难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活动中体会厘米的意义,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教学过程及意图:一、谈话,同意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同学们,看看我们这儿的桌子,好不好?学校准备再添置一批一样桌子,你能量量它有多长吗?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测量并汇报测量结果。师:大家的方法真多啊?为什么你们的说法不一样呢?测量同一个物体,所用的工具不同,测量的结果也就不同。看来啊,要有一个统一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才好啊(出示各种工具),我们测量物体时一般用米尺,有了统一的工具,还要有统一的测量单位才行,孩子们请看:妈妈的身高165厘米。文具盒长20厘米。英语课本长23厘米。这些测量结果都是以什么作单位的?(厘米)板书:厘米,孩子们读一遍,现在你知道厘米是什么了吗?(一个长度单位)它不是我们吃的黑米、红米、小米、大米、它是一个-----(长度单位)?面对一个新的单位名称,孩子们,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吗?预设:1、1厘米有多长?2、怎样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那么这节课我就一起这节课来解决这两个问题吧?再说一遍,哪两个问题?在解决这两个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要仔细观察、还要善于动脑思考哟!(暗中告知孩子的“起点导航”)(设计意图:结合身边的生活情境,有助于学生感知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尝试探究孩子们,拿出你的尺子,摸一摸、看一看、说一说尺子上都有什么?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有多长?三、小组互助(一)活动要求:1、拿出你的尺子,摸一摸、看一看、说一说尺子上都有什么?2、在小组内,说说你的发现。四、反馈点拨学生汇报:尺子上有——(数字、竖线、0、还有cm)解释“0刻度线”师:尽管我们用尺子可以去测量的物体可能不相同,但1厘米可是相同的,你能在尺子上找到1厘米有多长吗?你是怎么看的?从0到1,从1到2,从2到3。(一句话每相邻的两个数间距离就是1厘米)。知道了1厘米有多长,说说身边有哪些长是1厘米的物体呢?我们了1知道厘米的长度,也找出了身边1厘米长的物体,孩子们伸出你的小手用手指比划下1厘米有多长,再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知道了1厘米的长度了,你能在尺子上找到2厘米有多长吗?5厘米呢?师:孩子们,刚才通过我们观察知道了1厘米、2厘米、5厘米有多长,你说知道这些是为了什么呢?(学会测量物体)怎样以厘米为单位测量物体呢?这也就是我们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了?(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参与从尺子上找出1厘米,比一比1厘米的大约有多长,想一想1厘米的长度,找一找生活中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一系列活动,经历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认识过程,有利于学生加深对1厘米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小组活动(二):活动要求:1、先估一估手中的纸条有多长?2、自己动手测量,在小组内说说测量方法和结果。反馈点拨:根据孩子测量的方法及结果,及时进行点拨。总结:测量物体时,先用物体的一端对准0刻度,另一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同桌再互说一遍。(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估计—验证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在学习测量方法的同时,体会数学思想方法)五、课堂评价:1、看看这几位小朋友测量的对吗?2、小红的尺子折断了,在测量时她遇到了难题,你能用学过的知识帮帮他吗?铅笔长?厘米(设计意图: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和乐趣)六、课堂总结:在上课开始我们提出了两个问题,到现在为止,你感觉这两个问题解决了吗?一厘米有多长?知道了吗?说说第二个,怎样测量物体的长度?(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反思,再次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结束语:孩子们问题解决了,你们高兴吗?其实啊都是你们在课堂上仔细观察、勤于思考的结果,你们不但收获了知识还收获了很多的快乐,厘米只是长度单位家族中的一员,下节课我们接着认识另外的一员长度单位。回到家,用尺子量一量你喜欢的物品的长度。好吗?孩子们,下课!(设计意图:总结本课并对学生进行情感上的教育,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制造悬念,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认识厘米》教学设计2(一)、学习目标:1、在实践活动中,能够体会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含义,知道1米=100厘米;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学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进行测量。2、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的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初步建立厘米和米的长度观念;经历对物体的长度进行估计的过程,形成初步估计的意识。3、在具体的测量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二)、学习内容:1、本单元设有两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是“阿福做上衣”。通过“怎么回事?”的问题引出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及认识厘米;第二个信息窗是“阿福做长袍”,通过“到底是1米还是100厘米”的问题引出对长度单位米、及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的认识。思维导图:2、开发性学习包:探究我们身上的小秘密。一扎长()厘米。伸开手臂一庹长()米,我们的脚长()厘米。一步长()厘米一肘长()厘米一巴掌长()厘米。3、拓展性学习包:1、游戏:我说你做。教师说长度,学生用身体上的小尺子进行表演。15厘米(一扎)20厘米(一脚)1米(一庹)36厘米(一步)100厘米(一庹)1米25厘米(身高)(三)实施途径(整合课程资源)1、学科单元内整合:本单元的第一课时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第二课时认识长度单位米,了解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是本单元的重点,把我学会了吗,估一估、量一量身边物体的长度放到第一、二课时中进行补充。2、学科间整合:把体育中的立定跳远距离在本单元中加入,目的是让学生了解长度培养学生的距离感,能够估出物体的长度。3、体验式活动:探究我们身上的“小尺子”,让学生借助身体可以解决没有工具带来的困难,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课时安排:4课时案例分析:《认识厘米》教学片断一、初步探究:1、自主探索。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阿福的上衣怎么会小了?从刚才的小故事里面,你发现了什么问题?2、学生交流。师:同学们真聪明,阿福的上衣做小了,就是因为师傅和徒弟的拃不一样长造成的。要想测量的准确,标准必须一致才行。也就是进行测量时单位必须要统一。师:怎样测量才能把阿福的上衣做的合适呢?同学们还有更好的办法吗?三、合作交流1、认识厘米。在学生谈的基础上,教师顺应学生的思维,适时引导学习有关厘米的知识。“测量物体的长度通常用尺子。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厘米可以用字母的cm表示。”根据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直尺,并在直尺上找出1厘米的长度。2、用尺子量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要测量的物体的左边,看看尺子的右边对这几,就是几厘米。引导学生测量物体的长度,注意学生的测量方法是否准确,适时引导纠正。《认识厘米》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懂得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尺子,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能力目标:使学生学会用厘米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情感态度目标: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中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2、以发展为本,营造民主、平等、友好、和谐的课堂氛围,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团结合作的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学习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厘米做单位的测量方法。教学方法: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教学准备:课件、学生尺、长方形纸条、小棒等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师:新学期到了,在蚂蚁王国里有一所蚂蚁学堂,它马上要开学了。看!这就是蚂蚁学堂,漂亮吗?小蚂蚁们每天上学都要经过一座小桥。一天,一阵狂风吹过,把小桥的一个扶手给刮断了!这可怎么办好呀?小蚂蚁们决定重新再做一个扶手,可是扶手有多长呢?小朋友,你们能帮小蚂蚁们解决这个问题吗?怎样才能知道扶手有多长呢?生:用尺子量。师:用尺子量,这确实是个好办法,那你们有尺子吗?生:有!【设计意图:利用《蚂蚁王国》的故事引入,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也通过让学生帮小蚂蚁解决问题这一情节吸引学生对新知产生学习的欲望。】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一)观察尺1、让学生观察尺子,仔细瞧瞧,你发现尺上有些什么?把你的发现与同桌分享一下。2、指名交流,相机引导学生认识尺子上有数字、刻度线、“0”刻度、1大格,理解“0”表示起点的意思。3、当学生说到尺子上有“cm”时,介绍“cm”表示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厘米。(板书:认识厘米)(二)感知1厘米1、师:那你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吗?我们来听听小蚂蚁的介绍(课件介绍一厘米的概念)2、找一找,你能在尺子上找到1厘米吗?(学生找一找,指一指)3、指名上台说一说、指一指:1厘米是从哪儿到哪儿?生回答:从0刻度到1刻度是1厘米。(学生边说边指)4、你发现1厘米其实就是什么?(一大格)5、除了从0刻度到1刻度是1厘米外,你们还能找到不同的1厘米吗?生1:从1刻度到2刻度是1厘米.生2:从2刻度到3刻度也是1厘米……6、比一比,请小朋友再用手在尺上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举出来看一看,1厘米长吗?闭上眼睛想象一下1厘米有多长。师:1厘米很短,所以我们一般用厘米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7、找一找,生活当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生举例、课件展示:图钉、牙齿、小正方体、小纽扣……)【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观察尺子、认识1厘米,形成表象。学生能从尺子上找到1厘米,并体会方法的多样性;从周围物体中找出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物体,体验了l厘米的具体长度,形成了初步的估测能力。】(三)感知几厘米1、师:刚才我们知道了1厘米是1大格,那2厘米有多长,你能在尺上找一找吗?(学生在尺子上找一找)2、2厘米是从哪儿到哪儿?生:2厘米是从0刻度到2刻度。师:有不同想法的吗?生:从1刻度到3刻度之间也是2厘米。师:你们怎么能找到这么多2厘米的?你们有什么法宝吗?生:2厘米其实就是2大格。3、2厘米有这么长,不用直尺,你能来估计一下5厘米有多长吗?指名估计比划,小朋友自己估计一下呢?4、那5厘米到底有多长呢?还是请我们的好朋友——尺子来帮忙,请小朋友在尺上比划一下,同桌互相说一说:5厘米是从哪儿到哪儿?指名回答:5厘米从哪儿到哪儿,有不同的吗?不管从哪儿到哪儿,5厘米就是几大格?5、你还想知道几厘米的长度,指名说一说。把你想知道的自己先估计一下,再拿着尺比划给同桌看一看。【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利用知识的迁移,学生在认识认识1厘米的基础上大胆猜想、探索几厘米的长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四)量一量1、猜一猜纸条有多长。(学生猜一猜、估一估)2、课件展示量纸条的方法,学生细心学习。3、学生自己动手尝试量纸条。4、集体交流用尺子量纸条的方法。(纸条的左端对齐0刻度线,把尺子与纸条放平,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5、唱一唱。《测量小儿歌》小朋友要牢记,物体要放平。用尺子两物体,左端要和0对齐,右端指向刻度几,物体就是几厘米。【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学生通过猜想、自学用尺子测量的方法再尝试测量,归纳测量的方法这一系列活动,学生自主学习获得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能力。这个环节还设计了唱一唱活动,既巩固了测量的方法又活跃课堂气氛,调节学生的情绪。】三、实践应用,练习巩固师:同学们,既然我们已经学会测量物体的长度了,那现在是时候帮小蚂蚁的忙,测量一下小桥扶手的长度了。1、量一量扶手的长度。(1)学生动手量一量。(2)指名上台展示测量的方法。2、闯关游戏。师:小蚂蚁非常感谢大家的帮忙,它们带来了一份大大的礼物,准备要送给大家,可是需要同学们闯过三关才能获得礼物哦!有信心吗?小精灵儿童(1)第一关:眼明手快(填一填)(2)第二关:火眼金睛(判断测量的方法对吗?为什么?)第三关:心灵手巧(同桌合作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这里长方形的宽是接近4厘米,引导学生像这样接近4厘米的可以说它是大约4厘米。【设计意图:学生经历了二十多分钟的学习已经开始出现疲倦,此时设计闯三关获奖品的游戏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通过游戏巩固新知,一举两得。】四、回顾全课,总结延伸同学们,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设计意图:学生说收获,是更好的对知识进行梳理。这样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同时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对下一节课《认识米》作知识性的铺垫和延伸。】《认识厘米》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精神。教学重点:用“厘米”作单位量较短的物体。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师生交流引入。教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统一的单位长度。下面,请同学们用同样的小木块作单位来量一量学具中纸条的长度。教师:再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量贴在黑板上的这张纸条,让学生来量。让学生谈自己在量的感受。(小木块在黑板上放不住,测量起来很不方便。)教师说明:在测量这两张纸条的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同样小木块,虽然得出了结果,但在日常生活中用它来量物体的长度是很不方便的。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还有什么好的方便的工具?师: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量长度最常用的工具是米尺,这是米尺的一部分。(课件演示)[设计意图]通过测量在不同位置的两张纸条,引起学生认知冲突:虽然统一了单位长度,但用同一物体作标准摆放时受到限制。激发学生想用比较方便的测量工具——刻度尺的欲望。二、探究新知1、介绍认识尺子。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尺子?你仔细观察过尺子吗?(1)出示刻度尺,请小组内先说说自己知道刻度尺的那些知识。(2)全班进行交流。教师小结结题:刚才,你们对刻度尺的认识还真不少,今天就让这把尺子帮助我们认识一个测量较短的物体时用到的较小的一个长度单位:厘米(板书:认识厘米,用厘米量)你能在米尺上找到刻度线吗?(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尺子上的这些线叫刻度线。(课件演示,认识刻度线)指出0刻度线在哪儿?标有5的刻度线在哪儿?师:0刻度线也表示尺子的起点。量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厘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1厘米可以写成1cm。(课件演示)[设计意图]学生现有的数学经验是学生学习认知的起点,也是探索、建构新知识的“支架”,介绍认识尺子提高学生的知识面,教师了解学生对刻度尺的认识程度,为下面的学习作准备。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1)1厘米有多长?:那么你知道1厘米是多长吗?请你在直尺上表示出来。交流得出:首先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课件演示)师:请同学们在你的尺子上找出1厘米,看看还有哪段是1厘米。学生活动: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交流得出:每标有相邻数字的两个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cm。(课件演示)(2)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感知1厘米的实际长度。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子,想一想,那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学生交流后,课件演示)(3)认识几厘米。师:你还有什么发现?生:有几大格,就是几厘米。在尺子上分别指出2cm,5cm和8cm的长度。(课件演示)[设计意图]采用多种方法到直尺上找出1厘米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直尺,知道1厘米不仅仅是从刻度0到刻度1的距离。通过多种形式,巩固1厘米的表象,帮助学生形成1厘米的鲜明表象。使学生在头脑里建构了丰富、科学的厘米表象,深刻理解了直尺上的1厘米就是1大格,2厘米就是2大格……为后面自主探索测量物体的长度打下了坚实的认知基础。3、用厘米量(1)比一比:在刻度尺上比一比,一根油画棒有多长?(2)量一量:一支铅笔有多长?(汇报量的方法,全班评价)教师明确量的正确方法:纸条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再看另一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课件演示)(2)请学生再测量一次。(3)估一估,这幅画的长是多少?(课件演示)(4)量一量。用正确的方法量出这幅画的长是多少。(课件演示)[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探索、交流、分析、反思,体会到从“刻度0”开始测量的优势,并且能根据实际的情况选择合理的测量方法,测量的方法在学生不知不觉的体验中生成。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三、方法应用1、用直尺量一量,看看自己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2、量一量,数学课本的长和宽各是多少。3、请学生随意拿出自己的一枝铅笔,先估一估,再量一量有多长。4、判断题。(课件演示)[设计意图]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巩固1厘米的长度观念,加深用厘米量的正确测量方法。培养了学生的估测意识。使学生明确: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必须建立在对“厘米”深刻理解的基础之上。四、课堂总结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我们一同解决。(请生回答)师:这节课,我们知道了量比较短的物体,要用“厘米”作单位。认识了1厘米的实际长度。进一步认识了刻度尺,学会了用正确的测量方法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并能估计一个物体大约的长度。同学们采用自主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成功的掌握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但是,还有几个同学,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向这些同学学习,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积极回答问题,好吗?[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谈收获,在一次体验学习的快乐。教师最后的小结,不仅重申了本节课学习重点内容,同时激励那些不爱发言的同学,积极参与,享受成功的快乐。《认识厘米》教学设计5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第1——3页,认识厘米。教材及学情分析:教材首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用蜡笔估测铅笔的长的活动,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选择测量工具测量课桌长,通过交流使学生体会到测量五题的长度有不同的方法,接着让学生讨论交流“为什么测量结果不同,”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使用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最后引导学生观察直尺,认识厘米,学习用直尺测量以及用厘米为单元进行估计,在练习活动中,让学生估计和测量学习用品的长度。学生对物体的长短有了初步认识,但对物体的具体长度是多少并不了解,在生活中关于测量的知识知道的很少,更少参加测量的活动。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认识长度单位的过程,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能够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并能在实际观察和操作中,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掌握用学生尺量长度的`方法。教学准备:学生每人一把尺子,一块新橡皮,一支新铅笔,教师准备课件及直尺。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谈话: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自己的桌子有多长吗?好,请大家自己选择工具,量一量桌子的长度。学生汇报测量结果。质疑:为什么量的结果会不一样呢?(测量所用的工具不同)小结:对了,如果要使量的结果一样,我们就需要一种统一的测量工具。你知道这种工具是什么吗?(尺)要知道物体的长度,我们可以用尺来量。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一)认识尺1、谈话:尺子你们有吗?拿出来一起看看。(教师投影一把尺子)请大家看看尺子上都有些什么?2、学生汇报,老师介绍。(投影出示:尺子)(1)许多数: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数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从小到大)都从几开始?(0)这里的0表示什么呢?(起点)(2)刻度线:尺上这些长短不一的线叫做刻度线,每条长的刻度线下面或者旁边都写着数,第一条刻度线下面写着0,它就叫做0刻度。“cm”代表“厘米”。“厘米”是测量长度的常用单位,人们一般用它作单位量比较短的物体。3、揭题: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厘米。(板书:厘米cm)(二)认识厘米1.认识1厘米(1)师:你们想知道1厘米有多长吗?指出:0到1这两个刻度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问:从1到2这两个刻度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吗?从2到3这两个刻度之间是多长呢?(2)在自己的尺上找一找,再说一说:还有哪两个刻度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2.体验1厘米有多长。(1)仔细观察1厘米的长度,并用手比划一下,再记在脑子里。师:你知道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吗?(学生举例)师课件展示书上三个例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