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然产物化学天然产物分离及结构鉴定第1页/共194页一、天然产物有效成分提取方法的原理——溶剂提取法与水蒸气蒸馏法的原理、操作及其特点二、天然产物有效成分分离与精制——天然产物有效成分各种分离方法的原理三、化合物的纯度测定四、结构研究的主要程序五、结构研究中采用的主要方法——UVIRMSNMR第二章天然产物有效成分的分离、检测和毒理学安全性与功效性评价
第2页/共194页研究天然产物化学成分的基本步骤原材料单体化合物总提取物不同部位目的化合物结构修饰人工合成提取初步分离精细分离纯化第3页/共194页第一节天然有效成分的提取溶剂法水蒸气蒸馏法
升华法
第4页/共194页一、溶剂提取法
1、溶剂提取法及其原理
根据“相似相溶”原理,选择与化合物极性相当的溶剂将化合物从植物组织中溶解出来,同时,由于某些化合物的增溶或助溶作用,其极性与溶剂极性相差较大的化合物也可溶解出来。
溶剂提取法是根据天然产物中各种成分在溶剂中的溶解性质,选用对活性成分溶解度大,对不需要溶出成分溶解度小的溶剂,而将有效成分从药材组织内溶解出来的方法。
第5页/共194页
2、常用溶剂的特点
环己烷,石油醚,苯,氯仿,乙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丙酮,乙醇,甲醇极性:小————大亲脂性:大
————小
亲水性:小
————大
第6页/共194页比水重的有机溶剂:氯仿与水分层的有机溶剂:环己烷~正丁醇能与水分层的极性最大的有机溶剂:正丁醇与水可以以任意比例混溶的有机溶剂:丙酮~甲醇极性最大的有机溶剂:甲醇极性最小的有机溶剂:环己烷介电常数最小的有机溶剂:石油醚常用来从水中萃取苷类、水溶性生物碱类成分的有机溶剂:正丁醇溶解范围最广的有机溶剂:乙醇第7页/共194页运用溶剂提取法的关键,是选择适当的溶剂。溶剂选择适当,就可以比较顺利地将需要的成分提取出来。选择溶剂要注意以下三点:①溶剂对有效成分溶解度大,对杂质溶解度小;②溶剂不能与中药的成分起化学变化;③溶剂要经济、易得、使用安全等。3、溶剂的选择第8页/共194页4、各种溶剂提取法
连续回流提取法等
浸渍法渗漉法煎煮法回流提取法第9页/共194页浸渍法:浸渍法系将天然产物粉末或碎块装人适当的容器中,加入适宜的溶剂(如乙醇、稀醇或水),浸渍药材以溶出其中成分的方法。渗漉法:渗漉法是将天然产物粉末装在渗漉器中,不断添加新溶剂,使其渗透过药材,自上而下从渗漉器下部流出浸出液的一种浸出方法。第10页/共194页01溶剂罐02变频物料泵03快速渗漏机04流量计05渗滤液罐06可调试电加热水箱07热水泵08高效旋转薄膜蒸发器09浓缩液罐10冷凝器11冷却器12受却器13真空泵14控制柜01溶剂罐02变频物料泵03快速渗漏机04流量计05渗滤液罐06可调试电加热水箱07热水泵08高效旋转薄膜蒸发器09浓缩液罐10冷凝器11冷却器12受却器13真空泵14控制柜01溶剂罐02变频物料泵
03快速渗漏机
04流量计
05渗滤液罐
06可调试电加热水箱
07热水泵
08高效旋转薄膜蒸发器
09浓缩液罐
10冷凝器
11冷却器
12受却器
13真空泵
14控制柜
SLNS-快速渗漉提取浓缩机组工艺流程图
SLNS-快速渗漉提取浓缩机组工艺流程图
第11页/共194页SLNS-快速渗漉提取浓缩机组第12页/共194页煎煮法:煎煮法是我国最早使用的传统的浸出方法。所用容器一般为陶器、砂罐或铜制、搪瓷器皿,不宜用铁锅,以免药液变色。直火加热时最好时常搅拌,以免局部药材受热太高,容易焦糊。有蒸汽加热设备的药厂,多采用大反应锅、大铜锅、大木桶,或水泥砌的池子中通入蒸汽加热。还可将数个煎煮器通过管道互相连接,进行连续煎浸。
回流提取法:应用有机溶剂加热提取,需采用回流加热装置,以免溶剂挥发损失。小量操作时,可在圆底烧瓶上连接回流冷凝器。溶剂浸过药材表面约1~2cm。在水浴中加热回流,一般保持沸腾约1小时后放冷过滤,再在药渣中加溶剂,作第二、三次加热回流分别约半小时,或至基本提尽有效成分为止。此法提取效率较冷浸法高,大量生产中多采用连续提取法。
第13页/共194页连续回流提取法:应用挥发性有机溶剂提取天然产物有效成分,不论小型实验或大型生产,均以连续提取法为好,而且需用溶剂量较少,提取成分也较完全。实验室常用脂肪提取器或称索氏提取器。连续提取法,一般需数小时才能提取完全。提取成分受热时间较长,遇热不稳定易变化的成分不宜采用此法。
第14页/共194页
提取方法溶剂操作提取效率使用范围备注浸渍法水或有机溶剂不加热效率低各类成分,尤遇热不稳定成分出膏率低,易发霉,需加防腐剂渗漉法有机溶剂不加热—脂溶性成分消耗溶剂量大,费时长煎煮法水直火加热—水溶性成分易挥发、热不稳定不宜用回流提取法有机溶剂水浴加热—脂溶性成分热不稳定不宜用,溶剂量大连续回流提取法有机溶剂水浴加热节省溶剂、效率最高亲脂性较强成分用索氏提取器,时间长第15页/共194页二、
水蒸气蒸馏法
水蒸气蒸馏法,适用于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的天然产物成分的提取。此类成分的沸点多在100℃以上,与水不相混溶或仅微溶,且在约100℃时存一定的蒸气压。当与水在一起加热时,其蒸气压和水的蒸气压总和为一个大气压时,液体就开始沸腾,水蒸气将挥发性物质一并带出。
第16页/共194页三、升华法
固体物质受热直接气化,遇冷后又凝固为固体化合物,称为升华。天然产物中有一些成分具有升华的性质,故可利用升华法直接自天然产物中提取出来。
例如樟木中升华的樟脑(camphor),在《本草纲目》中已有详细的记载,为世界上最早应用升华法制取药材有效成分的记述。
茶叶中的咖啡碱在178℃以上就能升华而不被分解。游离羟基蒽醌类成分,一些香豆素类,有机酸类成分,有些也具有升华的性质。
第17页/共194页四、影响提取效果的因素
溶剂提取的效果主要取决于选择合适的溶剂和提取方法。此外,原料的粉碎程度,提取温度,浓度差,提取时间,操作压力,原料与溶剂的相对运动等因素也不同程度地影响提取效果。
原料的粉碎程度:原料经粉碎后粒度变小,表面能增加,浸出速度加快,但粉碎度过高,样品粉粒表面积过大,吸附作用增强,反而影响扩散速度,并不利于浸出,一般而言粒度以20~60目为适。
第18页/共194页浸出温度:温度增加可增大可溶性成分的溶解度、扩散系数。扩散速度加快有利于浸提,并且温度适当升高,可使原料中的蛋白质凝固、酶破坏而增加浸提液的稳定性,但温度过高,会破坏不赖热的成分,并且导致浸提液的品质劣变。提取的杂质含量增高,给后道精制工序带来困难,一般浸出温度控制在60~100℃。
浸提时间:原料中的成分随提取时间延长,提取的得率增加,但时间过长,杂质成分溶解也随之增加,给后序提取精制造成困难,一般而言,热提1~3h,乙醇加热回流提取1~2h。
浓度差:浓度差是原料组织内的浓度与外周溶液的浓度差异。浓度差越大,扩散推动力越大,越有利于提高浸出效率。
第19页/共194页第二节
天然产物有效成分的分离与精制
根据物质溶解度差别进行分离
根据物质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系数不同进行分离
根据物质的吸附性差别进行分离
第20页/共194页一、根据物质溶解度差别进行分离
1、结晶结晶是利用温度不同引起溶解度的改变而使有效成分以晶体的形式析出以达到分离物质的目的。(1)杂质的除去:天然产物经过提取分离所得到的成分,大多仍然含有杂质,或者是混合成分。有时即使有少量或微量杂质存在,也能阻碍或延缓结晶的形成。所以在制备结晶时,必须注意杂质的干扰,应力求尽可能除去。
(2)溶剂的选择:制备结晶,要注意选择合宜的溶剂和应用适量的溶剂。合宜的溶剂,最好是在冷时对所需要的成分溶解度较小,而热时溶解度较大。溶剂的沸点亦不宜太高。
第21页/共194页(3)结晶溶液的制备:制备结晶的溶液,需要成为过饱和的溶液。
(4)制备结晶操作(5)重结晶及分步结晶:晶态物质可以用溶剂溶解再次结晶精制。这种方法称为重结晶法。结晶经重结晶后所得各部分母液,再经处理又可分别得到第二批、第三批结晶。这种方法则称为分步结晶法或分级结晶法。
(6)结晶纯度的判定:化合物的结晶都有一定的结晶形状、色泽、熔点和熔距,一可以作为鉴定的初步依据。
第22页/共194页2、溶剂沉淀:
在溶液中加入另一种溶剂以改变混合溶剂的极性,使一部分物质沉淀析出,从而实现分离。
3、沉淀剂沉淀:(1)金属离子沉淀;(2)酸碱沉淀;(3)非离子型聚合物沉淀;(4)均相沉淀。4、盐析沉淀
第23页/共194页二、根据物质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比不同进行分离
1、液-液萃取与分配系数K值
K=CU/CL
(2-1)
2、分离难易与分离因子β
分离因子β表示
A、B两种溶质在同一溶剂系统中分配系数的比值。即:
β=KA/KB(注:KA>KB)
(2-2)
第24页/共194页3、分配比与pH
HA+H2OA-+H3O+
若使该酸性物质完全离解,则:第25页/共194页使该酸性物质完全游离,即使A-均转变成HA,则:
因为酚类化合物的pKa值一般为9.2~10.8,羧酸类化合物的pKa值约为5,故pH值为3以下,大部分酚酸性物质将以非离解形式(HA)存在,易分配于有机溶剂中;而pH12以上,则将以离解形式(A-)存在,易分配于水中。同理,对于碱性物质(B):
Ka为碱性物质(B)的共轭酸(BH+)的离解常数。
第26页/共194页一般
pH<3时,酸性物质多呈非离解状态(HA)、碱性物质则呈离解状态
(BH+)存在,但pH>12,则酸性物质呈离解状态(A-)、碱性物质则呈非离解状态(B)存在。据此,可采用图1-1所示在不同pH的缓冲溶液与有机溶剂中进行分配的方法,使酸性、碱性、中性及两性物质得以分离。
第27页/共194页第28页/共194页两相溶剂萃取在操作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先用小试管猛烈振摇约1分钟,观察萃取后二液层分层现象。如果容易产生乳化,大量提取时要避免猛烈振摇,可延长萃取时间。如碰到乳化现象,可将乳化层分出,再用新溶剂萃取;或将乳化层抽滤,或将乳化层稍稍加热;或较长时间放置并不时旋转,令其自然分层。乳化现象较严重时,可以采用二相溶剂逆流连续萃取装置。
2)
水提取液的浓度最好在比重1.1~1.2之间,过稀则溶剂用量太大,影响操作。
3)
溶剂与水溶液应保持一定量的比例,第一次提取时,溶剂要多一些,一般为水提取液的1/3,以后的用量可以少一些,一般1/4-1/6。
第29页/共194页4)一般萃取3~4次即可。但亲水性较大的成分不易转入有机溶剂层时,须增加萃取次数,或改变萃取溶剂。
4、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超临界流体萃取是以某一介质作为萃取剂,在其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之上的条件下,从液体或固体物料中萃取出待分离的组分的一种方法。
超临界流体由于接近液体的密度使之具有较高溶解度,由于接近气体的粘度,使之具有良好的流动性能,扩散系数介于气液之间,使之对待萃取的物料组织有良好的渗透性,这些特征大大提高了溶质进入超临界流体的传质速率。
第30页/共194页(1)超临界流体萃取的特点
萃取过程在较低温度范围内进行,特别适用于具有热敏性或易氧化的成分。萃取介质通常选用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稳定,无腐蚀性、无毒性、不易燃、不易爆,萃取后容易从分离成分中脱除,不会造成污染,适用于食品和医药行业。
工艺条件容易控制,通过对温度和压力进行调节,可以实现选择性萃取和分离。
萃取产物的理化性质保持良好,产品质量好,且无溶剂残留问题,萃取介质循环利用,无环境污染问题。
超临界流体萃取需要冷媒和高压支持且生产量较小,操作成本大。
第31页/共194页(2)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应用
由于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上有许多元可替代的优点,近年来获得高度的重视和广泛的应用,例如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菌体生成物的分离;香精香料色素的提取;动植物脂肪、脂溶性成分、植物碱、甾醇类物质等成分的提取;有机溶剂以及有害有毒物质的脱除等。
第32页/共194页5.逆流分溶法(CCD)
液-液萃取分离中经常遇到的情况是分离因子β值较小,故萃取及转移操作常须进行几十次乃至几百次。此时简单萃取已不能满足需要,而要采用逆流分溶法(countercurrentdistribution,简称CCD)。
第33页/共194页CCD法因为操作条件温和、试样容易回收,故特别适于中等极性、不稳定物质的分离。另外,溶质浓度越低,分离效果越好。但是,试样极性过大或过小,或分配系数受浓度或温度影响过大时则不易采用此法分离。易于乳化的萃取溶剂系统也不宜采用。
第34页/共194页第35页/共194页6、液液分配色谱柱
将两相溶剂中的一相涂覆在硅胶等多孔载体上,作为固定相,填充在色谱管中,然后加入与固定相不相混溶的另一相溶剂
(流动相)冲洗色谱柱。这样,物质同样可在两相溶剂中相对作逆流移动,在移动过程中不断进行动态分配而得以分离。这种方法称之为液-液分配柱色谱法。
(1)正相色谱与反相色谱:分离水溶性或极性较大的成分如生物碱、苷类、糖类、有机酸等化合物时,固定相多采用强极性溶剂,如水、缓冲溶液等,流动相则用氯仿、乙酸乙醋、丁醇等弱极性有机溶剂,称之为正相色谱;但当分离脂溶性化合物,如高级脂肪酸、油脂、游离甾体等时,则两相可以颠倒,固定相可用石蜡油,而流动相则用水或甲醇等强极性溶剂,故称之为反相分配色谱
(reversephasepartitionchromatography)。
第36页/共194页(2)加压液相柱色谱特点:加压液相色谱用的载体多为颗粒直径较小、机械强度及比表面积均大的球形硅胶微粒,因而柱效率大大提高。
第37页/共194页三、根据物质的吸附性质差别进行分离
物理吸附(physicalabsorption)也叫表面吸附,是因构成溶液的分子(含溶质及溶剂)与吸附剂表面分子的分子间力的相互作用所引起。
特点:①是无选择性、②吸附与解吸过程可逆、③可快速进行。故在实际工作中用得最广。如采用硅胶、氧化铝及活性炭为吸附剂进行的吸附色谱即属于这一类型。
第38页/共194页化学吸附(chemicalabsorption),如黄酮等酚酸性物质被碱性氧化铝吸附,或生物碱被酸性硅胶吸附等吸附质与吸附剂之间要发生化学反应的一类吸附。特点:①具有选择性、②吸附十分牢固、有时甚至不可逆,故用得较少。半化学吸附(semi-chemicalabsorption),如聚酰胺对黄酮类、醌类等化合物之间的氢键吸附,力量较弱,介于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之间的一类吸附。第39页/共194页1.物理吸附基本规律
(2)被分离的物质与吸附剂、洗脱剂共同构成吸附过程中的三要素,彼此紧密相连。(1)物理吸附过程一般无选择性,但吸附强弱大体遵循“相似者易于吸附”的经验规律。硅胶、氧化铝因均为极性吸附剂,故有以下特点:
(1)对极性物质具有较强的亲和能力,极性强的溶质将被优先吸附。(2)溶剂极性越弱,则吸附剂对溶质将表现出较强的吸附能力。溶剂极性增强,则吸附剂对溶质的吸附能力即随之减弱。第40页/共194页 (3)溶质即使被硅胶、氧化铝吸附,但一旦加入极性较强的溶剂时,又可被后者置换洗脱下来。活性炭因为是非极性吸附剂,故与硅胶、氧化铝相反,对非极性物质具有较强的亲和能力,在水中对溶质表现出强的吸附能力。溶剂极性降低,则活性炭对溶质的吸附能力也随之降低。故从活性炭上洗脱被吸附物质时,洗脱溶剂的洗脱能力将随溶剂极性的降低而增强。
第41页/共194页2、
极性及其强弱判断
极性强弱是支配物理吸附过程的主要因素。所谓极性乃是一种抽象概念,用以表示分子中电荷不对称(asymmetry)的程度,并大体上与偶极矩(dipolemoment)、极化度(polarizability)及介电常数(dielectricconstant)等概念相对应。
(1)官能团的极性按下列官能团的顺序增强:
—CH2—CH2—,—CH2=CH2—,—OCH3,—COOR,
>C=O,—CHO,—NH2,—OH,—COOH
(2)化合物的极性则由分子中所含官能团的种类、数目及排列方式等综合因素所决定。第42页/共194页
(3)、大体上溶剂极性的大小可以根据介电常数(ε)的大小来判断。介电常数越大,则极性越大。一般溶剂的介电常数按下列顺序增大:
环己烷(1.88),苯(2.29),无水乙醚(4.47),氯仿(5.20),乙酸乙酯(6.11),乙醇(26.0),甲醇(31.2),水(81.0)
3.简单吸附法进行物质的浓缩与精制
简单吸附,如在结晶及重结晶过程中加入活性炭进行的脱色、脱臭等操作,在物质精制过程中应用很广。
第43页/共194页一叶萩碱curinine
本品系由大戟科植物一叶萩叶中提取的一种生物碱,现已人工合成。【性状】其硝酸盐为白色或微粉红色粉末,味苦,能溶于水。【药理及应用】作用与士的宁相似。但毒性较低。能兴奋脊髓。增强反射及肌肉紧张度。体内代谢较快,无蓄积。动物实验表明,小量能增强心肌收缩,并有抑制胆碱酯酶作用。用于治疗小儿麻痹症及其后遗症、面神经麻痹,对神经衰弱、低血压、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引起的头晕以及耳鸣、耳聋等有一定疗效。第44页/共194页4.吸附柱色谱法用于物质的分离
吸附色谱法中硅胶、氧化铝柱色谱在实际工作中用得最多。有关注意事项如下:
(1)硅胶、氧化铝吸附柱色谱过程中,吸附剂的用量一般为试样量的30~60倍。试样极性较小、难以分离者,吸附剂用量可适当提高至试样量的100~200倍。
据此可选用适当规格的色谱管,实验室中常用色谱管的规格如下所示,其高度与直径比约为(15:1)~(20:1)。
色谱管内径(cm):0.51.01.52.03.04.06.08.010
长度
(cm):10
1530
45607590120150第45页/共194页(2)硅胶、氧化铝吸附柱色谱,应尽可能选用极性小的溶剂装柱和溶解试样,以利试样在吸附剂柱上形成狭窄的原始谱带。
(3)洗脱用溶剂的极性宜逐步增加,但跳跃不能太大。实践中多用混合溶剂,并通过巧妙调节比例以改变极性,达到梯度洗脱分离物质的目的。
(4)为避免发生化学吸附,酸性物质宜用硅胶、碱性物质则宜用氧化铝进行分离。
(5)如液-液分配色谱中所述,吸附柱色谱也可用加压方式进行,溶剂系统可通过
TLC进行筛选。
第46页/共194页5.聚酰胺吸附色谱法
聚酰胺(polyamide)吸附属于氢键吸附,是一种用途十分广泛的分离方法,极性物质与非极性物质均可适用,但特别适合分离酚类、醌类、黄酮类化合物。
(1)聚酰胺的性质及吸附原理
第47页/共194页一般认为是通过分子中的酰胺羰基与酚类、黄酮类化合物的酚羟基,或酰胺键上的游离胺基与醌类、脂肪羧酸上的羰基形成氢键缔合而产生吸附。至于吸附强弱则取决于各种化合物与之形成氢键缔合的能力。通常在含水溶剂中大致有下列规律:
①
形成氢键的基团数目越多,则吸附能力越强。
②
成键位置对吸附力也有影响。易形成分子内氢键者,其在聚酰胺上的吸附即相应减弱。第48页/共194页
③分子中芳香化程度高者,则吸附性增强;反之,则减弱。如:以上是仅就化合物本身对聚酰胺的亲和力而言。但吸附因为是在溶液中进行,故溶剂也会参加吸附剂表面的争夺,或通过改变聚酰胺对溶质的氢键结合能力而影响吸附过程。显然,聚酰胺与酚类或醌类等化合物形成氢键缔合的能力在水中最强,在含水醇中则随着醇浓庭的增高而相应减弱,在高浓度醇或其它有机溶剂中则几乎不缔合。
第49页/共194页(2)聚酰胺柱的洗脱在聚酰胺柱上的洗脱能力由弱至强,可大致排列成下列顺序:水→甲醇→丙酮→氢氧化纳水溶液→甲酰胺→二甲基甲酰胺→尿素水溶液
(3)聚酰胺色谱的应用
聚酰胺对一般酚类、黄酮类化合物的吸附是可逆的,分离效果好,加以吸附容量又大,故聚酰胺色谱特别适合于该类化合物的制备分离。此外,对生物碱、萜类、甾体、糖类、氨基酸等其它极性与非极性化合物的分离也有着广泛的用途。
第50页/共194页6.大孔吸附树脂
(1)大孔吸附树脂的吸附原理
大孔吸附树脂是吸附性和分子筛性原理相结合的分离材料,它的吸附性是由于范德华引力或产生氢键的结果。分子筛性是由于其本身多孔性结构的性质所决定。
(2)影响吸附的因素
比表面积、表面电性、能否与化合物形成氢键(3)大孔吸附树脂的应用
大孔吸附树脂现在已被广泛应用于天然化合物的分离和富集工作中,如苷与糖类的分离、生物碱的精制。在多糖、黄酮、三萜类化合物的分离方面都有很好的应用实例。
第51页/共194页(4)洗脱液的选择
洗脱液可使用甲醇、乙醇、丙酮、乙酸乙脂等。根据吸附作用强弱选用不同的洗脱液或不同浓度的同一溶剂。对非极性大孔树脂,洗脱液极性越小,洗脱能力越强。对于中等极性的大孔树脂和极性较大的化合物来说,则选用极性较大的溶剂为宜。
第52页/共194页四、根据物质分子大小差别进行分离
1、凝胶过滤法(Gelfiltration)
凝胶过滤法也叫凝胶渗透色谱(Gelpermeationchromatography)、分子筛过滤(molecularsievefiltration)、排祖色谱(exclusionchromatography),系利用分子筛分离物质的一种方法。其中所用载体,如葡聚糖凝胶,是在水中不溶、但可膨胀的球形颗粒,具有三维空间的网状结构。(1)原理:分子筛原理。即利用凝胶的三维网状结构的分子筛的过滤作用将化合物按分子量大小不同进行分离。
第53页/共194页(2)出柱顺序:按分子由大到小顺序先后流出并得到分离。
(3)常用的溶剂:①碱性水溶液(0.1mol/LNH4OH)含盐水溶液(0.5mol/LNaCl等)②醇及含水醇,如甲醇、甲醇—水③其他溶剂:如含水丙酮,甲醇-氯仿第54页/共194页(4)凝胶的种类与性质
种类很多,常用的有以下两种:①
Sephadex-G:葡聚糖凝胶,只适用于水中应用,且不同规格适合分离不同分子量的物质。②
SephadexLH-20:羟丙基葡聚糖凝胶,为SephadexG-25经羟丙基化后得到的产物,具有以下两个特点:具有分子筛特性,可按分子量大小分离物质;在由极性与非极性溶剂组成的混合溶剂中常常起到反相分配色谱的作用,适合于不同类型有机物的分离。应用最广。
第55页/共194页交联葡聚糖的化学结构
第56页/共194页2、膜过滤法膜过滤法是一种用天然或人工合成的膜,以外界能量或化学位差为推动力,对双组分或多组分的溶质和溶剂进行分离、分级、提纯或富集的方法。
(1)概念膜过滤技术主要包括渗透、反渗透、超滤、电渗析、液膜技术等。
(2)分类3、透析法透析法是膜过滤法中的一种。
(1)原理:透析法是利用小分子物质在溶液中可通过半透膜、而大分子物质不能透过半透膜的性质,以达到分离的目的,本质上是一种分子筛作用。
第57页/共194页(2)应用:对于生物大分子,一般可以通过透析法进行浓缩和精制。如药用酶的精制。分离和纯化皂苷、蛋白质、多肽、多糖等大分子物质,可将其留在半透膜内,而将如无机盐、单糖、双糖等小分子的物质透过半透膜,进入膜外的溶液中,而加以分离精制。
第58页/共194页五、
根据物质离解度不同进行分离
具有酸性、碱性、两性基团的化合物在水中多呈解离状态,据此可用离子交换法进行分离。
固定相:离子交换树脂1、离子交换法分离物质的原理流动相:水或含水溶剂洗脱液: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H型)——稀氨水洗脱
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OH型)——稀氢氧化钠洗脱原理:离子交换原理第59页/共194页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的结构2、离子交换树脂的结构及性质第60页/共194页根据交换基团不同分为:①阳离子交换树脂
强酸性(—SO3-H+)
弱减性(—COO-H+)②阴离子交换树脂
强碱性[—N+(CH3)3Cl]
弱减性(—NH2及仲胺、叔胺基)
3、分类4、应用①用于不同电荷离子的分离,如水提取物中的酸性、碱性、两性化合物的分离。②用于相同电荷离子的分离,如同为生物碱,但碱性强弱不同,仍可用离子交换树脂分离。
第61页/共194页六、根据物质的沸点进行分离——分馏法
1、概念:
分馏法是利用中药中各成分沸点的差别进行提取分离的方法。一般情况下,液体混合物沸点相差100℃以上时,可用反复蒸馏法;沸点相差25℃以下时,需用分馏柱;沸点相差越小,则需要的分馏装置越精细。
2.应用:挥发油、一些液体生物碱的提取分离常采用分馏法。
第62页/共194页色谱是研究并应用于分离分析领域的一门科学技术,比较公认的色谱定义是:由于物质的吸着程度不同,在外加流体的作用下引起微分的滞留作用的差异。由此定义出发,根据移流相的不同,可分为气相色谱,液相色谱,超临界流体色谱。再根据固定相的不同,分离机理的不同,再分为气液色谱、气固色谱、填充柱色谱、毛细管柱色谱,凝胶色谱、纸色谱、薄层色谱、毛细管电泳、逆流色谱及场流色谱(单相色谱)等。
第63页/共194页结构测定的一般程序纯度鉴定推测母体结构类型功能基情况分子量分子式的确定波谱、化学方法推测出结构式人工合成进行确认
seePage27结构测定第64页/共194页纯度确定--最基本的条件检查纯度的方法:外观、颜色、形态是否均一;测定各种物理常数,如熔点、沸点、比旋光度、折光率等,这些物理常数都反映了化合物的纯度。如果可能是已知物,用已知结构的对照品进行对照测定或测定它们的共熔点等,也可对照文献报导值(注意各种测定条件的一致性)薄层层析(三种展开系统和三种显色方法)高效液相层析,第65页/共194页化学方法—辅助手段
某些成分或功能基,可以和一些特定试剂产生各种颜色或沉淀,有助于判断化合物类型和功能基:生物碱类大都能和生物碱沉淀试剂产生沉淀;羟基葸醌类遇碱呈红色;
盐酸一镁粉试剂能和许多黄酮类化合物呈色,鉴别功能基的化学反应:三氯化铁反应、三氯化铝反应等等。
利用在酸水或碱水中的溶解度情况,提示该化合物碱性功能基或酸性功能基的存在以及有无内酯、内酰胺结构。第66页/共194页化学方法—辅助手段●化学降解法将复杂分子通过氧化、还原等化学反应,降解为几个结构比较简单又稳定的小分子化合物,通过对降解产物的结构鉴定,再按降解机理合理地推导出原来可能的化学结构式;●特点:需用化合物量大;反应剧烈;主要产物得率少又费时;
现在较少应用,仅保留一些比较简单规律性又较强的降解反应●衍生物制备---用化学方法研究结构的一种常用手段,对结构推定有一定意义;第67页/共194页波谱方法—主要手段UVIRMSNMR四大光谱第68页/共194页光谱紫外光谱:用波长在200-400nm之间的连续光扫描记录下来的图谱,吸收带比较宽;红外光谱:用波长在800nm-20m之间的连续光扫描记录下来的图谱,谱线比较尖锐;第69页/共194页紫外光谱(Ultra-Violet,UV)测定范围:波数200~400nm之间,作用:
提供基本骨架信息;样品中杂质的测定
定量分析特点:液态样品才能测定;常规紫外光谱仪价格低廉;样品用量少(只需5-10g)第70页/共194页生色团:产生紫外吸收的不饱和基团,如C=C,C=O,O=N=O等;助色团:其本身是饱和基团(常含有杂原子),它连到生色团上时,能使后者吸收波长变长或吸收强度增加,如-OH,-NH2,-Cl等;深色位移:由于基团取代或溶剂效应,最大吸收波长变长,也叫红移(redshift);浅色位移:由于基团取代或溶剂效应,最大吸收波长变短,也叫蓝移(blueshift);紫外光谱(Ultra-Violet,UV)的重要概念第71页/共194页
具有相同基本骨架化合物的UV光谱相同,但并非是同一化合物;第72页/共194页红外光谱(Infra-Red,IR)测定范围:波数600~4000cm-1之间,其中1600cm-1以上为化合物的特征基团区,1000-500cm-1为指纹区。作用:主要用于定性分析,功能基的确认,芳环取代类型的判断等。优点:任何气态、液态、固态样品均可测定;每种化合物都有红外吸收;常规红外光谱仪价格低廉;样品用量少(只需5-10g)第73页/共194页特征基团区指纹区三要素:位置、强度、峰形第74页/共194页-OHCH3OH第75页/共194页C=O第76页/共194页●如果被测定物是已知物,只要和已知对照品做一张共红外光谱图,二者红外光谱完全一致则为同一物质;●如无对照品也可检索有关红外光谱数据图谱文献。第77页/共194页核磁共振谱
(NuclearMagneticResonance,NMR)●1945年,F.Bloch和E.M.Purcell几乎同时发现了核磁共振现象,获得1952年诺贝尔物理奖●核磁共振仪器的发展:
406090100300500600750
MHz●核磁共振:●天然药物化学成分以有机物为主,分子结构中必然有C、H原子,它们的结合类型、化学环境不同,均可用NMR测定,是天然化合物结构测定的重要手段。
氢核磁共振(1H-NMR)谱碳核磁共振(13C-NMR)谱第78页/共194页●氢核磁共振(1H-NMR)谱:
化学位移范围:在0~20ppm
三大要素:化学位移(H)、偶合常数(J)及峰面积。
灵敏度高,样品用量少(1-5mg),测试时间短●碳核磁共振(13C-NMR)谱:化学位移范围:在0~250ppm
要素:化学位移(C)
灵敏度较低,样品用量较多(5-20mg),测试时间长第79页/共194页第80页/共194页C=OC=C-OCH2溶剂C=C第81页/共194页DEPT-135第82页/共194页二维核磁共振谱适用范围:信号过于复杂、重叠严重时,而对结构推断产生困难时,可以简化谱图,有助判断;特点:对测试仪器要求比较高(超导核磁共振仪);谱图测试价格比较贵;测试时间长,样品用量比较多(只需5-20mg)第83页/共194页
NOESY第84页/共194页HMQC第85页/共194页质谱(MS)作用:
用于确定分子量;求算分子式;
提供其他的结构信息;特点:适宜测定极性偏小和中等极性的化合物;常规质谱仪价格比较便宜,一些特殊质谱仪很昂贵;样品用量少(只需5-10g)第86页/共194页第87页/共194页第88页/共194页1243.8[M+Na]+1219.7[M-H]-ESI-MSMW=1218,C58H94O27第89页/共194页天然产物各类成分
的谱学研究法(以后逐章再讲)第90页/共194页一.结构研究的四种谱学方法1.紫外光谱(UV)用于判断结构中的共轭系统、结构骨架(如香豆素、黄酮等)UV一致,不一定是一个化合物。2.红外光谱(IR)提供各种官能团的信息如:芳香环:υ1600-1480cm-1OH:υ>3000cm-1C=O:υ1700cm-1IR相同者为同一化合物第91页/共194页一.结构研究的四种谱学方法3.质谱(MS)给出分子量(M+),计算分子式(HR-MS);MS图一致(同一型号仪器,同一条件)一般为同一化合物;碎片峰:给出基团或片段信息;EI-MS:糖苷不能给出分子离子峰;FD-MS,FAB-MS,ESI-MS用于糖苷,肽,核酸类,可确定分子量第92页/共194页一.结构研究的四种谱学方法4.核磁共振氢谱(1H-NMR)1).提供的信息:(a)化学位移:(用于判断H的类型);(b)偶合常数:J(Hz)(c)积分强度(积分面积):确定H的数目.第93页/共194页2).化学位移
(a)常见基团的值:基团烷烃连O,N的烷烃炔烃烯烃芳烃δ0-23-5.53-54-66-8基团-CHO-CH3C=C-CH3,-COCH3,-ArCH3OCH3COOCH3,ArOCH3δ9.81-1.51.9-2.53.5-4.03.7-4.0第94页/共194页(b)化学位移影响因素化学位移值与电子云密度有关。电子云密度降低,去屏蔽作用增强,向低场位移,增大诱导效应氢键缔合共轭效应磁各向异性效应范德华效应
第95页/共194页3).偶合常数(J)说明:a.偶合裂分是有原子核引起的,通过化学键传递;b.偶合互依,相互偶合的H核其J值相同;c.峰的裂分遵循n+1规律(一级图谱);d.归属H核,判断排列情况.第96页/共194页3).偶合常数(J)(1)偕偶(Jgem)sp3
J=10-15Hz;sp2C=CH2,J=O-2Hz,N=CH2,J=7.6-17Hz(2)邻偶(Jvic)
饱和型:
自由旋转J=7Hz
构象固定:0-18Hz(与两面角有关)J90=0Hz,J180>Jo(7.5Hz);
烯型:J顺=6-14Hz(10),J反=11-18Hz(15)
芳环:
J邻=6-9Hz,J间=1-3Hz,J对=0-1Hz.(3)远程偶合:如烯丙偶合J4=0-3Hz第97页/共194页一.结构研究的四种谱学方法5.核磁共振碳谱(13C-NMR)
1).特点
(a)共振频率不同于1H
磁旋比(13C)=1/4(1H)
如1H-NMR(300MHz),13C-NMR(75Hz)(b)灵敏度低
S/N(3H02NI)/T13C的小,为1H的1/4;13C自然丰度低(13C1.1%,1H99.88%);驰豫时间长
(c)总宽度大(13C0-250;1H0-20)第98页/共194页2).结构信息(a)化学位移(b)峰高:一般不与碳数成正比(c)偶合常数:用门控去偶技术可测JC-H(d)驰豫时间:归属一些难归属的碳信号第99页/共194页3).常见的化学位移
(a)脂肪C:<50(b)连杂原子C:C-O,C-N,C-S:50-100C-OCH3:55
糖端基C:95-105(c)芳香碳,烯碳:98-160
连氧芳碳140-165(d)C=O::168-220醛酮::195-215,
酸酯、酰胺:155-185第100页/共194页4).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a)化学键的杂化程度sp3<sp<sp210-10070-130100-200(b)碳核的电子云密度:
电子云密度,第101页/共194页(c)诱导效应
a.引起变化的情况,随相隔键的数目增加而减弱;b.取代基数目,影响,;c.取代基电负性,.(d)立体效应(效应)
当取代基与-C呈邻位交叉时,-C向高场位移;呈对位交叉,影响不大.第102页/共194页(e)共轭效应
a.与双键共轭,双键端基C,中间C;b.与羰基共轭,C=O的(f)分子内部作用分子内氢键使C=O的第103页/共194页一.结构研究的四种谱学方法6.常见的13C-NMR谱的类型及二维谱
1).全氢去偶谱(COM),噪音去偶谱(PND),
宽带去偶谱(BBD)
特点:图谱简化,所有信号均呈单峰.2).偏共振去偶谱(OFR)
特点:
由于部分保留1H的偶合影响,可识别伯、仲、叔、季碳。
CH3,q,CH2,t,CH,d,C,s。第104页/共194页3).DEPT谱改变照射1H核的脉冲宽度(),使不同类型13C信号呈单峰分别朝上或向下,可识别CH3,CH2,CH,C.
脉冲宽度=135°CH3,CH,CH2
=90°CH,=45°CH3,CH2,CH第105页/共194页(4)二维核磁共振(2D-NMR)1H-1HCOSY(相互偶合的氢核给出交叉峰)NOESY(空间相近的氢核的关系)HMQC(13C-1HCOSY)13C,1H直接相关谱1JCHHMBC(远程13C-1HCOSY)13C,1H远程相关谱2JCH,3JCH第106页/共194页二、糖的核磁共振性质1.糖的1HNMR性质
1).化学位移:糖端基质子:4.3-6.0C6-CH3:1.0(3H,d,J=6Hz),
其它碳上质子:3.2-4.2第107页/共194页2).偶合常数:J1,2判断苷键构型吡喃型糖C1式苷键为-D或-L型,端基质子和C2-H为竖键,J=6-8Hz;C2-H为横键,J=2-4Hz.
苷键为-D或-L型,端基质子为横键,J=2-4Hz.-D-葡萄糖-D型-D-甘露糖第108页/共194页
吡喃型糖1C式
L-鼠李糖,端基质子为横键,J=2-4Hz
优势构象式,C2-H为竖键者可用J1,2判断构型结论有错-L-rhamn第109页/共194页2、糖的13CNMR性质1)、化学位移及偶合常数糖端基碳:95-105;>100(-D或-L型,酯苷,叔醇苷98),<100(-D或-L型).C2-5:68-85;C6-CH3:18;CH2OH:62偶合常数1JC1-H1:吡喃糖:(优势构象C1式)-D或-L型苷键,170-175Hz;-D或-L型苷键,160-165Hz.鼠李糖优势构象1C式,-L型,170-175Hz,-L型160-165Hz二、糖的核磁共振性质第110页/共194页2)苷化位移(Glycosylationshift,GS)糖与苷元成苷后,苷元的-C,-C和糖的端基碳的化学位移值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称苷化位移.应用:推测糖与苷元,糖与糖的连接位置,苷元被苷化碳的绝对构型及碳氢信号归属.二、糖的核磁共振性质2、糖的13CNMR性质第111页/共194页2、糖的13CNMR性质2)苷化位移(1).伯醇苷:苷元:α-C+8(向低场位移),β-C-4;糖端基碳C-1’
+8(与单糖相比)二、糖的核磁共振性质第112页/共194页2、糖的13CNMR性质2)苷化位移(2).环仲醇苷:苷元:α-C+510,β-C-(04);糖端基碳C-1’
+59(与单糖相比)(3).叔醇苷:苷元:α-C+7,β-C-3;糖C-1’0(4).酯苷和酚苷:酯苷:苷元α-C(C=O)-(35),糖C-1’-(2-3)酚苷:苷元α-C1,糖C-1’+46二、糖的核磁共振性质第113页/共194页苷化位移
苷元α-C糖端基碳C-1’
伯醇,仲醇苷:+510(7)+59(7)叔醇苷:+70酯苷:-35(C=O)
+1酚苷:1
+46*与单糖比二、糖的核磁共振性质第114页/共194页1.核磁法鉴定香豆素结构的意义
结构新颖的香豆素化合物不仅为创制新药提供了先导化合物,还为设计药效高、毒性低的理想药物提供了独特的化学结构,而核磁谱提供的信息是化合物结构鉴别的主要依据。
2.香豆素1HNMR的谱学特征
1)香豆素母核的1HNMR谱特征三、香豆素结构的核磁特征第115页/共194页H-3,6,8的信号在较高场;δ值较小H-4,5,7的信号在较低场;δ值较大原因:C2=O与C3=C4形成π-π共轭,导致电子云分布规律如下图所示:δ-:电子云密度增高,δ+:电子云密度降低。
一般δ:H3:6.1-6.4H4:7.8-8.1J=9.5Hz第116页/共194页2)7-OH香豆素的1HNMR谱特征:H-3,6,8的信号在较高场;δ值较小,H-3:-0.17H-4,5的信号在较低场;δ值较大原因:OH与苯环的n-π共轭,邻、对位δBA三、香豆素结构的核磁特征第117页/共194页B环的H-5,6,8构成ABX或AMX偶合系统,H-6与5为邻偶,与8为间偶。
H-5,δ:7.38J=9HzH-6,8;δ:6.87三、香豆素结构的核磁特征第118页/共194页3)呋喃香豆素的1HNMR谱特征:H-2′7.3-7.8(d,J=2.3Hz)H-3′
6.7(d,J=2.3Hz)原因:呋喃环上的氧与C2′=C3′形成n-π共轭,C2′δC3′δ三、香豆素结构的核磁特征第119页/共194页4)区别二氢呋喃香豆素和二氢吡喃香豆素12
区分点:a:1,2的-OH乙酰化后,其CH的质子信号向低场位移,
1中H-2′:+0.25;2中H-3′:+1.20b:在DMSO中测定,1中的-OH为s峰,2中的-OH为d峰参考书目:RobertDHetal.NewYork:JohnWiley&SonsLTD.TheNaturalCourmarins,Occurrence,ChemistryandBiochemistry
(1982)第120页/共194页5)二氢吡喃型香豆素相对构型的判定(经验规律)5′,6′-
CH3的d差值:Dd<0.08,3′,4′-OH顺式;Dd>0.08,3′,4′-OH反式.第121页/共194页6)环上的取代基:d(Me)2=CH-CH2-O--CH2-Ø
A1.6-1.9(3H,s×2)有远程偶合5.1-5.7(1H,brt,J=7)4.3-5.0(2H,d,J=7)3.3-3.8(2H,d,J=7)d(Me)2=CH2=CH-
B~1.5(6H,s)-5.1(2H,m)-6.25(1H,dd,J=18,10)AB第122页/共194页7)偶合常数与远程偶合J3,4=9.5HzJ5,6=8.5Hz(9.0Hz)J6,8=2.0Hz5J4,8=
0.6-1.0HzJ2′,3′
=2.3Hz5J3’,8=0.6-1.0
Hz5J4,8=0.6-1.0
Hz第123页/共194页3.香豆素13CNMR的谱学特征1)简单香豆素:碳周围电子云密度分布与氢谱规律相同
C2C3C4C4aC5C6C7C8C8a160.4116.4143.6118.8128.1124.4131.8116.4153.9第124页/共194页2)7-OH香豆素:受羰基、OH影响:C6,C8,C4a信号处于高场C5,C7,C8a信号处于低场.C2C3C4C4aC5C6C7C8C8a160.7111.5144.3111.5129.6113.4161.6102.8155.7第125页/共194页3)呋喃香豆素:香豆素母核上的碳信号化学位移与7-OH香豆素大同小异电子云密度与氢谱相同d:C2′147.0,C3′106.6C6125+12C2C3C4C4aC5C6C7C8C8a161.2114.7144.2115.6120.0125.0156.699.8152.2第126页/共194页4)吡喃香豆素:C2C3C4C4aC5C6C7C8C8a160.4112.2143.5112.2127.5114.6155.9108.8149.8香豆素母核上的碳信号化学位移与7-OH香豆素大同小异d:C2′77.2
C3′(75~80)
C4′(75~80)第127页/共194页4、香豆素的MS规律
简单香豆素母体香豆素分子离子峰强,易产生一系列失CO碎片离子146(76%)118(100%)90(43%)第128页/共194页229(100%)244(78%)189(60%)具有异戊烯基侧链第129页/共194页四、蒽醌类化合物的核磁特征1、紫外光谱(UV)苯醌有3个吸收峰:240(强),285(中强),400nm(弱峰).萘醌有4个吸收峰:245,251,257(醌环),335nm.第130页/共194页1、紫外光谱(UV)羟基蒽醌有五个吸收带:I:230nm左右II:240-260nmIII:262-295nmIV:305-389nmV:>400nm四、蒽醌类化合物的核磁特征第131页/共194页2、红外光谱(IR)羟基蒽醌有三组特征吸收峰:C=O(1675-1653cm-1),OH(3600-3130cm-1),芳环(1600-1480cm-1).蒽醌类C=O
与-OH数目及位置的关系-OH数目C=Ocm-1峰数012(1,4-;1,5-)2(1,8-)341678-16531675-1647(游),1637-1621(缔合)1645-1608(缔合)1678-1661(游),1626-1616(缔合)1616-15921592-157212121124-38cm-140-57cm-1四、蒽醌类化合物的核磁特征第132页/共194页3、1H-NMR苯醌:醌环上质子6.72萘醌:醌环上质子6.95;芳环质子8.00(-H),7.73(-H)蒽醌:芳环质子8.00(-H),7.67(-H)取代基:OCH3:3.8-4.2(s,3H);CH2OH:4.4-4.7;Ar-CH3
:2.1-2.5(2.7-2.8,-CH3);Ar-OH:11.6-12.5(-OH),10.9-11.4(-OH)四、蒽醌类化合物的核磁特征第133页/共194页3、1H-NMR四、蒽醌类化合物的核磁特征第134页/共194页4、13C-NMR取代基效应四、蒽醌类化合物的核磁特征第135页/共194页5、质谱(MS)主要特征:1).分子离子峰常为基峰;2).常有丢失1-2个分子CO的碎片离子峰;苯醌及萘醌有从醌环上脱去一个CHCH的碎片.四、蒽醌类化合物的核磁特征第136页/共194页1.核磁共振氢谱(1HNMR)1)A环质子(1).5,7-二OHH-6,85.7~6.9,d,J=2.5HzH-8>H-6(2).7-OHH-57.7~8.2,d,J=8HzH-66.4~7.1,dd,J=8,2HzH-86.3~7.0,d,J=2HzH-5受C环C=O的去屏蔽作用而处于低场,化学位移增大。五、黄酮类化合物的核磁特征第137页/共194页2)B环质子1.4’-OR2’,6’-H7.1~8.1,d,J=8Hz3’,5’-H6.5~7.1,d,J=8Hz(两组峰,每个峰有两个H,AA’BB’系统)2.3’,4’–二OR(1)黄酮(醇)H-5’6.7~7.1,d,J=8.5HzH-6’7.9,dd,J=8.5,2.5HzH-2’7.2,d,J=2.5Hz(2)异黄酮,二氢黄酮(醇)H-2’,5’,6’6.7~7.1m(复杂的多重峰,常组成两组峰)3.3’,4’,5’-三ORH-2’,6’,6.5~7.5R=R’’,为一个单峰s(2H);RR’’,为两个二重峰d(J=2Hz)第138页/共194页3)C环质子
区别各类黄酮的主要依据(1)黄酮
H-36.3s(常与A环质子重叠)(2)异黄酮
H-27.6~7.8(用DMSO-d6作溶剂时为8.5~8.7)(3)二氢黄酮(2位多为S构型)H-25.2,dd,J=11,5HzHa-32.8~3.0,dd,J=17,11HzHe-32.8,dd,J=17,5Hz(
Ha-3>He-3)第139页/共194页(4).二氢黄酮醇
H-24.9,d,J=11Hz
H-34.3,d,J=11Hz(天然二氢黄酮醇绝对构型为(2R,3R),用CD或ORD测定)(5).查耳酮H-6.7~7.4,d,J=17HzH-7.3~7.7,d,J=17Hz(6).橙酮苄基质子6.5~6.7s第140页/共194页4)糖上质子a.糖端基质子:4.5~6.b.端基以外的糖上质子:3~4,
鼠李糖C5-H(CH3)0.8~1.2,d,J=6.5Hz5)其它取代基乙酰氧基(CH3COO-)脂肪族乙酰氧基1.65~2.10(确定糖数)芳香族乙酰氧基2.30~2.50(确定酚羟基数)注:六碳糖苷乙酰化,有4个R-OAc;甲基五碳糖和五碳单糖苷乙酰化后,有3个R-OAc;糖与糖结合后,要去掉一个R-OAc.五、黄酮类化合物的核磁特征第141页/共194页(5)其它取代基b.甲氧基连在芳香环上,3.5~4.1,(3H,s).c.亚甲二氧基(-OCH2O-)5.9(2H,s)d.甲基异黄酮C6-CH32.04~2.27,C8-CH3
2.12~2.45C6-CH3<C8-CH3
相差0.2.e.羟基溶剂一般采用DMSO-d6(无水),Acetone-d6也可,
观测OH位移.5-OH,12.40,7-OH10.9,3-OH9.7,4’-OH>10
(这些信号加D2O后消失)五、黄酮类化合物的核磁特征第142页/共194页1).根据C环三碳化学位移确定黄酮骨架(1)根据C=O化学位移分为二类
a.174~184黄酮(醇),异黄酮,橙酮
b.188~197查耳酮,二氢黄酮(醇)(2).根据C-3的化学位移细分黄酮104~112异黄酮122~126黄酮醇136橙酮111~112查耳酮116~130二氢黄酮42~45二氢黄酮醇712.核磁共振碳谱(13CNMR)五、黄酮类化合物的核磁特征第143页/共194页OH或OCH3使ipso-碳原子(-碳)信号向低场大幅度位移(+30),邻位(-碳)(-10)及对位碳(-7)向高场位移,间位碳向低场位移小(+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版家居加盟店合同范本3篇
- 2024版上海个人租房合同范文
- 二零二五年度公司员工股权激励方案合同6篇
- 二零二五年度活动房空调租赁与绿色环保认证服务合同9篇
- 二零二五年度班主任新手带教与教学辅导合同3篇
- 重庆科技职业学院《数学游戏与折纸》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二零二五年度化妆品行业劳动合同与配方保密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网络安全bot系统采购合同3篇
- 宜昌科技职业学院《数值实验与软件应用》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版:网络云服务提供商服务合同(具体服务内容和义务)
- 2024年新教材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2.1《认识自己》教学设计
-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第2课时 直角的认识
-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规定
- 2024年印尼认知评估和培训解决方案市场竞争态势与及未来趋势预测报告
- JTG F40-2004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 成都市2022级(2025届)高中毕业班摸底测试(零诊)英语试卷(含答案)
- 光伏发电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
- NB∕T 10805-2021 水电工程溃坝洪水与非恒定流计算规范
- (高清版)JTGT 3331-04-2023 多年冻土地区公路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 福建省福州市福清高中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