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第一章课件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2723af3685c5403629b47613e9b8923/e2723af3685c5403629b47613e9b89231.gif)
![传播学第一章课件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2723af3685c5403629b47613e9b8923/e2723af3685c5403629b47613e9b89232.gif)
![传播学第一章课件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2723af3685c5403629b47613e9b8923/e2723af3685c5403629b47613e9b89233.gif)
![传播学第一章课件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2723af3685c5403629b47613e9b8923/e2723af3685c5403629b47613e9b89234.gif)
![传播学第一章课件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2723af3685c5403629b47613e9b8923/e2723af3685c5403629b47613e9b8923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0.02曹 健 敏传播学概论1第1页,共60页。总论传播学参考书目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董天策,传播学导论,四川大学出版社,1993年吴文虎主编,传播学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张国良主编,传播学原理,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年12月周晓明,人类交流与传播,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3月参考书目第2页,共60页。戴元光等,传播学原理与应用,兰州大学出版社,1994年10月李彬,传播学引论,新华出版社,1993年10月关世杰等译,大众传播学:影响研究范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10月美 沃纳赛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Werner J .
2、 S, James w. T ,Jr.),传播理论:起源,方法和应用(Communication Theories: Origins, Methods and Uses in the Mass Media),华夏出版社,2001年1月 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第3页,共60页。传播学的研究范围和研究对象传播学的研究领域广泛,主要有三大分支:大众传播学,人际传播学和组织传播学,比重最大是大众传播学。它的前身是新闻学。传播学的研究范围和研究对象第4页,共60页。 主要有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跨文化与发展传播,政治传播,教育与传播,卫生保健传播,文献传播,传播哲学,网络传播以及传播新技术,公共关系
3、等。研究对象的五大领域: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受众研究,媒介研究,效果研究。第5页,共60页。 第一节 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一、传播概念(1)界定传播概念的两个传统美国社会学家库利:社会学传统: 传播是人与人关系赖以成立和发展的机制, 包括精神象征和传递保存手段。 第一章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第6页,共60页。美国学者皮尔士:符号学传统: 传播是观念或意识的传递过程, 强调符号作为精神内容的载体的特殊作用。 第7页,共60页。说文解字傳 播 北史突厥传:传播中外,咸使知闻。 第8页,共60页。Communication 拉丁语源为communicatus和communis 印欧语
4、源为kom-moini communication,为“共有”加“交换”之意第9页,共60页。共享说“传播就是变独有为共有的过程。”戈德互动关系说“传播可以定义为通过讯息进行的社会的相互作用。”格伯纳第10页,共60页。符号说“运用符号词语、画片、数字、图表等传递信息、思想、感情、技术等。这种传递的行动或过程通常称为传播。”贝雷尔森和塞纳目的、影响、反应说传播就是“某个人(传播者)传递刺激(通常是语言的)以影响另一些人(接受者)行为的过程。”霍夫兰第11页,共60页。两者融合,通过社会互动而共享意义 信息科学出现,提出信息的概念,扩大了传播学的视野。 施拉姆:传播至少要有三要素信源、讯息、信宿
5、 。传播学者阿耶尔:传播在广义上是信息的传递,不仅是包括新闻,也包括表达感情、期待、命令、愿望等等。 第12页,共60页。(2)信息科学对传播学的重要贡献 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 信息科学认为:信息指一切表述或反映事物的内部或外部互动状态或关系的东西。包括非人类信息和人类信息、物理信息、生物信息和社会信息。 第13页,共60页。社会信息的定义: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的统一。主客体统一,符号意义统一。 社会信息与其它信息的共性:物质属性,以质、能波的形式表现出来,表现为一定的物质讯号。社会信息的特殊性质:伴随着人的精神活动。不单纯表现为生理层次上的作用和反作用,伴随复杂的精神心理活动。 第14页,共
6、60页。(3)传播的定义定义:传播即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传播没有只属于它自己的土地,传播是基本的社会过程。-施拉姆第15页,共60页。传播的特点: 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交流、交换、扩散。2)社会传播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3)社会传播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传受双方必须有共通的意义空间。4)经过符号中介。第16页,共60页。5)社会传播是一种行为,过程,系统 行为:人的传播行为与其他社会行为的关系。过程:从信源到信宿的一系列环节和因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关系。系统:各种传播过程的相互作用及其所引起的总体发展变化。第17页,共60页。二、传播
7、的内容传播的内容就是信息。信息是“两次不确定性之差”。换句话说,信息就是能够减少或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 物质客观世界的组成要素: 能量 信息第18页,共60页。三、传播的类型非人类传播传播非社会传播:自我传播人类传播人际传播社会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第19页,共60页。四、传播的形式1、符号和信号时代开始于早期类人灵长类到早期猿人的进化时期2、口语时代开始于9万年到4万年前3、文字时代开始于5000年到3500年前4、印刷时代开始于公元450年5、大众传播时代开始于19世纪中期6、网络传播时代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第20页,共60页。人类传播的四次飞跃1、第一次飞跃:从本能传播到主动传播2、第二
8、次飞跃:4万年前,语言产生3、第三次飞跃:3500年前,文字产生4、第四次飞跃:19世纪中叶,近代传播工具诞生5、第五次飞跃:?第21页,共60页。施拉姆的“最后7分钟”比喻如果把人类的历史共有100万年,假设这等于一天。1天=100万年1小时=41666.67年1秒钟=11.57年那么这一天中,人类文明的进展如下:晚上9点33分,出现了原始语言(10万年前)晚上11点,出现了正式语言(4万年前)晚上11点53分,出现了文字(3500年前)午夜前46秒,古登堡发明了近代印刷术(1450年)午夜前5秒,电视首次公开展出(1926年)午夜前3秒,电子计算机、晶体管、人造卫星问世(分别为1946、1
9、947、1957年)第22页,共60页。 因此,施拉姆说: “这一天的前23个小时,在人类传播史上几乎全部是空白,一切重大的发展都集中在这一天的最后7分钟。”第23页,共60页。托夫勒的“第800代人”比喻如果从人类最近的祖先智人开始算,人类的历史只有5万年。如果62年为一代人,那么人类迄今共800代人。前面的整整650代人都生活在山洞中。直到第730代人才开始使用文字。直到第794代人才掌握了印刷术。直到第798代人才发明了电动机。如今人类使用的绝大多数物品,都是第800代人创造的。第24页,共60页。 人类传播的演进规律(一)传播手段与传播媒介随着人类发展而不断进步,不断打破时空界限,不断
10、创造人类新的经验类型。1、加速度发展趋势。2、传播方式是叠加的。(二)传播与人类社会文化的积累与发展密切相关。(三)传播是经济及社会形态的直接产物。第25页,共60页。一、社会传播的系统性(传播系统信息系统) 社会传播:人内传播典型系统性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 人际传播两个个体系统的相互连接所形成的新的信息系统。 第二节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第26页,共60页。群体传播帮助个人实现社会化,对个人社会态度和社会行为发挥制约作用 组织传播结构秩序更为严密的社会集合体,有明确组织目标,是执行特定功能的系统 大众传播特殊广泛而巨大的社会影响力,社会互动系统,社会管理和控制
11、系统。第27页,共60页。大众传播(1)大众传播是专业传播机构从事的有组织的传播活动。(2)传播对象是广泛而分散的、不定量多数的一般社会成员。第28页,共60页。(3)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4)传播内容公开,有别于私下或内部传播活动。(5)延迟的反馈机制,受众对传播过程缺乏即时的干预能力。第29页,共60页。二、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 (1)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系统,执行功能的前提。 (2)社会信息系统是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子系统:经济、政治、文化信息系统;个人、人际、群体、组织、大众信息系统。 例证:拉扎斯菲尔德的研究证明,大众传播中存在着人
12、际传播的影响。 第30页,共60页。(3)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 德国社会传播学家鲁曼研究证明,不确定性:拒绝的可能性,多变的系统。 (4)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第31页,共60页。三、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社会发展 传播障碍结构与功能障碍 传播隔阂个人之间个人群体 成员组织等 无意与有意 第32页,共60页。 传播学作为社会科学,其研究焦点:人以及人在社会信息系统中的主体活动。 传播学作为应用科学,其研究焦点:发现和解决社会传播实践活动中的问题提供较为合理的方法。 第33页,共60页。第34页,共60页。第35页,共60页。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不畅引起了传
13、播障碍和传播隔阂。第36页,共60页。 一、在人类交往活动的大系统中把握传播 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1846)(确立唯物史观的第一部著作),马恩把交往作为与生产力与分工同等重要的范畴看待。 物质生产:人与人之间的物质交往活动。 精神生产: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交往活动。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与传播学(略)第37页,共60页。精神交往理论是马恩的传播观。与行为主义传播学区别:行为主义传播学,基本上以孤立的精神或心理现象看待传播。 不从信息的生产过程和结构中寻找思想观念价值倾向产生的原因。 第38页,共60页。二、从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辨证关系中把握传播 前提:与一定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相适
14、应。 辨证关系:具有独立性和能动性。第39页,共60页。物质生产达到一定的发达程度之际,精神生产的状态会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具有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不同的特殊规律。 精神交往理论提供了科学的传播观,既不能(经济基础还原论),也不能(头重脚轻)。 第40页,共60页。三、研究传播学,为中国的社会发展服务 (1)批判与借鉴 (2)本土化中国化 (3)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系统了解 认真研究 批判吸收 自主创新 第41页,共60页。 (教材第十四章第一节) 一.传播学形成的社会背景: 20世纪初至40年代的美国 产生的社会背景:传播媒介:大众报刊和电影,广播
15、事业,媒介影响力历史社会环境:世界范围的战争和革命理论基础:相关的社会科学已经有了充分发展 基础 产生在美国的原因: 传播事业最发达 德国纳粹党执政后,大批欧洲学者逃亡到美国,推动了美国社会科学的发展繁荣。 美国学者罗杰斯著传播技术(1986)第四节 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第42页,共60页。二传播学的早期学术思想源流 传播学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传播学的发展与传统学科以及信息传播技术有关的20世纪的新兴学科的关系。1. 欧洲源流 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塔尔德(1843-1904)的模仿理论 塔尔德是社会心理学中模仿理论的创始人(模仿的法则1890年)。 一切事物“不是发明就是模仿” 对从社会心理
16、学角度研究传播在人格形成和人的社会化进程中的作用具有重要影响。第43页,共60页。德国著名社会学家西默尔(1858-1918)的网络理论 西氏是形式社会学的创始人(社会分化论、社会学、社会学的根本问题)。他认为社会学是关于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他最早提出了传播网络理论。 传播网络理论的观点: “舆论的厨房”。第44页,共60页。2美国源流杜威(1859-1952)。 美国著名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 认为大众传播是变革社会的重要工具, 新的传播技术必将导致社会价值体系的重构。 曾经设想以一张报纸改造哲学,创办了思想新闻 第45页,共60页。库利(18641929)著名社会学家。在社会组织中
17、设传播一章。深刻论述了传播的许多重要问题,是最早系统研究传播现象,并进行理论化尝试的学者。主要关心的是人际传播,对大众媒介的营利性感到不满。 关心的主要课题是人的社会化问题,提出了两个影响深远的概念: 初级群体: 镜中我:第46页,共60页。帕克(1864-1944)社会学芝加哥学派的理论领袖。芝加哥学派在关于人的行为问题上的观点群众与公众移民报刊及其控制 米德(18631931)芝加哥学派的二号领袖人物,社会心理学的互动理论的创始人之一。 主要影响在课堂教学。提出主我和客我理论,以及人的社会化、社会角色取得和社会自我理论。后人整理出版精神、社会与自我 第47页,共60页。李普曼(188919
18、62)美国政治学家和新闻工作者。 自由与新闻、舆论 较早探讨了大众传播的宏观社会效果。 对新闻的性质及其选择过程进行了深刻分析。提出两个重要概念: 1)拟态环境:阐述了现代社会环境的双重性和大众传播对现代人行为的影响。2)刻版成见:人们持有的固定、简单化的观念印象,通常伴随着价值评价和好恶感情,可以为人们认识事物提供简便的参考标准,也阻碍着对新事物的接受。个人有个人的刻版成见,社会也有其刻版成见,并起着社会控制的作用。 第48页,共60页。三、传播学的四大奠基者和学科开创者 1、拉斯韦尔(19021980)的宣传与传播研究 美国现代政治科学的倡始人之一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1927)全面分析了
19、一次大战中的宣传策略及其效果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1948)三功能 五要素 形成了传播学的理论框架。 社会传播的三功能:环境监控、社会协调、文化传承 传播的基本过程:五W贡献:勾勒出了传播学研究的五个主要领域: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研究、受众研究、效果研究。 缺陷:单向性和直线性。第49页,共60页。2卢因(18901947)的把关人研究 德国犹太人,流亡者。主要专业领域是群体力学,研究了不少群体传播问题。卢因的理论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提出了“把关人”概念,成为揭示新闻或信息传播过程内在的控制机构的重要理论。 第50页,共60页。3霍夫兰(19211961)与说服效果实验耶鲁大学
20、心理学教授。二战中应邀担任美国陆 军部心理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说服效果研究。 研究军内教育电影对提高士气的作用和效果, 重点在于揭示传播效果形成的条件。大众传播实验(1949)整理战时的研究成果。传播与说服(1953)。贡献: 1)揭示了传播效果形成的条件性和复杂性,为否定子弹论效果观提供了重要依据。 2)将心理实验方法引进了传播学领域。第51页,共60页。 4、拉扎斯菲尔德(19011976)与经验性传播学研究奥地利籍犹太人,流亡者。两极传播理论的提出者。1940年,与卡兹一起进 行伊里调查(人民的选择)。提出假说:1)政治既有倾向2)选择性接触机制3)意见领袖。大众传播只有通过意见领袖的中
21、介才能发挥影响。贡献:1)否定了子弹论,开创了有限效果论。2)“传播学研究的工具制作者”。把传播学引向了经验性研究的方向,不断改进抽样调查技术和量化分析方法。第52页,共60页。 5施拉姆(19071988)与传播学科的创立学科:1947年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开创了世界上第一个传播学研究所,开设硕士和博士学位教育课程。1950年伊利诺伊大学第一个传播学博士学位获得通过,施拉姆成为传播系主任。 1956年又创办了斯坦福大学传播学研究所。教材:主编了最早的一批传播学教材。大众传播学、传播过程与效果。 开辟新的研究领域: 1)电视对少年儿童的影响, 2)国际传播中的信息流通 3)传播与第三世界国家发展
22、等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施氏是直接创始人。 是最早向中国介绍传播学的外国学者之一,70年代末80年代初,数次访华。第53页,共60页。四信息论和控制理论对传播学的贡献1946宾夕法尼亚大学工学院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计算机革命的开始。贝尔实验室发明晶体管技术。1948年,麻省理工学院的威纳出版控制论,几乎同时,贝尔实验室的香农提出他的信息论。 第54页,共60页。1、香农(1916)的信息论与传播学 美国传播学家坎贝尔指出,信息论是 一位工程师的发明。这位工程师就是香农。1948年,香农在贝尔系统技术学刊 系统提出信息论观点。 香农认为何谓信息:任何事物都具有自己内在的属性或规律,这些属性和规律通过一定的物质或能量的型式表现出来 信息具有帮助我们消除对事物的不确定性的功能,并影响着我们选择或不选择某种行为的概率。(264)第55页,共60页。 信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环保理念下的现代家居设计风格
- 现代饮食文化与胃肠健康的平衡
- 生产环境下的操作规范与质量控制
- 现代企业网络攻击的防范与应对
- 现代企业决策分析与科学决策
- 2023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八单元 口语交际:趣味故事会配套说课稿 新人教版
- Unit5 Humans and nature Lesson 1 A sea story 说课稿-2024-2025学年高中英语北师大版(2019)必修第二册001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数学 第五章 三角函数 5.7 三角函数的应用(2)说课稿 新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
- 2023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18章 平行四边形18.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第2课时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3说课稿 (新版)华东师大版
- 2023二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2 树之歌配套说课稿 新人教版
- (人卫版第九版传染病学总论(一))课件
- 压力性损伤护理质控细则及集束化管理措施
- 《批判性思维原理和方法》全套教学课件
- 产后康复-腹直肌分离
- 丙烯-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
- 粉条加工厂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配电网设施可靠性评价指标导则》
- 2024年国家电网招聘之通信类题库附参考答案(考试直接用)
- CJJ 169-2012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
- 食品企业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记录及其报告格式参考
- 产品质量法解读课件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