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初级天文爱好者几点建议(共10页)_第1页
给初级天文爱好者几点建议(共10页)_第2页
给初级天文爱好者几点建议(共10页)_第3页
给初级天文爱好者几点建议(共10页)_第4页
给初级天文爱好者几点建议(共10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忠告(zhnggo):一:我发现(fxin)现在很多的爱好者都很在意目镜的舒适程度或者出瞳距离,有些爱好者甚至追求戴眼镜观测,没错选择长出瞳的目镜并且带着眼镜观测也许是会舒适方便一些,但是我想除非观测者的观测地点真的是在黑得伸手不见五指的地方不存在任何的光污染,否则你这么做都无法避免杂光进入你的眼睛,从而大大得降低了目视效果。试问为什么大家都那么在意自己镜子的内部消光却不在意这一点比消光更重要影响更大的细节呢?为了有更好的观测效果,希望大家能够去反思二:观测,现在的大多数朋友可能至少在95以上的会员都把深空天体作为自己最想观测的目标,那么我想问,你会如何对它进行观测呢?我撇开能不能找得到目标不

2、说,假设大家都能够找到目标,那么你会对它进行怎样的观测呢?是不是仅仅只是瞥一眼而后就转为下一个目标了呢?要是这样做,那你失去的可就多了。一般来说观测梅西耶天体观测时间在15分钟以上的时候你会发现会比仅仅只撇一眼或者(huzh)看个几十秒钟你能看到的更多细节更丰富,这是因为眼睛对事物的适应性存在一定是时间我想这点大家不会不知道。那么应该怎样来观测呢,我在这里仅仅只做几点建议,至于大家看完以后怎么做我不知道,只是我希望能有爱好者听从我的建议,步入比较正规的观测,从而在花了钱之后让自己得到地更多。1.寻找目标,这个都知道用低倍目镜寻找;2.记录观测到目标的具体时间;3.换成中高倍的目镜详细观测目标并

3、且粗略记录你观测到的情况,建议采用恰好能将目标放大到实际视野的50%70%的大小进行观测,这样既保证了能看到整个目标天体,也保证了足够的分辨率,不容易丢失细节;4. 最好保证5分钟以上的连续观测以让眼睛有足够的时间去适应便于识别更多的细节,仔细观察目标天体,详细记录下你能看到的所有细节包括形状、恒星数量、颜色、观测的目镜、器材、倍数等等;5.记录下你观测完毕的具体时间;6.整个观测计划结束之后把第3、4点中的粗略的观测再详细整理一遍并且逐渐记录成册;7.一年之后当你再次观测这个目标之前你可以翻阅自己一年前的观测记录,而后再对比下与一年前自己观测到的结果有什么不同之处对一些常识观点(gundin

4、)的个人看法:一、首先要提的是现在没有多少爱好者盲目地认为口径至上的原则了,为什么呢,凤凰203800口径够大了的,但是效果绝不比信达的小兰小黑好。望远镜的选择呢大口径至上其实也没错不过前提是镜面精度(jn d)和镀膜情况也要跟上否则你从50倍提高到300倍,成像也会随之相应模糊6倍,精度要是够了可能这一提高只会模糊2倍甚至更少二、看深空应该(ynggi)选择什么望远镜?也许很多朋友都会异口同声推荐短焦反射或者是短焦比镜子,正所谓短焦深空长焦行星嘛我不知道这些知识是怎么流传地那么广泛那么地被人认为正确无误的。我觉得最初说这个观点的朋友的立足点可能是建立在摄影上的,为什么呢,很简单,深空天体的面

5、积往往都是相当巨大的昴星团的视直径(zhjng)是月亮的两倍,M31是月亮的6倍我们也都知道对于同一视野的目镜而言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小,但是深空天体面积那么大,理所当然就得低倍数啦。对的但是大家不要忽略最重要的一点深空天体是面状天体而恒星是点状天体,面状天体计算的是总体面积亮度而恒星完全就是单位面积,这也就是像星系这样的模糊状天体看似有3等但是实际总给人的感觉没有3等亮度的原因之一。人的眼睛没有累计能量的功能(gngnng)或者说没有长时间曝光的功能,就以M31这样的星系来说长时间曝光后你才能看到视直径3的全貌,而目视在大部分业余观测者的观测地点看来几乎就只是个星系核,整个星系最亮的部分可见

6、,当然要是你的条件特别好口径又特别大可能会壮观很多,但是再怎么目视都不可能把这3的全部看到这也正是拍摄深空天体都选短焦的原因,因为配上同样的CCD,短焦时候倍数更低视野更大,能包括进去整个天体;要是长焦的话拍摄完毕你得到的就只是部分了(小面积的行星状星云除外)。说到这里似乎观点还是支持短焦深空的,但是注意,仅仅对于摄影而言,目视完全不是如此!仍旧以M31这样的大面积天体来说,就如上面所言,目视能见的仅仅不过最亮的星系核部分这个部分是很小的,但是我也给你1(事实上在大部分业余观测者的观测地点看来仍然小得多)的范围,我用的器材是信达1271500马卡,那么我长焦就看不了了吗?我不那么认为,请哪位同

7、好借给我一只PL40或者PL30,我来给你计算:配PL40,放大倍数为37.5倍,PL目镜的视野为5060(更别说广角目镜超广角目镜极广角目镜了)我取最小的数值50,那么实际的望远镜视野就是50/37.5倍=1.333333333大于上面假设的1目视可见最大视野;下面换成PL30,放大倍数50倍则望远镜实际视野刚好1,也是可以观测到所有可见区域的不仅如此,我还想说,长焦比短焦更加适合目视观测深空天体!别忘了还有很多小面积的行星状星云比如M57才230、M27才1512等等以及很多小面积的星系星云M1才6、M95才7半、M96才7(月亮视直径为30=0.5)这些目标都适合高倍观测,低倍反而看不到

8、细节甚至根本无能为力,比如100倍(1500/15=100倍望远镜视野:50/100=0.5)。总体来说所有的深空天体最适合的观测倍数为40倍160倍(其实也有很多有需要上到200倍以上观测的),疏散星团和球状星团这些面积比较大的可以控制在100倍以下而像上述的小面积天体上100倍那就是(jish)常事了。行星应该也没有多少爱好者喜欢用100倍以下观测的吧,双星就能不用说了,必须要高倍或者超高倍。相比较750以下的短焦要上到150倍恐怕就得加增倍镜了,当然(dngrn)要是用TV增倍那影响不会很大,但要是用普通的增倍那就会降低成像质量了,那么说到这里你还觉得目视是长焦行星短焦深空吗?还觉得马卡

9、施卡不适合深空观测吗?三、极限(jxin)倍数;老师问:一架望远镜的极限倍数是多少呢?学生答:望远镜毫米口径的2倍。老师问:为什么?学生挠挠头说不出所以然来。那么真是这样的吗?首先我想说的是答案存在20%的正确率和80%的错误率。我们一点点来说。首先我要告诉您的是,这个公式只不过是一个经验公式罢了(就好比极限星等是6等位经验极限星等一样,这只是以当初创造星等分类的那位科学家的眼力以及观测条件来说,目前世界上的大型天文台几乎都能提供7等以上甚至8等的极限星等);其次这个极限放大倍率内在必要条件是达到足够的整体精度,要是整体精度跟不上那么极限放大倍数就达不到口径毫米数的2倍,要是精度足够高,产生的

10、误差就足够小那么你就可以达到3倍的极限放大倍数;第三环境影响,这个我不多说了;第四,我个人认为这个说法比较适合对于太阳系内行星而言,对于恒星并不适用。这一点如果你是一位双星观测者就会深有体会。观测行星,以我的信达1271500MK来说,放大倍数达到220倍的是成像清晰度已经下降了很大一截了,倍数再加大我也看不到更多的行星表面的细节;然而我后来转为主攻双星观测,我发现必须经常用一些超高倍数来观测双星,400倍甚至500倍的放大倍数,再大才会出现无效放大的情况。这是为什么呢?首先我们都知道行星是面状天体而恒星是点状天体,所以在单位面积的亮度上行星会不如很多的恒星,金星的单位面积亮度应该不会有一等星亮(哪位有兴趣的同好可以计算下两者之间的关系);再次我们都会有这样的经验,一百米远处的人,你看到他的轮廓永远比看到他的面部特征来得容易地多。双星和行星的观测就好比这种关系。因此也就决定了两者的放大倍率的不同,观测双星的极限放大倍率可以远比观测行星的大得多。所以大家以后再遇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千万不要仅仅只说一个2倍,这是非常误导入门的初级爱好者的四、 黄道星座:黄道一共有几个星座呢?应该会有很多爱好者都会异口同声地回答是12个。事实上也没错,只不过那个只是(zhsh)占星里面的说法,而天文学意义上的黄道星座是真真实实地13个,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