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实践活动_第1页
论《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实践活动_第2页
论《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实践活动_第3页
论《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实践活动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从“纸上谈兵”走向“实际演练”论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实践活动新课程改革后,品德与生活作为一种全新的“活动型的综合课程”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它不同于以往的思想品德课,课程的价值取向与学科特点,决定了这是一门以活动实践为主要教学方式的课程。那么,为什么要开展实践活动,如何设计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应该注意些什么?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去积极面对。本文试就这几个问题谈几点个人的浅见。一、品德与生活学科特点决定了实践活动的必要性考察一门学科的教学方式对方变革,应该从该学科的特点剖析入手。品德与生活课程不同与其他学科课程,它有着自身的特点。品德与社会与其它学科的不同处在于它的生活性、开放性与活动性。这三个

2、特性决定了品德与生活教学要以实践为主要教学方式。首先,课程的生活性。生活性是本课程的显著特点之一,“本课程遵循儿童的生活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品德与生活的课堂教学中需要我们建立新的教学目的观。那就是培养一个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诉他遵守多少道德规范、规则,最根本的是要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观念、态度和思考问题的取向。品德与生活的课堂教学关注学生品德的形成、品行的规范和人格的培养,正直的力量、诚信的价值、合作的回报、人格的魅力而这一切,都需要在实践中去培养,否则只能是纸上谈兵。其次,课程的开放

3、性。品德与生活课程性质的第二个基本特征是开放性。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课程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课程标准语)课堂是相对封闭的,课程的要求是开放性的,怎么样寻求二者的和谐统一呢?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尝试了课堂教学内容生活化策略,进而寻求到体现课堂开放性的有效的切入点。这里的课堂教学内容不仅仅是贴近学生的生活,而是回归学生的生活。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与学生探讨的是生活中的一个范例、一个点,学生思考的是他们自己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体验、一个面。在课堂上,学生要调动他们全部的生活经验,投入他们的情感、表明他们的态度这样的课堂是

4、向学生生活开放的课堂。这样的开放是有价值的开放而不是漫无边际的开放。这样的开放是能促进学生整体发展的开放而不是低效甚至无效的开放。而要实现这种开放,必须要通过实践活动得以实现。第三,课程的活动性。活动性是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本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儿童更多的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课程标准语)以活动为载体,把德育课程教学中学生认知获得偏重于“从学科知识教学的逻辑中去获得”转变为“让儿童通过自己的生活实践和活动体验来获得认知发展”,采用儿童乐于接受的活动方式,帮助儿

5、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即在水中学习游泳,在生活中过更好的生活。为此,我们在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中尝试实施教学形式活动化策略。综上所述,笔者以为,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而非单纯地只讲教科书,儿童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小组交流、搜寻资料、参观访问、实地调查等真实的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更贴近学习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信息资源;只有这样,学生的参与才能意识随之不断增强,交流方式也将由课内活动的单、双向交流,

6、转为多向交流的方式。二、品德与生活实践活动的现实意义1、贴近生活,优化课程实践活动让教师打破学校、教室的框框,到大自然中去欣赏、观察,到工厂、农村去参观访问,到社会上去调查了解,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例如:二年级上册让我的身体更棒中的一个活动“看一看,问一问,了解学校为我们提供的运动场地和体育器械,记下来。”我让学生在利用课间时间分小组自行组织全程这块内容。学生仔细地观察了学校的环境以及各种设施,还认真地访问体育组老师,并作了详细的记录。又如我生活的地方这一课,我让学生自己去调查发现“你生活的地方有哪些方面不够方便”。调查结果,学生都能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诉说各种不方便,甚至个别学

7、生结合自己以及周边人群所遇不方便之处提出了改善方案。这些实践活动让学生从“纸上谈兵”走向“实际演练”,使原本“纯而又纯”的书本教学“鲜活”起来。2、增添趣味,活化课堂实践活动有浓重的趣味性,从课外到课堂,玩中把方法和技能与知识融合起来,让学生直接体验、亲身感受,逐渐形成想学乐学会学的良好局面。例如一年级上册想个好办法,留住大自然的美这堂课,我把学生带到学校不远处的小山上,把大自然当成教室。学生个个兴奋不已,带着新鲜、愉快的心情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同时还采集了各种树叶。这样的“课堂”生动有趣,致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产生的教学效果是不言而喻的。3、发挥主体,培养能力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

8、。学生在对主题任务理解与活动内容构思的同时,主动活用已有知识能力,加深了对活动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例如:在遇到危险怎么办教学时,刚好学校组织的消防演练活动,我就利用时机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实际操作,明白如果发生危险,不要慌张,要学会自救,使情感态度的发展目标较好地得到渗透。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关心他人精神、自我保护意识与合作意识。又如红绿灯,在站岗一课中有个活动“让学生了解各种交通标志和信号灯”。有的学生请教家长,有的学生上网查资料,还有的学生访问了交通警察。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加宽了信息渠道,增加了语言实践,切实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操作能力,而且学生各自都能体验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快乐成功感。三、品德与

9、生活实践活动的设计策略根据国际视野内学科课外活动呈现出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及特点,笔者在实践中归纳了品德与生活实践活动设计的三种策略。1、多样化策略不同的教育者在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理解和做法。新的课程理念认为:教材其实只是一个例子,只是起穿针引线的作用,并不等于教学内容的全部。既是例子,就有改变的可能。因此,开展品德与生活实践活动使学生结合地区、学校、班级实际,对教材所列的教学内容适当作一些增补。或者,直接将选择权交给学生。总之,只要是教学活动的需要,哪里都可以成为实践活动的课堂。2、主体化策略实践活动作为品德与生活课程实施的核心环节,有效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培养儿童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情

10、感。实践活动不再是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过程,而应该是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互动的过程,是教师调动学生已有经验参与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达到与教材对话,与教师交流,与同伴合作的互动的过程。3、任务化策略实践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并且具有可操作性。任务内容要真实、自然,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兴趣为出点。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时,必须认真思考“为什么要组织这个活动”、“活动的主题是什么?”、“这个活动能取得哪些预期效果”等问题。从活动的“质”上去思考、取舍,而不应该停留在诸如“这堂课有没有开展实践活动”、“开展了几次实践活动”这些问题上。四、品德与生活

11、实践活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更新观念,走出认识误区不少教育者错误地认为实践活动只是方法和手段,从属于学科课程,处于辅助、被支配地位,不能与学科相提并论。这种价值观易使实际工作者产生“有它不多无它不少”感性理解。显然,按照如此狭义的课程观推导下去,活动内容再也没有必要存在了。因此,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要保持清醒的认识,始终把握好课外活动内容的精神实质是品德与生活活动课程研究与实践的关键。2、合理开展活动,防止流于形式在 “学科课程活动课程”新模式教育下,要正确认识课外活动及其价值,慎重对待活动课程的实施。防止出现一派“欣欣向荣”的过度膨胀景象,或流于形式走过场的现象。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观点,稳步发展

12、,逐步推开,使课外活动向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在开设品德与生活课外活动过程中,既反对急功近利、一哄而起、不切实际的冒进,也反对认识不足、墨守成规、等待观望的消极情绪。如果活动实施中的过度膨胀和形式化趋向得不到理性的控制,其必将走向荒废,并可能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3、注重多维目标的确立与多维能力培养的整合。开展实践活动的时候,教师要注重多维目标的设定并着力将两者整合起来。教师设计实践活动,要注重关心、参与、合作、发展等多方面情感目标,使儿童获得对社会、对生活的积极体验,懂得和谐的集体生活的重要性,发展主体意识,形成开朗、进取的个性品质,为儿童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奠定基础。教育学生负责

13、任、有爱心地生活,使儿童形成对集体和社会生活的正确态度,学会关心,学会爱,学会负责任,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为其成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民奠定基础。 同时,在培养学生能力时,也要注重多样性,要训练发现、研究、解决、创新等多方面能力。活动的实施常常需要学生围绕某一问题,广泛收集资料,分析资料,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积极发表个人见解。开展实践活动,教师要训练学生的发现、研究、解决、创新等多方面能力,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和谐、学会沟通、学会合作、学会创造等相关的知识。4、改变传统的师生观,开放师生关系。沿袭了1000多年的师道尊严,更将教师和学生塑造成两个对立面

14、:作为教师,仿佛只有“以我为尊”才能“传道授业”;孩子从跨入学校的第一天起,家长就会谆谆告诫“听老师的话”。这样的师生关系,我们就无法构建课堂中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我们也无法将品德实践活动落实到儿童思想深处。开放师生关系要建立在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基础之上。在学习活动中师生既是伙伴、朋友,也是母(父)子。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活动中创造宽松、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5、注重学生的课堂参与性,让儿童成为参与的主体。 儿童学习的最根本途径应该是活动。教学是教育学的双边过程,没有学就无所谓。活动的过程就是学生的参与过程。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回答,学生的回答也是照本宣科,还有些本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