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_第1页
鲁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_第2页
鲁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_第3页
鲁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_第4页
鲁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父母之爱”教材简析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以“父母之爱”为专题进行编排,支配了二篇精读课文,二篇略

读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解并描述了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时,一位父亲在废

墟中经过38小时的挖掘,最终救出儿子的传奇故事。《慈母情深》讲解并描述了贫困辛苦的

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坚决果断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满意了我读书的剧烈愿

望。《“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记叙了父母亲对一个七八岁孩子写的第一首诗的不同评

价,以至于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故事。《学会看病》中的母亲,为了培育孩子将来独自面对

生活的实力,在感冒时让他自己上医院,学会了看病。这几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

父爱、母爱的深厚与宽广,崇高与无私,令人震撼,让人感动,引人思索。语文园地中的“口

语交际”和“习作”,紧扣“父母之爱”的专题支配,让学生正确相识父母的爱,加强与父

母的沟通。

在本组教材的教学中,要紧紧扣住“父母之爱”这一专题,整合全组教学资源,把阅

读、口语交际、习作等语文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学习课文,应引导学生重点抓住人物的

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品读文本,再现情境并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文本,体会课文表

达的思想感情。口语交际要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引导学生正确相识父母的爱。习作应在联

系生活,表达真情上下功夫,让习作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通过习作加强与父母的沟通。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3课时。

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词

语盘点”、“沟通平台”、“日积月累”和“课外书屋”2课时。

9地震中的父与子

一、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想象父亲抢救儿子的画面。

2.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父亲在救助儿子的过程中的心理有哪些改变,从而体会

作者是怎样写出父爱的宏大的。

3.体会文中最终一句话的含义,并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和同学沟通自己的看法。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宏大。

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得。

三、教学课时:2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讲生活中的一则实例,让学生谈感受。

曾有这样一则报道:有一位母亲买菜回家,突然望见自己三岁的儿子正从自家五楼的阳

台上摔下来。这位母亲一下子从很远的地方跑过去,尽然接住了小孩。后来,消防队员做了

一个试验,让这位母亲从同一地点、同一时间跑过去,这位母亲却接不住一个沙包。这是为

什么呢?

2.揭示课题。

了不得的母亲瞬间爆发了超常的爱的力气,避开了惨祸的发生,挽救了孩子。当地震灾

难突然驾临时,父爱又会爆发出怎样的力气呢?1994年,当巨大的地震的危害侵袭美国

洛杉机时,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的故事。今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9课一

-《地震中地父与子》。板书课题并让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自由读课文,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相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明确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画出访你深受感动的句子,在小组内沟通。(4)用自己喜爱的符

号注明自己不懂的问题。

2.学生自由读文,沟通学习收获及不懂的问题,同时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坚决”“颤抖”等

词语。

三、学生默读课文,提出问题

1.小组内沟通。

2.全班沟通,师生提炼出有价值的问题:

(1)父亲在救助儿子的过程中心理有哪些改变?

(2)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得的父与子”呢?试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体会体

会。

(3)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父亲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进行描写来表达父爱的?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的心理改变

1.学生细细品读课文,找出能体现父亲救助儿子心理改变的句子。

2.老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能体现父亲心理改变的重点句子,并体会父亲当时的心理。

(1)冲向废墟(第3自然段),抓住”眼前一片漆黑”“大喊”“大哭”,体会父亲的哀思和

无望。

(2)找寻儿子(第5——10段),抓住父亲与其他父母的对比和父亲与救火队长、警察的对

话,体会父亲的哀痛和坚决。

(3)发觉儿子(第12——19段),抓住父亲与儿子的对话,体会父亲的欣喜。

(4)父子相见(第22——24段),抓住“颤抖”“了不得”“紧紧拥抱”,体会父亲的华蜜和

骄傲。

其次课时

一、品读课文,感悟宏大的父爱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从一次大地震中,一对父子靠着相互坚决地信念,父亲最终救

出了儿子和儿子的14名同学的事情)

2.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得的父与子”呢?请自由朗读课文后,找出相关的语

句,和同学沟通自己的看法。

3.师生沟通后,引导学生重点感悟以下语句:

(1)“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排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7岁的儿子的学校。这个句子

说明白什么?(父亲关爱孩子,担忧孩子会有危急了。)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冲”字,

这个动作体现了这位父亲急迫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够平安。)

(2)当看到教学楼已成为一片废墟时“他忽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

子。”从这里可以看出什么?(父亲见到废墟以为儿子已经死了,他感到极度痛心,体现了

他失去儿子的哀思心情)那么,心爱的儿子不在了,父亲那嘶心裂肺的喊叫声,该怎样读呢?

(无望、失去了一切……)指名读,评议,齐读。

(3)“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

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决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从这儿可以看出什么?(父亲看到

了希望,他信任儿子会记住他的话,有一个坚决的信念支持着他,所以他——坚决地站起身)

父亲坚信儿子仍旧活着,是因为他记得儿子说的那句话。那我们该怎样读这段话呢?请大家

分小组探讨后练读,(个人读,评议,齐读)

(4)“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

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课文中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呢?(父亲

坚信儿子没有死,奋力挽救儿子,顾不得休息,可见父亲对儿子爱的宏大)是什么使父亲没

完没了地挖呢?(是一个信念,——“儿子在等我”)这是多么宏大的父爱!这是多么坚决

的信念,与其他失去孩子的父母相比,你还能体会到什么?(有些父母看到废墟苦痛后无望

地走了.而这位父亲不理他人的劝阻,只有一个信念——儿子在等他)(而且这位父亲见人

就问你是不是来帮我的?可见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他坚信儿子仍旧活着)

引读:是呀,这深深的爱,坚决的信念使这位年轻的父亲不停地挖,挖了8小时……(生接)

这宏大的力气正是源于那句最真挚朴实的话——“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5)儿子看到爸爸来救他,自信地告知爸爸,他曾经对同学说的话:“只要我爸爸活着……,

他总会和我们在一起。”从这儿可以看出什么?(儿子对父亲的信任,他坚信父亲会来救他。

即使在最危急,最艰险的时刻,儿子的信念都没有动摇。)

指导读:这句朴实的话最终让父子团聚,此时心中有千言万语,又激烈人心的场面往往通过

言语来表现,读一读父子间的对话,看看你感受到了什么?(惊喜,自信,激烈)

(6)儿子还是个无私的人,在父亲救他的时候,他让同学们先出去,要父亲先救他人,而

这又是那朴实但又强有力的话语。

4.师小结:是呀!父亲与儿子都是了不得的,父亲对儿子的爱让我们感动,儿子对父亲的

信任,更让我们感动。一句平实而强有力的话连接着两颗心,因此,阿曼达被救后,这对一

-(引读),生读——了不得的父与子无比华蜜地拥抱在一起。

二、总结全文,发散思维

1.总结:这是一个多么感人的故事,这篇课文让我们明白了''爱,会使人坚决和英勇;爱,

会使人产生信任和力气;爱,会创建奇迹”学习后,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2.学生在班上沟通。

3.师小结:感受多深呀,回家后把你们的感受对父母说一说,或是记在日记中。

三、小练笔

请学生想象一下:在漆黑的瓦砾下,没有水,没有食物,没有爸爸妈妈,有的只是14个七

岁的小伙伴,阿曼达和小伙伴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呢?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四、布置作业

用自己喜爱的一种方式来表达一下你对父母的爱!

板书设计:

9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亲

了不得爱儿子

课后反思:

10*慈母情深

一、教学目标:

1.相识3个生字。理解词语“失魂落魄、响彻云霄、龟裂”等。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爱的段落。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爱与和善和我对母亲的

感谢、酷爱与崇敬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体会母亲的和善、慈爱和我对母亲的感谢和酷爱。

三、教学课时: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这篇课文讲解并描述的是贫困辛苦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坚决果断地给钱让“我”买《青

年近卫军》的事。课文先讲“我”想买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成天失魂落魄",可见渴

望之极。但一元多的书价,贫困的家境,“我”的愿望难以实现。接着,写母亲给钱让我买

书。最终,讲我最终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2.介绍作者。

3.采纳分组、分角色、分段等多种方式朗读全文。二、默读课文,勾画表现母亲深情的词

句1.理解我家境的贫寒。2.体会母亲挣钱的辛苦。

3.感受我对母亲的感谢、酷爱、崇敬之情。三、小组沟通读懂什么,体会到什么,到全班

来说说

(1)理解我家境的贫寒。连“破收音机”都“已经卖了,被我和弟弟妹妹们吃进肚子里了。”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2)体会母亲挣钱的艰辛。工作在噪声响彻云霄的角落,争分夺秒,“有事快说,别耽搁妈

干活!”,,母亲说完,立即又坐了下去,立即又弯曲了背,立即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立即

又陷入了劳碌……”

以上这些,与妈妈慷慨地给我钱买书形成了剧烈对比。''我挺兴奋他爱看书的”。

(3)感受我对母亲的感谢、崇敬与酷爱之情。“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

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乏累的眼睛惊讶地望着我,我的母亲……”“那一天我第

一次发觉,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那天,我用那一

元五角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

四、拓展练习:

1.老师特别想把《慈母情深》拍成一部小小的电视剧,让课文中的文字变成一幅幅画面。

现在请你当导演兼摄像师,你打算选取哪些镜头?为什么?先读书思索,还可以同桌探讨探

讨,然后我们沟通。

2.学生读书打算后沟通。3.谁先说说电视剧的开头?

4.生边答师边指导朗读,引导体会对母亲及母亲对我深厚的情感。五、是啊!挣钱不易,

毅然给钱,两相对比,足见慈母情深!分组朗读全文。留意集中表现母亲外貌、动作、语言

描写的句子。

在角落工作的妈妈”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瘦弱的母亲!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J——贫苦的母亲!

“母亲说完,立即又坐了下去,立即又弯曲了背,立即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即又陷

入了劳碌……”——辛苦的母亲!

然而正是这位母亲,当同事认为我是要钱买闲书,劝阻她给我钱时,母亲却说:“我挺兴奋

他爱看书的”。——通情达理的母亲。

在读中再现情境,在读中体会感情。集中表现了慈母深情,同时反映了“我”当时的感受、

体验,表达出剧烈的酷爱母亲的情感。强调“背直起来了”,“转过身来了”,“一对眼神乏累

的眼睛惊讶地望着我”。

六、总结:读完课文,谁都会被慈母情深深打动。这位平凡的母亲,辛苦的母亲,贫寒的母

亲,在这件日常生活小事中表现出的深厚的母爱,给人留下了何等难忘的印象。

七、拓展

课后题「'阅读链接《纸船一一寄母亲》,抽生谈谈日常生活中母亲关爱自己的小事,表达酷

爱母亲的感情。

八、作业

1、阅读颂扬母爱的文章或诗歌进行阅读。2、为母亲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

板书设计:

10*慈母情深

母亲:瘦弱辛苦贫困通情达理

儿子:感谢崇敬酷爱

课后反思:

11“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精彩、糟糕、誉写、仰慕、出版、谨慎、迫

不及待、一如既往、引入歧途。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二、教学重点:

1.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2.从父母亲对孩子各自不同的评价中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

三、课时支配:2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说出“糟糕”的反义词和“极”的近义词。

2、导言:今日,我们要共同学习的这篇文章,题目就叫《“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

过带有这样好玩题目的文章吗?你猜猜课文所讲解并描述的究竟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

呢?

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1.检查预习状况。

朗读课文,重在校正字音和订正读错的词。2.学生当场识记生字词。3.相互沟通识记方

法。4.写生字。

三、尝试自读,探讨沟通

学生默读课文,也可以轻声读书,可以查找资料,可以干脆在课本上画画写写(在自己感受

最深的语句旁加一点批注,有疑问的地方打个问号),还可以写读书笔记。学生既可以同座

窃窃私语;也可以离开座位找谈得来的同学切磋。(老师则亲密关注学生的自学状况,释疑

解惑。)

四、朗读课文,领悟情感

1.师范读,后自由读,个别读,分角色读。最终请几位学生读个别段落。2.朗读指导要

点:

⑴母亲和父亲对“我”的诗不同的评价及“我”不同的反应。如,母亲的兴奋和赞美,父

亲的肃穆近乎冷酷;“我”听到母亲表扬后盼望父亲回来的心情、表现等孩子的一系列体验,

都应努力读出来。

⑵课文最终两段,是作者对两种评价的冷静思索和独到见解,是成年后的理性相识,也应有

别于前面的朗读。

3.想想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同学沟通。

其次课时

一、复习旧知

1.听写以下短语。听写后自己比照课文订正,再读一读。

眼睛(发亮)既(害羞)又得意忘形有点(迫不及待)怀着(一种)骄傲感实在(等不及)

了把头埋得(低低的)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一如既往)地激励我

2.背记自己喜爱的三两个句子,相互沟通启发。二、以问启思,悟情明理

1.课文中讲了作者成长过程中的哪几个阶段?(七八岁时;几年后,好像还未满12岁;现

在。)2.“我”写的第一首小诗,母亲是怎么评价的?“我”当时表现怎样?父亲又是怎样

评价的?“我”听了以后表现如何?

3.几年后,作者对自己写的第一首诗又是如何看的?

4.“精彩”也好,“糟糕”也罢,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动身点,那就是爱。这样

说你赞成吗?“我”儿时真的是“多么幸运”的吗?为什么?(母亲的爱是“灵感和创作的

源泉”而父亲的“警告”则时常提示自己“当心,留意,总结,提高”。他既拥有母亲慈爱

的爱,激励他满怀信念地前进;又拥有父亲严厉的爱,使他不至于被一时的胜利冲昏头脑。)

要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相机诱导,但不要把自己的相识强加于学

生。

5.父母师长的不同评价对孩子会起什么样的作用呢?三、生问师答,特性阅读

构建“生问师答”的阅读教学模式。有时候可以尝试“不问则不讲”。学生如不发问,说明

他们没有问题,那老师还一厢情愿地讲什么呢?结合本课学习,学生可能会问及下列问题。

老师可实实在在地谈谈自己的看法。

1.假如父母都说“精彩极了”或“糟糕透了”,那又将如何?

2.爸爸为什么不说“一般”、“一般”,却硬要说“糟糕透了”。是译文的关系,还是爸爸说

得不好?

3.“我”肯定是作者自己吗?(可以是作者本人,也可以不是作者自己,仅仅是一种“第一

人称”的写法而已。)

4.父亲和母亲的不同评价究竟谁对谁错?

12*学会看病

一、教学目标:

1.相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理解“打篇、艰涩、残忍、喋喋不休、雪上

加霜、按图索骥、忐忑担忧”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说“母爱”1.观赏《懂你》。

同学们,你们知道满文军的这首歌要献给谁的吗?(献给母亲的歌)2.叙说“母爱”。

母爱是世界上最宏大的爱!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都曾经有过这样的

体会,请大家把你知道的或你亲身体验到的有关“母爱”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一听。(可引

导学生从电视电影、课外阅读、自身经验等方面去说)

3.导入新课。

母爱是无私的,是无微不至的。可是有这样一位母亲,当儿子生病发烧的时候,做过多年医

生的她不但不在家里给儿子找药治病,反而逼儿子独自去医院看病。这位母亲究竟爱不爱自

己的儿子?她当时又是怎么想的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学会看病》这篇课文。

二、阅读课文,懂“母爱”1.一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准读通。(自读课文时,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默

读、朗读、速读……然后让学生自己查阅工具书或与同学探讨理解文中的生字新词,重点理

解“打蕉、艰涩、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忐忑担忧”等词语)

(2)初步感知内容,并提出不懂的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实行两种方式解决:同学间

相互解决,留待深化阅读时理解。)

2.二读课文。

(1)按要求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2)把画出的句子多读几

遍,体会母亲的感情改变。做出确定——迟疑不决心软懊悔——自责担忧——志气回

(3)深化理解感悟:(着重引导学生理解以下句子)

“我的心立即软了。是啊,孩子终归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母亲内心冲突,爱子之

心昭然若揭)

“我想我肯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

(深深自责,足见爱子之切)

“时间艰涩地流淌,像沙漏坠入我忐忑担忧的心房……但我的心还是难受地收缩成一团」

(“度日如年”的感觉只因母子情深)

“我知道应当不断地磨练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练自己。”(磨练的是“意志”,体现的是

“至爱”)

“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生活。我预先

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途图,它或许不那么精确,但这是我的责任。”(负责任的

爱是真爱)

3.三读课文。

母爱是广袤深远的,母爱的表达也是异彩纷呈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好好体会母亲的感情。

(读好描写母亲语言、心理等句子是重点,读出感情的改变是关键)

三、联系实际,赞“母爱”1.老师引导。

“母爱”的主题是永恒的,是共同的。但每个人从母亲那里感受到的“爱”是各不一样的,

能不能把你自己感受到的母爱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出来呢?可以写首诗,可以唱支歌,可

以说几句话,也可以制作一份小礼物……

2.独自打算。3.沟通共享。

四、拓展延长,谢“母爱”

今日,我们通过阅读课文,走进了作者的心灵,她告知我们母亲如何赐予儿女“爱”;同时

我们也走近了母亲的世界,她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被爱是同样的沉重。“学会看病”不仅是

我们自己独立生活实力的提高,也是对“母爱”的最好报答。

母亲对儿女的爱的表达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同样我们对“母爱”的报答也不要一模一样。让

我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时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报答它!

板书设计:

12学会看病

“冷漠”处理独自看病母亲儿子---------尽责的“爱”路途图”

口语交际•习作六

一、教学目标:

1.围绕“父母的爱”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沟通时做到内容充溢,有条理,语气、语调

适当;听他人说话时,仔细耐性,能抓住要点,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2.依据习作提示,选择自己感爱好的内容进行习作,能写出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表达

自己真情实感。

3、让学生在交际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培育学生的口头表达实力,增加学

生口语表达的自信念,让学生畅所欲言,广开言路。

二、教学重点:

围绕“父母的爱”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训练。教学难点:

在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口头和书面的表达实力

三、教学打算:1.多媒体课件。2.回忆自己生活中父母对自己关爱的事例。

四、课时支配:3课时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

我们在父母的爱中成长,“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的承诺是父亲对阿曼

达的爱;一本《青年近卫军》是贫困、慈爱的母亲给梁晓声的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

了”是父母给巴迪的爱……父母的爱是慈爱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忱的激励,是严格

的要求。每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爱的方式却不同。父母的爱,情深似海,我们在爱中

一每天长大.今日,就让我们把自己感受到的爱表达出来,与同学、老师、父母一同共享。

(板书课题)

一、引出话题

1、让学生自己阅读书中几则发生在生活中的小故事。

2、小组探讨:上述故事中爸爸妈妈的做法是否妥当,说说自己的理由。

3、组织全班沟通。(在沟通中引导学生明确第一个小故事,妈妈的包办,使刘明养

成了丢三落四的不良习惯。应当像《慈母情深》中的母亲,有意识地熬炼孩子的独立生活实

力。其次个故事中的爸爸教化方式不当,使冯刚畏惧考试。爸爸应当帮助他找出失败缘由,

激励他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提高。第三个小故事中,李路杰的胜利是爸爸正确引导的结

果。从而让学生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父母之爱。)

二、联系实际,畅所欲言

1.联系实际。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事吗?给同学讲讲你和父母之间的故事,在谈谈

自己的想法。(先小组探讨,然后全班沟通。)

2、讲解并描述故事。把自己与父母之间发生的小故事讲给同学听,并谈谈看法。

三、拓展延长

回去我们将这三个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请他们谈谈看法。

其次课时(习作指导)

一、谈话导入

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同文章的作者一起体验着宏大、无私的父母之爱,

上节课,我们沟通了父母的爱以及对父母爱的看法,其实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都感受着

父母的爱。世界上最爱你的人就是你的父母。可是,在生活中,有没有你不理解父母或者父

母不理解你的时候呢?这节课就让我们用手中的笔来书写父母给我们的爱,让我们借这次习

作的机会,和他们沟通、沟通一下吧。那父母的爱啊,不就是雨中遮雨的伞吗?

二、选择话题

1、读一读书中的习作内容。(通过详细的事,从对父母的不理解到理解,体会到父母

的爱;建议父母改进教化方法,劝告他们改掉不良习惯;同父母再说说其他心里话。)

2、选择自己的习作话题。

3、沟通自己选择的话题。

三、老师示范说话

1、老师以详细事例讲解并描述自己的故事,述说父母之爱.

2、引导学生评价。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老师这个故事讲得怎样?

3、读诗歌,感受母爱。

一个很热很热的夜晚/我从梦中醒来/妈妈正在给我扇扇子/汗水湿透了她的衣衫/

啊,妈妈的爱是凉爽的风一个很凉很凉的雨天/妈妈到学校接我/一把雨伞遮在我的头

顶/雨水打在妈妈身上/啊,妈妈的爱是遮雨的伞有一回我病了/妈妈抱着我去医院

/摸着我很烫很烫的额头/她焦急地哭了/啊,妈妈的爱是滴落的泪

三八妇女节那天/我给妈妈献上一束鲜花/妈妈把我抱在怀里/轻轻地亲吻我的脸颊

/啊,妈妈的爱是甜甜的吻/我在妈妈的爱里一每天长大

4、每个人都有疼爱自己的母亲、父亲,请你也讲一讲父母爱自己的故事。

5、老师小结:那父母的爱啊,不就是雨中遮雨的伞吗?那父母的爱啊,不就是临行前细细

的吩咐吗?那父母的爱啊,不就是一个紧紧的拥抱吗?那父母的爱啊,不就是犯错误时耐性

的训诲吗?

四、明确要求

1、读一读书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