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春学期3月份调研八年级语文试卷分值:150分时间:120分钟一、基础知识(35分)1.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坚韧淳朴谦逊军隅B.掷下掐住摁倒迸裂C.隋金山丁振岱过瘾袭过来D.短褂什物豁亮瘪闷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立在面前。四周的山把这山谷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之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像波涛在澎湃。A.挺围绕靠哭泣 B.矗包围围呜咽C.直包围绕鸣叫 D.站包裹靠呜咽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诎右臂支船B.便要还家C.近岸,卷石底以出D.左手倚一衡木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相关题目。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廉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héng,不至于受伤而已,你也不是载了筋斗爬不起来的人,我预料国外这几年,对你整个的人也有很大的帮助,这次来信所说的病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的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fù辙,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失,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廓()然无累颓()废平héng()重蹈fù()辙(2)语段中有一个错别的词是______,它的正确写法是______。(3)划线句子运用了______修辞手法。(4)上面文字节选自“《______》”。作者______与儿子______在书信中交流,教导他做一个“______、______”的艺术家,5.默写《桃花源记》默写。(1)_____________,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2)土地平旷,_____________,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3)复行数十步,____________。桃花源记(理解性)(4)置身于青草碧透、花瓣纷飞的美景中,我们会情不自禁地想到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桃花源记》一文中,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现在许多地方都如《桃花源记》中所写的一样土地平旷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国各地到处都是淳朴美丽的乡村风景。(7)《桃花源记》中,综合视觉和听觉,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读《桃花源记》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受到了人们生活安康、心情舒畅、安静自足的理想境界。二、综合性学习(10分)6.综合性学习。寒来暑往,四季更替,自然界就是这样演绎着春夏秋冬的变化,周而复始。不经意间,我们发现,我们与自然界是那么贴近,我们的生活因四季的变更而显得异常精彩美丽。来吧,同学们,参与到综合性学习活动“感受自然”中吧,让我们迈着轻松的脚步走进自然,走过四季!让我们看风景去!(1)请为这次活动设计一个主题词。(2)在开展“大自然之旅”活动时,班长已经设计好了两项内容,请你再补充两项。活动一:展示图片,描绘大自然。活动二:诵读美文,聆听大自然活动三:活动四:(3)保护大自然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请你为保护大自然提几条合理化的建议。(4)依恋之情,每个人都有一幅属于自己的自然图景。请你为这次活动设计一段50字左右的结束语。三、现代文阅读(16分)【甲】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乙】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7.选文出自课文《》,作者是8.赏析甲片段和乙片段中划线的句子。(1)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2)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9.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甲乙两片段叙写的画面和“我”的心理。10.结合本语段的描写,请你对双喜、阿发等孩子进行赏析,并写出“我”对他们的情感四、文言文阅读(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陶渊明《桃花源记》【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注)。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来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煕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节选自《陶潜传》)[注]属文:做文章,1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A.阡陌交通互通有无通情达理B.悉如外人悉听尊便悉心毕力C.颖脱不羁临阵脱逃脱缰之马D.解印去县一知半解不解之缘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2)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1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桃花源里,没有剥削和纷扰,土地肥沃,男女耕作,老幼欢乐,是古代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推知,他们发出的主要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时光易逝的感慨。C.桃源人希望渔人不要把这里情况告诉给外界,目的是希望远离战乱和苦难,永不受打扰,继续享受这宁静祥和的生活。D.乙文用简练生动的语言来描写陶潜,人物形象鲜明突出,跃然纸上。14.陶渊明从古至今都备受推崇,是一位跨越时代的“大家”。请联系甲、乙两文,探究陶渊明备受推崇的原因。五、诗歌鉴赏(6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一)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二)岁暮归南山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15.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二首诗的颔联具体回述失意的缘由。“不才明主弃”,感情十分复杂,有反语的性质而又不尽是反语。B.“松月夜窗虚”,更是匠心独运,它把前面的意思放开,却正衬出了怨愤的难解。看似写景,实是抒情。C.第一首三四两句继续写湖的广阔,但目光又由近而远,从湖面写到湖中倒映的景物。D.作为干谒诗,最重要的是要写得得体,称颂对方要有分寸,不失身份。措辞要不卑不亢,不露寒乞相。16.两首诗都表达了孟浩然对待出仕的态度,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态度是否相同。六、名著阅读(7分)17.名著阅读。(1)《经典常谈》是一本写给中学生看的书,朱自清格外重视这本书的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2)简述《经典常谈》中《尚书》的主要内容和思想。七、作文(60分)18.读了《经典常谈》,你对于当代中学生阅读传统文化经典的意义有哪些认识?以《读经典的意义》为题目写一篇短文,谈谈你的看法。提示:从文化传承的意义和修身养性的意义来行文。
2025年春学期3月份调研八年级语文试卷分值:150分时间:120分钟一、基础知识(35分)1.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坚韧淳朴谦逊军隅B.掷下掐住摁倒迸裂C.隋金山丁振岱过瘾袭过来D.短褂什物豁亮瘪闷【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D.瘪闷——憋闷。故选D。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立在面前。四周的山把这山谷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之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像波涛在澎湃。A.挺围绕靠哭泣 B.矗包围围呜咽C.直包围绕鸣叫 D.站包裹靠呜咽【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辨析。一空,挺:硬而直。矗:直立,高耸。直:跟地面垂直的。站:直着身体,两脚着地或踏在物体上。句中形容山峰高耸的样子,用“矗”恰当;二空,围绕:环绕,环绕某个中心。包围:指四面围住,使其无法逃跑。包裹:包容、包围、包扎、包装。句中形容四周的山将山谷围住,用“包围”恰当;三空,靠:倚着,挨近。围:环绕,包围。绕:缠绕,围着不动。句中形容冻醒了的同志们环绕在火堆旁,用“围”恰当;四空,哭泣:轻声地哭。呜咽:指伤心哽泣的声音或形容凄切的水声或丝竹。鸣叫:(鸟兽或昆虫等)叫。句中形容山泉发出的声音,用“呜咽”恰当;故选B。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诎右臂支船B便要还家C.近岸,卷石底以出D.左手倚一衡木【答案】C【解析】【详解】A.诎右臂支船,诎通"曲",弯曲。B.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D.左手倚一衡木,衡同“横”,意思是左手靠着船上横着的栏杆。故选C。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相关题目。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廉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héng,不至于受伤而已,你也不是载了筋斗爬不起来的人,我预料国外这几年,对你整个的人也有很大的帮助,这次来信所说的病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的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fù辙,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失,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廓()然无累颓()废平héng()重蹈fù()辙(2)语段中有一个错别的词是______,它的正确写法是______。(3)划线句子运用了______修辞手法。(4)上面文字节选自“《______》”。作者______与儿子______在书信中交流,教导他做一个“______、______”的艺术家,【答案】(1)①.kuò②.tú③.衡④.覆(2)①.侵失②.侵蚀(3)反问(4)①.傅雷家书②.傅雷③.傅聪④.德艺俱备⑤.人格卓越【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注音和根据拼音写汉字。(1)廓然无累:读音kuòránwúlěi,空旷广阔,没有一点牵挂。(2)颓废:读音tuífèi,原指建筑物倒塌、荒废。引申为精神萎靡不振,意志消沉。(3)平衡:对立的各方在数量或作用上相等或相抵。衡,读作héng。(4)重蹈覆辙:再走翻过车的老路。指不吸取失败的教训,重犯过去的错误。覆,读作fù。【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字形。“才不至于被回忆侵失”中的“侵失”有误,从语义上看,此处表达的是逐渐侵害使变坏。应写为“侵蚀”(逐渐侵害使变坏;暗中一点一点地侵占财物)。【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根据画线句“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有问无答,且答案就在问句中,可知,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小问4详解】本题考查名著文学常识和内容识记。《傅雷家书》是中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该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是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教育他们先做人,后成“家“”,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因此傅雷夫妇也成为了中国的典范父母。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以及自身的人生经验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据此,可得答案。5.默写《桃花源记》默写。(1)_____________,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2)土地平旷,_____________,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3)复行数十步,____________。桃花源记(理解性)(4)置身于青草碧透、花瓣纷飞的美景中,我们会情不自禁地想到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桃花源记》一文中,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现在许多地方都如《桃花源记》中所写的一样土地平旷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国各地到处都是淳朴美丽的乡村风景。(7)《桃花源记》中,综合视觉和听觉,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读《桃花源记》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受到了人们生活安康、心情舒畅、安静自足的理想境界。【答案】①.自云先世避秦时乱②.屋舍俨然③.豁然开朗④.芳草鲜美⑤.落英缤纷⑥.复行数十步⑦.豁然开朗⑧.屋舍俨然⑨.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⑩.阡陌交通⑪.鸡犬相闻⑫.黄发垂髫⑬.并怡然自乐【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注意本题中的易错字:避、秦、俨、豁、缤、俨、髫。二、综合性学习(10分)6.综合性学习。寒来暑往,四季更替,自然界就是这样演绎着春夏秋冬的变化,周而复始。不经意间,我们发现,我们与自然界是那么贴近,我们的生活因四季的变更而显得异常精彩美丽。来吧,同学们,参与到综合性学习活动“感受自然”中吧,让我们迈着轻松的脚步走进自然,走过四季!让我们看风景去!(1)请为这次活动设计一个主题词。(2)在开展“大自然之旅”活动时,班长已经设计好了两项内容,请你再补充两项。活动一:展示图片,描绘大自然。活动二:诵读美文,聆听大自然。活动三:活动四:(3)保护大自然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请你为保护大自然提几条合理化的建议。(4)依恋之情,每个人都有一幅属于自己的自然图景。请你为这次活动设计一段50字左右的结束语。【答案】(1)示例:走进自然,领略美景。(2)(示例)活动三:旅游观光,走进大自然。活动四:身体力行,保护大自然。(3)示例:①封山育林,禁止乱砍滥伐;②植树造林,防止土地荒漠化;③关爱自然界的动物,与它们和谐相处。(意对即可)(4)示例:走进大自然,尝尝那久违的山泉;体验大自然,看看我们美丽的家园;保护大自然,建设那美丽的家园!珍惜大自然,就是爱惜我们的生命线。让我们一起努力!【解析】【详解】(1)要拟写活动的主题词,首先要明确活动的主题和内容,然后再根据参加活动的对象来拟写。本次活动是班内的一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感受自然,所以要扣住“感受”和“自然”这两个关键词来拟写主题词,语言简洁、有感染力。如:亲近自然,欣赏美景。(2)结合“大活动是大自然之旅”,在这个活动之下,又开展了一系列小活动。“大自然之旅”,当然是要描绘大自然、聆听大自然、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等等。当然,小活动之间要注意连贯性和可行性。(3)审题时要结合社会现实“我们每天都在享受大自然的恩赐,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大自然遭到了人类的破坏,为了使我们周围环境更美好。建议的原因是:大自然遭到了人类的破坏;建议的目的是:为了使我们周围环境更美好。留言是,一定要抓住这两个关键点来写。如:爱惜动植物,保护生态平衡;发展科学技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优化生产方法,防止环境污染。(4)语言表达,注意称呼,点名活动主题,倡议的方向和内容,然后宣布结束。如:同学们,大自然是我们的家园。关注大自然,保护大自然,是每一个人应尽的义务。让我们行动起来,护大自然,建设那美丽的家园!珍惜大自然,就是爱惜我们的生命线。让我们一起努力!本次活动到此结束!三、现代文阅读(16分)【甲】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乙】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7.选文出自课文《》,作者是8.赏析甲片段和乙片段中划线的句子。(1)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2)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9.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甲乙两片段叙写的画面和“我”的心理。10.结合本语段的描写,请你对双喜、阿发等孩子进行赏析,并写出“我”对他们的情感【答案】7.社戏、鲁迅8.(1)运用比喻(景物描写),“踊跃”“跑”等词将静的山写活了(化静为动),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船行速度快,衬托出“我”看戏的急切心情。(2)运用比喻,将航船比作大白鱼,“蹿”字形象生动写出了航船行进速度快(营造出月下归航的优美意境)。老渔父的喝彩,从侧面烘托出小伙伴们摇船速度快,本领高超。9.内容:甲片段,月夜行船;乙片段,月下归航。心理:甲片段,写出了“我”去看戏的急切心情。乙片段,写出了“我”离开赵庄时依依不舍(留恋)的心理和归航途中的愉悦心理。10.阿发、双喜等孩子能熟练地划船,可见他们老练能干;他们特意划船送“我”区看戏,可见他们热情好客、善良仗义;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船舱中,可见他们的体贴。表现了“我”对他们的感激和喜爱之情。【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语段内容和作者的识记。甲文主要写“我”小伙伴月夜行船去看戏;乙文主要写“我”和小伙伴月夜乘船回家。两个文段选自鲁迅的《社戏》。鲁迅,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社戏》是鲁迅写于1922年的短篇小说,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朋友诚挚情谊的眷念。【8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语句的赏析。(1)“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句中主要写了山在船的快速行驶下向后移动,属于景物描写。根据“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可知,将起伏的连山比作踊跃的铁的兽脊,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连山本来是静态的,但“踊跃”“跑”等动词让山活起来,运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从“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可知船前进的速度很快,但“我”还是觉得船慢,是因为“我”迫切地想去看戏。(2)根据“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可知,将航船比作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蹿”是动词,意为向上或向前跳或喷射,写出了航船的速度之快。联系乙文第一段“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可知,作者一行在月下归航,船趁着月色在水中航行的意境很是优美。乙文第二段“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老渔夫们航船本领高,手艺熟练,连他们都在喝彩,运用了侧面描写,更能衬托出小伙伴们摇船速度之快,驾船本领之高。【9题详解】本题考查事件概括。记叙事件的六要素包含: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在概括事件时要选择重点要素进行概括。本题中,时间,主要事件是必须包含在内的。寻找事件时应回归原文从具体语段中寻找概括。甲文内容:第一段“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可知,时间是月夜;“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第二段“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可知,所选文段主要在讲伙伴们为了去看社戏月夜行船。乙文内容:第一段“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可知,时间是月夜;“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第二段“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可知,所选文段主要在讲伙伴们在月下行船归去。甲文心理:从第一段“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第二段“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可知,伙伴们行船速度极快,是为了早点去看社戏,而从“但我还以为船慢”可知,我迫切的想早点看到社戏。乙文心理:从第一段“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可知,“我”觉得看戏的时间短,还想接着看戏,舍不得离开;联系第一段“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第二段“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可知,一切景语皆情语,明亮的月光、朦胧美丽的夜色、美妙的笛音,再加上身边伙伴们的嬉笑声,都可以看出归航时作者的心情是愉悦的。【10题详解】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和情感概括。从甲文第一段“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和乙文第二段“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可知,双喜、阿发等伙伴开船的手法熟练,技艺高超,老练能干;从甲文第一段“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可知,小伙伴们特意来接我去看戏,可见他们的热情好客,善良仗义;从甲文第一段“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可知,小伙伴们对我非常体贴。从双喜、阿发他们实现“我”想看社戏的愿望,特意准备船接“我”去看戏,并且在行船过程中一直照顾“我”等这些事情中,可看出“我”对他们的感激和喜爱之情。四、文言文阅读(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陶渊明《桃花源记》【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注)。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来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煕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节选自《陶潜传》)[注]属文:做文章,1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A.阡陌交通互通有无通情达理B.悉如外人悉听尊便悉心毕力C.颖脱不羁临阵脱逃脱缰之马D.解印去县一知半解不解之缘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2)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1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桃花源里,没有剥削和纷扰,土地肥沃,男女耕作,老幼欢乐,是古代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推知,他们发出的主要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时光易逝的感慨。C.桃源人希望渔人不要把这里的情况告诉给外界,目的是希望远离战乱和苦难,永不受打扰,继续享受这宁静祥和的生活。D.乙文用简练生动的语言来描写陶潜,人物形象鲜明突出,跃然纸上。14.陶渊明从古至今都备受推崇,是一位跨越时代的“大家”。请联系甲、乙两文,探究陶渊明备受推崇的原因。【答案】11.B12.(1)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阈敝亮了。(2)郡里派遣督邮到(他的)县,(他的)下属说应该束上带子(穿正装)见督邮。13.B14.陶渊明所写的《桃花源记》表现了他对宁静和平、自由和谐的理想社会的追求;〈陶潜传〉(节选)表现了陶渊明鄙弃和厌恶黑暗官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谈泊名利的形象。他是一个学识渊博、品性高洁、立场坚定、傲骨铮铮的人,所以受到推崇。(结合甲。乙两文,言之有理即可)【解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动词,接通/动词,往来/动词,通晓;B.都副词,译为“都”;C.洒脱/逃脱/脱掉;D.解下/了解/分开;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有:(1)才:仅仅;复:又;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敞亮。(2)遣:派遣;吏:下属;白:说;束带:系上带子。【13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结合“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意思是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从上下文推知,他们感叹的主要是外界朝代的更替频繁及带给人们的战争灾难,深为外面的人生活艰难而慨叹,而非“‘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时光易逝的感慨”;故选B。【14题详解】本题考查情感主旨及人物形象分析。《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是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反衬出当时那个社会的腐败,民不聊生,寄托了陶渊明的社会及政治理想,也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美好意愿,表现了作者对没有战乱、宁静和平和自由和谐的理想社会(生活)的追求;根据乙文“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可知,陶渊明心怀高尚,知识渊博,洒脱大方不拘谨,有真性情;根据“素简贵,不私事上官”“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可知,陶渊明为人节俭,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慕名利的高洁志趣。【点睛】参考译文:【甲】东晋太元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捕鱼为生。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而行,忘记了路有多远。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在小溪两岸的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其它树木,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他继续向前行船,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桃花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面隐隐约约透着点光亮。渔人便下了船,从洞口走了进去。最开始非常狭窄,只能容得下一人通过。又向前行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渔人眼前这片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树、竹子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四通八达,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人们在田间来来往往耕种劳动,男女的穿戴装束,完全如同世俗之外的人一样。老年人和小孩儿,都怡然并自得其乐。这里人看见了渔人,感觉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都详细地作了回答。这里的人便邀请他到家中做客,摆了酒、杀了鸡用来款待他。村里面的其他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全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先祖是为了躲避秦朝时期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此他们再没有人出去了,所以和外面的人隔绝了一切往来。村里的人问渔人现如今是什么世道,他们居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所有事都一一说了出来,村民们听了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自己的美酒佳肴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日后,就向村里的人告辞。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渔人出来之后,找到了自己的船,就沿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他到了郡城武陵,就去拜见太守,说了自己的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遣人员跟随他前往,寻找渔人先前作的记号,竟然迷路了,后来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南阳有个叫刘子骥的人,是一个高尚的读书人,他听到了这个消息,非常愉快地计划着前往桃花源。但没有实现,不久后就病死了,后来就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乙】陶渊明,字元亮,自小情怀高尚,博学多才,善于文章。为人洒脱不群,不拘于世情,真率任性,自得其乐,被乡邻所称道。素来简傲自贵,不私人侍奉上官。郡里派遣邮督到县里了,县吏告诉他应该整齐衣冠去迎接。陶潜叹息说:“我不能因为五斗米的缘故,向乡里小儿行礼折腰。”义熙二年解下印绶辞官离任了。临行,作有《归去来》。五、诗歌鉴赏(6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一)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二)岁暮归南山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二首诗的颔联具体回述失意的缘由。“不才明主弃”,感情十分复杂,有反语的性质而又不尽是反语。B.“松月夜窗虚”,更是匠心独运,它把前面的意思放开,却正衬出了怨愤的难解。看似写景,实是抒情。C.第一首三四两句继续写湖的广阔,但目光又由近而远,从湖面写到湖中倒映的景物。D.作为干谒诗,最重要的是要写得得体,称颂对方要有分寸,不失身份。措辞要不卑不亢,不露寒乞相。16.两首诗都表达了孟浩然对待出仕的态度,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态度是否相同。【答案】15.C16.不相同;《岁暮归南山》中的“休上书”“归敝庐”表明诗人自己对求仕的心灰意冷,“明主弃”“故人疏”“白发”“年老”等语表明诗人仕途阻断,报国无门,最后抒发自己求仕而不得的无可奈何的情感;《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不甘寂寞,渴望被举荐。“端居耻圣明”表明他不甘寂寞;“欲济”“观垂钓”“羡鱼情”表明他积极求仕,渴望被举荐。【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C.“由近而远”有误,“云梦泽”为远,“岳阳城”为近。应为:由远而近。故选C。【16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诗人思想感情的把握。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这两首诗,情感不相同。《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积极昂扬,《岁暮归南山》沉郁无奈,对比明显。《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直接表现了作者强烈的入仕报国之意。“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表达了他不甘寂寞,想要得到张丞相的引荐,积极入仕从政,为国效力的渴望。《岁暮归南山》中的“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9《朋友让我们道声再见》教学设计+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心理健康四年级下册(教科版)
- 2023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3章 因式分解3.3 公式法第1课时 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教学设计 (新版)湘教版
- WPS表格中的数据运算(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信息技术龙教版
- 2023三年级数学下册 三 美丽的街景-两位数乘两位数信息窗3 多彩的街道夜景第4课时教学设计 青岛版六三制
-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 第十章 热力学定律 3 热力学第一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3)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选修3-3
- Unit3 My School SectionA Pronunciation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七年级英语上册
- 8 《世说新语》二则2024-2025学年新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新教学设计(统编版2024)
- 一年级体育上册 第四课广播操第二节教学设计
- 贺卡创意美术课件
- Module 7Unit 1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外研版英语八年级下册
- GB/T 33744-2025应急避难场所管护使用规范
- GB/T 45120-2024道路车辆48 V供电电压电气要求及试验
- 《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指南》解读
- 2024年中考模拟试卷道法(全国卷)
- 企业微信客户端操作手册
- 2025年广东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选聘事业单位常设岗位3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景观绿化工程土建工程报验申请表3
- 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
- 2024年10月全国自考《财务管理学》试题及答案
- 人工智能设计伦理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浙江大学
- 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含练习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