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凤山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5小题。美和美的东西蒋孔阳什么是美?这个问题看似十分简单,一朵花、一片晚霞、一首诗、一曲音乐,我们觉得美;穿的衣服,用的家具,我们都会用审美的眼光,来说他们美不美。但是如果认真追问一下:究竟什么是美?我们却往往会瞠目结舌,不知所答。在对美进行追问的过程中,首先碰到的,是把美和美的东西混淆在一起,把美的东西当成美。这是因为我们和现实发生审美关系的时候,差不多总是先碰到具体的美的东西,然后再将美的东西概括出来美的概念来。古希腊柏拉图的《大希庇阿斯篇》是西方最早谈论美的专著。其中苏格拉底向希庇阿斯提出一个问题:“什么是美?”希庇阿斯就混淆了美和美的东西,用一位漂亮的小姐、一批漂亮的母马、一只漂亮的汤罐等等,来回答“什么是美”。苏格拉底坚决反对这一回答,说他所要探讨的,不是“什么东西是最美的”,而是“什么是美”。“我问的是美本身,这美本身,加到任何一件事物上面,就使那件事物成为美”。苏格拉底与希庇阿斯探讨了许久,最后不得不感叹的说:“美是难得。”这个讨论在美学史上具有重要价值:他要我们透过美的现象去探讨美的本质,从千千万万美的东西中,去寻找美的普遍规律。关于美本身,所要研究的是作为普遍规律的美,也就是美的本质,而不是芸芸总总的美的现象的美的东西.把美的东西当成美,会造成许多困难。首先,任何美的东西都只能说明它本身的美,而不能说明其他东西的美。例如漂亮的小姐,就只能说明漂亮小姐的美,而不能说明漂亮的母马的美、漂亮的糖罐的美。美的东西千千万万,但它们都各有其美,而不能用以相互说明,更不能相互等同。桃花的美不同于梅花的美,而《红楼梦》与《儒林外史》或是唐诗的美,也是各异其趣,迥不相同。美是从各种各样的东西当中所总结出来的普遍规律,它从现象上升到本质,它能说明任何美的东西之所以美的原因,但它本身并不就是美的东西。其次,美的东西都是相对的,随着人们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当美的东西与人处在某种关系当中,它是美的;处在另外的关系当中,它就可能不美或是另一种美。例如西湖,当晴光潋滟或是山雨空前的时候,条件不同,它就具有不同的美。当时杜甫写到:“好雨知时见,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时的美可以说是美的。可是当杜甫写道:“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这时的雨,你又能说是美的吗?因此任何美的东西的美,都随着它与人的关系而变化,我们很难把美的东西永远当成是美的。第三,美的东西不仅仅是漫无边际的,而且是自相矛盾的。从自然到社会,从物质到精神,从生活到艺术,无不由美的东西存在,在这样众多的美的东西中,你要把美说成是一种东西,当然不可能。同一种东西,可以是美的,也可以是不美的;不同的东西,它们却可以都是美的;甚至相互矛盾的东西,也可以都是美的。第四,美不是事物的某一种物质属性,本来不是一种“东西”,我们又怎么能够把美当作一种东西呢?谈到味,它有酸甜苦辣;谈到色,它有红黄蓝清浊高低。凡此,都是一定的物质因素构成的,它们都表现为某种物质的东西。但是,美却不然,你能说美是有哪些物质的因素构成的呢?你只能说,美必须有一定的物质条件,但它又不仅仅只是某种固定的物质条件。例如美必须和味、色、声发生联系,但美又不在于味、色、声本身,而在于味外之味,色外之色,声外之声。这样,你又怎么能够用某种固定的东西,固定的味、色、声,来说明美呢?美不是美的东西,它是什么呢?我们说它是构成美的东西之所以美的根本性质和普遍规律。1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美的概念需要根据美的东西来总结。B.不能因为某一种东西是美的,就把与之相反的东西当成丑的。C.苏格拉底和希庇阿斯的对话并未解决"美是什么"的问题。D.美的东西人人都能欣赏,所以美的问题并不复杂。14.指出画线部分“味外之味”的两个“味”字的不同意思。(4分)15.一群大学生探险进入一处原始森林,对所见景物的原始美十分赞叹。几小时后,他们迷路了。夜幕降临……他们对周围的景物开始感到恐惧。请从美与人的关系的角度,结合文中的原理,对这种想象作简要分析。(4分)参考答案:14.前一个“味”是指美的物质构成因素和物质条件。后一个“味”是指构成美的东西之所以美的根本性质和普遍规律。15.这个事例说明,(1)美的东西都是相对的,可以随着人们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当一群学生带着放松的心情看待景物的时候,景物具有原始美。但是当他们迷路而夜幕降临,现实的审美关系发生了变化,原始美在他们眼里变成了恐惧的东西,不再美丽。(2)美也是自相矛盾的。同样一种东西,可以是美的,可以是不美的,关键在于人对具体事物的认识。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山顶的海风胥得意当罗布在电视上第一次看到无边无际的大海后,他便知道了高原上那些叫海子的地方不是大海,而是湖泊。藏区的人们世代在高原上生活,他们把雪山脚下或是草地上面的湖泊叫成海,是因为他们觉得眼前的这片水域太大了,像是他们心中的海。罗布想要走出高原,他想拥有一片真正的大海。自从有了这个梦想之后,他几乎天天都在做着关于大海的梦。罗布想象不出大海的样子,哪怕是海在翻卷着浪花,推打着海岸,但那只是电视里的画面,根本闻不到海的味道。罗布想要去看大海。但这只是梦想,他的祖祖辈辈都在高原上,没有一个人去过海边。尤其是当爷爷听说罗布想看大海时,爷爷笑了,说咱们高原上处处都有海子。又一年征兵开始了,让罗布惊喜的是要从家乡征一批海军。当得知这个消息时,罗布像是疯了一样,他央求阿爸一定允许他报名参军。阿爸没有阻拦他,只是问:“难道不是海军你就不想去了么?”罗布说:“不论是什么我都会好好干,可是我最喜欢的还是海军。”罗布如愿以偿了。当他领到水兵服的时候,他觉得梦想成真了。那天,他在草原上飞快地狂奔,雪山在飞舞,草地在旋转。“我听到了大海的呼唤。”罗布的喊声,一直飞向湛蓝的天空。新兵营在城市的郊区。几乎每一个夜深人静的晚上,罗布都能隐隐地听到军舰的汽笛声,浑厚悠远。每一个梦里,军舰都能在罗布的眼前出现。可是,每次醒来,只能听到战友们轻轻的鼾声。罗布最愿意训练的课目是队列训练。其他的课目都是迷彩服,队列训练的时候,新兵要穿上水兵服。风一吹来,罗布能够看到飘带在班长脑后飞舞,那个时候,他总会走神,一直在想飘带在脑后轻盈舞动时自己帅气的样子。新兵下连队的日子一天天临近,罗布不停地追问班长他能够分到哪个舰上。班长却对他说:“所有人都要服从分配。”罗布认真地点头。一入伍,他就知道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新兵下连队那天,罗布坐上了接新兵的车。可是,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汽车越走离海的方向越远,最后停在了一座山顶的雷达站前。罗布被分到了海军的一个雷达站。雷达站建在山顶上,只有这一座孤零零的房子。四下望去,只有连绵群山和密布的森林。站长说:“这里距离大海有100公里,但我们却在为军舰提供着信号。我们是军舰的眼睛。我们守护的是和平。”站长说得很慷慨,也很动情。站长已在山上工作20多年,肩上的杠杠一个接着一个,脸上的皱纹也一道挨着一道。时间一天天过去,失望的情绪笼罩住了罗布,他不知道自己这个海军战士怎么会跑到这个大山里来。天气好的时候,站在塔楼顶上,隐隐地能望到最遥远的地方白茫茫的一片。他不知道那是云雾还是海岸。那一天,罗布看到站长下了岗之后,又爬上了塔楼,他也悄悄地跟着爬了上去。站长站在塔楼顶上,目光像是穿越了眼前所有的远山和密林。罗布问站长:“你是在想家么?”站长摇摇头:“每年都能回一次家,不太想了。我当了20多年兵了,却一次还没出过海子。”“海子?”罗布很吃惊。“对。我们家乡那儿都是大草原,我们把草原上的湖泊叫作海子。其实,那不是真正的大海。”罗布一步跨向站长,他努力了好久,也没有说出一句话来。雾气漫上来了,整个山谷云雾涌动,这时,风也刮了起来。站长轻轻地对罗布说:“看,这多像大海呀。”罗布使劲地点头,说:“像,太像了!站长,我都听到了海风。”山上的风确实像是海风。因为风正一下一下吹拂着罗布和站长帽子上的飘带。(有删改)19.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写罗布在新兵营,总是梦到军舰,但每次醒来,只能听到战友的鼾声。表现了他对大海的强烈渴望以及愿望未能马上实现的失落。B.小说写罗布被分配到雷达站,见到大海的愿望落空,出乎他的意料。这一情节合乎情理,因为前文有多处伏笔交代。C.小说用极为简省的笔墨描写了罗布的爷爷和阿爸,通过只言片语表现了生活在高原上的人们心直口快的性格和乐观态度。D.小说的细节描写富有表现力。“肩上的杠杠一个接着一个,脸上的皱纹也一道挨着一道”一句,生动地概括了站长20多年的军旅生涯。20.小说中“海子”和“大海”有何寓意?两者在文中交错出现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21.小说最后一段有何艺术效果?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参考答案:19.C
20.寓意:(1)“海子”是藏区和草原上人们的生活家园,象征现实。(2)“大海”象征着他们走出家园了解外面世界的梦想。(3)作用:二者交替出现,暗示了现实与梦想的冲突。(意思对即可。
21.(1)呼应标题,使小说结构更加完整。(2)突出形象,使军人的崇高形象定格在读者心中。(3)营造意境,让画面充满诗意,令人回味。(4)深化主题,讴歌了当代军人忠于职守、无私奉献的精神。【19题详解】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分析与概括能力。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C项,“通过只言片语表现了生活在高原上的人们的质朴天性和乐观态度”有误,从文中来看,“但这只是梦想,他的祖祖辈辈都在高原上,没有一个人去过海边。尤其是当爷爷听说罗布想看大海时,爷爷笑了,说咱们高原上处处都有海子”“阿爸没有阻拦他,只是问:‘难道不是海军你就不想去了么?’”,如果说“大海”象征人们走出家园了解外面世界的梦想的话,草原上的“海子”就是现实世界,现实生活,从对爷爷和爸爸的描写中,主要突出草原上人们对草原这一生活家园的热爱,对现实生活的满意。选项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有误。【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把握写作意图的能力。答题要在理解文章内容、把握其要点的基础上进行。找到关键词语的答题区间,反复研读,结合全文分析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体会写作意图。本题是针对作者写作意图的。解答本题,考生需要先找出“大海”和“海子”的内容,分析上“大海”和“海子”的象征义。再结合罗布分析二者交替出现的寓意。先找出写海子和大海的内容,如“他的祖祖辈幸都在高原上,没有一个人去过海边。尤其是当爷爷听说罗布想看大海时,爷爷笑了,说咱们高原上处处都有海子“罗布想走出高原,他想拥有一片真正的大海“他几乎天天都在做着关于大海的梦”,罗布想要去看大海,“当岁布在电视上第一次看到无边无际的大海后,他使知道了高原上那些叫海子的地方不是大海,而是湖泊。藏区的人们世代在高原上生活,他们把山脚下或是草地上面的湖泊叫成海,是因为他们觉得眼前的这片水域太大中了,像是他们心中的海”,从这些内容可知,“海子是藏区和草原人民生活的家园,是现实生活的象征,中而大海”是罗布的梦想,是罗布想要走出草原了解外面世界的梦想:文中罗布想要看海,于是参加海军,结果在新兵营的时候,罗布能隐略地听到军舰的汽笛声,浑厚悠远。每一个梦里,军舰都能在罗布的眼前出现,可是。每次醒来,只能听到战友们轻轻的鼾声”,等到下连队的时候,汽车越走离海的方向越远,最后停在了一座山顶的雷达站前”,在罗布的世界,现实与梦想总是然肩而过,“海子”和“大海”的交替出现,就略示了现实与梦想的冲突。【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小说重要段落表达效果的能力。探究小说的结尾,可从文中重要情节的角度分析思考,小说情节的作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情节和人物形象之间的关系。就是情节本身对人物性格塑造上的具体作用。(2)情节与情节之间的关系。一般情节在开头,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或者埋下伏笔;在中间,承上启下;情节在结尾处,照应前文。(3)情节与主题的关系。一般有突出与深化主题。本题,首先分析结尾的内容,“山上的风确实像是海风。因为风正一下一下吹拂着罗布和站长帽子上的飘带”,这一段以一个充满诗意的画面收尾,属于写景段,写景段收尾往往有意蕴悠远的效果;这一段写山顶的风、写罗布和站长海军帽子上的飘带,突出了军人的崇高形象。罗布和站长最初的梦想都是走出草原、走进外面的世界,但现实却与他们的所想有所差距,但他们依然在这种生活坚守自己的岗位,在这离海100多里的山头上,他们听到了“海风”,当“雾气漫上来了,整个山谷云雾涌动”,他们看到了“大海”,他们在这山头的雷达站看到了自己的“梦想”,小说的结尾深化了小说的主题,讴歌了当代军人忠于职守、无私奉献的精神。小说的标题是“山顶的海风”,结尾提到“山上的风确实像是海风”与标题呼应,让小说浑然一体,结构完整。解答本题,考生需要先明确结尾的形式,然后从人物形象、结尾特色、情节结构、文章主旨等几个角度作答。3.文学类文本阅读预演我们是老同学,当时我们俩并排坐在最后一排课桌。当老师转身在黑板上写字的时候,我们常一起冲着老师的后背做鬼脸儿。我们还一起参加期末补考。那是十五年前的事了。十五年来我们一直没有见过面。今天,我终于怀着激动的心情登上了四层楼……“不知道他是否还能认出我来?”我心里暗想。我毅然按了一下电铃。“不怕烂掉你的臭爪子,可恶的东西!震得整个房子嗡嗡响。什么时候你才能改掉这个坏习惯?”里面传出一阵叫骂声。我羞得满面通红,连忙把手塞进口袋。前来开门的是一个淡黄头发的女孩,看上去约摸有八九岁。“努格扎尔·阿马纳季泽在这儿住吗?”“他是我爸爸。”“你好,小姑娘,我是绍塔叔叔,你爸爸的老同学。”“噢,您请进来吧!……玛穆卡!爸爸的同学绍塔叔叔来了。”女孩朝里边喊了一声,领着我向屋子里走去。迎面冲出一个六岁左右的小男孩,浑身是墨水污迹。“你们的爸爸和妈妈在家吗?”“不在。他们很快就会回来的。”“你俩在做什么呢?”我问。“我们在玩‘爸爸和妈妈游戏’。我当爸爸,姆济娅当妈妈。”玛穆卡对我说。“你们玩吧,我不妨碍你们。”我一边点着烟,一边坐在沙发上。“不知道努格扎尔过得怎么样?”我寻思着,“生活安排得好不好?是不是幸福?”孩子们尖利的喊叫声把我从遐想中唤醒过来。“喂,孩子他妈!今天做了什么好吃的?”玛穆卡问道,显然是模仿某个人的腔调。“吃个屁!我倒要问问你,我拿什么来做饭?家里啥也没有!”“你的嘴可真厉害!骂起人来活像个卖货的娘儿们”“你怕什么!在饭馆一坐,就能吃个酒醉饭饱……可我怎么办?”我顿时吓出了一身冷汗。“昨天夜里你跑哪儿逛去了?说!”姆济娅握着两个小拳头,叉腰站着。“你管不着!”“什么,我管不着?好吧,我叫你出去鬼混!”“你疯啦?”“我受够了!够了!今天我就回娘家去!孩子统统带走!”“不准动孩子,你自己爱上哪儿就上哪儿!”“没那么简单!”“把儿子给我留下!”“不行,我已经说了!”姆济娅高声叫道。“你听着:把儿子留下!要不然……”玛穆卡抱起枕头,一下子砸在姆济娅身上。“好哇,你敢打人?畜生!”姆济娅抡起洋娃娃,狠狠地打在弟弟头上。她打得那样厉害,玛穆卡的两眼当即闪出了泪花。我跳起来把他们拉开。“孩子,真不知道害臊。这是什么游戏哟!”“放开我,尼娜!”姆济娅突然朝我喊道,“你们这些邻居不知道他是什么玩意儿!我整天受他的气,没法跟他过下去了,我的血全被他吸干了,可恶的东西!你们瞧,我瘦成了什么样子!”姆济娅用纤细的指头戳了戳她那玫瑰色的脸蛋儿。“别信这个妖婆的鬼话!”玛穆卡冲我说。“不要吵了!”我实在控制不住,向他们大吼了一声。孩子们恐惧地盯着我。我喘过一口气,勒令两个孩子向我发誓,保证往后不再扮演他们的爸爸妈妈,然后便步履蹒跚地离开了这个家。“看来,我的朋友生活得蛮‘快活’的!”我一路上想着姆济娅和玛穆卡。他们在我面前表演了一幕未来家庭生活的丑剧。4.小说的开篇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5.小说以“预演”为题有什么深意?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6.有人说这篇小说最大的特点是:运用了含而不露的艺术技法,以巧妙的叙述和精巧的结构来记述事件,平添了许多神采,亦增无限雅趣。请就小说中使用的“含而不露”的手法谈谈你的理解。参考答案:4.追叙,通过追忆往事,表现同学之间的深情厚谊,交代了“我”登门拜访老同学的原因。
5.“预演”是对父母的模仿,包括内容、腔调,可谓惟妙惟肖;“预演”既是孩子的父母往日生活的再现,又是孩子未来命运的暗示。
6.作者描写了老同学一对儿女的一场游戏,老同学没有正面出场,可作者在叙述老同学的儿女卑俗的令人啼笑皆非的“爸爸和妈妈”的游戏中,不露声色地展现了老同学的形象;作者几乎未加一句评价议论,却让读者在啼笑皆非而酸楚中鄙夷老同学的作风;轻轻几笔形象叙述,便把个人修养问题提升到了关心下一代成长的高度,全文看似均是描述,却让人感到雄辩的力量。【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方式,如本题“小说的开篇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然后找到开篇的内容,把握如下问题: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与下文的关系是什么。小说开头说“我们是老同学,当时我们俩并排坐在最后一排课桌。当老师转身在黑板上写字的时候,我们常一起冲着老师的后背做鬼脸儿。我们还一起参加期末补考”,从第二段第一句话可知,这是十五年前的事情,作者从十五年前的事情入手来写,这属于追叙往事;作者写了二人是老同学、是同桌,一起坐在最后一排课桌,一起冲老师的后背做鬼脸,一起参加期末的补考,表现二人的调皮,而且可以看出二人关系的亲厚,这也是“我”登门拜访老同学的原因,为下文写老同学如今的生活做了铺垫。考生围绕这些内容分析作答即可。【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小说以‘预演’为题有什么深意?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然后分析标题的命名方式以及标题的字典意思,再到文中找到与标题对应的内容,最后分析标题的深意。“预演”意思是“在正式演出前试演”,这是以事件来命名,从文中来看,“预演”中参加演出的两个孩子,演出的既是他们父母的现实生活,也是这两个孩子的未来命运;老同学的两个孩子通过游戏的方式再现了父母的日常,他们模仿父母说话的腔调,模仿父母所做的事情,既再现了孩子父母的往日生活,又暗示了这两个孩子未来的命运。考生围绕这些内容分析作答即可。【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有人说这篇小说最大的特点是:运用了含而不露的艺术技法,以巧妙的叙述和精巧的结构来记述事件,平添了许多神采,亦增无限雅趣。请就小说中使用的‘含而不露’的手法谈谈你的理解”,然后理解“含而不露”的意思,再结合文本从叙述的方式和精巧的结构来分析。所谓“含而不露”是把自己的本来意思隐藏起来让别人去寻思,考生要思考如下问题:文章写的是什么,而真正要表达的什么,文中出场的人物是谁,真正要写的人又是谁。从文中来看,小说通过一对儿女的游戏巧妙展开情节,表面是写孩子的游戏,其实展现的是成人的生活,表面塑造了两个孩童的形象,实际上要展现的是老同学这个没有出场的人物形象,既侧面表现出“老同学”的生活境况,又使“老同学”的形象更生动传神——不注重个人修养、生活散漫没有责任心;对老同学这个人,“我”几乎没有一句评价性的话,但让读者在孩子的表演中看出“我”的态度;文中看似写的是孩子的游戏,写的是老同学的日常生活,但实际上把小说的主旨提升到关心下一代的成长上,警示人们注重自身言行;文中全是叙述,但其中有让人无法反驳的雄辩力量。【点睛】解答标题作用类题目,一般从如下角度思考。首先是标题本身,点明写作对象,分析标题本身的语言特点,多体现为使用某种修辞手法的标题;分析标题本身的意境特点。然后分析情节结构方面,统领全篇,概括主要故事情节,是文章的线索,或串起文章的哪些情节,或见证记录了什么事件的发展变化,或写了什么与这个物象有关的经历。接着是内容主旨方面,作者借标题表达某种态度,标题是文中主人公某种精神品质的载体,标题比喻或象征某种形象,标题揭示了某种精神或哲理,突出了某种主旨,升华了主题。人物塑造方面,突出人物的形象或性格。最后是表达效果方面,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渲染营造了某种氛围,标题与文中某个内容相呼应,或与文中什么内容形成对比。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李攀龙,字于鳞,历城人。九岁而孤,家贫,自奋于学。稍长为诸生,与友人许邦才、殷士儋学为诗歌。已,益厌训诂学,日读古书,里人共目为狂生。举嘉靖二十三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历员外郎、郎中,稍迁顺德知府,有善政。上官交荐,擢陕西提学副使。乡人殷学为巡抚,檄令属文,攀龙怫然曰:“文可横致邪?”拒不应。会其地数震,攀龙心悸,念母思归,逐谢病。故事,外官谢病不再起,吏部重其才,用何景明例,特予归。子告者,例得再起。攀龙既归,构白雪楼,名日益高。宾客造门,率谢不见,大吏至,亦然,以是得简傲声。独故交殷、许辈过从靡间,时徐中行亦家居,坐客恒满,二人闻之,交相得也。归田将十年,隆庆改元,荐起浙江副使,改参政,擢河南按察使。攀龙至是摧亢为和,宾客亦稍稍进。无何,奔母丧归,哀毁得疾,疾少间,一日心痛卒。攀龙之始官刑曹也,与濮州李先芳、临清谢榛、孝丰吴维岳辈倡诗社。王世贞初释褐,先芳引入社,遂与攀龙定交。明年,先芳出为外吏。又二年,宗臣、梁有誉入,是为五子。未几,徐中行、吴国伦亦至,乃改称七子。诸人多少年,才高气锐,互相标榜,视当世无人,七才子之名播天下。摈先芳、维岳不与,已而榛亦被摈,攀龙遂为之魁。其持论谓文自西京,诗自天宝而下,俱无足观,于本朝独推李梦阳。诸子翕然和之,非是,则试为宋学。攀龙才思劲鸷,名最高,独心重世贞,天下亦并称王、李。又与李梦阳、何景明并称何、李、王、李。其为诗务以声调胜所拟乐府或更古数字为己作文则聱牙戟口读者不能终篇。好之者推为一代宗匠,亦多受世抉摘云。自号沧溟。(选自《明史·李攀龙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其为诗/务以声调胜/所拟乐府/域更古数字为己作/文则聱牙戟口/读者至不能终篇B.其为诗/务以声调胜/所拟乐府/域或更古数字为己作/文则聱牙戟口/读者至/不能终篇C.其为诗/务以声调胜/所拟乐府或更古数字/为己作文/则聱牙戟口/读者至/不能终篇D.其为诗/务以声调胜所拟乐府/减或更古数字/为己作/文则聱牙戟口/读者至不能终篇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训诂学:是解释古书中字、词、句的意义的学科。用通俗的语言解释词义叫“训”用当代的话解释古代的语言叫“诂”。B.嘉靖:年号纪年。汉武帝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明清时期一个皇帝基本就用一个年号,即一世一元。C.乐府:本是始于秦汉设立的音乐机构,用来训练乐工、制定乐谱和采集歌词。后来,乐府成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D.明史:二十四史最后一部,是我国历史上官修史书中纂修时间最长的一部纪传体通史。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攀龙奋力向学,终成高才。他于清贫生活中发愤苦读,与友人切磋作诗技艺,勤读古书增长学识,虽不喜训诂学却也能考取进土。B.李攀龙性情狂傲,但也看重友谊。他对上司和高官敢示以不敬,曾经对宾客和同道概谢绝不见;而与许邦才、殷士儋等能倾心相交,对王世贞更是推重万分。C.李攀龙的文学理论,同派中人一致赞同。他与王世贞、宗臣、李梦阳等人世称“七子”,他们最著名的文学主张是“文必秦汉,诗必盛唐”。D.李攀龙的创作成就,世人对之评价不一。赞誉的人认为他堪称一代宗师巨匠;贬斥之人则认为其诗可挑剔之处有很多,其文更有不能卒读之作。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乡人殷学为巡抚,檄令属文,攀龙怫然曰:“文可檄致邪?”(2)诸人多少年,才高气锐,互相标榜,视当世无人,七才子之名播天下。参考答案:10.A
11.D
12.C
13.(1)同乡人殷学是巡抚,下发檄文(即命令文书)命令他写文章,李攀龙生气地说:“文章是可以用檄文就能得到的吗?”(2)这些人大都年轻,才高气盛,他们互相夸耀,认为当时没有人能与他们相比,于是七才子的名声在天下传扬开来。1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根据名词“诗”“声调”“乐府”“字”“文”“读者”,虚词“为”“以”“所”,再结合本句意思:李攀龙作诗追求以声调取胜,所仿作的乐府诗,有时只是把古乐府改几个字作为自己的作品而已,他所作的文章则信屈聱牙,以至于读者不能把文章读完。句子可以断开为:其为诗/务以声调胜/所拟乐府/域更古数字为己作/文则聱牙戟口/读者至不能终篇。故选A。1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D项,“是我国历史上官修史书中纂修时间最长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说法错误,《明史》记录明朝一朝之历史,因而为“断代史”,而非“通史”。故选D。1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文言文内容归纳概括题。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可使用假设法与代入法,与选项所在段落进行比较。本题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C项,“他与王世贞、宗臣、李梦阳等人世称‘七子’”说法错误,李梦阳不属于“七子”。故选C。1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做到字字落实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得分点。(1)句中,“檄”,下发檄文;“属文”,写文章;“怫然”,生气的样子。(2)句,“标榜”,夸耀;“视”,认为;“播”,传扬。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李攀龙,字于鳞,历城人。九岁便失去父亲,家贫,奋力向学。稍大后成为生员,与友人许邦才、殷士儋一同学习写作诗歌。不久以后,更加厌恶(书塾中讲授的)训诂学,便每天勤读古书,同乡人都认为他是个狂生。嘉靖二十三年考中进士,被任命为刑部主事。历任员外郎、郎中,渐升任为顺德知府,有良好的政绩。上级官员都举荐他,他被提升为陕西提学副使。同乡人殷学是巡抚,下发檄文(即命令文书)命令他写文章李摹龙生气地说:“文章是可以用檄文就能得到的吗?”拒不从命。正遇上他住的地方多次发生地震,李攀龙心里害怕,又牵挂母亲想回家乡,于是托病请求辞官。按旧日例,地方官因病辞职者,不再起用,吏部看重李攀龙的才能,援引何景明先例,特准予他请假回家。准予告假的,依惯例可再次起用。李攀龙回家后,建造“白雪楼”,名声一天比一天大。对于登门拜访的宾客,他一概谢绝不见,就是大官来,也是这样,因此得了个傲慢的名声。李攀龙唯独与老朋友殷士儋、许邦才等人一直往来从未间断。当时徐中行也退居在家,家里来访的客人常常满座,二人听说对方情况,交往很融洽。李攀龙回家乡将近十年,在隆庆改元那年,被推荐起用任浙江副使,后改任参政,又升为河南按察使。到这时李攀龙改变高傲的心性,变得较为平和,宾客也渐渐多起来。不久,因母亲去世回家奔丧,他哀痛过度损伤身体而得病,疾病稍好了一些,一天又因心痛病突发而去世。李摹龙起初在刑部为官时,与濮州人李先芳、临清人谢榛、孝丰人吴维岳等人倡寻创立诗社。王世贞刚出仕为官,李先芳引荐他入社,从此便与李攀龙结下交情。第二年,李先芳出京做了外官。又过了两年,宗臣梁有誉也加入诗社,这便是(被人所合称的)“五子”。不久,徐中行、吴伦也加入到诗社,于是改称为“七子”。这些人大都年轻,才高气盛,他们互相夸耀,认为当时没有人能与他们相比,于是七才子的名声在天下传扬开来。李攀龙排斥李先芳、吴维岳而不再与之交往,不久又排斥谢榛于是李攀龙便成了诗社的首领。李攀龙持有自己的文学理论,他认为,文章自西京以后,诗歌自唐代天宝年间以后,都不值得看,而对于本朝文士只推崇李梦阳一人。其他几位一致附和他,凡是不同意他们看法的人,都被诋毁为“宋学”。李攀龙才思刚健不凡,名望最高,内心唯独看重王世贞,天下人也将他们俩并称为“王李”。又将他们二人与李梦阳、何景明并称为“何李王李”。李攀龙作诗追求以声调取胜,所仿作的乐府诗有时只是把古乐府改几个字作为自己的作品而已,他所作的文章则信屈聱牙,以至于读者不能把文章读完。喜欢李攀龙的人,把他推为一代宗师巨匠,但他也受到当世人很多挑剔指责。李攀龙自号沧溟。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李文定公迪罢陕西都转运使还朝,是时真宗方议东封西祀,修太平事业。知秦州曾玮奏羌人潜谋入寇,请大益兵为备。上大怒,以为玮虚张虏势,恐惧朝廷,以求益兵。以迪新自陕西还,召见,示以玮奏,问其虚实,欲斩玮以戒妄言者。文定从容奏曰:“玮武人,远在边鄙,不知朝廷事体,辄有奏陈,不足深罪。臣前任陕西,观边将才略,无能出玮之右者,他日必能为国家建功立事。若以此加罪,臣为陛下惜之。”上意稍解,迪因奏曰:“玮良将,必不妄言,所请之兵,亦不可不少副其请。臣观陛下意,但不欲从郑州门出兵耳。秦之旁郡兵数为小册,常置橐囊中以自随,今未敢以进。”上曰:“趣取之。”迪取于橐囊以进,上指曰:“以某州兵若干戍秦州,卿即传诏于枢密院发之。”既而虏果大入寇,玮迎击大破之,遂开山外之地。奏到,上喜谓迪曰:“山外之捷,卿之功也。”及上将立章献后,迪为翰林学士,屡上疏谏,以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由是章献深衔之。周怀政之诛,上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为参知政事,候上怒稍息,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上大悟,由是独诛怀政等,而东官不动摇,迪之力也。及为相,时真宗已不豫,丁谓与迪同奏事退,既下殿,谓矫书圣语,欲为林特迁官,迪不胜仇,与谓争辩,引手板欲击谓,谓走获免。因更相论奏,诏:人俱罢相,迪知郓州。明日,谓复留为相。迪至郓且半岁,真宗晏驾,迪贬衡州团练副使,谓使侍禁王仲宣押迪如衡州,仲宣至郓州,见通判以下而不见迪,迪皇恐以刃自刎,人救得免。仲宣凌侮迫胁无不至,人往见迪者,辄籍其名;或馈之食,留至臭腐,弃之不与。迪客邓余怒曰:“竖子欲杀我公以媚丁谓邪?邓余不畏死,汝杀我公,我必杀汝!”从迪至衡州,不离左右。仲宣颇惮之,迪由是得全。至衡州岁馀,除秘书监、知舒州。章献太后薨,时迪以尚书左右丞知河阳。上即位,召诣京师,加资政殿大学士,数日,复为相。迪自以受不世之遏,尽。辅佐,知无不为。吕夷简忌之,潜短之于上。岁余,罢相出知菜州。迪谓人曰:“迪不自量,恃圣主之知,自以为宋璟而以吕为姚崇,而不知其待我乃如是也!”(选自欧阳修《归田录》)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辄有奏陈,不足深罪 罪:责怪,怪罪
B.由是章献深衔之
衔:记住
C.谓矫书圣语,欲为林特迁官
矫:伪造,假托
D.竖子欲杀我公以媚丁谓邪
媚:献媚,讨好5、下列句子中,表现李迪“忠直善谏”的一组是(
)
①若以此加罪,臣为陛下惜之
②屡上疏谏,以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
③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
④迪不胜仇,与谓争辩,引手板欲击谓,谓走获免
⑤迪皇恐以刃自刎,人救得免⑥迪不自量,恃圣主之知,自以为宋璟而以吕为姚崇,而不知其待我乃如是也
A.①②③
B.①②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州知州曹玮上奏说羌人暗中谋划入侵内地,请求朝廷增派军队,预作防备。宋真宗非常生气,李迪当即指出曹玮不会谎报军情,劝皇帝满足曹玮的要求。
B.宋真宗想要立章献皇后,担任翰林学士的李迪多次上书劝阻,理由是章献皇后出身于一个社会地位低下的人家,不能够母仪天下。
C.丁谓派为王仲宣押送李迪到衡州去,仲宣想置李迪于死地,李迪的门客邓余非常气愤,一路跟随李迪前往衡州,李迪因此得以保全。
D.李迪重新为相后,尽心辅佐皇帝。但是后来又被罢免了相位,贬出了京城。他对别人说起这件事,感叹自己缺少知人之明。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示以玮奏,问其虚实,欲斩玮以戒妄言者。(4分)
(2)仲宣凌侮迫胁无不至,人往见迪者,辄籍其名。(3分)
(3)吕夷简忌之,潜短之于上。(3分)参考答案:
4、(3分)选B(衔:心里怀恨。)5、(3分)选A(D项表现李迪嫉恶如仇;E项写李迪临祸惊惶;F项是李迪的自我反思。)
6、(3分)选A(在皇帝召见后,李迪先是肯定了曹玮的才干,然后再指出他不会谎报军情。)7、(10分)⑴(4分)把曹玮的奏章拿给李迪看,询问他事情的真实情况,想要杀掉曹玮来警戒那些胡乱说话的人。(“示”“虚实”“戒”每点1分,“示以玮奏”倒装翻译1分。)⑵(3分)王仲宣对李迪欺凌侮辱逼迫威胁,没有什么手段不用,有人去见李迪,就把他的名字登记下来。(“凌侮迫胁”1分,“无不至”1分,“籍”1分。)⑶(3分)吕夷简嫉妒李迪,暗中在皇帝面前说李迪的坏话。(“忌”“潜”“短”每点1分。)6.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三梦记(节选)白行简天后时,刘幽求为朝邑丞。尝奉使,夜归。未及家十余里,适有佛堂院,路出其侧。闻寺中歌笑欢洽。寺垣短缺,尽得睹其中。刘俯身窥之,见十数人,儿女杂坐,罗列盘馔,环绕之而共食,见其妻在坐中语笑。刘初愕然,不测其故久之。且思其不当至此,复不能舍之。又熟视容止言笑,无异。将就察之,寺门闭不得入。刘掷瓦击之,中其罍洗,破迸走散,因忽不见。刘逾垣直入,与从者同视,殿序皆无人,寺扃如故,刘讶益甚,遂驰归。比至其家,妻方寝。闻刘至,乃叙寒暄讫,妻笑曰:“向梦中与数十人游一寺,皆不相识,会食于殿庭。有人自外以瓦砾投之,杯盘狼籍,因而遂觉。”刘亦具陈其见。元和四年,河南元微之为监察御史,奉使剑外。去逾旬,予与仲兄乐天,陇西李杓直同游曲江。诣慈恩佛舍,遍历僧院,淹留移时。日已晚,同诣杓直修行里第,命酒对酬,甚欢畅。兄停杯久之,曰:“微之当达梁矣。”命题一篇于屋壁。其词曰:“春来无计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实二十一日也。十许日,会梁州使适至,获微之书一函,后寄《纪梦诗》一篇,其词曰:“梦君兄弟曲江头,也入慈恩院里游。属吏唤人排马去,觉来身在古梁州。”日月与游寺题诗日月率同。贞元中扶风窦质与京兆韦旬同自毫入秦,宿潼关逆旅。窦梦至华岳祠,见一女巫,黑而长。青裙素襦,迎路拜揖,请为之祝神。窦不获已,遂听之。问其姓,自称赵氏。及觉,具告于韦。明日,至祠下,有巫迎客,容质妆服,皆所梦也。顾谓韦曰:“梦有征也。”乃命从者视囊中,得钱二镮,与之。巫抚拿大笑,谓同辈曰:“如所梦矣!”韦惊问之,对曰:“昨梦二人从东来,一髯而短者祝酹,获钱二镮焉。及旦,乃遍述于同辈。今则验矣。”窦因问巫之姓氏。同辈曰:“赵氏。”自始及末,若合符契。8、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就察之,寺门闭不得入
就:靠近,走进去B.同诣杓直修行里第
诣:拜访C.刘亦具陈其见
具:详细地D.宿潼关逆旅
逆旅:客舍,旅店9、下列各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见其妻在坐中语笑
吾其无意于人世矣B.一髯而短者祝酹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C.破迸走散,因忽不见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D.日月与游寺题诗日月率同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10.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三个梦恰好是三种梦的类型:第一个梦是你所做的事在别人的梦境里,第二个梦是说你在现实中看到了别人的梦中情景,第三个梦是说两个人的梦境彼此完全相通。B.第一个故事中,刘幽求捡了一块瓦片投进去,击中了罍洗,围坐的人们惊惶失措,马上走得不见人影。刘幽求就打开庙门进去看,寺庙里却无一人,寺庙窗子也关得好好的。C.第二个故事是讲述元缜与白居易的事,本文作者便是白居易之弟。白居易猜到元缜抵达梁州,元缜梦见白居易游历佛院,这固然是巧合,但也说明元白二人友情深厚真切。D.第三个故事中,窦质梦见了一名长得又黑又高的穿青裙白衣的女巫师。第二天,窦质到华岳祠真的遇上了和梦中完全一样的巫师。而那女巫师居然也做到了与窦质同样的梦。1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5分)①兄停杯久之,曰:“微之当达梁矣。”命题一篇于屋壁。(4分)
②明日,至祠下,有巫迎客,容质妆服,皆所梦也。(4分)
③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4分)
④、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3分)
参考答案:8.B.诣:前往,去到。9.D.都是介词。其:自己的;揣测语气。因:于是,就;因为。而:并列;修饰。10.C。A中一二梦刚好说反,B“打开庙门”错,是翻墙进去的,“寺扃如故”是只门闩锁好如故,D不是长得“又黑又高”,是头发“又黑又长”,二人的梦也不是一样的,只是相通而已。11.(1)刘俯身窥之∕见十数人∕儿女杂坐∕罗列盘馔∕环绕之而共食∕见其妻在坐中语笑。(错一处扣0.5分,不倒扣分)(2)①这时候,二哥白乐天停杯多时,说:“元微之应当到达梁州了。”于是,填了一首词写在屋壁上。②第二天,他们到了华岳祠下,有巫师出来迎客,窦质一看,这人的笑貌和衣着打扮,完全和梦③(我)过分蒙受提拔,得到优厚恩宠,怎么敢徘徊停滞,另有希求呢?④、也有人说:“这溪里的水可以用来染色,根据这种性能,所以称它为染溪。”译文:天后时(武则天当政690-705年间),刘幽求这个人为朝庭做地方官,才去上任不久,有一夜回家,走到离家十余里的地方,路边有一座佛堂院,他走到佛堂院旁边,听见寺庙中欢歌笑语,十分动听。寺庙外面有一道残破的围墙,透过围墙可以清楚的看见里面场面。他弯腰透过围墙往里看,见有十多人,男男女女交叉坐在一起,中间摆有美味佳肴,大家围坐在一起吃饭喝酒。他的妻子也坐在其中,谈笑风声。他十分吃惊,不知道妻子怎么会到这里来,弯腰看了多时。他想妻子不应该到这里来呀?想转身走又舍不得离去。又反复看坐中的妻子的音容笑貌,肯定没看错。打算进寺庙里去看个究竟,但寺庙门关着的,进不去。刘幽求就捡了一块瓦片投进去,击中了桌上“罍洗”(进食前用以洁手的器皿),围坐的人们惊惶失措,马上走得不见人影。刘幽求就和随同一道的人翻过残墙直接进入寺庙,到处看,寺庙的殿堂和其它地方都无人,寺庙门的门闩也是关得好好的,他更感觉惊讶和奇怪,于是,急急忙忙的往家里赶去。到家后,妻子刚才睡觉。听见刘幽求回来了,夫妻寒喧了几句,妻子就笑着说:“我刚才做了一个梦,在梦中与数十人同游一个寺庙,都不认识,大家在寺庙的殿堂里一起吃饭。有人从寺外投进来瓦片,击中了杯盘,因此大家警觉,我就醒了”。刘幽求也具实的叙述了刚才在寺庙看见的情景。元和四年(公元809年),河南有一个叫元徽之的人,官做到监察御史(相当于现在的监察厅长),奉命到剑外(指剑门关以南)去任职。去了十多天,相约与他的二哥乐天、陇西的李杓直等人同游曲江(在当时长安城南)。一道进入慈恩佛院,在里面游劝观尝,耽搁了很长时间。不觉时间已晚,一道来到李杓直家,让其准备酒菜,一起吃饭喝酒,喝得很髙兴。这时候,二哥白乐天停杯多时,说:“元微之应当到达梁州了。”于是,填了一首词写在屋壁上。内容是:“春来无计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并注明填词时间是二十一日。十多天后,元微恰好会见梁州派来的使者,打开使者带来的一封信函,后面寄有《纪梦诗》一篇,内容是:“梦君兄弟曲江头,也入慈恩院里游。属吏唤人排马去,觉来身在古梁州。”这首诗的日期与元微二哥游寺时所题诗的日期完全相同。贞元中,扶风这个地方有个叫窦质的人与京兆这个地方有个叫韦旬的人,同时“自毫入秦”,即从今天毫到陕西,晚上住宿在潼关一个旅店。窦质梦见到了华岳池,看见一名女巫师,头发又黑又长。穿的是青裙子和白衣服,在路中间迎路叩头跪拜,要求为她祝神。窦质不愿让她祝神,只听她说。于是问她姓什么,女巫师自称赵氏。醒来后,窦质将梦见的情景具实告诉韦旬。第二天,他们到了华岳祠下,有巫师出来迎客,窦质一看,这人的笑貌和衣着打扮,完全和梦中的赵氏一模一样。于是对韦旬说:“梦里有征兆哟!”因此命随行的人找一下行囊中,找出两枚钱币和一个手镯,拿给女巫师。不想这女巫师手拿钱币和手镯后大笑,对她一起的人说:“像做的梦一样!”韦旬听后吃惊的问女巫师,女巫师回答说:“昨晚梦见有二人从东边来,我为其中长胡须而个矮者祈祷,得到钱币二枚和手镯。今天早晨,我把这个梦告诉了大家。现在则验证了。”窦质因此问巫师姓什么?大家回答说:“赵氏。”自始至终,两人的梦完全吻合。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阅读下面一则新闻,为其拟写不超过15字的标题。(6分)近日,记者从有关方面获悉:由我国负责研制的“萤火一号”火星探测器,将于今年年底前由俄“天顶”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前往火星,执行我国首个火星探测计划。目前,“萤火一号”正样星已启运赴俄,将开展一系列相关测试工作。“萤火一号”重量只有110公斤左右,是一颗微小卫星。它有一个双向平衡展开的太阳电池帜板,用来获取能源。“萤火一号”主要是开展对火星高层大气和空间环境的探测,包括对火星空间磁场、电离层和粒子分布及其变化规律、火星地形地貌和沙尘暴、火星赤道区重力场等的探测。据报道,对火星的高空大气和电离层以及大气与太阳风相互作用的区域实施全面探测,这在人类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参考答案:中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年内升空/我“萤火一号”探测器年内首探火星(6分。关键点是“我国”、“萤火一号”“年内”“首次”)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5分)
奥基夫将这类神经元命名为“位置细胞”。位置细胞的独特之处在于,①
只和大鼠所处的位置有关系:当大鼠待在某个特定区域时,某几个特定的位置细胞就会变得特别活跃;而当
②
,就会有另外一批位置细胞活跃起来。虽然位置细胞③
,但是他们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可以包含海量的信息。参考答案:①他们的活跃程度②大鼠跑到另一个区域时③总数量并不算很多(写出一句给2分,写出三句给5分。)9.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小说写一个
的小角色凭借自己的努力,一步步成长为戏班台柱子的故事,以其浓郁的地域色彩和深刻的文化反思
国内最高级别大奖。作者多年创作,成果丰硕,获此殊荣,可谓
。A.跑江湖
问鼎
名副其实B.跑龙套
染指
名副其实C.跑江湖
染指
实至名归D.跑龙套
问鼎
实至名归参考答案:D【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近义词辨析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词义轻重、大小,感情色彩,习惯搭配等角度进行判断。“跑江湖”指以卖艺、行医、算卦、相面等为职业,来往各地谋生。“跑龙套”是指在戏曲中扮演随从或兵卒;或是喻指在人手下做无关紧要的事。文段中指的是“小角色”,用“跑龙套”恰当。“问鼎”主要有三层意思,一指图谋夺取政权,二泛指觊觎侵占别国,三指触犯、过问,也指夺取某些体育运动的顶尖成绩。“染指”指分取不应该得到的利益,也指插手某件事情。一般用作贬义色彩。文段指获得最高级别大奖,用“问鼎”恰当。“名副其实”是指名称或名声与实际一致,侧重于本身已有名气。“实至名归”是指有了实际成就,就会有相应的声誉,侧重于经过努力得到名气。文段中说获奖与付出相符,用“实至名归”恰当。故此题答案为D项。10.简答题。(任选一题)(5分)(1)……大踏步进来,劈头第一句就是:“佩瑶!怎么四妹跑走了你简直不知道?”说这话的是谁?四妹为何走了?请简述原因。(2)听着电话的吴荪甫突然变了色,锐声叫道:“什么!涨了么?——有人乘我们压低了价钱就扒进!——哦!不是老赵,是新户头?是谁,是谁?——呀!是竹斋么?——咳咳!——我们大势已去了呀!……”吴荪甫为何说这话,请简述这一情节。选做第()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吴荪甫。吴老太爷死后,四妹惠芳开始自由地生活,甚至爱上了理想诗人范博文,受到吴荪甫阻拦。困顿的惠芳又抱捡起吴老太爷的《太上感应篇》,她想重新回到乡下,去过吴老太爷当年过着的生活。(2)吴荪甫孤注一掷,抛出150万公债与赵伯韬作最后的决斗。根据多方情报,决定做“空头”,而赵伯韬突然用“多头”把益中公司资金全部网进。危急时刻,杜竹斋却趁他们压价时站到了赵的一边,大量扒进;吴荪甫花钱收买的密探、赵伯韬姘头刘玉英竟是两头做内线;而忠于“友情”的韩孟翔竟临阵倒戈……益中公司转眼之间全军覆没,吴荪甫彻底地失败。
六、写作(60分,共1题)1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19年,我们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华诞。70年经历了这样一些大事件:开国大典、大庆油田、三年自然灾害、两弹一星、平反冤假错案、三峡工程、非典、载人飞船、中国梦、走进新时代、反腐败、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等等。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正处于这个历史与未来的时间节点。这些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你将对祖国说些什么呢?请以此写一篇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人生难免有挫折,自然灾害也好,人为意外也好,总使人遭受肉体与精神双重折磨。可今天,我要说的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罗曼·罗兰曾说过:“天才免不了有障碍,因为障碍创造天才。”这句话与“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有共通之处。没有人的人生能一帆风顺,挫折必定会有,而那些我们眼中遥不可及的伟人、名人,无一不是经过艰难困苦,才成就辉煌的。就拿李清照来说,她的人生被分割成两部分,人生前期,她无忧无虑,天天欢声笑语,所作诗词虽然成就不低,但终是缺少流传千古的名句。而当北宋灭亡后,她的命运发生了截然不同的转变,她随流南下,颠沛流离,世人异样的目光,坎坷的道路,使她从温室中的一朵娇嫩的玫瑰花迅速蜕变成了沙漠中一株坚强的仙人掌。从她笔下流淌出来的,皆是镌刻千古的名句。是磨难成就了李清照,是艰难困苦将她打磨成光彩四射的宝石。人生就像北京的九曲胡同,总是九曲十八弯;人生就像雨后的泥泞小路,总是令人步履维艰;人生就像南方的芥菜,霜冻得越厉害,滋味就越甘甜;人生就像刚采出的金刚石,忍受越多雕刻的痛楚,铸成的宝石就越耀眼夺目。因为任何无法打败你的磨难,只会使你变得更强大。如果把人的一生用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标出来,大多数人都是一条几乎不可见弧度的平滑曲线。而那些伟人有的是一条抛物线,有的是心电图一般的曲线,因为他们经理的磨难比我们多,成就比起我们,自然是更加辉煌。看看美国总统林肯:23岁经商失败,26岁恋人死去,从23~49岁的光景里,7次竞选失败。可他最终在苦难中崛起,担任美国总统;我们的主席邓小平,人生之途三起三落,可他拿得起,放得下,举泰山,如茶几。古今中外名人数不胜数,所经历的也各不相同,可无一例外,他们全都是经历艰难困苦才取得成功。磨练是人生的催化剂,它使我们在逆境中崛起,迈向自己人生的新高度。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详解】该题考查学生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本次作文为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文,先通读材料,整体理解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白材料蕴含的道理。然后选取合适的角度进行立意构思。本次提供的材料是我们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华诞,回望这70年的历程,经历很多大事。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正处于这个历史与未来的时间节点。要求考生写读了这些材料所触发的联想与思考,以此作为对祖国的心声。写作时,要立足于现在,回望过去,总结祖国发展70年的历程。然后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思考。既要看到成就,也要看到不足。既要总结过去,又要放眼未来。观点如下:70年的历史进程,有辉煌,也有困境、挑战与失误;有磨难,也有成功;70年是一首波澜壮阔、气势恢宏、感天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四年度项目进度对赌协议3篇
- 生猪栏位设计与建设技术转让协议04
- 2024年度东莞城市亮化工程项目合同2篇
- 药品购销合同模板完整版
- 2024年度店面物业:租赁合同与物业服务协议2篇
- 铝合金门窗材料购销合同范本 2篇
- 2024年版豪华住宅区公寓销售协议3篇
- 2024年度环境监理工程师服务合同3篇
- 开展青年员工培训提升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2氧气课时1氧气的性质教学教学课件
- 《我的白鸽》课件
- 国开2024年《中国法律史》平时作业1-3答案
- 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成长赛道参赛作品
- GB 17790-2008家用和类似用途空调器安装规范
-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人教版(共15张PPT)
- PSPC作业指导书用书
- 安培环路定理及应用PPT课件
- TS3000在航天炉煤化工中应用
- 关于公司办公用房超标的情况报告
- 生产车间环境管理制度
- 120个文言实词小故事全文翻译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