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2.3构成物质的微粒(II)—原子和离子(3)教案(新版)粤教版科目授课时间节次--年—月—日(星期——)第—节指导教师授课班级、授课课时授课题目(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2.3构成物质的微粒(II)—原子和离子(3)教案(新版)粤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依据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2.3节“构成物质的微粒(II)—原子和离子(3)”,主要内容包括: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离子的形成及其与原子的关系;常见离子符号的书写与识别;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原子和离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和变化过程。教学内容紧贴粤教版教材,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原子和离子的基本概念,并为后续的化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培养学生对物质微观结构的探究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通过原子和离子概念的学习,增强学生对化学符号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通过实验观察与数据分析,发展学生的问题发现与解决能力;在团队合作中,提高学生的交流与协作能力。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学习者分析1.学生已经掌握了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中2.1和2.2节的相关知识,包括物质的组成、分子的基本概念等,为理解原子和离子打下了基础。
2.学生在兴趣上,对化学实验和物质变化现象表现出较高的热情;在学习能力上,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学习风格多样,部分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的实验演示,部分学生则擅长抽象概念的理解。
3.学生在理解原子和离子的概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包括: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和掌握;离子形成原理的理解;离子符号书写的规范性和准确性。此外,将原子和离子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可能面临思路不清晰、知识迁移能力不足等问题。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
-讲授法:通过生动的语言和案例,阐述原子和离子的基本概念,加深学生的理解。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原子结构、离子形成等主题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和交流。
-实验法:设计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探究原子和离子的性质,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教学手段:
-多媒体设备:利用PPT、视频等展示原子和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使抽象知识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
-教学软件:运用化学软件模拟实验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原子和离子的变化,提高学习兴趣。
-网络资源:引导学生查阅相关网络资料,拓宽知识视野,提高信息素养。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环节(5分钟)
-创设情境: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化学反应视频,如燃烧、腐蚀等,引发学生对物质变化的思考,提出问题:“这些变化背后的微观粒子是什么?”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分子概念,进而提出原子和离子的概念,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讲授新课(15分钟)
-原子概念与结构:通过PPT展示原子的定义、构成和原子结构示意图,讲解原子核和电子云的基本组成,强调原子在物质组成中的重要性。
-离子概念与形成:结合动画演示,讲解离子形成的过程,比较原子与离子的异同,解释离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重点讲解:针对原子和离子的符号表示、离子电荷的判断等难点,进行详细讲解和举例说明。
3.巩固练习(10分钟)
-发布练习题:设计有关原子和离子的选择题、填空题,检验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练习题,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课堂提问与互动(10分钟)
-提问环节:针对新课内容,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逐一提问学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及时给予反馈。
-创新互动:开展“原子和离子猜谜”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5.实践探究(5分钟)
-设计实验:安排学生进行简单实验,如观察离子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原子和离子的真实性。
-实验分析: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原子和离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6.总结与拓展(5分钟)
-学生总结:鼓励学生分享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巩固所学知识。
-拓展要求: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原子和离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
7.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提醒学生注意原子和离子的区别与联系。
-鼓励学生: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习兴趣和动力。
总用时:45分钟知识点梳理1.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围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电子带负电,原子整体呈电中性。
2.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
-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原子核和电子的相对位置。
-电子在原子核外按照能级分层排布,形成电子云。
3.离子的形成与性质
-离子是电荷不为零的原子或原子团。
-离子形成的原因是原子失去或获得电子。
-阳离子是失去电子的原子,带正电;阴离子是获得电子的原子,带负电。
4.离子符号的书写与识别
-离子符号通常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明电荷数和电性。
-正电荷用“+”表示,负电荷用“-”表示。
-多电荷离子在数字前加“+”或“-”号。
5.原子和离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原子是化学反应的基本参与者,通过电子的转移或共享形成化学键。
-离子在溶液中可以导电,参与电离反应,维持电解质平衡。
6.常见离子的识别与应用
-常见离子如氢离子(H⁺)、氢氧根离子(OH⁻)、氯离子(Cl⁻)等。
-识别离子可以通过离子交换反应、沉淀反应等方法。
7.实验探究原子和离子的性质
-通过实验观察离子的形成和反应,了解其在溶液中的行为。
-通过原子吸收光谱、离子选择性电极等实验技术,研究原子和离子的性质。
本部分知识点梳理涵盖了教材中关于原子和离子的核心内容,旨在帮助学生系统掌握相关概念,为后续化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重点题型整理1.解释原子的定义及其构成,并说明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表示方法。
答案:
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围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结构示意图通过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来表示,电子云表示电子在原子核外的概率分布。
2.请描述离子形成的过程,并举例说明常见离子的形成。
答案:
离子形成是原子失去或获得电子的过程。例如,氯原子获得一个电子形成氯离子(Cl⁻),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钠离子(Na⁺)。常见离子的形成还包括氧原子获得两个电子形成氧离子(O²⁻),氢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氢离子(H⁺)等。
3.请写出以下离子符号的化学式,并解释其电荷和电性:
-氢氧根离子
-钙离子
-氨离子
答案:
-氢氧根离子:OH⁻,带有一个负电荷的阴离子。
-钙离子:Ca²⁺,带有两个正电荷的阳离子。
-氨离子:NH₄⁺,带有一个正电荷的阳离子。
4.解释原子和离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并举例说明。
答案:
原子在化学反应中通过电子的转移或共享形成化学键。例如,氢原子与氯原子共享电子形成氯化氢(HCl)。离子在溶液中可以导电,参与电离反应,如钠离子与氯离子结合形成氯化钠(NaCl)。
5.通过实验观察,描述以下离子交换反应的过程,并写出反应方程式:
-钠离子与铜离子的交换反应。
答案:
实验观察:将含有铜离子的溶液与含有钠离子的溶液混合,会发生离子交换反应,生成钠离子和铜离子的新溶液。
反应方程式:Cu²⁺(aq)+2Na⁺(aq)→Cu(s)+2Na⁺(aq)教学评价与反馈1.课堂表现: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如积极回答问题、主动提问等,将作为评价学生课堂表现的重要指标。
-观察学生在实验探究活动中的操作规范性、观察细致性和问题解决能力。
2.小组讨论成果展示:
-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能力、交流能力和思维深度。
-通过小组汇报,评价学生对原子和离子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应用能力。
3.随堂测试:
-设计有关原子和离子的填空题、简答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通过测试结果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难点,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
4.课后作业:
-布置与原子和离子相关的思考题和实践任务,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应用情况。
-评价学生在作业中的独立思考能力、知识迁移能力。
5.教师评价与反馈:
-针对学生课堂表现、小组讨论、随堂测试和课后作业等情况,给予及时、具体的评价和指导。
-激励学生保持学习兴趣,指出学习中的不足,引导学生调整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评价与反馈,促进师生互动,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相长。板书设计①重点知识点:
-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原子结构示意图
-离子的形成与性质
-离子符号的书写规则
-原子和离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②关键词:
-原子核、电子云
-阳离子、阴离子
-电荷、电性
-化学键、离子交换
③重点句:
-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离子是电荷不为零的原子,通过失去或获得电子形成。
-原子和离子在化学反应中通过电子转移或共享形成化学键。
-离子在溶液中可以导电,参与电离反应。
板书设计示例:
```
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
2.3构成物质的微粒(II)—原子和离子
原子:
-定义:物质的基本单位
-构成: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
-结构示意图:电子云
离子:
-形成:失去/获得电子
-性质: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符号:元素符号+电荷数
-作用:化学反应、导电
化学键:
-原子:电子转移/共享
-离子:离子交换
```
板书设计应采用清晰、有序的布局,结合图形、符号和色彩,使重点内容一目了然,增强视觉效果和记忆效果。同时,通过趣味性的设计,如原子模型简图、离子符号标签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反思改进措施(一)教学特色创新
1.实验教学与理论讲解相结合:通过设计具有启发性的实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原子和离子的真实性,增强对抽象概念的理解。
2.多元化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和教学软件,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二)存在主要问题
1.教学评价方式单一:目前主要依赖课堂提问和随堂测试,缺乏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思维能力的全面评价。
2.小组讨论组织不够充分: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讨论效果不尽如人意。
(三)改进措施
1.丰富教学评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乡下家人课件
- 税收补充习题
-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
- 《粉末冶金》课件
- 中学规划设计
- 几百几十数乘以一位数质量测验口算题
- 2024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 血液制品的种类成分和作用全血成分血血制品
- 重庆2022-2023高二上期学情调研化学试题卷
- 新媒体创新与运用
- 《平面设计综合训练》课程标准
- 气排球比赛记录表
- 颈动脉斑块的识别与处理演示教学
- QCT29058-1992载货汽车车箱技术条件
- 种植修复治疗知情同意书
- 基于单片机保温箱的温控系统研究毕业论文
- 五金件通用检验标准
- 菲迪克条款中文最新版
- 华南理工大学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 1639.18山东省重点工业产品用水定额第18部分:金属矿采选业重点工业产品
- 习题参考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