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高考试题中的情节考查有较强的综合性,往往与小说环境、人物、主题紧密结合。值得注意的是近年考查重点的变化,即由过去直接要求概括或梳理情节转变为要求分析人物的心理变化、分析某一情节作用,对情节手法(叙述技巧、情节安排技巧)的分析也趋于精细化。对小说情节的理解和分析是高考文学类文本小说阅读考查中命题的热点,常设题型有以下三类:概括情节、分析情节手法、分析情节作用。一、情节安排技巧1.线索。小说的线索既是贯串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也是结构全文的脉络。其目的是贯穿全文情节,把全文的人物、事件串联起来,使作品浑然一体,结构完整严谨。2.悬念。悬念是作者为了激活读者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在艺术处理上采取的一种积极手段。通俗地说,它是指在小说的叙述中先设置一个谜面,藏起谜底,在适当的时候再予以点破,使读者的期待心理得到满足。3.铺垫。也称铺叙衬垫,即为了衬托主要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或事物以做衬垫蓄积气势,突出主旨。4.伏笔。伏笔是作者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出提示或暗示。使全文前后呼应,结构更严谨,情节发展更合理,前后因果更分明。5.照应。照应是篇章间的某些内容在不同部位的互相关照与呼应。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如《祝福》的开头和结尾。二、情节叙述手法1.叙述方式(1)顺叙:按照时间(空间)的先后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2)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写,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面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可以制造悬念,引人入胜。(3)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根据表达需要,暂时中断主线而插入另外一些与中心事件有关的内容的叙述。(4)补叙:也叫追叙,在行文中用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做一些补充的交代,补充另一件与之有关的事件,使事件的整个过程更加清晰完整。(5)平叙:就是平行叙述,即叙述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通常是先叙一件事,再叙另一件。2.叙述人称(1)第一人称:第一人称以身临其境的口吻叙述,只能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会受到一定的叙述限制,但它能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同时便于抒发感情。(2)第二人称:严格来说,第二人称算不上一种叙述视角。以对话的口吻叙述,拉近了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3)第三人称:以客观旁述的口吻叙述,它可以深入人物内心,将人物的心理活动告诉读者,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3.叙述视角
(1)全知视角。“全知视角”大多见于传统小说,一般以第三人称为主。叙述者处于全知全能的地位,作品中的人物、故事、场景等无不处于其主宰之下、调度之中。叙述者凌驾于整个故事之上,洞察一切,随时对人物的思想及行为做出解释和评价。(2)有限视角。“有限视角”是限知限觉的视角,以第一人称“我”的角度去叙述事件的过程,特点是叙述讲究遮蔽作者的意图,故意隐藏一些环节,留给读者自己去推理、判断和评价,不足之处是叙述的眼光往往较为主观,带有偏见和感情色彩,只能限于“我”的所见所闻所感。三、情节的作用1.开头段的类型及作用(1)一般式开头:开门见山,点明主旨;引出下文,为后面情节做铺垫;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2)设疑式(或悬念式)开头: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作用:引起读者的思考和阅读兴趣;造成悬念,引出下文的情节;突出人物形象;揭示小说的主题。(3)写景式开头: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故事的真实性;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4)直切式开头:小说直接切入场景,将读者置于情节之中,现场感与参与感强烈。2.中间情节的作用(1)从结构上看,起过渡、承上启下的作用。结合文本具体分析如何承上,如何启下。(2)从表达上看,起衬托、对比、铺垫等作用。如果描写的物象是次要物象,且与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和情感上一致,作用就是正面烘托、衬托、铺垫;如果描写的物象不一样,意境或情感不一致,其表达作用就是反衬、对比。(3)从内容上看,起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照应前文的作用。3.结尾段的类型及作用(1)欧·亨利式(或出人意料式)结局。从内容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从结构看,在结尾出其不意地揭示真相,而真相通常出乎意料,回扣前面的情节又能发现一切又在情理之中;从人物看,可以更加突出人物形象;从主题看,可以突出文章主题。如莫泊桑的《项链》,女主角最后才知道项链是假的,这个结局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2)悲剧式结局。从主题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从表达效果看,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3)大团圆式(喜剧式)结局。从阅读者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从主题看,凸显美好人性,符合大众审美,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4)以景作结式结局。从结构看,照应标题,首尾呼应;从情节看,暗示情节发展、故事结局;从人物看,烘托人物;从主题看,升华主题;从读者看,言有尽而意无穷,留给读者以无限想象空间。(5)留白式结局。留给读者充分的想象空间,可以进行艺术的再创造。
【方法指导】一、情节概括1.理结构先给文章各段落标上序号,然后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来切分文章层次,进而梳理情节,把握小说的矛盾冲突。如果是全篇,看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在文中是怎样表现的;如果是局部,要留心构成故事发展的一连串细节,留心人物性格、心理、情感的变化过程。2.寻线索
线索是贯串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某人、某物、某种情感、某个事件,还可以是时间、空间。阅读小说抓住线索是把握小说故事发展的关键。线索有单线和双线两种,双线一般分明线、暗线两种。3.抓场面一般一个场面可以梳理为一个情节。小说中的场面就是不同时间人物活动的场所。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就可按照林冲活动的地点概括情节:酒店遇故交、市场买刀寻敌、看管草料场、风雪夜山神庙复仇。【解题思路】(1)根据结构来梳理。事件的发展过程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阅读时先给文章各段标上序号来划分文章层次,进而梳理情节。(2)根据场景来梳理。一般一个场景可以梳理为一个情节。小说中的场景就是不同时间下人物活动的场所,理清了场景,小说的情节也就基本明了了。(3)根据线索来梳理。线索是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某个人物、事物、事件、某种情感心理变化,还可以是时间、空间。抓住线索是把握小说故事发展的关键。二、情节作用分析1.从情节与情节的关系角度考虑就全文来说,小说的情节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内容上为塑造人物、表现主题服务,为情节发展服务;二是结构上呼应标题、设置悬念、照应文段、埋下伏笔、为后面情节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等。要考虑到小说情节的位置,如开头情节的作用,中间情节的作用,结尾情节、插叙情节的作用。2.从情节与人物的关系角度考虑也就是情节本身对人物性格塑造上的具体作用。常用答题术语: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或精神,刻画了人物怎样的心理等。3.从情节与环境的关系角度考虑突出(烘托、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性等。4.从情节与主题的关系角度考虑一般来说是点题、突出主题或揭示主旨。常用答题术语: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了怎样的主题,起到了深化主题、突出主题的作用。5.从情节与读者的关系角度考虑往往是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等。【解题思路】(1)内容方面。①对环境的作用:交代/突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性。②对人物的作用: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或精神,刻画人物……心理,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③对主题的作用: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主题,点明(深化、突出、丰富)……主题。④对读者感受的作用: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如《祝福》中祥林嫂惨死的情节,引发了读者对作品意蕴和人物命运的深入思考和探究。(2)结构方面。照应前文;承上启下;作为线索,贯穿全文;设置悬念;埋下伏笔;为后面情节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使情节曲折生动等。三、情节手法赏析
1.叙述人称和叙述视角第一人称,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同时便于抒发感情;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第三人称,不受叙述者的见闻和感情的约束,相对自由。2.叙述的方式和顺序顺叙:脉络分明,层次清晰;倒叙:制造悬念,引人入胜;插叙:使情节更完整,内容更充实。时空交叉:历史和现实交映,古今对照,凸显主题等等。3.表达的方式和表现手法主要体现在对细节的描写中,如常用的描写手法、抒情手法和各种修辞手法。4.情节安排的技巧悬念的主要作用是吸引读者,引人入胜;抑扬使文势曲折多变,增强作品的可读性;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伏笔可使全文前后呼应,结构更严谨;铺垫蓄积气势,突出文章主旨;突转常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对表现小说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解题思路】(1)点明情节手法或技巧。阅读题目后结合文本内容准确分析对应文本所运用的艺术手法的技巧。(2)结合文本内容,理清情节思路。结合文本情节分析所运用的手法有什么作用,联系小说的三要素进行分析,有时需要分析读者效果。
专练提升(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小芳汪曾祺小芳在我们家当过一个时期保姆,看我的孙女卉卉。从卉卉三个月一直看到她到两岁零八个月进幼儿园日托。她是安徽无为人。无为木田镇程家湾。无为是个穷县,地少人多。地势低,种水稻油菜。平常年月,打的粮食勉强够吃。地方常闹水灾。往往油菜正在开花,满地金黄,一场大水,全都完了。因此无为人出外谋生的很多。年轻女孩子多出来当保姆。北京人所说的“安徽小保姆”,多一半是无为人。小芳长得相当好看,高个儿,长腿,眉眼都不粗俗。她曾经在木田的照相馆照过一张像,照相馆放大了,陈列在橱窗里。她父亲看见了,大为生气:“我的女儿怎么可以放在这店让大家看?”经过严重的交涉,照相馆终于同意把照片取了下来。小芳很聪明,她的耳音特别的好,记性也好,不论什么歌、戏,她听两遍就能唱下来,而且唱得很准,不走调。这真是难得的天赋。她会唱庐剧。木田镇有个庐剧团,小芳去考过。团长看她身材、长相、嗓音都好,可惜没有文化。小芳在庐剧团唱过几出戏。她父亲知道了,坚决不同意硬逼着小芳回了家。木田的庐剧团后来改成了县剧团,小芳的父亲有点后悔,因为到了县剧团就可由农村户口转为城市户口,吃商品粮。小芳如果进了县剧团,她一生的命运就会有很大的不同,她是很可能唱红了的。小芳在我们家干的活就是看卉卉。小芳看卉卉很精心。卉卉的妈读研究生,住校,一个星期才回来一次,卉卉就全交给小芳了。城市育儿的一套,小芳都掌握了。按时给卉卉喝牛奶,吃水果洗澡,换衣裳。每天上午,抱卉卉到楼下去玩。卉卉稍大一点,就带她到附近一个工地去玩沙土摘喇叭花、狗尾巴草。上了楼,一进门:“喝水,洗手!”卉卉洗手,洗她的小手绢,小芳就给做饭,蒸鸡蛋羹、青菜剁碎了加肝泥或肉末煮麦片、西红柿面条。小芳还爱给卉卉包饺子,一点大的小饺子。下午,卉卉睡一个很长的午觉,小芳就在一边整理卉卉的衣棠,缀缀线头松动的扣子,在绽开衣缝上缝两针,一面轻轻地哼着庐剧。到后来为自己的歌声所催眠,她也困了,就靠在枕头上睡着了。晚上,抱着卉卉看电视。卉卉看到电视里有什么新鲜东西,童装、玩具、巧克力,就说:“还没有这个呢!”她认为凡是她还没有的东西,她都应该有。卉卉有很多衣裳——她小姑、我的二女儿,就爱给她买衣裳,很多玩具。小芳有时给她收拾衣服、玩具,会发出感慨:“卉卉的命好,我的命不好。”
小芳教卉卉唱了很多歌: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小芳唱这些歌都带有一点忧郁的味道。有一次,小芳在厨房里洗衣裳,卉卉一个人在屋里玩。她不知怎么把门划上了,自己不会开,出不来,就在屋里大哭。小芳进不去,在门外也大哭,一面说:“卉卉!卉卉!别怕!别怕!”后来是一个搞建筑的邻居,拿了斧子凿子,在门上凿了一个洞。小芳把手从洞里伸进去,卉卉一把抓住不放。门开了,卉卉扑在小芳怀里。小芳身上的肉还在跳。小芳送卉卉上幼儿园。她用脚顶着教室的门,不让老师关,她要看卉卉。卉卉全不理会,头也不回,蹭蹭蹭蹭,走近她自己的小板凳,坐下了。小芳一个人回来。她的心里空了一块。小芳的命是不好。她才六个月,就由她奶奶做主,许给了她的姨表哥李德树。她从小就不喜欢德树,越大越不喜欢。李德树相貌委琐。他生过瘌痢,头顶上有一块很大的秃疤,亮光光的,小芳看见他就讨厌。李德树的家境原来比小芳家要好些,但是他好赌,程家湾、木田的赌场只要开了,总会有他。赌得只剩下三间土房。他不务正业,田里的草长得老高。这人是个二流子,常常做出丢脸的事。小芳十五岁的时候就常一个人到山上去哭。天黑了,她妈妈在山下叫她,她不答应。她告诉我们,她那时什么也不怕,狼也不怕。她自杀过一次,喝农药,被发现了,送到木田医院里救活了。小芳到底还是和李德树结婚了。领结婚证那天,小芳自己都没去,是她父亲代办的。李德树跟邻居借了几件家具,把三间土房布置了一下,就算办了事。小芳一天也过不下去,就天天回家哭。哭得父亲心也软了。妹妹小华后来对我们说:“究竟是亲骨肉呀。”父亲说:“那你走吧。不要从家里走。李德树要来要人。”小芳乘李德树出去赌钱,从木田坐汽车到合肥,又从合肥坐火车到了北京。她实际上是逃出来的。过些日子,小芳的父亲来信,叫小芳快回来,李德树扬言,要烧他们家的房子,杀她的弟弟,她妈带着她弟弟躲进了山里。小芳于是下决心回去一趟。小芳这回有了主见了,她在北京就给木田法院写了一封信,请求离婚,并寄去离婚诉讼所需费用。小芳回到家里,李德树伙同几个痞子朋友,半夜里把小芳抢了出来。小芳两手抱着一棵树,大声喊叫:“卉卉!卉卉!”法院最终受理小芳的案子,判离,但要小芳付给李德树九百块钱。小芳的父亲拿出一点钱,小芳拿出她的全部积蓄,另外又借了一点钱,陆续偿给了李德树,小芳自由了。李德树拿了九百块钱,很快就输光了。小芳离开我们家后,到一家个体户的糖果糕点厂去做糖果,在丰台。糕点厂有个小胡,是小芳的同乡,每天蹬平板三轮到市里给各家送货。小芳有一天去看妹妹,带了小胡一起去。妹妹小华拿眼看了看小胡,说:“太矮了!”小芳说:“矮一点有什么关系,要那么高干什么?”据小华说:“小胡读过初中。我姐自己没有文化,特别喜欢有文化的人。”一次,小芳的三舅妈让她去相亲。这人是靠倒卖衣裳发财的,是程家湾的万元户。小芳说:“他就是亿万富翁,我也不嫁给他!”她妈说:“小胡家穷,只有三间土房。”小芳说:“穷就穷点,只要人好!”小芳和小胡结了婚,一年后生了个女儿,取名也叫卉卉。家里过不下去,小芳两口子还得上北京来找活干。不到一年,小芳又回去了,她想她的女儿。过不久,小胡也回去了,家里的责任田得有人种。
听小华说,小芳现在生活很苦,有时连盐都没有。没盐了,小胡就拿了网,打一二斤鱼,到木田卖了,买点盐。小芳现在还唱庐剧吗?可能还会唱,在她哄孩子睡觉的时候。(选自《汪曾祺全集》,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的小芳长得很好看,而且聪明,很有唱庐剧的天赋,在哄孩子时时常教孩子唱欢快的庐剧。B.小芳在六岁的时候被奶奶许配给表哥李德树,李德树相貌委琐,好赌,不务正业,小芳非常讨厌他。C.小芳结婚后逃到北京当了保姆,懂得了使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几经波折,终于与李德树离了婚。D.小芳喜欢文化人,离婚后心甘情愿地嫁给了一个“读过初中”的“有文化”的同乡,继续过着穷困的生活。2.下列对文本相关艺术特色的鉴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描写了“我家保姆小芳”的悲剧命运,写出一个女子对生活的抗争,凸显了生命个体在命运面前的弱小和无助。B.作者不惜溢词,直抒胸臆,夸小芳“长得相当好看”,接着又从正面描写“高个儿,长腿,长相不俗”,展示其肖像之美。C.小说善用细节描写,卉卉入托,小芳“用脚顶”门看卉卉刻画出她的留恋不舍;卉卉“头也不回”“蹭蹭蹭蹭”离开,表现卉卉的无情。D.小说写卉卉入托后,小芳到一家个体户的糖果蛋糕厂做糖果,认识小胡并和他结婚,为她后来依然穷困的生活埋下伏笔,突出悲剧性。3.小说行文中多次使用抑扬手法,请简要列举一例加以分析。4.鲁迅在《<呐喊>自序》中曾交代说“所以我往往不恤用了曲笔,在《药》的瑜儿的坟上平空添上了一个花环”,这篇小说结尾“小芳现在还唱庐剧吗?可能还会唱,在她哄孩子睡觉的时候”也同样使用了“曲笔”,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生的赌注程宪涛吴刚和程浩打赌。俩人是同事,年龄相仿,学历相当,在同一起跑线上。生活上、工作上,吴刚和程浩相互瞄着,你追我赶,操着劲儿,自然成了对手。某次,单位很多人在场,包括领导,还有女同事。缘起很模糊,有众人起哄,领导作壁上观,这事才热闹起来。
但是后来分析,这事肯定是吴刚提议的,而且蓄谋已久。从打赌的状况,以及输赢的后果,利弊得失判断,都有利于吴刚。不用时日衡量,程浩败局已定。有人分析判断,吴刚居心叵测,有意摆程浩一道。程浩平日吸烟,嗜好严重,工作时、闲暇时、睡觉前、如厕中,等等,均有香烟相伴,可谓无烟不欢。俩人做下的“赌”,极其稀松平常,即程浩能否戒烟,以一顿饭做赌注。程浩输了,请同事吃饭;吴刚输了,吴刚做东。吴刚声明,在酒店档次上,可以满足众人要求。这场赌局见者有份儿,不伤害众人利益,有志愿者为佐证此事,愿意作为证人,把当时言语录音,作为日后“呈堂证据”。赌局刚刚设定,结果已然清晰,只是时间问题。吴刚以胜利者自居,程浩抵抗不了几日。同事享受的,不仅是作为旁观者的轻松,还有日后的美味。程浩对烟的钟爱,不计后果,且一意孤行。有两件事可以证明。其一,五年前,程浩开始恋爱,姑娘是中学教师,容貌端庄,气质文雅。程浩一见钟情,每日接姑娘下班。俩人很快热恋,卿卿我我,如胶似漆。谈婚论嫁时,姑娘对彩礼婚礼、规模形式等等,丝毫不感兴趣,提出唯一条件,若想两人结婚,程浩必须戒烟。当然可以想象,姑娘在说明理由时,一定剖析了吸烟的利弊,无非是人所共知,有害身体健康、家人健康、后代健康,等等。在鱼与熊掌之间选择,肯定要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内心挣扎与冲突。程浩答应了姑娘的要求,毕竟婚姻是大事。据说,程浩坚持了八小时,然后就把誓言和决心彻底抛到了脑后。开始是地下活动,被姑娘发现后,索性恢复了常态。最后的结果是,姑娘嫁给了程浩。程浩两者兼得。妻子为何原谅丈夫,缘由不得而知。其二,程浩结婚第二年,单位来了一位新领导。新领导有洁癖,对办公环境要求高,学习某西方国家,搞起厕所文化。主要的思想主旨为:单位厕所搞不好,哪里还能搞好?或者,能把厕所搞好,其他都能搞好。“一把手”指示落地,单位窗明几净,卫生间兰香涌动。形势大好之际,领导嗅到了烟味儿,厕所是间接吸烟室,领导吸到了二手烟。领导立刻在会议上提出严厉批评,公共场合禁止吸烟。领导甚至提出方案,对忌烟者奖励。方案实施卓有成效,宣传稿件上传,被全系统推广。在这个关口,程浩被抓了现行。他蹲在单位的一个角落里,一根烟吸到一半时,被领导现场目击。这等于打领导脸,信息迅速传播,领导极有涵养,未当面教育。或许考虑周到,顾及其他吸烟者,故领导在会议上建议“在家吸了烟再来,否则不要来上班。”当然,领导没权力开除员工,更没有某条某款规定,吸烟者停职或者检讨。这条建议足见领导之气愤。但是,程浩依然在吸烟,只是秘密地进行而已。结过婚的男人,或者工作的男人,知道一个道理:很多时候,影响男人一生的人,包括自己的妻子、自己的父母,还有顶头上司。程浩未顺从领导,足见香烟的魅力。有先例做参照,程浩能坚持多久?吴刚在跟踪进展,一天,两天,三天……已经超过预期。时常有同事问:“程浩怎么样了?这是第几天了?”吴刚扳着手指算。从某种角度说,他轻视了程浩。赌注无足轻重,验证赌者品性。换言之,此事意义重大。半个月以后,吴刚按捺不住了,连爱情和前途都不顾的人,会在意输掉一顿饭吗?吴刚盯梢程浩,去餐厅时、去厕所时、在下班路上、在上班途中,围追堵截十面埋伏。吴刚时刻准备着,发现程浩抽烟就立即出现,让程浩束手就擒。甚至在周末,吴刚也不惜休息日,出现在程浩面前,但是一无所获。吴刚对同事、朋友许诺:提供线索获得证据,比如手机偷拍等,都可以得到奖励。吴刚支付了很多饭费。某次,有人声称找到了证据,前提是吴刚请吃饭。酒足饭饱之后,吴刚才被告知情节纯属虚构。吴刚失望至极,依然穷追不舍。他吸取了教训,不再相信任何人。他利用心理战术,采取条件反射原理,把程浩引到吸烟场合,以烟雾诱惑程浩。程浩丝毫不为所动。吴刚隐隐感受到,程浩潜在的力量,无形而强大。在漫长的共事生涯中,吴刚不再轻视程浩。俩人不断成长,吴刚成了中层骨干,程浩当了纪委书记。
多年后,吴刚承认输了赌局,请程浩和同事吃饭。醉酒中,吴刚提出了疑问:“为何能坚持戒烟?”程浩问:“真要回答?”吴刚道:“只求真相!”程浩道:“当年,未婚妻相信我的德行,领导相信我的能力。在你面前,我要让你知道我的人品。”(有删改)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刚和程浩打赌”单独成段,特别醒目,能起到突出主要人物、点明事件、照应题目、引起读者注意的作用。B.尽管赌注只是一顿饭,花费不多,但程浩看出这是吴刚想在仕途上压自己一头而设的局,所以十分认真地应对。C.前文写“妻子为何原谅丈夫,缘由不得而知”,后文说“当年,未婚妻相信我的德行”,前勾后连,使结构更严谨。D.有人让吴刚请吃饭的内容,虽然只有寥寥几句,却饶有趣味,增强了生活气息,对塑造人物形象也有一定作用。6.关于文中插叙程浩两件事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程浩戒烟未果,姑娘却仍然嫁给他,因为抽烟毕竟是小事,无碍人生幸福。B.程浩即使在吸烟被领导抓了现行后,也并未产生悔过之意,依然旧习难改。C.这部分的内容是上文所说的程浩在吸烟上不计后果、一意孤行的典型例证。D.两件事都突出程浩戒烟之难,而这正是吴刚愿意与其打赌的一个重要原因。7.吴刚的心绪随着打赌事件的推进而逐渐展开。请结合文中相关内容简要分析。8.本文在写作上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运用了抑扬结合之法。请对此加以解说。(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无法完成的画像刘建东屋子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烧焦的味道,女孩被一个中年妇女领进来。中年妇女是女孩的舅妈。舅妈说:“小姑子很任性,因为恋爱,断了和我们来往。三年前,我们来找她时,已经看不到她了,只剩小外甥女独自在家。我们找了三年,只好放弃了,就当是死了,所以才请您来她家里给画张像。”我师傅杨宝丰专门给人画像,给活着的人画,也为故去的人画。师傅说:“我要她的照片。”舅妈只找到一本相册,照片却一张不见。舅妈问女孩:“小卿,照片呢?”
小卿指了指在墙角处放着的脸盆,盆底有一层燃烧后的灰烬。舅妈无奈,只好回自家去找。小卿却对我说:“我娘没死。”“那你娘去哪儿了?”“找我爹去了。”“那你爹去哪儿了?”“我娘说,我爹去的地方不能让别人知道。”
舅妈回来了。把一张泛黄的照片递给我师傅。师傅眉头一紧,盯着照片,似在认真辨认照片中的人,半天没有说话。我开始做准备。师傅坐在那里,闭目养神。我在素描纸上打着方格,偶尔,还能听到远处传来隐隐约约的枪炮声。师傅缓缓睁开眼,目光在纸上扫视一遍。阳光正好照在方方正正的格子上,那格子犹如一个个开着天窗的房间,敞亮而温暖。师傅起身,净手,擦干,然后端坐在桌子前,拿起铅笔开始画头像的轮廓。他画得很慢,比平时要慢许多。舅妈坐在一边数落:“兵荒马乱,一个女子,不找个安分守己的男人,守着自己的小家,天天在外面疯跑。”师傅紧皱眉头。她喋喋不休。天擦黑的时候,师傅才把铅笔稿画完。第二天画像的过程仍然艰辛。以往每一次,都是从眼睛画起。而这一天,1944年春天的一天,师傅犹豫了片刻,然后,用小楷毛笔沾上炭精粉,笔落在了鼻子上。鼻头的阴影慢慢地擦出来了,当师傅用炭精粉擦出第一笔黑色的线条时,像是广阔的平原上,吹过来一股春风。第三天,师傅画了脸部。第四天,他才最后画眼睛。到傍晚,他再也画不动了。素描纸就放在桌面上,我用宣纸把素描纸蒙住。我看到,师傅的右手布满了密密的汗珠。从来没有过这么难熬的作画过程。第五天一早,我们就赶到了小卿家。我掀开宣纸,惊得大叫。
宣纸下面是空荡荡的桌面。舅妈把小卿喊进来,吼道:“前两天你把你娘的照片烧了,这次你又把画像弄到哪里去了?”小卿憋着眼泪,不答话。师傅安抚她:“不关你的事。别怕。”接着,师傅淡定地说:“我重画。”重画的过程是一场灾难。每一天下来,他都疲态尽显。返回的路上,听着他软弱无力的脚步声,我不忍心地说:“师傅,要不我们放弃吧。”师傅说:“不能。”师傅回答得那么坚决。肩上画夹中那张薄薄的素描纸,仿佛有雕塑般的形态,厚重了许多。又过了五天。画像告成的那一刻,师傅瘫坐在椅子上,面色苍白。他闭上眼,没说一句话。爱说的舅妈,也变得沉默了。小卿看了一会儿,突然放声痛哭。她一直相信,母亲一定会在某个黎明时刻,回到她的身边。现在,当她看到母亲以这样的方式出现在她面前时,也许她意识到了那个黎明永远不会到来。我背着画夹和师傅回到店里。不知睡了多久,暗夜中传来细碎的声音。我爬起来,摸向柜台,画夹不见了。借着淡淡的月光,只见浓浓的夜色中隐约有一个人,打着了火,在烧什么东西。视线顺着火光向上移——我一屁股坐到了地上。那个人竟是师傅。我和师傅,谁也没有再提起画像的事。一年后的一天,我在店里等着师傅,等了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没有等到。我盘下了那个小店。一边画像,一边等师傅,就像小卿等她的母亲一样。又过了一年,遥远的枪炮声终于来到了城外,清晰而响亮。1951年的一天,画店里进来一个姑娘,说想请我给她娘画张像。我觉得眼熟:“好的,把照片给我。”“有照片,但不在我手里。”“没有照片我画不了。”
“我是小卿。”她说。我内心涌动着一股暖流,不知是因为见到小卿,还是想到了当年画像时的师傅。我小心地问:“找到你娘了吗?”小卿说:“一直在寻找。有一天,舅舅突然来到学校,拉着我狂奔到烈士纪念堂,我们站在一张照片前,是一张合影。合影上是四个微笑着的人,两个年轻的男人和两个年轻的女人。我惊呆了,我越看,其中一个越像我娘,我失声痛哭。后来,一个陌生的女人走到我身边,告诉我,她是照片中的另一个女人,他们四个是战友。她让我叫她黄姨。她指着我娘左边的那个年轻男子对我说,那是你爹。”我跟着小卿来到烈士纪念堂,看到了那张照片。那张照片虽然清晰度不高,但他们四人快乐的笑容溢出了照片。我紧紧盯着照片右首的那个男人,有点怀疑自己的眼睛。我使劲揉了揉眼睛,指着照片惊呼道:“小卿,你看,那个人,那人是我师傅。”黄姨领着我和小卿来到一个烈士墓前,她告诉我说,这就是你师傅,这里面埋着他的一顶帽子。黄姨说,他曾经化名杨宝丰,开了一家画像馆。我这才知道,我师傅叫宋咸德。我潸然泪下。(选自《十月》2021年第6期,有删改)9.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母亲把女儿独自一人留在家里,小卿对此感到怨恨,所以把母亲的照片全部烧毁。B.舅妈提供的泛黄照片很不清晰,以致“我”师傅作画比平常都慢,而且显得特别艰难。C.小卿的幼稚举动使师傅不得不重画,文中诸多细节表现出了师傅内心的愤怒和心酸。D.画像告成的那一刻,师傅瘫坐在椅子上,面色苍白,闭着眼,无言,心情复杂而沉重。10.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舅妈说小姑子“任性”“不守着自己的小家”,直接表现小卿母亲义无反顾投身革命的形象。B.文末将历史的激荡和精神的崇高具象为一张照片和一顶帽子,极具艺术感染力。C.“我”是故事的讲述者,从“我”的视角观察人物,这与《百合花》中“我”的作用相似。D.小说以画像为线索,情节发展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结局留白使小说显得含蓄而有张力。11.“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属于文学创作中埋伏笔的方法,可以使情节环环相扣,前后呼应。本文有多处伏笔暗示了小说的结局,请试举几例。
12.小说中的师傅颇有神秘感,请依据文本,结合你的理解,推断师傅是什么样的人。参考答案(一)1.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时常教孩子唱庐剧”错。原文“她不论什么歌、戏,她听两遍就能唱下来,而且唱得很准,不走调。这真是难得的天赋”“小芳教卉卉唱了很多歌”。据此看出
,并非只唱庐剧。故选A。2.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表现卉卉的无情”错。原文“卉卉全不理会,头也不回,蹭蹭蹭蹭,走近她自己的小板凳,坐下了”,可看出应是表现小孩的懵懂无知。故选C。3.小说典型地使用了抑扬结合手法。①小芳与李德树离婚后获得了人生自由,后来如愿嫁给了自己喜欢的小胡,爱情是甜美的,一年后生了个女儿也叫卉卉,这里使用了扬笔。②“小芳现在生活很苦,有时连盐都没有”,于是“小胡就拿了网,打一二斤鱼,到木田卖了,买点盐”,小芳的生活是艰难的,严酷的生活把她打磨成了一位彻头彻尾的农村妇女,这一段描述使用了抑笔。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表现手法的能力。小说典型地使用了抑扬结合手法。①原文“小芳于是下决心回去一趟。小芳这回有了主见了,她在北京就给木田法院写了一封信,请求离婚,并寄去离婚诉讼所需费用”“小芳和小胡结了婚,一年后生了个女儿,取名也叫卉卉”,据此看出,小说写小芳与李德树离婚后获得了人生自由,后来如愿嫁给了自己喜欢的小胡,爱情是甜美的,一年后生了个女儿也叫卉卉,这里使用了扬笔。②原文“听小华说,小芳现在生活很苦,有时连盐都没有。没盐了,小胡就拿了网,打一二斤鱼,到木田卖了,买点盐”,由“小芳现在生活很苦,有时连盐都没有”“小胡就拿了网,打一二斤鱼,到木田卖了,买点盐”可看出,小芳的生活是艰难的,严酷的生活把她打磨成了一位彻头彻尾的农村妇女,这一段描述使用了抑笔。4.①呼应前文,使结构紧密,歌声袅袅,形成背景旋律。②唱庐剧成为她艰难人生中的精神支柱,赞美小芳坚韧乐观的品质。③结尾余味悠长,引发读者对人物的悲剧命运作深度的思考与探究。④用想象的手法,给悲剧的人生增添了一抹亮丽色彩。【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①原文结尾“小芳现在还唱庐剧吗?可能还会唱,在她哄孩子睡觉的时候”,前文写“小芳很聪明,她的耳音特别的好,记性也好,不论什么歌、戏,她听两遍就能唱下来,而且唱得很准,不走调。这真是难得的天赋。她会唱庐剧”,前后形成呼应。据此分析出,呼应前文,使结构紧密,歌声袅袅,形成背景旋律。②原文“小芳很聪明,她的耳音特别的好,记性也好,不论什么歌、戏,她听两遍就能唱下来,而且唱得很准,不走调。这真是难得的天赋。她会唱庐剧。木田镇有个庐剧团,小芳去考过。团长看她身材、长相、嗓音都好,可惜没有文化。小芳在庐剧团唱过几出戏”“小芳教卉卉唱了很多歌: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小芳唱这些歌都带有一点忧郁的味道”。
据此分析出,唱庐剧成为她艰难人生中的精神支柱,赞美小芳坚韧乐观的品质。③原文“可能还会唱,在她哄孩子睡觉的时候”,体现小芳忙碌而辛劳的悲苦生活。据此分析出,结尾余味悠长,引发读者对人物的悲剧命运作深度的思考与探究。④原文写“小芳现在还唱庐剧吗”,作者提出了疑问,然后紧接着进行推测“可能还会唱,在她哄孩子睡觉的时候”,写出小芳在艰苦辛劳的日子里,凭自己的乐观坚韧会继续唱庐剧,给自己找寻精神的慰藉。据此分析出,用想象的手法,给悲剧的人生增添了一抹亮丽色彩。(二)5.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B.“但程浩看出这是吴刚想在仕途上压自己一头而设的局”说法错误,结合文本“在你面前,我要让你知道我的人品”可知程浩是为了让吴刚知道他的人品。故选B。6.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本相关情节的作用的能力。A.“因为抽烟毕竟是小事,无碍人生幸福”的说法于文无据。从文中可知“当年,未婚妻相信我的德行”可知程浩戒烟未果,姑娘却仍然嫁给他是相信他的德行,并不是说抽烟毕竟是小事,无碍人生幸福。故选A。7.①一开始吴刚认为自己赢定了,觉得程浩抵抗不了几天。②超过预期的时间后,吴刚觉得自己轻视了程浩。③半个月后,吴刚按奈不住,各种盯梢程浩,没有找到程浩吸烟的证据,很失望,同时也对程浩能做到不吸烟很不理解。④最后吴刚认识到程浩无形而强大的力量,不再轻视程浩。(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结合“赌局刚刚设定,结果已然清晰,只是时间问题。吴刚以胜利者自居,程浩抵抗不了几日”可知一开始吴刚认为自己赢定了,觉得程浩抵抗不了几天。结合“吴刚在跟踪进展,一天,两天,三天……已经超过预期。时常有同事问:‘程浩怎么样了?这是第几天了?’吴刚扳着手指算。从某种角度说,他轻视了程浩”可知超过预期的时间后吴刚觉得自己轻视了程浩。结合“半个月以后,吴刚按捺不住了,连爱情和前途都不顾的人,会在意输掉一顿饭吗?吴刚盯梢程浩……甚至在周末,吴刚也不惜休息日,出现在程浩面前,但是一无所获……吴刚失望至极,依然穷追不舍。他吸取了教训,不再相信任何人。他利用心理战术,采取条件反射原理,把程浩引到吸烟场合,以烟雾诱惑程浩。程浩丝毫不为所动”可知半个月后,吴刚按奈不住,各种盯梢程浩,没有找到程浩吸烟的证据,很失望,同时也对程浩能做到不吸烟很不理解。结合“吴刚隐隐感受到,程浩潜在的力量,无形而强大。在漫长的共事生涯中,吴刚不再轻视程浩”可知最后吴刚认识到程浩无形而强大的力量,不再轻视程浩。8.①本文的抑扬结合是欲扬先抑。先是通过两件事佐证程浩对烟的钟爱,不计后果,且一意孤行,突出程浩戒烟之难;再写与吴刚打赌后,程浩真的戒掉了烟,让吴刚知道了他的人品,认识到程浩无形而强大的力量,不再轻视程浩。②前文极力渲染程浩对烟的钟爱,戒烟之难,与后文程浩坚决戒烟形成强烈的反差,突出了程浩的人品,丰富了人物形象。(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本艺术手法的能力。本文的抑扬结合是欲扬先抑。
“程浩对烟的钟爱,不计后果,且一意孤行。有两件事可以证明……”“结过婚的男人,或者工作的男人,知道一个道理:很多时候,影响男人一生的人,包括自己的妻子、自己的父母,还有顶头上司。程浩未顺从领导,足见香烟的魅力”“有先例做参照,程浩能坚持多久”,先是通过两件事佐证程浩对烟的钟爱,不计后果,且一意孤行,突出程浩戒烟之难,这是“抑”的写法。“吴刚时刻准备着,发现程浩抽烟就立即出现,让程浩束手就擒。甚至在周末,吴刚也不惜休息日,出现在程浩面前,但是一无所获……吴刚失望至极,依然穷追不舍。他吸取了教训,不再相信任何人。他利用心理战术,采取条件反射原理,把程浩引到吸烟场合,以烟雾诱惑程浩。程浩丝毫不为所动”“当年,未婚妻相信我的德行,领导相信我的能力。在你面前,我要让你知道我的人品”“吴刚隐隐感受到,程浩潜在的力量,无形而强大。在漫长的共事生涯中,吴刚不再轻视程浩”,与吴刚打赌后,程浩真的戒掉了烟,只为了让吴刚知道他的人品,吴刚也通过程浩戒烟的事认识到程浩无形而强大的力量,不再轻视程浩,这是“扬”的手法。“程浩对烟的钟爱,不计后果,且一意孤行。有两件事可以证明……”“他利用心理战术,采取条件反射原理,把程浩引到吸烟场合,以烟雾诱惑程浩。程浩丝毫不为所动”,前文极力渲染程浩对烟的钟爱,戒烟之难,与后文程浩坚决戒烟形成强烈的反差,“当年,未婚妻相信我的德行,领导相信我的能力。在你面前,我要让你知道我的人品”,这样的手法更加突出了程浩的人品,使人物形象更丰满。(三)9.D【解析】A.“小卿对此感到怨恨”错误,小卿不愿相信自己母亲已死才烧毁照片的。B.“舅妈提供的泛黄照片很不清晰,以致‘我’师傅作画比平常都慢,而且显得特别艰难”错误,因果错误。“我”的师傅作画比平常都慢,显得特别艰难,是因为他认出照片中的战友,情感复杂。C.“文中诸多细节表现出了师傅内心的愤怒和心酸”错误。师傅辨认出战友,内心心酸和悲痛,没有“愤怒”。10.A【解析】A.“直接表现小卿母亲义无反顾投身革命的形象”错误,此处是通过舅妈的数落间接表现人物。11.①小卿与“我”的对话中,“我娘说,我爹去的地方不能让别人知道”;②师傅第一次见照片时的细节描写,“眉头一紧”“似在认真辨认”;③作画过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惯性的课件 教学课件
- 2025年金华义乌市卫生健康系统面向毕业生校园招聘293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维修保养服务合同(2篇)
-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导论》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初中化学】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单元复习题-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 柳州市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二期)三江县污水处理厂污水收集系管线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新建府谷煤炭铁路专用线工程三标段王家沟双线大桥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界面设计》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小小的船》说课稿
- 中学语文教学反思2
- 【语文】黄冈市四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试卷(含答案)
- 期中测试卷(试题)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 第七节-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的护理课件
- 装修常用数据手册(空间布局和尺寸)
- 23版概论第八章 科学发展观
- 矿产资源“三率”指标要求+第14部分:饰面石材和建筑用石料矿产
- 维保单位变更申请表格
- 医院陪护中心运营方案
- 大学英语四级真题阅读练习10套(附参考答案)
- 国家慢性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 2023年汉字听写大会汉字听写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三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