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讲义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_第1页
+第19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讲义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_第2页
+第19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讲义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_第3页
+第19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讲义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_第4页
+第19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讲义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9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主干点一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一、局部抗战1.爆发的原因:1)日本制造侵华事件①日本制定了侵略中国的总方针;②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严重影响日本,日本为摆脱困境,急于发动侵华战争;③有利时机:国际:西方国家忙于应付国内危机,无暇东顾,推行绥靖政策;国内:国共十年对峙唯物史观④根因: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2)国民政府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方针。2、日军侵略进程及抗日救亡运动3、抗日救亡的高潮:华北事变后中国共产党的反应(1)中国共产党*“反蒋抗日”到“联蒋抗日”政策的转变。*中共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在1936年发展到三万余人,东北抗联浴血奋战,牵制了大量日军。因素: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华民族的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及时调整政策和策略。4、抗日救亡的高潮:华北事变后国民党的反应(2)中国国民党:*“攘外必先安内”(不抵抗)到联共抗日*红军到达陕北后,蒋介石仍全力“剿共”,张学良、杨虎城在劝蒋抗日无效后发动了西安事变。西安事变1)态度国际态度:日本:挑拨国民党内部亲日派扩大内战,以便扩大侵略中国;苏联: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不希望中国爆发大规模内战;英美:担心国民党亲日派乘机掌权,日本趁机扩大侵华,排挤其在华势力,主张和平解决。2)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原因①民族矛盾的加深。(根本因素)②中共代表团的努力。(主要因素)③国际势力担心自己在中国利益受损,极力谋求和平解决。④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是民心所向和历史大势。3)影响: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它促进了中共中央联蒋抗日方针的实现。从此,十年内战的局面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知识拓展】确立“十四年抗战”(1931—1945年)的深刻意义1)有利于完整还原抗日战争的历史全过程。2)有利于客观反映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3)有利于正确认识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4)有利于全面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之间的这段时间,中国人民的抗日活动主要还是集中在东北地区;七七事变爆发之后,抗战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所以,从1931年到1937年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时段,是中国从局部抗战走向全民族抗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不仅是在地域上实现了从东北地区抗日到全国范围内的抗日,更是在人心方面形成凝聚,由此也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提供了基础。二、全面抗战的开始1.标志: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1)7月8日,中国共产党号召全民族抗战。2)7月17日,蒋介石发表了准备抗战的讲话。3)8月下旬,洛川会议召开,中国共产党形成全面抗战路线。4)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5)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国共合作抗战宣言,第二天,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p148提能升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意义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在抗日战争中得到了空前壮大,成为决定中国政治前途的根本力量。2.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旗帜下,中华民族实现了大团结,共同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终于赢得了近代百余年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3.中国共产党更加成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和建立新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而加速了中国人民革命胜利的历史进程。【分析】中间政派的抗战主张从背景上看,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开始的标志。面对民族危机,各民主党派和爱国人士,从国家利益出发,热烈拥护国共合作,积极参加抗战。其具体主张可以分两类:①用各种手段团结一切力量进行抗日;②对于战争期间劳苦民众的关注。这些主张均表现出鲜明的爱国和反帝反封建的立场,同时也表现了各党派求同存异、团结抗战的民族凝聚力。【知识拓展】国共第二次合作得以实现的原因1)日本帝国主义不断侵略,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2)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3)国共双方政策的调整与妥协。4)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5)社会各界爱国人士的共同推动。【思考】比较两次国共合作三、日军的侵华暴行1.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后,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30万人以上。2.殖民统治:政治上,日本侵略者实行“以华制华”方针,在占领区扶植傀儡政权(汪伪政权);经济上,对占领区进行野蛮的经济掠夺;文化上,奴化教育。3.“三光”政策: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实施野蛮的烧光、杀光、抢光“三光”政策。4.重庆大轰炸:1938年2月至1943年8月,日军对战时陪都重庆进行了长达五年半的战略轰炸和无差别轰炸。据不完全统计,死者超过1万人,市区大部分繁华地区被毁坏。5.细菌战:日军践踏国际公法,实施细菌战。6.“慰安妇”制度:日军在中国强征随军性奴隶,这是日本侵略者违反人道主义、违反国际法则的政府犯罪行为。*危害:1)践踏了我国国家主权,破坏了我国领土完整,攫取了沦陷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特权。2)残忍杀害了我国众多无辜百姓,使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主干点二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中国VS日本)一、正面战场的抗战1.正面战场的重大战役1)防御阶段2)相持阶段作用:正面战场是抗战初期的主战场,粉碎了日军“速决战”的企图,对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决定作用,支援了敌后战场的游击战,爱国官兵的英雄事迹振奋了中华民族精神,促进了全民团结。【p151提能升华】一、对抗日战争中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评价1.国民党正面战场在防御阶段是抗日的主力国民政府组织了一系列的大规模会战。如淞沪会战、忻口会战、徐州和武汉的战役,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2.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的方针,消耗了日本的军事、经济实力,对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决定性的作用。3.支援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敌后战场的开辟,为敌后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4.国民党爱国官兵的抗战英雄业绩,振奋了民族精神,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念。5.唤起了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扩大了中国战在国际上的影响力6.掩护了西南抗战基地的营建,为内迁争取了时间,为长期战创造了有利条件。积极:①抗战前期,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组织了一系列会战,进行了比较积极、顽强的抵抗:②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日军的侵略进程,消耗了日军的兵力;③激励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意志;④对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起到决定性作用;⑤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创造了有利条件;⑥为工业及学校內迁争取了时间。局限:正面战场节节败退,丧失了大片领土(原因:国民党政府执行片面抗战路线—指国民党在正面战场推行的、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没有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进行抗战的路线)【补充】国民政府经济统制*经济统制的概念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以所谓“非常时期"为由,实行经济统制政策。主要是采取统购统销,专卖,限价等方法。经济统制的范围有棉花、棉纱、棉布、煤、石油、纸张、机器、钢铁、水泥、烧碱、盐酸、漂白粉、染料等工业制品、设备和原材料。对钨、锡、汞、桐油、生丝、茶叶、药材等出口物资实行统销,对盐、糖、卷烟、火柴等生活必需品实行专卖。*经济统制的实质:实行国家干预社会经济(或国家资本主义)【对国民政府实行经济统制政策的理解】1)What:南京国民政府经济统制政策体现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涉及面广泛,以立法方式推进,具有战时性等特点。2)Why:经济大危机的冲击;苏联经济政策及罗斯福新政的影响;日本侵华的加剧。3)影响:①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为抗战胜利莫定了物质基础;②导致官僚资本急剧膨胀,打击了私营企业,成为国民政府经济崩溃的重要原因。4)国民党关于持久抗战的指导思想:以空间换时间2.《论持久战》19381)内容:在总结抗日战争初期经验的基础上,驳斥了“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并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实行持久战以获得对日胜利的战略。2)意义:中国必须通过持久作战以获得对日胜利的战略指导理论,既得到了科学的论证,又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二、敌后战场的抗战1.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抗战:游击战的开辟,战略上配合了正面战场作战,牵制了在华日军一半以上的兵力。2.沦陷区的斗争:中国共产党开展抗日宣传,组织领导沦陷区的工人以怠工、罢工等斗争形式,破坏日军“以战养战”的部署;通过利用日伪矛盾发动群众进行斗争,打击日本的殖民统治秩序。3.百团大战: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以破袭日军华北交通线为主要目标,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进攻作战,打破了日军的“囚笼”。敌后战场逐渐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4.坚持团结抗战: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共产党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一面从政治上坚决打退国民党的反共高潮,一面坚持艰苦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5.加强根据地建设6.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的制度探索(链接·选择性必修1)1)土地革命时期: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是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2)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边区政府实行“三三制”原则,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7.作用:配合了正面战场的防御,相持阶段到来后成为主战场【构图解史】抗战时期两个战场的关系【思考】抗战期间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区别与联系【思考】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战路线,分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在抗战中的作用抗战路线: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的全面抗战路线。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在战略相持阶段起主导作用,有效地牵制、打击了敌人,粉碎日军多次扫荡。三、东方主战场1.背景1)团结抗战: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共同抗敌;海外华侨积极捐款捐物,数万华侨青年回国参战。2)世界其他地区反法西斯战争: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2.贡献:1)中国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抗击着大部分日军。2)中国战场协助和配合了盟军作战。3)1942年初,包括中国在内的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4)中国远征军开赴缅甸,救援英军。3.成果1)参加开罗会议:1943年11月,中、美、英通过《开罗宣言》,决定了对日作战以及战后处置日本的基本策略,规定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归还中华民国。2)收回国家权益:中国与美、英达成协议,废除不平等条约,取消在华特权,订立新的条约;接着又与10余个西方国家废除旧约,签订新约。【思考】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的原因①中国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所抗击的日军,远超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投入的总和;②中国战场协助和配合了盟军作战,给予盟军以战略上和资源、情报上的重大支持;③中国积极倡导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实际参与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谋划和指挥;④中国抗日战场与英美在太平洋战场对日作战密切地联系起来。四、抗日战争的胜利1.中共七大1)召开目的:系统总结中国革命的基本经验,为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新中国作准备。2)召开:1945年4月至6月,在延安举行。3)内容:毛泽东在会上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提出了党的政治路线;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选举产生新的中央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4)意义: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为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在全国的胜利作了重要准备。2.抗战胜利1)背景:美国先后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两枚原子弹;苏联对日宣战,与中国军民一道,迅速消灭日本关东军;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解放区战场展开全面反攻。2)结果: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布无条件投降诏书。9月2日,举行日本投降签字仪式。10月25日,台湾光复。3.抗战胜利的意义①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②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认同感、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③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④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⑤推动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胜利原因:①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②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③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配合和支持。④海外华侨、国际友人的大力支持。【p152提能升华】一、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奋起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最早宣传者、动员者,也是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最坚决的抗击者。2.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团结凝聚全民族抗战力量的杰出组织者、鼓舞者和坚强的政治领导核心。3.制定、实施了全面抗战路线和正确的战略总方针,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正确战略的提出者、指导者和引领者。4.领导开辟了广大的敌后战场,建立了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逐步成为整个抗战的有生力量、中坚力量。5.领导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弘扬和铸就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重大贡献。二、抗日战争的特点1.民族性。抗日战争是第一次全民族有组织的自卫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团结了全国各阶级、各民族的一场民族战争。2.双重性。从斗争性质上看,抗日战争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具有双重性。3.两个战场并存。国民政府组织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场相互配合,相互依存,贯穿始终。4.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抗战方针,坚持敌后抗战,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5.以弱胜强。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自近代以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6.持久性。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开始最早、结束最晚的战场。主干点三人民解放战争2.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1月10日在重庆召开,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案等五项协议。【总结】内战爆发的背景1、抗战胜利后的国际国内形势美国——扶蒋反共,全球扩张战略蒋介石——坚持独裁内战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准备武装斗争中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反对内战2、根本原因: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二、全面内战的爆发和进程1.全面内战爆发: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解放区。2.战争进程三、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1.经济危机:国统区财政经济逐渐陷入崩溃,通货膨胀,物价飞涨。2.民心危机1)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下降,国民党的信誉一落千丈。2)爱国民主运动在国统区迅速发展,成为配合人民解放军作战的第二条战线。3.政治危机:“国民大会”通过的《中华民国宪法》暴露了国民党当局坚持独裁和内战的真面目;国统区掀起反蒋运动。4.军事和外交危机:军队厌战,指挥失误;美援断绝,蒋桂分裂。【概念阐释】第二条战线指解放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成功运用及其影响下,国民党统治区广大爱国学生、工人、市民及其他阶层人民群众广泛参加的,以反对国民党政权的内战、独裁、卖国政策为主要内容的爱国民主运动。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反对国民党军队的军事斗争战线而言,这是第二条战线。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经济:土地改革运动(1947年)【全国土地会议】时间:1947年夏地点:河北平山西柏坡内容: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制度,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影响;掀起土地改革群众运动,使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思考】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的影响*军事上,促进了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大大提高了农村粮食产量,调动了农民参军参战的积极性,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财力和人力基础。*政治上,巩固了共产党在解放区的领导地位。使中国共产党获得了农民真诚的拥护,在一个农民占绝对优势的国家,其意义无比巨大。*经济上,改变了农村的阶级关系,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关系上,改变了两千多年来农村的社会关系。封建土地所有制终于被废除,农民真正成为土地和农村的主人,农村的社会面貌焕然一新。(2)政治: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的制度探索(链接·选择性必修1)1)解放战争时期:在解放区设置行政区,巩固新兴的人民政权,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2)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提出要“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为建立人民共和国奠定了理论基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时间、地点:1949年春,河北平山西柏坡。2)内容: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提出了革命胜利后党在各方面的基本政策;提出了“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3)军事和外交:斗志高昂,指挥得当;不依赖任何国家,维护国家主权。(4)民心:艰苦奋斗,民众支持。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原因a.国民党:不能解决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不能应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要求,不能代表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