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安化县江南镇中心学校等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1页
益阳市安化县江南镇中心学校等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2页
益阳市安化县江南镇中心学校等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3页
益阳市安化县江南镇中心学校等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4页
益阳市安化县江南镇中心学校等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保密★启用前】2022-2023学年江南镇中心学校等校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考生注意:1.本学科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2.请将姓名、准考证号相关信息按要求填写在答题卡上;3.请按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题卷上的无效;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如下图所示的远古人类摆脱了“茹毛饮血”的生活方式,开始吃熟食,在夜间也能照明,扩大活动的范围。发生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A.会使用火 B.会使用磨制石器C.会交换生活用品 D.有爱美意识【答案】A【解析】【详解】据题干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图片中的远古人类是北京人。从“茹毛饮血”到“吃熟食”“夜间也能照明”,发生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并保存火种,A项符合题意,A项正确;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并不是磨制石器,排除B项;材料信息并未涉及交换物品和爱美意识的知识点,排除CD项。故选A项。2.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面出土的文物从器物造型和功能上可以共同印证我国原始居民()贾湖骨笛河姆渡陶埙陶寺土鼓A.开始饲养家畜 B.掌握了比较高的制陶技艺C.会种植农作物 D.有一定的音乐活动和艺术爱好【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贾湖骨笛是中国考古发现的最早的乐器;河姆渡陶埙是一种吹奏的乐器;陶寺陶鼓是当时的重要礼乐器,D项正确;材料三张图片都是乐器,和家畜无关,排除A项;贾湖骨笛是用鹤类直骨制成,排除B项;材料三张图片都是乐器,和“会种植农作物”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3.他们是传说中中华文明的创始者,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中华民族都以成为其子孙为荣。他们是()A.炎帝 B.黄帝 C.炎帝、黄帝 D.蚩尤【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中华文明的创始者,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和所学知识可知,相传,距今约四五千年,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黄帝和炎帝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C项正确;炎帝为人文初祖之一,过于片面,排除A项;黄帝为人文初祖之一,过于片面,排除B项;蚩尤,是上古时代九黎部落联盟的酋长,在涿鹿展开激战,最终炎黄部族将蚩尤部落再次击败后将黎民融合,排除D项。故选C项。4.山西简称“晋”,据《史记·晋世家》记载:“约周成王十年,成王与其弟叔虞戏,削桐叶为珪以与叔虞,日,以此封若”,于是封叔虞于唐地,唐叔虞死后,儿子姬燮继位后,迁居到晋水之傍,故将国号改称“晋”。从材料中可以,“晋”的由来得益于()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三家分晋 D.长平之战【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的“于是封叔虞于唐地”,结合所学知识: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材料中周成王封地给其弟叔虞,叔虞死后,他的儿子继承了他的封地,改国号为“晋”,这些都与分封制“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的特点相符合,B项正确;禅让制是在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时期,指将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材料中的“晋”是在周朝时期,与禅让制不符合,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晋”的由来,而三家分晋是“晋”的分裂,排除C项;长平之战是在战国时期,秦赵两国的战役,与“晋”国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5.汉字,又称中文、中国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最早具备汉字基本结构的是()A.甲骨文 B.铭文 C.仓吉创造文字 D.金文【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和所学知识可知,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A项正确;铭文又称金文,钟鼎文。商中期,青铜器品种已很丰富,并出现了铭文,时间上晚于甲骨文,排除B、D项;仓吉创造文字属于原始象形文字,不具备汉字基本结构,排除C项。故选A项。6.《管子》一书曾载,春秋时期,齐国人已经使用铁制农具耕种土地;《战国策·赵策》中也有秦国用牛耕田,用河流运粮食的记录。这主要体现了()A.古代冶炼工艺完善 B.水利灌溉技术成熟C.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D.畜牧业的普遍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春秋时期,齐国人已经使用铁制农具耕种土地;《战国策·赵策》中也有秦国用牛耕田,用河流运粮食的记录”可知,春秋时期,我国已使用铁制农具耕种土地,战国时期秦国用牛耕田。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C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冶炼工艺、水利灌溉、畜牧业的信息,排除ABD项。故选C项。7.春秋初年,大小诸侯国有一百多个,但到战国初期,大小国家只余下二十来个,其中以韩、赵、魏、楚、燕、齐、秦最为强大。这表明战国时期()A.民族交融加强 B.统一趋势增强 C.分封制彻底崩溃 D.铁器牛耕广泛推广【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材料“春秋初年,大小诸侯国有一百多个,但到战国初期,大小国家只余下二十来个”可知,从春秋到战国初期,诸侯国的数量大大减少,这表明战国时期统一趋势增强,B项正确;题干没涉及民族交融内容,排除A项;春秋时期,葵丘会盟,齐桓公的霸主地位得到正式承认,标志着分封制崩溃,彻底崩溃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题干没涉及生产工具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8.胡适说:“孔子是一个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学,将人看作是平等的。”下列属于孔子教育主张的是()A.“无为而治” B.“有教无类” C.“兼爱、非攻” D.以法治国【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由材料“孔子是一个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学,将人看作是平等的。”可知,孔子是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广收门徒,先后培养的学生有三千人,在此以前,由于学在官府,平民子弟无权进入官府的学校学习,孔子创办私学,才使平民子弟有机会上学,因此,“有教无类”能突出体现孔子“将人看作是平等的”的思想,B项正确;“无为而治”是老子的主张,与题干“孔子”不符,排除A项;“兼爱”“非攻”是墨子的思想,排除C项;以法治国是法家思想,排除D项。故选B项。9.《史记》记载:秦始皇陵地宫中“以水银(汞)为百川江河大海”。考古工作者对皇陵遗址及周边进行汞含量测定,其结果(见下图)成为确定地宫位置的重要依据。这表明()①秦始皇北击匈奴有了考古证据②秦始皇陵地宫位于外城墙之下③该成果得益于考古学与化学的结合④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可以相互印证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考古工作者对皇陵遗址及周边进行汞含量测定”表明考古学与化学的结合,根据材料“《史记》记载:秦始皇陵地宫中‘以水银(汞)为百川江河大海’”和考古的结果表明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可以相互印证,③④正确,C项正确;图示与匈奴无关,排除有①的,排除AD项;材料没有涉及秦始皇陵地宫的位置,排除有②的,排除B项;故选C项。

10.有些成语就是一个历史典故,成语揭竿而起源自()A.国人暴动 B.陈胜吴广起义 C.长平之战 D.淝水之战【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等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折,大家推选陈胜、吴广为领,没有武器,他们就砍木棒做刀枪,削了竹子做旗竿,队伍很快壮大起来,历史上把这叫做“揭竿而起”,B项正确;国人暴动是公元前841年发生在西周首都镐京的以平民为主体的暴动,排除A项;楚汉之争是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汉王刘邦两大集团为争夺政权而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排除C项;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最终东晋以少胜多,排除D项。故选B项。11.《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这反映的是汉初推行休养生息政策()A.背景 B.内容 C.结果 D.影响【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题干“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西汉初年,经济萧条,一片荒凉景象,面对这样的社会状况,西汉统治者实行了与民休养生息的政策,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A项正确;汉初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是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将奴婢释放为平民,解甲归田、劝民还乡,排除B项;休养生息政策的结果是:汉初的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排除C项;汉初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影响是使得汉朝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加强了国家实力,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开国盛世,为汉武帝北驱匈奴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基础,排除D项。故选A项。12.下列属于秦汉时期时代特征的是()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B.中华文明的起源C.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秦汉时期时代特征”和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战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建立并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对后世影响深远。西汉建立后,采取休养生息政策,使经济恢复和社会稳定,到汉武帝时期,大一统的局面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秦汉时期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和巩固时期,A项正确;中华文明的起源是炎帝和黄帝,排除B项;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是夏商周时期,排除C项;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排除D项;故选A项。13.东汉中期以后,政治黑暗最突出的表现是()A.统治阶级内部的派系斗争 B.中央和地方矛盾的加强C.皇帝昏庸愚昧,不理朝政 D.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答案】D【解析】【详解】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他们轮流把持朝政,任用亲信,诛杀异己,导致政治腐败不堪。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根据题意,D项正确;ABC都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14.张骞第一次赴西域的目的是()A.开辟汉与西域之间的陆路交通 B.代表中央政府总管西域事务C.联络大月氏攻打匈奴 D.为汉武帝寻找汗血宝马【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招募使者出使西域,准备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符合题意,C项正确;开辟汉与西域之间的陆路交通—“丝绸之路”,是在张骞通西域之后,不是张骞第一次赴西域的目的,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代表中央政府总管西域事务的事件是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而不是张骞通西域,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为汉武帝寻找汗血宝马,不是张骞第一次赴西域的目的,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15.下列文物中可作为研究秦朝历史第一手史料的是()A. B.C D.【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手史料指的是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兵马俑即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品,可作为研究秦朝历史的第一手史料,C项正确;青铜面具是一种古代假面,我国多处地方都有出土,形状各异,其中,主要分为殷商青铜面具和三星堆面具,与秦朝无关,排除A项;铜冰鉴是我国先秦时期所使用的一种用于对食物防腐保鲜的用具,与题秦朝无关,排除B项;瓦当是指中国古代建筑中覆盖建筑檐头的筒瓦前端的遮挡,也可将屋檐最前端的一整片瓦称为瓦当,特指东汉和西汉时期,用以装饰美化和蔽护建筑物檐头的建筑附件,与秦朝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6.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格局。下列示意图符合公元229年三国局势的是()A. B. C. D.【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公元229年三国局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20年,曹丕在洛阳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221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229年孙权在建业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B项正确;ACD项不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17.下图是西晋颁给内迁少数民族酋长的“晋归义羌侯”印文。该印文可以了解西晋的()A.农业发展 B.海外贸易 C.朝政腐败 D.民族关系【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西晋颁给内迁少数民族酋长的“晋归义羌侯”印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晋给内迁少数民族酋长颁发印章,说明内迁少数民族归属西晋,民族交融趋势加强,因此题干印文可以了解西晋的民族关系,D项正确;题干信息说明的是西晋当时民族关系,与农业发展,海外贸易,朝政腐败无关,排除ABC项。故选D项。18.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三次大规模的人口南迁,对中国经济的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所带来的最重要的积极影响是()A.加剧了南方的混乱局面 B.使北方人口急剧减少C.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D.使北方趋于平静【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魏晋以来,由于北方长期战乱,北方人口大量向南迁移,北方人口的南迁给南方带去了先进的技术,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C项正确;南方战乱少,局势相对安定,加剧了南方的混乱局面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由于北方长期战乱,北方人口大量向南迁移,使北方人口急剧减少,部署最重要的影响,排除B项;北方长期战乱,“北方趋于平静”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9.“去夷即华,易姓建都,遂定天下之乱,然后修礼乐,兴制度而文之。考其渐积之基,其道德虽不及于三代,而其为功,何异王者之兴!”这段文字评述的是()A.汉高祖 B.汉文帝 C.晋武帝 D.北魏孝文帝【答案】D【解析】【详解】据题干“去夷即华,易姓建都,遂定天下之乱,然后修礼乐,兴制度而文之。考其渐积之基,其道德虽不及于三代,而其为功,何异王者之兴!”和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于494年力排众议迁都洛阳,然后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进行改革:用汉语、穿汉服、改汉姓、与汉人贵族联姻等。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巩固了北魏的统治。因此,材料评述的是北魏孝文帝,D项正确;汉高祖、汉文帝、晋武帝都是汉族政权的皇帝,而“去夷即华”强调的是少数民族政权,排除ABC项。故选D项。20.我国古代有一部集周秦至北魏农业生产知识之大成的总结性著作。作者贾思勰搜集了丰富的文献和农谚,访问老农,并经过实地观察和亲身实践之后写成此书。这部书是()A.《齐民要术》 B.《伤寒杂病论》 C.《大明历》 D.《兰亭集序》【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朝时著名的农学家贾思勰编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A项正确;东汉名医张仲景在总结前人经验基础上写成的医学著作是《伤寒杂病论》,排除B项;《大明历》是由南北朝时期中国著名数学家、科学家祖冲之创制的一部历法,排除C项;《兰亭集序》是东晋王羲之所做,排除D项。故选A项。二、综合题(共4大题,共50分)21.初一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们针对史前人类活动展开了充分的探究。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探究问题。【探究一:寻找证物】小张同学发挥想象力,描述了“北京人”一天的生活。①北京人长相还类似古猿,前额低平、颧骨突出、嘴部前伸。他们一般居住在山洞里。②白天,男人(暂且称为人)拿着木棒、各种石器围捕、砍砸鹿等猎物。③女人出去采摘,老人和孩子留下来看守火种,他们一般在洞内和洞口各堆设1个火堆,用来照明、取暖和驱赶野兽。晚上,男人女人各自带着成果回来。围着篝火分享食物。有关“北京人”的化石与遗存物(北京人遗址出土)(1)请你为小张同学的描述寻找证据。(填写图号即可)能为描述①提供考古依据的是:________能为描述②提供考古依据的是:________能为描述③提供考古依据的是:_________【探究二:进行解释】以下是小李同学搜集的反映河姆渡人、半坡人生产生活的图片。(2)请你仿照示例,对这位同学搜集的图片进行解释。[示例]: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可以见证河姆渡人会制作陶器。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可以见证:________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可以见证:_______【探究三:得出结论】(3)由上述探究可知,我们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是什么?【答案】(1)①.图1、图2②.图4、图5③.图3(2)①.半坡人会建造房屋(或过着定居生活)②.河姆渡人会种植农作物或种植水稻(3)依据:考古发现(或化石)【解析】【小问1详解】证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能为描述①“北京人长相还类似古猿,前额低平、颧骨突出、嘴部前伸。他们一般居住在山洞里”提供考古依据的是图“头盖骨化石”和图2“牙齿化石”;能为描述②“白天,男人(暂且称为人)拿着木棒、各种石器围捕、砍砸鹿等猎物。”提供考古依据的是图4“砍砸器和削刮器”和图5“鹿骨化石”;为③“女人出去采摘,老人和孩子留下来看守火种,他们一般在洞内和洞口各堆设1个火堆,用来照明、取暖和驱赶野兽。晚上,男人女人各自带着成果回来。围着篝火分享食物。”提供考古依据的是图3“被火烧过的朴树籽”。【小问2详解】解释:根据示例以及“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半地穴式房屋是半坡居民居住,可以见证半坡人会建造房屋(或过着定居生活)。根据“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可知,河姆渡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会种植水稻,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可以见证河姆渡人会种植农作物或种植水稻。【小问3详解】依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们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是考古发现。22.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斗争日益激烈。根据下面的材料,回答相关问题图①图②(1)图①中的哪个序号代表的国家,出现了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这个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是如何提高的?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有何利弊?(2)图②中哪个序号代表的国家,商鞅进行了变法?下图是一级文物,藏于上海博物馆。此物体现了哪项改革措施?商鞅变法起到了什么作用?(3)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答案】(1)⑦;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弊: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给社会带来了种种灾难。利:在争霸过程中,一些诸侯国被消灭,国家出现了走向统一的趋势。(2)⑤;统一度量衡;作用:国力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秦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秦统一全国奠定基础。(3)兼并战争、制度变革、思想学术的繁荣【解析】小问1详解】霸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执掌国政。他采纳管仲的建议,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使齐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大为提高。齐桓公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号令诸侯,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⑦代表的国家,出现了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齐桓公。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利与弊。弊: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给社会带来了种种灾难。利:在争霸过程中,一些诸侯国被消灭,国家出现了走向统一的趋势。

【小问2详解】国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奖励军功,杀敌越多,赏赐越厚,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⑤代表的国家,进行了商鞅变法。图片为“商鞅方升”体现了统一度量衡措施。为了改变以前各诸侯国使用的长度、容量和重量标准不一的状况,秦始皇规定以秦制为基础,统一度量衡制度,所有度量衡用器由国家统一监制。商鞅变法的作用:国力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秦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秦统一全国奠定基础。【小问3详解】特征: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特征有争霸兼并战争频繁;制度变革;思想学术的繁荣。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他年纪老了,就召开部落联盟议事会议,讨论继承人的人选问题。大家都推举舜,说舜是个德才兼备、很能干的人物,他考验了二十八年将位置传给舜。材料二:如下图。图一图二(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舜能当上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是什么?(2)材料二中图一涉及的是西周的哪一制度?实行该制度的目的是什么?(3)材料二图二中A、B处分别代表的内容是什么?(4)通过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制度创新的认识。【答案】(1)尧。禅让制。(2)分封制。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3)A丞相。B郡县制。(4)先进的制度能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等。(符合题意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人物、制度: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就召开部落联盟议事会议,讨论继承人的人选问题。大家都推举舜”可知,尧选择舜为首领;推选标准是德才兼备、很能干的人物,这体现的是禅让制。小问2详解】制度、目的:根据所学和材料二示意图可知,图片1,天子下面是各级诸侯,这体现的是分封制;实行分封制,这是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小问3详解】内容:根据所学和标准二可知,图片2中,中央设立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地方实行郡县制,故A丞相。B郡县制。【小问4详解】认识:此问相对开放,回答符合下列要点即可,如,先进的制度能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等。24.中华文明在兴盛和衰落中交替演进,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张老师以“文明之光”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参与一起完成相关学习任务。任务一【时序梳理——理清历史脉络】(1)根据下面年代尺上的信息,写出①②所代表的朝代,并概括B时期的阶段特征。任务二【走近人物——领略伟人风采】(2)分别列举图1和图2人物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方面作出的贡献。任务三【历史解释——体会治国智慧】(3)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当时的统治者分别运用了怎样的治国智慧解决现实问题?由于秦王朝的残暴统治,加上连年战争的杀掠,社会生产遭受严重破坏,经济凋敝,人民大量逃亡。汉初的人口。较之秦代大大减少,大城市人口只剩下十分之二三。——摘编自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中国古代史)社会矛盾的激化导致北魏政权的不稳定,也使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不断发生……孝文帝即位以后471年到487年的16年中,就发生农民起义29次,甚至在首都平城也发生了反抗北魏统治者的斗争。——摘编自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中国古代史)任务四【图片欣赏——感受建筑之美】(4)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国家之一,名胜古迹众多。请你为下列名胜古迹撰写解说词。【答案】(1)①秦;②三国;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2)秦始皇:结束长期分裂局面,统一全国;建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北击匈奴,筑长城;修灵渠;加强思想控制等。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罢黜百家,独崇儒术,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统一铸五铢钱;盐铁官营;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等。(3)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轻徭薄赋,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到文景时期,出现了治世局面,史称“文景之治”;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缓和了社会矛盾,增强了北魏的实力。(4)陕西秦始皇陵兵马俑,出土于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陵墓的陪葬坑,形象地展现了两千多年前秦军横扫六国的气势,是世界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