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共病的流行病学调查_第1页
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共病的流行病学调查_第2页
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共病的流行病学调查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共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发病率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现在,它被认为是一种公认的身心疾病。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脑血管病的病死率在逐年下降,治疗的最高目标不再只是延长患者寿命,同时也需提高其生活质量。由于脑卒中后伴发情感障碍的患者多数没有意识障碍和认知功能缺损,因此容易被非精神科医师忽视,但进行相关心理评估后,会发现很多脑卒中患者已经需要接受抗抑郁或抗焦虑治疗,笔者就89例脑卒中患者中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及临床特点进行初步分析。1数据和方法1.1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选取2009年3月~2010年9月入住我院病房的89例脑卒中患者。入选标准:(1)首次发病,经脑CT或MRI检查证实,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疾病会议制订的脑卒中诊断标准,急性期存在神经功能缺损。(2)无意识障碍和认知功能缺损,能配合临床体检及心理测试。(3)既往无焦虑或者抑郁症史,近1年内无重大精神创伤史。其中,男47例,女42例;年龄38~86岁,平均(63±13.39)岁;病程2~68个月,平均(29.36±18.00)个月。1.2抑郁、焦虑、pscad的诊断标准1.2.1抑郁程度测试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DepressionScale,HAMD)24项版本进行测试,其中总分>35分可能为严重抑郁,总分>20分可能是轻或中等程度抑郁,总分<8分就没有抑郁。所有抑郁病例均参照ICD10标准确诊。1.2.2焦虑的测试cale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iltonAnxietyScale,HAMA)24项版本进行测试,其中总分>29分可能为严重焦虑,总分>21分肯定有明显焦虑,总分>14分肯定有焦虑,总分>7分可能有焦虑,总分<6分属于没有焦虑。1.2.3诊断标准的评定对HAMD>8和HAMA>14的患者再由两名精神科医师参照ICD-10“F06.4器质性焦虑障碍”与“F06.32器质性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进行评定,既符合ICD-10“F06.4器质性焦虑障碍”的诊断标准,又符合“F06.32器质性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者,诊断为PSCAD。1.3血管并发症评分采用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评定脑血管病的严重程度,最高分45分,其中重型:31~45分;中型:16~30分;轻型:0~15分。1.4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调查所有研究对象在调查前均被告知该研究的目的及对病人的影响,经过知情同意后并签具知情同意书。然后由经培训的研究人员填写表格资料,调查内容包括: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如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经济能力、性格特征及所患具体疾病。入院后第15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估和汉密顿抑郁量表、焦虑量表测定,由指定的两位研究员进行分别评价,结果取平均值后记录。1.5焦虑、抑郁之间的相关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算单纯抑郁、单纯焦虑、PSCAD的患病率,并分别对其进行可能影响因素(性别、学历、年龄、经济能力、性格特征、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的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焦虑和抑郁之间比较运用相关性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焦虑与焦虑的情况89例脑卒中患者中有46例发生抑郁症,发病率为51.69%,其中,轻或中等程度抑郁42例,严重抑郁4例;35例发生焦虑症,发病率为39.33%,其中,可能为严重焦虑者2例,肯定有明显焦虑者6例,肯定有焦虑者20例,可能有焦虑者3例;34例发生PSCAD,发病率为38.20%。2.2中风后焦虑与抑郁的关系脑卒中后患者的焦虑、抑郁有比较强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0.732,P<0.01。见表1。2.3神经功能缺损与pscad的关联对6项抑郁/焦虑/PSCAD症状可能影响的因素(包括性别、学历、年龄、经济能力、性格特征、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如下:学历与单纯抑郁、单纯焦虑、PSCAD存在统计学关联,高中以下学历为其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376(95%CI1.003~2.637)、2.667(95%CI1.007~3.709)、1.298(95%CI0.153~2.528);神经功能缺损与单纯抑郁、单纯焦虑、PSCAD存在统计学关联,中、重型神经功能缺损为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4.598(95%CI2.051~16.997)、9.462(95%CI2.310~11.879)、1.817(95%CI0.310~5.879);性格特征与单纯抑郁、单纯焦虑、PSCAD也存在统计学关联,OR值分别为3.603(95%CI1.003~4.637)、43.513(95%CI30.007~52.709)、7.217(95%CI5.153~8.528)。年龄为PSCAD的危险因素,OR值为1.174(95%CI0.819~6.625),但与单纯抑郁、单纯焦虑无统计学关联;而性别、经济能力与抑郁/焦虑/PSCAD均无统计学关联。见表2~4。3脑卒中术后情感障碍发生与患者的文化程度和心理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近10余年来,脑卒中后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已引起国内外临床医师的关注,PSCAD在20世纪90年代精神病学领域中亦被广泛关注,但对PSCAD的研究报道甚少。本次研究89例脑卒中患者,抑郁/焦虑/PSCAD的发病率均在35%以上,且焦虑和抑郁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随着神经影像学以及神经生物学的发展,对于卒中后情感障碍的发病机制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由单纯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或社会心理学机制发展为多因素共同参与的社会-心理-生物学机制,机体的神经免疫内分泌系统相互调节、相互制约,共同参与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因此研究脑卒中后情感障碍发生的相关因素,在促进脑卒中预后方面起重要作用。本研究发现卒中后情感障碍的发生与患者的文化程度有很大关系:文化程度高的患者多数能在医务人员的分析指导下较客观地评估自我病情和制定康复目标,能较理性地接受各种治疗方案,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主动参与康复训练;而文化程度低的患者理解能力差,情绪波动大,容易发脾气或者气馁沮丧,不愿意配合医院的相关治疗。笔者还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单纯抑郁、单纯焦虑、PSCAD的发生作比较,发现均呈正相关性,即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为卒中后情感障碍的危险因素:躯体症状越重,心理障碍的发生率就越高,分析可能与生物病理基础直接引起情感障碍有关,重度的情感障碍又会反过来妨碍躯体功能的恢复。可见,躯体疾病与精神疾病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互为因果。另外发现,性格特征与脑卒中后情感障碍的关系密切:性格开朗,平时愿意与人沟通的患者,多数能及时听取医务人员的的建议和接受家人的劝导与关怀,因此卒中后情感障碍的发生率较低或者程度较轻;相反,原来性格孤僻的患者就更容易产生沮丧、自我放弃的情绪,不愿配合治疗,影响康复进度。年龄与PSCAD相关,但没有发现性别、经济能力与焦虑、抑郁或者PSCAD有相关性,这与很多研究结论不尽相同,这可能是因为研究对象、采用的调查工具、研究所在地域等的不同。朱春丽等人研究证实,心脑血管病与焦虑抑郁情绪密切相关,发生率达65.6%,出现高峰期在病后13个月左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