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家档案馆藏日本二战罪行文献史料研究_第1页
美国国家档案馆藏日本二战罪行文献史料研究_第2页
美国国家档案馆藏日本二战罪行文献史料研究_第3页
美国国家档案馆藏日本二战罪行文献史料研究_第4页
美国国家档案馆藏日本二战罪行文献史料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美国国家档案馆藏日本二战罪行文献史料研究

1美国国家档案美国国家档案馆是保存联邦政府文件的机构。建立于1934年,直属联邦政府,馆长由总统任命,1949年改属美国国家档案与文件局,现称美国国家档案和记录管理局,又称联邦记录中心、总统图书馆、国家历史文献出版委员会,总馆馆址设在华盛顿,目前在全美设有38家分馆。1937年,美国国家档案馆先后接收了美国联邦政府原藏档案、罗斯福新政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部档案,形成该馆早期馆藏。1949年2月对日本甲级战犯进行审判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解散后,相关法庭文书移交美国国家档案馆收藏。1952年4月,美国结束对日占领后,美国军方又将在日本缴获的日本帝国政府文书档案带回美国,其中经情报部门审查准予解密部分移交美国国家档案馆收藏①1。该馆日本二战期间战争罪行文献史料就主要来源于上述馆藏,内容包括日军战争罪行罪证、战争期间截获情报、相关政府文书档案等,卷帙浩繁,弥足珍贵,是目前全世界最为开放和使用最为方便的日本二战罪行文献资料,对于今天研究日本二战罪行、认清历史真相和解决中日关系中的历史问题具有重要价值。为方便国内学者使用、填补一手文献史料空白,2012年国家图书馆民国时期文献保护工作办公室启动海外日本二战罪行文献资料的征集回归工作,并赴美调研,基本摸清日本二战罪行史料在美收藏情况,并计划逐步有序复制回归,以供国内学界、公众使用。2日本战争罪名档案由于美国政府档案分藏和分类方式历经多次较大规模的改革,导致不同时期、不同机构来源的馆藏有不同的管理方式,日本二战罪行文献资料也因此零散分布于不同机构、不同主题的浩瀚文档中。从20世纪50年代起美国政府开始逐步解密相关档案,到70年代解密约数百万页,但仍有大量档案虽已到解密期限但尚未解密,而已解密部分文献因分散保存于多个机构而未能得到有效和广泛的利用。20世纪90年代,美国国内二战受害者索赔浪潮兴起,公众对德、日纳粹战争罪行档案解密吁求高涨。受多种民间力量推动,1998年10月8日,美国总统克林顿签发了《纳粹战争罪行公开法》(NaziWarCrimesDisclosureAct,P.L.105-246);2000年12月6日,美国国会通过《日本帝国政府档案公开法》(JapaneseImperialGov-ermmentDisclosureAct,P.L106-567),对美国政府档案中有关日本战争罪行的档案文献进行清点解密并提供OPAC检索。这些资料主要来源于美国中央情报局、美国陆军部、美国联邦调查局、美国国家档案馆、美国国务院等机构,时间涵盖1931-1951年,分散于43个记录组(RecordGroup,RG)中,有助于人们全面深入了解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所犯的大屠杀、细菌战等战争罪行细节,以及美国政府和美国智库在战后对日处置方面的决策和行为,为进一步文献研究奠定了基础。现将其中涉华馆藏情况介绍如下。2.1国际会议档案由于“违反战争法”是战后日本战争罪行诉因之一,因此美国军方保留的军事作战记录是判定日本战争罪行和战争责任的重要凭据,虽然战后由于国际局势的变化,日本的战争罪行未能得到彻底清算,使得这部分档案未能发挥其应有作用,但对今天研究日本二战期间的军事行动、战争罪行仍具有重要史料价值。其中几宗包涵了大量中国抗战史料,梳理概述如下:(1)关于边界、各种要求和仲裁的档案(记录组号RG76,下同)。其中包括二战期间有关中国边界冲突的国际会议档案,参加李顿调查团的美国代表麦考益(FrankMcCoy)所保存的有关“九·一八”事变的国联会议记录、报告、备忘录等。(2)美国海军陆战队档案(RG127)。包括美国海军陆战队二战期间在中国沿海作战的军事档案、调查报告,以及华北接管与移交相关档案。(3)美国陆军部档案(RG165)。包括中缅印战区军事情报,史迪威、魏德迈与参谋长联席会议之间有关战区情况的函电,英美日军力分布情况报告,日本军事警察驻汉口人员名单等。(4)参谋长联席会议档案(RG218)。完整保存了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和英美联合参谋长会议档案,包括太平洋战区、中印缅战区、中国战区作战讨论记录,及其下属美国联合情报委员会、英美联合作战计划处等提交的各种有关军事行动的报告、备忘录、往来函电,参谋长联席会议给中印缅战场美军司令官的命令等。(5)美国陆军参谋部档案(RG319)。包括在重庆、香港、昆明、上海等地区收集的军事情报,中国远征军、中国驻印军在印缅战场作战的历史照片,中国伪军名单等。(6)美军驻中缅印战区总部档案(RG493)。包括中缅印战区和中国战区的历史纪要、盟军军队(含中国军队)的参谋档案、作战记录、接收到的作战命令等。2.2战争罪行的历史主要包括日本虐待战俘和平民俘虏,化学战和细菌战,针对盟军军事人员和平民的暴行三类。(1)美国陆军机构档案在太平洋战区战争结束阶段,美国军队参与了一系列解救战俘和平民俘虏的行动,因此美国国家档案馆收藏有大量日军虐俘证言证据档案。这些档案主要分布在以下卷宗:美国国务院一般档案(RG59);美国海军军法处档案(RG125);美国陆军军法处档案(RG153);战略情报局档案(RG226);二战盟军总部及其下属机构档案(RG331);美国宪兵司令办公室档案(RG389);美国陆军副官署档案(RG407)。其中比较著名的一组档案是战略情报局档案中有关奉天战俘营的档案,记录了1942年巴丹死亡行军幸存战俘和一些台湾、韩国、菲律宾俘虏在沈阳“奉天战俘营”的生活情况,国际救助情况,日军对其虐待、奴役情况,1945年8月中美部队联合开展营救战俘计划情况,以及美军抵达沈阳后收集到的有关中国东北地区和苏联军队的情报。(2)日本细菌战文献研究人员美国国家档案馆所藏有关日军化学战和细菌战的文献不及日军虐待战俘和平民俘虏档案数量大。为便于学者和公众利用,2007年美国国家档案馆编制了《日本战争罪行与日本细菌战文献选编1934-2006》,从1400余份有关731部队、细菌战实验和实施等方面的文献中节选而成,同时还影印了25份馆藏文献原文,可作为日本细菌战人类活体实验相关课题研究人员的起始参考资料。除上述已汇成专题数据库的文档外,有关细菌战相关史料可在以下卷宗找到:美国陆军医务长办公室(RG112);美国陆军军法处档案(RG153);美国陆军部档案(RG165);美国化学战争技术局(RG175);美国战略情报局档案(RG226);美国陆军参谋部档案(RG319);二战盟军总部及其下属机构档案(RG331)。这些档案中有日本在中国东北进行化学战和细菌战实验的相关情报,日本在中国使用化学毒气和细菌弹的报告(包括有关哈尔滨中马城①2的情报,日本在东北居民身上注射鼠疫杆菌并引发疫情的报告,日军在湖南空投含有鼠疫的粮食、纸张并引发大范围疫情的报告等),战后美军逮捕和审问日方从事生物战研究人员的情况,苏联要求公开审讯生物战战犯档案,以及美国政府最终决定与石井四郎等人进行秘密交易,赦免其战争罪行的相关档案等。(3)国防部档案美国国家档案馆所藏日本战争罪行档案的另一大类为日本在亚洲太平洋战区针对盟国军队和所侵略国家平民的暴行记录,这些记录主要分布于以下卷宗:美国海军军法处档案(RG125);美国陆军军法处档案(RG153);二战盟军总部及其下属机构档案(RG331);美军驻中缅印战区总部档案(RG493)。这些档案的内容极其丰富,包括日军对菲律宾、中国等国家平民进行屠杀、强奸、虐杀、实施酷刑等种种行为的记录,例如南京大屠杀、将中国劳工强行运至日本进行奴役和强迫劳动、杀害迫降于上海的美国飞行员俘虏的相关证言证据记录等。2.3战犯的情况二战结束后,依据波茨坦公告和日本投降条约,盟军组织对日本战犯的罪行进行审判。依据犯罪性质,战犯分为甲、乙、丙三级。对于甲级战犯,1946年5月3日,由中、美、英、苏、澳、加、法、荷、新、印、菲十一个国家在日本东京组织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28名甲级战犯进行审判,1948年11月12日审判结束,18日宣判。28名战犯除2人病亡、1人因精神病被免于起诉外,全部25名战犯被判有罪,其中7人绞刑,16人终生监禁,2人有期徒刑。对于乙级和丙级战犯,1945年10月至1956年4月,在盟军总部的主导下,由美、英、澳、荷、法、菲、中等国家分别在马尼拉、横滨、上海、南京、关岛等43个地区组织了军事法庭进行审判。期间共开庭2200次,有5379名日本人、173名台湾人和148名韩国人被审讯,最终4300人被判有罪,其中984人被判死刑,475人被判终身监禁,2955人被判有期徒刑。有关上述审判的庭审记录、证据材料、法官档案、检方档案以及部分辩方材料等可在美国二战时期陆军军法处档案(编组号RG153)、日本二战战争罪行档案(编组号RG238)二战盟军总部及其下属机构档案(编组号RG331)三个卷宗内找到。3考虑和建议3.1日本战争罪名证据资料的搜集中国作为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屡遭战火毁坏,又因当时证据保存意识不强,日本战败后有意销毁罪证,导致国内有关日本侵华战争罪行的一手资料十分欠缺。目前,大陆地区有部分满铁文献、日本乙丙级战犯审判文献以及伪满洲国、汪伪政府和国民政府档案散存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辽宁省档案馆、吉林省档案馆、公安部档案馆、国家图书馆、南京图书馆等单位,另有台北“国史馆”等单位所藏抗战损失调查、日军暴行报告等史料为较大卷宗,其余较为零散。相比之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政府即已组织军方和相关人员有目的地收集、保存日本战争罪行证据资料,战争结束后,美国利用这些资料主导了包括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在内的一系列针对日本甲、乙、丙级战犯的审判。这些资料无论是在内容、数量和价值上,还是在文献的系统性、丰富度上,均为其他国家所不及。鉴于这批资料的重要价值,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从上世纪70年代起即组织人员对其进行系统的复制回归。很多日本学者据此发表研究成果,客观上起到了以“学术研究”方式支持本国政治和外交的作用。我国相关工作开展起步较晚。在文献研究方面,改革开放后,有中国社科院、南京大学、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单位派学者和研究团队赴海外查阅研究;在文献征集方面,除上述单位学者曾少量复制回国外,未有开展较大规模征集工作。2011年国家图书馆启动“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文献史料作为征集重点。2012年,国家图书馆又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共建“东京审判研究中心”,针对国内一手资料匮乏的情况,组织对美国国家档案馆所藏日本战争罪行档案史料情况进行系统性摸底和征集。目前已征集到缩微胶卷1261卷,并计划在未来继续加大征集。日本二战罪行特别是其中的侵华战争罪行文献资料是有关中华民族近现代兴衰荣辱历史的重要见证,中国作为日本侵略战争的受害国和战胜国,应站在“为子孙后代保留关于本民族兴衰荣辱历史记忆”的高度,重视资料征集,为我国国内抗日战争研究、中日关系及历史研究提供有力文献支撑。建议一方面强化制度保障,参考美国国家档案馆通过国会立法的做法,推动有关领导部门下发文件,从政策乃至法律层面,为这类文献的征集、整理、利用和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保障;另一方面提供专项经费支持,参考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等单位的做法,设立专项资金资助相关文献调研,促进文献征集。3.2日本战时日本文献存藏情况的考察日本二战罪行文献资料征集与普通文献采访有很大不同。首先,从文献性质上,日本二战罪行文献资料不是正式出版物,文献源流复杂,需在掌握相关文献流转历史背景知识基础上开展征集。例如,美国国家档案馆的这一馆藏虽然已非常宏富但仍不完整,仅在北美地区就有美国国会图书馆,罗斯福、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总统图书馆,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图书馆等收藏大户,馆藏内容各有特长。此外,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日美签订和平条约后,美国国家档案馆曾将大批档案归还于日本,其中除少部分经美国国会图书馆挑选复制保存外,很大部分当时未留副本和清单,去向与存世情况有待进一步调研。其次,从使用价值上,它们具有唯一性和稀有性,属于珍贵一手史料,为开展相关学术研究、厘清历史事实所亟需。再次,从征集方式上,这类文献很少通过商业渠道发布,主要通过内容定制实现。以美国国家档案馆为例,由于战后并未像对德国纳粹战犯那样对日本战犯进行持续的追捕,因此美国各部门未对日本战犯建立个人卷宗,在各部门将文献移交美国国家档案馆时,这些文献本身是极其庞杂混乱的,此外还有大量日本二战罪行档案分散于浩如烟海的其他主题卷宗中,未进行专题性梳理、汇集,特别是其中涉及中国的内容仍需我们自己去梳理、揭示。因此,日本二战罪行文献资料的征集过程实质上是在对目标馆藏、文献组织情况、文献价值、未来用户需求等多方调研基础上,设计征集方案、探索征集渠道、定制文献内容、实施文献管理、开展知识服务的综合过程,这对采访人员的学术素养、与公私机构团体沟通合作能力、知识组织与揭示能力以及用户服务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在国家图书馆“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立项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台湾“中央研究院”等单位曾以项目资助形式组织学者赴海外进行专题文献查访调研,并出版了《南京大屠杀史料集》等重大成果。但总体来看,目前国内对这些文献在海外的存藏情况尚未进行系统性调研,已开展工作存在主题单一、零散、不同单位间横向沟通合作较少、征集渠道狭窄难以形成规模、文献征集回国后整理揭示不够等问题。因此建议依托“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由国家图书馆牵头,依托学界力量,组织由学界、图书馆界专家和社会贤达共同组成的工作团队,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对这些文献资料的海外存藏情况进行系统性梳理调研,探索有效征集渠道,充分整理揭示,以利国民使用。3.3注重学科研究,避免文献利用和媒体利用。在现代社会,我国现代文化在文献的著录与揭示方式上,档案类文献与传统图书馆文献有很大不同,难以通过传统书目著录方式进行有效管理。在20世纪初美国国家档案馆曾一度试图以大部制分类法和十进制分类法整合所有馆藏,结果发现这很容易造成建档信息丢失和排架混乱,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