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课前闲聊,你为什么而读书?导入。出示周恩来图片:这个人是谁?2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他少年时期有关的一篇文章。板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崛起是什么意思?带着着理解来说说课题的意思吗?生:这位同学借助查字典帮我们理解了课题,让我们齐读课题。整体感知。1.正确识读理解词语。课前同学们都做了预习。这些词语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互相当当小老师考一考。模范严肃若有所思崛起疑惑不解沉郁难以忘怀左顾右盼惩处肇事训斥劝慰苦难和屈辱光耀门楣清晰而坚定抱负和胸怀有志者当效此生巡警局这些词语的意思你都会读并理解了吗?同桌两个互相当小老师考一考。出示句子读一读。夯实肇事、惩处。出示肇事生说,评价,全班跟读两遍。出示惩处根据提示你觉得应该读什么?生答。评价小老师非常棒。全班跟读2遍。书写理解“振”的意思。【正确美观书写】老师看了同学们的课前的预习题纸注意到这个字。出示“振”哪个小老师来说说有什么问题?预设:应该是横,笔画有错。评:跟着小老师把这一笔在生字格标一标。怎样把这个字写得美观?预设:注意一笔撇。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写一个正确美观的振。板书,在题纸上也来这样写一个。【理解振的意思】在课文中一共两次出现了振这个字,出示屏幕和板贴意思。【板贴】一起来读:为之一振中华不振出示意思:振的意思有这两个,在词中分别是什么意思?小结:同一个字有不同的解释,理解了意思就更能读好句子:(找两个同学)出示:A.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B.
“中华不振哪!”伯父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结合预习题纸来思考:本文围绕周恩来讲了什么事?【落实围绕主要人物归纳】现在请同学们拿出预习题纸:课前咱们对文章做了梳理。之前咱们学过了六要素归纳文章的方法,同学们做的都很好,这位同学在第三件事上写的很仔细,请你来概括这件事吧!生回答啰嗦。有没有同学听出问题来?预设:他说的太复杂了。评价:是的,我们在归纳文章主要内容上要围绕主要的人物来进行归纳,次要人物不用都说进来。你再来试一试。生再概括。【落实抓因果关系说清楚】照着刚才所学到的方法,谁来结合着这三件事来归纳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生叙说。评价:听起来表达上不是那么的清楚,老师来给你两组词,任选一组,再来试着说说看?生在尝试。小结:对于事件比较多的内容,理清文章的因果关系,是归纳清楚的好办法。【创境引出文章大问题】现在就让我们来到新学期开始的那堂修身课上,沈阳东关模范学校的魏校长向学生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引导生读你们为什么而读书?)预设:这个老师太嫩了点,再读。
“为家父而读书。”评价为家而读,是个孝顺的孩子。
“为明理而读书。”评价:将来定是个有涵养的人。
“为光耀门楣而读书。”有人干脆这样回答。评价:真不错,为族而读,光宗耀祖。【关注提示语和标点,读好这句话】
师:有位同学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魏校长注意到了,他打手势让大家安静下来,点名让那位同学回答。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
请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你注意到提示语了吗?谁在坚定而清晰的回答。请你(一生)真好不但读出了提示语而且注意了叹号的语气。我们一起来清晰而坚定的这样读。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一起: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品析词句聚焦问题】魏校长的同一个问题,为什么周恩来和其他的人的回答截然不同,他立志的原因是什么?预设:因为听伯父说中华不振。预设:因为他亲眼看到过国人明明遭遇苦难却还受训斥。【小组合作对比中感受人物形象】下面就请小组合作默读10-15段:面对中华不振的情形,大家是什么反应?请用波浪线画出其他人的反应,用横线画出周恩来的反应,再谈谈体会。两组汇报。指着板书,面对这种情形,这种不一样的反应,你觉得少年周恩来是个怎样的人?生:心里有国家心里有民族【板贴】心里有人民带着我们的理解再读这句:找两位同学来读。【时间轴感受国家苦难危亡聚焦重点语句】同学们其实当时的情形远不止如此。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割地、赔款。几年之后八国联和侵华,割地达150多万平方,继续赔款并被迫开放港口,之后甲午海战,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我国海防全线溃败……之后《马关条约》《中日辛丑条约》《中法黄埔条约》《北京条约》……更多的割地、赔款、开放港口、生灵涂炭。了解到这些之后你觉得——生:太气人了生:太悲哀了!生:中华不振啊而少年周恩来是什么反应?生再读: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心沉重分量。怎么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和屈辱中拯救出来呢?这个问题像一团烈火一直燃烧在周恩来心中。【创境诵读重点语句】屏幕出示:1856年英国海军攻占虎门炮台,国洲城的城墙都被轰塌了,一时间狼烟四起,哀鸿遍野,听到这个消息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心沉重分量。怎么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和屈辱中拯救出来呢?这个问题像一团烈火一直燃烧在周恩来心中。八国联合军队侵华,攻占北京,皇家园林被轻易攻占,三天三夜的大火这所举世闻名的园中之园毁于一旦,听到这样消息: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心沉重分量。怎么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和屈辱中拯救出来呢?这个问题像一团烈火一直燃烧在周恩来心中。甲午海战尽管我军奋力抵抗,威海全舰官兵舰与敌人同归于尽,然而中国战败,海防失守,签下马关条约割地赔款,听到这样的消息。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心沉重分量。怎么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和屈辱中拯救出来呢?这个问题像一团烈火一直燃烧在周恩来心中。家没了不能为家父读书,国没了,不能为明理读书!家国没了不能为光耀门楣读书!所以,当修身课上魏校长提出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时,就有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响亮回答。【拓展资料深化理解】周恩来是这样立志的也是这样做的:出示课文诗句这是他东渡日本求学时所做的诗,之后的周恩来,为国为家日理万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读了这段资料你对周总理又有什么认识?为家为国为民。小练笔:你有什么志向?又是受什么事情的影响有这个志向的?请说一说。一生请拿出你的志愿卡,课下借助因为所以的句式把它写下来,放在我们的展板强上。课后作业:完成小练笔志愿卡。好书推荐:《伟人的青少年时代(周恩来)》学情分析学生刚由三年级升到四年级,已具有了初步的识字能力和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的能力,这为学习本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本文的时代背景与学生的生活相差太远,学生由于没有切身的经历和情感的储备,缺乏透过文字表面体悟背后的情感,领悟其间的内涵。因此,本课的设计力求在读文基础上,将课内外的语文学习资源整合起来,将听、说、读、写、思有机结合,使学生深入体会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并在体验别人成长经历的同时,思考自己成长中的问题,学习如何立志。效果分析在课堂上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前提下,这堂课思路清晰,目标明确,该放手给学生的就放手,只在需要提高和巩固的地方,及时的为学生搭建平台,而在最需要老师提醒才能注意的地方适时的引导。整堂课很好的理解崛起、清晰等词语的意思,根据字义判断并读好“惩处”。正确美观书写“振”字的字形。会用围绕主要人物和理清因果关系两种方法,帮助学生学会了围绕主要人物和利用因果关系来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借助上下文联系、课后题古诗、利用时间轴感受民族灾难深重苦难和屈辱、周恩来的家国情怀。在最后的拓展环节,写自己读书的目的,做到理由清楚。很好的突破了借助资料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家国情怀的教学重难点。。教材分析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选自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七单元,本组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专题,从不同角度讲述了别人的成长故事,让学生在体验别人成长经历的同时,思考自己成长中的问题,学习如何立志,如何自立。本篇课文写的是少年周恩来,在亲眼目睹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后,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家国情怀。
本课意图是引导生思考自己读书的目的,激励生将自己的学习生活与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大业联系在一起;引导生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是本课的德育目标。围绕主要人物,关注细节描写归纳主要内容是本课的语言落实点。一、看拼音,写词语sùxīzhènxiōnɡhuáizànɡù严清兴称照我理解的新词有:_我理解的新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之一振连声赞叹当效此生疑惑不解中华不振左顾右盼训斥三、完成表格,尝试说一说课文主要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谁干什么)第一件事第二件事第三件事我查找的历史事件:1900年辛丑条约1899年八国联军侵华1895年马关条约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1860我查找的历史事件:1900年辛丑条约1899年八国联军侵华1895年马关条约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1860年北京条约1858年天津条约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842年南京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1844年鸦片战争1840年读时间轴,我发现:读时间轴,我发现:《大江歌罢掉头东》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大江歌罢掉头东》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注释:大江:这里泛指气势豪迈的歌曲。邃(suì)密:深入,细致,这里是精研的意思。济世穷:挽救国家的危亡。面壁:面对墙壁坐着,这里用来形容刻苦钻研。难酬:难以实现,目的达不到。课后反思《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讲的是周恩来在少年时代亲眼目睹中国人民饱受压迫后体会到“中华不振”,从而立下志愿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围绕主要人物和理清因果关系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是重要语文要素落实点。体会周恩来的家国情怀是本课的德育目标。
据此我做了以下努力:
一、紧扣“中华不振”,体会立志原因。
面对魏校长的问题,为什么周恩来的回答跟别人不一样?他有怎样的经历?引导学生关注中华不振部分的描写。在课堂上,围绕着中华不振让学生进行多组对话,从语气和词句中体会中华不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使学生达到感情的高潮。
二、讲读经典段落,感受立志激情。
课文的第9自然段是少年周恩来立志的描写,我不失时机的用时间轴和图片资料出示历史上的不平等条约和百姓遭遇,通过历史资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结合历史背景读好这部分。通过我的引导,学生十分动情,朗读也一次比一次好,情感表达的也一次比一次强。
三、直面黑暗历史,激发爱国之志。
在学生感情最为强烈的时候,我出示周恩来一生的历史概括资料,,这些材料唤起了学生的爱国意识,萌发报国之情,增强对周恩来总理的家国情怀的认识,使孩子真正的融入到课文之中。这个时候,我又让孩子进行小练笔,回顾开始时候的内容,你究竟是为了什么而读书,孩子们纷纷写出了自己的远大志向。
本节课的不足也很多,尤其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发觉,学生的感情激发似乎没有预想的那么强烈,我思考了一下原因,总结如下在学生说出自己是为何而读书时,没有及时的让学生将理想说的现实点,造成了学生都立志为中华而读书,不现实具体。分享:课标分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选自部编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七单元,本组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专题,从不同角度讲述了家国情怀,让学生在体验别人成长经历的同时,思考自己成长中的问题,学习如何立志,如何自立,如何与别人相处本篇课文写的是少年周恩来,在亲眼目睹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后,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七年级生物上册 2.4.1《细胞分化形成组织》教学设计1 (新版)北师大版
- 2023六年级英语上册 Unit 3 My weekend plan Part A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PEP
- 2024一年级数学下册 第8单元 探索乐园 2数图结合规律教学设计 冀教版
- 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教学设计第十一单元《盐 化肥》
- Unit 1 Making new friends Period 3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大同版(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 2018年秋九年级上册(人教部编版)历史教学设计:第12课 阿拉伯帝国
- 七年级体育 第11周 第二十二课教学设计
- 2花的学校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 2024秋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3章 光现象 第五节 光的反射教学设计3(新版)苏科版
- 老年人的营养管理
- 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讲解
- 医疗保险学(周绿林-李绍华主编)课件PPT模板
- 《三气周瑜》儿童故事绘本ppt课件(图文演讲)
- 初中美术-《手工书设计》教学课件设计
- 《城市轨道交通客服英语》课程标准
- 2023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治路径专家共识(最全版)
- 融资岗面试题及答案
- 垃圾清运重点难点和解决措施
- 美国大选-特朗普介绍(个人演讲PPT)
- TSDPIA 05-2022 宠物猫砂通用技术规范
- 2023年河南工业和信息化职业学院单招面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