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讲稿)重点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ab1c10de297b092ff805fab49fc11ab/bab1c10de297b092ff805fab49fc11ab1.gif)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讲稿)重点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ab1c10de297b092ff805fab49fc11ab/bab1c10de297b092ff805fab49fc11ab2.gif)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讲稿)重点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ab1c10de297b092ff805fab49fc11ab/bab1c10de297b092ff805fab49fc11ab3.gif)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讲稿)重点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ab1c10de297b092ff805fab49fc11ab/bab1c10de297b092ff805fab49fc11ab4.gif)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讲稿)重点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ab1c10de297b092ff805fab49fc11ab/bab1c10de297b092ff805fab49fc11ab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孙建话:67162696邮箱:SUNJIANMING@TEDA.COM.CN223页请勿在教室内吸烟上课时间请勿:接、打电话--交谈其他事宜--随意进出教室上课时间欢迎:提问题和积极回答问题--随时指出授课内容的不当之处谢谢合作参加培训须知安全生产管理概述第一章1.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1.1安全生产、劳动保护与职业安全卫生①安全生产
p1为了使生产过程在符合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发生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险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的总称。K熟悉1、2 安全生产管理
p1针对人们生产过程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安全管理的目标是减少和控制危害,减少和控制事故,尽量避免生产过程中由于事故造成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环境污染以及其他损失。安全生产管理包括安全生产法制管理、监督检查、工艺技术管理、设备设施管理、作业环境和条件管理等。管理对象是员工,涉及所有人员、设备设施、物料、环境、财务、信息等,管理内容包括,机构管理人员、责任制、规章制度、策划、培训教育、安全生产档案。掌握②
事故隐患指现存系统中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管理上的缺陷。本质上属于危险、有害因素的一部分。③
危险
是指特定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④
重大危险源
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掌握①事故
是指造成人员死亡、伤害、疾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1.2 事故、事故隐患、危险、危险源与重大危险源
p21.3安全、本质安全与安全生产管理
p3①安全指生产系统中人员免遭不可承受危险的伤害。②本质安全通过设计等手段使生产设备或生产系统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在误操作或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事故。掌握2.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2.1
安全生产管理发展历史p4√①工业革命(18世纪)√②现代工业的兴起(20世纪初)√③航空航天技术发展(持续改进、以人为本)√④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20世纪末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我国上世纪五十年代进入,六七十年代研究事故致因和预防理论;八九十年代风险评价、危害辩识和监控;世纪末职业
安全体系;新世纪初安全生产风险理论。内容包括危险辩识、风险评价、危险预警与监测管理、事故预防与风险控制管理
应急管理。了解2.2
安全生产管理原理与原则p5安全生产管理作为管理的一个分支,服从管理的基本原理,系统原理:整分合原则、反馈原则、封闭原则、动态相关性原则;人本原理:能级原则、动力原则(物质精神信息)激励原则;预防原理:偶然损失原则、因果关系原则、3E原则、本质安全化原则;强制原理:安全第一原则、监督原则。熟悉2.3事故致因理论
p8①事故频发倾向论事故频发倾向是指个别人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的内在倾向。格林伍德和伍兹对许多工厂的事故发生次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工厂中存在着事故频发倾向者。法墨和查姆波明确提出了事故频发倾向的概念,认为事故频发倾向者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熟悉②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论:p8该理论认为: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尽管事故发生可能在某一瞬间,却是一系列互为因果的原因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该理论提出了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这个工业安全中最重要、最基本的问题。熟悉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论(3) 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P9√能量在事故致因中的地位1961年,吉布森和哈登等人提出了解释事故发生物理本质的能量意外释放论。人体受到超过其承受能力的各种形式能量作用时受伤害的情况见表1;人体与外界的能量交换受到干扰而发生伤害的情况见表2。熟悉(4)系统安全理论P9系统安全理论提出的新概念:√开始考虑如何通过改善物的系统可靠性来提高复杂系统的安全性,从而避免事故;√没有绝对安全的危险,安全都是相对的;√不可能根除一切危险源;√安全的目标就是控制危险源,而危险源是不断变化的;熟悉2.4 事故预防与控制的基本原则
p9••事故预防与控制包括事故预防和事故控制。前者是指通过采用手相术和管理手段使事故不发生;后者是通过采取技术和管理手段,使事故发生后不造成严重后果或使后果尽可能减小。对于事故的预防与控制,应从安全技术、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等方面入手,采取相应对策。安全技术对策着重解决物的不安全状态问题。安全教育对策和安全管理对策主要着眼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问题。安全教育对策主要是使人知道哪里存在危险源,如何导致事故,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如何,对于可能的危险应该怎么做。安全管理措施则是要求必须怎么做。掌握3.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现状P10√√
3.1
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把安全放在首要位置,优先人的安全,安全优先原则。√
“预防为主”,按照系统化、科学化的管理思想,按照事故发生规律忽然特点千方百计预防事故发生,防患于未然,消灭事故于萌芽状态。√“综合治理”,标本兼治,重在治本。掌握3.2
安全发展理念“安全发展”重点包含三层含义:一是“以人为本”必须要以人的生命为本。二是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以安全为基础、前提和保障。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解决安全生产问题。3、3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P10
了解3.4 安全生产政策措施
P12熟制定安全生产发展规划,悉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指标及控制体系;加强行业管理,修订行业安全标准标准和规程;增加安全投入,扶持重点煤矿治理瓦斯等重大隐患;推动安全科技进步,落实项目、资金;研究出台经济政策,建立、完善经济调控手段;加强培训教育,规范煤矿招工和劳动管理;(7)加快立法工作;建立安全生产激励约束机制;强化企业主体责任,严格企业安全生产业绩考核;严肃查处责任事故,防范惩治失职渎职、官商勾结等腐败现象;倡导安全文化,加强社会监督;完善监管体制,加快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熟悉P133、5安全生产监督监察体系(1)综合监管和行业监管(2)国家和地方(3)政府监管和企业负责“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监督管理,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格局.以及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责任体系.3、6
安全生产目标体系
P132004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1)2010年安全生产明显好转,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死亡人数大幅下降;(2)2020年安全生产根本亿元GDP死亡率,10万从业人员事故死亡率等,达到或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第二章1.生产经营单位安全规章制度建设安全规章制度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P15安全生产重要手段、保障、保护从业人员健康重要手段。安全规章制度的建设内容与要求
P16了解依据:法律法规原则:安全第一、系统性、规范化和标准化。编制管理:起草、会签、审核、签发、发布、培训考试、修订。体系的建立熟悉2.安全生产责任制
P21√①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目的和意义√目的:增强责任感;明确责任;√意义:落实方针法规具体要求;使责任人重视安全生产;建立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必须符合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政策、方针的要求,并应适时修订。建立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要与生产经营单位管理体制协调一致。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要根据本单位、部门、班组、岗位的实际情况,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防止形式主义。制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要有专门的人员与机构来保障。在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同时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监督、检查等制度,特别要注意发挥职工群众的监督作用,以保证安全生产责任制得到真正落实。② 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要求
p21熟悉③ 安全生产责任制的主要内容
p22掌握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几类人员:企业主要负责人、其他负责人、部门负责人及主管人员、班组长、岗位工人。3.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组织保障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①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设置
p23了解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超过三百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在三百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委托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关专业技术资格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②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设置
p23三百人熟悉4.安全生产投入与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① 安全生产投入的基本要求
p24安全技术措施,防火通风;新增安全设备及日常维护;重大安全生产课题研究; 配备劳动保护用品;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其他预防事故措施,应急救援预案。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
金投入,由生产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国企厂长、经理、个体工商等个体投资人保证。上述人员对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了解安全生产费用按照“企业提取、政府监管、确保需要、规范使用”的原则进行管理。1)煤炭安全生产费用烟花爆竹安全生产费用其他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②
安全生产费用的要求和提取标准P26-28了解1)安全生产费用的使用原则1.专户核算,专款专用。2.结余结转使用,不足部分直接列支。2)安全生产费用的监督管理③ 高危行业安全生产费用的使用与管理P29-30熟悉④
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P31-322)风险抵押金的存储和使用风险抵押金存储标准风险抵押金存储的要求风险抵押金使用规定为处理本企业生产安全事故而直接发生的抢险、救灾费用支出;为处理本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善后事宜而直接发生的费用支出。了1)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的要求
解P31了解√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原则熟悉5.安全技术措施计划1)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原则
p35√自力更生与勤俭节约的原则√轻重缓急与统筹安排的原则√必要性与可行性的原则2)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基本内容
P36每一项安全技术措施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1.措施应用的单位或工作场所2.措施名称措施目的和内容经费预算及来源负责施工的单位或负责人开工日期和竣工日期措施预期效果及检查验收熟悉3)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编制方法
p36√编制时间(与生产同步)√计划内容(单位名称内容目的经费来源设计施工效果)√编制计划的布置√计划项目的确定与编制√计划的审定(安技报会审报总工程师审批)√计划的下达(厂长召集审核与生产计划同时下达)掌握6.安全生产教育培训6.1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基本要求(三种人)p37√《安全生产法》第20条√《安全生产法》第21条√《安全生产法》第22条√《安全生产法》第23条√《安全生产法》第36条√《安全生产法》第50条三种人了解6.2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对象和内容
p38①对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教育培训√基本要求(危必安全部门培、其他按规定,所有年再培训)√培训主要内容(法、基本技术、防事故方法和预案编原则)√培训时间(三危初48再16;其他24-8)√再培训的主要内容(法、新技知、管理经验、事故案例)掌握②对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基本要求(同负责人)√培训主要内容(法、专业、工伤、事故报告处理、勘验事故现场、编预案、国内外经验、案例分析)√培训时间(同负责人)√再培训的主要内容(法、技、经验、事故案例)掌握③对生产经营单位其他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生产经营单位其他从业人员√新从业人员(24、危48)√调整工作岗位或离岗一年以上重新上岗的从业人员④特种作业人员的教育培训新、离岗6个月以上两年复审、10年以上4年6.3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形式和方法
p41√讲授法√实际操作演练法√案例研讨法√读书指导法班前会安全活动日安全生产会议事故现场会掌握7
建设项目“三同时”7.1建设项目“三同时”的主要法律依据
p42√《劳动法》第53条√《安全生产法》第24条√《职业病防治法》第16条√《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了解507.2建设项目“三同时”的定义和内容指凡是我国境内新建、改建、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工程)、技术改建项目(工程)和引进的建设项目,其职业安全卫生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①建设项目“三同时”的定义同时7.2建设项目“三同时”的定义和内容②建设项目“三同时”的内容
p431)可行性研究建设单位或可行性研究承担单位在进行可行性研究时,应进行劳动安全卫生论证,并将其作为专门章节编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实施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掌握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需进行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大中型或限额以上的建设项目;
p43火灾危险性生产类别为甲类的建设项目;爆炸危险场所等级为特别危险场所和高度危险场所的建设项目;大量生产或使用I级、II级危害程度的职业性接触毒物的建设项目;大量生产或使用石棉粉料或含有10%以上游离二氧化硅粉料的建设项目;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确认的其他危险、危害因素大的建设项目。2)初步设计
p43设计单位在编制初步设计文件时,应严格遵守我国有关劳动安全卫生的法规、标准,同时编制《劳动安全卫生专篇》,并应依据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报告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的批复,完善初步设计。建设单位在初步设计会审前,应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送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报告和初步设计文件及图纸资料。初步设计方案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审查同意后,应及时办理《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初步设计审批表》。劳动安全卫生专篇内容设计依据;工程概述;建筑及场地布置;生产过程中职业危险、危害因素的分析;劳动安全卫生设计中采用的主要防范措施;劳动安全卫生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情况;专用投资概算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的主要结论;预期效果及存在的问题与建议。3)施工试生产建设单位在试生产运行正常后,建设项目预验收前,应自主选择、委托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认可的单位进行劳动条件检测、危害程度分级和有关设备的安全卫生检测、检验,并将试运行中
劳动安全卫生设备运行情况、措施的效果、检测检验数据、存在
的问题以及采取的措施写入劳动安全卫生验收专题报告,报送安
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审批。劳动安全卫生竣工验收劳动安全卫生验收专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初步设计中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已按设计要求与主体工程同时建成、同时投入使用的情况;建设项目中特种设备已经由具有法定资格的单位检验合格,取得安全使用证的情况;工作环境、劳动条件经测试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情况;建设项目中劳动安全卫生设施、经现场检查符合国家有关劳动安全卫生规定和标准情况;安全卫生管理机构设立情况,必要的检测仪器、设备配备情况,劳动安全卫生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建立情况,……8
安全生产检查8.1安全生产检查的类型及内容①安全生产检查的类型
p45√定期安全生产检查√经常性安全生产检查√季节性及节假日前安全生产检查√专业(项)安全生产检查√综合性安全生产检查√不定期的职工代表巡视安全生产检查熟悉8.2安全生产检查的方法及工作程序①检查方法
p46√常规检查√安全检查表法√仪器检查法;掌握②安全生产检查的内容
p46√突出重点的原则√包括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五查,即查思想、查管理、查隐患、查整改、查事故处理;掌握②安全生产检查的工作程序
p47掌
√
安全检查准备握
√
实施安全检查√通过分析作出判断;√及时作出决定进行处理√整改落实9.劳动防护用品管理9.1劳动防护用品分类
p48①头部防护用品②呼吸器官防护用品③眼面部防护用品④听觉器官防护用品⑤手部防护用品⑥足部防护用品⑦躯干防护用品⑧护肤用品⑨防坠落用品熟悉9.劳动防护用品管理9.2劳动防护用品选用原则及发放要求
p50①选用原则(国标行标、作业和性能)②劳动防护用品发放要求(免费不替换、三证、三会、更报、制度挡案)9.3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
p50①做一次外观检查②不得超性能极限使用③按说明书使用熟悉掌握9.4
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管理
对p对p5特1种劳动防护用品实行安全标志管理是我国一项新的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和要求。
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劳动防护
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对特种劳动防护用品
实行安全标志管理。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
标志管理工作由国家安全生产管理总局指定
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管理机构实施,受指定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管理机
构对其核发的安全标熟志悉负责。(一)对生产经营单位的要求
p511.
生产劳动防护用品的企业生产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必须取得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2.
经营劳动防护用品的单位应有工商行政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有满足需要的固定场所和了解相关防护用品知识的人员。经营劳动防护用品的单位不得经营假冒伪劣劳动防护用品和无安全标志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3.
生产经营单位不得采购和使用无安全标志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购买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须经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技术部门或者管理人员检查验收。9.5
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目录及其安全标志标识
p52在国家安监总局发布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实施细则》中,明确了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目录及其安全标志标识。(一)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目录共分为如下6大类21个小类:熟悉头部护具类安全帽呼吸护具类防尘口罩过滤式防毒面具自给式空气呼吸器长管面具眼(面)护具类 接眼面防护具 防冲击眼护具防护服类阻燃防护服防酸工作服防静电工作服5.
防护鞋类••防护足趾安全鞋防静电鞋、导电鞋•••••••防刺穿鞋胶面防砸安全靴电绝缘鞋耐酸碱皮鞋耐酸碱皮靴耐酸碱胶靴耐酸碱塑料模压靴6. 防坠落护具类
p52安全带安全网密目式安全立网1.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标识根据《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劳动防护生产企业所生产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必须取得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否则不得生产和销售。使用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的生产经营单位也不得购买、配发和使用无安全标志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是确认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防护性能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准许生产经营单位配发和使用该劳力防护用品的凭证。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安全标志由特种防护用品安全标志证书和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标识两部分组成。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证书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监制,加盖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管理中心印章。(二)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标熟识悉取得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的产品应在产品的明显位置加施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标识,标识加施应牢固耐用。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标识由盾牌图形和特种防护三等品安全标志的编号组成。不同尺寸的图形用于不同类型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2.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标识的说明(1)本标识采用古代盾牌之形状,取“防护”之意。(2)盾牌中间采用字母“LA”表示“劳动安全”之意。(3)“XX-XX-XXXXXX”是标识的编号。(4)参照《安全色》(GB2893-2001)的规定,标识边框、盾牌及“安全防护”为绿色,“LA”及背景为白色,标识编号为黑色。(5)标识求人不如求己适用范围。3.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的申请、受理、核发和日常管理
申请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的生产单位(以下简称申请单位)应具备下列条件:具有工商行政管理核发的营业执照;具有能满足生产需要的生产场所和技术力量;具有能保证产品安全防护性能的生产设备;具有能满足产品安全防护性能要求的检测检验设备;具有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
(6)具有产品标准和相关技术文件;申请单位应按上述条件进行自查,符合条件的,填写《特种劳动安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申请书》,并附相关材料,报送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管理中心。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申请的受理、证书和标志的核发,以及日常管理工作由庙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管理中心负责,该中心对所核发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负责。具体受理和核发过程及日常管理要求在《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实施细则》中有详细规定。安全生产监督监察第三章751.安全生产监督管理1.1安全生产监督体制①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
p55√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监督管理√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的监督管理√监察机关的监察√安全生产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监督√新闻媒体的监督√社会公众的监督了解②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监察P57√权威性√强制性√普遍约束性③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基本原则(6条)√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坚持以预防为主的原则√行为与技术监察相结合√
监察与服务相结合…√坚持教育与惩罚相结合的原则了解1.2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的职责
p58处罚违法 处理隐患接受监察机关监督√忠于职守、坚持原则、秉公执法熟悉√
宣传法 检查法执行情况 审查资格√
处理不合规设施 及时报告事故1.3安全生产监督的方式与内容
p62①安全生产监察程序√监察准备√调查用人单位执行有关法律、法规情况√调查作业现场√提出意见或建议√发出《安全生产监察指令书》或《安全生产处罚决定书》熟悉1.3安全生产监督的方式与内容
p63②安全生产监察方式事前事中√行为监察(制度建设和安全意识和遵章守纪)√技术监察(设备和特殊工种作业场所)√事后③安全生产监察的内容机构教育安全管理技术隐患治理伤亡事故职业危害女、未保护行政许可熟悉2.煤矿安全生产监察2.1煤矿安全生产监察体制
p64①煤矿安全监察体制的特点(垂直、监管分、分区、国家)②煤矿安全监察体制的机构设置(总局设局省25个X2分)③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的主要职责熟悉方针法律、监察处理、参与事故处理、指导科研、发许可证、安全验收、发三种人证书、检查指导地方、组织指导和协调应急救援2.2煤矿安全生产监察人员的职责
p65检查法规、现场监察、参与验收、检查施工、查三证、监督责任制、检查认证、下整改、紧急停、处罚提处理建议、监督安全费、劳保职业病、参与事故调查、受理举报、实施行政处罚了解2.3煤矿安全监察方式与内容
p66①煤矿安全监察方式√日常监察√重点监察√专项监察√定期监察②煤矿安全监察的内容查思想制度安全设施事故隐患事故处理了解3.特种设备安全监察3.1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体制
p68①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督管理体制和安全监察机构②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法规体系③安全监察制度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验、修理、改造7个环节一体化监督检查熟悉3.2 特种设备安全生产监察人员的职责
p68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人员的职责宣传、7环节监督检查、不听停、监督特种作业人员考核制定或参与特种设备规程和标准、参加事故调查处理了解3.3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方式与内容
p69内容:设计-使用执法持证 制度7个环节守法情况 事故调查了解①行政许可制度(市场准入、在用设备定期检验)②监督检查制度目的预防事故发生,通过检查发现问题,通过分析事故和检查发现纠正违法行为,通过宣传提高安全意识,发挥群众及舆论监督加大处罚力度。③事故应对措施应急处理预案、组织和物资保证、技术支撑人员救援、后勤保障、建立与舆论界可互动关系。安全评价第四章1.安全评价的分类和预测该建设项目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和建议。安全预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危险及有害因素识别、危险度评价和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掌握了1.1 安全预评价
p71解根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分析1.2
安全验收评价
p71安全验收评价是在建设项目竣工、试生产运行正常后,通过对建设项目的设施、设备、装置实际运行状况的检测、考察,查找该建设项目投产后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提出合理
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和建议。安全验收评价是为安全验收进行的技术准备,最终形成的安全验收评价报告将作为建设单位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申请建设项目安全验收审批的依据。掌握1.3 安全现状评价
p72安全现状综合评价是针对某一个生产经营单位总体或局部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现状进行的评价。评价形成的现状综合评价报告的内容应纳入生产经营单位安全隐患整改和安全管理计划,并按计划加以实施和检查。掌握2.安全评价的程序
p72了解准备阶段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定性、定量评价安全对策措施安全评价结论及建议安全评价报告的编制2.7 安全评价的内容
p73(1)前期准备内容;(2)危险有害因素分析;(3)划分单元考虑因素;(4)选择方法;(5)提出应对措施;(6)明确结论。熟悉3.危险、有害因素辨识3.1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
p75(1)按事故直接原因分:、物理化学生物心理生理行为其他(
2
)按事故类别分:物体打击。。。20种熟悉掌握➢心理、生理性风险、危害因素➢物理性风险、危害因素
➢行为性风险、危害因素➢化学性风险、危害因素
➢其他风险、危害因素➢生物性风险、危害因素3.1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了·
(1)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解100物理性风险、危害因素√设备、设施缺陷√防护缺陷√电危害√噪声危害√振动危害√电磁辐射√运动物危害√明火√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粉尘与气溶胶√作业环境不良√信号缺陷√标志缺陷√其他物理性危险和危害因素了解化学性风险、危害因素√易燃易爆性物质√自燃性物质√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其他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致病微生物√传染病媒介物√致害动物√致害植物√其他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生物性风险、危害因素了解√健康状况异常√从事禁忌作业√心理异常√辨识功能缺陷√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指挥错误√操作失误√监护失误√其他错误√其他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心理、生理性风险、危害因素行为性风险、危害因素√负荷超限其他风险、危害因素了解√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2)参照GB6441-86《企业伤亡事故分类》√高处坠落√坍塌√放炮√火药爆炸√化学性爆炸√物理性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将风险、危害因素分为20类了解3.2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方法
p78直观经验法√对照、经验法√类比方法系统安全分析方法√事件树法(ETA)√事故树法(FTA)√
……掌3.3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厂址√厂区平面布局总图运输线路及码头√道路运输√建构筑物√工艺过程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设计阶段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对安全现状综合评价可针对行业和专业的特点及行业和专业制定的安全标准、规程进行分析、识别根据典型的单元过程(单元操作)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生产设备、装置工艺设备机械设备电气设备√作业环境有毒物噪声振动高温低温辐射粉尘其他√安全管理措施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机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日常安全管理4.安全评价方法4.1安全评价方法分类
p80①按评价结果的量化程度分类法√定性安全评价方法;√定量安全评价方法概率风险评价法伤害(或破坏)范围评价法危险指数评价法了解② 其他安全评价分类法
p81√按安全评价的逻辑推理过程归纳推理评价法(事件树)演绎推理评价法(事故树)√按评价目的事故致因因素安全评价法危险性分级安全评价法事故后果安全评价法①安全检查表法
SAC②危险指数方法
RR③预先危险分析方法PHA④故障假设分析方法WT⑤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
HAZOP4.2 常用的安全评价方法
p81熟悉⑥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MEA⑦
故障树分析 (演绎法)FTA⑧
事件树分析 (归纳法)ETA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⑩定量风险评价法QRA5.安全评价报告5.1安全预评价报告①安全预评价报告的要求②安全预评价报告的内容③安全预评价报告格式封面资质著录目录说明前言正文附件附录了解p865.2 安全验收评价报告
p87①安全验收评价报告的要求(为企业服务、为政府服务)②安全验收评价报告的内容
(概述危险识别易燃评价控制措施。。。)③安全验收评价报告格式(封面资质著录目录说明前言正文附件附录)5.3安全现状评价报告①安全现状评价报告的要求(比预评价报告更详尽,懂工艺操作专家)②安全现状评价报告内容p87(前言概况方法预分析危险指数建议结论)③安全现状评价报告格式了解了解5.4 安全评价报告的格式
p88①封面②安全评价资质证书影印件③著录项④前言⑤目录⑥正文⑦附件⑧附录掌握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监控第五章1.重大危险源的基础知识及辨识标准1.1重大危险源的基础知识p93事故后果452人死亡,许多人受伤2800多人死亡,约13万人受伤309人死亡,损失275万元时
间
地
点 危
险
源1984.11.19 墨西哥城 天然气泄漏1984.12.3 博帕尔工厂 毒物泄漏2000.12.25 河南洛阳 火灾2003.2.18 韩国地铁 火灾100多人死亡,100多人受伤熟悉➢重大危险源不论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重大事故工业活动中发生的重大火灾、爆炸或毒物泄漏事故,并给现场人员或公众带来严重危害,或对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①国内外重大危险源控制技术研究与发展概况·英国重大危险咨询委员会(ACMH)·1982.6欧盟《工业活动中重大事故危险法令》(EECDirective
82/50),简称《塞韦索法令》·1992美国《高度危险化学品处理过程的安全管理》标准·美国环境保护署(EPA)《预防化学泄漏事故的风险管理程序》(RMP)标准·1985
ILO重大工业危险源控制方法三方讨论会·1988
ILO《重大事故控制实用手册》·1991
ILO《重大工业事故的预防》·1993第80届国际劳工大会《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公约和建议书·1993澳大利亚重大危险源控制国家标准·印度、印尼、泰国、马来西亚和巴基斯坦等125·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重大危险源评价和宏观控制技术研究》·1997劳动部在劳动保护专项措施计划中立项“重大危险源普查监控系统试点项目”,在北京、上海、天津、深圳、成都、青岛六城市成功开展了重大危险源普查试点工作·目前全国有重庆、无锡、南京等十多个城市开展了重大危险源普查工作,为我国开展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和监控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管理的基本规范(试行)》[国办发(2000)64号]第58条要求企业“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评估和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国家经贸委安全生产局《2001年安全生产工作要点》要求“要对各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的重大危险源进行普查、评估和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②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的组成√重大危险源的辨识√重大危险源的评价√重大危险源的管理√重大危险源的安全报告√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工厂选址和土地使用规划√重大危险源的监察③我国关于重大危险源管理的法律法规要求√《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十条规定:√《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四十八条规定:√《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三条要求:√《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中要求1.2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标准及方法
p98ILO(国际劳工组织)认为①各国应根据具体的工业生产情况制定适合国情的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②任何标准一览表都必须是明确的和毫不含糊的,以便使雇主能迅速地鉴别出他控制下的那些设施是在这个标准定义的范围内;③标准的定义需要根据经验和对危险物质了解的不断加深进行修改掌握我国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参考国外同类标准,结合我国工业生产的特点和火灾、爆炸、毒物泄漏重大事故的发生情况,以及1997年由原劳动部组织实施的重大危险源普查试点工作中对重大危险源辨识进行试点的情况,国家经贸委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中心提出了国家标准GB
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申报登记范围:安监管协调字<<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指导意见>>附件一
p98储罐区\库区\生产场所\压力管道\锅炉\压力容器\煤矿\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尾矿库掌握2.重大危险源的评价与监控2.1
重大危险源的评价p102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的评价方法①评价单元的划分②评价模型的层次结构现实的危险性不仅取决于由生产物质的特定物质危险性和生产工艺的特定工艺过程危险性所决定的生产单元的固有危险性,而且还同各种人为管理因素及防灾措施综合效果有密切关系。熟悉③数学模型④危险物质事故易发性B111的评价⑤工艺过程事故易发性B112的评价及工艺——物质危险性相关系数的确定⑥事故严重度评价√最大危险原则√概率求和原则⑦危险性抵消因子⑧危险性分级与危险控制程度分级2.2 重大危险源的监控
p106①重大危险源宏观监控系统√宏观监控的主要思路√宏观监控系统的设计思想√宏观监控系统网络设计方案√城市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系统掌握2.2重大危险源的监控②重大危险源实时监控预警技术√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原理√危险源数据采集系统√计算机监控预警系统正常运行阶段事故临界状态事故初始阶段掌握第六章事故预警机制1.事故预警基础1.快速性4.完备性2.准确性
3.公开性5.连贯性了解事故预警的任务与特点
P111事故预警的任务针对各种事故征兆的监测、识别、诊断与评价,及时报警,并根据预警分析的结果对事故征兆的不良趋势进行矫正、预防与控制。事故预警的特点全面性原则高效性原则引导性原则1.3 预警管理体系的建立体系要素外部预警内部预警环境变化 法变 技变质量 设备 行为管理预警信息管理系统事故预警系统1.2
事故预警的原则要求
P112
了1)及时性原则
解熟悉2.
预警系统的建立与实现2.1预警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P1151)组成:主要由预警分析系统和预控对策系统两 部分组成2)功能监测系统预警信息系统熟悉2.2预警要素与阈值P117准则 方法 确定阈值P120-1212.3预警系统的实现监测识别诊断评价上述四者的关系了解了解3.
预警控制3.1
预控组织准备组织管理体系 预警机构3、2
日常监控3、3
事故危机管理日常监控无法扭转的特殊性质管理3、4 预警分析与预控对策关系基本关系 沟通事故应急救援第七章1.事故应急救援体系1.1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及特点①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
p125√营救受伤人员,采取保护措施√迅速控制事态,测定危险、危害程度√消除危害后果,做好现场恢复√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了解②
事故应急救援的特点p126√不确定性和突发性√应急活动的复杂性√后果易猝变、激化和放大√要求迅速、准确和有效了解1.2
事故应急救援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求p127√《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冶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熟悉1.3
事故应急管理的过程p128应急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四个阶段。尽管在实际情况中,这些阶段往往是交叉的,但每一阶段都有自己明确的目标,而且每一阶段又是构筑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之上,因而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的相互关联,构成了重大事故应急管理的循环过程。掌握1.4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建立①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基本构成√一级紧急情况√二级紧急情况√三级紧急情况②
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响应机制175③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响应程序2.事故应急预案的策划与编制了解2.1 事故应急预案的作用
p134①事故应急预案在应急救援中的重要作用有章可循、及时应急降低后果、应急基础、上级协调提高社会防范意识②策划应急预案时应考虑的因素p134熟
成立编制组、参阅现有预案、危险分析辩识悉
应急准备和应急能力评估、完成预案、预案批准维护演练2.2 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的层次
p134①综合预案②专项预案③现场预案了解2.3 应急预案的基本结构
P136①基本预案(组织体系方针、资源、思路明确职责和演练管理②应急功能设置(负责部门和支持部门)③特殊风险管理(根据某类灾难特征设专有应急功能特殊要求④标准操作程序(主要责任部门制定相应标准操作程序详细指导⑤支持附件保障系统描述及有关附图表-法规、教育演练完整的预案:预案、程序、指导书、记录-4级_-文件体系掌握2.4
应急预案的编制程序p137①成立工作小组②危险分析和应急能力评估③编制应急预案④预案的评审与发布⑤应急预案的实施熟悉2.5 重大事故应急预案核心要素及编制要求
p138①方针与原则人\环境\控制与防止蔓延②应急策划√危险分析√资源分析√法律法规要求掌握③应急准备√机构与职责√应急资源√教育、训练与演习√互助协议掌握④应急响应√人群疏散与安置√医疗与卫生√公共关系√应急人员安全√消防和抢险√泄漏物控制√接警与通知√指挥与控制√警报和紧急公告√通讯√事态监测与评估√警戒与治安⑤现场恢复⑥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掌握3.应急预案的演练与评审3.1演练的类型
p143①桌面演练②功能演练③全面演练3.2演练的参与人员①参演人员②控制人员③模拟人员④评价人员⑤观摩人员熟悉3.应急预案的演练p143演练基本任务 暴露缺陷发现不足、协调、信心意识、提水平、明职责、各预案协调、提反应能力3.3 演练实施的基本过程
p145演练准备、实施、总结3.4演练结果的评价
p145①不足项②整改项③改进项熟悉熟悉了解职业危害与职业病管理第八章1.职业危害与职业病掌握1.1职业危害因素的分类
p147①环境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②与职业有关的其他因素√劳动组织和作息制度的不合理√个人生活习惯的不良③其他因素√社会经济因素√职业卫生法制的健全√职业卫生服务和管理系统化1.2
职业病的概念及其分类①
职业病的概念和分类
P148√概念√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过程中、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从业人员健康的因素,称为职业性危害因素,由职业性危害因素所引起的疾病称为职业病。由国家主管部门公布的职业病目录所列的职业病称为法定职业病。√分类√
2002年4月18日颁布《职业病目录》,10类115种。熟悉1.2 职业病的概念及其分类P148②常见的生产性粉尘及尘肺病√矽尘游离二氧化硅粉尘√煤尘煤尘和二氧化硅粉尘√石棉尘石棉采矿√粉尘引起的职业危害③
生产性毒物及职业中毒P149√生产性毒物概念√常见的职业中毒类型金属及类金属中毒有机溶剂中毒刺激性气体中毒窒息性气体中毒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中毒高分子化合物√生产性毒物可引起职业中毒p151急性中毒慢性中毒亚急性中毒④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及所致职业病√噪声及噪声聋√振动及振动病√电磁辐射及所致的职业病√
电磁辐射及所致的职业病
p151非电离辐射射频辐射、红外线、紫外线、激光电离辐射√异常气象条件及有关职业病异常气象条件高温作业、高温强热辐射、高温高湿其他异常气象条件低温作业、低气压作业⑤ 职业性致癌因素和职业病
p152√职业性致癌物的分类与职业有关的能引起肿瘤的因素称为职业性致癌因素。由职业性致癌因素所致的癌
症,称为职业癌。引起职业癌的物质称为职业性致癌物。确认致癌物,如炼焦油、芳香胺等可疑致癌物,如镉、铜、铁和亚硝胺等潜在致癌物,在动物实验中已获阳性结果,有致癌性√职业癌我国已将石棉、联苯胺、苯、氯甲甲醚、砷、氯乙烯、焦炉逸散物、络酸盐等8种职业性致癌物所致的癌症列入职业病名单。⑥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p152⑦其他列入职业病目录的职业性疾病⑧与职业有关的疾病视屏显示终端(VDT)的职业危害问题轮班劳动不适应综合症p153⑨女工的职业卫生问题强制体位重体力劳动的负重作业毒物、物理性因素和劳动生理因素1.3职业病发生的因素
p153①有害因素的性质②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量③劳动者个体易感染了解2.职业危害评价与管理p1542、12、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有害作业分级评价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有毒作业分级生产性粉尘作业分级高温作业分级躁声作业分级可能产生放射性职业危害因素的可能产生石棉纤维放射性高度和极度可能产生10%以上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的了解2.3
建设项目职业危害评价危害评价分类评价的依据分类管理③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
p162√一般职业病危害建设项目√严重职业病危害建设项目(5种)④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的依据P161√《职业病防治法》第十五条:√《职业病防治法》第十六条:√《职业病防治法》第十七条:√《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志》√
……⑤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生产性粉尘危害程度分级√高温作业分级√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职业病危害评价的科学依据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P154有害作业分级评价
p156√目前,用于作业场所有害作业分级评价的主要标准有:√1有毒作业分级;√2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3体力劳动强度分级√4高温作业分级√5低温作业分级√6冷水作业分级√7噪声作业分级了解了解①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是以急性毒性、急性中毒发病状况、急性中毒患病状况、慢性中毒后果、致癌性和最高容许浓度等六项指标为基础的定级标准。√极度危害√高度危害√中度危害√轻度危害②有毒作业分级√依据是生产性毒物危害程度级别、实地记录的接触生产性毒物的劳动时间和工作地点、生产性毒物浓度的超标倍数,通过计算有毒作业分级指数,确定有毒作业分级级别。√本标准规定的分级只适用于接触规定了最高容许浓度的有毒物质作业的分级。√指数计算分级法√有毒作业危害程度级别权数D√有毒作业劳动时间权数L√计算毒物超标倍数B
5个以上的样品点√计算有毒作业分级指数C√确定有毒作业分级级别③生产性粉尘作业分级√《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主要依据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工人接触粉尘作业时间内肺总通气量、生产性粉尘浓度超标倍数计算粉尘作业分级指数,以指数范围评定生产性粉尘危害级别。√④高温作业分级高温作业危害程度分级评价的依据是湿球黑球温度结合评价指数和劳动者接触高温作业的时间两项指标。对工作地点平均热辐射强度等于或大于2kW/m2的高温作业,相应提高一个等级,最高不超过IV级。2.4作业环境的监测方法①作业环境监测的目的(掌握强度、接触水平、卫生质量是否导标、监督情况、控制危害)②法律法规要求(纳计划专人、定期检测、委托中介、建档案向从业人员公布)③作业环境监测依据(各类规范)④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的采样(GB159-2004)⑤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检测(GBZ/T160。-81-2004)⑥作业场所物理有害因素的测量方法√噪声√高温√射频辐射√振动√照明3.职业健康监护3.2职业健康监护
p163①职业卫生教育与培训(上岗、在岗、离岗)②职业健康检查(上岗、在岗、离岗、企业变化分合)③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职业即往接触史、场所监测结果、体检及处理、诊断资料-4项)④职业健康监护信息管理健全信息管理制度,有利于早期发现医学禁忌症、疑似职业病,有利于保护从业人员健康。掌3.1职业病危害申报内容与程序
p162-163①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要求(新变30日终止注销)②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内容(情况浓度工艺防护)③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应提交的材料④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程序(县报核实5日回执)⑤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受理安监负责掌握3.职业危害申报及职业病报告3.3职业病报告的内容
p165(时间地点情况死亡人数原因措了解施趋势)①《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的职业病报告职责及法律责任② 职业病报告办法③ 职业病报告内容√应报告的职业病√职业病报告内容:尘肺病报告卡、农药中毒报告卡、职业病报告卡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第九章1.OSHMS基本运行模式与要素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概念与运行模式p1671.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基本要素p167熟悉掌握P(计划)D(运行)C(监测)A(评审)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立的方法与步骤2.1学习与培训2.2初始评审
p1752.3体系策划2.4文件编写2.5体系试运行2.5评审完善熟熟悉悉了解2003.OSHMS的审核与认证3.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的类型①第一方审核②第二方审核③第三方审核3.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①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申请及受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申请√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受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合同评审②审核的策划及审核准备√确定审核范围√组成审核组√制定审核计划√编制审核工作文件③审核的实施√文件审核√第一阶段现场审核√第二阶段现场审核④纠正措施的跟踪与验证⑤证后监督与复评√监督审核√复评第十章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1、生产安全事故等级及分类1、1生产安全事故等级划分P180普通生产事故划分特、重、较、一1、2特殊行业或领域生产安全事故等级划分道路4、火灾3、水上5、民航3、铁路41、3事故分类(P184)责任分:责任和非
后果分:伤和死管理部门分:。。。。。。掌握2.
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1.1事故报告的规定《安全生产法》对事故的报告作出了具体的规定。单位发生事故后,现场人员即报告单位负责人。负责人接报告后,应当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立即如实报告当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不得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有关证据。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上报事故情况。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部门和有关地方人民政
府对事故情况不得隐瞒不报、谎报事者拖延不报。了解2、2事故的报告按照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有关印发《安全生产调度统计业务规范》的通知”(安监总厅字[2005]56号)的规定,事故报告分为事故快报和事故统计月报。(一)事故快报1.
事故快报的范围路交通、民航飞行、农用机械和渔业船舶伤亡事故及其他社会影响重大的事故和重大未遂伤亡事故。社会影响重大的事故和重特大未遂伤亡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含10人)受伤(中毒、灼烫及其他伤害);造成10人被困或者下落不明;涉险50人以上的重特大未遂伤亡事故;紧急疏散人员100人以上(含100人);住院观察治疗
50人以上(含50人);熟工矿商贸企业伤亡事故;火悉灾、道路交通、水上交通、铁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饮用水源、湖泊、河流、水库、空气等);危及重要场所和设施安全(车站、码头、港口、机场、人员密集场所、水利设施、军用设施、核设施、危化品库、油气站等);大面积火灾事故、人员密集和更要场所事故、严重爆炸事故;轮船翻沉、列车脱轨、城市地铁、轨道交通及民航飞行事故;建筑物大面积坍塌,大型水利、电力设施事故、海上石油钻井平台垮塌倾覆事故;涉及外宾、重要人员的伤亡事故;其他社会影响重大的事故。2.
3 事故报告的时限p185
接到事故信息后,按照以下规定报告:事故发生后,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负责人接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安部门和负有安监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情况紧急时,现场人员可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安监和负有安监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安监和负有安监职责的部门报告后,应照下列规定上报事故情况,并通知公安、劳动保障部门、工会和人民检察院:••••
(一)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逐级上报至国务院安监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二)较大事故逐级上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监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三)一般事故上报市安监和负有安监职责的部门。安监部门和负有安监职责部门依照前款上报事故情况,应当同时报告本级人民政府。国务院安监和负有安监职责的部门以及省政府接到特别重大、重大报告后,即报国务院。必要时,安监和负有安监职责部门可越级上报事故情况。安监和负有安监职责的部门逐级上报事故情况,每级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熟悉•事故快报的内容
p186事故发生的时间(年、月、日、时、分);事故发生的行政区域(省、市、区、县、乡、镇);事故发生的地点、区域;发生事故的单位全称,经济类型(国有、集体、个人、私营、股份制等),生产经营规模(设计能力、实际生产能力、经营规模);(5)发生事故的车辆、船舶、飞行器、容器的牌、名称及核载、实载情况;(6)事故类型(按照《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报表制度》的规定填写);熟悉发生事故单位的安全评估等级和持证情况(生产许可证、安全许可证等);事故现场总人数和伤亡人数(死亡、失踪、轻伤、重伤等);事故简要情况(事故的经过及事故原因初步分析)事故抢救和各级领导及有关人员赶赴现场组织事故抢救的有关情况。事故快报的方式接到事故信息后,根据事故情况,按以下方式逐级报送。(1)一次死亡(遇险)10人以下事故使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统一的网络传输软件报送,尚不具备网络传输条件的可使用传真报送;(2)一次死亡(遇险)10人以上(含10人)事故、社会影响重大事故和重特大未遂伤亡事故发生后,使用网络传输软件和电话同时报告,不具备网络传输条件的可使用传真和电话同时报告。熟悉(二)事故统计月报1.报告部门各类工矿商贸企事业伤亡事故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统计报告;煤矿企业伤亡事故由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负责统计报告(未设立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的地区,由当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2.报告时限按照《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报表制度》的规定,各类工矿商贸企业(包括煤矿)伤亡事故统计报告在每月10日前逐级报送至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调度统计机构。3.
报告内容执照《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报表制度》的规定逐项填报。4.
报告方式使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统一的伤亡事故统计软件通过专用网络报送伤亡事故卡片;尚不具备专用网络传输条件的单位,可使用公共网络报送事故统计卡片。P1903、事故调查组织3、1事故调查的基本原则实事求是、尊重科学3、2调查工作的职责划分(一)特别重大事故。由国家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组织成立事故调查组,国家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负责人任组长,监察部、中华全国总工会、省级人民政府负责人任副组长;国务院认为必要时,对特别重大煤矿事故直接组织成立事故调查组。(二)重大事故以下普通。由省级、市、县。煤矿。由省级、地区煤监部门。(三)铁路等。(四)跨区。事故发生地组织,事故单位所在地参与。上级可调查下级。伤亡人数变化可以升级3、3
调查组成员的组成事故调查组由有关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并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事故调查组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与调查。
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具有事故调查所需要的知识和专长,并与所调查的事故没有直接利害关系。熟悉3.4 事故调查组的职责
p192-1941.
查明事故经过、;2.
查明事故原因和性质;3.人员伤亡情况;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4.直接经济损失;5.认定事故性质和责任;6、提出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7、总结事故教训8、提出事故防范措施和整改意见;9、提出事故调查报告。3、5 调查组行为规范品德操守、工作操守、守纪保密、不擅自发消息熟悉3.6
事故调查常用的工作方式和调查方(法一) 事故调查常用工作方式(1)综合组(2)技术分析组(3)管理调查组(二)常用工作方法事故调查的取证(1)现场处理(2)物证搜集(3)事故事实材料的搜集(4)证人材料搜集(5)现场摄影及绘图1).显示残骸和受害者原始存息地的所有照片。2).可能被清除或被践踏的痕迹,如刹车痕迹、地面和建筑物的伤痕、火灾引起损害的照片、冒顶下落物的空间等。3).事故现场全貌。4).利用摄影或录像,提供较完善的信息内容。5).必要时,绘出事故现场示意图、流程图、受害者位置图等。(三)事故调查常用的技术方法p196掌握事故调查常用的技术方法有故障树分析方法、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方法和变更分析方法。故障树分析方法、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方法第四章第四节已经介绍过,这里只介绍变更分析方法。从变更分析方法的名字就可以看出,该技术方法重点在于变更。为了完成事故调查,查找原因,调查人员必须寻找与标准、规范相背离的东西。调查有关预期变更所导致的所有问题。对每一项变更进行分析,以便确定其发生的原因。这种技术方法应遵循以下步
骤:变更分析方法1.确定问题,即发生了什么。2.相关标准、规范的确立。3.辩明发生什么变更、变更的位置以及对变更的描述,即发生什么变更、在哪儿发生的变更、什么时间发生的以及变更的程度如何。4.影响变更的因素具体化的描述和不影响变更的因素描述。5.
辩明变更的特点、特征及具体情况。6.
对发生变更的可能原因作一详细的列表。7.
从中选择最可能的变更原因。8.
找出相关变更带来的危险因素的防范措施。掌握(四). 事故原因分析事故原因分析的基本步骤(1)整理和阅读调查材料(2)按以下7项内容进行分析(3)确定事故的直接原因(4)确定事故的间接原因(5)确定事故责任者直接原因分析p197在《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中规定,属于下列情况者为直接原因:1.
机械、物质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见《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附录A中A.6不安全状态。2.
人的不安全行为。见《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附录中A中A.7不安全行为。掌握间接原因分析p198在《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中规定,属于下列情况者为间接原因:1.
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工业构件、建筑物、机械设备、仪器仪表、工艺过程、操作方法、维修检验等的设计、施工
和材料使用存在问题;2.
教育培训不未经培训、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术知识;3.
劳动组织不合理;4.
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5.
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6.
没有或不认真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3三年级英语下册 Unit 1 Animals on the farm(Again Please)说课稿 冀教版(三起)
- 8的乘法口诀(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北京版
- 2024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5课《少年中国说》说课稿 北京课改版
- 16 麻雀 第一课时 说课稿-2024-2025学年语文四年级上册统编版
- 2024年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8 木兰诗说课稿 新人教版
- 1 折彩粽(说课稿)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001
- Unit 4 My home Part B Lets learn(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英语四年级上册
- 2025楼房承包合同协议模板
- 2025家居装修工程施工合同范文
- 2025房地产销售代理合同范本
- 物业管理服务应急响应方案
- 医院培训课件:《如何撰写护理科研标书》
- 风车的原理小班课件
- 河南省郑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数学 含答案
- 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英语试题卷(含答案)
- 2024年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全册数学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 江苏省南京市第二十九中2025届数学高二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六年级数学竞赛试题及答案(六套)
- 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第一章 电和磁整章思维导图
- (正式版)SH∕T 3541-2024 石油化工泵组施工及验收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