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小学数学-《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小学数学-《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小学数学-《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小学数学-《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圆的认识(教材第57--58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会使用工具画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理解并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2.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思考等探索活动,提升动手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发展空间观念。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我国古代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重点难点】认识圆的基本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播放歌曲《地球是个美丽的圆》,欣赏后你有什么感想?(地球太美了)在这些美丽的景物中,你发现了什么图形?2.在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见到圆?(自行车、易拉罐、硬币等)3.圆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曾说“在所有平面图形中,圆是最美的。”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秘。(板书:圆的认识)4、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学习有关圆的哪些知识?(什么样的图形是圆,圆有什么特征,各部分的名称,周长,面积等)大家都提出非常有价值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先来认识圆并了解基本特征。二、初步感知,学习画圆1、摸圆片游戏。李老师有一个神奇的口袋,里面装了许多图形,你能从中摸出圆形吗?老师想采访一下你,你是怎么一下捉到这个调皮的圆的?师小结:说的可真好呀!圆它没有角没有顶点,是一个曲线图形。2、“我能画”。(1)实物画圆。你能借助课前准备的学具画一个圆吗?你对这样的画圆方法有什么想法?(画出的圆不太标准,大小受限制)(2)圆规画圆。想要画出规范标准的圆,就得请出画圆工具---圆规。a.画一画:孩子们请拿出圆规,自己尝试在纸上画一个圆。b.想一想:圆规为什么能画圆?它有什么特别之处?(有两个脚,一个脚的针尖用来固定,另一个脚上的铅笔可以画圆。)c.说一说:通过刚才的尝试,你能说一说用圆规画圆需要注意些什么呢?(针尖固定好,旋转时两脚之间的距离始终保持一致。)老师示范画圆。学生再次画一个大小不同的圆。d.比一比:大家觉得画圆的这个小伙伴怎么样?它有什么优点?(3)室外画圆。孩子们,圆规能画任意大小的圆,体育课上,体育老师碰到一个难题,体育老师想画一个很大的圆,你能帮老师想个办法吗?(4)古人画圆。出示画圆器模型。小结:无论是用圆规画圆、绳子画圆还是用古代的画圆器,他们都有相同的地方,你发现了吗?谁想说?固定一个点(板书定点),按照一定的长度(板书定长),旋转一周得到的。三、自主学习,认识各部分名称请同学们自学课本58页上半部分的文字,并把学到的知识标在你画的圆上。谁想说一说你都学到了什么?(圆心,半径,直径及字母表示)你怎么理解圆上任意一点的?(出示半径直径小练习)四、小组合作,探究圆的特征1、小组合作。请同学们用剪刀剪下刚才画的圆,四人小组合作,通过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看看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建议:在研究过程中,请把小组员发现的结论,记录在学习纸上。2、小组汇报。(1)哪个小组想说一说你们的发现?生1:我们小组通过连一连,画一画的方法看出圆有无数条半径。并通过折一折,量一量的方法得出圆的半径都相等。引导思考:大家都同意这个结论吗?有要补充的吗?师小结:对,应该说明在同一个圆里或者是同样大小的圆中,半径都相等。(2)还有哪个小组想汇报?生2:我们通过折一折发现,在同一个圆里,直径有无数条,所有的直径都相等。你的表述可真准确呀!还有要补充的吗?生3:我们刚才把圆沿着直径对折,发现两边完全重合,这说明圆是轴对称图形。你真善于总结!圆有多少条对称轴?

(3)还有想说的吗?生4:老师,我们小组通过量一量发现,直径是半径的2倍。还可以怎么说?(半径是直径的二分之一。)

(4)还有哪个小组没有汇报?生4:老师,我们发现圆的大小和它的半径有关,半径越长,圆就越大,半径越短,圆就越小。

引导思考:圆的大小和它的半径有关,那它的位置和什么有关呢?(圆心)

圆的位置和圆心有关,圆心定哪儿,圆的位置就在哪儿了。

提示:同学们如果还有其他的发现,没来得及展示的,可以下课后将刚才的发现剪下来,贴到教室后面的数学角上,让全班同学一起来分享。五、联系实际,解释生活现象结合生活谈一谈对圆的认识1、套圈游戏,哪种方式更公平?2、找圆心。出示圆形纸片,圆画好了,老师也遇到了一个麻烦,找不到圆心了,你能帮老师想个办法解决吗?如果是一个硬币,折不了,你能找到圆心吗?(引出直径是圆内最长的线段。)3、为什么车轮都要做成圆的?车轴应该装在哪里?你能从数学角度解释一下吗?启发:瞧,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规律呢。至于其他一些现象中又为何会出现圆,当中的原因,就留待同学们课后进一步去调查、去研究了。六、数学文化,拓展认知1、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就有了关于圆的精确记载。墨子在他的著作中这样描述道:“圆,一中同长也。”你能读懂这句话吗?所谓一中,就是指一个中心,也就是圆心。想一想:那同长又指什么呢?

短短几个字就把圆的特点和画圆原理,点的明明白白。我国古代这一发现要比西方整整早一千多年。听到这里,同学们感觉如何?2、《周髀算经》中有这样一个记载,说“圆出于方,方出于矩”,所谓圆出于方,就是说最初的圆形并不是用现在的这种圆规画出来的,而是由正方形不断地切割而来的。3、思想教育:看来,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联系,我们还能获得更多有用的信息。七、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师小结: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和神奇。圆是美的使者,是千年文化的积淀。有关圆的学问还有很多,以后我们将进一步学习。《圆的认识》学情分析圆是一种常见的、简单的曲线图形,《圆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圆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从学习直线图形的知识,到学习曲线图形的知识,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上本课时,必须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加强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动手折、量、画、议等操作,获得知识体验,得到成功的愉悦,增强学习兴趣,达到顺利完成本节内容的目的。《圆的认识》效果分析1、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做到了教师心中有标,教学过程靠标,课堂结束达标。2、教学的指导思想端正,教师始终处在指导的地位,学生始终处在主体地位,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3、教法独特。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初步认识圆),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具体形象——表象——抽象)和认知规律,采取动手操作的方法,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操作(折、量、画、观察、讨论)自己发现,自己总结。在探索中分别认识圆心、半径、直径,再让学生分析比较,总结出直径与半径的关系,从而完成对圆的整体认识。4、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能力上。例如:在找圆心时老师提出了“对折两次后,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了折痕一样长,交点在圆的中心,每条折痕一样长,交点把折痕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学生的发现,无疑是一种创新。老师提出的这个开放性问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老师让学生回答直径与半径的关系时,注重引导学生推理出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5、课堂教学结构严密,层次分明,并注意了课堂延伸,解决课内的余留问题。6、基础知识落实的很好,重难点知识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己发现,自己分析总结得到很好的落实和巩固。《圆的认识》教材分析《圆的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一、圆的认识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1、本课时内容是在学生学过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于平面几何图形中点、线、面以及轴对称图形等基本概念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圆的概念是从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常见实物或实物图形中引出的。由于在小学一般不介绍圆的定义,只说明所见实物的外形或图形是圆,所以教学中观察与操作的成份很大。

2、圆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掌握的最后一个平面图形,也是教学的唯一一个曲线图形。“圆的认识”是学生研究曲线图形的开始,是学生认识发展的又一次飞跃。圆的认识不仅是进一步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的基础,而且也是将来学习圆柱、圆锥等立体图形的基础,在整个几何教学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也有很重要的作用。二、教学目标的确定(一)教学目标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1、在基础知识上,应考虑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哪些知识点。特别应考虑到在平面几何图形概念教学中,本班学生在认知上的薄弱环节是什么,这样才能抓住关键重点突破。

2、我们的教学目标不仅要明确使学生学会知识,还应考虑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哪些能力(当然要培养的能力是多方面的,不可能面面俱到)。在本课时中,对于圆的特征,直径、半径、对称轴等概念的理解,都是建立在课堂演示,动手操作基础上的,所以观念、动手操作、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应做为培养能力的重点目标。

3、“圆的半径都相等”,还是“在同一圆内圆的半径都相等”。“圆的直径是对称轴”还是“圆的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诸如此类的认识,都反映出学生的抽象思维发展的不同层次。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还要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的角度入手,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引导学生能初步运用这些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二)

教学目标:1、通过让学生欣赏、寻找生活中的圆,感受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味曲线图形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2、借助实物、工具在纸上画圆、剪圆,使学生直观感受圆的曲线特征,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3、通过学生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探究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直径、半径、圆心的概念,掌握同圆或等圆中半径、直径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学会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4、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互动交流,掌握用圆规画圆的基本方法,会正确画出指定大小的圆,进一步体会、理解圆是一个“定点、定长”的平面图形。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通过探讨“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这一实际问题,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使学生理解圆形物体具有易滚动性、平稳性的特性,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6、通过展示收集的资料,让学生感受数学文化的源远流长。三、本课时知识的编排特点及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1.由于教材并没有给圆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主要是通过直观演示,动手操作使学生感知并了解圆的基本特征,因此“感知并了解圆的基本特征和用圆规画圆”就成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因此在教学时我设计了摸圆片游戏,让同学们通过触觉感知圆片没有角没有顶点是由曲线围成的特点。2.用圆规画圆也是本节的重点。为了让学生学习画圆,先让学生借助实物画圆感受实物画圆的不方便及大小受限制,引出画圆需要用圆规这一画圆工具。先让学生初次尝试思考圆规画圆的原理,然后再次画圆并体会圆规画圆的优点及便利。

3.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是本节的难点。在教学设计上采取小组合作探究,通过剪、量、连、画、比等操作,使学生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特征及关系,并培养学生动手、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自学后出示圆内的几条线段,选择哪条是直径,哪些是半径?填写表格套圈游戏,看看哪种更公平?帮老师找找圆心。5、思考:为什么车轮都要做成圆的?车轴装在哪里?《圆的认识》课后反思本节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不断实践检验,在具体情境中逐步认识圆的特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足够的思维时间和空间,有自由表达见解的宽松氛围,还有与同伴交流的机会,学习气氛活跃,学习积极性高,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展现了他们的聪明才智,深刻理解了知识。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本节课中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型的探究性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实验、讨论、交流、合作学习中,理解新知识,使所有学生都能获得成功感,树立自信心。成功的教学并不是让学生机械地记住数学概念、公式和原理,依靠单纯的记忆和模仿去寻求题目的答案,而是应该把所学知识内化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能力,在实践中学会应用数学,服务生活。最后,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我在课末引导学生探讨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不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加深了学生对圆的认识,而且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深刻体会到身边有数学,伸出手就能触摸到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我发现有些地方还存在一些不足,譬如:

1、部分学生对于圆的半径、直径等概念的理解不够到位,对于直径、半径及其与圆之间的关系的掌握不够透彻。

2、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方面明显不足,显得有些生硬。

3、教师的教学经验与教学机智不够,对于课堂上动态生成的信息处理不灵活,给人的感觉是离不开教案,而且还造成前松后紧的局面。

《圆的认识》新课标分析《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通过从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圆形这一已有的知识出发,引入新的学习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圆的认识是基于学生学习由线段围成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一个的曲线图形,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在教学中,我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圆、剪圆、探究圆的特征。另外,课程标准还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以及抽象、概括等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