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工控行业分析报告目录一、工控行业市场规模和发展前景分析:成长性和周期性之辩 3二、工控行业国内市场的竞争格局和主要厂家梯队层次分析 7三、工控行业的下游市场、销售渠道和产业链环节价值分析 8一、工控行业市场规模和发展前景分析:成长性和周期性之辩工业控制主要是通过电力电子、仪器仪表测量和信息通讯等技术手段对工业生产过程及其机电装备、工艺装备进行检测与控制,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精准一致性。从广义上讲,工业自动化还包括的上层建筑有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和MES(制造执行系统);我们这里狭义讨论的是现场的工业自动化,大致又可分为以PLC作为控制器的工厂自动化(FA)和由DCS控制的过程自动化(PA),以汇川技术为代表的几家变频器企业实际上都属于工厂自动化的范畴,其产品线层次从上往下分为控制层(控制板)、驱动层(变频器&伺服驱动器)、执行层(电机),而DCS的领军内资企业是浙大中控、和利时、上海新华(2020年被正泰电器收购)。工厂自动化FA和过程自动化PA在代表性生产厂商、典型应用行业领域、需求特征和销售模式上均有较明显差异特征,但也会有些交叉的地方,在本文中由于所关注对象的原因,我们重点讨论工厂自动化FA。从国内市场规模来看,目前低压变频器的市场容量约200亿(如含中压和高压则合计在300亿左右),伺服的市场容量在50-60亿,PLC的市场容量在60亿以上,HMI(人机界面)约20亿,我们测算工厂自动化FA的整体国内年销售额在450亿左右,有部分工控自动化专业传媒统计行业规模在700-800亿甚至超1000亿的实际上还包含了如DCS、控制阀、仪器仪表或数控机床CNC、工业机器人等广义范畴。工控行业从市场规模变化波动规律来看具有中长期成长性和短期宏观强周期性的双重特征,2020-2020年间可以说已经有充分的体现,把握好以上行业特征非常有助于对龙头公司股票建仓的择时。中长期成长性表现在熨平一定的短期波动后看行业多年复合增长率在设备制造业的各细分领域中是比较有吸引力的(图3和图4是明证),虽然近年工控产品的渗透率也在逐年提高,但仍存在广阔的存量改造市场和有待发掘推进应用的领域,距离行业发展的天花板瓶颈仍有较大空间(可比较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工业产值规模与工控产品应用比例)。当前中国工控行业发展的必要性体现在:传统低端制造业依靠低劳动成本和勤劳肯干的充足青壮年劳力优势在逐步丧失,部分中国制造转移到以越南为代表的东南亚地区国家的新闻层出不穷,纯低端制造寻找更低的生产要素成本是必然的市场经济选择结果,而欧美日韩等较发达国家之所以在中高端制造上保持了竞争力,主要源于其设计独特性、高精度的工业母机制造水平、高度自动协调优化的工艺流程等方面,这也是中国制造业若想摆脱低端制造的必经修炼历程,而这个升级的过程也是伴随着大量高端自动装备在各产业各工段具体对象应用,这是工控行业整体扩容的大背景。工控行业发展的充分条件还体现在:这是高端装备中少数内资企业具备一定基础和实力能和外资去追赶比拼的细分行业,行业的内外资品牌充分竞争格局对产业自身的技术进步和成本结构优势有加速的作用,因而从客户的角度能获得更高性价比的工控产品和更短的投资回报周期,从而加速和强化了客户主动采购的意愿,形成正向良性循环(区别于部分完全依赖进口的装备制造业发展轨迹,后者因为尚无内资企业与之抗衡其高昂的价格体系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普及渗透率)。资本市场对工控行业的中长期成长性特征已达到了较广泛的共识,但早期对行业的强周期性意识相对不足,部分原因也是与更早阶段工控行业规模基数小,同时A股几家企业的上市时点正处于国家4万亿投资和微观企业业绩兑现的景气高点有关,某种程度上曾给人错觉认为工控行业自身的增速速度似乎可以跨越宏观经济周期的波动,但实际上2021-2020年间工控行业整体的运行情况以及微观企业业绩的变化已经证明目前工控行业的规模和发展阶段会明显受到宏观经济周期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影响。从行业数据看,低压变频器行业2020年市场规模同比增长30%以上,而2020年则同比下滑10-20%,这显然比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增加值等宏观数据的波动更为剧烈、周期性更为明显,而同时由于股票市场的前瞻性和情绪波动剧烈效应,所以体现在个股投资收益上在不同的周期时点会进一步放大。比较理想的投资配臵择时是在上一轮库存消化殆尽、新一轮弱复苏已初有苗头的阶段,后续若确认复苏反弹,则公司业绩的释放和估值体系的抬升有望迎来戴维斯双击。工控行业的强周期性本质上可以归结为两点:下游客户所处行业自身的景气度(包括其产能负荷饱满度、终端需求对扩新生产线的拉动、自身财务状况对新增技术改造型设备的资本开支投资意愿等)和因经销为主导的渠道销售模式对整个供应链供需的牛鞭放大传导效应。目前低压变频器市场约有70%比例的产品是以渠道经销的模式传导给下游,而其最终客户绝大部分为原始设备制造商(OEM),比较典型的是从事机械的离散制造业(如电梯、机床、起重设备、金属制品机械、塑料机械、纺织机械等生产厂商),其采购和生产周期短,因而受经济波动的反应较灵敏。同时,从供应链的角度研究,由于国内工控行业产业链上各环节的主体在信息共享和共赢、利益博弈等方面尚未到理论优化的阶段,出现牛鞭效应是比较正常的现象,经销商在下游需求紧俏时囤货某种程度上放大了真实终端需求,同时在下游需求疲软的时候经销商自身资金周转紧张会倾向于对市场观望并优先消化库存,从而使直接对接工控设备制造商一侧的需求看着更萎靡。所以综合而言,对于股票投资周期相对中短线的机构而言,观测工控行业的周期性节点是十分必要的。二、工控行业国内市场的竞争格局和主要厂家梯队层次分析目前工控行业在中国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完全市场化、充分竞争的格局。总体上,外资品牌厂商较早地进入了中国市场,并凭借先进的技术、可靠稳定的性能以及强大的品牌优势在我国工控市场占据了主要地位。相对特殊、不一样的是高压变频器行业,由于有庞大的通用型市场(风机、泵等)为节能而存在,从技术的角度大量内资企业沿用拷贝罗宾康的多单元串联式,从而在生产的角度变成了劳动密集型的成本竞争产品,加上内资企业的项目关系营销能力和较快捷的客户响应售后服务,内资企业有足够竞争优势在通用高压变频器领域占领行业主导地位。但除这个细分领域之外,无论中低压变频器、还是伺服驱动器、还是PLC,内资企业都只是初步崛起和具备一定的差异化优势,但尚未到与外资企业全面抗衡比拼的程度(尤其是中高端市场)。这从侧面也反映这些细分行业的竞争要素和通用高压变频是明显不同的,换言之:外资的技术、产品性能、品牌优势是相对难撼动的。以低压变频器为例,从销售规模看,目前国际品牌厂商占据国内市场约80%的份额,并占领了起重、电梯、冶金、机床、风电等国内高端市场。根据工控网的统计的主要供应商格局:2021年中国低压变频器市场欧美品牌占61.3%,日韩品牌占15.6%,本土品牌占23.1%。欧美品牌中,瑞士ABB和德国Siemens拥有绝对的市场优势,份额均在15%以上,主要源自于他们大、中、小功率段都能做,尤其在高端市场、项目型市场有很高的份额。同时,日本由于擅长制造小的、精密度高的机械设备,无论在变频调速还是运动控制方面都在业内占有不可小觑的地位,典型的厂家包括安川、富士、三菱等。而以台达电为代表的台湾厂家,凭借极强的成本控制能力(全球化的料本采购平台+产品系列比较全)、贴近用户型的细分领域深耕细作方式,也取得了较大成功。日资品牌和台资品牌在OEM市场占有较高份额。而内资企业中,以汇川技术、英威腾、新时达等为代表的极少数国产变频器厂家在多达200-300家的内资品牌中脱颖而出,其中汇川技术是内资品牌中国变频器和伺服产品的领军企业,预计2020年在国内中低压变频器市场份额约4-5%。就目前阶段而言,内资龙头企业并不具备与ABB、Siemens等国际品牌展开全方位竞争的实力,但在部分细分市场已确立了一定竞争优势,而现阶段会形成直接竞争并最有希望赶超的是日系和台系企业。三、工控行业的下游市场、销售渠道和产业链环节价值分析通常工控行业的下游分为OEM市场和项目型市场两大类,前者OEM全称原始设备制造商,主要是指以纺织、机床、电梯、起重等为代表的离散型机械设备生产商,这个群体会采购自动化产品供应商所供应的一些通用的或者关键的元器件产品,集成到自己的设备中,并将设备卖给最终用户。中国作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拥有非常庞大的OEM市场,因而也成为各大自动化厂家的必争之地。一般而言,OEM用户对工控产品的采购具有长期性和周期性,同时对产品供货期的要求也相对较短。正因为OEM市场下游客户数量众多且地域分布分散、用户需求具有反复可持续消费特征且对交货时间要求短,分销成为众多供应商对于OEM市场广泛采用的销售模式,相对来说是成本较低、效率较高的业务拓展和抢占市场方式。分销商作为渠道通路其主要价值体现在客户资源和人脉关系、较初级基础的产品技术服务、较完善的物流和库存管理(为OEM用户带来快捷的订单响应,为供应商减轻备库存成本同时上游买断模式给供应商带来较好的现金流)。供应商与经销商之间的合作配合紧密程度、产业链环节价值分配和对经销商的激励机制、供应商对渠道价格体系的规范管理等方面共同决定了经销模式的效能发挥度。目前单纯做买卖差价式的经销商其生存环境有所恶化,表现在通用市场产品逐年降价过程中利润空间被部分挤压以及下游中小型民/私企OEM用户回款周期变长带来的资金周转压力。未来经销商能提高竞争力、走出差异化特色的主要出路在于提供更完善的跨区域物流和库存优化管理、以及增强自身技术服务能力具备更丰富的行业经验。工控行业的下游市场除OEM用户外,还有项目型市场EU(直接面向最终用户,EndUser)。现场工业自动化的分类中,过程自动化PA基本上是做项目型市场,而工厂自动化FA中,OEM市场则是其主要的需求来源(低压变频器下游OEM用户约占65-70%比例,伺服则基本用在OEM用户市场),但工厂自动化FA也有部分是项目型市场,如大型PLC和约一半的中型PLC用在项目里面(另约一半的中型PLC用于复杂机械,小型PLC则几乎100%用于机械),低压变频器的大功率产品在项目型市场应用较多。典型项目型市场包括化工、电力、石化、冶金等应用行业(连续生产的重型工业为主),其特征是项目通过内部规范立项、招标采购并建设,总体执行周期较长,受短期的宏观经济扰动小。项目型市场一旦某个特定项目建成后可能会有后续的服务市场,但对工控设备的采购并不具有类似OEM用户那样的持续性。由项目型市场特征所决定,其销售模式牵涉到的角色和利益方较OEM市场更为复杂些,供应商会与系统集成商/经销商/设计院多方配合。通常将项目型市场分为新建的和老生产线改造两类,新建大的项目比如冶金、水泥、化工、医药等一般会走设计院,因一般的业主自身不具备整体设计的能力,做好设计院的关系有重要意义,体现在两方面:(1)获取项目信息来源;(2)让设计院在系统上指定设计成某供应商品牌最终让甲方认可接受;而一般企业内部项目型改造市场,走设计院的途径相对少。同时,系统集成商与供应商配合深耕细作某个特定行业的重要性在凸显,相比一般下游覆盖面广、但不精不深的经销商,有实力的系统集成商通常熟悉特定的1-2个服务领域的具体工艺流程并具备提供专门解决方案的能力,对行业的深入熟悉和对先进技术的掌握综合呈现出来的专业性有助于提高项目中标。无论是经销商还是系统集成商,在相同的资源投入(如关系、服务、人员等投入)下,能激发他们积极性和配合度的关键点在于你能给他们较别的供应商更多的利润空间。
2023年电梯行业分析报告目录TOC\o"1-4"\h\z\u一、电梯行业的属性 41、全球主要电梯公司的市值与估值水平 42、电梯行业的安全感品牌属性——利润率的稳定性 6二、中国电梯企业未来十年的重大机遇和挑战 91、中外电梯市场集中度的差异以及对盈利能力的影响 102、电梯行业目前“中国特色”隐含的巨大长期风险 113、集中度提升与厂家维保的实现路径与催化剂 13(1)政府出台厂家认证更新和维保政策 14(2)政府推行强制保险 14(3)电梯老化 14(4)房价上升导致品牌电梯对于地产商的成本影响缩小 15三、电梯公司在中国市场的竞争战略与投资机会 151、日系电梯在中国领先欧美品牌的原因初探 15(1)文化差异——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利弊 15①体现在合资对象的选择 16②体现在生产和销售方面 16(2)对中国市场的战略重视度——日系别无选择 172、民营品牌与合资品牌的定位差异、风险和估值 18(1)民营企业的优势 18①股权结构 18②营销手段灵活 18③区域性优势 18(2)民营企业需要面对的困难 19①技术积累 19②安全风险 19③品牌定位与安全 19④保有量与售后服务 19四、投资策略 201、中国电梯行业:长期有价值,投资正当时 202、选股逻辑:三个条件,两种风格 21一、电梯行业的属性研究海外电梯公司的估值,目的是研究其估值背后的盈利能力,以及盈利能力背后的行业规律与属性。1、全球主要电梯公司的市值与估值水平电梯是地产基建的派生需求,中国电梯市场第一品牌是上海三菱,其母公司上海机电过去一年的PE在10倍附近。估值隐含的假设是,电梯行业属夕阳行业。如果电梯行业在中国是夕阳行业,那么在保有量较高的欧美,电梯行业应该接近深夜。根据全球最大的电梯公司OTIS预测,2020-2021年几乎所有的新机销量来自于金砖四国,也意味着欧美市场的保有量已经接近饱和。全球市场份额来看,奥的斯、迅达和通力是最大的三家电梯公司,合计市场份额接近45%。我们很惊讶地发现,三家公司的市值合计接近人民币3600亿元。我们也一度怀疑,是否欧美电梯公司在金砖四国的市场份额很高,贡献了主要的利润和估值。但是:1、占全球新机2/3份额的中国,领先的独立品牌是三菱和日立;2、从主要欧美电梯公司2022年营收的地域分布来看,亚太区域只贡献1/4至1/3的收入,但却足以支撑其千亿市值。市盈率往往与行业长期成长空间挂钩,而欧美电梯企业市盈率普遍高于国内企业,而市净率超出更多。换言之,欧美三大电梯公司市值超过3600亿元,但是他们主要收入来自于比中国更“夕阳”的欧美市场。尽管这三大电梯公司在占全球2/3新机市场的中国并未取得领先地位,但是资本市场仍然给予了15~23倍的市盈率。2、电梯行业的安全感品牌属性——利润率的稳定性联合技术UTC是位列美国道琼斯30家成份股的多元化制造企业,旗下子公司包括开利空调、汉胜宇航、奥的斯电梯、P&W飞机发动机、西科斯基直升机公司、联合技术消防安防公司和联合技术动力公司(燃料电池)。如果按照A股流行的逻辑,无疑联合技术的军工、发动机、通用航空、燃料电池和安防都是高壁垒且性感的业务,只有电梯是大家心目中既缺乏壁垒又夕阳的板块。有趣的是,联合技术五大业务板块中,电梯却成为营业利润率最高的板块。为什么看似技术壁垒远低于其他业务的电梯板块,反而定价能力最强?只有少数产品客户在购买时,会把安全作为购买的前提要素——例如食品、药品等。用巴菲特的话来讲,消费者对于放进嘴里的东西特别慎重。如果客户关注安全感,价格不再成为品牌选择的最重要因素,品牌厂商可以通过定价获得超额收益。机械行业里,“安全感”成为购买关键要素的产品不多,主要是民航飞机和电梯。尽管民航业在大部分国家是资本杀手,但波音和空客垄断了全球民航客机的制造。我们认为安全感商品对行业属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定价能力提升;行业集中度提升。如果客户重视安全感且无法通过直观感受判断产品的安全程度,往往可以推动品牌集中度的提升。但与食品不同,涉及安全感的电梯,由于购买者地产商与使用者购房人的分离,有品牌的电梯厂商定价能力和毛利率往往不如食品,但是仍然可以维持在较为合理的水平。尽管我们通过逻辑分析,可以得到电梯行业集中度高和利润稳定的判断,但是从实证角度观察中国电梯市场,尚未表现出海外市场的普遍规律。中国电梯行业将走向某些行业“劣币驱逐良币”的悲哀结局,还是走向符合产品自身属性和成熟国家普遍规律?我们倾向于乐观,原因将在后面展开讨论。电梯行业的“产品+服务”属性——收入结构的生命周期电梯与手机、自行车甚至挖掘机等其他制造业产品不同之处在于:消费者期望电梯的安全使用寿命与房屋的寿命(70年)接近;电梯故障会影响人身安全,起码造成巨大恐慌。因此,尽管大多数机械产品都有售后服务的概念,但是电梯的独特性在于——电梯售后维护保养和更新业务的规模,可以与新机销售媲美。海外四大电梯公司售后的维护保养和产品改造服务占收入的45-55%。欧美电梯公司的收入结构呈现了售前和售后的“产品+服务”特征,对于企业的盈利稳定性和估值都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以奥的斯为例,2022年欧洲营建支出比07年下滑了接近19%,但是奥的斯欧洲的服务收入仍比07年保持正增长。根据欧洲电梯协会的估计,欧洲电梯目前70%梯龄超过10年,45%梯龄超过20年。欧洲人口密度较美国高,电梯占全球存量接近50%。存量大且梯龄老,是电梯服务市场壮大的必要条件。必须指出,中国目前的现状是大部分电梯由小型服务公司提供维保,电梯主机厂商及其经销商提供维保的比例远远低于国外的同行。如果只有新机制造并且只专注于国内市场,长期来看,中国机械行业大部分子行业都会随着城镇化速度放缓而见顶。如果能够实现“产品+服务”的双轮驱动模式,企业的成长周期就会大大地延展——电梯行业具有天然的属性,显然符合这一条件。二、中国电梯企业未来十年的重大机遇和挑战中国电梯格局未来十年,将继续“劣币驱逐良币”,还是回归全球电梯行业规律,实现品牌的集中、价格的回升和品牌厂商提供维保服务的趋势?我们相信,中国电梯行业的现状给社会和居民带来了极大的风险。随着制度带来的技术风险逐渐暴露,监管层的认识逐渐提高,电梯行业正处于变革的前夜。1、中外电梯市场集中度的差异以及对盈利能力的影响中国拥有电梯生产许可证的厂商接近500家,不过我们调研访谈的专家估计,剔除代工产生的重复统计等因素,估计实际品牌数约200家。表面上看,中国电梯新机市场的品牌集中度和全球差别并不显著。全球市场前8大厂商的市场份额约75%,而中国前8大厂商的市场份额约65%。但考虑到全世界大部分非领先企业生产的电梯都是在中国生产,中国和发达国家相比,市场集中度差异很大。中小品牌对领先品牌的负面影响关键不在量,而在于价格。我们可以通过中国市场电梯新机销量和金额的市场份额差异,以及营业利润率和ROE观察到这一现象。海外电梯利润率普遍比国内高,而净资产收益率的差距更为显著,我们分析的原因在于——由于维保业务属于轻资产模式,随着电梯企业维保业务收入占比的提高,电梯企业的ROE也会随之提升。2、电梯行业目前“中国特色”隐含的巨大长期风险从全球经验看,电梯行业集中度高,且售后服务主要由主流品牌厂商完成。而中国目前的情况与发达国家市场差异显著。我们认为“中国特色”已经给消费者和厂商造成巨大的风险,未来几年风险可能会逐步暴露。我们建议投资者看完我们的报告后,即使不认同我们的投资逻辑,起码在购房时切记关注电梯的品牌,因为涉及您和家人十年后的人身安全。在典型的成熟市场欧洲,约45%的电梯超过十年,20%超过20年。目前中国接近15%的电梯梯龄超过10年,预计2016年接近25%,并且该比例将持续上升。谁知道200多个品牌10年甚至20年后剩下多少个?如果某家厂商消失,备件和维保怎么办?太多的电梯品牌给购房者和我们整个社会带来的长期风险在于:十年或二十年后难以购买备件。电梯并不是完全标准化的产品,因而不同品牌的备件互换性低。电梯型号每年都在更新,有些厂商十年后消失了,幸存者中的部分厂商可能无力维持十年前型号备件的生产,甚至图纸已经丢失。部分中小厂商无力建立和长期维持服务网络。如果说新机生产具有规模效应,那么存量机器售后服务的规模效应可能更明显。我们估计前十大品牌以外的厂商,平均年销量只有1000多台,而厂家要长期维系全国服务网络,必须要很大的保有量做支撑。目前中国大部分电梯由第三方电梯维护公司提供维保服务,但是我们认为这一服务模式同样隐含了巨大风险:第三方服务公司技术专注程度不够。为了实现规模经济,第三方服务公司往往同时维护多品牌电梯,不利于专业能力的积累和风险的防范。第三方服务公司难以维持多品牌备件体系。第三方服务公司资质良莠不齐,人员流动性大,品质难以保持和监管。第三方服务公司规模小,承担赔偿能力弱。一旦出事故,往往迫使政府出于维稳需要而出面解决。如果未来中国推行强制保险,保险公司自然会逐步对于品牌厂商维保和第三方维保进行差异定价,削弱第三方服务公司目前的价格优势。3、集中度提升与厂家维保的实现路径与催化剂如前所述,我们认为中国电梯行业集中度较低导致了利润率较低,继而影响了资本市场的估值。中国空调行业07年之前四年与之后七年,年化内销增速恰好都是11%。但是07年之后市场集中度持续提升,格力电器的净利润率从06年的2.7%上升到13年的7.5%。我们认为电梯行业的集中度提升以及OEM(厂家提供维保),道路漫长但是方向确定。由于涉及人身安全并且风险会随着梯龄而增大,电梯集中度提升的必要性和紧迫度比家电更甚。我们估计中国电梯行业变革的路径和催化剂包括:(1)政府出台厂家认证更新和维保政策业内有传闻政府在酝酿未来只有厂家认证的服务商才能提供更新和维保。从政府角度,可以降低其自身承担的社会风险。但是目前的障碍是,中国维保市场的劣币驱逐良币,导致品牌厂商在维保服务市场份额极低,缺乏成熟的服务团队。因此,尽管“厂家认证维保”可以增加厂商的收入,但是厂商出于风险考虑,未必会积极推动此事。政府和厂商各有考虑,而住户作为沉默的大多数,又缺乏足够的知识和行动力。(2)政府推行强制保险如果推行强制保险,保险公司出于自身利益,自然会对原厂维保、原厂认证维保和无认证第三方维保进行差别化定价,从而提高原厂维保的价格竞争力。(3)电梯老化随着多品牌电梯老化,重大事故经过媒体传播改变消费者观念,推动政府立法;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路径,但是风险是客观存在的。(4)房价上升导致品牌电梯对于地产商的成本影响缩小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集中度低和拿地不规范,大量不考虑长期品牌的项目公司在市场上,也是电梯品牌集中度低的重要原因。不过我们注意到,大型地产公司早已高度重视电梯问题。例如中海地产与上海三菱,万科与广日电梯的合作。在中国,很多行业都出现了长期的劣币驱逐良币的过程。但是对于电梯这样一个涉及人身安全的产品,我们还是倾向于判断,未来十年可以象家电行业那样实现集中,象海外那样70%以上的电梯由厂商提供OEM维保和设备更新。从投资角度,这只是一种推测,需要观察和跟踪。三、电梯公司在中国市场的竞争战略与投资机会1、日系电梯在中国领先欧美品牌的原因初探欧美四大品牌包括奥的斯、迅达、通力和蒂森克虏伯,这也是全球四大电梯企业。日系的三菱和日立的全球市场份额均低于欧美四大品牌。然而,三菱和日立却成为中国市场的领导者。通过市场调研,我们初步认为,是软件而不是硬件,导致了两个体系在中国市场的差异。(1)文化差异——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利弊我们访谈的数位电梯行业专家,均指出欧美品牌有着优秀的职业经理人,但是往往又无法摆脱对职业经理人的“短期业绩压力”。但是电梯的“安全感属性”,导致短期业绩与长期成长未必目标一致。这种行为特征,①体现在合资对象的选择欧美品牌不仅收购中国小品牌厂,还与不同的中方成立合资公司。这种广泛收购与合资策略有利于快速形成产能,但未必有利于品质管理和品牌定位;而三菱和日立在中国,均只选择了一家合作对象,且不管是上海机电还是广日集团,均有军工制造背景和多年的电梯研发制造经验。②体现在生产和销售方面欧美体系具有更进取的文化,其优势更多地体现在营销和管理方面。而日系重点在于研发和制造。以上海三菱为例,生产线工人收入长期高于同行,但是营销体系收入反而低于同行。两种体系各有利弊,但是需要强调,电梯是“安全感品牌”;中国电梯行业没有格力空调那样具有世界一流自主技术的企业。因此,电梯技术掌握在外方手里,所以客观地讲,中方的话语权都是有限的。但是对于电梯这种每年产量50万台的大宗机械行业,往往中国经理人更有能力理解中国市场的成功要素。我们观察到,上海三菱很早就消化了日方转移的技术,并且通过变频技术崛起。而广州日立的董事长潘总则在退休后被日方以“电梯行业最高薪的高管”,返聘为日立电梯中国公司的总裁,这在日系企业里极为少见。即使在欧美系电梯企业中,我们也观察到中方能力较强的西子奥的斯,在奥的斯中国四家企业中表现最突出。(2)对中国市场的战略重视度——日系别无选择没有一家跨国电梯企业会轻视中国市场,但是日系只有全力押注中国市场,才有生机和发展。由于电气技术的深厚积累,日本电梯企业的技术能力在80年代已经跻身全球一流。但是日系电梯企业错过了欧美城镇化的高峰,由于在欧美保有量太低,无法在营销和售后网络方面,在欧美与当地企业竞争。因此,中国成为日系企业唯一可以押注的大市场。其中日立对中国的技术转移决心较大,日立研发中心转移到了广州,数十名日本工程师举家搬迁。但是对于欧美企业,客户忠诚度极高和利润率高的维保更新市场,已经足以支持他们可观的利润。投资者只要阅读四大欧美电梯厂商的年报,就会发现只有通力电梯每年会对中国市场提供专门的分析报告。而通力恰恰是过去五年在中国成长最快的欧美电梯企业。由此可见,战略上的重视和押注非常重要。2、民营品牌与合资品牌的定位差异、风险和估值民营电梯品牌大多数从零部件起家,由于电梯行业配套齐全,所以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整机制造。由于电梯行业现金流较好,且“购买者与使用者分离”导致营销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所以国内出现了全球最多的电梯品牌。(1)民营企业的优势①股权结构民营股权结构不仅优于国企,而且也优于许多合资企业。国企与合资企业都容易出现职业经理人控制,职业经理人与老板的差异在于经理人更关注短期业绩,老板需要关心长期公司价值。②营销手段灵活在竞争性的行业里,有老板的企业往往能够更快地决策,并且在营销等环节更加灵活,有利于企业的顽强生长。③区域性优势许多中小型民营企业仅靠某个地域的人脉根基,就可以建立在某个区域的竞争优势,维持企业的生存并伺机做大。因此,在许多制造业领域里,民营企业不仅打败了国企,而且打败了外资企业——但是民营企业在电梯行业仍然远远落后于合资企业。(2)民营企业需要面对的困难①技术积累在我们这样的技术外行人看来,电梯的技术应该很成熟。但是调研中发现,哪怕是领先的企业,各家厂商都有各自技术的优势和劣势。而民营企业普遍创立时间只有10-20年,研发、生产和售后环节的技术和经验积累毕竟有所欠缺。②安全风险电梯和飞机一样,品牌的核心在于安全和稳定。即使是奥的斯这样全球领先的品牌,也曾因为事故而在2022年出现了中国销售的负增长。对于品牌力相对较弱的民营企业,一旦出现传播较广的重大安全事故,企业可能会受到更大甚至更长期的负面影响。③品牌定位与安全民营品牌的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洗车店合作协议
- 酒店宴席预定合同模板
- 2024年度工程咨询公司技术服务合同
- 物业的免责协议
- 云服务器租赁合同范本
- 2024年度教育培训项目独家代理协议2篇
- 门窗安装工程2024年度分包商合同
- 水泥采购合同范本
- 神经外科标准病人护理
- 商品转让合同完整版
- -之间有几个-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课件】2022年全国新高考I卷英语试卷讲评 课件
- 热处理工艺评定记录表
- 糖业公司招聘公告笔试题目
- 2023年血液透析专科理论考试题库(参考500题)
- YC/T 336-2020烟叶收购站设计规范
- GB/T 4354-2008优质碳素钢热轧盘条
- 粮食平房仓散装仓侧墙计算表格
- 药品供应目录(人民医院药品名分类汇总表)
- 医学伦理学试题及答案
- 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培训课件初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