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4203.2-2020 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建设规范 第2部分:森林碳汇监测方法_第1页
DB37∕T 4203.2-2020 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建设规范 第2部分:森林碳汇监测方法_第2页
DB37∕T 4203.2-2020 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建设规范 第2部分:森林碳汇监测方法_第3页
DB37∕T 4203.2-2020 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建设规范 第2部分:森林碳汇监测方法_第4页
DB37∕T 4203.2-2020 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建设规范 第2部分:森林碳汇监测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5.020.40CCS

B

64DB37

37/T

4203.2—2020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建设规范第

2

部分:森林碳汇监测方法Construction

forestry

carbon

system—Part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37/T

4203.2—2020 前言

................................................................................

II1

..............................................................................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3 术语和定义

........................................................................

14 调查监测方法

......................................................................

14.1 省级

..........................................................................

14.2 县级

..........................................................................

24.3 项目级

........................................................................

35 数据统计

..........................................................................

35.1 省级

..........................................................................

35.2 县级

..........................................................................

45.3 项目级

........................................................................

5DB37/T

4203.2—2020 本文件按照GB/T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是DB/T37

4203《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建设规范》的第2部分。

4203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第1部分:导则;——第2部分:森林碳汇监测方法;——第3部分:森林碳储量计算。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山东省自然资源厅提出并组织实施。本文件由山东省自然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山东省林业监测规划院。张芬。IIDB37/T

4203.2—2020 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建设中森林碳汇调查监测方法和数据统计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省级、县级和项目级三个尺度的森林碳汇基础数据的调查监测。2 规范性引用文件文件。GB/T

26424—2010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LY/T

2253—2014 造林项目碳汇计量监测指南AR-CM-003-V01 森林经营碳汇项目方法学3 术语和定义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4 调查监测方法4.1 省级4.1.1 调查方法省级调查采用系统抽样方法进行,或使用符合监测时限要求的全省森林资源一类调查数据。4.1.2 样地数量全省样地数量理论值n按公式(1)计算。t 2nt 2

t

2c2E

2

s

22y2

t

2s

22

..............................

(1)y

2式中:t

——可靠性指标(当可靠性

%时,。下同);s2

——样本方差;c

——变动系数, ;E

——相对误差, ,精度

%;样地面积为666.67

m

,形状为正方形,周长闭合差小于1/200。

D

样地面积为666.67

m

,形状为正方形,周长闭合差小于1/200。

D

........................................

(2)∆

——绝对误差;——总体平均数估计值;n

——样地数量。4.1.3 样地布设4.1.3.1 样地间距2n式中:A——总体面积,单位:2;n——样地数;D——样地间距,单位:,整数。4.1.3.2 样点定位样点位置。4.1.3.3 样地面积与形状24.1.4 调查监测项目GB/T

26424—2010第5、8、9章规定执行。4.1.5 精度森林蓄积量调查监测精度不低于90

%,各地类面积调查监测精度不低于95

%。4.2 县级4.2.1 调查监测方法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具体调查监测项目及相关技术指标按GB/T

26424—2010第5、8、9章规定执行。4.2.2 精度及控制4.2.2.1 精度小班的蓄积调查监测精度要求不低于90

%。4.2.2.2 样地数量a)

密度在

1

株/hm

以上者,样地面积

50

m

;a)

密度在

1

株/hm

以上者,样地面积

50

m

;b)

密度在

1

株/hm

~1

者,样地面积

66.7

m

;c)

密度在

1

株/hm

以下者,样地面积

100

m

。Mi

Vi

1500D2

..................................

(4)小班调查样地数量按公式计算,但不得低于7n

5

A

.......................................

(3)式中:n——样地个数;A——小班面积,单位:2。4.2.2.3 样地面积根据林分密度确定小班调查的样地面积,小班内样地面积应一致,主要有以下几种:222 2 22 24.2.2.4 样地形状形状为圆形或方形。4.3 项目级4.3.1 碳汇造林项目调查按

LY/T

2253—2014

5

章监测程序的规定执行。4.3.2 森林经营碳汇项目调查按

AR-CM-003-V01

中第

6

章监测程序的规定执行。5 数据统计5.1 省级5.1.1 蓄积量和精度计算5.1.1.1 蓄积量计算总蓄积或类型蓄积依照公式(4)计算。Ni1式中:Mi——全省或某个类型立木蓄积,单位:m3;Vi——每个样地内某个类型立木蓄积,单位:m3;N

——全省实设样点总数;D

——样地间距,单位:。5.1.1.2 精度计算全省总蓄积精度依照公式计算。P

P

1

tVV100%

............................

(5)

ii

2

2

1N

DB37/T

4203.2—2020式中:P

——全省总蓄积精度;t

——可靠性指标;Vi——第i个样地蓄积,单位:m3;N

——全省实设样地数。5.1.2 各地类面积计算各地类面积按公式Ai

ni

100D2

.....................................

(6)式中:Ai——某一地类总面积,单位:hm2;ni——该地类的样点数;D

——样地间距,单位:。5.2 县级5.2.1 数据统计按

GB/T

26424—2010

12.1

成果统计要求进行。5.2.2 蓄积量精度计算以小班为单位,按公式、、、(10)计算。i1

i1

.......................................

(7)——样地平均蓄积,单位:m

;式中:3Vi

——第i个样地蓄积,单位:m3;n

——样地个数。

nn

Vi——小班每公顷蓄积,单位:m

;——小班每公顷蓄积,单位:m

;——样地平均蓄积,单位:m

;a

——样地面积,单位:m2。

3

3

Y

10000a

V

.....................................

(8)SY

10000a

Vi

Vnn

1

2

................................

(9)——样地平均蓄积,单位:m

——样地平均蓄积,单位:m

;——每公顷蓄积标准差;3Vi

——第i个样地蓄积,单位:m3;a

——样地面积,单位:m2;n

——样地个数。P

1

tSYY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