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视域下中小学劳动教育的优化路径探析 论文_第1页
“双减”视域下中小学劳动教育的优化路径探析 论文_第2页
“双减”视域下中小学劳动教育的优化路径探析 论文_第3页
“双减”视域下中小学劳动教育的优化路径探析 论文_第4页
“双减”视域下中小学劳动教育的优化路径探析 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双减”视域下中小学劳动教育的优化路径探析摘要:我国在颁布“双减”政策之后,全国范围内校外培训补课的乱象得到有效治理,同时学校也对学生作业结构进行调整,切实减少学生所面临的作业压力,使得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空余时间,这也为中小学劳动教育开展带来积极影响。明确劳动教育价值,能够提高劳动教育在中小学教学体系中的地位,使得劳动教育能够获得更为强大的生命力。中小学需紧跟时代发展需要,统筹自身劳动教育资源,在“双减”政策贯彻的同时积极推动劳动教育开展,通过增加劳动教育课时、优化劳动教育教材、丰富劳动教育渠道等方式,逐步打造良好的劳动教育分为,为“双减”视域下中小学劳动教育开展创造条件。关键词:双减;中小学;劳动教育劳动教育能够完善校园教学体系,帮助学生塑造科学劳动价值观,使得学生劳动素养得到提升,从而推动学生全面发展。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意见》规定大中小学校都要开设劳动教育课程。《意见》发布以后,中小学校都积极开展各种劳动教育活动,取得了一定实践成效。但同时仍然存在劳动教育流于形式的现象,劳动独特的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仍被忽视。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中明确要求,学校需要注重学生身心健康成长需要,结合校园教学实际情况,组织开展科学、劳动、艺术等教学活动,通过社团建设的方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校与家长需加强交流,鼓励学生在放学之后完成相应的书面作用,并适当参与合适的家务劳动。“双减”政策能够为中小学劳动教育开展创造良好条件,有助于学校劳动教育工作开展,进而充分发挥劳动教育作用。一、更新课程理念,增添劳动乐趣(一)通过生活实施劳动教育生活化课堂能够提高劳动教育教学效果,使得中小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生活化氛围,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化教学理念在学前教育中广泛运用,不仅能够推动中小学教学改革工作,也能够有助于中小学生快速成长。中小学在开设劳动课程之后,需引导学生结合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使得学生可以在劳动活动中得到生活体验。首先,中小学劳动教育内容应引入生活化元素,在日常教学中深度挖掘生活资源,加强对于生活资源的开发利用,并结合生活化理念灵活创设相关情境,使得学生能够在生活情境中进行思考,确保劳动教育内容满足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第二,劳动课程教学形式需多元化,教师在劳动教育过程中,需将生活内容和教材内容有机结合,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为学生呈现合适的生活情境,同时也需引导学生有组织、有计划的参与劳动实践活动,从而鼓励学生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展现个性和才能。通常小学低年级学生生活经验较少、动手能力不强,较难参与复杂程度较高的劳动项目,因此教师可对其进行劳动知识介绍,启发学生劳动意识,而高年级学生和初中学生可通过兴趣引导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劳动教育,从而切实提升劳动教育效果。(二)注重劳动课程的游戏体验在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开展中,需注重如何激发学生参与劳动活动的热情,引导学生主动在劳动教育课程中进行学习。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通过游戏活动的方式吸引学生参与,鼓励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获得劳动体验,同时需引导学生在劳动过程中进行合作和交流,这不仅能够使得学生获得快速成长,也能够进一步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相比劳动形成的社会价值,劳动教育更注重如何助推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游戏能够为劳动教育计划实施带来积极影响,教师需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创设游戏情境时,不仅需要关注课堂情境营造,也需引导学生在课外劳动活动中感受生活内容,或通过劳动主题设计的途径,在游戏中为学生普及劳动知识技能,使得学生在参与劳动游戏活动时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和体验。中小学教师在开展劳动教育时,可考虑为学生创设合适的游戏情境,肯定学生在劳动教育课程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地位,激发学生对于劳动实践活动的兴趣,使得学生从过往的“要我学”逐步转变为“我要学”,进而切实提升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教学效果。教师应积极构建劳动教育课堂氛围,在教学中融入游戏元素,结合教学需要落实游戏情境创设,鼓励学生在游戏场景中进行劳动学习和劳动体验,引导学生形成科学劳动关系,并感受到劳动教育的内涵所在。二、加强学校教育主阵地,构筑校园劳动环境(一)多主体合作,建构显性劳动课程第一,结合学科课程。中小学文化课课时较长,且学生普遍对文化课学科学习较为重视,因此在这些学科的日常教学中,教师需融入劳动思想,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如在语文课、数学课、历史课中引导学生增强劳动体验,语文教师可要求学生阅读与劳动者有关的文本材料,布置与家庭劳动有关的作文,也可教学与劳动有关的古诗词作品,为学生树立科学劳动价值观带来帮助。第二,结合校园文化建设。中小学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可充分融合劳动元素,这一方面可以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另一方面也能够为中小学劳动教育开展营造和谐有序的校园环境。海淀区西苑小学在校园“怡美文化”建设中,将劳动课程作为“怡美”的基础,运用“大课堂”在校内逐渐劳动志愿服务队伍,从而培养学生劳动精神。第三,结合地方文化特色。中小学可结合当地文化特色,组织设计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充分展现地域文化优势,有效开发出相应的劳动教育课程,鼓励学生在劳动中感受地方文化,并引导社会团体与学校共同组建劳动文化建设平台,向学生提供劳动体验机会。中小学劳动教育资源开发离不开地方文化支持,这不仅有助于学校丰富劳动教育活动开展途径,也能够为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提供契机。(二)依据学校特色,挖掘隐性劳动课程资源第一,发挥学校主体作用。中小学在劳动教育课程组织开展中,需全面展现自身主观能动性,在校园中布置劳动场所,或通过开辟单独劳动空间的方式为学生带来劳动实践机会。教师可通过黑板报、宣传窗布置等途径,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劳动主题,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劳动知识技能。第二,挖掘隐性劳动课程资源。中小学建筑、制度等均可以成为隐性劳动课程资源,教师在教室打扫、学校环境布置、学校活动组织过程中带领学生参与劳动活动,在学校文化建设中也可引导学生参与文化长廊、文化宣传册设计等。在校园劳动制度设计和完善过程中,教师可与学生共同制定班级劳动公约,通过劳动任务清单的方式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并与学生进行劳动体验感交流。中小学可定期组织开展与劳动相关的文化活动,如在“植树节”、“劳动节”前后开展集体劳动活动,或设定学校“劳动周”,鼓励学生共同参与志愿劳动服务,也可邀请社会劳模前来学校与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到劳动的魅力。中小学教师可通过新媒体工具宣传劳动的意义,如为学生播放劳动活动相关的短视频,引导学生自发形成劳动兴趣社团,并鼓励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活动。三、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中小学在组织劳动教育活动时,教师需与家长进行深入交流,打造与劳动教育有关的家校共育机制,有效应对“双减”政策实施背景下的劳动教育问题。家长和学校教师应达成“减负共识”,结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需要,全面贯彻劳动教育理念。陶行知所提出的生活教育理念强调需要在生活中推广先进教学思想,劳动教育需转变传统思维,在学校之外打造劳动教育新空间,采取家校联动的方式丰富劳动教育途径,使得学生可以在“双减”改革背景下进一步融入劳动教育活动。学校需发挥劳动教育主阵地作用,并对家庭、社会组织参与中小学劳动教育提供指导,结合中小学劳动教育特征,逐步打造家校社协同的劳动教育格局,为学生参与劳动实践打牢基础。家庭被认为是学生接受劳动教育的第一场所,父母在对子女进行教育的时候,可引导子女适当参与家务劳动,鼓励子女逐步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中小学教师在进行劳动教育时,可采取亲子合作的方式,邀请学生家长前来学校共同参与劳动实践活动,分享学生所创造的劳动成果。学校需全面利用社区劳动资源,与社会工作者队伍进行交流,在社会力量的支持下为学生带来劳动实训的平台,如可组织学生参与社会性公益服务供货,与义工进行交流,在社会志愿活动中积累相应的劳动经验,并在劳动活动中收获实践体验。家校社合力能够促进劳动教育开展,且三者能够通过联动促进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劳动帮助,学生在家庭环境中处于子女地位,在学校环境中是学生,而在社会环境中是一名普通公民,因此家校社联动可以进一步肯定学生是“劳动学习者”的角色,且家长、教师、社会均需要为学生参与劳动提供引导和帮助。由此可见,劳动教育组织进行需学校发挥主导作用,但家庭、社会也需在中小学劳动教育中贡献力量,这是由于家庭能够对学生参与劳动活动提供指导,社会能够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学习创造和谐环境。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少儿群体均需要强化劳动意识,逐步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在劳动中进行学习并获得体验。四、健全客观动态的教学评价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需要注重如何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使得学生能够结合课程教学提高学习技能,教师需将培养学生劳动素养为导向,制定与劳动教育有关的评价标准,引导学生能够结合课程教学要求加强实践,并将劳动教育结果列入综合素质档案中。中小学教师在劳动教育评价过程中,需发挥信息技术优势,采取在线评价、信息共享的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体可从下述两方面开展:一是,完善评价内容,中小学劳动教育内容众多、形式多元,且具备较强的实践性,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评价时需丰富评价指标,综合考虑劳动类型、劳动场所等内容,从而提高劳动评价结果合理性。在开展劳动评价时,一方面需由教师结合劳动主题,对学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进行综合判断,另一方面也需关注如何把握劳动教育课程特征,运用课程评价表的方式由学生进行自评、互评,从而引导学生反思在劳动实践活动中存在的不足,最后将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及互评共同放入学生档案袋中,进而激发学生参与劳动教育的热情。二是,丰富评价方式。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应同时关注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教师应从多个方向出发对学生进行评价,其中过程评价需要教师加强课堂观察,或通过多媒体工具及时记录学生劳动实践情况,并以为此基础完成整体评价,而结果评价一般需以学生或小组所创作出的劳动成果或劳动作品为依据,由教师根据这些成果或作品进行评价,也可采取访谈调查的方式对学生阶段性劳动教育课程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从而呈现学生劳动教育课程学习情况。五、结语“双减”政策实施之后,中小学劳动教育得到重视,并获得更多发展机遇,从而使得劳动教育可以在“双减”视域下进一步发挥其育人优势。中小学劳动教育需要教师、家长、学生以及社会组织共同参与,通过创造稳定、良好的劳动教育氛围的方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这不仅可以展现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育人作用,也能够使得家校社合力应对“双减”政策背景下的劳动教育课程开展,在此过程中教师需展现主导作用,与家长、社区进行交流,共同开发利用劳动教育资源,确保劳动教育课程教学计划能够稳步实现。这样可以全面推动中小学劳动教育有效、有序开展,让学生在享受劳动“乐趣”的同时提升劳动素养;也可以在“双减”政策下,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和高质量的劳动教育服务,避免劳动教育的盲目性,实现“双减”政策下的劳动教育独特的育人价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参考文献 [1]祝天生."双减"政策背景下的中小学劳动教育研究——以上饶市铅山县为例[J].实验教学与仪器,2022,39(1):78-80. [2]孔润玲.浅谈“双减”背景下的城镇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J]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