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微粒说和波动说的高中教学设计一等奖_第1页
光的微粒说和波动说的高中教学设计一等奖_第2页
光的微粒说和波动说的高中教学设计一等奖_第3页
光的微粒说和波动说的高中教学设计一等奖_第4页
光的微粒说和波动说的高中教学设计一等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光的微粒说和波动说的高中教学设计一等奖

1、光的微粒说和波动说的高中教学设计一等奖

一、素养教育目标:

(一)学问教学点:

1.知道光的微粒说和波动说

2.了解光的波动说和微粒说的进展史

(二)力量训练点:

1.通过试验现象的观看比照分析,注意观看力量的培育。

2.通过对光本性进展史的熟悉,培育科学探究、质疑精神,提高科学素养。

(三)德育渗透点:

1.通过对光本性进展史的了解,使学生感受和体会物理学的讨论方法,领会物理理论的形成过程和物理学家的思维方法。

2.对光的波动说与微粒说的初步了解,培育学生的辩证唯物观点,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就课本而言,非常简洁,而学生学起来比拟枯燥抽象。但它是本章的开头.本章贯穿主线--人类对本性熟悉的进展过程。因而,上好这节课,对熟悉光的本性,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培育创新精神非常必要。重点是了解人类对光本性熟悉的进展史,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了解物理学的曲折进展过程和讨论方法。初步熟悉光的波动性与粒子性,且光具有波粒二象性是学习的难点。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增加较多的演示试验,穿插介绍物理学史是非常必要的。

三、课时安排:

本节内容:

1课时

四、教具预备:

多功能激光仪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五、学生活动设计:

主要包括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索、争论,观看试验,类比分析,归纳推理,质疑等,激发起兴趣,落实“以人为本,注意进展“的目标。

六、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引入课题:

演示一:激光仪演示观看:光的直进、反射、折射、介质分界面上同时发生的反射与折射。

演示二:激光器上演示在宽窄不同的三种单缝下所发生的直进、衍射现象等。

演示三:单色光通过双缝屏所发生的干预现象。

在试验演示前可由教师先引导学生分析可能产生何种现象,然后演示观看,一方面检验所学学问的理解和应用力量,另一方面由于受所学学问的局限,对演示二与演示三所发生的现象产生惊异,产生学习兴趣,可以激发求知欲。在此根底上教师提出:以上种种现象已经无法用光的直进、反射、折射等规律解释和说明,需要我们进一步弄清光的本质,光究竟是什么?

人类对光本性的探讨,从很早就开头了,不过这个问题并不简洁,人类对光本性的熟悉经受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直到十七世纪,人类对光本性的熟悉才渐渐形成了两种学说。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的完成过程:

1.光的微粒说:

多媒体课件:“关于光的本性问题,在1704年出版的《光学》一书中,牛顿认为光是从发光体发出的而且以肯定速度向空间直线传播的微粒。这种看法被称为微粒说。牛顿用弹性小球撞击平面时发生反弹现象的类比,来解释光的反射现象,当光从空气进入透亮介质时,由于介质对光微粒的吸引,使它们的速度发生变化,即造成光的折射。按这种解释,应当假设介质中的光速大于真空中的光速。当时,人们不能用试验方法测出光速,又因牛顿的威望,这种学说在18世纪取得了统治地位“。

根据牛顿的微粒说,解释光的直进、影的形成、反射、折射非常便利,但一束光射到两种介质界面时,既有反射,又有折射。何种状况下反射,何种状况下折射?微粒说在解释时遇到很大的困难。

2.光的波动说;

多媒体课件展现:“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在1678年写成的《光论》一书中,从光与声的某些相像性动身,认为光是在“以太“介质中传播的球面纵波。“以太“是一种假想的弹性介质,布满整个宇宙空间,这就是惠更斯的波动说。这种学说认为光是某种振动,以波的形式在“以太“介质中的传播。按此学说解释光的折射时要假设介质中的光速小于真空中的光速。惠更斯胜利地推导出了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但是,“以太“这种连续弹性介质,难以想象,给波动说本身造成了不行克制的困难“。

光的波动说在解释光的直进和影子的形成缘由时也遇到困难。

可见,光的微粒说和波动说在解释光现象时,都各有胜利的一面,但都不能完满地解释当时的.一切光现象。

直到19世纪初,人们发觉了光的干预、衍射,从而波动说得到很大进展。19世纪未,又发觉了波动说不能解释的新现象--光电效应,证明了光确实又具有粒子性。人们最终熟悉到了光的本性--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3.牛顿的辩证思想:

牛顿虽然提倡了微粒说,但他并不排斥波动说。他依据所做过的大量试验和缜密的思索,提出了不少卓越而富有启发性的思想。如牛顿提出“周期性“概念,这是波动的一个特征,而惠更斯却否认波的周期性。因此,牛顿在它的微粒说理论中包涵有波动说的合理因素。牛顿认为“我只是对尚待发觉的光和它对自然构造的那些效果开头做了一些分析,对它做了几点提示,而把这些启发留等那些奇怪的人们进一步去用试验和观看来加以证明和改良“。牛顿的严谨、兼收并蓄的科学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三)总结扩展与作业布置:

关于光本性的探究又一次证明白物理学是通过试验为根底进展起来的一门科学,物理学理论的形成经过试验→假说→试验→完善和进展假说……的辩证过程,这期间往往要经过几代科学家的努力。这种探究精神,是我们今日学习的动力,这种探究过程,使我们再次领会到物理学的讨论方法和物理思想。

布置学生预习下二节内容,提出预习目标,按课本要求自己观看所叙述的现象。

七、板书设计(投影)

第一节波动说和微粒说

八、参考资料:

1.牛顿在1675年提出“光是一群难以想象的微小而快速运动的大小不同的粒子“,这些粒子被发光体“一个接一个地放射出来“。

2.为解释光在两种介质界面上同时发生的反射与折射,牛顿提出闻名的“猝发理论“,他提出:“每一束光线在通过任何折射面时,便处于某种为时短暂的过渡性构造和状态之中。在光线的前进过程中,这种状态每隔相等的间隔(等时或等距)内就复发一次,并使光线在它每一次复发时,简单通过下一个折射面,而在它经过两次复发之间简单被这个面反射“,“我将把任何一条光线返回到倾向于反射的状态称它为‘简单反射的猝发’。而把它反回到倾向于透射状态称为‘简单透射的猝发’,并且把每一次返回和下一次返回之间所经过的距离称它为‘猝发的间隔’“。

3.“以太“:惠更斯提出的波动说中,需要指出光传播的介质。因而,他预言有这样一种连续弹性物质,它布满我们观看所及的整个空间,渗透于一切物体之中,这种介质取名为“以太“。

2、光的微粒说和波动说的高中教学设计一等奖

一、教材依据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一章微观构造与物质多样性其次单元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离子键、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

二、设计思想

本节的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内容,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从构造的角度熟悉物质的构成,从而提醒化学反响的实质。本节课的化学根本概念较多,内容抽象,依据高一学生的根本特点,他们虽具有肯定的理性思维力量,但抽象思维力量较弱,还是易于承受感性熟悉。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展多媒体帮助教学,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由于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概念比拟抽象,应用多媒体课件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很好的帮忙学生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过程及概念。在学生深入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学问后,很自然的引出了化学键的概念,了解分子间作用力以及氢键。

三、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概念,了解分子间作用力以及氢键,通过离子键和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的教学,培育学生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对离子键、共价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熟悉与理解,培育学生的抽象思维力量;通过电子式的书写,培育学生的归纳比拟力量,通过分子构型的教学培育学生的空间想像力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化学键形成过程的分析,培育学生疑心、求实、创新的精神。

(2)、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3)、培育学生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熟悉事物的科学方法。

四、教学重点

离子键与共价键的概念,分子间作用力以及氢键的应用。

五、教学难点

理解离子键的形成过程、理解共价键的形成过程、熟悉化学键的涵义和氢键的应用。

六、教具预备

多媒体课件,氯化钠固体,液态水和酒精。

七、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展现]氯化钠固体和水的样品。

[设问]1.食盐是由哪几个元素组成的?水是由哪几种元素组成的?

2.氯原子和钠原子为什么能自动结合成氯化钠?氢原子和氧原子为什么能自动结合成水分子?

思索、争论、答复

问题导思,激发兴趣。

[引入新课]人在地球上生活而不能自动脱离地球,是由于地球对人有吸引力。同样的原子之间能自动结合是由于它们之间存在着剧烈的相互作用。这种剧烈的相互作用就是今日我们要学习的.化学键,由于有化学键使得一百多种元素构构成了世界的万事万物。

[板书]其次节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力

下面我们就以NaCl和HCl为例,讨论存在于它们中的相互作用力。

阅读教材,思索:钠原子和氯原子是以怎样的方式结合在一起的?它们之间又存在着什么样的作用力?

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来思索问题,培育学生的抽象思维力量。

Na+

课件演示:形成过程

观看,倾听,思索。

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增加感性熟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离子键

1、概念

阴阳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

提问:定义中的静电仅指阴阳离子之间的吸引力吗?离子可以无限接近吗?

思索,答复

引导学生对概念深入理解

2、实质

阴阳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和静电排斥

记录

提问:NaCl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间的静电作用形成的,那么HCl的形成和NaCl一样吗?

思索,争论。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件演示:HCl的形成过程

观看,倾听,思索。

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来思索问题。

板书:

二、共价键:

1、概念

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相互作用。

共用电子对就像双面胶一样将两原子联系在一起。

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提问:原子间的共用电子对是否都正好处于两原子正中间,不偏不倚?

思索,答复:不是,成键两原子假如一样,两者吸引电子力量一样,则电子对不偏向任何一方;假如成键原子不同则吸引电子力量也不同,电子对将偏向吸引电子力量强的一方。小结:共用电子对不偏移的共价键称为非极性键;共用电子对偏移的共价键称为极性键。

板书:2、类型:

1极性键:电子对偏向于成键原子其中一方;(X--Y)

2非极性键:电子对处于在成键原子中间。(X--X)

理解、记忆总结:

NaCl和HCl是通过两种不同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人们把这种使离子或原子相结合的作用力通称为化学键。

倾听、体会、正确熟悉

归纳抽象出概念。

板书:

三、化学键:使离子或原子相结合的作用力称为化学键。

练习:以下物质中哪些含有离子键?哪些含有共价键?哪些是极性键?哪些是非极性键?

KCl、NH4Cl、H2、N2、Na2S、MgBr2、KOH、CO2、CH4、NH3、CaO、Na2O2

运用刚刚的抽象概念,从电子式角度推断、比拟、答复:(1)只含有离子键的式KCl、Na2S、MgBr2、CaO。

(2)只含有共价键的是:H2、N2、CO2、CH4、NH3

(3)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是:NH4Cl、KOH、Na2O2

(4)含有极性键的是:CO2、CH4、NH3、NH4Cl、KOH。

(5)含非极性键的是:H2、N2、Na2O2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提问:如何推断物质中含有离子键还是共价键?

争论、思索、归纳:

从成键的元素推断:一般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之间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共价键。

培育学生总结规律的力量,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解决问题的力量。小结: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条件:

1、离子键的成键条件:

活泼的金属元素(IA,IIA)与活泼的非金属元素(VIA,VIIA)

(1)活泼金属元素:Na、K、Ca、Mg……

活泼非金属元素:O、S、F、Cl……

(2)活泼的金属元素和酸根阴离子(SO42-,NO3-)及OH-

(3)铵根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或活泼非金属元素)

(4)很活泼的金属与氢气反响生成的氢化物如Na、K、Ca与H。

2、非金属元共价键的形成条件:

非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共价键。

(1)非金属单质:H2、X2、N2等(稀有气体除外)

(2)共价化合物:H2O、CO2、SiO2、H2S

(3)简单离子化合物:强碱、铵盐、含氧酸盐

理解、记忆

稳固概念,加深理解。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提问:初中我们学过化学反响的实质是原子重新组合,生成新的物质,从化学键的角度应当如何解释呢?以H2和Cl2反响为例,思索。

思索并答复:H2分子中H-H键和Cl2分子中Cl-Cl键断裂成H原子和Cl原子结合成HCl,形成了化学键H-Cl键,所以,从化学键的角度看,化学反响的实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

板书:四、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存在将分子聚拢在一起的作用力(其次课时)

了解、预习

本节课解决内容:

1、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极性和非极性)的形成过程。

2、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推断。

3、分子间作用力与化学键之间的区分。

五、作业布置:

1、有以下物质:1Na2O、2Na2O2、3NaOH、4NH4Cl、5CH4、6H2O、7CO2、8N2、9H2SO4、10Ar。

其中只存在离子键的是,既存在离子键又存在共价键的是,存在非极性键的是,不存在化学键的是,只存在共价键的是

2、写出符合以下条件的物质的化学式

(1)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是

(2)只含有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的是

(3)既含有极性共价键又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是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以详细的例子——氯化钠和氯化氢的形成进展比照,找出它们成键的差异,让学生自己发觉离子键与共价键的区分。通过师生之间的沟通、评价、补充,由学生归纳出离子键、共价键、化学键的概念,从微观化学键的角度理解宏观化学反响的本质。并以多媒体帮助教学,使抽象的学问变得形象,更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抽象概念的理解。

3、光的微粒说和波动说的高中教学设计一等奖

作为一位出色的教师,往往需要进展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展筹划的过程。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中化学必修2《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教学设计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盼望可以帮忙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教材依据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一章微观构造与物质多样性其次单元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离子键、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

二、设计思想

本节的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内容,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从构造的角度熟悉物质的构成,从而提醒化学反响的实质。本节课的化学根本概念较多,内容抽象,依据高一学生的根本特点,他们虽具有肯定的理性思维力量,但抽象思维力量较弱,还是易于承受感性熟悉。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展多媒体帮助教学,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由于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概念比拟抽象,应用多媒体课件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很好的帮忙学生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过程及概念。在学生深入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学问后,很自然的引出了化学键的概念,了解分子间作用力以及氢键。

三、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概念,了解分子间作用力以及氢键,通过离子键和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的教学,培育学生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对离子键、共价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熟悉与理解,培育学生的抽象思维力量;通过电子式的书写,培育学生的归纳比拟力量,通过分子构型的教学培育学生的空间想像力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化学键形成过程的分析,培育学生疑心、求实、创新的精神。

(2)、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3)、培育学生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熟悉事物的科学方法。

四、教学重点

离子键与共价键的概念,分子间作用力以及氢键的应用。

五、教学难点

理解离子键的形成过程、理解共价键的形成过程、熟悉化学键的涵义和氢键的应用。

六、教具预备

多媒体课件,氯化钠固体,液态水和酒精。

七、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展现]氯化钠固体和水的样品。

[设问]1.食盐是由哪几个元素组成的?水是由哪几种元素组成的?

2.氯原子和钠原子为什么能自动结合成氯化钠?氢原子和氧原子为什么能自动结合成水分子?

思索、争论、答复

问题导思,激发兴趣。

[引入新课]人在地球上生活而不能自动脱离地球,是由于地球对人有吸引力。同样的原子之间能自动结合是由于它们之间存在着剧烈的相互作用。这种剧烈的相互作用就是今日我们要学习的化学键,由于有化学键使得一百多种元素构构成了世界的万事万物。

[板书]其次节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力

下面我们就以NaCl和HCl为例,讨论存在于它们中的相互作用力。

阅读教材,思索:钠原子和氯原子是以怎样的方式结合在一起的?它们之间又存在着什么样的作用力?

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来思索问题,培育学生的抽象思维力量。

Na+

课件演示:形成过程

观看,倾听,思索。

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增加感性熟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离子键

1、概念

阴阳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

提问:定义中的静电仅指阴阳离子之间的吸引力吗?离子可以无限接近吗?

思索,答复

引导学生对概念深入理解

2、实质

阴阳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和静电排斥

记录

提问:NaCl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间的静电作用形成的,那么HCl的形成和NaCl一样吗?

思索,争论。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件演示:HCl的形成过程

观看,倾听,思索。

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来思索问题。

板书:

二、共价键:

1、概念

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相互作用。

共用电子对就像双面胶一样将两原子联系在一起。

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提问:原子间的共用电子对是否都正好处于两原子正中间,不偏不倚?

思索,答复:不是,成键两原子假如一样,两者吸引电子力量一样,则电子对不偏向任何一方;假如成键原子不同则吸引电子力量也不同,电子对将偏向吸引电子力量强的”一方。小结:共用电子对不偏移的共价键称为非极性键;共用电子对偏移的共价键称为极性键。

板书:2、类型:

1极性键:电子对偏向于成键原子其中一方;(X--Y)

2非极性键:电子对处于在成键原子中间。(X--X)

理解、记忆总结:

NaCl和HCl是通过两种不同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人们把这种使离子或原子相结合的作用力通称为化学键。

倾听、体会、正确熟悉

归纳抽象出概念。

板书:

三、化学键:使离子或原子相结合的作用力称为化学键。

练习:以下物质中哪些含有离子键?哪些含有共价键?哪些是极性键?哪些是非极性键?

KCl、NH4Cl、H2、N2、Na2S、MgBr2、KOH、CO2、CH4、NH3、CaO、Na2O2

运用刚刚的抽象概念,从电子式角度推断、比拟、答复:(1)只含有离子键的式KCl、Na2S、MgBr2、CaO。

(2)只含有共价键的是:H2、N2、CO2、CH4、NH3

(3)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是:NH4Cl、KOH、Na2O2

(4)含有极性键的是:CO2、CH4、NH3、NH4Cl、KOH。

(5)含非极性键的是:H2、N2、Na2O2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提问:如何推断物质中含有离子键还是共价键?

争论、思索、归纳:

从成键的元素推断:一般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之间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共价键。

培育学生总结规律的力量,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解决问题的力量。小结: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条件:

1、离子键的成键条件:

活泼的金属元素(IA,IIA)与活泼的非金属元素(VIA,VIIA)

(1)活泼金属元素:Na、K、Ca、Mg……

活泼非金属元素:O、S、F、Cl……

(2)活泼的金属元素和酸根阴离子(SO42-,NO3-)及OH-

(3)铵根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或活泼非金属元素)

(4)很活泼的金属与氢气反响生成的氢化物如Na、K、Ca与H。

2、非金属元共价键的形成条件:

非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共价键。

(1)非金属单质:H2、X2、N2等(稀有气体除外)

(2)共价化合物:H2O、CO2、SiO2、H2S

(3)简单离子化合物:强碱、铵盐、含氧酸盐

理解、记忆

稳固概念,加深理解。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提问:初中我们学过化学反响的实质是原子重新组合,生成新的物质,从化学键的角度应当如何解释呢?以H2和Cl2反响为例,思索。

思索并答复:H2分子中H-H键和Cl2分子中Cl-Cl键断裂成H原子和Cl原子结合成HCl,形成了化学键H-Cl键,所以,从化学键的角度看,化学反响的实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

板书:四、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存在将分子聚拢在一起的作用力(其次课时)

了解、预习

本节课解决内容:

1、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极性和非极性)的形成过程。

2、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推断。

3、分子间作用力与化学键之间的区分。

五、作业布置:

1、有以下物质:1Na2O、2Na2O2、3NaOH、4NH4Cl、5CH4、6H2O、7CO2、8N2、9H2SO4、10Ar。

其中只存在离子键的是,既存在离子键又存在共价键的是,存在非极性键的是,不存在化学键的是,只存在共价键的是

2、写出符合以下条件的物质的化学式

(1)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是

(2)只含有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的是

(3)既含有极性共价键又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是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以详细的例子——氯化钠和氯化氢的形成进展比照,找出它们成键的差异,让学生自己发觉离子键与共价键的区分。通过师生之间的沟通、评价、补充,由学生归纳出离子键、共价键、化学键的概念,从微观化学键的角度理解宏观化学反响的本质。并以多媒体帮助教学,使抽象的学问变得形象,更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抽象概念的理解。

4、光的微粒说和波动说的高中教学设计一等奖

第十三章第2节光的干预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预习“光的干预”,初步了解产生光的明显干预的条件以及消失明暗条纹的规律。

二、预习内容

1、请同学们回忆机械波的干预现象以及产生的条件;

2、对机械波而言,振动加强的点说明该点是两列波的,该点的位移随时间(填变化或者不变化);振动减弱的点说明该点是两列波的;

3、不仅机械波能发生干预,电磁波等一切波都能发生干预,所以光若是一种波,则光也应当能发生干预

4、相干光源是指:

5、光的.干预现象:

6、光的干预条件是:

7、杨氏试验证明:

8、光屏上产生亮条纹的条件是

;光屏上产生暗条纹的条件是

9、光的干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很少见的,这是为什么?

三、提出怀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怀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怀疑点怀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说出什么叫光的干预

2.说出产生明显干预的条件

3.精确记忆产生明暗条纹的规律

学习重难点:产生明暗条纹规律的理解

二、学习过程

(一)光的干预

探究一:回忆机械波的干预

1.干预条件:

2.干预现象:

3.规律总结

探究二:光的干预条件及消失明暗条纹的规律

1.光产生明显干预的条件是什么?

2.产生明暗条纹时有何规律:

(1)两列振动步调一样的光源:

(2)两列振动步调正好相反的光源:

(三)课堂小结

(四)当堂检测

1、在杨氏双缝试验中,假如(BD)

A、用白光做光源,屏上将呈现黑白相间的条纹

B、用红光做光源,屏上将呈现红黑相间的条纹.

C、用红光照耀一条狭缝,用紫光照耀另一条狭缝,屏上将呈现彩色条纹

D、用紫光作为光源,遮住其中一条狭缝,屏上将呈现间距不等的条纹.

2、2023年诺贝尔物理学家将授予对激光讨论做处出色奉献的三位科学家。如下图是讨论激光相干性的双缝干预示意图,挡板上有两条狭缝S1、S2,由S1和S2发出的两列波到达屏上时会产生干预条纹。已知入射激光波长为λ,屏上的P点到两缝S1和S2的距离相等,假如把P处的亮条纹记做0号亮

条纹,由P向上数与0号亮纹相邻的是1号亮纹,与

1号亮纹相邻的亮纹为2号亮纹,设P1处的亮纹恰好

是10号亮纹,直线S1P1的长度为r1,S2P1的长度为

r2,则r2-r1等于(B)

A、5λB、10λ.C、20λD、40λ

课后练习与提高

1.在双缝干预试验中,入射光的波长为λ,若双缝处两束光的振动状况恰好一样,在屏上距两缝波程差d1=地方消失明条纹;在屏上距两缝波程差d2=

地方消失暗条纹;若双缝处两束光的振动状况恰好相反,在屏上距两缝波程差d3=地方消失明条纹;在屏上距两缝波程差d4=

地方消失暗条纹。

2.

用白光光源进展双缝试验,若用一个纯红色的滤光片遮盖一条缝,用一个纯蓝色的滤光片遮盖另一条缝,则

(A)干预条纹的宽度将发生转变.

(B)产生红光和蓝光的两套彩色干预条纹.

(C)干预条纹的亮度将发生转变.

(D)不产生干预条纹[D】

3.双缝干预中屏幕E上的P点处是明条纹.若将缝S2盖住,并在S1S2连线的垂直平分面处放一高折射率介质反射面M,如下图,则此时[A]

(A)P点处仍为明条纹.

(B)P点处为暗条纹.

(C)不能确定P点处是明条纹还是暗条纹.

(D)无干预条纹.

5、光的微粒说和波动说的高中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一)学问目标

1、知道光的电磁说的内容.

2、知道可见光是肯定频率范围的电磁波.

3、知道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等不同频率的电磁波的特点.

4、知道电磁波谱、了解光谱的类别及各类光谱的产生知道明线光谱和汲取光谱是元素的特征谱线.

5、知道麦克斯韦的电磁说及光的电磁本性的试验依据,并要求知道电磁涉及产生气理.

(二)力量目标通过史料的学习,培育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力量和分析力量.

(三)情感目标

1、让学生体会到科学进展是一代一代科学家辛勤劳动的曲折过程,树立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2、从中体会到科学讨论的一些根本方法——“试验(事实)——理论假设——试验(供应新的事实)——修正理论(甚至建立新的假设)”,以及人们的熟悉就是从不断地订正偏过失误中提高的.

教学建议

回忆人类对光的本性的`熟悉过程,给学生指明学习本章的线索--教材内容的层次和系统,这对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非常有益的.通过简要的史料介绍,一方面让学生体会到科学进展是一代一代科学家辛勤劳动的曲折过程,树立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另一方面,从中体会到科学讨论的一些根本方法--试验(事实)--理论假设--试验(供应新的事实)--修正理论(甚至建立新的假设),以及人们的熟悉就是从不断地订正偏过失误中提高的.光的本性的熟悉史,也是对学生进展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叙述光的电磁说时要着重说明光的电磁说提出的背景和它的事实依据.还要着重说明提出光的电磁说的重要意义在于使人们熟悉到光波与机械波有本质的不同.光的电磁说揭露了光现象的电磁本质,把光和电磁统一了起来.

需要强调的几点:

1、对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的叙述,要让学生抓住主要特征和它们的应用,并尽可能联系可见到的实例.如有可能,可做试验演示.

2、要使学生理解不同频率范围的电磁波,它们本质上是一样的,它们的行为听从共同的规律,但由于频率的不同又各自具有某些特性.留意:本节内容大多类似科普常识的介绍,没有太难以理解的理论,可以知道学生看书、归纳、总结,熬炼学生的自学力量.

教学设计例如

关于光的电磁说一节,内容大多类似科普常识的介绍,没有太难以理解的理论,可以指导学生看书、归纳、总结,熬炼学生的自学力量.

在学生自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思索有关问题,1、光的干预和衍射现象证明了光具有波动性,但光是什么波呢?2、我们知道,一切机械波,包括声波在内,都需要有介质存在,机械波是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的.但是光在真空里却能够传播,这如何解释呢?

6、《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物质构造的启蒙课,转变往日的教学方式,把师生问答式学习变成教师引导学生发觉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师指导下,自己完成试验、自己得出结论。

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地服从学生的探究欲望,要做学生探究的向导。当学生提出一些很难当堂解释清晰的问题时,教师要坚决供应向导。如学生问:“既然组成物质的微粒是运动的.,为什么组成酚酞的微粒不跑到盛氨水的烧杯中变红色呢?酒精与水混合为什么有气泡产生?高锰酸钾颗粒是紫黑色,为什么高锰酸钾水溶液呈紫红色?等,这些问题在课堂上不行能每个都解释清晰,可以放在课后指导有兴趣的学生去探究,既表达敬重学生的共性进展,又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常常进展探究性教学的尝试,符合学生“奇怪”的心理特点,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深学习的体验和熟悉,使学生获得学习的乐趣,在探究过程中,学生逐步体验到科学讨论的一般方法和过程,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学习力量和探究力量,从学生上课的精神面貌可以看出他们对探究物质的组成特别感兴趣,对自己的表现很满足,课后我问学生时,同学们都乐呵呵地说:“化学真好玩”、“这节课我觉得时间很短,这么快就下课了。”通过学生的语言与表情,不难看出这节课学生们学得轻松。

由于课堂容量较大,动手操作较多,学生根底不是太好,完本钱节课内容时间较紧,在教学中还有一局部同学没有完全进入到物质的微观世界中,缺乏肯定的想象力和规律推理力量。

7、《数据的波动》教学反思

所谓数学生活情境教学法就是教师以教材及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为根本内容,通过计算机的帮助作用,为学生创立或模拟一个探究数学学问的“情境”,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数学家从已知到未知的探究过程”.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究数学学问,从而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神秘的情趣,培育探究力量和探究方法,主动、全面地获得数学学问的方法。要求学习内容生活化,教学过程情境化。针对本节课的特点,我采纳了“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引导学生比照观看争论—发觉问题—总结归纳——学问应用”为主线的教学模式,观看、分析、争论、启发引导相结合的方式绽开教学。充分借助于教材中三个厂家的统计图,组织引导学生通过观看、分析、争论、沟通获得学问信息,在反应与沟通中感受到学问的不够用,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的、主动探究的状态。

本节课在充分利用了教材给定的内容之外,我还依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引入了本次期中检测成绩来引导学生理解一组数据方差的意义和方差的算法。班上在前十名中正好有总分一样的两学生的成绩,我便让学生思索,这两个学生的总分一样,那么他的学习状况是不是就肯定是一样的呢?电脑排名总有个先后挨次,那电脑又是依据什么来排名的呢?我们又有什么方法来区分这两名同学成绩的异同呢?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紧接着便引导学生分别计算出这两名同学成绩的方差来,发觉他们的成绩相对平均分的波动状况不同,其中一位同学成绩相对均衡一些。这样既让学生加深了对方差含意的理解,同时也把握了一组数据方差的`算法。在这里我还有意识的强调了学生要对各门功课都要有一样的重视程度,力求全面进展,尽量不要偏科,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也深知全面进展的重要性了。

本节课在各环节的把握和时间的撑控方面比拟胜利,但在学生动手操作探究计算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计算两同学成绩方差的时候应当更加充分的放手让学生去算,还可以让计算力量较强的同学演板就更好了。

8、高中物理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反思

该节课上过之后,通过其他教师的点评和自己对课堂过程的深刻思索,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学生做题时间把握、掌握不好,每个题目几乎都比原定时间超出许多。考虑到主要缘由还是对学生这局部学问状况了解不够详细,所选练习难度有点难度,学生思索量较大,用去时间较多,以后肯定要针对学生实际状况选题。

二、提问问题设计语言不奇妙,意图不明确,会使学生不知道如何答复,或者是提问问题太难,学生不会答复。这与自己备课时没有仔细思索提问语言,想着直来直去的提问或者直接提问学生最明白,而实际上是恰恰相反,提问一个问题之前最好能做一个简洁的问题引入,或给学生以适当的提示,这样应当会好点。

三、教态不自然,和学生的亲和力不够,表情不丰富,课堂气氛显得有些生硬、呆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