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上册教材解读
第一章开启生物科学之门
一、编写思路
本章是依据课标中的“科学探究”这一主题下的“理解科学探究”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来安排的。
一本教科书的开篇应该担负起培养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的任务。怎样的编排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呢?我们觉着给他们感性的东西要比理性的东西好。
一门课之始,是让学生学会知识重要还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更重要呢?我们的答案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比让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
本书的前言是生物科学在向你招手,学生到了生物科学跟前,理应开启生命科学之门。
鉴于以上认识,我们把第一章设置为“开启生命科学之门”
生物实验室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场所。学生在小学时虽然接触过科学课,但对于生物学科的独有的特点并不了解,也没有进过生物实验室,因此教材第一节首先安排了《走进生物实验室》,带领学生熟悉实验室,认识常用的实验器具。
科学研究总是从观察开始,观察是最基本的实验手段,观察是我们了解、掌握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第一手材料的基本方法,因此在熟悉了生物实验室之后教材在第二节安排了《学会观察》。
在观察、研究生物时,如果要对生物进行描述,常常需要用到一些数据,这就要求对生物进行测量,因此本章第三节安排了《练习测量。
在学习了观察、测量等具体方法的技能之后,教材安排了第四节《学习探究》。这样安排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具体方法到抽象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二、教学关键
1.让学生亲历,确实走入生物科学之门。
2.重视过程与方法的教育。
3.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注意各节要求层次不同。
5.严密组织,加强指导。
三、教学举例(第二节学会观察)
本节包括:一般观察和用显微镜观察两部分内容。
课前安排每小组采集一段带花的月季枝条(也可以是不同品种的花),并提醒大家采集标本时不要破坏环境。注意告诉学生采集的原则:不要采集过多的花,应该采集那些在本地数量较多的、不是很珍贵的花,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此举旨在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教育。学生在小学科学课中观察过很多生物,对花的结构有所了解,对观察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他们对科学观察的内涵以及科学观察的方法了解的少一些。本节课可以从学生的感性观察引入,如教师请一个同学站到前面,其他同学来观察前面同学的相貌,并找几个同学将他们观察到的结果描述出来。同学们观察到的结果一定是五花八门的。比如有的简略,有的详细;有的看到的是某一方面的特征,却忽略了其他特征;有的注意到了一些细节特征,却忽略了他的整体特征。这时提出问题“为什么对同一同学,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进行观察,却得到了如此不同的结果呢?”引出观察的课题。在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教材上的观察活动时,要先观察月季的整体特点:茎、叶、花;接着由外到内观察花的结构,接着用放大镜观察花粉粒。
观察的时候要求学生做好记录;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增加感性认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认真体会事物的本质,并注意发现规律。
上述观察活动的顺序很重要,应提醒学生千万不能乱。因为活动的主要目的不是知识,而是方法。
在以上活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观察的过程和方法,总结在观察方位上的特点,归纳科学观察的正确顺序:先整体后局部,先宏观后微观,从外到内、从前到后、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在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利用显微镜观察花粉粒”之前教师要强调注意事项:①取送显微镜时一定要一手握住镜臂,另一手托镜座,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用一只手提着显微镜,因为反光镜是通过镜柄插放在镜臂下的,目镜是插放在镜筒上的,很容易因滑落而损坏;②对光时,应该先用平面镜,若视野太暗再换凹面镜,这样可以避免强光刺眼;③光圈有大有小,在一般情况下,应该将最大的光圈正对通光孔;④选用不同倍数的物镜时,应该转动转换器,不要用手指扳物镜,以免使物镜镜头松动,改变焦距,影响观察的清晰度。正确的方法是用手指握住转换器的边缘转动;⑤压片夹有固定载玻片的作用,在观察前,应先将载玻片用压片夹固定好。教师还可以针对在显微镜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操作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比如调焦时应该怎样操作,原因是什么,为什么镜筒下降时,眼睛要从旁注视物镜等,引导学生总结出使用显微镜的基本过程和关键操作,然后教师再强调,以加深印象。
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通过本实验学生应该能独立规范使用显微镜。因为本节重点是学习显微镜的操作方法,临时装片的制作在下一章中会进行学习,因此课前老师要为每组同学准备好花粉粒的临时装片。学生亲自观察之后总结观察的方法时,教师可以提问:通过本节课的观察和实验,你得到的观察的方法是什么样的?通过交流,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观察的理解,并相互评价,使学生明白科学的观察方法应该怎样进行,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结论:观察一般是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镜,最后用显微镜。
教师也可以将观察应该依循的方法进行归纳总结:确定观察目的和观察对象--制定观察计划和观察程序--准备观察工具和观察记录表格--准备观察材料--按计划和程序进行实际观察--记录观察结果。第二章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一、编写思路
本章是依据课标中的“生物体结构层次”主题的要求来编写。
本章要以第一章的内容作支撑,因为观察细胞必须会使用显微镜。本章也是第一章的延伸和提高,第一章是观察现成的装片,本章学生要亲自制作洋葱表皮装片,并在显微镜下观察。
本章要为接下来的两章打基础。要想比较深入地认识各种生物的特点,就必须涉及到系统、器官、组织、细胞的知识,“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本章教材包括“细胞”、“细胞分化形成组织”、“多细胞生物体”、“单细胞生物体”四节。教材按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层次来介绍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教材首先让学生观察和认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再从组织、器官、系统等层次来阐述细胞是怎样构成生物体的。最后,认识单个细胞也能构成一个具有独立生命活动的生物体。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在认识细胞结构、功能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认识细胞分裂、生长、分化的现象,才容易理解组织、器官、系统等概念。另外,这样安排,有助于学生从微观到宏观的顺序来认识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也便于使学生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地掌握各类必要的基础知识。
第一节细胞的四小节也是按照形态、结构、各部分的功能、整体的功能来安排的。
二、教学关键
1.可用多媒体展示显微镜观察的过程及结果。
2.指导学生制作细胞结构模型。
3.在学生观察、思考、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还要进一步系统讲述细胞各部分的功能。
4.在观察染色体变化时,看到均分即可,不要求太深。
5.细胞分化是一个动态过程。
6.强调多细胞生物体完成各种生命活动需要各器官、系统的协调统一。
7.要注意反映生物科学新的研究成果。
三、教学举例(第一节二、细胞的结构)
本小节包括动植物细胞结构上的共同点、植物细胞同动物细胞的不同点及制作细胞模型三部分。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准备制作细胞模型的材料。如,琼脂、彩色橡皮泥、透明的塑料袋、圆形的红绿果脯、针线、剪刀等。(最好让学生自己选择需要带的材料)
教师可以从上节课的实验观察入手,引入动、植物的细胞是否相同,引出课题。可以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说说动植物细胞有何不同,学生可能说出形状上的不同,然后出示动、植物细胞图或看书上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自学认识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如果能回答下面这些问题就达到自学目的了。
1、说出动、植物细胞各结构的名称。
2、描述细胞各结构的位置。
3、描述细胞各结构的形态特征。
4、说出动、植物细胞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自学有困难的,也可以老师结合可见讲述。在完成这些活动后,总结出动、植物细胞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之处。细胞各结构的形态特点可以让学生来描述,注意体现细胞是立体的,如细胞核应该是呈球形而不是圆形。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
结合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回忆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细胞结构有哪些,没有看到的有哪些(主要有线粒体等),并让学生尝试说出为什么看不到这些结构(因为实验室的显微镜放大倍数较低)。在上一节课时,学生只绘制了细胞的轮廓图,没有标注细胞各结构的名称,在这里可以要求学生完成标注结构名称的任务,另外把上一节课显微镜下没有看到的结构也绘制上去,这样学生对细胞的结构的认识就更全面了。自制细胞结构模型,不用限制学生制作的细胞类型,也不要限制学生选用的材料。制作完成后要进行展示评比。展示过程中要求学生说出他们制作的是哪种细胞的模型,这样可以巩固学生对动、植物细胞的认识,同时还要求学生说出选材的依据是什么,通过对材料选择的归纳总结,巩固学生对细胞各结构特点的认识。
第三章形形色色的植物
一、编写思路
本章内容根据生物课程标准“八、生物的多样性”中“概述植物(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和“关注我国的珍稀植物”的要求,安排的。包括“在实验室里观察植物”、“校园植物调查”、“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我国的珍稀植物”等七节内容。
这些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前两节,主要是生物学方法的训练;第三到六节主要是系统的生物学知识;最后一节主要是情感方面的教育。本章教材内容都是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与学生生活关系密切的植物来组织和编排的,这样的安排既可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形成“地球上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生物,不同类群的生物各有其特征,各类群的生物与人类生后都密切相关”等重要思想。从而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对学生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关键
1.在观察时要处理好实物与图的关系。
2.在调查后要引导学生描述植物。
3.要重视生物学核心概念的教学。
4.要注意渗透进化思想。
5.在我国的珍稀植物中要突出收集信息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举例(第三节藻类植物)
本节课重点要解决好水绵和海带两个观察活动,在此基础上总结出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一)水绵的观察
可在课前组织一部分学生参加水绵的采集活动,并留意观察水绵的生活环境。课堂上可以先提出思考题“水绵生活在什么环境里?”然后演示水绵生活环境的视频或课件。并请参加过水绵采集活动的同学或有实际经验的同学一起来回答。(水绵生活在池塘或小溪里,在阳光充足的时候,常常成团存在,并不断释放气泡)在组织学生观察水绵时,可提出以问题:
(1)水绵的颜色及形态是怎样的?
(2)水绵有无根、茎、叶等器官?
(3)水绵的植物体是由一个细胞还是由多个细胞构成?
(4)水绵的细胞结构与前面学过的绿色开花植物的细胞结构相比较有何异同?教师可事先把采集来的水绵分装在培养皿中,先让学生观察颜色及形状,然后用手触摸一下水绵,看看有什么感觉。学生很容易观察到水绵的颜色是绿色的或黄绿色的,形状是丝状的,用手触摸的感觉是粘滑的。
要进一步观察水绵细胞的特点就要借助于显微镜。接下去要求学生制作水绵的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水绵的内部结构(观察时可以对照教材上P50图3-11或投影片上的水绵结构图)。为保证观察效果,在制作临时装片时,要求学生用解剖针挑取水绵的量要尽量的少,只要装片质量好,观察方法正确,并能积极思维,就能了解到水绵结构是相当简单的,它没有根、茎、叶等器官。在组织学生观察讨论了这四个问题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简要地小结一下:水绵是由多细胞构成的,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细胞结构同绿色开花植物细胞的结构基本是相同的,但细胞内叶绿体的形态与我们前边了解的细胞内的叶绿体比较有较大差别。(二)海带的观察
海带是常见的大型海藻,没有生活在沿海的学生,不容易看到海带完整的植物体。因此,教师要提前准备好海带完整的植物体供学生课上观察,以便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拿市场上出售的不完整的或加工过的海带来讲述时,要解释清楚,以免学生产生误会。
在组织学生观察时,可对照教材P51(图3-12),讨论以下问题:
(1)海带的植物体分几部分?
(2)它们是单细胞还是多细胞个体?
(3)植物体有无根、茎、叶等器官?在学生认真的观察和充分的讨论,并回答以上问题后,教师可归纳总结,突出以下两点:(1)海带是多细胞的植物体,结构也很简单,没有根、茎、叶等器官。海带植物体分三部分,下面是根状物、往上是柄和叶状体;根状物不具有根的结构,也不起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作用,它只起着固着作用,所以不是根;叶状体无叶片的结构,所以也不是叶。(2)海带的体内含叶绿体,所以与水绵一样,都能进行光合作用。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这部分教学可采用比较、归纳的方法进行,让学生思考讨论:水绵、海带在生活环境、植物体结构、营养方式上有哪些共同的地方,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归纳出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1.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2.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3.大都生活在水中。藻类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部分可组织学生自学和讨论。
1.展示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放出氧气的投影片,组织学生讨论:藻类植物对自然界的意义。
2.展示藻类植物经济意义的投影片或者录像片。提出藻类植物在经济上有什么意义的讨论题,学生观察讨论后回答。
要注意强调间接作用比直接作用更重要。
第四章多种多样的动物
一、编写思路
本章依据《生物学课程标准》中“生物多样性”这一主题下的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的要求进行编写的。具体内容包括“田野动物调查”、“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鸟类”、“哺乳类”、“我国的珍稀动物”10节内容。
删掉“在实验室观察动物”一节是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所需标本太多,确实难于完成;二是它的基础性作用远没有“在实验室观察植物”大。首先,从田野中的动物调查开始,给学生感性认识,同时训练学生认识田野动物的方法,了解动物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学习多种多样动物的兴趣。
再以动物进化树为主线进行编写:先无脊椎动物,后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又都是按着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选代表动物的原则一是典型,而是常见,三是与人类关系密切。教材在最后安排了《我国的珍稀动物》,使学生认识我国常见的珍稀动物以及它们的生存状况,更主要的是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分析,找出珍稀动物濒危的主要原因。让学生学习了动物有关知识后,能关注我国的动物资源状况;增强保护珍稀、濒危动物的自觉性;建立爱护动物、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能列举一些对珍稀动物的基本保护措施,提高保护自然环境,珍爱动物的意识。二、教学关键
1.认真做好调查前的准备工作。
2.注意比较,体现进化思想。
3.突出形态结构特点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思想。
4.不要再加深难度。
5.尽量让学生亲自参与观察和实验。
6.淡化代表动物描述,重视类群主要特征。
7.重视对学生收集信息能力的培养。三、教学举例(第五节节肢动物)
本节课教学应该在11月份,蝗虫就比较难捕捉。所以要提前带领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到野外捕捉蝗虫,制成标本,供上课观察。上课时,按每两人一组分发一只蝗虫,作为观察材料。先观察蝗虫的身体分部情况,再触摸蝗虫身体表面的外骨骼。之后,引导学生尝试把蝗虫的触角、前后翅、三对足取下,粘在白纸相应的位置,并认真观察触角、足和身体都是分节的。在观察口器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口器的外形,然后尝试用镊子取下口器的各个部分粘贴在白纸上相应的位置。让学生用手捏一捏蝗虫的上颚,体验上颚的硬度,得出蝗虫善于咀嚼的口器与其暴食庄稼的习性相适应的观点。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蝗虫有哪些适于陆地生活的的特点:触角和复眼使蝗虫对外界的感知更敏感;外骨骼可以保护支持肌肉和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适应陆地生活;蝗虫的足,尤其是后足发达,适于跳跃;蝗虫的后翅宽大,适于飞行。这些都扩大了蝗虫的陆地生活范围,使蝗虫成为严重危害农作物的世界性害虫。使学生认同形态结构与功能的统一以及机体与环境的统一这一生物学基本观点。如果捕捉不到蝗虫的学校,可以用挂图、模型或媒体展示。也可以绘制蝗虫的外部形态剪贴图上课。剪贴图的制作可以用厚纸绘出蝗虫外形的侧面图,对照实物的体色画好头、胸、腹三部分及与这三部分相连的前翅、后翅和三对足,再分别剪开,后翅用薄纸绘制,并按蝗虫停飞的自然状态折叠起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次展示出示蝗虫的头、胸、腹等部分,最后合成一个完整的蝗虫。使学生能描述蝗虫的身体分布情况。在进行沼虾的教学时,教师把准备好的活沼虾放入玻璃缸中让学生分组观察。沿海地区的学校也可以用海虾代替沼虾进行教学。引导学生用比较法列举出沼虾与蝗虫身体的不同,比如沼虾身体分头胸部和腹部,平时我们说的“虾头”是它愈合了的头胸部。头胸部外面披有坚硬的头胸甲,前方的额剑是防御和攻击的武器。沼虾的头胸部有五对步足,适于爬行;腹部有五对游泳足,适合水中游泳;沼虾有两对触角。但与蝗虫相同的地方是,身体都是分节的,并且分部(蝗虫分头、胸、腹三部分,沼虾分头胸部和腹部两部分),都有坚硬的外骨骼,足和触角都是分节的。观察沼虾之后,老师再用课件或挂图展示蜜蜂、蜘蛛、蜻蜓、瓢虫、蝉、河蟹、蜈蚣、蝎子等节肢动物的图片资料或生活情境。通过归纳,引导学生分析得出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农村中学,学生对这些小动物更熟悉,可以让学生列举出更多的熟悉的节肢动物,并说出这些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使学生将这些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今天的知识建立联系。最后将这一章里学习的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它们体内都没有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所以叫无脊椎动物。第五章生物的分类和鉴别一、编写思路本章是依据课标中的“生物的多样性”这一主题下的“尝试根据一定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这一要求来安排的。通过前四章的学习,学生对生物界的概貌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对植物和动物有了许多感性认识,学生已经了解了植物、动物的主要类群的特征,这就为学习生物的分类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和鉴别,既是对前面所学的各类生物特征的回顾、总结,也从中学习科学的分类方法,同时也为认识生物的多样性的本质、意义打好了基础。本章包括《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和《练习对生物进行鉴别》两节内容。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并且分类是鉴别的基础,因此本章第一节首先安排了《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鉴别生物是是研究生物科学的重要方法,因此在第二节安排了《练习对生物进行鉴别》,通过利用检索表让学生判断生物名称、类群,让学生了解检索表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学习生物分类等级单位,培养学生对生物进行鉴别的技能和生物科学素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智能家居系统安装维护合同书
- 高端婚纱摄影服务合同
- 2025版城市绿化项目绿植租摆合作合同2篇
- 2025年度木制托盘环保认证检测报告审核专家采购合同3篇
- 2025年度货物运输印花税合同税率标准与细则3篇
- 2025年个人住宅抵押担保合同范文(2篇)
- 2025年度农家乐住宿房装修工程竣工验收合同
- 2025年上海市商品代销合同商超进货类模板(三篇)
- 2025年度苗木繁殖与种质资源保护合同3篇
- 某篮球场草坪工程施工合同
- 2025年度土地经营权流转合同补充条款范本
- 南通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一模)地理试卷(含答案 )
- Python试题库(附参考答案)
- 聚酯合成副反应介绍
- DB37-T 1342-2021平原水库工程设计规范
- 电除颤教学课件
- 广东省药品电子交易平台结算门户系统会员操作手册
- DB32T 3960-2020 抗水性自修复稳定土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 大断面隧道设计技术基本原理
- 41某31层框架结构住宅预算书工程概算表
- 成都市国土资源局关于加强国有建设用地土地用途变更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