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四川省绵阳市东辰学校中学部高二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1-2022学年四川省绵阳市东辰学校中学部高二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1-2022学年四川省绵阳市东辰学校中学部高二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1-2022学年四川省绵阳市东辰学校中学部高二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1-2022学年四川省绵阳市东辰学校中学部高二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四川省绵阳市东辰学校中学部高二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每题3分共9分)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拱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廖廖,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所道,托体同山阿。”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7.“有恶意的亲人”和“无恶意的闲人”分别指的什么?8.作者用“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副代表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这句话意在说明什么?9.如何理解“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中的此?参考答案:7、(3分)有恶意的闲人:指的是反动文人。无恶意的闲人:指的是思想麻木的民众。8、(3分)说明请愿是不能推动历史前进的,徒手请愿就更加不能了,它不是一种有效的斗争形式,作者含蓄地指出应该改换方法。9、(3分)烈士既然流了血,就一定会产生影响,得到了亲友们的悲悼怀念,这也就够了,这血也就不算白流了。2.现代文阅读(12分)高兴

契诃夫夜里12点钟了。米佳·库尔达罗夫心情激动,头发乱蓬蓬的,飞也似的冲进自己父母的住宅,匆匆忙忙地跑遍每个房间,父母已经上床休息。妹妹还躺在被窝里读着一本小说的最后一页。几个上中学的弟弟已经睡着了。“你打哪儿来?”双亲惊奇地问道,“你怎么啦?”“噢,先别问!我怎么也没料到!没有,我怎么也没料到呀!这……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米佳哈哈大笑起来,坐到安乐椅上,他兴奋得站也站不稳了。“这是不可思议的!你们想象不到!你们看!”妹妹跳下床来,把一条被子披在身上,走到哥哥跟前。那几个中学生也醒了。“你怎么啦?你脸色不好呀!”“我这是由于高兴,好妈妈!要知道,现在整个俄罗斯都知道我了!整个!以前只有你们知道这世界上有个十四等文官德米特里·库尔达罗夫,可现在呢,整个俄罗斯都知道了!好妈妈!哦,上帝!”米佳跳起身来,在各个房间里跑了一阵,然后又坐下来。“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给我们说说清楚吧!”“你们像野兽生活似的,也不看看报纸,不注意众所周知的事情。可是报纸上有那么绝妙的东西啊!只要有什么事发生,马上就会公诸于世,什么也瞒不住。我是多么幸福!啊,上帝呀!报纸本来只报导知名人士的,可现在竟然报导起我来了!”“你说什么?在什么报纸上?”父亲脸色发白。母亲望着圣像,在胸前划了个十字。中学生们跳下床来,仍旧穿着一个式样的短睡衣,走到哥哥跟前。“是的!报导我!现在整个俄罗斯都知道我了!您,好妈妈,把这份报纸收起来作个纪念吧!没事拿出来读读。你们请看!”米佳从口袋里掏出一份报纸,递给父亲,用指头戳戳蓝铅笔画过圈的地方。“念吧!”父亲戴上眼镜。“念呀!”母亲望着圣像,又在胸前划了个十字。父亲咳嗽了几声,念起来:“12月29日,晚上11点钟,十四等文官德米特里·库尔达罗夫……”“听见了吗?听见了吗?往下念吧!”“……十四等文官德米特里·库尔达罗夫走出坐落在小勃隆纳亚街的科兹欣啤酒馆时,已是醉醺醺的……”“我这是和谢缅·彼得罗维奇在一块……一切细节都写到了!接着念吧!念下去!听着!”“已是醉醺醺的,他滑了一跤,摔倒在停于该处的一位马车夫的马蹄子底下,马车夫是尤赫诸夫斯基县杜雷基纳村的一个农夫。受惊的马从库尔达罗夫的身上跳过去,拖着的雪橇从他身上碾了过去,上面坐着莫斯科的二等商人斯捷潘·鲁科夫。马在大街上狂奔,最后总算被几个看管院子的人拦住了。起初库尔达罗夫人事不省,被送进警察局,医生给他作了检查。他的后脑勺受到撞击……”“那是我碰到车辕上了。好爸爸。念下去!您往下念吧!”“……他的后脑勺受的撞击系轻度的震荡。对事件的发生经过作了记录。受伤者已予以治疗……”“他们叫我用凉水冷敷后脑勺。现在您念完了吧?啊?事情就是这样!现在全俄罗斯都传开了!拿过来!”米佳接过报纸,把它折好,放进了口袋。“我得跑到马卡罗夫家去,给他们看看……还要给伊瓦尼茨基一家人看看,还有娜塔莉娅·伊万诺夫娜、阿尼西姆·瓦西里伊奇……我要走了!再见!”米佳戴上别着帽徽的制帽,洋洋得意,兴高采烈地跑到了街上。17、阅读全文,简要回答小说以“高兴”为标题有何含义。(3分)18、“夜里12点钟了”,小说为何以这句话开头?有何作用?(3分)19、“米佳一把将报纸拿过去,整齐地折好,放入衣袋。”这句话主要采用了哪种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20、契诃夫素有“短篇小说之王”之称,请回答作者是怎样塑造米佳·库尔达罗夫这一形象的。参考答案:17“高兴”表面上是指米佳库尔达罗夫因报纸报道他而兴高采烈,极度兴奋,实则蕴涵丰富,是借用反语对库尔达罗夫的愚昧市侩,虚荣庸俗的奴性心理予以辛辣的揭露与讽刺。18说明米佳库尔达罗夫狂野兴奋的心情,反衬其虚荣愚昧的心理。

与小说结尾相呼应,讽刺主人公的奴性性格。20作者是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的。(1)

正面描写库尔达罗夫的形象。①语言描写。如“我这是由于高兴,好妈!……好妈妈!哦,上帝!”作者用反复手法、长短结合句式,将库尔达罗夫语无伦次,癫狂兴奋的状态描绘得惟妙惟肖。②动作描写。如“用指头戳戳蓝铅笔画过圈的地方”的动作生动的表现了库尔达罗夫得意炫耀的神态。③细节描写。如“米佳接过报纸,把它折好,放进了口袋”一个“折”字,将库尔达罗夫对刊登自己消息的报纸的珍视之情表现得生动逼真。④神态描写。如“头发乱蓬蓬的,飞也似的冲进自己父母的住宅”“米佳哈哈大笑起来,坐到安乐椅上,他兴奋得站也站不稳了”,作者用夸张的手法将主人公的狂喜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2)侧面描写。作者在小说中通过对库尔达罗夫双亲、妹妹及几个弟弟的描写,侧面烘托出主人公的精神状态。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流年(节选)彭学明①我家的吊脚楼,是隐没在一片翠竹丛中的。②竹,是湘西最常见的植物,竹在湘西,最受欢迎。正像一粒火可以燎原一样,一根竹可以发遍千山。它预示着兴旺的人丁,预示着蓬勃的生命,预示着财源的茂盛。因此房前养鱼,屋后栽竹,是湘西人最乐意做的美差。③我家的竹,是母亲和妹妹在修了小屋后栽的。那年,母亲从一个亲戚家挖来两根楠竹栽下,第二年,就变几十根了,第三年,就变几百根了。转眼,就是绿蒙蒙的,一大片了。风一吹,绿意一片片招摇,一片片倒伏,绿色的声音从屋顶上沙沙响过。茂密的绿色,生长出茂密的诗意,坚挺而温柔。坚挺的是齐刷刷拔地而起的身姿,温柔的是整齐齐俯首而立的头。阳光落在翠竹上,阳光是绿的。鸟翅落在翠竹上,鸟翅是绿的。母亲和妹妹的歌声落在翠竹上,母亲和妹妹的歌声是绿的。霞光烧过的时候,母亲和妹妹,总会坐在吊脚楼的坪院里,看绿竹枝头百鸟跳跃,听绿竹枝头百鸟和鸣。那被霞光和绿色染过了的鸟声,一声比一声脆,一声比一声甜。特别是一场春雨过后,当竹笋像诗歌一样,从竹林里密密麻麻地冒出来时,母亲和妹妹听得到竹笋破土的声音,听得到诗歌激动的喘息。那诗尖尖的,小小的,一圈一圈、一寸一寸地从地里旋出来,带着一点点叶芽,含着一点点嫩壳,像成千上万只鸟嘴,对着蓝天,唧唧合唱。④我家的吊脚楼,建起来很简单,也就是在小木屋的两头,各接了一排厢房。也就是说,两头各接了两间悬空和吊脚的楼房。小草一样的母亲,被生活的大山重压了一辈子,她也该在宽敞的吊脚楼里,轻松而敞亮地过她的晚年了。⑤像一个抱着双手,单腿独立,靠在墙上,望着远方的思想者,我家的吊脚楼,也正背依青山绿水,默默凝望。凝望沧桑的岁月,凝望新生的希望,凝望母亲远去的凤凰。是的,母亲像凤凰一样远去了,母亲的吊脚楼却地久天长地留了下来。吊脚楼的一些章节,吊脚楼的一些画面,吊脚楼的一些质地,都带着母亲的体温,在民间闪光。⑥开始,我家的木窗都是简单地把十几根木条,一根一根整齐地隔开,留出空隙,透出光亮。母亲从外面请来最好的木匠,把窗子和门,都重新改成花格的,雕上花鸟虫鱼、飞禽走兽,刻上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把呆头呆脑的木头,硬是变成了一本有生命、生活、生气及艺术的活画图。你看,门框上刻着的草地和树丛里,有一只鹿,有一群蜂,有一只猴浑然地连在一起,那意思是“一路封侯”;门板上的一株腊梅怒放着,有一只喜鹊停在梅梢,就是“喜上眉梢”。想想看,一路封侯了,哪能不喜上眉梢?母亲,真是人间最伟大的写手,任何作家艺术家,都在母亲富于诗意的想象里,黯然失色。⑦吊脚楼下悬空的两个厢房里,母亲在一个厢房安上了碓、磨,在一个厢房堆放着杂物和柴火。久而久之,那里就成了母亲另一个劳作的空间。舂碓时,一只脚在踏板上使劲一踏一放,碓头就高高扬起,高高落下。人在踏板上起起伏伏,谷在碓窝里越舂越烂。把舂烂的谷米在筛子里一筛,壳是壳,米是米,干干净净。母亲舂碓时,还拿着一根长长的竹篙,竹篙上装着一把弯弯的棕树叶杆子,边舂边用竹篙搅拌碓窝里的谷米,以便受力均匀,把所有的谷米都舂到。母亲在踏板上左右摇晃的身影,母亲边踩踏板边搅匀谷米的姿势,是那么的协调,那么的匀称,那么的优美,简直就像一个天才的舞蹈家,在跳一种别开生面的劳动舞。是的,这是劳动,这是舞蹈,这是母亲的劳动、母亲的舞蹈,是母亲奉献给世界的最质朴伟大的舞蹈。其实,母亲又何止是一个天才的舞蹈家?她脚下踩着的那个踏板不是一把琴吗?她手里拿着的那根竹篙不是一张弓吗?她一弹一拨的声响,不是世界上最动听的音乐吗?母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乡村音乐演奏家!⑧母亲就在这样的舞蹈和音乐里变老变瘦,我们就在这样的舞蹈和音乐里变美变俊,日子就在这样的舞蹈和音乐里变富变好。从流浪的屋檐,到暂住的油坊,从简单的仓库,到温馨的小木屋和宽敞的吊脚楼,我历经艰辛而终获幸福的家,像小小的一滴水,反射着时代的光辉;我看似奇崛但却快乐的平民生活,像淡淡的一点绿,映衬着这个时代的底色。时代在变,家也在变。家,国,和时代,是一根血脉上的同一个细胞,相亲相爱,相生相息。正像老母亲说的,好的时代年头,被我们赶上了,还有什么不满意的?19.文章前三段对竹子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20.母亲与吊脚楼有着密切的关系,作者围绕吊脚楼,写了母亲的哪些往事?(4分)21.赏析第③段画线的句子。(4分)那诗尖尖的,小小的,一圈一圈、一寸一寸地从地里旋出来,带着一点点叶芽,含着一点点嫩壳,像成千上万只鸟嘴,对着蓝天,唧唧合唱。22.文章标题为“流年”(即“光阴”之意),但未在文中出现,你认为标题与文章的内容、主旨相关吗?请联系全文加以分析。(6分)参考答案:19.(1)描绘了吊脚楼周围的环境,点明了人物(母亲)生活的场景。(2)以竹林的诗意和生机盎然映衬人物心境的安然、祥和和明媚。(3)为全文营造了一种安适而又昂扬的感情基调。(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20.(1)母亲栽竹成林并在翠竹从中的吊脚楼生活、歌唱。(2)母亲请来木匠美化吊脚楼。(3)母亲在吊脚楼里辛勤劳作。(4)母亲在宽敞明亮的吊脚楼里安度晚年。(4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21.运用比喻,将新笋比作诗歌,化实为虚,又将笋尖比作鸟嘴,独特新奇;运用叠词,音韵和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笋的生命活力,衬托了母亲和妹妹面对新笋(新生事物)、面对生机的快乐愉悦的心情。(比喻、叠词各1分,效果和作用2分)22.标题与内容主旨相关。(1)在岁月的流转中,母亲种上了竹子,建起了吊脚楼,美化了窗子和门,用她的乐观与勤劳将我们的生活越变越好,而她自己却越来越苍老。(2)在作者不动声色的叙述中,暗含了对母亲深深的爱和依恋,它不会因为“流年”而淡漠,反而越来越清晰。(3)同时,作者的家的变迁也是时代的变迁,“流年”反映我们这个时代越变越好,表达作者对家国的热爱与祝福。(6分,每点2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古代诗歌、文言文阅读(32分)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4~7题。

黄梦升墓志铭欧阳修予友黄君梦升,其先婺州金华人,后徙洪州之分宁。其曾祖讳元吉,祖讳某,父讳中雅,皆不仕。黄氏世为江南大族,自其祖父以来,乐以家赀赈乡里,多聚书以招四方之士。梦升兄弟皆好学,尤以文章意气自豪。予少家随州,梦升从其兄茂宗官于随。予为童子,立诸兄侧,见梦升年十七八,眉目明秀,善饮酒谈笑。予虽幼,心已独奇梦升。后七年,予与梦升皆举进士于京师。梦升得丙科,初任兴国军永兴主簿,怏怏不得志,以疾去。久之,复调江陵府公安主簿。时予谪夷陵令,遇之于江陵。梦升颜色憔悴,初不可识,久而握手嘘唏,相饮以酒,夜醉起舞,歌呼大噱。予益悲梦升志虽衰,而少时意气尚在也。后二年,予徙乾德令。梦升复调南阳主簿,又遇之于邓。间尝问其平生所为文章几何,梦升慨然叹曰:“吾已讳之矣,穷达有命,非世之人不知我,我羞道于世人也”。求之,不肯出,遂饮之酒,复大醉起舞歌呼,因笑曰:“子知我者。”乃肯出其文。读之博辩雄伟,意气奔放,若不可御。予又益悲梦升志虽困,而文章未衰也。是时,谢希深出守邓州,尤喜称道天下士。予因手书梦升文一通,欲以示希深,未及而希深卒,予亦去邓。后之守邓者皆俗吏,不复知梦升。梦升素刚,不苟合,负其所有,常怏怏无所施,卒以不得志死于南阳。梦升讳注,以宝元二年四月二十五日卒,享年四十有二。其平生所为文曰《破碎集》、《公安集》、《南阳集》,凡三十卷。娶潘氏,生四男二女。将以庆历年某月某日葬于董坊之先茔。其弟渭泣而来告曰:“吾兄患世之莫吾知,孰可为其铭?”予素悲梦升者,因为之铭曰:吾尝读梦升之文,至于哭其兄子庠之词曰:“子之文章,电激雷震。雨雹忽止,阒然灭泯。”未尝不讽诵叹息而不已。嗟夫,梦升!曾不及庠!不震不惊,郁塞埋葬。孰与其有,不使其施?吾不知所归咎,徒为梦升而悲!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间尝问其平生所为文章几何

间:间隔

B.意气奔放,若不可御

御:抑制C.负其所有,常怏怏无所施

负:倚恃

D.未尝不讽诵叹息而不已

讽:诵读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我羞道于世人也

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卒以不得志死于南阳

木欣欣以向荣C、因为之铭曰

蒙故业,因遗策

D、吾不知所归咎

生,亦我所欲也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黄梦升起初在婺州金华学习和生活,后来迁徙到洪州的分宁。他们兄弟都很好学,文章和气概都足以自豪。B.欧阳修小时候就觉得黄梦升很奇特,后来在江陵又遇见他。黄梦升当时容颜憔悴,但是少年气概依然不改。C.欧阳修曾经准备向谢希深举荐黄梦升,但是没有能够实现。黄梦升为人刚直,才能尚未施展,就抑郁而终。D.文章通过对黄梦升家世、才能的描述,特别是两次饮酒歌舞场面的描写,塑造了一位怀才不遇的士人形象。7.把原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予益悲梦升志虽衰,而少时意气尚在也。(4分)

译文:

⑵后之守邓者皆俗吏,不复知梦升。(3分)译文:

⑶吾兄患世之莫吾知,孰可为其铭?(3分)

译文:

参考答案:4.A(间:间或,偶尔。)5.D(均用在动词前面,构成名词性词组,指代人或事物;前者指“所要归咎的人”,后者指“所想要的东西”。A.均为介词,前者引起动作对象,译为“向”;后者“见……于”搭配,表示被动。B.均为连词,前者表示因果关系,译为“因为”;后者表示修饰关系,译为“而”或不译。C.前者连词,译为“于是”;后者动词,译为“沿袭”。)6.A(开篇“其先婺州金华人”应该解释为“他的祖先是婺州金华人”。)7.⑴。(4分)我又更加慨叹黄梦升的志向虽然陷入困境(无法实现),但是文章的(气韵)并没有衰减。(“悲”、“困”、“衰”各1分,语意连贯流畅1分.)

⑵.(3分)后来担任邓州知府的人都是很庸俗的官员,不能够再了解(赏识)黄梦升。(“守”、“知”各1分,语意连贯流畅1分.)

⑶.(3分)我哥哥担心世上没有人知道我,可谁又能给他写一篇墓志铭呢?(“患”、“铭”各1分,语意连贯流畅1分.)

略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五人墓碑记

张溥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皦皦,何也?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扑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中丞匿于于溷藩以免。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日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杨、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而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与尸合。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旌其所为

旌:表扬

B.去今之墓而葬焉

墓:筑墓C.抶而扑之

抶:鞭打

D.按诛五人

按:按照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A.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

请罪于先人之墓B.敛赀财以送其行

虽董之以严刑C.则噪而相逐

夜,缒而出D.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为之奈何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独五人之皦皦,何也?

(2)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与尸合。

16.这篇文章主要写“五人墓碑记”中的五人,这部分为什么要写“吴民暴动”,最后一句才写出这五人“按诛”?

参考答案:13.D

14.C15.①唯独这五人名声皎如白日,是什么缘故呢?②有几位贤士大夫拿出五十两银子,买了五个人的首级用匣子盛好,终于同尸身合在一起。16.①“吴之民”与“五人”是全体与部分的关系,作者写反暴斗争,不单写五人,而先写包括五人在内的“吴之民”,这就十分有力地表现民心所向、正义所在,说明五人的斗争事业与“吴之民”紧紧地连在一起的。②五人“按诛”是这场斗争的结局,反衬阉党以“吴民之乱”的罪名,“按诛五人”的卑鄙无耻,倒行逆施。③前面点出五人之精神,这里再写了“五人”被阉党作为“吴民之乱”的首领而杀害的时候,才一一列举了他们的姓名,大书而特书,并有“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一句与首段“墓而葬”照应。(答到一点给2分,答到两点即给满分。)6.阅读下面的两则文言短文,完成4—7题。(1)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待汤药,未尝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待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2)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介词,因为B.而刘夙婴疾病

被……缠绕C.九岁不行

不可以D.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清明的教化5.对《陈情表》全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密六个月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到了四岁,母亲就被迫改嫁,李密是由祖母抚养成人的。B.尽管朝廷催促非常急迫,但李密仍以亲情为由辞不就职。“欲苟顺私情”委婉地表达了他对这一做法的坚持。C.李密在陈情中既表述自己“愿乞终养”的愿望,又表达了对晋武帝活着尽忠效死,死后亦当感恩图报的忠心。D.陈情表开篇就提出不愿应召,接着从自己的幼年的不幸的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最终让君王收回成命。6.下列句子用斜线(/)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B.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C.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D.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7.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1)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2)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参考答案:4.C.不行:不能行走5.D先写自己的幼年的不幸的遭遇写起,再写提出不愿应召。6.D曾子穿着很破旧的衣服在耕田,鲁国的国君派人要封送给他一座城,说:“请先生用封地内的财富来买一些好衣服吧。”曾子坚决不接受。那人回去,又再送来,曾子还是不接受。7.(1)纵使国君赏赐了我土地,也不对我显露一点骄色,(但)我能不因此害怕(得罪他)吗?(2)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门督促,十万火急,刻不容缓。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立刻为国奔走效劳,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又不见准许。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在下面句子的横线处另选两个人物,并化用其作品(不必完全引用),补写两个句子,做到内容连贯,句式一致。是中国人,就有权利向上帝要一座山。杜甫需要一座泰山,让他领略“一览众山小”的豪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需要一座井冈山,让他胸有“凌云志”,夺取建立新中国的胜利。参考答案:示例:李白需要一座剑阁,让他体会“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苏轼需要一座庐山,让他认识“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哲理。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诗歌的音乐性,就是指诗歌在形式和语言上所具有的与音乐相同或相近的艺术特质。音乐性是诗歌的一种先天素质。

,在音乐中,我们会感受到诗的因素,在诗歌中,我们会体验到音乐的特质。①正像音乐必须通过演奏、歌唱来表现一样②这在素有“大唐诗国”之誉的唐代得到了很好的融合③诗歌也只有在吟唱、朗诵中才能充分发挥其抒情的、审美的艺术效果④唐代的诗和乐,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可谓诗中有乐、乐中有诗⑤是和它的抒情功能相关⑥诗歌具有音乐性这一艺术特质A.②④③①⑥⑤B.⑥⑤①③②④C.①③⑥⑤②④D.②④⑥①③⑤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⑥是对首句“艺术特质”的补充说明,⑤连接⑥;①连接③是对音乐和诗歌的相同艺术特质的阐释;②④为举例说明诗歌和音乐的关系,与语段最后一句相连接。【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名师点睛】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有时选用关联词语,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选用关联词语注意分析前后语句之间的关系,此题属于排序的形式,答题时首先从上述的角度找到1——2组紧密衔接的句子,据此初步得到答案,然后把答案带回原文进行进一步的检验。此题注意⑥⑤、①③、②④衔接紧密不能分开,因此选B。9.请仿照例句续写句子,要求句式一致,语意连贯。要引用诗句。读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我们明白了“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爱国深情;读李白的《将进酒》,_____;读白居易的《长恨歌》,______。参考答案:

(1).我们懂得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潇洒自信;

(2).我们领悟到了“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缠绵情怀。【详解】本题考查语句仿写能力。考生要从句式和内容两个角度分析。句式方面,参照前面句子,应写成“我们xx(懂得、领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