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五下科学1.2《比较种子发芽实验》课件_第1页
新教科版五下科学1.2《比较种子发芽实验》课件_第2页
新教科版五下科学1.2《比较种子发芽实验》课件_第3页
新教科版五下科学1.2《比较种子发芽实验》课件_第4页
新教科版五下科学1.2《比较种子发芽实验》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比较种子发芽实验教科版五年级下新知导入一粒不起眼儿的种子,如果给点阳光就会灿烂。你知道“阳光”和“灿烂”分别指什么?阳光——灿烂——适合发芽条件发芽生长新知导入我们制定各种“种子发芽与什么有关”的实验计划,并按计划进行实验操作,坚持天天观察。现在种子都发芽了吗?有的发芽,有的没有发芽。新知导入观察种子发芽情况,我们会有什么新发现?比较各组实验结果,我们又会有什么新发现?新知讲解一、交流研讨“种子萌发是否需要土壤”实验结果1.以小组为单位,整理“种子萌发是否需要土壤”的实验中收集到的数据,完成实验记录表。种子总数已发芽数未发芽数我们的解释1号组(在土壤里)2号组(无土壤)新知讲解这是某小组关于“种子发芽是否需要土壤”的记录表。种子总数已发芽数未发芽数我们的解释1号组(在土壤里)2号组(无土壤)333201◆两组的数据有什么不同?◆从实验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实验结论和我们的预测一样吗?◆为什么有一粒种子没发芽?请分析交流:新知讲解1号组(在土壤里)和2号组(无土壤)的种子数都是3粒,其中在土壤里的种子全部发芽;没在土壤里的种子有1粒没发芽,其余都发芽。结论:种子发芽与土壤无关。预测:绿豆种子必须在土壤里才能发芽结论和预测不一样问题可能出现在选种上。干瘪、受损的种子出芽率低。新知讲解2.相同实验小组间的实验现象一样吗?得出的实验结论一样吗?组号种子总数已发芽数未发芽数有土壤()号小组()号小组()号小组总计无土壤()号小组()号小组()号小组总计我们的解释新知讲解组号种子总数已发芽数未发芽数有土壤(1)号小组330(3)号小组330(5)号小组321总计981无土壤(2)号小组330(4)号小组330(6)号小组330总计990我们的解释这是一份班级统计数据,对实验现象该做怎样的解释?土壤不是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新知讲解二、与不同实验小组间交流1.与“种子萌发是否需要温度”实验交流新知讲解◆实验计划新知讲解◆实验数据从这组实验数据中,我们的研究结论是什么?温度是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新知讲解2.与“种子萌发是否需要光照”实验交流新知讲解◆实验计划新知讲解◆实验数据从这组实验数据中,我们的研究结论是什么?阳光不是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新知讲解三、资料卡片一是温度。种子萌发的最低温度为6-7℃,12-14℃能正常发芽,最适温度为20-25℃,最高为35℃。二是水分。一般需要吸收相当于种子自身重量的120-140%的水分才能萌发。三是空气。种子萌发需要空气,其根本原因是:种子在萌发过程中会进行的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是需要能量的。只有种子不断地进行呼吸,从外界获得氧气,进行呼吸作用,释放能量,才能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新知讲解阅读资料,你认为种子发芽必须具备哪些条件?温度、水分和空气适宜适量充足新知讲解四、移植绿豆苗绿豆种子已经发芽,以后会怎么样?绿豆芽长成绿豆苗新知讲解怎么移栽绿豆苗?①准备好和移植相关的工具和材料:带有排水孔的花盆2个,花盆中要有土壤,还要一把勺子、一些水。②把土壤填至花盆的1/3处,用勺子把绿豆芽从种植盒(杯)中取出来,小心不要破坏了根。③在花盆中部轻轻地疏松一下土壤,把绿豆芽放在花盆中间,小心将花盆中的土加至离花盆口两三厘米处,轻轻地压一下绿豆芽周围的土壤。④给花盆浇透水,直至水从排水孔流出来,然后把花盆放在阳台上。课堂练习1.把两组相同的种子,一组放在常温下,一组放在冰箱内,保持低温,同时都加适量的水,这个实验设计中改变的条件是()A.光B.温度C.水2.种子发芽的条件是()

A.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B.水分、空气、土壤C.水分、阳光、土壤3.在大自然中,许多种子在春天才开始发芽,这说明()A.种子的萌发需要空气B.种子的萌发需要土壤C.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定的温度BAC课堂练习4.如图,这是关于影响绿豆发芽因素的对比实验。在每个盒子里装上纸中,各放入三粒种子并滴上水,一个用透明杯子罩住,另一个用不透明的杯子罩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透明的杯子罩住是为了实验更加公平B.用不透明杯子罩住的绿豆不会发芽C.做这个实验必须放入三粒绿豆,不能多也不能少A课堂练习1.种子必须在阳光照射的情况下才能发芽。()2.水、阳光、温度都能影响种子发芽。()3.种子发芽的条件只要具备一个就会发芽。()4.绿豆种子离开了土壤就不能发芽。()5.种子发芽要有水分和温度,不需要空气。()✘✘✘✘✘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通过比较种子发芽实验的分享与交流,知道温度、水分和空气是种子发芽必须具备的条件,土壤和阳光不是种子发芽必需条件。板书设计温度、水分和空气适宜适量充足比较种子发芽实验作业布置移栽绿豆苗。想一想移栽后的绿豆苗应该放在什么地方比较合适?绿豆苗的生长需要哪些条件?蚯蚓的选择教科版五年级下新知导入我们在植物园里观察绿豆苗时发现过蚯蚓的痕迹了吗?蚯蚓的粪便(颜色会因其生活的土壤不同而有差异)新知导入蚯蚓的营养价值非常高。不仅是鱼、鸡等小动物的美食,而且还成为一些地方的特色佳肴。新知导入植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阳光、空气、水分、温度、土壤等,动物也是这样吗?对于动物而言,与植物一样,其生存、生长发育的相关需求都来自周围的环境。新知讲解环境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生物环境有动物、植物、微生物等,非生物环境有阳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新知导入不同的动物对环境的需求也各不相同。对于蚯蚓来说,适宜的生活环境是什么样的?新知讲解一、推测蚯蚓生活环境蚯蚓,又称地龙。你经常在什么地方见到过?新知讲解蚯蚓尽管生活在不同的地方,但你知道它生活的环境是怎样的?蚯蚓生活在地下,我推测它喜欢黑暗的环境。干土里很难发现蚯蚂,我推测它不喜欢干燥的环境。新知讲解怎样用实验证明我们的预测?潮湿——干燥阴暗——明亮对比实验新知讲解二、观察实验中“蚯蚓的选择”1.了解蚯蚓对光照的选择阅读教材实验步骤,然后回答问题。新知讲解在这组对比实验中,我们改变的条件是什么?没有改变的条件是什么?◆改变的条件:亮度◆不改变的条件:温度、湿度新知讲解在这组对比实验中,我们需要准备哪些材料?新知讲解实验操作蚯蚓会待在哪里?◆静等5分钟,不要打扰蚯蚓。◆实验重复三次,记录实验中获得的信息,填写在活动手册上。新知讲解这是某组同学的实验数据,我们该做怎样的解释?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的环境里。新知讲解2.了解蚯蚓对干燥或潮湿环境的选择阅读教材实验步骤,然后回答问题。新知讲解在这组对比实验中,我们改变的条件是什么?没有改变的条件是什么?◆改变的条件:土壤的湿度◆不改变的条件:温度、亮度新知讲解在这组对比实验中,我们需要准备哪些材料?纸盒干土蚯蚓湿土新知讲解实验操作蚯蚓会待在哪里?◆静等5分钟,不要打扰蚯蚓。◆实验重复三次,记录实验中获得的信息,填写在活动手册上。新知讲解这是某组同学的实验数据,我们该做怎样的解释?蚯蚓喜欢生活在潮湿的环境里。新知讲解三、问题研讨1.适应蚯蚓生活的环境具有什么特点?蚯蚓的选择说明什么?蚯蚓生活的环境具有阴暗潮湿特点。蚯蚓的选择说明动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新知讲解蚯蚓是一种变温动物,生活在阴暗潮湿、富含有机物的环境中,15℃-25℃为最佳温度,土壤的含水量一般在60%以上的环境中生存。知识卡片新知讲解2.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对环境的不同需求?天鹅,喜欢群栖在湖泊和沼泽地带。青蛙,常栖息于河流、池塘和稻田等处,主要在水边的草丛中活动,有时也能潜伏到水中。企鹅,大部分生活在南极寒冷地带,一年中多数时间生活在岛礁、海滩或海冰处。新知讲解狼,栖息于森林、沙漠、山地、寒带草原、针叶林、草地。蜥蜴,生活于平原、山地、树上或水中,需要温度较高的环境。课堂练习1.蚯蚓会选择()的环境建造自己的房子。A.明亮温暖 B.明亮干燥 C.阴暗潮湿2.科学小组同学需要捕捉一些蚯蚓进行实验,他们在()环境中容易找到蚯蚓。A.铺满枯叶的湿润树林里 B.运动场上的沙池里C.干燥、铺满碎石头的小路 D.池塘里CA课堂练习3.观察完蚯蚓后要把它()A.放回大自然 B.扔到垃圾桶 C.弄死它4.“蚯蚓喜欢潮湿的环境”的最直接的证据是,聚集在潮湿环境里的蚯蚓()A.心情更好 B.运动更快 C.数量更多 D.体型更大AC课堂练习5.在如图所示的盒子里装上一些泥土,盒子一端的泥土保持干燥,另一端的泥土保持潮湿,然后将蚯蚓放在盒子中间,关于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想要研究蚯蚓喜欢黑暗的环境还是明亮的环境B.一段时间后,蚯蚓会爬向盒子的右端C.实验可以只用一条蚯蚓来观察B课堂练习1.在干燥的土壤中也能找蚯蚓。()2.动物和植物一样离不开环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