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第2章 城市与城市化-城市管理学_第1页
02 第2章 城市与城市化-城市管理学_第2页
02 第2章 城市与城市化-城市管理学_第3页
02 第2章 城市与城市化-城市管理学_第4页
02 第2章 城市与城市化-城市管理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管理学杨宏山编著第2

章城市与城市化21世纪城市规划与管理系列教材城市管理学重点问题城市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城市化的含义和发展趋势中国城市化的基本特征中国城市化的政策选择21世纪城市规划与管理系列教材城市管理学2.1城市的形成与发展1.城市的概念城市的概念城市是非农业人口大量聚集、具有综合功能的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共同体,它具有人口密集、资源密集、文化荟萃、信息集中、工作高效等特点。各国划分城市与乡村没有统一的标准:一是根据人口密度划分二是根据人口规模划分三是行政划分法四是职业界定法21世纪城市规划与管理系列教材城市管理学2.1.1

城市的概念与特征2.1城市的形成与发展2.城市的基本特征(1)生产要素的集聚性(2)城市运行的高效性(3)城市功能的综合性(4)城市系统的开放性(5)城市文化的异质性21世纪城市规划与管理系列教材城市管理学2.1.1

城市的概念与特征2.1城市的形成与发展1.古代城市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剩余物品的出现,商品交换行为的出现,形成了以商品交换为生存方式的居民点,这就是早期的城市雏形。社会的阶级和部落矛盾日益突出,出于保护部落及其首领和富人的安全需要,人们开始在固定的居住地修筑城池以防御敌人,于是出现了历史上最早的城市。根据考古发现,人类最早建立的城市距今约有5000多年的历史。西亚两河流域中下游、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流域、中国黄河流域都出现了早期城市21世纪城市规划与管理系列教材城市管理学2.1.2

城市的历史发展2.1城市的形成与发展2.近现代城市的发展16th以后,欧洲经济中心从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18th下半叶,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规模的扩张。城市数量和城市人口都有迅速扩张。世界的城市化水平显著提高,城市成为价值和文化冲突、环境和社会问题表现最为集中的地方。21世纪城市规划与管理系列教材城市管理学2.1.2

城市的历史发展2.1城市的形成与发展3.城市发展的新趋势(1)城市快速通道日益发达(2)人口郊区化发展迅速(3)形成诸多国际性城市(4)开始启动生态城市建设21世纪城市规划与管理系列教材城市管理学2.1.2

城市的历史发展2.2城市的功能和作用1.生产中心的功能2.商业中心的功能3.金融中心的功能4.交通中心的功能5.信息中心的功能6.政治中心的功能21世纪城市规划与管理系列教材城市管理学2.2.1

城市的复合型功能2.2城市的功能和作用所谓大都市区(metropolitandistrict,也称metropolitanareas),是指一些规模较大的城市超越原来的地域界线,不断向周边扩展,形成了中心城市和周边城镇融合成整体的大都市地区。大都市区通常包括一个大型的人口中心,以及与该中心具有密切经济和社会联系的周边社区。21世纪城市规划与管理系列教材城市管理学2.2.2

大都市区的独特作用2.2城市的功能和作用首先,与传统城市体系相比,大都市区的经济活动在地理上更加集中,一体化程度更强,形成了独特的经济集聚环境。其次,与非大都市区相比,大都市区具有更广阔的商品和服务市场,具有更专业化的劳动力资源。最后,大都市区经济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增长的发动机。21世纪城市规划与管理系列教材城市管理学2.2.2

大都市区的独特作用2.3世界的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是指人口和经济活动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城市化的特征主要在于:(1)农业人口不断地向非农业人口转变;(2)生产要素不断向城市集聚;(3)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用地不断向郊区扩展;(4)在非农产业和人口集聚的基础上,不断形成新城市,城市数量不断增加。21世纪城市规划与管理系列教材城市管理学2.3.1

城市化的基本含义2.3世界的城市化进程1.城市化局部发展阶段18th中叶—20th50年代,世界的城市化主要发生在欧洲和美洲。西欧最早开始工业化的地区,成为近代城市最早形成的地区。21世纪城市规划与管理系列教材城市管理学2.3.2

城市化的发展阶段2.3世界的城市化进程2.城市化的普遍发展阶段20th中叶以后,城市化引来了普遍发展的新阶段。20th50年代,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不仅超过了同时期的发达国家,而且比发达国家以往的最高速度还要快。21世纪城市规划与管理系列教材城市管理学2.3.2

城市化的发展阶段2.3世界的城市化进程2.城市化的普遍发展阶段20th5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城市化的新特征:(1)形成了联结中心城市及其周边城镇的大都市地区。(2)形成了由若干城市组成的大都市连绵带。(3)形成了很多国际性城市。(4)出现了“逆城市化”趋向。21世纪城市规划与管理系列教材城市管理学2.3.2

城市化的发展阶段2.4中国的城市化政策1.1842—1949年的城市化畸形萌芽阶段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下,中国城市发展表现出明显的二元畸形社会结构。在西方殖民者活动的租界地区,拥有较为发达的工商业经济和近代城市文明;而在普通市民生活的城镇地区,社会生活仍然处于贫困和落后状态。21世纪城市规划与管理系列教材城市管理学2.4.1

中国城市化的历史进程2.4中国的城市化政策2.1949—1957年的城市化正常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动员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开始恢复和重建饱受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这期间,作为沿海老工业基地的辽宁和上海,城市经济和人口增长较快。随着工业布局的调整,内地已有的工业城市得到进一步发展,并形成了一些新兴工业城市。21世纪城市规划与管理系列教材城市管理学2.4.1

中国城市化的历史进程2.4中国的城市化政策3.1958—1965年的城市化大起大落阶段(1)1958—1960年的城市化过度发展阶段1958年,国家开始实施“大跃进”计划,提出“以钢为纲”、全民大办工业的总路线,城市发展也表现出急躁冒进问题。这一时期的城市化严重脱离了城市实际承受能力。(2)1961—1965年的城市化调整和滑坡阶段“大跃进”导致城市建设过度膨胀,三年自然灾害更使农村经济雪上加霜。为缓解城市粮食严重短缺问题,国家通过行政手段压缩城镇人口规模,动员大批职工及其家属返乡务农,城市化呈现出大幅回落的颓势局面。21世纪城市规划与管理系列教材城市管理学2.4.1

中国城市化的历史进程2.4中国的城市化政策4.1966—1978年的城市化严重停滞阶段“文化大革命”爆发以后,城市知青“上山下乡”规模进一步扩大,并且演变为“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政治运动。在工业建设方面,由于片面地强调国防战备,许多沿海工厂迁往京广线以西地区,工业生产采取“靠山、分散、隐蔽”甚至进洞的政策,国家大规模投资于“三线”建设,严重损害了沿海城市的经济发展。这一阶段的城市化水平一直徘徊在17.5%左右,个别年份还出现了负增长。21世纪城市规划与管理系列教材城市管理学2.4.1

中国城市化的历史进程2.4中国的城市化政策5.改革开放以来的城市化持续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人口增长迅速,城市化水平发展很快。截至2007年末,全国共有建制市656个,其中,直辖市4个,地级市(含副省级城市)283个,县级市369个。此外,全国有建制镇1.9万个。全国共有城镇人口5.94亿,城市化率为44.9%。21世纪城市规划与管理系列教材城市管理学2.4.1

中国城市化的历史进程2.4中国的城市化政策1.政府主导城市化发展进程2.城市化发展滞后于工业化进程3.实行城乡二元户籍壁垒制度4.大量农村人口就近城镇化21世纪城市规划与管理系列教材城市管理学2.4.2

中国城市化的主要特征2.4中国的城市化政策从总体上看,中国城市化水平滞后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滞后的主要原因在于:第一,重工业优先政策制约了城市化进程;第二,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制约了城市化进程。21世纪城市规划与管理系列教材城市管理学2.4.3

城市化滞后的政策效应2.4中国的城市化政策这种滞后型城市化的积极效应在于:它始终立足于就地消化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利于维护城乡政治稳定、社会稳定和生活稳定,有利于保障城市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有利于维护城市发展和市民生活的秩序状态,有利于防止农村人口盲目流动给城市管理带来的冲击,避免了许多发展中国家曾经出现的过度城市化问题,避免了城市化过程中的高失业率和贫民窟现象。21世纪城市规划与管理系列教材城市管理学2.4.3

城市化滞后的政策效应2.4中国的城市化政策滞后型城市化的负面效应:(1)城市化滞后直接制约了农民增收和农业现代化。(2)城市化滞后不利于充分发挥城市的规模经济效益。(3)城市化滞后付出了沉重的生态环境代价。(4)城市化滞后限制了人口素质的发展,不利于社会和谐与进步。21世纪城市规划与管理系列教材城市管理学2.4.3

城市化滞后的政策效应2.4中国的城市化政策2007年10月,中国制定和颁布了新的《城乡规划法》。新法废止了1989年《城市规划法》关于“控制大城市规模”的提法,转而提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方针。它意味着中国城市化道路的政策选择,在经历了30年的争执之后,开始作出重要调整。在大中小城市体系中,并不存在哪类城市应该发展、哪类城市不该发展的问题。除首都等极少数政治中心城市应当优先考虑政治和社会效益外,其他城市发展都应坚持经济效益优先,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并举。从国家整体城市化格局看,应当逐步建立以大城市为龙头,中等城市为中心,小城市为纽带,小城镇为基础的城市体系。21世纪城市规划与管理系列教材城市管理学2.4.4

中小城市优先发展政策的反思2.4中国的城市化政策首先,应当发挥大城市的特殊优势,形成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其次,需要强化中等城市的功能,发挥其在城市体系中的承上启下优势。最后,合理发展小城市,促进农村城市化。21世纪城市规划与管理系列教材城市管理学2.4.4

中小城市优先发展政策的反思2.4中国的城市化政策21世纪城市规划与管理系列教材城市管理学2.4.5

推进城市化的政策创新1.中国城市化的政策调整20th8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推行优先发展中小城市的城市化政策。这一政策在实施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产业聚积不足、缺乏规模经济效益、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等。进入21th,中国政府调整政策,转而实施以城市群为主导的城市化发展模式,即依托大城市发展若干城市群和城市带,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大都市区化是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化的主导趋向,中小城市只有在大都市区的整体框架下协调发展才符合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2.4中国的城市化政策21世纪城市规划与管理系列教材城市管理学2.4.5

推进城市化的政策创新2.城市群的概念和含义所谓城市群,是指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云集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以一个或两个特大城市为中心,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不断加强城市之间的内在联系,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2.4中国的城市化政策21世纪城市规划与管理系列教材城市管理学2.4.5

推进城市化的政策创新2.城市群的概念和含义城市群由很多城市共同组成,彼此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共同对区域发展产生影响。城市群是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区域空间形态的高级现象,能够产生巨大的集聚经济效益,是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的标志之一。2.4中国的城市化政策21世纪城市规划与管理系列教材城市管理学2.4.5

推进城市化的政策创新3.城市化发展的新思维中国城市化应选择以城市群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原因在于:(1)未来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