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_第1页
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_第2页
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_第3页
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_第4页
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大学生的全面开展与我国生态文明建立兼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李根霖黄娟中国地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430074摘要: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新开展,是可持续开展的物质与精神的根底,影响着社会物质、精神与政治文明。在建立协调开展的小康社会中.生态文明有着重要的意义。当代中国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立者和接班人,肩负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继开展的重任,他们的生态文明意识和思想观念直接影响着经济、社会可持续开展的进程,因此,对当代中国大学生进展生态文明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开展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立至关重要。关键词:生态文明全面开展教育Theall-rounddevelopmentofcollegestudent

2、sandtheconstructionofecologicalcivilizationinChina.OntheecologicalcivilizationeducationofCollegeStudentsLiLi-linHuangJuanAbstract:ecologicalcivilizationisanewdevelopmentofhumancivilization,isthefoundationofmatterandspiritofsustainabledevelopment,affectsthesocialmaterial,spiritualandpoliticalciviliza

3、tion.Inthecoordinateddevelopmentoftheconstructionofwell-offsociety.Thereisimportantsignificanceofecologicalcivilization.ThecontemporaryChinesecollegestudentsasbuildersandsuccessorsofsocialismwiththerealizationofeconomic,social,sustainabledevelopmentofthemission,theirawarenessofecologicalcivilization

4、andideasdirectlyaffect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ofeconomy,society,therefore,ecologicalcivilizationeducationofcontemporaryChinesecollegestudents,andpromoteall-rounddevelopmentofstudentsisessentialtotheconstructionofsocialistmodernization.Keywords:EcologicalCivilizationAll-rounddevelopmentEducation随着科学

5、开展观的提出,特别是把以人为本作为新时期党的执政理念和治国方略以后,人的全面开展,特别是大学生的全面开展,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关注。大学生是最珍贵的人才资源,是祖国的希望和将来。大学生的全面开展,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立的进程和参与国际竞争的才能。因此,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开展,在当今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1作者简介:李杨霖1990-,女,湖北钟祥人,中国地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研究生。黄娟1963一,女,上海市崇明人,中国地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生态文明理论与理论研究。一、大学生全面开展、生态文明建立及其教育概念与内涵1、大学生全面开展大学生的全面开展主要指大学生在人格

6、健全的根底上,各种根本素质协调开展,个性、才能和知识协调开展。大学生全面开展是人的全面开展的根底,而人的全面开展是大学生全面开展的最终目的。人的全面开展是有史以来人们不断追求的目的,更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社会理想和价值原那么。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和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理论,其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开展。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开展理论就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开展的理论根底。大学生是国家的将来和民族的希望,是现代化事业的建立者和接班人。大学生的全面开展是关系着经济、政治、文化乃至整个社会的开展。在将来,经济、政治、文化乃至整个社会的生态化开展,不仅为大学生的全面开展提供了现实的社会条件及其背景,而且

7、对大学生的全面开展提出了现实的社会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必然要适应将来社会生态化开展的需要,致力于培养自身的全面性,并通过自身的全面开展来为社会的生态化开展效劳。2、生态文明建立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建立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将来的长远大计。生态文明是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的一种新型文明形态。它是人类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开展规律,推进社会、经济和文化开展所获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生、全面开展、持续繁荣为根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分开了生态的良性开展,我们在改造自然而获得的物质成果会成为无根之基;没有生态的良好开展,人性的光辉无以表达,人类

8、的一切精神成果将会是无本之源,而没有合符自然规律的社会演化,政治文明也将是空话。正是从这些角度出发,我们说,生态文明对于物质、精神和政治文明有着重要的制约作用。在我国小康社会的建立目的中,分开了生态文明的建立,那我们就很难到达协调开展。3、生态文明教育随着社会的不断开展和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人类越来越关注生态环境状况,并提出了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的美妙憧憬。随之,生态文明教育也得以兴起和开展,特别是学校生态文明教育已成为一个学术界研讨的热门话题。周传勇,綦玉帅在?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主体性构建?一文中指出:生态文明教育是培养民众树立科学生态伦理观的有效途径。生态文明教育是将生态学的根本原理、知识、

9、原那么运用到德育之中,不断进步受教育者的生态素质和生态意识,以期到达培养受教育者用人与自然和谐开展的理念去考虑和认识我国乃至全球经济、社会和文化等问题,最优化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之目的。陆荣胜在?论生态教育之必然性?中指出:生态教育作为一种生态文明观的教育。它不仅包含了环境教育的全部内容,同时又比环境更加广泛,更加深层次。生态文明观的主要内容有:生态平安观、生态文明哲学观、生态价值观、生态伦理观、生态文明的方法论等,是一种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系统。所以生态教育的内涵更深、层次更高,表达了教育开展的必然趋势。黄正福在?高校生态教育浅析?中指出:生态教育是以生态学为根据,传播生态知识和生态文化、进步人

10、们的生态意识及生态素养、塑造生态文明的教育。因此得出:生态文明教育,就是通过教育手段使人们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正确地认识和理解,树立起正确的生态价值观、生态伦理观和保护、改善生态环境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并获得人与自然相处的知识和技能,以便通过社会公民的共同努力来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共同开展。2二、大学生全面开展与建立生态文明的内在联络1、建立生态文明促进大学生全面开展。生态文明建立的成果,直接关系到人的全面开展的成效。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开展规律的准那么从事社会理论的产物,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凝聚和表达。人们在追求和创立生态文明的过程中,又使人的本质力量不断得到丰富

11、和完善,从而有效地促进了人的全面开展。人的全面开展不仅需要高度开展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而且还需要高度开展的生态文明。而大学生是国家最珍贵的人才资源,是祖国的希望和将来。大学生全面开展也就成为了人的全面开展的根底。因此建立生态文明也同时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开展。1、提供良好的物质根底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生态文明的集中表达,是大学生全面开展的物质根底。众所周知,自然是一个互相作用的大系统,人类只是自然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因此,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不可能分开自然而独立存在和开展。人类的任何开展,包括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都离不开自然的馈赠,只有依靠于自然才能创造。3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开

12、展的雄厚的物质根底。如今人类面临的能源危机、人口爆炸、环境恶化等问题,是人类在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而无视对自然环境带来的影响所造成的恶果。假设系统链中出现问题,那互相依存的条件都不存在了,人类又何以谋求自身的开展呢?2提供先进的理论支持随着生态文明的建立,生态道德观、生态消费观和生态价值等关于生态文明理论受到了各学界的大力研究。因此,生态文明理论知识的研究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完善!这对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提供了先进的理论支持。用先进的理论来促使大学生的智慧和才能得到丰富和完善,从而到达全面开展。2、大学生全面开展促进生态文明建立。大学生是具有较高觉悟和文化素质的公民群体,是将来中国社会开展的主要力

13、量,同时又是人类环境的保护者、创造者,当代大学生是否掌握环境知识,具有生态文明意识,是否懂得如何保护环境和解决环境问题,将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长远开展。1、解放消费力大学生的全面开展,对社会的直接影响就是消费力的开展、消费力的质量与消费效率的进步,从而推动社会进展不断地开展与进步。大学生素质和才能的全面进步对于进一步解放消费力、开展消费力有特殊意义。例如,高校大学生们依靠科学技术对自然资源的有用性进展全方位的挖掘,着力培育自然再生才能的进步和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减少和消除消费中的废料,变废为宝,并努力开发新的自然资源,由此消除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平衡失调等危机,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开展。

14、2、带动全民生态文明意识的进步随着大学生的全面开展,社会的整体素质不断进步,社会道德品质也会得到提升。通过专业的环境、资源、生态知识的教育,培养大学生生态道德观、价值观,并使大学生掌握一定的符合可持续开展的科学技能,在全社会普及生态文明的科学知识,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开展,这是落实科学开展观、全面建立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因此,大学生素质的全面进步,可以在社会上带动良好的生态环境相适应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形成尊重自然、善待自然的安康生态人格,最终促进生态文明的真正实现。三、大学生全面开展与生态文明建立的冲突及其教育原因如今的大学生朝气蓬勃,自我开展意识强烈,但有些

15、学生往往急于求成,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对社会系统整体价值的认同,缺乏对自然的关爱和环境保护意识。归纳起来集中表如今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自然缺乏敬畏和爱心。因多年来潜移默化或自觉不自觉地受到“人定胜天、“征服自然和“斗天斗地等观念的影响,始终把自然界和动植物作为人类永远掠夺和攫取的对象,有很大一部分学生缺乏对自然应有的敬畏和尊重,对生物缺乏应有的爱心和同情,从而校园中出现大学生伤熊、虐猫等以折磨动物为乐的现象。4其次,奢侈浪费现象严重。近年来,大学生由于攀比、虚荣、放任等不安康的消费心理,导致对物质的挥霍浪费,使高消费、过度消费、超前消费、一次性消费等成为大学生消费行为的显著特点。而且在校园像水

16、电浪费、食物浪费、纸张浪费、塑料浪费、电池浪费、为图方便大量的使用一次性用品等浪费资源现象比比皆是。不少学生也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或口香糖残渣,乱扔废旧物品,有害物品,到风景区玩耍乱丢塑料袋或垃圾污染环境等。究其原因,还是大学生在生态教育这一环节除了问题。如今大学里几乎是清一色的“90后的独生子女,都是从小从温室里长大的,受到家庭和长辈们的百般呵护宠爱。缺少生活的磨练。家庭、学校和社会长期无视了生态道德教育,致使他们没有养成良好的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只追求自身的享乐而忽略了人与自然的矛盾,忘却人应该与自然和谐共处。加上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和经济利益的驱动,使校园文化也趋向庸

17、俗化、商业化和功利化,缺乏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绿色消费等生态道德文化的构建。从而导致大学生缺乏生态忧患意识、生态责任意识和生态价值观。5归根结底,主要是因为大学生在高校中缺乏生态文明教育:1、高等教育中生态文明教育地位较低。由于认识观念偏向:许多院校只重视专业教育,没有把生态文明教育作为大学生必备素质列入培养目的,而无视了生态文明教育。普及率也很低,更谈不上全程教育和终身教育了。课程中的环境教育和专业教育结合得不深,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不够。这导致大学生的生态忧患意识程度低,生态道德意识和责任意识较差。2、生态文明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好。我国的生态文明教育相比于兴隆国家起步较晚,目前大多数高等院校重视

18、专业环境教育,但却无视生态文明普及教育,没有把生态文明教育作为21世纪大学生必备的素质列入培养目的。面向非环境专业学生的生态文明类的选修课程存在数量偏少、构造不合理、体系不完好等问题。生态教育内容非常零散,生态文明还只是一些系或专业的专业教育内容,不能形成上下贯穿的完好体系。6这使高等院校学生普遍缺乏形成良好生态文素质的必要的知识根底。3生态文明教育形式的落后。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形式的落后,造成了生态文明教育浸透力度不够。生态文明教育没有上升到生态文明观意识的教育上,而是仅仅停留在生态文明书本教育和课程教育的层次上。在我国,多数高校都具有先进的办学理念,然而往往是先进理念与实际行为上有所脱节,然

19、而正是由于高校教育教育形式滞后于社会开展的要求,致使生态文明教育的浸透性不强,正确的生态文明价值观尚未形成,从而导致大学生在行为上时有失范,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高校生态文明建立的进程。4、高校教师队伍专业才能和意识亟待加强。如今的教师大都是在过去的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承受的是传统的科学价值观。许多高校教师只钻研本专业,对专业以外的事漠不关心。如今,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监视和管理机构尚未建立,教师并没有这方面的进修和培训。很多教师是通过政治学习和新闻等途径才知道“生态文明这个词,对其详细含义知之甚少,更不用说运用相关知识和理论教育学生了。生态文明教育内容具有广泛性和跨学科性,涉及对高校教师的生态文

20、明知识需要进展补充,生态文明观亟待加强。5、缺乏科学的生态文明教育评价体系。大学生态文明教育的评价体系实际上还是一种应试教育评价形式生态文明相关专业的考试成绩成为对学生生态文明品德评价的主要根据无足轻重。造成生态文明教育的考评过分拘泥于书本上的知识和内容多个领域的知识,不仅与生物、地理、历史等课程亲密相关,更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内容。因此,,以“分定优劣,以成绩论成败,把,而学生的理论才能和修养却显得,对于学生的理论才能和综合素质视而不见。这样的评价制度极大地削弱了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效。生态文明教育培养的是大学生的自身修养,而不是对名词、理论或政策的记忆。片面的掌握知识,死记硬背。这样的评价

21、体系是不可能培养出全面开展的优秀大学生,同时也阻碍了我国生态文明建立的进程。四、大学生全面开展与生态文明建立相协调的教育举措生态文明的产生,是人类开展史上的革命。而当代大学生是传承人类文明和社会开展的主要力量,他们应当有与将来开展相适应的观念,大学生的全面开展是当今时代开展的必然要求,当代中国大学生作为经济建立的生力军,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应树立生态文明的意识,通过生态文明教育,将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实现个人全面开展的同时,为全面建立小康社会献计献策,奉献力量。作为培养专业人才基地的大学,更承担着传播和理论生态文明的重担。在生态文明的进程中,应不断改进教育内容、方法,培养既

22、具有生态文明意识,又具有生态文明建立才能的绿色人才。1、建立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专门组织机构。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有序、有效开展需要一个专门的组织机构来进展统筹施行。对此,各高校可以成立生态文明教育办公室,并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生态文明教育施行纲要,以确保奉校生态文明教育工作落到实处。这是保证高校生态文明教育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生态文明教育办公室要协调好学校的相关部门、学院和社团组织,层层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有效推动高校生态文明建立。一套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开展的课程体系。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态文明意识,必须创立一门高度综合的、可以囊括各种生态知识的学科,并将这门学科融入人文科学

23、中,使其像人文、政治教育一样,能面向所有专业的学生,成为大学各专业都必须学习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在构建德育教育课程体系时,要有目的地构建一系列有利于培养学生生态意识广泛性、穿插性以及时代性特征的课程。使学生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可以掌握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知识,让学生深化理解到生态环境问题的严峻性、重要性,使学生的生态观念建立起来,形成自觉的生态文明意识。7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开展。3、创新生态文明教学方式。推动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必需要创新生态文明教学方式。生态文明教育本身就有着社会性和理论性的要求。在进展生态文明教育时,如只是侧重研究性教学,未免显得有些“纸上谈兵,加上理论与理论的脱节往住会导致人的意识与行为的不一致。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应参加课外理论活动。通过课堂教育与课外理论的双向建立不断创新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实现课堂教育与课外理论、理论研究与社会理论、校园活动和校外理论、观念转变与行为转变之间的有机结合,从而进步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和践行才能。4、加强德育教育中生态文明意识的师资力量。教师是德育教育活动的主要施行者和主导者,教师队伍自身生态文明意识素质的上下将直接影响生态教育的质量。建立好教师队伍,发挥教师在校园环境建立和生态意识培养中的引领作用,打造一支生态文明教育程度过硬的、言传身教相结合的教师队伍。在育人过程中能开展富有创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