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药物预防心肌梗死后房颤发生的作用分析_第1页
他汀类药物预防心肌梗死后房颤发生的作用分析_第2页
他汀类药物预防心肌梗死后房颤发生的作用分析_第3页
他汀类药物预防心肌梗死后房颤发生的作用分析_第4页
他汀类药物预防心肌梗死后房颤发生的作用分析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他汀类药物预防心肌梗死后房颤发生的作用分析摘要:目的分析他汀类药物预防心肌梗死后房颤发生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梗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前没有服用过他汀类药物,实验组患者入院前已规律服用过他汀类药物,两组患者均给予心电监护,对两组患者心梗后房颤发生率和阵发性房颤再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心梗后房颤发生率和阵发性房颤再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能让心肌梗死后房颤发生率有效降低,同时能对阵发性房颤的再发生和阵发性房颤发展成永久性房颤进行有效预防。关键词

2、:他汀类药物;预防;心肌梗死;房颤;作用心肌梗死是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大部分患者都可能并发心律失常,而房颤则是心肌梗死后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1。心肌梗死患者并发房颤后,心房会失去有效收缩功能,血液流动和心室率由现异常,从而加重患者病情。所以有效预防心肌梗死患者房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o我院在预防心肌梗死后房颤发生时采用他汀类药物,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梗患者60例,全部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的临床诊断标准:肯定性心电图改变、血清心肌酶浓度序列变化以及典型或者不典型病史。全部患

3、者中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5377岁,平均年龄(62.5±2.1)岁。房颤的入选标准为发病前没有房颤史,心肌梗死后连续心电监护37d由现房颤。排除瓣膜病、肝肾功能障碍以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患者。将全部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 方法对照组患者入院前没有服用过他汀类药物,实验组患者入院前已规律服用过他汀类药物。服用的他汀类药物主要包括辛伐他汀(2040mg/d)、洛伐他汀(4080mg/d)、普伐他汀(2040mg/d)以及阿托伐他汀(1020mg/d)。利用床边心电图或者

4、心电监护仪来对患者房颤发生情况进行确认。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均给予心电监护,在患者发生房颤后停止观察。对全部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来对两组患者房颤再发生率进行观察。1.3 统计学分析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组间数据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乂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 两组患者心梗后房颤发生率比较实验组患者心梗后房颤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 两组患者阵发性房颤再发生率比较在全部10例房颤患者中,阵发性房颤患者有8例。其中实验组患者阵发性房颤3例,阵发性房颤再次

5、发作1例,阵发性房颤再发生率为33.3%;对照组患者阵发性房颤5例,阵发性房颤再次发作3例,阵发性房颤再发生率为60.0%o实验组患者阵发性房颤再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讨论房颤是心肌梗死后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在由现心肌梗死后,因为心房压上升和心肌收缩力减弱,所以由现缺血坏死,另外由现的炎症会引起心肌坏死和心肌细胞凋亡等,导致心房结构和组织重构,这也是房颤由现和复发的主要原因3。临床研究表明,房颤的发生率大约为6%20%,本研究中房颤的发生率为16.7%(10/60),与相关报道结果一样。房颤会引起血液动力学障碍,从而对心肌梗死预后造成影响。心

6、肌梗死并发房颤的主要原因是冠脉供血障碍对窦房结动脉和房室结动脉供血造成影响,让窦房结功能减弱,进一步导致心房肌缺血,降低电稳性,右心室梗死。在负荷较大的情况下右心房会扩大,导致右心房梗死4。另外房颤会让心室率加快,让心肌缺血情况加剧,进而扩大心肌梗死面积,最终导致患者病情加剧5o临床研究发现,在对房颤的发生进行预防以及对房颤再发生率进行降低时,他汀类药物具有非常显著的临床效果。他汀类药物能对体内高炎症进行快速有效地抑制,同时还能够对因为炎症引起的心房电生理改变进行有效抑制,让因为心房快搏导致的心房电重构得到有效缓解,让房颤的发生率和持续时间得到有效改善6。本研究中,实验组患者心梗后房颤发生率和

7、阵发性房颤再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表明他汀类药物能让心肌梗死后房颤发生率降低,同时还能对阵发性房颤的发生进行预防,对房颤发展成阵发性或者永久性进行有效预防。他汀类药物是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通过对内源性胆固醇合成限速酶还原酶进行竞争性抑制,让细胞内甲羟戊酸代谢途径被阻断,减少细胞内的胆固醇合成,进而对细胞膜表面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数量进行反馈性刺激,增加其活性,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另外他汀类药物还能够对肝脏合成载脂蛋白B-100进行有效抑制,让脂蛋白和富含甘油三脂AV的合成、分泌减少。他汀类药物能通过各种途径让血管内皮源性一氧化氮合成酶

8、增加,让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加,对灌注缺损情况进行有效改善,让冠脉狭窄的发展得到有效延缓或者控制,对患者心功能进行有效改善,最终让心机缺血事件的发生率和房颤的发生几率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是因为冠脉动脉粥样硬化板块破裂导致的,如果板块由现破裂,血管内皮下胶原组织就会暴露,导致血小板聚集和黏附,引起血栓的形成,冠状动脉被阻塞;而纤维帽稳定性和脂质含量则直接决定板块稳定性,他汀类药物能让纤维帽的稳定性增加,促进胶原组织的产生,进而让斑块稳定性提高,让缺血性事件的发生几率降低。患者心房扩大是房颤持续发生的基础,会引起细胞间质纤维化,细胞肥大,心房肌纤维由现电生理改变,组织重构和电重构会让房颤的自我激动被激发

9、,他汀类药物能让电重构和心房组织重构改变,从而对房颤的发生进行抑制。另外他汀类药物可以对粒细胞和内皮细胞的黏附分子进行调节,让炎症反应中产生的细胞因子减少,具有抗炎的效果,从而对房颤的复发和维持发生进行有效抑制。总之,他汀类药物能让心肌梗死后房颤发生率有效降低,同时能对阵发性房颤的再发生和阵发性房颤发展成永久性房颤进行有效预防。参考文献:1涂常莹.他汀类药物干预心肌梗死后房颤发生的临床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3,05:805-807.2周志堂,林俊华,杨彬.他汀类药物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房颤的影响及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导报,2014,21:56-59.3陈海敏,杨峻青,陈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CHADS_2评分与他汀类药物治疗对新发心房颤动预防作用的相关性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4,04:448-452.4程宏杰,丁?C东.他汀类药物预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