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小学教学中的因材施教研究——基于哈尔滨市H小学的个案研究-优秀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_第1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小学教学中的因材施教研究——基于哈尔滨市H小学的个案研究-优秀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_第2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小学教学中的因材施教研究——基于哈尔滨市H小学的个案研究-优秀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_第3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小学教学中的因材施教研究——基于哈尔滨市H小学的个案研究-优秀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_第4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小学教学中的因材施教研究——基于哈尔滨市H小学的个案研究-优秀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附件 1: 全国优秀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推荐表 单位名称: 哈尔滨师范大学 填表日期: 2014 年 5 月 16 日 论文题目 小学教学中的因材施教研究 基于哈尔滨市 H 小学的个案研究 作者姓名 论文答辩日期 学科专业方向 杜红杰 2013 年 1 月 小学教育 攻硕期间及获得硕士学位后一年内获得与硕士学位论文有关的成果 发表学术论文 (题目,刊名 ,时间,社会影响 ) 试谈小学课堂中的养成教育 教育视角 中国知网所收录 论文所产生的实际影响 (对作者工作及所在单位工作 ) 在所带班级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发挥学生的特长,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都有他们的身影,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学习生活。 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如陶笛、版画、键盘、书法、象棋等,发掘学生的潜能,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出版专著 (名称、出版社、出版时间 ) 获奖项目 (名称、等级及时间) 中文论文摘要(论文选题的意义 ,论文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 ,主要研究成果 ,主 要参考文献 ) 本文在前人的研究成果及方法的基础上,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如 王炳照等著的简明中国教育史、王道俊,王汉澜主编的教育学 、 黄 志 成 著 的 西 方 教 育 思 想 的 轨 迹 、 美 的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王跃华的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关于“因材施教”的评说、胡秀丽等从因材施教思想的动态发展谈教师角色的转换等,丰富自身的文化修养,位论文的写作夯实基础。 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调查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从国内外因材施 教的发展渊源入手,通过观察调研 H 小学的实践活动的具体过程,进行分析研究,使之系统化、理论化,重点在于分析该校在因材施教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长期良性发展的策略进行研究,试图突破小学教学中现存在的某些不良现象,并深入剖析因材施教的现实价值以及重构的路径,从中发现深层次的问题,试图解决现实小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弊端,为当今的小学教育教学实践工作提供些许浅显的启示。 专家推荐理由 因材施教由于其深邃的思想内涵和长久不衰的生命力成为当前基础教育领域改革研究的重要课题。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人才的竞争已渐入主题。这种情 况下,我们一贯的“输入式”和“填鸭式”远远跟不上社会的发展潮流,培养“复合型”和“个性化”的人才已迫在眉睫。 此研究着眼于对小学教学中因材施教存在的问题进行个案研究,寻找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寄希望可以为现今的小学教学提供一丝启示。 特此推荐参加 全国第四届优秀教育硕士论文 的 评选 专家签字: 单位推荐意见 学位评定委员会分会主席(签章): 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说明:学科专业方向包括教育管理、教育技术、小学教育、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科学与技术教育和学科教学,其中学科教学要说明具体方向,如学科教学(数学)。本表可复印、附页。 中图分类号: 单位代码: 10231 学 号: 42100925 小学教学中的因材施教研究 基于哈尔滨市 H 小学的个案研究 学科专业: 小学教育 研究方向: 基础教育改革与实践 作者姓名: 杜红杰 指导教师: 赵彦宏 教授 二 一二 年十二 月 中图分类号: 单位代码: 10231 学 号: 42100925 硕士学位论文 小学教学中的“因材施教”问题研究 基于哈尔滨市 H 小学的个案研究 硕 士 研 究 生 :杜红杰 导师 :赵 彦宏 教授 学科专业 :小学教育 答辩日期 : 2012 年 12 月 授予学位单位 :哈尔滨师范大学 A on A 2012 :目 录 录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 一、问题的提出 1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1 (一)研究目的 1 (二)研究意义 1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2 (一)国内研究现状 2 (二)国外研究现状 5 四、相关概念界定 5 (一)因材施教 5 (二)分层教学 6 (三)个体差异 6 五、研究方法 7 (一)文献法 7 (二)调查法 7 (三)访谈法 7 第二章 因材施教的法律依据及理论支撑 9 一、法律依据 9 二、教育公平理论 10 三、人本主义理论 10 四、多元智能理论 11 第三章 因材施教在 H 校的现状分析 13 一、学校方面 13 (一)硬件设施 13 (二)组织结构及实施步骤 13 (三)校方领导的看法 15 二、教师方面 16 (一)教师的基本情况 16 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二)教师的看法 16 三、学生方面 18 (一)学生的基本情况 18 (二)学生的看法 19 四、家庭方面 20 (一)家长的基本情况 20 (二)家长的看法 20 第四章 因材施教面临的挑战 23 一、因材施教的教育功能有待进一步挖掘 23 (一)学生发展的关键期认识不够 23 (二)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待加强 23 (三)了解学生有待深入 24 二、教师教学观念有待进一步转变 25 (一)做个胸怀理想、追求卓越的教师仍有所期待 25 (二)做个以德立教、失志从教的教师是个严峻的挑战 25 (三)做个悦纳自我、坦诚开敞的教师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25 三、教学方法的有效实施有待逐步探索 26 (一)学生个性的塑造绝非易事 26 (二)注重创设环境亦非简单之事 27 (三)教学策略的有效实施仍有很大的难度 27 四、教学空间及学生的经验基础值得关注 27 (一)教学空间的有效利用 27 (二)学生的经验 基础 28 第五章 因材施教的有效策略 30 一、课堂中“因材施教 ” 的策略 30 (一)因“材”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30 (二)因“材”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 31 (三)因“材”打造开放型课堂 31 二、课外活动中“因材施教”的策略 32 (一)开展“少年宫”训练营 32 (二)发挥第二课堂的潜能 32 三、教学环境中“因材施教”的策略 33 (一)优化教学环境 33 (二)配备成套的教学设备 33 目 录 三)发挥学生的民主性管理班级 33 四、家庭和学校的合作中“因材施教”的策略 34 (一)发挥家长的表率作用 34 (二)发扬家长的榜样作用 34 (三)教师和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 35 结论 37 参考文献 38 附录 4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6 原创性声明、使用授权书 47 致谢 48 摘 要 要 本文在前人的研究成果及方法的基础上,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调查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从国内外因材施教的发展渊源入手,通过观察调研 H 小学的实践活动的具体过程,进行分析研究,使之 系统化、理论化,重点在于分析该校在因材施教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长期良性发展的策略进行研究,试图突破小学教学中现存在的某些不良现象,并深入剖析因材施教的现实价值以及重构的路径,从中发现深层次的问题,试图解决现实小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弊端,为当今的小学教育教学实践工作提供些许浅显的启示。 关键词 因材施教;教学;发展;价值 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on on to in of on of to in to of of in to of in of as to in - 1 - 第一章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自从义务教育法颁布以来,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已然成为教育者们应尽的职责。但是由于大工业化的到来,迎合社会的发展与需要,班级授课制无可避免的为学生的充分发展带来一些弊端。因此,在 2006年的义务教育法修订案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的提出,又为教育工作者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真正的落实到实处,为了孩子们的发展,在 2012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年一 2020年 )中进一步指出注重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关注学生 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是十分必要的。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观要求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为因材施教的实现提供了物质基础及精神条件。 因材施教由于其深邃的思想内涵和长久不衰的生命力成为当前基础教育领域改革研究的重要课题。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人才的竞争已渐入主题。这种情况下,我们一贯的“输入式”和“填鸭式”远远跟不上社会的发展潮流,培养“复合型”和“个性化”的人才已迫在眉睫。目前,我国的因材施教研究已取得很多可喜的成果,但有关小学教学中 的因材施教研究却相对较少。然而小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矛盾还很多,笔者试图以哈尔滨市 H 小学正在进行的因材施教实践活动为个案进行分析研究,并就所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剖析其对策,期望为小学教学提供些许借鉴。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 研究目的 在现实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教育者们似乎都有这样一个共识:人与人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没有两个人是完全一样的。 如今,教育界的学者们对因材施教的研究理论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丰富的,但是大多数只是针对孔子的因材施教对于现代特定学科的研究讨论,本研究着眼于对 小学教学中因材施教存在的问题进行个案研究,寻找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寄希望可以为现今的小学教学提供一丝启示。 (二)研究意义 现自身价值 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2 - 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试图用古代传承下来的教育财富丰富现代的教育改革与实践,新旧思想的碰撞,燃擦出激情的火花。现有的教育体制和教育模式不断地呼吁我们要重新审视因材施教的当代价值。藉此研究,不但能够传承我国在教育理论中流传下的经典,而且充实了当今教育教学的手段,改善教育者的教育教学方法、态度,真正的能够为每位学生的发展着想。呼吁广大的教育工 作者,关注孩子们的身心发展,特长爱好,扬其所长,实现因材施教自身的价值。 出了深刻的挑战 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就已显露出因材施教的思想,他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学生的资质、性格、才能、志趣等方面的差异,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教育和教学,经历了岁月的洗礼,至今仍闪耀着光辉,为现代教育教学提供理论支撑。但现行的小学教学往往只注重齐步走而忽视了学生的个别差异,使许多学生的能力发展受到了限制。而现代科技的日新发展、国际领域的人才竞争逐渐加强,培 养有个性、特殊才能的人成为我们审视当今教育的重要视角之一。而在小学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因材施教,探索现代小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和采用一些切实行之有效的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为现行的小学教育提出了更深刻的挑战。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1.“因材施教”的发展脉络 从孔子的“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1就已经显现出因材施教到孟子尽心上“君子之所以教者五 :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 2也就是说,针对学生的资质、品德、才能、智力等各 不相同,进行教育,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方法。此后汉代的贾谊、董仲舒,唐代的韩愈等,虽然他们并没有明确提出“因材施教”,却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主张。宋代的张载在语录抄中提到“教人至难,必尽人之材,乃不误人”及朱熹在为论语述而注释时提到的“目其所长,分为四科,孔子教人,各因其材”以及在四书集注中着重说明“各因其所长而教之”, 3明代的“王守仁多次提到为学要循序渐进,不可躐等,他认为教学必须注意从本原上用力,渐渐盈科而进。” 4明末清初的王夫之“认为学生是有个性的,有刚柔敏盾之异” ,提出“教思之无穷也,必知其人德性之长而利导之,尤必知其人气质之偏而变化之”及“顺其所易,矫其所难,成其美,变其恶,教非一也,理一也,从人者入耳” 5等教育名言,为后世提供宝贵的财富。 近现代以来,教育者们对因材施教的探索仍未停止,近代杰出的民主主义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提出了崇尚自然,发展个性的教育思想,认为“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第一章 绪论 - 3 - 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 6他反对注入式教学,提倡发挥学生的个性,教者要研究教育科学。中国现代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儿童教育中提到,帮助儿童发展要真正 地了解儿童,对儿童要因材施教。“对于儿童既不应忽视,任其像茅草样自生自灭;也不能期望太切,揠苗助长”, 7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我国的历代教育家们非常重视因材施教,并且逐渐认识到因材施教对于教学和人材培养的重要性。 “因材施教”由孔子倡导实施到到明末清初的教育家对其充实和完善,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成为贯穿我国古代社会及现代教育具有重要影响的教学原则。在国家十二五教育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坚持面向人人。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幸福成长,为每一个学生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尊重人才成长规律, 因材施教。”在这一原则指导下,大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在如今的大班额班级授课制条件的制约下,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起来,当代学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唐亮的探讨“因材施教”的几个问 题 ( 2010) 一文中指出,大额班级的学生多,想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即使了解了他的特点,确定用何种教育方式来教育又是个难题。就算是知道了“其才和教法,面对众多的学生有没有精力和时间去执行又是个问题。” 8针对“因材施教”,以下学者们提出了不同的解决策 略: 张彦华的论“因材施教”( 2007)一文,在对因材施教这一教学原则进行探讨以后,提出了因材施教面临的问题与困境,试图寻找有效地策略来解决与班级授课制的矛盾;洪珏在因材施教教学原则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应用( 2002)一文中,从教师的角度谈因材施教。指出“教师必须广泛通晓多学科的基础知识 ,构建起符合现代教育要求的合理的知识结构。这是因材施教的凭借。” 9李芳亭的“因材施教悖论”现象探析( 2011)一文中,分析“因材施教悖论现象产生的原因与现实调整中的偏差”,提出了教学内容选择与教学设计 控制、课堂组织控制、课堂任务控制、课后自学辅导控制、信息反馈控制的教学策略,为当代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参考。在于丰园、周鸿敏的从“因材施教”到“为人引学”( 2010)的一文中,在诠释了因材施教这一原则后,提出了从“材”转变到“人、”从“施”转变到“引”的价值取向,“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 ,将自主学习的学习理念融入课程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教学制度中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激发学生创新能力与发展潜能 ,引导学生做到想学、会学、能学。” 10韩流的从“因材受教”到“因材施教” 第 二课堂践行“以人为本”理念的思考( 2009)的一文中,从第二课堂的角度分析了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他们选择参加活动的广度和深度的要求进行教学。对于“中心型”人才要创造其施展才华的空间,对于“自转型”人才要尊重个性、因势利导,对于“公转型”学生要注意保护其上进心和学习的热情,既要营造氛围,又要加强指导,对于“边缘型”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4 - 的孩子们,激发学习动力,扫除消极因素,采取必要的措施进入第二课堂的育人体系。如“对于一个无所长而又沉溺网瘾的学生,可以通过“结对帮扶”的形式,让一名优秀生督导他的专业学习和课外活 动;同时,将一些适合其特点和需求的第二课堂活动规定为他的“救失型必修课”,要求并督促其必须参加。胡秀丽、王凤云、冯瑞建在从因材施教思想的动态发展谈教师角色的转换( 2007)一文中,指出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职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教学活动不再只是简单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简单相加,而是教师与学生的合作与互动;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被动的“接受学习”到转换为“发现学习”,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个性 ,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创造空间。” 11金阿宁的试论“因材施教”的现代诠释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2007)一文中,从因材施 教发展的历史轨迹入手,通过对因材施教的现代诠释,分析了因材施教在现代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设计弹性教案、不同类型的知识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王跃华在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关于“因材施教”的评说( 2011)中谈到了“充分了解每位学习者的特点是因材施教的基础、选择恰当的教育教学方式是因材施教的根本、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是因材施教的关键。” 12张鹏君、宋明亮的因材施教与全面发展 基于对一篇外国寓言故事的思考( 2010)一文中,指出教师要具有辨别学生的能力,灵活地运用教学手段 使教学内容更生动化、具体化,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接受学习及发现学习的能力。 当代国内著名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因材施教,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是以魏书生为代表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展示其所长进行教育。他曾说到“ 每个学生都是我的副班任 ”, 每个学生的名字从他口中说出来 , 就像是在描述自己的一件珍贵的宝贝,即使是学习最差的学生,也 谈得津津有味 。每个学生都能在班级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尽情发挥自己的才能与特长。 第二种是以顾泠沅为代表的,他指出“每个学生都有其特长,不要要求他做到最好”。“ 适合学 生的才是好教育 。”“ 学生有自己的特性,适合学生特性的教学方法才是好方法, ” 他曾经做过一个试验。中国学生和外国学生在一起交流时,最后要评论出最好的学生,中国学生很快就选出来了,而外国学生却一头雾水,不知道选谁好, “ 在外国学生看来,每个学生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擅长做的事情是不一样的,这个人可能在语言上很有天赋,而另外一个人却在数学上很有天赋。每个人都是不可替代的。 ”第三种是以 龚正行 为代表,他从 办学思想的两个来源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即办学的系统思想,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基本的教学思想,加强对学生学习的指导,积极 支持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重视教育的基础研究。 通过分析以上案例及言论,我们不难发现,因材施教这一朴素而又深刻的教学原则之所以历久不衰,寻根探源,是因其渗透着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它既看到了事物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又看到了事物之间存在的联系性;既主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又重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既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起来,又把统一要求与培养特长结第一章 绪论 - 5 - 合起来,充分体现教育对人的整体性建构,关怀人的生命成长。因材施教在今天的基础教育改革及新课程标准推行的大背景下,依然活力四射,焕发着其勃勃生机,推动着教育的 蓬勃发展。 学者们通过这一原则的引申,从学生、教师、教学方法等不同层面探讨其在教学中的应用及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法,这需要我们到教学实践中去慢慢地探索上述策略的有效性。 (二)国外研究现状 其实在国外教育教学思想史上,尽管没有明确提出“因材施教”这一说法,但是同我国教育界有关因材施教研究不谋而和的是,国外众多教育思想家也注意到了学生的个性差异问题,并因此提出了一些与“因材施教”类似的教学思想,在实践中加以应用。西方教育家们根据不同的标准将学生的差异分为:人性差异、心性差异、天性差异 等。如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指出:“人有天性差异,一个高明的教师当他接受托付给他的儿童时,应当先弄清他的能力和资质,善于精细地观察学生能力的差异,弄清每个学生的天性的特殊倾向,因为个人的才能的确有着不可思议的差别”。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阐述了对不同性格的人如何实施不同的教育的思想以及具体做法,体现出夸美纽斯“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艺术。他认为人是造物中最崇高、最完善、最美好的事物,但人的性情和天赋是各有差异的,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认识能力又是各不相同的,因此教育要按照儿童的个性差异和年龄 特征区别对待。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根据儿童发展的不同时期制定不同的教育内容和适应的教学方法。他指出,要根据儿童的理解能力和接受水平而有选择性地制定学习内容,儿童的学习速度要适中,不要急于求成,好高骛远。 在国外教育史上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因材施教”,但在其众多教育思潮中,蕴涵着因材施教的思想精华。人们已经注意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和针对这种差异进行教学的重要性,这一点与我国历史上关于因材施教的研究有着相通之处。 四、相关概念界定 (一)因材施教 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国内对因材施教所下的定义有多种,其 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 王道俊、王汉澜在教育学中提到“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的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15赵健说“因材施教原则,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对象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不同的教育。” 16吴芳指出因材施教是指教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6 - 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让每个人的才能、品行获得最佳发展。 个体之间必然会存 在差异性,而这种差异性在小学生中间就显得尤为明显。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生活条件的不同及个性发展、身体发育情况等诸多因素,势必会产生学生在某方面的薄弱或欠缺,当然,也会带来某方面的长处或优势。更毫无置疑地,在他们的身上也会蕴藏着无限的发展潜力。扣除先天的因素,每个孩子都是优秀的。只是教育者应该怎样爱护你的孩子们。综合所见,笔者认为因材施教是教者对学生们施加影响,根据学生的特性差异及身心发展等特点,采用适合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其特长发挥出来,实现自身的价值并和谐的发展。 (二)分层教学 张守艳指出分层教学 是在先进的教学思想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的不同,针对不同发展层次学生的需要给予相应的学法指导,开展不同层面的教学活动,以达到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王枫认为分层教学是按照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等方面存在的明显差异有区别地进行教学。何明提到考虑到班级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性,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类型的学生的学习指导,区别对待地设计和进行教学。吴小娥提出分层教学是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条件的实际出发,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不同层次的检测与练习。 抛开分层教学的利与弊,只从概念来看,对于分层教学,存在几种流派。有的学者认为是一种教学活动,有的学者认为是一种教学方法,还有的学者认为是一种教学模式。笔者认为,分层教学是一种教学模式,根据学生接受能力的程度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更优地得到发展。 (三)个体差异 范桂华指出个体差异包括智力、认知风格、性别及社会背景的差能力发展个体差异的表现主要分为四方面: (1)发展水平的差异 (2)表现早晚的差异 (3)结构的差异 (4)性别的差异。 个体差异性是实施因材 施教的前提,在实施这一教学原则前,要充分考虑到差异的各个因素来进行教育教学。 五、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通过对大量的期刊、书籍、学位论文、网络以及报纸新闻资料的查找和阅读,将收集到的有关“因材施教”教学的信息进行归类整理。笔者立足于已有的相关文献,找 出第一章 绪论 - 7 - 文献中涉及的各种 理念 ,再进一步查明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若干完整的主题。 力图以较为详实的材料基础作为本研究的依据进行较系统的分析并加以归纳、提炼,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套完整的构建理论体系,以便为日后的调查研究做好充足的理论基础 。 (二)调查法 本研究采 用了问卷调查法。此次问卷调查的被调查对象为哈尔滨市 H 小学接受“因材施教”教学实践活动的学生,笔者希望通过对学生在“因材施教”中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等的调查来真实客观地了解该校的实施情况,为确保信息的可信度,本次问卷是以不记名方式 (匿名调查 )进行的。 (三)访谈法 在问卷、访谈记录、观摩课堂等方式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教育理论,通过与骨干教师及教研员组成的评定小组进行研究,探讨该校取得的成果及不足,并归纳分析其原因,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意见及策略。此外,对校长、教师进行访谈,以便更加真实地了解该校“ 因材施教”的实施情况。在本研究中主要是以非结构式访谈为主要形式,在对该校校长、教师进行访谈前,笔者将拟定较为详细的访谈提纲,并没有设定相关答案,在访谈过程中及时记录,并采取录音的方法来确保访谈的实效性与可信度。 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8 - 第二章 因材施教的法律依据及理论支撑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不断变革,培养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学生成为社会稳定向前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培养学生,怎样最大限度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发挥他们的最大潜力,是当今教育发展研究的关键。为了更全面, 更客观地分析“因材施教”在小学教学中的发展特征,本文将从国家的法规政策、教育学视角下的相关理论着手,分析因材施教在小学教学中运用的社会基础与理论支撑。 一、法律依据 我国及地方政府的各项政策的保证,为实施“因材施教”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因材施教就在我国漫漫的教育长河中生长开来,经过历史的沉淀,近现代以来,逐渐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展现在时代的面前。 1985 年 5 月,邓小平在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 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在这一时期,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因材施教”,但是却为今后的教育改革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1991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规定 :“学校应该根据未成年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 2001 年教育部制定的基础教育改革纲要 (试行 )中指出 :“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2006 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明确规定:“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 2012 年制定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的第十一章“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中明确列出:“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通过以上的各项法规和相关纲要不难看出,我国对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在教学中注重“因材施教”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尤其是近 10 年来,因材施 教的重要性逐渐显露出来,以文字的形式明确作出规定。 第二章 因材施教的法律依据及理论支撑 - 9 - 二、教育公平理论 教育公平,从广义上说,人人都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机会与权利,在事实上具有同等的受教育机会;从狭义上说,指教师在教育实践活动中为人正直以及处理各种关系能够符合社会道德的准则。关爱、尊重每位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核心要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于学生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而教育公平是社会不断探索的重要的目标。 2012 年制定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 坚持育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 高质量为核心 ”,“ 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 教育公平理论是社会现代化教育发展的产物,是教育民主精神的体现。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履行教学公平,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其一是坚持真理,促进教育机会的公平。每个人不论种族、性别、年龄等的不同都同样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并受到法律的保护。而在这信息畅通、知识似海的现代化时代,教师要有批判继承、去伪存真的能力,使受教育者得到真知识学。其二是伸张正义,促进教育制度的公平。义务教育阶段,保证每个人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在高中及高中以上阶 段,保证受教育者的入学机会和学业成功机会。而教师的言行则能代表社会的期待。面对纷繁复杂的教育群体,教师应有辨别是非、区分善恶的能力,给予学生公正的评价。其三是爱无差等、促进教育理念的公平。不以学生家庭背景的好坏而分出高低,不以学习成绩的优劣而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不以学生的智力差异而定出亲疏。其四长善救失,促进教育过程的公平。“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现代社会要求每个人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能,这对教育公平提出了深刻的挑战。 教育公平的实质含义,关键在于是否能够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及能力的不同来进行教育,使其能够 获得最大的发展。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果不能为每个学生提供近期发展的空间,却可以在“因材施教”中学会奉献,为实现真正的教育公平尽最大的努力。 教育部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孩子,尽心的呵护,因材施教,平等公正地关爱学生,尊重学生,是教育公平理论的具体表现。 三、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以培养“充满活力、和谐发展”为基本目 的,将人的发展置于“个体内在的潜能与后天的充分实现之上” 17促使学生达到最好的状态,帮助孩子们发展并培养他们,真正自我实现并为之协调的学习内容与方法,尽量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与成长环境。在认识上,强调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在方法上,强调培养学生的积极向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10 - 上的乐观态度,逐步地达到“自我实现”;在指导思想上,重视学生的创造能力及求异思维。 2012 年制定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 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因材施教正是以人的发展为根本目标,充分体现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个体性及差异性,在实现教育目的同时,充分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其道德品质、审美情趣、特长能力等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这也弥补了当前部分班额学生过大的缺陷,为因材施教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四、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是加德纳于 1983 年提出的一种关于智能及其性质和结构的新理论。他把智能定义为“在实际生活中解决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出并解决新问题的能 力以及对自己所属 文化提供有价值的创造和和服务的能力。” 18 智能泛指智力和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小学生在智能上存在着多方面的差异,在教学实践活动中,针对智能差异开展活动是十分重要的。智能类型的差异分为一般智能的差异和特殊智能差异两大类。一般智能指完成活动需要的能力,如观察力、思维能力与记忆力等。在观察力方面,观察的顺序性、条理性、深刻性的观察品质存在着不同;在思维方面,又存在着艺术思维与科学思维、分析思维与综合思维、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等的差异;同时,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等思维品质也是不同的。在记忆 力方面,学生的形象记忆、运动记忆、情绪记忆等存在着差异。 加德纳认为每个学生不同程度上拥有九种智能,智能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了个体的智能差异,这就是多元智能理论。智能类型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几乎每个孩子都有他独特的智能类型,只不过是大多数孩子的表现并不显著。如有的小学生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相对突出;有的学生则在绘画能力上突出,还有的能歌善舞,乐感很强。同样在音乐才能上较突出的孩子,他们在听觉、表现力上又存在着差异。在教育活动中,仔细观察每个学生的能力倾向,并给与适当的激发,培养学生的独特能力。在了解每个 学生的智能特点的基础上的,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强项等,确定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策略,讲究方法,发展学生的智能。该理论不仅告诉我们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应因材施教 ,而且还告诉我们应怎样因材施教。 - 11 - 第三章 因材施教在 H 校的现状分析 笔者工作于哈尔滨市 H 小学,由于该校现正在进行“因材施教”的探索实践,有幸参与其中,就该校的软硬件设施,教学活动开展情况等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研究。笔者试图通过调查、上课、观课、个别访谈和座谈访谈等研究方法进行研究,探讨目前“因材施教”在小学教学中的现状。 一、学校方面 (一) 硬件设施 哈尔滨市 H 小学是一所颇具特色的学校,创建于 1997 年,现有 46 个教学班级,在校学生 2200 余人,学校职工 103 人,省级优秀教师 3 人,市级优秀教师 12 人,区级骨干教师 35 人。教学环境优良,教学设施齐备,微机室、电教室、多媒体教室、多功能厅、实验室设备齐全,图书馆、阅览室藏书丰富,弥漫着浓郁的学习氛围。该校在全市率先提出“因材施教教学走进课堂”的特色教学,从音体美等多方面入手,引导学生积极发展,持续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活动,稳步推进教学改革实验,为适应学生的发展做出了良好的带头作用。该校一 贯以提高教学质量视为基础,以引导学生自主发展为使命,认真实践“因材施教”,不断探究科学的教学方法,持续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及教学创新活动,教学成果丰硕,稳步推进因材施教,为学生发展的需要制定特殊方案,力争为祖国现代化事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二)组织结构与实施步骤 但随着近年 来生源的逐渐增多,大班额化的情况仍很突出, 如何使每 个孩子 都能得到 尽情发展的空间, 成为了该校教育教学工作者极为关注的问题。鉴于此,在区教育局及学校领导的支持下,该校开始实 本着因材施教这一教学原则,通过不断地实践探索,试图 解决学生发展 差异的问题,并通过 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该 校的教学成果逐渐显现出来 。 ( 1)实施目标 总目标 : 因材施教,择科实施,精心组织,整体受益, 稳步 提高。 具体目标 : 根据学校 、教师、学生的 实际 情况 ,在因材施教原则的指导下,按照学生的学习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认知水平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分类,引导不同层次学生有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12 - 效掌握基本知识,使其受到良好教育,得到扎实的能力培养 。 ( 2) 实施对象: 全体 学生 。 ( 3) 实施时间、科目 时间 :一年级上学期,五年级下学 期七月份前结束。 科目 : 从 一年级开 始 ,逐步发现并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如阅读、写作、音乐表演(包括声乐、乐器、舞蹈等)、画画、体育等科目。 ( 4) 教学形式 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能力的形式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兴趣培养。 ( 5) 组织机构 组长 : 校长。 副组长 : 副校长。 成员 :各科教师 、教务处主任、 大队辅导员 。 ( 6) 组织职责 以课题小组成员为单位, 定期 召开 会议,研究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 相关 对策 解决 。 以班主任为单位,以学生的发展为基础, 定期 召开会议,了解实施 中学生 出现的新情况 、 新问题, 并对学生的思想进行追踪、调研,对学生出现的情绪波动进行有效地疏导。 以课题小组、班主任教师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定期召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