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潘陆比较论.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潘陆比较论.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潘陆比较论.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潘陆比较论.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潘陆比较论.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潘陆比较论.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摘 要 摘 要 潘岳、陆机都是太康时期最著名的文人,他们既代表了太康文学 的文风,也体现了当代文人的精神风貌。所以,历代文学批评家批评 太康文学时往往都将他们并举,将他们合称为“潘陆” 。潘陆之间不 但有许多共同点,而且还有许多不同点。为了更好地理解潘岳、陆机 思想、品性、文学创作及文学史地位的异同,将二人进行比较研究是 十分必要的。将二人进行比较研究,既有助于理解潘岳、陆机个人思 想、品性、文学创作及文学史地位的特点,也有助于解析他们思想、 品性、文学创作及文学史地位的差异,进而有利于更好地理解整个西 晋文人的思想特点、品性特点,进而有利于更好地理解整个太康文学 的文风及太康文学在整个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 关键词: 关键词:潘陆;思想;品性;文学创作;文学史地位 ii abstractabstract pan yue and lu ji are the most famous literary in the taikang literature times. they both represent the taikang literature style, but also embody the spirit of contemporary literati. therefore, critics described this period of ancient literature are often compared to them and bring them together as the pan lu. not only have many things in common between them, but there are many differences. in order to better understand pan yue and lu jis thought, character, works and literary history of the status of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compare pan lu studies are very necessary.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pan lu will help to understand their own personal ideology, character, works and the status in literary history. also help to resolve their though, character, works and literary history of the status differences. in turn help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xijin dynasty scholars ideas and character features. in turn help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whole taikang literature style and taikang literature in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chinese literature. key words: pan lu; thought; character; literary creation; the status in literary history 原创性声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兹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研究成 果。论文写作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内容,如参考 他人或集体的科研成果,均在论文中以明确的方式说明。本人依法享 有和承担由此论文所产生的权利和责任。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声明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同意授权华侨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机关或机构送交学 位论文和磁盘,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签 名 日 期: 签 名 日 期: 绪论 1 绪 论 绪 论 一 在西晋建国之前, 司马懿、 司马师、 司马昭父子就不断发展生产、 铲除异己、 笼络人心、努力消除社会的不稳定因素,特别是伐蜀的成功,不但开拓了疆土, 增强了国力,也为晋朝的建立解除了后顾之忧。西晋建国之初,虽然偶有战争发 生,也只是局部的、边疆的小规模战事,而对于西晋中心地带中原地区,影 响不大。咸宁五年,冬十一月,晋武帝司马炎根据羊祜、张华、杜预等人的决策, 一举攻陷了东吴,达到了最初所预料的“吴平则胡自定”1(p1019)的目标。 自此,到惠帝临朝,国家太平,再没有大战发生。而且,晋武帝为消除其父祖铲 除异己给社会造成的紧张政治氛围,以其“宽惠仁厚”2(p49)的秉性, “造 次必于仁恕;容纳谠正,未尝失色于人;明达善谋,能断大事,故得抚宁万国, 绥静四方临朝宽裕,法度有恆”3(p80) ,缓和了各方面的矛盾,不罪言 者,广开了言路,确实营造了较为宽松的政治环境。因此,西晋社会小有一派升 平景象。 晋书孝愍帝纪引用干宝关于其时社会状况的描述,云: “掩唐虞之 旧域, 班正朔于八荒,天下书同文,车同轨,牛马被野,余粮委亩,故于时有天 下无穷人之谚。 ”4(p133) 文选载干宝晋纪总论描述得更加详细: “牛 马被野,余粮栖亩,行旅草舍,外闾不闭。民相遇者如亲,其匮乏者取资道路, 故于时有天下无穷人之谚。 ”5(p2178-2179) 晋书食货志也说太康 时期: “天下无事,赋税均平,人咸安其业而乐其事也。 ”6(p791) 太康社会与汉末和三国时期相比较,当然不可同日而语。所以,生活在这种 环境下的文人,总会有一种历史进步感,并且产生一种“盛世情结”或“圣世情 1唐房玄龄等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2唐房玄龄等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3唐房玄龄等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4唐房玄龄等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5梁萧统唐李善注文选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6唐房玄龄等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绪论 2 结” 。文人胸怀这种情结发而为文,则歌颂太平,谀美当朝。 太康社会虽然小有盛世景象,但也有无限悲情。首先,就武帝朝来说,武帝 政治眼光短浅,只求苟存,在处理朝中党争方面,袒护宠臣,姑息养奸,往往政 失准的, 有失公允, 伤正直之心; 在任用人才方面, 继续沿用讲究出身门第的 “九 品中正制” ,导致势族把持朝政,吏治腐败,寒门之士走投无路,正直的文人奏 出一曲曲愤世嫉俗的悲歌。而就惠帝朝来说,惠帝的愚昧,让武帝当年埋下的动 乱因素更加发酵膨胀。宫廷的内讧、大臣之间的勾心斗角、宗室与外戚的权利争 夺,都伴随着诛杀杨骏、废除太后、谗害愍怀太子、废贾后,及八王之乱爆发。 而国家也顷刻间由一派升平的景象堕入到战乱的泥淖之中。在这场战乱中,几乎 所有的文人都被卷入,张华、卫瓘、石崇、潘岳、欧阳建、陆机、陆云、刘琨 他们都罹难其中。同时,全国起义不断,少数民族也伺机作乱,国家又回到了军 阀混战的局面当中。其次,整个西晋都是疾役多发期。 晋书武帝纪载: “ (咸 宁元年十二月)是月大疫,洛阳死者太半。二年春正月,以疾疫废朝。”1(p65) 惠帝纪载: “ (元康二年)冬十月,大疫。 ”2(p92)又: “ (元康六年,十 一月)关中饥,大疫。 ”3(p94)惠帝朝,战乱更是频繁,而战乱往往容易引 起疾疫的爆发。这是一个人命危浅的时代,虽然这个时代的文人没有能够直接去 表现时代的动乱局面,却在对生命流逝的悲慨中,使整个西晋文学笼罩了一层悲 情色彩。 陆机文赋云: “悲落叶于劲秋” 、 “诔缠绵而凄怆”4(p2013) ,明确要 求文学抒发悲情。陆云与兄平原书亦云: “ 答少明诗亦未为妙,省之如不 悲苦,无恻然伤心言。 ”5(p2041)我们可以看出,陆氏兄弟有刻意追求悲情 的创作意识。而潘岳更是以善叙悲情而闻名。 文心雕龙诔碑 : “潘岳构意, 专师孝山,巧于序悲。 ”6(p213) 哀吊又云: “建安哀辞,惟伟长差善, 行 女一篇,时有恻怛。及潘岳继作,实踵其美。观其虑善辞变,情洞悲苦。 ”7 (p240)潘岳虽然自己没说他是有意叙悲的,但是他的文学创作,给出了最好的 1唐房玄龄等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2唐房玄龄等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3唐房玄龄等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4清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z北京:中华书局,1958 5清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z北京:中华书局,1958 6范文澜文心雕龙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7范文澜文心雕龙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绪论 3 证明。 悼亡诗三首 、 杨氏七哀诗 、 思子诗 、 悼亡赋 、 哀永逝文 潘岳悼念人数之广、情之深、意之悲、文体之多样都是史无前例的。 因此,整个太康文学,就是这种“盛世(圣世)情结”与悲情情怀交织下的 产物。 “盛世(圣世)情结”就如同一股暖流,而“悲世情结”则如同一股寒流。 寒暖洋流的交汇往往会产生大型的渔场,鱼的种类也往往包含寒暖流的所有,而 太康文学的光怪陆离的形态就是由这两股激流成就的。 二 潘岳、陆机作为西晋最著名的文学家,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他们代表了 西晋文学的典型特征,也代表了西晋文人的人格特征。 先说潘陆代表了西晋文学的典型特征。首先,潘陆代表了西晋文学的发展趋 向。明胡应麟诗薮云: “说者谓: 五言之变,昉于潘陆。 不知四言之亡, 亦晋诸子为之也。 ”1(p9)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云: “降及元康,潘陆 特秀,律异班贾,体变曹王,缛旨星稠,繁文绮合。缀平台之逸响,采南皮之高 韵,遗风馀烈,事极江右。 ”2(p778)以上材料都说明了,潘陆诗歌创作承前 启后的作用和开创之功。清孙梅四六丛话云: “左陆以下,渐趋整炼;齐梁 而降,益事研华。古赋一变而为骈赋。 ”3(p61)丘琼荪诗赋词曲概论云: “ (士衡)惟是字必对偶,句必骈俪,六朝之风尚已成,益非邺都治气韵矣。 ”4 (p160)这两则材料也是说潘陆开创俳赋之功。所以,潘陆是承接汉魏开启六朝 之津梁。其次,潘陆具有当时文学创作风气的代表性。刘师培先生中国中古文 学史讲义说: “六朝论西晋文学者,必以潘、陆为首”5(p56) 。王瑶先生中 古文学史论潘陆与西晋文士说: “西晋时著名的文士尚多,绝不止潘、陆, 但讲西晋一般的文学作风和作者,潘、陆是有完满的代表性的。 ”6(p231) 再说潘陆代表了西晋文人的人格特征。 首先, 潘陆都是名士, 具有名士风范。 1明胡应麟诗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2梁沈约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3清孙梅四六丛话m长沙:商务印书馆,民国二十六年(1937) 4丘琼荪诗赋词曲概论m北京:北京市中国书店,1985 5刘师培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含汉魏六朝专家文研究、经学教科书、两汉学术发微论)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6王瑶中古文学史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 绪论 4 世说新语容止云: “潘安仁、夏侯湛并有美容,喜同行,时人谓之连璧 。 ” 1(p555) 世说新语赏誉云: “士衡长七尺余,声作锺声,言多慷慨。 ”2 (p393)可见,潘陆都很有名士风度。 世说新语仇隙又云: “后收石崇、欧 阳坚石,同日收(潘)岳。石先送市,亦不相知。潘后至,石谓潘曰: 安仁, 卿亦复尔邪?潘曰: 可谓“白首同所归。 ” 潘金谷集诗云: 投分寄石友, 白首同所归。 乃成其谶。 ”3(p829) 晋书陆机传载陆机临刑前: “释戎 服,著白帢,与(牵)秀相见,神色自若。 ”4(p1840)潘陆死到临头,都能 从容自若,其风度已经成为了风范。其次,潘陆二人都竞进之徒,趋于势利。 晋 书潘岳传云: “岳性轻躁,趋势利,与石崇等馋侍贾谧,每侯其出,与崇望 尘而拜。构愍怀之文,岳之辞也。 ”5(p1504)据晋书武帝纪和后妃 传记载,贾后于泰始八年(公元 272 年)为太子妃,时年十五,当时贾午年十 二,而于永康元年(公元 300 年)被杀,中间二十八年。所以,如果贾午也是十 五岁嫁给韩寿,则贾谧大约享年二十五。而潘岳、石崇于两倍于贾谧的年龄拜其 路尘,的确很丢文人颜面。 晋书陆机传云: “然(机)好游权门,与贾谧亲 善,以进趋获讥。 ”6(p1481)又云: “伦之诛也,齐王冏以机职在中书, 九 锡文及禅诏疑机与焉,遂收机等九人付廷尉。 ”7(p1473) 禅诏或许 不是陆机所作,而对于九锡文他却不做辩解。潘陆人格上,都有一定的污点。 干宝晋纪总论云: “悠悠风尘,皆奔竞之士,列官千百,无让贤之举。 ”8 (p1287)可见,整个西晋时代的士人品性都有着竞进的品质。罗宗强先玄学 与魏晋士人心态 说这个时代的士人 “潇洒而又庸俗, 出世而又入世。 ” 9 (p196) 而潘陆人格超然与竞进并存,正代表了当代士人的人格特征。 三 1杨勇世说新语校笺m北京:中华书局,2006 2杨勇世说新语校笺m北京:中华书局,2006 3杨勇世说新语校笺m北京:中华书局,2006 4唐房玄龄等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5唐房玄龄等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6唐房玄龄等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7唐房玄龄等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8梁萧统唐李善注文选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9罗宗强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 绪论 5 前面探讨的是潘陆的共性,我们再来考察他们的差异。 最早指出潘陆文学创作差异性的是东晋的孙绰。 世说新语 文学载: “孙 兴公云: 潘文浅而净,陆文深而芜。 ”1(p248)随后,谢混也说: “潘诗烂 若舒锦,无处不佳;陆文如披沙简金,往往见宝。 ”2(p141)两晋以前,人们 止于对潘陆差异的描述; 两晋以后, 人们能够探索造成差异的原因。 钟嵘 诗品 说: “余常言: 陆才如海,潘才如江 。 ”3(p141)钟嵘认为才气大小是造成 他们文风差异的原因。 文心雕龙 才略云: “潘岳敏给,辞自和畅,锺美于西 征 ,贾馀于哀诔,非自外也。陆机才欲窥深,辞务索广,故思能入巧而不制繁。 ” 4(p700-701) 体性又说: “安仁轻敏,故锋发而韵流;士衡矜重,故情繁而 辞隐。 ”5(p506)刘勰认为才情和个性是造成他们文风差异的原因。 六朝以后的批评家则更多探讨潘陆创作高下之分。 明胡应麟 诗薮 云:“潘、 陆俱词胜者也。陆之材富,而潘气稍雄厚也。 ”6(p147)如明许学夷诗源辩 体云: “安仁体制既亡,气格亦降,察其才力,实在士衡之下。 ”7(p93)明 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卷十云: “安仁过情,士衡不及情故安仁有诗而士 衡无诗。 ”8清何焯义门读书记云: “安仁气质,高于士衡数倍,陆芜潘净, 故是定论。 ”9清毛先舒诗辨坻云: “潘岳较机小弱,而风趣隽诣乃过之。 ” 10(p30)又说: “抽黄组碧,潘陆同工,而沉秀陆不及潘也。 ”11(p43) 潘陆之间差异很多,但是古代的文论大多是通过诗话、赋话、史论、书信、 点评等形式出现,限于体制,并没有全面地阐述潘陆之异同。我的这篇论文希望 能够消解这个遗憾,以期达到全面而较深刻地比较潘陆的目的。但是,虽然立意 于“全面而较深刻” ,却也不可能面面俱到,所谓“全面” ,指的是针对某一问题 而全面分析;所谓“深刻” ,指的是把提出的问题阐述明白。于是,本文将主要 解决以下问题:一,潘陆之身世差异与其文学创作之关系;二,潘陆之思想差异 1杨勇世说新语校笺m北京:中华书局,2006 2曹旭诗品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3曹旭诗品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4范文澜文心雕龙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5范文澜文心雕龙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6明胡应麟诗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7明许学夷诗源辩体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 8明陈祚明著采菽堂古诗选m清乾隆戊寅镌本 9清何焯义门读书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7 10郭绍虞清诗话续编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10郭绍虞清诗话续编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绪论 6 与其文学创作之关系;三,潘陆之品性差异与其文学创作之关系;四,潘陆“感 物”之异同;五,潘陆之诗文风格异同;六,潘陆之程式化异同;七,潘陆诗歌 创作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问题;八,潘陆的赋和骈文创作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问题。 为了能够圆满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将立足于潘、陆之诗文文本和历史描述, 并参详历代之诗话、文评、赋话等文学理论著作,以期知人论世,客观公正地比 较潘陆之人品、思想、文学等方面的异同,并客观评述他们的历史地位。 第一章 潘陆之身世、思想、品性比较 7 第一章 潘陆之身世、思想、品性比较 第一章 潘陆之身世、思想、品性比较 孟子万章下曰: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知人论世 也,是尚友也。 ”1(p2746) “知人论世” ,就是通过了解作家的生平事迹、思 想、品性以及作家所处的时代,以期更好地解读他们的文学作品。 第一节 潘陆之身世比较 一 据陆侃如先生中古文学系年 ,从陆机太康十年入洛(公元 289 年) ,到永 康元年(公元 300 年)潘岳被害,其间的十余年,潘岳、陆机二人曾数度同在洛 阳为官,并于元康八年同为著作郎。另一方面,潘岳之侄潘尼与二陆的关系非常 款洽。如此,潘陆之间的交往应该不错。 而潘陆之间关系到底怎样?从现存潘岳、陆机的文集看来,潘陆之间的赠答 诗,现仅存陆机赠潘岳诗残句: “佥曰吾生,明德惟允。 ”2(p678)从这 句诗,我们无法看出潘陆之间的关系。又裴启语林记载了这么一件事: “士 衡在座,安仁来,陆便起去。潘曰: 清风至,尘飞扬。 陆应声答曰: 众鸟集, 凤凰翔。 ”3(p141)我认为这则故事应当是后世文人捏造的,陆机虽然为人 高傲却也不至于不明智到四面树敌,把自己比作凤凰,而把在座各位比作鸟众。 但是,透过这一则故事,我们看到了潘陆之间的不和睦。而事实上,潘陆确实是 交恶的。我们只要分析一下潘岳的代贾谧作赠陆机诗 ,就可以见出他们关系 状况。这首诗前三章,由二仪肇始,倏忽而至三足鼎立,无非就是为了说明晋的 正统地位,吴的僭国地位。第四章: “南吴伊何,僭号称王。大晋统天,仁风遐 1魏王弼、晋韩康伯等十三经注疏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 2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z北京:中华书局,1983 3鲁迅鲁迅全集(第八卷) 古小说钩沉语林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第一章 潘陆之身世、思想、品性比较 8 扬。伪孙衔璧,奉土归疆”1(p692) ,虽叙史实,却极尽攻击之能事。主辱臣 耻,并且借侮辱东吴,顺风顺水地把陆机父祖数十年的文治武功给否定了。其十 一章: “在南称柑,度北则橙”2(p630) ,表面上勉励陆机砥砺节操,实际上, 讽刺陆机既已渡江,于节操有损。这首诗,虽然表面上客客气气,暗地里骂尽家 国,侮辱人格。看来,潘岳、陆机之间达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了。所以, 语林 所载并非捕风捉影。为什么潘岳、陆机会交恶呢?其中的因由,得从潘陆二人的 父辈说起。 晋书武帝纪云: “ (元康)九月,吴西陵督步阐来降吴将陆抗攻阐, 遣车骑将军羊祜帅众出江陵,荆州刺史杨肇迎阐于西陵,巴东监军徐胤击建平以 救阐十二月,肇攻抗,不克而还。阐城陷,为抗所禽。 ”3(p52)又羊 祜传云: “有司奏: 祜所统八万余人,贼众不过三万。祜顿兵江陵,使贼备得 设。乃遣杨肇偏军入险,兵少粮悬,军人挫衄。 (羊祜)竟坐贬为平南将 军,而免杨肇为庶人。 ”4(p1016)杨肇因为羊祜指挥失误, “偏军入险,兵少 粮悬” ,而败于陆抗,坐贬为庶人。虽然杨肇败于陆抗原因客观,并非自己无能, 但是贬为庶人,对他打击太大。从潘岳为他作的荆州刺史东武戴侯杨使君碑 看来,此一败是他人生中最大的挫折,并且因此一蹶不振。又杨荆州诔序云: “降年不永,玄首未华,衔恨没世,命也奈何。 ”5(p1992) 为杨长文作弟仲 武哀祝文亦云: “祖考早逝,兄弟幼孤。 ”6(p1998)杨肇壮年凋陨,衔恨而 没,其中原因无疑是败于陆抗。杨肇乃是潘岳的岳父,他之于潘岳的重要意义, 用怀旧赋的话说就是: “余十二而获见于父友东武戴侯杨君,始见知名 承戴侯之清尘,名余以国士,眷余以嘉姻。 ”7(p1985)这里是从两个方面来 说的,一是“知” ,二是“遇” 。就是这知遇之恩,使潘岳对杨肇的恩情念念不忘, 爱屋及乌,扩大到对整个杨氏家族的无限热爱。对于潘岳来说,杨肇在他生命中 的位置,就如同陆逊、陆抗之于陆机的位置。 关于“知” 。潘岳十二岁时就被杨肇发现,并自此声名大噪。杨肇可以说是 1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z北京:中华书局,1983:629 2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z北京:中华书局,1983:630 3唐房玄龄等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52 4唐房玄龄等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1016 5清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z北京:中华书局,1958:1992 6清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z北京:中华书局,1958:1998 7清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z北京:中华书局,1958:1985 第一章 潘陆之身世、思想、品性比较 9 潘岳的伯乐,开启了他以夙慧为傲的人生。 晋书潘岳传 : “岳少以才颖见称, 乡邑号为奇童,谓终、贾之俦也。 ”1(p1500) 世说新语文学刘注引晋 阳秋亦云: “ (潘岳)夙以才颖发名,善属文,清绮绝世,蔡邕不能过也。 ”2 (p235)按照兴膳宏先生的推论,潘岳年十九便作射雉赋 、二十二便作籍 田赋 ,而这两篇大赋都被文选收录,其高才不愧“终、贾之俦”之称。后 汉至南北朝,夙慧的例子其实很多, 世说新语就为此专门辟有夙慧一门。 当代人中夙慧的也比比皆是: 晋书裴宪传称其“少而颖悟”3(p1050) , 晋书石崇传称其“少敏慧”4(p1005) , 晋书王戎传称其“幼而颖 悟” 5 (p1231) , 晋书 夏侯湛传 说他: “湛幼有盛才” 6 (p1491) , 晋书 张 协传称其“少有儁才”7(p1518)这些人虽然都堪称夙慧,但是都没有 人敢比拟终军、贾谊。 潘岳一生的荣耀也多与夙慧有关。潘尼赠司空掾安仁诗称他: “表奇髫 龀,成名弱冠。终、贾杜口,杨、班韬翰”8(p763) , 赠河阳诗称其: “弱冠步鼎铉,既立宰三河”9(p767) ,都是称赞潘岳少年时春风得意的。潘 岳自己的诗文也时时流露出少年得志的气概, 河阳县作诗二首其一云: “微身 轻蝉翼,弱冠忝嘉招。在疚妨贤路,再升上宰朝。猥荷公叔举,连陪厕王寮”10 (p633) ,此数句,虽有点愤懑牢骚,但也不无高傲气概。 闲居赋云: “仆少 窃乡曲之誉,忝司空太尉之命,所奉之主,即太宰鲁武公其人也,举秀才为郎, ” 11(p1987)也是得意之词。夙慧不但给潘岳带来了荣誉,也带来了很多实际性 的利益,如“早辟司空太尉府”12(p1500) 、十二岁就被杨肇相中成为他乘龙 快婿。 潘岳虽然少年得意,但是一生仕途坎坷。 闲居赋云: “自弱冠涉乎知命之 1唐房玄龄等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2杨勇世说新语校笺m北京:中华书局,2006 3唐房玄龄等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4唐房玄龄等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5唐房玄龄等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6唐房玄龄等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7唐房玄龄等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8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z北京:中华书局,1983 9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z北京:中华书局,1983 10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z北京:中华书局,1983 11清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z北京:中华书局,1958 12唐房玄龄等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第一章 潘陆之身世、思想、品性比较 10 年,八徙官而一进阶,再免,一除名,一不拜职,迁者三而已矣”1(p1987) , 一句话,道尽仕途上无尽辛酸与无奈。少年得意,中年失意,就使得潘岳的诗文 自尊与自卑两相交织。如秋兴赋 : “仆野人也,偃息不过茅屋茂林之下,谈话 不过农夫田父之客,摄官承乏,猥厕朝列,夙兴晏寝,匪遑底宁,譬犹池鱼笼鸟, 有江湖山薮之思。於是染翰操纸,慨然而赋”2(p1980) ,所透露的,就有一 种既因为高傲而高自标持,又因为失落自卑,而无可奈何、放任自流的情绪。 陆机也是夙慧的。他十四岁时,父丧,便作吴大司马陆抗诔 。 晋书 陆 机传也说: “少有异才,文章冠世。 ”3(p1467)又杜甫醉歌行云: “陆 机二十作文赋 。 ”4(p2257)虽然,现今的研究者大都不同意杜甫这个说法, 但对陆机之夙慧并无大异议。潘岳和陆机都是少年才子,但是,陆机在其诗文中 却没有那种夙慧的自豪感。 关于“遇” 。杨肇“申之以婚姻”5(p1985) ,这也是潘岳感激他的另一原 因。这是一桩怎么样的婚姻呢?卢照邻哭明堂裴主薄 : “潘杨代称穆,秦晋忝 婚连”6(p530) ,孟浩然送桓子之郢成礼 : “为结潘杨好,言过鄢郢城”7 (p1638) 。 “潘杨”成为了美好婚姻的代称,卢照邻甚至认为,秦晋之好都是妄 谈。而读一读内顾诗二首 、 悼亡诗三首 、 杨氏七哀诗 、 悼亡赋 、 哀永 逝文等,则足以使人动容,甚至羡慕。美好的婚姻、艰难的现实、亲旧的凋逝, 在美与恶的反差中,潘岳承受着美的幻灭,恶的侵逼,并以其细腻的情思,多情 善感的秉性开始了亲情依依、悲情缠绵、凄楚婉丽的一生。据逯钦立先生的先 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和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的辑录,我统计了 一下潘岳的诔文、祭文、碑文、哀辞、赋、诗、赞等,涉及当代亡人的人数,大 约有 33 人(其中含稍提及的潘岳之父,及其妹之子) ,其中与杨氏相关的 8 人: 杨肇、杨潭(字道元) 、杨韶(字公嗣) 、杨绥(字仲武) 、潘岳妻、任子咸、任 子咸妻、泽兰(不含潘岳子女) ;与潘氏相关的 10 人:姊 2 人、妹 2 人、弟 1 人、妹之子 1 人、外甥邢生、潘妻李氏、子女各 1 人(不含潘岳妻) ;其它人物 1清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z北京:中华书局,1958 2清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z北京:中华书局,1958 3唐房玄龄等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4清彭定求、杨中讷等全唐诗z北京:中华书局,1960 5清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z北京:中华书局,1958 6清彭定求、杨中讷等全唐诗z北京:中华书局,1960 7清彭定求、杨中讷等全唐诗z北京:中华书局,1960 第一章 潘陆之身世、思想、品性比较 11 15。可知,潘岳对杨氏家庭的关注不亚于对自己的家庭是关注。而事实上,就文 章的质量来说,潘岳的感情大部分是倾注在杨氏家庭的。 与潘岳家庭相比较,陆机的更是一个败落的家族。这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家 道的中落,一是大量的夭亡。陆机与弟清河云诗第九章云: 昔我斯逝,兄弟孔备。今予来思,我凋我瘁。昔我斯逝,族有余荣。今我来思, 堂有哀声。 我行其道, 鞠为茂草。 我履其房, 物存人亡。 拊膺涕泣, 血泪彷徨。 1 (p676) 此诗虽然沿袭诗经采薇的句式,但融入了采薇的羁役之思、萧杀情怀, 又在今昔对比之下,更将家破人亡,不承权舆的家族情结表现得血泪模糊。据陆 机与陆云兄弟的诗文统计,陆氏一家的夭亡如下:兄晏(晋书) 、兄景(思亲赋) 、 姊(愍思赋) 、士璜(从兄弟) (与长沙夫人书) 、兄玄(吴贞献处士陆君诔) 、姊 或妹(吴大司马陆公少女哀辞) (以上为陆机诗文)姑与姊(陆云岁暮赋)等, 去其重复,有七人,而且都是陆氏一系。以潘岳的相当,但是没有妻族的成员。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潘岳的妻族在潘岳心中的重要地位。 可以说, 杨肇是潘岳生活开始的标志。 从此潘岳踏上了夙慧人生、 才情人生、 亲情人生、悲情人生的道路。按照中国古代传统,士为知己者死,潘岳继承杨肇 的遗志,继续对陆机同仇敌忾乃是人之常情,不这样,反倒显得潘岳没有血性。 所以潘陆交恶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二 为什么潘岳诗文没有像陆机那样连篇累牍地 “咏世德之骏烈, 诵先人之清芬” 2(p20)呢?最重要的原因是潘岳没有特别显赫的家世。 晋书潘岳传云: “潘岳, 字安仁, 荥阳中牟人也。 祖瑾, 安平太守。 父芘, 琅邪内史。 ” 3 (p1500) 潘瑾、潘芘都没有专传。可知,他们并不知名于世。内史与太守官阶相同,都只 是地方官员,不值得吹擂。潘岳自己也说: “郡守虽轻,有刺史存。 ”4(p1991) 1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z北京:中华书局,1983 2张少康文赋集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3唐房玄龄等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4清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z北京:中华书局,1958 第一章 潘陆之身世、思想、品性比较 12 当然,潘岳诗文当中也不无表现对家世低微的自卑情绪。如秋兴赋 : “仆野人 也,偃息不过茅屋茂林之下,谈话不过农夫田父之客。 ”1(p1980)又如河 阳县作诗二首云: “微身轻蝉翼,弱冠忝嘉招卑高亦何常,升降在一朝。 徒恨良时泰,小人道遂消。 ”2(p633)另一方面,从潘岳的亲人方面也可以推 测潘氏的家世状况。 三国志魏志王卫二刘傅传注引文章志曰: “ (潘) 勖字元茂,初名芝,改名勖,后避讳。或曰:勖献帝时为尚书郎,迁右丞。诏以 勖前在二千石曹,才敏兼通,明习旧事,敕并领本职,数加特赐。二十年,迁东 海相。未发,留拜尚书左丞。其年病卒,时年五十馀。魏公九锡策命 ,勖所 作也。勖子满,平原太守,亦以学行称。 ”3(p367)潘满是潘尼的父亲,所以, 潘勖是潘岳的叔父。潘勖是潘氏家族中所知的职位最高的官员,但是是汉献帝时 期的官员,时间久远且与潘岳亲缘上隔了一层。又悲邢生辞云: “周文王之 苗裔,子(董志广潘岳集校注作“予” )元舅之洪胄其财至贫,其位至 贱。 “4(p1997)这篇哀辞,头两句叙祖德,由周文王倏忽而至“元舅” ,殊为 不类,可见“其位至贱”无祖德可咏。如此看来,潘岳的母亲地位也比较低。所 以,潘岳的家世不是特别显赫的。 相比较而言,陆机的家世就无比显赫了。 晋书陆机传云: “陆机,字士 衡,吴郡人也。祖逊,吴丞相。父抗,吴大司马。 ”5(p1467)关于陆逊, 三 国志 陆逊传 云: “陆逊字伯言, 吴郡吴人也。 本名议, 世江东大族。 ” 6 (p795) 又云: “赤乌七年, (陆逊)代顾雍为丞相。 ”7(p800)关于陆抗, 三国志陆 抗传云: “抗字幼节,孙策外孙也。 ”8(p801)又云: “ (凤凰)二年春,就 拜大司马、荆州牧。 ”9(p801)然后再看陆机兄弟。 “秋(陆抗)遂卒,子晏 嗣。 晏及弟景、玄、机、云,分领抗兵景妻,孙皓適妹,与景俱张承外孙也。 ” 裴注引文士传曰: “陆景母张承女,诸葛恪外生。 ”10(p807)陆氏家族不 但本身博得高官显爵,而且又与孙氏家族和东吴的高官相联姻,是东吴炙手可热 1清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z北京:中华书局,1958 2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z北京:中华书局,1983 3晋陈寿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2006 4清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z北京:中华书局,1958 5唐房玄龄等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6晋陈寿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2006 7晋陈寿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2006 8晋陈寿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2006 9晋陈寿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2006 10晋陈寿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2006 第一章 潘陆之身世、思想、品性比较 13 的势族。 世说新语归箴云: “孙皓问丞相陆凯曰: 卿一宗在朝有几人? 陆答曰: 二相、五侯、将军十余人。 皓曰: 盛哉! ”1(p495)陆凯字敬风, 是陆逊的族子。 陆氏家族就是所谓的 “吴旧姓” 2 (p382) , 或 “吴四姓” 3 (p773) 之一。刘注引吴录士林曰: “吴郡有顾、陆、朱、张为四姓;三国之间,四 姓盛焉。 ”4(p437)陆氏家族是一个庞大的势族家庭,潘氏不可同日而语。 但是事物的发展,往往盛极而衰。随着东吴被晋室全面接管, “吴之旧望, 随才擢叙。 孙氏大将战亡之家徙于寿阳, 将吏渡江复十年, 百姓及百工复二十年” 5(p72) ,陆机自然属于“大将战亡之家”而被徙。陆氏家族就是以东吴的沦 陷为标志,国破致使家道中落。兄长陆晏、陆景也为王濬别将所杀,家道中落已 成定局。 为了实现复兴家道的使命, 他于太康十年入洛仕晋。 一方面, 因为身出名门, 陆机时刻保持矜持与孤傲,文学创作也洋溢着浓重的世家情结;另一方面,因为 来自战败国家,陆机也被视为“亡国之余” 。而“名门之后” 、 “亡国之余”正是 他挥之不去的情结。 陆机具有强烈的世族情结,一方面,表现在鄙夷庶族。 晋书吴彦传记 述了这么一个故事: (晋武)帝尝问(吾)彦: “陆喜、陆抗二人谁多也?”彦对曰: “道德名望,抗不 及喜;立功立事,喜不及抗。 ” 会交州刺史陶璜卒,以彦为南中都督、交州刺史。重饷陆机兄弟,机将受之,云 曰: “彦本微贱,为先公所拔,而答诏不善,安可爱之! ”机乃止。因此每毁之。长沙孝 廉尹虞谓机等曰: “自古由贱而兴者,乃有帝王,何但公卿。若何元干、侯孝明、唐儒 宗、张义允等,并起自寒役,皆内侍外镇,人无讥者。卿以士则答诏小有不善,毁之无 已,吾恐南人皆将去卿,卿便独坐也。 ”6(p1563) 上面的资料表明, 陆氏兄弟之所以诋毁吴彦有两个原因: 一是吴彦作为其父故吏, 1杨勇世说新语校笺m北京:中华书局,2006 2杨勇世说新语校笺m北京:中华书局,2006 3晋陈寿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2006 4晋陈寿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2006 5唐房玄龄等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6唐房玄龄等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第一章 潘陆之身世、思想、品性比较 14 答诏却没有谀美其父; 二是吴彦出身微末, 竟然品评势族。 再一条史料。晋书 文 苑传左思传云: “初,陆机入洛,欲为此赋,闻(左)思作之,抚掌而笑, 与弟云书曰:此间有伧父, 欲作 三都赋 , 须其成, 当以覆酒甕耳。 ” 1 (p2377) “伧父” ,指的是地位地下、粗鄙之人,有乡巴佬的意思。所以,陆机把“伧父” 冠于左思有以势族讽刺庶族人的意味。 另一方面,高自标持。这表现在为人则高傲,不易近人;为文则表现世族情 趣,称颂祖德,谀美先人。 世说新语赏誉刘注引文士传云: “机清厉有 风格,为乡党所惮。 ”2(p393)一个人,乡党尚且忌惮,何况他人?陆机高傲 的程度可见一斑。 晋书 张华传云: “初,陆机兄弟志气高爽,自以吴之名家, 初入洛,不推中国人士。 ”3(p1077)而此处的“高爽”更多是高傲之意。正 因为这样,才会发生以下的故事。 卢志于众坐,问陆士衡: “陆逊、陆抗是君何物?”答曰: “如卿于卢毓、卢珽。 ” 士龙失色,既出户,谓兄曰: “何至如此,彼容不相知也?”士衡正色曰: “我父祖名播 海内,宁有不知,鬼子敢尔! ”议者疑二陆优劣,谢公以此定之。4(p277) (世说新 语方正) 陆机身为亡国之余,却依然以名门之后高自标持, “不推中国人士” ,可见高傲之 至。而陆氏兄弟也因此招致横祸,为卢志所谮。高自标持是陆机速祸根源之一。 陆机高自标持的另一方面是歌颂祖德,谀美先人,时刻不忘自己家族的光辉 历史,时刻保持一颗高贵的心。而这也是他凌驾于一般士人之上的原因之一。所 以陆机明确要求文学创作: “咏世德之骏烈,诵先人之清芬。 ”5(p20) 而陆机咏祖德, 诵先人, 其实是有着很实在的目的的。 在一个 “九品中正制” 社会,名望就是社会利益的代名词,一个家族名望越高,获得的社会认同感将越 多;一个人名望越高,出仕的机会也就越多,获取高官的机会也就越大。而对于 陆机来说,他最少有以下目的:一,扩大家族声望,以有利于立足北方。西晋政 1唐房玄龄等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2杨勇世说新语校笺m北京:中华书局,2006 3唐房玄龄等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4杨勇世说新语校笺m北京:中华书局,2006 5张少康文赋集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第一章 潘陆之身世、思想、品性比较 15 权是一个世族造就的政权,更是一个造就势族的政权。在西晋浓烈的的世族氛围 里,惟有扩大了家族的影响力,才能被广大的北方士人所认可。二,以此存父祖 及东吴功业。如祖德赋 、 述先赋 、 吴大帝诔 、 吴大司马陆抗诔 、 辨亡 论上、下 、 答贾谧诗 、 与弟清河云诗等,都有这种意图。另外,陆机也欲 通过作吴书来达到这目的。 与兄平原书 : “诲欲定吴书 ,云昔尝已商之 兄,此真不朽事,恐不与十分好书同是出千载事。兄作必自与昔人相去。 ”1 (p2041) 三, 为复兴家业造势, 并黾勉自己勿忘家族光辉岁月。 与弟清河云诗 就是这意思。三者,最重要的目的是为了复兴家业。陆机“服膺儒术,非礼不动” 2(p1467) ,复兴家业的责任自然不敢逃避。而复兴家业,也正是陆机冒死出 仕北土的最重要原因。这一点以后还要详细论述。 潘岳虽然没有陆机那样强烈的世族情结,但是也不忘孜孜以求地振兴家道。 与陆机颂祖德相对应的是,潘岳有家风诗一首: 绾发绾发,发亦鬓止。日祗日祗,敬亦慎止。靡专靡有,受之父母。鸣鹤匪和,析 薪弗荷。隐忧孔疚,我堂靡构。义方既训,家道颖颖。岂敢荒宁,一日三省。3(p631) 世说新语文学云: “夏侯湛作周诗成,示潘安仁。安仁曰: 此文非徒 温雅,乃别见孝悌之性。 潘因此遂作家风诗 。 ”刘注曰: “岳家风诗 ,载 其祖宗之德,及自戒也。 ”4(p235-236)庾信哀江南赋云: “潘岳之文采, 始述家风;陆机之辞赋,先陈世德。 ”5(p3922)庾信也将潘岳之述家风与陆 机之颂祖德相对举,但是我们可以显然地看出,潘岳的颂祖宗的观念并没有陆机 强烈。这诗更多是自戒,要求以孝悌自励,并勉励自己振兴家道。 关于陆机的“亡国之余”情绪。因为陆机有着东吴势族、亡国遗少的特殊家 庭关系,所以他被人视为“亡国之余” ;而自己还眷恋东吴,又自视为“亡国之 余” 。其实,早在吴亡之时,南人就被称为“亡国之余” 。且鄙夷南人是西晋社会 较为普遍的现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