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教学大纲先秦六朝部分.doc_第1页
古代文学史教学大纲先秦六朝部分.doc_第2页
古代文学史教学大纲先秦六朝部分.doc_第3页
古代文学史教学大纲先秦六朝部分.doc_第4页
古代文学史教学大纲先秦六朝部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文学史本科插班生考试大纲 使用教材:袁行霈中国古代文学史 先秦汉魏六朝文学总绪论1、中国文学的基本特点。文学与非文学的界限模糊;文学与政治、礼教关系密切;两大永恒的文学主题:用世与隐逸。2、中国文学的演进:文学演进的两种基本因素。第一,外部因素的影响: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民族矛盾的影响;种族、地理环境的影响。第二,内部因素的影响:文学发展的不平衡的影响(文体发展、朝代、区域的不平衡);文学演进过程中相反相成因素的互动(俗与雅、复古与革新、文与道的互动)。3、中国文学史的分期:三古七段的分期。上古期(公元3世纪以前):第一段先秦期、第二段秦汉期。中古期(公元3世纪至16世纪):第三段魏晋至唐中叶;第四段唐中叶至南宋末;第五段元初至明中叶。近古期(公元16世纪至20世纪初):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第七段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思考题:(1)中国文学的基本特点及其成因。(2)简析文学发展过程中几种因素的互动。第一编 先秦文学概说1、先秦文学的基本特点。文史哲不分;作者与时代难以确定;成熟文学作品的出现。2、先秦文学的发展轨迹。原始文化与夏商文学;礼乐文化与西周春秋文学;百家争鸣与战国文学;楚地文化与楚辞。第一章 中国神话第一节 神话的产生与分类神话的定义 神话的产生 神话的意义 神话的分类。第二节 神话的民族精神与思维特征深重的忧患意识 明确的厚生爱民意识 勇敢的反抗精神 物我交融的思维特征 具体形象的思维特征 浓烈的情感体验思考题:神话的思维特征是什么?第二章 诗经第一节 诗经的编定与流传诗经的产生时间与区域 诗经的编纂 三家诗 毛诗第二节 诗经的分类“六义说” 风、雅、颂第三节 诗经的表现手法与艺术特色赋、比、兴 句式和章法 颂的不同语言风格。思考题:(1)诗经的分类与表现手法。(2)诗经的艺术特点。第三章 楚辞第一节 “楚辞”的产生“楚辞”的基本含义 多种文化的交融 楚地文化风俗 “楚辞”产生与文学自身发展的关系。第二节 屈原与楚辞其他作家屈原作品及其真伪辨析 宋玉及其他楚辞作家。第三节 诗经、楚辞的影响对后世文人精神的影响 两种艺术风格的影响 比兴与象征手法的影响思考题:(1)“楚辞”的含义。(2)诗经与楚辞的影响。第四章 先秦叙事散文(历史散文)第一节 散文的萌芽与形成甲骨卜辞 铜器铭文 从尚书到春秋散文的形成第二节 左传的叙事与记言以记事为纲 结构特点 叙事特点 人物形象 记言特点。第三节 国语与战国策记言中叙事 国语的特点 战国策的特点第四节 先秦叙事散文的影响史传文学的源头 叙事散文的楷模小说的雏形。思考题:(1)名词解释:“春秋三传”、记言与记事。(2)左传的叙事特点。(3)国语与战国策表现手法上的异同。第五章 先秦哲理散文(诸子散文)第一节 先秦诸子散文繁荣的原因。士的产生;诸侯养士之风的盛行 社会的急剧变革与百家争鸣 第二节 先秦诸子散文的基本分类按照学派分,主要有儒、道、墨、法等 按照散文体制分,主要有语录体、韵文、对话体、寓言体、专题论文。第三节 先秦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语录体和韵散结合体 对话体和寓言体 专题论文第四节 先秦哲理散文的影响说理文的体制 说理的方式 语言的范式思考题:诸子散文发展的三个基本阶段及其特点。参考书目:游国恩中国文学史(一)、袁珂中国神话选释、余冠英诗经选注、朱熹诗集传、金开诚楚辞选注、朱熹楚辞集注、杨伯峻春秋左传注、牛鸿恩战国策选注、杨伯峻论语译注、孟子译注、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庄子今注今译、朱熹四书集注第二编 秦汉文学概说一、秦汉政治文化制度的形成封建帝国专制政治文化的产生 封建帝国专制政治文化的成熟。二、秦汉文学概述秦代文坛的荒凉 汉代文学的繁荣。第一章 秦汉说理散文第一节 汉代散文概述汉代散文的繁荣 汉代散文的分类第二节 汉代政论(说理)散文的发展阶段汉初 西汉中叶至东汉初年 东汉中叶以后。思考题:汉代政论散文发展阶段及其特点。第二章 汉赋第一节 汉赋的产生与发展赋的表现手法与汉赋 赋的渊源 汉赋的基本特点。第二节 汉赋发展的三个阶段汉初到汉武初年(约70)形成期 汉武到东汉中叶(约200年)成熟期 东汉中叶到汉末(约100余年)衰微期第三节 抒情小赋抒情小赋的形成 抒情小赋的特点思考题:汉赋的产生与发展。抒情小赋的特点。第三章 两汉诗歌第一节 汉诗概况楚歌 汉乐府与乐府诗 汉代文人诗第二节 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 古诗十九首的艺术风格思考题:(1)简论汉乐府与文人诗的互动关系。(2)古诗十九首与汉末文化思潮的关系。第四章 两汉史传文学第一节 史传文学的产生史传文学的渊源与产生 史传文学产生的历史原因第二节 史记的体例和对史传文学的贡献史记的体例 史记对史传文学的贡献 史记的风格 史记的地位和影响第三节 班固与汉书汉书的体例 汉书的特点第四节 其他史传散文吴越春秋 越绝书思考题:(1)简论史记人物刻画的基本特点。(2)比较史记与汉书风格的异同。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说一、文学自觉与文学批评文学自觉的基本标志 从人物品评到文学品评 从文体辨析到总集编撰 文学批评的繁荣二、文学发展历程建安文学与正始文学 西晋文学 南朝文学 北朝文学三、文学产生的文化背景动乱时世 门阀制度 哲学思潮 佛教影响。思考题:简析魏晋文学的自觉。第一章 建安与正始诗歌第一节 蔡琰与建安七子蔡琰的悲愤诗 建安七子的名称、创作及其地位第二节 “三曹”与建安文学三曹与建安文学集团的关系 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建安风骨)第三节 阮籍嵇康与正始文学竹林七贤 正始之音的基本特点 正始之音的时代原因。思考题:(1)名词解释:建安七子、竹林七贤、三曹。(2)简析正始风骨。(3)正始之音与建安风骨的不同点。第二章 陶渊明与两晋诗歌第一节 陆机、潘岳与太康诗歌三张、二陆、两潘、一左 西晋诗歌发展阶段 太康诗风的基本特点第二节 刘琨与永嘉诗歌太康诗风的变化 刘琨诗歌 游仙诗第三节 陶渊明与东晋诗人王羲之与兰亭诗 孙绰、许询与玄言诗 陶渊明与东晋诗歌终结思考题:(1)简析陆机与太康诗风的关系。(2)东晋玄言诗形成的几个阶段(3)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风格。第三章 南北朝诗歌第一节 南朝诗风的转变第二节 谢灵运与山水诗山水诗的发展阶段 谢灵运与山水诗形成 鲍照的乐府诗第三节 注重声律美与齐梁诗坛格局的变化沈约、谢朓与永明体 诗坛格局的变化第四节 齐梁诗人集团萧子良文学集团与“竟陵八友” 萧衍、萧统文学集团 萧纲文学集团 宫体诗第五节 庾信与南朝诗风的北渐北魏诗歌 西魏与北周文坛 庾信诗歌前后期的变化思考题:(1)名词解释:山水诗、永明体、宫体诗、竟陵八友。(2)简析齐梁文学集团形成的原因。(3)试分析庾信使北的文化意义。第四章 南北朝民歌第一节 南朝民歌与吴楚风情南朝民歌基本概况 南朝民歌的艺术风格 南朝民歌风格的形成原因第二节 北朝民歌与北方民族风习北朝民歌的基本概况 北朝民歌的艺术风格 北朝民歌风格的形成原因思考题:比较南北朝民歌艺术风格并分析其差异形成原因。第五章 魏晋南朝辞赋、骈文与散文第一节 魏晋文风的变化“以气质为体” “以情为文,以文被质” “通脱”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魏晋赋及其特点 南北朝赋及其特点第三节 南朝美文的衍化南朝美文发展的阶段性 史传文学的递嬗与南朝美文衍化的关系 齐梁时期的文学新变思考题:(1)名词解释:元嘉三大家。(2)魏晋南北朝赋的特点。(3)简析南朝文学的形式美。第六章 魏晋南北朝小说第一节 小说的起源与魏晋南北朝小说小说的概念 小说的起源 魏晋南北朝小说。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小说的两个基本系统世说新语与志人小说 搜神记与志怪小说 魏晋南北朝小说的艺术特色思考题:(1)中国“小说”内涵的民族性。(2)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参考书目:游国恩中国文学史(一、二)、王伯祥史记选、萧涤非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马茂元古诗十九首初探。曹道衡南北朝文学史、傅亚庶三曹诗文全集译注、韩格平竹林七贤诗文全集译注、徐公持魏晋文学史、逯钦立陶渊明集、郝立权陆士衡诗注、徐陵玉台新咏、萧涤非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郭茂倩乐府诗集、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刘琦、梁国辅搜神记搜神后记译注。 唐代文学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史绪论一、唐代文学繁荣盛况二、唐诗繁荣的原因三、唐诗的发展进程思考题:(1)唐诗繁荣的表现有哪些?(2)唐诗繁荣的原因。(3)安史之乱之后十年的诗歌是否属于盛唐诗歌?为什么?(4)盛唐诗歌的时代精神。第一章 初唐诗歌第一节 贞观诗坛与“初唐四杰”贞观诗风与上官体 初唐四杰创作上的不同个性特点。第二节 陈子昂与张若虚等陈子昂诗歌的复古倾向 诗歌主张与唐诗风骨的关系 第三节 张若虚与唐诗兴象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诗境。思考题:(1)名词解释:上官体。初唐四杰。(2)初唐四杰对唐诗发展的贡献。(3)陈子昂的诗歌主张及其意义。第二章 盛唐的诗人群体第一节 王维、孟浩然等山水田园诗人王维的生平 王维山水田园诗歌的艺术特点 辋川集 禅宗对王维诗歌的影响及归隐诗的空静之美 孟浩然的生平 孟浩然山水诗的艺术特点第二节 高适、岑参等边塞诗人高适的生平及边塞幕府经历与诗歌创作 高适边塞诗的风格特点 岑参的生平及边塞生活与边塞诗的创作 岑参的边塞诗代表作及其艺术创造王昌龄的边塞诗 王昌龄作为七绝高手的特点 王之涣的诗歌思考题:(1)名词解释:辋川集 (2)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3)王维诗歌中的禅意。(4)王、孟山水田园诗比较。(5)高适边塞诗的思想性。(6)岑参边塞诗的创造性。(7)高、岑边塞诗异同。第三章 李白第一节 李白的生平、思想与人格李白的生平 李白的思想与人格特点第二节 李白的乐府歌行李白的乐府诗歌在创新上所表现的两个方面 行云流水式的抒情方式 李白歌行的价值第三节 李白的绝句明快的语言所表达的无尽情思 清新俊逸的爽朗风神 乐府民歌对李白绝句的影响第四节 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主观色彩 想象特色 多样化的风格 结构特点 意象类型与词语色调思考题:(1)略述李白一生主要经历。(2)李白乐府诗歌的创新。(3)李白绝句的特点。(4)李白乐府歌行与绝句在抒情方式上的异同。(5)李白绝句与王昌龄绝句的异同。第四章 杜甫第一节 社会动乱与诗人杜甫杜甫坎坷的一生 社会动乱引起诗歌题材的大转变 杜诗的诗史性质 杜诗的叙事技巧第二节 杜甫的律诗拓宽律诗的表现范围和表现手法 以律诗写时事 浑融的境界与出神入化的技巧第三节 杜诗的艺术风格沉郁顿挫的主导风格 风格的另一面:萧散自然第四节 杜诗的地位和影响杜诗之集大成的内涵及其表现特征 对后代诗人的影响思考题:(1)略述杜甫的生平经历。(2)杜诗诗史性质的表现。(3)杜诗的叙事技巧有哪些?(4)杜甫律诗的开拓创新。(5)如何理解沉郁顿挫的诗风?第五章 韩孟诗派与刘禹锡、柳宗元第一节 韩孟诗派及其诗歌主张韩孟诗派的形成 “不平则鸣”与“笔补造化” 崇尚雄奇怪异之美第二节 韩愈与李贺的诗歌创作韩愈的生平 韩诗的特点 李贺的生平 李贺的心态 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 韩孟诗派的散文化倾向第四节 刘禹锡与柳宗元刘、柳的政治遭遇与心理激愤 刘诗的雄直劲健和民歌情调 柳诗的冷峭简淡思考题:(1)名词解释:韩孟诗派。(2)韩愈的诗学主张有哪些?(3)韩诗的特点有哪些?(4)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第六章 白居易元白诗派第一节 唐代中期重写实、尚通俗的诗歌思潮与诗歌创作元白诗派的形成 张籍、王建的通俗化诗风与写实表现 元稹的诗歌创作第二节 白居易的诗歌主张及其讽谕诗白居易的生平 白居易的诗歌主张 讽谕诗的得与失第三节 白居易的感伤诗、闲适诗与元白唱和诗长恨歌、琵琶行的艺术成就 闲适诗的内容与情调 元白唱和诗思考题:(1)名词解释:元白诗派。张王乐府。(2)白居易的诗歌理论与其讽谕诗的创作。(3)白居易将自己的诗歌分为哪几类?分别有哪些代表作?(4)试比较韩愈听颖师弹琴、白居易琵琶行、李贺李凭箜篌引三诗中音乐描写有何不同。第七章 唐散文与唐传奇第一节 政治改革与文体文风改革中唐士人的中兴愿望与政治改革 由此而触风的文体文风改革第二节 倡导古文的理论与杂文学观念的复归韩、柳的古文理论 杂文学观念对散文发展的深远影响第三节 韩、柳散文的艺术成就韩、柳的开拓 韩愈的论说文、杂文与碑志 柳宗元的杂文与山水游记第四节 唐传奇传奇的含义 唐传奇的发展过程 唐传奇的艺术成就思考题:(1)名词解释:传奇。(2)简析韩愈的散文主张。(3)韩愈散文的成就。(4)柳宗元山水游记、寓言的成就。(5)为什么唐传奇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的成熟?第八章 晚唐诗歌第一节 杜牧与晚唐怀古咏史诗社会衰败中士人怀古伤今情绪的反映 杜牧的诗歌创作第二节 爱情题材与艳丽诗风士人的闺阁情怀与诗歌的爱情题材、艳丽诗风 温庭筠等人的创作思考题:(1)晚唐怀古咏史诗兴盛的原因。(2)晚唐爱情题材诗歌的时代背景。第九章 李商隐第一节 李商隐的生平与诗歌内容人生遭遇及其灵心善感的气质 诗歌内容晚唐时代生活与时代心理的写照第二节 诗歌的朦胧多义与对心灵世界的开拓诗歌情调的幽美 朦胧与亲切可感 诗歌内涵的多义性及其成因第五节 凄艳浑融的风格凄艳浑融风格的分析 李商隐与齐梁诗歌、阮籍、李贺、杜甫等人的比较 李商隐对唐诗发展的贡献思考题:(1)李商隐对唐诗发展的贡献。(2)李商隐无题诗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3)李商隐爱情诗的特点。第十章 词的初创与晚唐五代词第一节 燕乐的兴起及词的起源燕乐的兴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