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专题片解说词新_第1页
电视专题片解说词新_第2页
电视专题片解说词新_第3页
电视专题片解说词新_第4页
电视专题片解说词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视专题片解说词 偃师史称西亳,因周武王伐纣息偃戎师于此而得名,地 处河南省中西部,总面积 668.58 平方公里,下辖 8 镇 3 乡 1 个工业区、226 个行政村,总人口 60.9 万。 偃师自古就是铸剑为犁、和平发展的代名词,先后有夏、 商、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等七个朝代在此建都,是唐 朝高僧玄奘和北宋名相吕蒙正的故乡,张衡、蔡伦、班固、司 马光、王充等历史人物都在这里成就了伟业英名。同时,偃师 还是客家南迁的祖源地和丝绸之路的东起点。 作为全省首批 10 个小康达标市和第二批对外开放重点 市(市)之一,偃师现有各类工业企业 1.2 万家,其中民营企业 4367 家,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 GDP 的比重为 78.4%。工业 产业中,硅及太阳能光伏产业累计投资超过 100 亿元;电线电 缆产业有 12 家企业通过 ISO9002 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拥有洛 阳市第一家上市的民营企业河南通达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偃偃师师境内已经探明储量的矿藏有 20 多个品种,其中原煤 储量达 7 亿吨,铝矾土储量 3500 多万吨,花岗岩 6 亿立方米。 水资源充足,黄河中下游的一级支流伊、洛河横贯东西并在此 交汇,全市水资源总量 46.9 亿立方米,地下水净储量 18.5 亿 立方米。文化文物资源丰富,境内有被史学家命名为“二里头文 化”、 “华夏第一王都”的夏都斟鄩遗址,有被国家夏商周断代工 程确定为夏商断代界标的尸乡沟商城遗址等众多遗址,有商汤 王冢、唐太子李弘冢,伯夷、叔齐、吕不韦等历史名人墓葬。 近年来,偃师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作为 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全力提升 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的幸福指数,走出了一条具有偃师特色 的科学发展文明创建之路。每年年初,市委都在常委会上把 精神文明建设和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做为一项专题进行研究。 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尚英照任政委,市长刘尚进任指挥长的创 建文明城市工作攻坚指挥部,四大班子领导担任七个专项办 公室主任,住建局、公安局、卫生局等成员单位负责一方面 的文明创建工作。各部门、乡镇按照创建指标齐抓共建,形 成指挥有力、运转高效的科学创建指挥体系和组织网络。 为使创建工作常态化,创建机制长效化,市文明委印发 了偃师市创建河南省文明城市2009-2011年工作实施方案、 偃师市精神文明及创建文明城市工作考核考评及奖惩办法 等文件,要求各单位牢固树立“偃师是我家”的主人翁意识, 从政策、资金、人力、物力等方面全力支持和参与文明城市 创建。在城区,全市3年来投入2.7亿元,推进城市亮化、美化、 绿化、秩序化,全面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先后投资1.78亿元、 完成了连霍高速公路引线改扩建、北环路改建工程等一批基 础设施建设。在农村,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1000万元, 建成村级生态公园12处、村级广场41处、健身广场25处。另 外,投资3亿元的玄奘故里、投资5000万元的中华邱氏河南文 化堂等一批有影响的文化品牌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在今年2 月召开的洛阳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偃师被洛阳市委、市政 府授予2010年新农村建设先进市荣誉称号。 偃师市充分运用新闻宣传、社会宣传、网络宣传、流动 宣传、文艺宣传等多种方式,全力调动全社会参与创建工作 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偃师电视台、 西亳新讯、偃师民声网 等主流媒体上开办了创建之窗栏目和曝光台;印发了市民 文明手册和创建倡议书,在市区主要路段制作了文明健康 公益广告;利用移动短信平台,向市民发送文明城市公益短 信150多万条;还专门设计展示了“偃师历史名人和当代英模 一条街”,将本地历史名人和身边模范事迹在街头宣传,让 “好人”吃香,让“英雄”走红,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全 市涌现了受到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表彰的抗震救 灾英雄李顺卿群体,41年义务管护13位无名烈士墓的古稀老 人裴麦闹,被部队官兵亲切称为“兵妈妈”的拥军模范臧莲凤, 被誉为“奔跑哥”的兰宏涛,舍身勇救落水儿童的好青年李琦、 见义勇为英雄张迎高等一系列先进典型。 偃师市坚持长期开展西亳文化艺术节、社火进城、春节 晚会等主题鲜明、社会影响大、群众参与广的文化活动,全 面提升城市文明素质。作为中国书法协会主席张海的故乡, 这里的书法爱好者城乡,书法笔会活动十分繁荣,叫响了中 国书法之乡这张名片。作为一个戏剧之乡,这里有全国最小 的乡村戏剧创作协会和农民戏剧团;这里还是一个红色之乡, 作为红色根据地后人,这里有人数达600人的“绿色之声”市 民红歌队、网民合唱团等民间组织,将革命红歌唱响伊洛两 岸。今年“七一”,60多个代表队,3000多名干部群众在体育场 用红歌表达了热爱祖国热爱党,给力家乡建设的美好祝愿; 这里更是一个文明之乡,在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万人签名启动 仪式上,3000多名机关干部和群众代表倡议告别陋习,传播 文明,为文明城市创建营造了浓厚的氛围。今年10月,举行 了道德模范、文明家庭、美德少年表彰晚会,对21名先进模 范进行了隆重表彰,真正让好人红起来,让模范家喻户晓, 引导市民遵守社会公德、弘扬家庭美德。另外广泛利用华夏 广场、火车站广场等群众健身文化广场,开展了“河洛欢歌文 明歌曲大家唱”、 “太极拳(扇)比赛”、 “农民民俗表演”等广场文 化活动。近年来,全市累计举办演讲赛、诗文朗诵活动340多 场(次)。共评选“十佳文明市民”370个,推荐洛阳市文明市民 标兵235个,评选“文明家庭”3760个,评选“文明新事”50件, 在全市营造了和谐温馨、健康文明的人文环境。 偃师市还积极发挥2万多名文明志愿者的作用,组织了 “小手牵大手”和文明劝导等活动,发动机关干部志愿者、党 员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夕阳红志愿者、中小学生志愿者五 个群体的志愿者走上街头,对乱穿乱行、乱扔垃圾等不文明 行为进行义务劝导,全力提高城市文明程度。这些活动的开 展,既提高了我市的志愿者发挥作用的水平,涌现了无私奉 献的志愿者刘晓华群体、义务搜救队王卫卿群体等一批先进 群体,而且为我市的创建工作营造了浓厚的创建氛围。 偃师市努力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努力发展基础教育,先后建成了8所集音乐、绘画、舞蹈、体 育为一体的乡村青少年宫,通过开设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询热 线,开展“知荣辱、树新风、讲正气、促和谐”、 “做一个有道德 的人”、 “美德少年”、 “童心向党歌咏比赛”等主题教育和实践 活动,提高全市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创建的目的在于促进与经济、文化、社会各项事业共赢 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通过创建省 级文明城市,偃师市的经济发展更好更快。2010年,全市完 成生产总值245亿元,增长11.3%;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24亿 元,增长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400元,增长11%; 农民人均纯收入8000元,增长8.8%。2004年至今,连续7年跻 身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行列,综合经济实力 排名河南省民族地区榜首,进入全国区域城市前三强,获得 “全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十大范例城市”称号,成为全省城市 化的排头兵,并被批准为河南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通过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偃师的城市品牌价值得到凸现。 目前,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 20 平方公里、人口达到 20 万人, 城市绿地率、绿地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分别达到 45.4%、44.1%和 11.01 平方米。近年来,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先进城市、中国人 居环境范例奖、全国文物保护工作先进市、全国绿化模范市、 中国书法之乡、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科普示范市、全 国“两基”工作先进市、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试点市、 国务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