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第二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中医基础理论 The Basic Theory of CM 主编:孙广仁 主讲:李如辉,第三章 藏象(viscera state),概说:藏象学说的概念 是研究藏象的概念内涵,各脏腑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 化及其与精气血津液神之间的关系,以及脏腑之间、脏腑与形体官窍 及自然社会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说。 第一节 藏象学说概论 一、藏象(脏象)的基本概念 藏象(脏象)最早出现在素问六节藏象论。 (一)藏象(脏象) 藏于体内的内脏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及与自然界相通应 的事物与现象(P99)。,(二)藏 藏于
2、体内的内脏(包括五脏、六腑、奇恒之腑),它是象的内在本质。实际上即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病理系统。 (三)象 五个生理病理系统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和比象。 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张景岳说:“象形象也,藏居于内,形象于外,故曰藏象”(类经藏象类)】。 指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病理系统与外在环境(自然、社会)的事物与现象类比所获得的比象。,第三章 藏象(viscera state),(四)藏与脏的区别 1.脏器 西医学的一个形态学概念,是指体内外的器官而言(P100)。 2.藏 藏不仅是一个解剖学的概念,更重要的是一个生理、病理学的概念,一个功能单位的概念(P99,P100)。 接口:
3、 为什么中医的脏腑概念既是解剖的,又不完全是解剖的? 接口: 藏与当代解剖生理学脏器概念的关系,第三章 藏象(viscera state),二、藏象学说的形成 (一)古代解剖学的认识 (二)长期生活实践的观察 觉醒及活动状态 不易感冒 人 卫气运行与寤寐有关 睡眠状态 易感冒 卫“昼行阳,夜行于阴” 窗口: 藏象学说的创生运用的是解剖方法,为什么后来会放弃解剖,转而 采用“以表知里”方法?,第三章 藏象(viscera state),卫气行于体表阳分,卫气入里行于阴分,(三)古代哲学思想的渗透 (四)医疗实践经验的积累 眼疾 愈 “肝开窍于眼” 接口: 生理和病理相结合的论述形式与要求 三、藏
4、象学说的特点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一)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自身的整体性 1脏腑分阴阳相互表里的整体观 2五脏与形体诸窍的整体观 3五脏和精神活动的关系,第三章 藏象(viscera state),从肝论治,4五脏之间平衡协调的整体观 (二)五脏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接口: 结合绪论有关“整体观念”的内容。 四、脏腑的分类与各自的生理特点 (一)脏腑的分类标准:生理功能特点 缺口: 脏腑功能特点的一元分类标准能够产生脏、腑、奇恒之府的分类?,第三章 藏象(viscera state),(二)脏五脏(心肝脾肺肾) 1.结构:中满(内部较充实)的实质性器官。 2.功能特点: “藏而不泻”、“满
5、而不实”(内经)。 (1)藏贮藏、闭藏;泻传导、排泄。 (2)满充满精气(“精气为满”);实充实水谷(“水谷为实”) (三)腑六腑(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 1结构:胸腹腔内部中空、囊状的官腔性器官。 2功能特点: “泻而不藏”、“实而不满”(内经)。,第三章 藏象(viscera state),接口: “藏而不泻”、“满而不实”,“泻而不藏”、“实而不满”,是对五脏六腑各 自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也指出了脏与腑在生理功能方面所存在的根 本区别。 区别的相对性。 (四)奇恒之府(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奇恒之府:机体内形态中空似腑,功能藏精以脏,异于常态之腑。 1结构上:中空囊状官
6、腔器官(似腑) 相对密闭,不和水谷及糟粕直接接触(非腑) 2功能上:“藏而不泻”(似脏) 形态结构中空或囊状(非脏)。,第三章 藏象(viscera state),(五)脏腑分类的临床指导意义 接口: 胆是六腑之一,又属奇恒之府。 1脏病多虚 五脏藏精气精气不足“精气夺则虚”脏病多虚五脏宜补。 2腑病多实 六腑传化物糟粕邪气停留“邪气盛实”“腑病多实”六腑宜泻。 3脏实者泻其腑 五脏浊气由六腑排泄脏实者泻其腑 4腑虚者补其脏 六腑之精气藏于五脏腑虚者补其脏,第三章 藏象(viscera state),5奇恒之府多从五脏论治 心 肾 肝 肾 肝 脉 骨 脑 髓 女子胞 胆 五、五脏精气阴阳的概念
7、和作用(自学) 第二节 五脏(重点) 五脏即心肝脾肺肾的合称。六脏。“神脏”。 一、心 “君主之官”,“生之本”、“五脏六腑之大主”,生理特性为阳脏而主通明。 (一)位置形态 居上焦。“虚里”。,第三章 藏象(viscera state),(二)主要生理功能 1主血脉(“心主身之血脉”素问痿论) (1)含义:心气推动和调控血液在脉道中运行,流注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作用。 主血:心气能推动血液运行,输送营养物质于全身,以及生血的作用(P104)。 接口: A.心脏的搏动主要依赖于心气的推动和调控作用。 B.“奉心化赤”理论的发生与评价类比推理,可能具有重大价值的假说。,第三章 藏象(viscer
8、a state),主脉:心气推动调控心脏的搏动和脉管的舒宿,使脉道通利,血流通 畅。 接口: 脉是容纳和运输血液的通道,具有约束血液循行的作用“壅遏(约束)营 气(血液),令无所避,是谓脉”。“脉为血之府”。 (2)生理效应:推动血液的运行,维持脉道通畅,营养全身,化生血液。 接口: 构成完整血液循环系统的三大要素:心、脉、血。 主导要素:心气(P105)。,第三章 藏象(viscera state),(3)心主血脉功能正常与否的表现(征象) 周身获血滋养,脏腑功能正常 心主血脉 面色红润有光彩 心动血行生血正常 脉搏正常,和缓而有力 身无法获血液滋养,脏腑功能障碍 心不主血脉 面色苍白,无光
9、彩或紫暗,或唇舌青紫 心动血流异常 心悸怔忡或心胸憋闷疼痛 生血不足 脉搏微弱或脉搏不整(歇止脉促、结、 代),第三章 藏象(viscera state),2藏神(心主神志或心主神明) (1)含义 指心具有统帅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功能和主司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心理活动的功能。 接口: 神的概念请参照第二章精气血津液神有关“神”的内容。 心主神的神是指广义的神,还是狭义的神,还是包括了广狭两义? (2)生理效应 主持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人体生理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章 藏象(viscera state),心藏神 肺藏魄 五神脏 肝藏魂 (素问宣明五气论) 脾藏意 肾藏志 窗口: 心作
10、为人类产生思维意识的器官,并代表精神活动,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跨文化的现象,提示其产生与中国古代文化无关。 窗口: 心藏神理论的发生学原理。,第三章 藏象(viscera state),窗口: 西方医学对心藏神理论的诟病。 调控各脏腑的功能 心藏神 驾驭协调各脏腑之气 协调各脏功能 窗口: “心为君主之官”、“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第三章 藏象(viscera state),(3)心藏神功能正常与否的表现 精神充沛 心藏神 意识清晰 五脏六腑功能正常 思维敏捷 (主明则下安) 对外界信息反应正常灵敏 健康 轻:心神不安心悸心慌,心乱健忘,失眠多梦 神志病 心不藏神 重:心神失常(癫狂痫神昏)(
11、谵语) 脏腑功能失调,甚至死亡,第三章 藏象(viscera state),3心主血脉和心藏神之间的关系 (1)生理上,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为用 心主血脉 心藏神 (血肉之心) (神明之心) (2)病理上:两者又可以相互影响 精神抑郁 心气郁滞,血行不畅 心神活动失常 脉络瘀阻,心胸闷痛 血热扰心 神昏、狂躁、谵语 痰违心窍 神志昏蒙举止失常、不省人事 痰火扰心 神志狂乱,登高而歌,弃衣而走,打人毁物,统御调节,心血养心神,第三章 藏象(viscera state),明李梴,(三)生理特性 为阳脏(火脏)而主通明(心脉宜通,心神宜清明)。 窗口: 心五行属火故为阳脏,心为君主故宜通明。 (四)与
12、形(体)、窍、志、液、时的关系 接口: 诸般关系的非线性特征。 1在体合脉,其华在面 (1)在体合脉:全身的血脉都统属于心,由心主司(余可类推)。 (2)其华在面:心的生理功能是否正常可以显露于面部色泽变化上(余可类推)。,第三章 藏象(viscera state),缺口: 心其华在面的教材诠释“头面部的血脉及其丰富”(p106)是过度诠释。我认为:这一理论的发生,其原理在于“上竞上”的类比。 心的气血旺盛面色红润而有光泽 心经火热面红赤 心气不足面色晄白 瘀血阻心紫暗 心阴亏虚两颧潮红,第三章 藏象(viscera state),2心在窍为舌(心开窍于舌) (1)含义:指心之精气盛衰及其功能
13、常变可从舌的变化得以反映。 窍,孔洞、孔窍,“五官七窍”,“九窍”。 (2)心开窍于舌的理论依据 心与舌体经脉相联 心主血脉,舌的表面没有表皮覆盖,血管非常丰富,舌粘膜薄而透明 主司味觉 表达语言、发声 缺口: 过度诠释的又一实例。 窗口: 形态结构的类比。,第三章 藏象(viscera state),(3)生理表现:舌质柔和、运动灵活,颜色淡红,滋润有光泽,味觉敏感(“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 (4)病理表现 心气虚舌质淡白胖嫩 心阴血亏虚舌质红绛,瘦瘪 心火上炎舌红生疮 心血瘀阻舌质紫暗或有瘀斑 心主神志异常舌卷、舌强、语蹇或失语(舌卷,舌体卷曲不能伸展;舌强,舌体强硬,运动不
14、灵活;语蹇,言语讲话迟钝不流利;失语,不能言语)。,第三章 藏象(viscera state),3心在志为喜:是指心的生理功能和精神情志的喜有关。 心喜 肝怒 五志 肺忧(悲) 脾思 肾恐(惊) 4在液为汗 五液:汗、泪、涕、唾、涎 心气虚、表卫不固自汗 心阴虚、阴不约阳盗汗 大汗出,耗伤心血心悸怔忡 5与夏气相通,第三章 藏象(viscera state),附:心包络 一、心包络的概念 心包络简称心包(膻中),是心脏外面的包膜。 二、心包的生理功能 保护心脏,“代心受邪”。 接口: 心包络及其功能的发生学原理。,第三章 藏象(viscera state),二、肺 (一)位置形态 五脏当中唯一
15、和外界直接相通的一个脏器。“华盖”、“娇脏”。 (二)肺的主要生理功能 1主气,司呼吸 肺主气,全身的气都由肺所主持。 (1)主呼吸之气 含义: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通过肺的呼吸,吸进清气,呼出浊气,实现体内外气体交换,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 肺主呼吸的机制 肺气宣发肺气向上向外运动(呼出浊气) 肺气肃降肺气向下向内运动(吸入清气),第三章 藏象(viscera state),接口: A.肺主呼吸的功能,实际上是肺气的宣发与肃降作用在气体交换过程中的 具体体现(P109)。 B.“诸气者,属于肺”(素问五脏生成)。 功能正常与否的表现 正常气道通畅,呼吸调匀 肺气虚气短,呼吸无力 异常 肺热壅
16、盛呼吸急促,声高气粗 肺气壅阻咳嗽气喘,第三章 藏象(viscera state),(2)主一身之气 含义:是指肺具有主司一身气的生成与运行的作用(素问六节藏象论“肺者,气之本”)。 生理效应 主生成诸气,合成宗气 调节一身之气机 功能正常与否的表现 正常气的生成和升降出入正常 气虚:少气不足以息,声低气怯,肢倦乏力 升降出入运动障碍:脏腑功能失调,第三章 藏象(viscera state),异常,接口: “肺主一身之气和呼吸之气,实际上都基于肺的呼吸功能(P109)。 肺主呼吸是肺主一身之气的前提和先决条件,“肺的呼吸调匀是气的生成和气机调畅的根本条件”(P109)。 肺不主一身之气(气的不
17、足或者升降出入异常)也可影响肺的司呼吸功能。 宗气不足 肺司呼吸 肺主一身之气 升降出入失调,第三章 藏象(viscera state),2主行水【“通调水道”(素问经脉别论)】 (1)含义:是指肺气的宣发肃降推动和调节全身水液的输布和排泄。 (2)生理效应 接口: 肺主行水赖肺气的宣发、肃降,即肺主行水的生理功能是通过肺气 的宣发和肃降来实现的。,第三章 藏象(viscera state),肺气宣发 将津液和水谷精微布散全身和体表 宣发卫气,司腠理开合,调节汗液排泄 呼出浊气中带走部分水液,肺气肃降 将津液下输到五脏六腑及全身起滋润作用 将津液代谢后的废物下输肾和膀胱形成尿液排出体外 促进粪
18、便排泄,带走部分水液 (3)功能正常与否的表现 正常水液代谢正常,出汗以及小便排泄正常,没有水液潴留 异常水肿无汗,尿少痰饮 接口: “肺主行水”,“肺为水之上源”医方集解)。,第三章 藏象(viscera state),饮料 胃游溢精气初步产生津液 小肠分清浊气 脾 大肠重吸收,肺,佐大肠传导,粪便,津液、水液废液,肾、膀胱,津液、废液、卫气,呼出浊气,清,上输,肃降,宣发,尿,体外,排泄,汗,第三章 藏象(viscera state),接口: “开鬼门”(内经),“提壶揭盖”,“开上源以利下流”(医学源流论)。 举例:“宣肺气利小便”治法的具体应用 尿闭证宣肺气的药物(比如杏仁、枇杷叶等)
19、提壶揭盖法。 急性肾炎(小便不利、水肿)宣肺祛风行水法(用越婢汤:麻黄、石膏、生姜、大枣、甘草)。麻黄宣肺气。,第三章 藏象(viscera state),3.朝百脉,主治节 (1)肺朝百脉 含义 接口: 朝,汇聚。百脉,泛指血液循环。“肺朝百脉”是个倒装结构。实际上应该是:“百脉朝肺”。 指肺在主气司呼吸的时候,全身的血液都通过经脉会聚于肺,通过肺的呼吸,进行气体交换、吐故纳新,然后再将富含清气的血液输送到全身。,第三章 藏象(viscera state),生理效应:辅心行血 接口: 机制:宗气贯心脉行气血,走息道行呼吸。 呼吸心率比例1:4【“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素问平人气象论)
20、】 功能正常与否的表现 正常呼吸正常,血运正常,呼吸与心率的比例正常 异常 肺气虚心脉淤滞心悸胸闷,唇青舌紫 心气虚肺失宣发肃降咳嗽,气喘,第三章 藏象(viscera state),(2)主治节 含义:是指肺具有治理调节肺之呼吸及全身之气、血、水的作用。 生理效应 治理调节肺的呼吸运动 司呼吸 治理调节一身之气机肺主气 治理调节血行肺朝百脉 治理调节水液代谢肺主行水 接口: 肺主治节,是对肺脏主要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P110),第三章 藏象(viscera state),功能正常与否的表现 正常呼吸、气的生成、气机运动、血行及水液代谢正常 异常呼吸、气的生成、气机运动、血行及水液代谢异常 缺
21、口: 肺主治节的过度诠释现象。 “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 (三)生理特性 1.肺为华盖 接口: 肺是五脏中唯一与外界直接相通的脏器。 接口: 肺为华盖的理论意义。,第三章 藏象(viscera state),2肺为娇脏 娇:娇嫩(弱)。肺为娇脏,指肺叶娇嫩,不耐寒热,邪气侵袭方面。 接口: “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P111)。 3主宣发与肃降 接口: 宣发与肃降是肺的生理功能还是生理特性,至今尚未定论。 (1)肺主宣发 含义:指肺气具有向上升宣和向外周布散的作用。,第三章 藏象(viscera state),生理效应 排出体内的浊气 肺气宣发 水谷精微上输头面,外达皮
22、毛 宣发卫气,温养肌肤,司汗孔开合与汗液排泄 功能正常与否的表现 正常,第三章 藏象(viscera state),呼吸正常,呼吸道通畅,汗孔开合正常,体温正常,体表滋润,异常,汗孔开合异常自汗或无汗,呼吸异常,鼻塞、咳嗽,体温调节异常(易感外邪),体表枯燥,皮肤营养不良,(2)肺主肃降 含义:指肺气具有向内向下清肃通降的作用。 生理作用 吸进自然界的清气 将吸入的清气和脾运化的水谷精微向下布散 接口:有利于清除呼吸道内异物,保持呼吸道洁净 将脏腑代谢后产生的浊液下输肾和膀胱,成为尿液生成之源,第三章 藏象(viscera state),正常与否的表现 正常不咳不喘,呼吸道畅,津液、水分精微向
23、下布散,呼吸道洁净 异常咳嗽气喘,呼吸短促而表浅,咳嗽吐痰,小便不利,水肿 (3)肺的宣发和肃降的关系 联系:生理相反相成,病理相互影响。 区别:外感病多见宣发障碍,内伤病多见肃降失常。,第三章 藏象(viscera state),(四)与形(体)、窍、志、液、时的关系 1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皮和毛合称为皮毛。皮毛:包括皮肤、汗腺、毫毛等组织,是一身之表(“藩篱”)。 皮毛的生理功能:分泌汗液,抵御外邪,调节体温,辅助呼吸等。 (1)肺对皮毛的作用 肺布散精微物质,营养皮毛 肺气足皮毛滋润,毫毛光泽健康 津液 皮毛 肺气不足皮毛憔悴枯竭,第三章 藏象(viscera state),肺气宣发,肺
24、生皮毛,皮毛的腠理开合由肺气调节 生理上:肺宣发卫气 肺气足腠理致密,抵抗外邪能力强 外邪侵肺 腠理闭塞 病理上 肺气失宣 皮毛开合异常,皮毛,恶寒、无汗,肺气不足皮毛腠理开合异常,腠理疏松畏风自汗,易感外邪,第三章 藏象(viscera state),(2)皮毛对肺的作用 协助肺的呼吸功能 “气门”、“玄府”,具有助肺散气的作用,和微弱的呼吸功能。 皮毛受邪,内合于肺 窗口: 肺与皮毛关系的现代研究单细胞生物、去肺青蛙、狗、婴儿、硅 的分布、肺与皮毛的胚层、美容治肺与大肠、科研课题。 窗口: 肺主皮毛理论的发生学原理。,第三章 藏象(viscera state),2肺在窍为鼻,喉为肺之门户
25、(1)肺在窍为鼻 通气功能鼻窍是呼吸之气的出入通路 嗅觉功能分辨各种气味 “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灵枢脉度)。 窗口: 肺开窍于鼻的发生学原理(解剖、类比、病理观察反证)。 (2)喉为肺之门户 金破不鸣:肺气、肺阴虚导致声音嘶哑或失音。 金实不鸣:外邪侵袭,或实邪壅肺导致声音嘶哑或失音。,第三章 藏象(viscera state),3.在志为忧(悲) 是指肺的生理功能和精神情志的悲忧有关。 接口: 悲和忧的情志变化,虽然也略有不同,但对人体的影响却基本一样,因此,中医学把忧和悲一起归属于肺的情志变化。“悲则气消”。 4肺在液为涕 肺寒鼻流清涕 肺热黄浊涕 肺燥鼻干燥 5与秋气相通应,第三章 藏
26、象(viscera state),三、脾 (一)位置形态 “脾与胃以膜相连”(素问太阴阳明论。脾为后天之本,阴中之至阴。 1主运化 含义:指脾具有把饮食水谷化为水谷精微(即谷精)和津液(即水精),并把水谷精微和津液吸收、转输至全身各脏腑的功能。 (1)运化食物 含义:指脾气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并转输其精微(谷精)的功能。 阶段1:帮助胃肠将饮食物分解成精微和糟粕 阶段2:帮助胃肠吸收水谷精微 阶段3:把吸收的水谷精微运输到全身,第三章 藏象(viscera state),接口: 脾的运化功能主要是在脾气的作用来完成的,故运化功能旺盛又称“脾气健运”。脾的运化功能失常就叫“脾失健运”。 “脾为气
27、血生化之源”,“脾为后天之本”的含义主要是基于脾的运化(P114)。 主运化与运化食物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均具“运”、“化”之过程 区别:脾主运化对象包括固态及液态饮食物 运化食物对象仅为固态饮食物 脾转输精微的两条途径(升清与灌溉四旁)及其发生学原理(P113,P114) 脾称“孤脏”的道理(素问玉机真脏论)P113,第三章 藏象(viscera state),功能正常与否的表现 脾气健运消化吸收功能正常,气血旺盛 脾失健运腹胀便溏、食欲不振、倦怠、消瘦等 (2)运化水液 含义:指脾气的吸收、转输水精,调节水液代谢的功能。 功能正常与否的表现 脾气健运水液代谢的功能正常 脾失健运痰饮、水
28、肿等。 接口: “脾为生痰之源”、“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第三章 藏象(viscera state),运化食物与运化水液是同时进行两个生理过程。 2主统血 (1)含义:指脾气具有统摄、控制血液在脉内运行,防止其逸出脉外的功能。 (2)机制:脾统血的机制,关键在于气的固摄作用,脾为生气之源。 (3)功能正常与否的表现 正常血行脉中 脾不统血各种出血证合脾气虚的症状,第三章 藏象(viscera state),(二)生理特性 1脾气主升 指脾气的升腾运动以上输水谷精微于心肺和维持内脏位置相对稳定的生理特性。 (1)升清 含义:清,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指脾气的升动,将胃肠道吸收的水谷精微和水液上输
29、于心肺等脏,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濡润全身。 生理作用 把水谷精微上输心、肺、头、目。 “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临证指南医案脾胃门)。,第三章 藏象(viscera state),功能正常与否的表现 正常脏腑功能正常 异常头目眩晕,精神疲惫,腹胀,便溏,泄泻。 接口: “脾气主升”和“脾主升清”在含义上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脾胃升降为人体气机之枢纽。 中医学常以脾升胃降来概括整个消化系统生理功能。 脾升胃降(阴升阳降)与阳升阴降的关系。,第三章 藏象(viscera state),(2)升举内脏 含义:指脾气上升能起到维持内脏位置的相对稳定,防止其下垂的作用。 生理作用:维持脏器恒定
30、于相对位置。 功能正常与否的表现 正常内脏维持恒定位置,功能正常 中气(脾胃二气的合称)下陷内脏下垂 窗口: 挂在树上的苹果与悬空的地球,中医与西医区别之一例。,第三章 藏象(viscera state),2.喜燥恶湿 与胃的特性喜燥恶湿相对而言。 窗口: 中气下陷的病机有二:脾气虚中气下陷,脾为湿困中气下陷。 (三)与形(体)、窍、志、液、时的关系 1在体合肉,主四肢 (1)在体合肉:指脾气的运化功能与肌肉的壮实及其功能发挥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治痿独取阳明”(素问痿论)。 (2)主四肢:四肢(“四末”)。,第三章 藏象(viscera state),2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1)脾开窍于口
31、:指食欲、口味等与脾主运化功能密切相关。“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 (灵枢脉度)。 (2)其华在唇:指口唇的色泽变化可以反映脾精、脾气的盛衰。 3脾在志为思 指脾的生理机能与思志密切相关。 4脾在液为涎 涎为口津,即唾液中较清稀的部分。 窗口: 我的病史。,第三章 藏象(viscera state),5.脾与长夏相通应 长夏(夏至至处暑),农历6月。 接口: 脾主四时(脾不主时)与脾主长夏(P117)。 四、肝 (一)位置形态 “体阴用阳”(临证指南医案),“刚脏”,“将军之官”(素问灵兰秘典论)。 接口: 左肝右肺:指肝气从左而升,肺气从右而降,非指解剖位置。 接口: 体与用的哲学常识。,第三章
32、 藏象(viscera state),(二)主要生理功能 1肝主疏泄 (1)含义:指肝气具有疏通、畅达全身气机,进而促进精血津液的运 行输布、脾胃之气的升降、胆汁的分泌排泄以及情志的舒畅等作用。 缺口: 朱丹溪是最早提出“肝主疏泄”? (2)生理效应 调畅气机:肝的疏泄,对全身气机起着疏通、调节作用。 A调畅脏腑经络气机,第三章 藏象(viscera state),肝气郁结,疏泄失职:闷闷不乐,悲忧欲哭,胸胁、两乳、少腹胀痛,善太息等 肝气亢逆,疏泄太过:急躁易怒,失眠头痛,面红目赤,吐血,咯血,昏厥等 肝气虚,疏泄不及:忧郁胆怯,善太息。,病理,第三章 藏象(viscera state),B
33、促进血、津液的运行,气滞血瘀:癥积,肿块,经行不畅,痛经,闭经 血随气逆:吐血,咯血,崩漏 气滞津停:水肿,痰核,病理,促进脾胃运化和胆汁的分泌排泄 A肝与脾胃气机升降有关 B对胆的影响 肝气郁结,胆汁郁滞:纳呆,口苦,腹胀腹痛,黄疸,高热,结石 调畅情志 正常心情舒畅,情志活动正常 异常 肝气郁结:抑郁不乐,悲忧善虑 肝气上逆:烦躁易怒,亢奋激动,肝脾不和(调):胸胁胀满,腹胀腹痛,肠鸣,腹泻 肝胃不和(肝气犯胃):胸胁胀痛,嗳气,恶心,呕吐,呃逆,泛酸,病理,第三章 藏象(viscera state),接口: 调畅情志功能是由调畅气机所派生的。 促进男子排精,男子排精,女子排卵、排经 女子
34、排卵、排经与心、肝、肾关系密切。 肾藏精,肝主疏泄,相反相成,调节子排精,女子排卵。 接口: 我的失败与成功案例。 接口: 女子以肝为先天。 接口: 肝主疏泄的各种生理效应都是以肝调畅气机为基础。,第三章 藏象(viscera state),2肝主藏血 (1)含义:指肝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及防止出血的功能。 (2)生理效应 涵养肝气:肝贮藏充足的血液,化生涵养肝气,防止疏泄太过。 调节血量:根据生理需要调节人体各部分血量的分配。 濡养肝及筋目:素问五脏生成“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 为经血之源:“血海”。 接口: 血海与血府。 防止出血:指肝具收摄血液循行于
35、脉中,不使之溢出脉外的作用。,第三章 藏象(viscera state),(2)功能正常与否的表现 正常疏泄功能正常,血量调节正常,脏腑功能正常,无出血之虞 肝气虚弱,收摄无力 肝不藏血 肝阴不足,肝阳上亢 各种出血 肝火亢盛,灼伤脉络 接口: 肝调节血量的功能,是以贮藏血液为前提的。肝调节血量赖藏血和 疏泄之间的协调平衡。 具有防止出血生理效应的脏腑有哪些? 肝主疏泄与主藏血的关系。,第三章 藏象(viscera state),窗口: “人卧血归于肝”(素问五脏生成)与肝病护理原则的启示。 缺口: “肝体阴用阳”:肝主疏泄,其用属阳,肝主藏血,其体属阴。 (二)生理特性 1. 肝为刚脏 肝气
36、主升主动,具有刚强躁急的生理特性(“肝为将军之官”)。 2.肝气升发 指肝气的向上升动和向外发散以调畅气机的生理特性。 接口: 肝气升发理论的发生学原理。,第三章 藏象(viscera state),(三)肝与形(体)、窍、志、液、时的关系 1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 (1)筋的概念:即筋膜,包括肌腱和韧带,是连接关节、肌肉,主司关节运动的组织。 (2)肝与筋的关系 肝之气血以养筋 肝病及筋 接口: “肝为罢极之本”(罢:耐,极:劳)。,第三章 藏象(viscera state),(3)其华在爪(“爪为筋之余”) 肝的功能正常与否显露于爪甲的色泽等变化上。 2肝开窍于目 目(“精明”),具有视物功
37、能。 “肝受血而能视”(素问五脏生成篇) “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灵枢脉度)。 接口: 五轮学说。,第三章 藏象(viscera state),3在志为怒 “怒伤肝”。 接口: 暴怒与郁怒。 4肝在液为泪 肝开窍于目,泪从目出,故肝在液为泪。 5与春气相通应,第三章 藏象(viscera state),五、肾 (一)位置形态 “腰者,肾之府也”(素问脉要精微论)。肾为先天之本,为五脏阴阳之本,封藏之本。 (二)主要生理功能 1肾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与脏腑气化 (1)藏精 含义:指肾具有贮存、封藏精的功能。 接口:精的概念(第二章 精气血津液神 P66),第三章 藏象(viscera state
38、),A.生命起源,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 B.维持和推动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C.广义之精与狭义之精 广义之精:泛指一切精微物质,包括气、血、津液以及“水谷精微”等,统称为“精气”。 狭义之精:生殖之精(先天之精)。 肾精的分类、来源、关系,第三章 藏象(viscera state),先天之精(生殖之精)禀受于父母,与生俱来 来源于水谷之精 后天之精(水谷之精) 脏腑精气充盛后余下的部分,A.分类来源,B.先后天之精的关系:先天生后天,后天养先天(P123)。 接口: A.肾为先天之本肾藏先天之精,主生殖,为人体生命的本原。 B.先天与后天的界定与特征。 C.肾精即肾所藏之精,它构成是否包括后
39、天之精?(P123) 生理效应:闭藏肾精与肾精的正常施泄。 正常与否的表现 正常肾精闭藏并正常施泄 异常肾失封藏:遗精,早泄等,第三章 藏象(viscera state),(2)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 接口: 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是肾精及其所化肾气的生理功能。 生长、发育过程:据素问上古天真论,人体生长发育的每个阶段(生、长、壮、老、已),都与肾中精气盛衰有关。 生殖机能的发育过程:据素问上古天真论,人体生殖机能的具备、成熟、衰竭丧失都是肾中精气盛衰所决定的。 接口: 齿、骨、发对于判断机体生长发育的意义(P123)。 临床表现 肾精肾气不足:生长发育不良(五迟,五软,早衰),生殖机能障碍。
40、,第三章 藏象(viscera state),(3)推动调控脏腑气化 肾阳(“真阳”、“元阳”、“真火”):肾气中具有温煦、推动、兴奋和 宣散等作用的部分。为一身阳气之本,“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 肾阴(“真阴”、“元阴”、“真水” ):肾气中具有凉润、宁静、抑制、 凝聚等作用的部分。为一身阴液之本,“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发”。 接口: 肾阴肾阳相反相成,协调平衡,维持着一身阳气阴液的“阴平阳秘”。 “久病之伤,穷必及肾”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在临床上该理论又是如何 体现的?,第三章 藏象(viscera state),肾精、肾气、肾阴、肾阳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肾精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的融合体,肾精有
41、形 肾精散则为肾气 肾气肾气无形 肾气聚则为肾精 肾阳概念如上述 相反相成,为一身阳气、阴液之根本 肾阴概念如上述 肾精亏虚:小儿生长发育迟缓,青年生殖器官发育不良,中年性机能减退、早衰。 肾气不固:遗精,早泄,带下清稀而多,遗尿,尿失禁。 肾阳不足:畏寒肢冷,腰酸,生殖机能减退等。 肾阴不足:潮热,腰酸,遗精,舌干红,脉细数等。,第三章 藏象(viscera state),2肾主水 (1)含义:指肾有主持和调节人体津液代谢的作用。 (2)机制:肾气对参与水液代谢脏腑的促进作用 肾气的生尿和排尿作用 清重新上升 浊输送膀胱 (3)正常与否的表现 正常水液代谢正常,尿液生成排泄正常 异常浮肿,小
42、便清长等。 接口: 肾有“水脏”之称(P125)。,第三章 藏象(viscera state),3肾主纳气 (1)含义:指肾具摄纳肺所吸入之清气,保持吸气的深度,防止呼吸 表浅的作用。 (2)生理效应:保持呼吸一定的深度。 (3)正常与否的表现 正常呼吸调匀,有一定深度 异常肾不纳气呼吸表浅,呼多吸少等。 接口: “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类证治裁喘症)。 肾的纳气功能实际上是肾的封藏作用在呼吸运动中的具体体现。 接口: 肾的藏精是最基本的生理功能。,第三章 藏象(viscera state),(三)生理特性:主蛰守位 主蛰:肾有潜藏、封藏、闭藏的生理特性,是对其藏精机能的高度概括。 守位:
43、肾中相火(肾阳)涵于肾中,潜藏不露,以发挥其温煦、推动作用。 接口: 火的分类与概念君火、相火,少火、壮火,龙火、雷火(P126)。 (四)肾与形(体)、窍、志、液的关系 1在体合骨,生髓,其华在发,第三章 藏象(viscera state),(1)骨的功能:支撑人体。保护内脏。运动功能。 (2)肾与骨的关系 肾藏精,精生髓(骨髓、脊髓和脑髓),骨髓滋养骨和齿(“骨者髓之府”、“肾主骨”、“齿为骨之余”),脊髓通脑成脑髓,脑为“髓海”。 (3)其华在发 发,其营养来源于血,其生机根于肾,肾藏精,精化血。 接口: 五行学说设计的整体说理模式的利与蔽,肾华在发与肺主皮毛,机械的线性联系与非线性联系
44、。,第三章 藏象(viscera state),2在窍为耳及二阴 (1)肾开窍于耳 “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灵枢脉度)。 (2)肾开窍于二阴 肾与前阴(外肾,主生殖与小便排泄)。 肾与后阴肾为一身阴阳之根本,后阴排泄糟粕赖肾的气化作用。 接口: 七窍学派与九窍学派。 肾开窍于耳的现代研究依据:胚胎发育时起于同一胚层,西药肾毒性与耳毒性的关联现象。,第三章 藏象(viscera state),3肾在志为恐 惊与恐的联系与区别,“恐则气下”。 接口: 名医类案“恐伤肾”案。俞长荣老的经历,香港警匪片的常见镜头。 4肾在液为唾 唾口水中粘稠度较高的部分 唾涎不同 涎口水中粘稠度较低,较清稀的部分 5
45、.与冬气相通应,第三章 藏象(viscera state),附:命门(略讲) 1.“命门”一词,首见于内经,但含义(眼睛)与今之命门学说不同。作为内脏的命门学说首创于难经,历代各有发挥。 2.形态:有形与无形 3.部位:“右肾命门说”、“两肾皆命门说”、“命门在两肾之间说”等。 4.功能:主火、主水与火、非水非火之肾间动气。 5.现认为命门无非强调肾中阴阳的重要性,是调节人体全身阴阳的枢纽(P130)。 缺口: 命门即肾吗?从先天的识别标志可以作出较为科学的判断。,第三章 藏象(viscera state),第三节 六腑 概说 1.六腑概念 是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的总称。 2.形态特
46、点 中空有腔。“七冲门”。 3共同生理功能:“传化物” 4生理特点:“泻而不藏”、“实而不满”。 以通为用,以降为顺。 5病理特点腑病多实,第三章 藏象(viscera state),一、胆 (一)位置形态 胆为六腑之首,又为奇恒之府。 窗口: 为什么说胆为六腑之首。 (二)生理功能 1贮藏、排泄胆汁 胆汁(“精汁”),胆(“中精之府”、“清静之府”、“中清之府”(P131)。 胆汁源于肝之余气,排泄受肝主疏泄控制,参与饮食物的消化。,第三章 藏象(viscera state),2主决断 决断作用(判断事物、作出决定)和胆的关系,主要体现在胆能消除某些惊恐等情志的影响这一点上。“中正之官” (
47、素问六节脏象论)。 窗口: 失眠的不同类型以及温胆汤(生姜,半夏,橘皮,竹茹,枳实,甘草)的运用。 接口: 胆既属于奇恒之府,又属六腑之一,第三章 藏象(viscera state),排泄胆汁帮助消化 (1)胆 以通为用 六腑之一 和肝相表里 (2)胆藏胆汁(精汁),与其它腑有别奇恒之府 二、胃(重点) (一)位置形态 胃又称“太仓”、“水谷之海”。 (二)生理功能 1主受纳水谷,第三章 藏象(viscera state),(1)受纳:胃有接受、容纳饮食水谷的功能,故称“太仓”、“水谷之海”、“水谷气血之海”、“仓禀之官”。 (2)主腐熟水谷:在脾的运化配合下,初步消化饮食物并形成食糜。 (三
48、)生理特性 1.胃气通降 (1)指胃气的向下通降运动以下传水谷及糟粕的生理特性。 (2)具体体现:胃受纳而不拒食;食糜下传小肠;糟粕下传大肠;大 肠传导。 接口: 六腑皆以通降为顺,脾胃的升降概括整个消化系统的功能,脾主升,胃主通降。 与脾主升清相对而言,胃的通降是降浊,胃的降浊是受纳的前提条件。,第三章 藏象(viscera state),2.喜润恶燥 指胃当保持充足的津液以利饮食物的受纳与腐熟。 接口: 脾与胃相表里,脾为阴土,喜燥恶湿;胃属阳土,喜润恶燥。 胃气的含义以及临床指导意义 A.含义:一身之气分布到胃的部分即胃气、脾气与胃气的合称、谷气、代称一身之气或正气。 B.临床指导意义
49、(a)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人体的正气抗病力。 (b)病理上:“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脾胃论)。 (c)诊断上:推测预后方面重视胃气(脉和缓有力,节律一致)。 (d)治疗上:顾护胃气,无犯胃气。,第三章 藏象(viscera state),三、小肠 (一)位置形态 (二)生理功能 1主受盛,化物 (1)受盛:小肠是接受胃初步消化饮食物的容器。“受盛之官” (素问灵兰秘典论)。 (2)化物:小肠对初步消化的饮食物的进一步消化作用。 2泌别清浊 (1)含义:指经过小肠消化后的饮食物,分别为水谷精微和食物残渣两部分,把精微吸收(包括“小肠主液”),把食物残渣输送到大肠。 (2)病理表现:大便溏、小便短少。
50、,第三章 藏象(viscera state),接口: 小肠功能实际上是脾升胃降功能的延伸和具体体现。 解释“利小便即所以实大便”治法。 四、大肠 (一)位置形态 (二)生理功能 主传化糟粕,主津。又称“传导之官” (素问灵兰秘典论)。 (三)病理表现:大便异常。 接口: 大肠的传导作用,是对小肠泌别清浊的承接,是胃气降浊功能的延伸,与肺气肃降,脾主运化,以及肾的气化功能有关。 大肠主津与小肠主液的区别,第三章 藏象(viscera state),五、膀胱 (一)位置形态 “脬”。 (二)生理功能 贮尿与排尿。又称“州都之官” (素问灵兰秘典论)(P134)。 膀胱的功能,全赖肾的气化。 (三)
51、病理表现:小便异常 六、三焦(难点) (一)概念 1.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第三章 藏象(viscera state),2.六腑三焦(有名有形):六腑之一,“中渎之府”(灵枢本输),“决渎之官” (素问灵兰秘典论)(P135)。 3.部位三焦(有名无形):“大府”,称“孤府”。 (二)生理功能 1六腑三焦的主要功能:疏通水道,运行水液。 接口: 三焦为“决渎之官”,说明三焦参与水液代谢过程。 符合六腑传化物而不藏的特点。 2.部位三焦的主要功能 (1)通行诸气 (2)运行水液,第三章 藏象(viscera state),接口: 参与水液代谢的各器官,必须以三焦为通道,才能正常升降出
52、入, 所以把水液代谢的平衡协调称为“三焦气化”。 三焦为水道实际上就是参与水液代谢的各器官的综合作用。 部位三焦的以上两大生理功能实际上是一个功能的两个方面。 (三)上中下三焦部位的划分及其生理特点 1.上焦 (1)位置:横膈以上(心、肺)。 (2)功能:“上焦如雾” ,是心肺输送营养至全身的作用和形式的概括。 (3)临床意义:“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温病条辨)。,第三章 藏象(viscera state),2.中焦 (1)位置:膈下脐上(脾胃、肝胆)。 (2)功能:“中焦如沤” ,概括了脾胃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作用。 (3)临床意义:“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温病条辨)。 接口: 肝居中焦指
53、解剖位置而言。 肝属下焦指肝的功能而言,由于肝肾关系密切,故谓“肝属下焦。” 3.下焦 (1)位置:脐以下(肾、膀胱、大小肠、女子胞等)。 (2)功能:“下焦如渎” ,概括了排泄废物的作用。 (3)临床意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温病条辨)。 接口: 三焦辨证。,第三章 藏象(viscera state),第四节 奇恒之府 概念: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的总称,似脏非脏,似腑非腑。 一、脑 “髓海”,主要生理功能有:主宰生命活动;主司精神活动;主司感觉运动。 脑与五脏均有关系,其中,与心、肝、肾关系最为密切。又称“元神之府”(本草纲目)。 接口: 与心藏神的接口同。,第三章 藏象(vis
54、cera state),二、女子胞 胞宫(子宫、子脏、胞脏、子处、血脏)。 生理功能:产生月经(月信、月事、月水),孕育胎儿。 (一)与天癸的关系 天癸是肾中精气充盈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具有促进性器官发育、 成熟并维持生殖功能的作用。 天癸是女子胞两大生理功能的前提。 (二)与冲、任、督、带四脉的关系 “冲为血海”,“任主胞胎”,督脉为“阳脉之海”,带脉固摄。,第三章 藏象(viscera state),(三)与心、肝、脾、肾的关系 心主血 肝藏血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 肾中精气充盛产生天癸,是月经来潮的前提,“精血同源” 接口: 精室:包括睾丸(外肾)、附睾、精囊腺、前列腺等。储藏精液、生 育繁衍,由肾所主,与冲任相关。,第三章 藏象(viscera state),第四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概说 1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生理上相互为用,相互制约;病理上相互影响。 2脏腑之间的关系是某些功能的特定联系。 一、脏与脏的关系 (一)心与肺 心主血与肺主气,心主血和肺主呼吸之间的关系,其联系的中心环 节是宗气。 血为气母,维持肺主气功能 心主血 肺主气 气帅血行,协助心推动血行,第三章 藏象(viscera state),(二)心与脾 表现在血的生成与运行过程。 血行全身,脾得养而能健运 1心主血 脾主运化 化生水谷精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秋团圆夜感恩在心中”主题班会教学设计
- Unit 3 My friends Part A(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英语四年级上册
-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2033三年级数学下册 二 千米和吨第1课时 认识千米教学设计 苏教版
- 13《猫》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 2024六年级英语上册 Unit 4 Christmas Lesson23 It's Christmas Morning教学设计 冀教版(三起)
- 《角的初步认识》(共2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Module 3 Unit8 Buying clothes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牛津上海版(三起)英语五年级下册
- “三环节教学模式”公开课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16课《血肉筑长城》教学设计和反思
- Unit2NoRules,NoOrder SectionA Pronunciation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七年级英语下册
-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2023 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科学期中考试试卷
- 手术前呼吸功能评估
- 户口未婚改已婚委托书
-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件专家版2第二讲 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
- 2024年中国物流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中国饰品行业发展状况与消费行为洞察报告-艾媒咨询
- 二甲双胍恩格列净片(Ⅲ)-临床用药解读
- 2024带病体保险创新研究报告
- 3.28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演讲稿1500字2篇
- 员工节能环保培训课件
- 《精益生产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