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2023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科学期中考试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在学校、医院和科学研究部门]附近,有如图所示禁鸣喇叭的标志。这种控制噪声的措施属于()A.防止噪声产生 B.阻断噪声传播C.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D.减小噪声传播速度2.如图是盲人用手杖敲击不同的盲道导航地砖,辨别不同的信息判断行进路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路上汽车里传出的歌声对盲人而言是乐音B.地砖发声是由地砖振动产生的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块地砖产生声音的音调不同D.盲人在耳内形成听觉3.辛弃疾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写道:“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人们能分辨出蛙声主要依据声音的()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振幅4.周末,小宁一家到日湖边游玩。妈妈拍照时,小宁正在欣赏美景:对岸树木的倒影、水中的鱼“影”时地面上留下了他的身影,关于“影”的形成原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妈妈的摄“影”——光的折射B.树木的倒“影”——光的反射C.水中的鱼“影”——光的反射D.小宁的身“影”——光的直线传播5.一束光线射到平面镜上,当入射角增大20°时,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恰好垂直,则原来的入射角是()A.15° B.25° C.30° D.35°6.如图为苍鹭从平静水面上起飞的瞬间。关于苍鹭在水面所成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苍鹭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B.苍鹭飞离水面的过程中像会变小C.水越深苍鹭所成的像离它越远D.苍鹭与它所成的像到水面的距离相等7.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不正确的是()A.图甲中,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B.图乙中,小孔成像活动中,所成的像为实像C.图丙中,漫反射的光线虽杂乱无章,但是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D.图丁中,如果逐渐减小入射角,则折射光线将逐渐远离法线8.在“探究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f,光屏是用表面涂有白漆的铁板制成。小明把夜光显示的手表置于光具座上,移动光屏,当手表与光屏分别处于如图甲所示的位置时,小明看到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若此时手表表盘指针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小明看到光屏上呈现的像为图中的()A. B.C. D.9.图中是一个截面为正方形、中空部分为椭圆形的玻璃体,则这个玻璃体()①可以看作两块凹透镜②可以看作一块凸透镜③对图示光束具有发散作用④对图示光束具有会聚作用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②③④10.如图所示为耳的结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耳廓属于外耳,负责收集声波B.鼓膜可以将声波转化为振动C.耳蜗内充满了液体和听觉感受器D.鼓室内的听小骨是固定不动的11.如图所示,为了方便盲人行走,往往在人行道上铺设具有凹凸花纹的盲道。盲人行走依靠的感觉是()A.痛觉 B.嗅觉C.触觉 D.味觉12.摩擦会产生静电,如图所示,把一根塑料绳一端扎紧,从另一端撕开,撕成许多细丝,用干燥的手从上往下捋几下,发现细丝张开了,这一现象表明细丝()。A.带同种电荷,相互吸引 B.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C.带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D.带异种电荷,相互排斥13.小嘉同学用如图所示电路研究电路中电流的规律。闭合开关,电流表A1的示数为0.5A,A2的示数为0.22A。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灯L1和灯L2串联在电路中 B.电流表A2测干路中的电流C.通过灯L1的电流为0.5A D.通过灯L2的电流为0.22A14.指纹锁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智能锁具,通过“指纹”开关S1或者“密码”开关S2都能启动电动机运转,打开门锁。下列控侧电路符合要求的是()A. B.C. D.15.如图所示导体铸件,粗细两段的横截面积的关系是S1=2S2.把该导体接入电路,则通过粗细两段导体的电流关系是()A.I1=I2 B.2I1=I2 C.4I1=I2 D.I1=2I216.导线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需要“动力”的推动,如图中用高度差形象地表示了由电池提供的这种推动作用,那么此“高度差”表示的量是()A.电流 B.电阻C.电压 D.实际的高度差17.如图所示,鸟儿落在110千伏的高压输电线上,虽然通电的高压线是裸露电线,但鸟儿仍然安然无恙,这是因为()A.鸟儿有耐高压的天性,电流过不去B.鸟脚是干燥的,所以鸟体不导电C.鸟体电阻极大,所以无电流通过D.鸟脚间电线电阻远小于鸟儿电阻,通过鸟儿电流极小18.取口香糖锡纸,剪成如图甲所示的形状,其中AB段和CD段等长。戴好防护手套,将锡纸条(带锡的一面)两端连接电池正、负极,如图乙所示,发现锡纸条很快开始冒烟、着火。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通过AB段和CD段的电流不相等 B.正常情况下,AB段会先着火C.AB段和CD段两端的电压相等 D.AB段和CD段的电阻相等19.电动汽车利用旋钮变阻器实现对转速的控制,车速仪由电路中的电流表改装,图中0、E、F为变阻器的三个接线柱。驾驶员踩下“油门”,旋钮滑片逆时针转动,车速仪示数变大。则与M、N相连接的是()A.E和F B.0和EC.0和F D.以上接法均可20.如图1所示连接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b端滑到a端,电压表示数U与电流表示数I的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电源电压是9VB.定值电阻R的阻值是6ΩC.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范围是0~12ΩD.滑片处在a端时两表的示数对应图2中A点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21.有一款个性化智能镜子,能识别“主人”的声音或面部图像而启动智能模块,主人就可以使用该平面镜。(1)该智能镜子是通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来辨别声音是否由“主人”发出的。(2)人脸识别的主要部件是:平面镜中内嵌一块带摄像头的显示屏、检测用户是否靠近镜子的传感器和智能模块等。人脸通过摄像头可成像在感光组件上,其原理如图所示,则该像的特点是。(选填“正立/倒立”“放大/缩小”、“实像/虚像”)(3)当“主人”靠近镜子时,传感器开关S1闭合,内部灯泡L工作。图像识别系统被唤醒后S2闭合,智能模块启动。下列电路设计符合该智能镜子要求的是____。(填字母)A. B.C. D.22.《康熙几暇格物编》中记载:“置钱碗底,远视若无,及盛满水时,则钱随水光而显现矣。”造成看不见钱的原因是光的。如图所示,把铜钱放在碗底B处后加适量水,从A处恰好看到铜钱的像在E处,用激光笔从A点向(填字母)处照射,可照亮铜钱;加满水,从A处看到像的位置将(填“变高”“变低”或“不变”)。23.近年来短视频产业的发展如火如荼,某短视频软件将正常录制的音频和视频通过应用程序以3倍的速度快速播放,从而达到“短”的目的,此时声波的频率也为正常声音的3倍,则此短视频中的声音与正常声音相比,音调(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声波的传播速度(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以10倍速度快速播放这些短视频,人耳听到的声音比正常播放时要少,这是因为(已知视频中声音的频率范围是60~2500赫兹)。24.在成语“盲人摸象”这个故事里,盲人是用觉来感知象的形状,感觉形成部位在。25.某同学在做“用电流表测电流”的实验中,所用的电路如图甲所示。闭合开关S后,电流表A1、A2的示数如图乙,那么R1的电流是A,R2的电流是A。26.伏安法测电阻R的电路中,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请你一起帮助完成下列问题。(1)当滑片P在某点时,电压表的示数是8.5V,电流表示数如图为A,则被测电阻R的阻值是Ω。(2)若闭合开关后发现电压表指针偏转接近电源电压值,电流表指针没有偏转,该故障的原因是____。A.电阻R接线短路 B.电阻R接线断路 C.电源接触不良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4分)27.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图中甲、乙是直径为10cm的去底塑料筒,在每个筒的一侧用橡皮筋扎一橡皮膜,再在乙筒的橡皮膜外吊一乒乓球,装置固定在两张桌面上。(1)【实验1】调节两个塑料筒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并使筒的开口对齐且相距5cm,用手往外拉开甲的橡皮膜,突然放手,听到声音并观察到图乙处的乒乓球被弹开。此实验说明了:______(填字母,多选)。A.声音具有能量 B.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C.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D.声音由振动产生(2)实验1中,乒乓球的作用是:。(3)【实验2】为了进一步探究响度和距离的关系,小组成员将甲、乙两筒的距离s分别调节到10cm、15cm、20cm,重复上述实验,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逐渐减小。根据实验2的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28.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碰到以下两种情况:①让三束平行光射向透镜,移动右侧的光屏,结果在距离透镜10cm处,看到光屏上一个亮点;②将激光束换成蜡烛,一边移动点燃的蜡烛,一边移动光屏,记下的实验数据,见下表:实验序号物距u/cm像距v/cm像的大小140.013.0缩小2230.018.0缩小3320.020.0等大4415.030.0放大5512.050.0放大根据以上情况:(1)该凸透镜的焦距f=cm;(2)当蜡烛距离透镜中心60cm时,光屏到透镜中心的距离v为____。A.10cm~13cm B.13cm~18cm C.18cm~20cm(3)将物体由距离透镜40cm处匀速移动到距离透镜20cm处,所用的时间为2s,物体移动的平均速度物体的像移动的平均速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4)某同学用自制的水凸透镜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如图所示。他继续向水凸透镜内注水,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A.光屏应向右移动,成缩小的像 B.光屏应向左移动,成放大的像C.光屏应向左移动,成缩小的像 D.光屏应向右移动,成放大的像(5)该同学取下自己的近视眼镜,把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某个位置,移动光屏后在光屏上也得到了清晰的像。当他拿掉自己的眼镜后,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移动(选填“左”或“右”)。29.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为了使实验操作简便,小敏用电阻箱代替不同的定值电阻,电阻箱能提供0~9999Ω的任意整数值的阻值。现有器材:电源(恒为6V)、滑动变阻器(1A50Ω)、电压表(0~3V)电流表(0~0.6A)、电阻箱、开关和导线若干。(1)请完成实物图甲的连接(要求滑片在最右端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最大)。(2)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3)实验开始时,调节电阻箱使其接入电路的阻值为5Ω,闭合开关,再调节滑片使电压表示数达到设定值,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电压表示数为V。(4)小敏多次改变电阻箱接入电路的阻值,测得相应电流,并得出了实验结论。根据所给量程和设定电压,电阻箱阻值可调节的范围为。四、解答题(第30题2分,第31、32、33题每题4分,34题6分,共20分)30.(画图题)将图中的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补画完整。31.(说理题)“海市蜃楼”是一种与光学有关的自然现象,如图甲是海面上形成“海市蜃楼”的图解。【资料1】光从一种物质斜射入另一种物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而人的视觉总是感到物像是来自直线方向上的。【资料2】如图乙所示,光从密度较大的介质斜射入密度较小的介质时,会偏离法线而改变传播方向。【资料3】海面上的下层空气温度低,在一定的高度内,高度越高,温度越高,空气的密度越小.请根据以上提供的资料和所学光学知识对“海市蜃楼”现象做出解释。32.如图所示电路中,已知R1=40Ω,R2=60Ω,当开关S闭合后,通过电流表的示数为0.3A,求:(1)电阻R1两端电压;(2)通过电路的总电流。33.在某校举行的科技节中,小金设计了一款模拟网红产品“可调节加热桌垫”的电路图,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3V,电阻R2的阻值为5Ω,滑动变阻器R1的铭牌是“25Ω1A”。求:(1)电压表的读数为1V时,电流表的示数是多少?(2)当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调到最大时,电压表的示数是多少?34.握力能反映上肢力量发展水平,是体质健康测试项目之一,握力测试如图甲。某项目化学习小组同学想制作简易握力计,选用电压表来显示握力的大小。他们设计的电路原理图如图乙,其中电源电压3V,定值电阻R1阻值为6Ω,电压表量程为0~3V,轻质细杆将弹簧与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相连。(1)【初步调试】用手往下拉弹簧,电压表示数如何变化?。(2)【表盘改造】为方便读数,小组同学想在电压表表盘上标注相应的握力值。经测定,变阻器R2接入电路的阻值与握力F关系如图丙,求在电压表刻度为1.5V的位置上所标注的握力大小。(写出计算过程)(3)【优化改进】握力一定时,电压表指针偏转角度越大,握力计精确度就越高。以下改进方法中能提高握力计精确度的有____。(可多选)A.定值电阻更换为3Ω B.电源电压增大到4VC.电压表用0~15V量程 D.电压表改接在R1两端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识点】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解析】【分析】
控制噪声有三种方法:防止噪声的产生(即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即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和防止噪声进入耳朵(在人耳处减弱)。禁鸣喇叭就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解答】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防止噪声的产生;故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2.【答案】B【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特性【解析】【分析】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其三要素为响度,音调和音色。【解答】A.路上汽车里传出的歌声对盲人而言是噪音;B.地砖振动发出声音;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块地砖产生声音的响度不同;D.盲人在大脑皮层形成听觉。故答案为:B3.【答案】A【知识点】声音的特性【解析】【分析】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声音的特点叫音色。
【解答】人们能分辨出蛙声主要依据声音的特点不同,即音色不同,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4.【答案】C【知识点】光的反射【解析】【分析】(1)“摄影”,即利用照相机照相,是利用凸透镜成像,属于光的折射。
(2)“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原理。
(3)水中鱼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鱼的虚像。
(4)影子的形成、日月食以及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解答】A、妈妈的摄“影”,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A项说法正确。
B、树木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项说法正确。
C、水中的鱼“影”,水中鱼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鱼的虚像,即鱼“影”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项说法错误。
D、小宁的身“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项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5.【答案】B【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解析】【分析】根据光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分析判断。
【解答】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那么后来的入射角为:90°÷2=45°。现在的入射角比原来的入射角大20°,则原来的入射角为:45°-20°=25°。
故选B。6.【答案】D【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解析】【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分析判断。
【解答】A.苍鹭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故A错误;
B.根据平面镜成像“物像等大”的规律可知,苍鹭飞离水面的过程中,像的大小不变,故B错误;
CD.根据“物像等距”可知,苍鹭所成的像到水面的距离始终等于它到水面的距离,与水深无关,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7.【答案】D【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镜面反射与漫反射;光的折射规律;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解析】【分析】(1)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它可以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变得发散;
(2)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小孔成像时,像是倒立的实像;
(3)光线射到凹凸不平的表面上时,反射光线会射向不同的方向,这是光的漫反射。光的漫反射中,每条反射光线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4)在光的折射中,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入射角的减小而减小。
【解答】A、图甲中,由于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所以光线过凹透镜后变得发散了,A正确,不合题意;
B、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小孔成像时,像是倒立的实像,B正确,不合题意;
C、光的漫反射中,每条反射光线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C正确,不合题意;
D、图丁中,如果逐渐减小入射角,则入射角出减小,即折射光线将逐渐靠近法线,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8.【答案】D【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解析】【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凸透镜成像不仅左右相反、而且要上下相反。【解答】根据图片可知,像距小于物距,那么此时应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谓“倒立”,即上下颠倒后再左右颠倒;根据甲、乙两图可知,手表表盘的分针指向里,则左右颠倒时在图示位置可观察到分针指向外,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9.【答案】B【知识点】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解析】【分析】首先根据形状确定透镜的种类,并确定它们对光线的作用。【解答】根据图片可知,左右两侧的玻璃体中间薄而周围厚,那么可以看作两块凹透镜,则它们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10.【答案】D【知识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解析】【分析】耳分为外耳中耳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能收集声音。中耳有鼓膜鼓室听小骨,将声音转化成振动并放大声音的作用。内耳有前庭半规管耳蜗等。耳蜗内有液体和听觉感受器。【解答】A.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收集声音。故A不符合题意。B.中耳有鼓膜鼓室听小骨,鼓膜将声音转化成振动,听小骨放大声音的作用。故B不符合题意。C.内耳有前庭半规管耳蜗等。耳蜗内有液体和听觉感受器。故C不符合题意。D.听小骨接收到鼓膜振动后会带动听小骨振动并将振动放大。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11.【答案】C【知识点】人的感觉【解析】【分析】此题考察的是人的各种感觉;【解答】人有多种感觉,如痛觉,嗅觉,触觉和味觉等;人行道上铺设具有凹凸花纹的盲道。盲人行走依靠的感觉是触觉;
故答案为:C.12.【答案】B【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解析】【分析】根据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分析。
【解答】用干燥的手从上往下捋几下,那么细丝都会带上同种电荷,所有的细丝张开,说明它们之间产生了排斥力,则这个现象表明:细丝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13.【答案】D【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解析】【分析】由电路图可知,两灯泡并联,电流表A1测L1支路的电流,电流表A测干路电流,由此可知L1的电流和干路电流,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求出通过灯L2的电流;
电路中的电流方向是从电源正极出发经用电器流回负极。
【解答】由电路图可知,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出经过开关、电流表A1,分为两个支路,一支通过L2、A2,另一支通过L1,回到电源负极,所以两灯是并联的,电流表A2测L2支路的电流,电流表A1测干路电流,所以干路电流为0.5A,L2的电流为0.22A;由于并联电路电流规律:I=I1+I2,故通过灯L1的电流:I1=I-I2=0.5A-0.22A=0.28A。
故答案为:D。14.【答案】D【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设计【解析】【分析】用电器相互影响为串联,不相互影响为并联,据此分析两个开关的串并联关系即可。【解答】根据题意可知,只闭合S1或只闭合S2时,都能启动电动机,那么二者不相互影响,应该为并联,然后再与电动机串联,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15.【答案】A【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解析】【分析】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判断。
【解答】粗细两段横截面积不同的导体接入电路,它们是串联的,根据“串联电路各处电流都相等”的规律可知,通过两段导体的电流I1=I2,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16.【答案】C【知识点】电压【解析】【分析】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流是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的。电阻是阻碍电子运动的。
【解答】高度差形象地表示了由电池提供的这种推动作用,电池是提供电压的装置,所以“高度差”表示的是电压。故选:C。17.【答案】D【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解析】【分析】根据欧姆定律分析判断。
【解答】当小鸟站立在高压线上时,它和两脚之间的高压线为并联。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可知,此时它们两端的电压相等。由于小鸟的两脚之间的导线阻值远远小于小鸟的电阻,因此小鸟会被短路,此时通过小鸟的电流很小,因此不会触电,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18.【答案】B【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焦耳定律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解析】【分析】A.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判断;
D.根据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的知识分析;
B.根据Q=I2Rt比较相同时间内产生热量的多少即可;
C.根据U=IR分析电压大小。
【解答】A.根据图片可知,AB段和CD段串联,则通过二者的电流大小相等,故A错误;
D.AB段和CD段等长,且材料相同,而AB段较细,而电阻与横截面积成反比,即AB的电阻大于CD段,故D错误;
B.根据Q=I2Rt可知,在相同时间内,AB段产生热量大于CD段产生的热量,即AB段先着火,故B正确;
C.根据U=IR可知,AB段电压大于CD段电压,故C错误。
故选B。19.【答案】B【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解析】【分析】旋钮滑片逆时针转动,车速仪示数变大,连入电路电阻变小,据此分析。【解答】由题意可知,驾驶员踩下“油门”,旋钮滑片逆时针转动,此时车速仪示数变大,电路中的电流变大,根据欧姆定律,电路的总电阻变小,则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小,如果接线柱M接0点,则接线柱N应该接E点。
故B正确。
故答案为:B。20.【答案】D【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路的动态分析【解析】【分析】考查电路的动态分析,属于综合题,滑片在a端时,滑动变阻器阻值最小,电流最大,电压表读数即电源电压。滑片在b端时,阻值最大,电流最小,电压表读数最小。
【解答】A.滑片最左端时,电阻最小电流最大,电压表读数即电源电压为9V,所以A正确;
B.电阻=电压/电流=9V/1.5A=6Ω,所以B正确;
C.b端时,电压为3V,滑动变阻器电压为6V,电流为0.5A,电阻=6V/0.5A=12Ω,所以C正确;
DA点时,电流最小,电阻最大,应该是b端,所以D错误。
故答案为D21.【答案】(1)音色(2)倒立、缩小的实像(3)B【知识点】声音的特性;串、并联电路的设计【解析】【分析】(1)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
(2)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分析。
(3)根据题意分析两个开关的连接方式、灯泡与智能模块的连接方式。
【解答】(1)因为每个人的发声音色不同,所以智能镜子是通过音色来辨别声音是否由“主人”发出的。
(2)人脸通过摄像头可成像在感光组件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3)根据题意可知,当用户靠近镜子时,传感器开关S1闭合,内部灯泡L工作,图像识别系统被唤醒后S2闭合,智能模块启动,这说明智能模块与灯泡互不影响,是并联的,且开关S1在干路中控制整个电路,S2控制智能模块,故B正确。
故答案为:(1)音色;(2)倒立、缩小的实像;(3)B。22.【答案】直线传播;E;变高【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解析】【分析】(1)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知识分析解答;
(2)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分析解答;
(3)根据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的折射规律分析解答。
【解答】(1)造成看不见钱的原因是光的直线传播,即硬币发出的光被碗的侧壁挡住了;
(2)把铜钱放在碗底B处后加适量水,从A处恰好看到铜钱的像在E处,说明硬币发出的光从水面射入人的眼睛。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可知,只要激光沿原路径反方向射回,就能照亮硬币,即激光笔从A点向E处照射。
(3)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因此我们看到水中的物体位置会靠上,即位置将变高。23.【答案】变大;不变;部分声音频率变高后,超出人的听觉频率范围【知识点】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性【解析】【分析】(1)声音的高低叫音调,与发声体的频率大小有关;
(2)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3)人类的听觉范围为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和低于20Hz的声音,我们都听不到,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声波的频率也为正常声音的3倍,则此短视频中的声音与正常声音相比,音调变大;
(2)声音的传播速度与频率无关,只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因此声波的传播速度不变;
(3)若以10倍速度快速播放这些短视频,人耳听到的声音比正常播放时要少,这是因为部分声音频率变高后,超出人的听觉频率范围。24.【答案】触觉;大脑皮层【知识点】人体运动系统的组成【解析】【分析】用手触摸为触觉,触摸的信号都会在大脑皮层形成。
【解答】盲人是用手来触摸象,从而来感知象的形状和大小,感觉形成部位在大脑皮层。
故答案为:触觉;大脑皮层。25.【答案】1;0.5【知识点】电流的测量及电流表的使用;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解析】【分析】首先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比较两个电流表的示数大小,再根据图乙确定两个电流表的示数,最后再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分别计算出通过两个电阻的电流大小即可。
【解答】根据甲图可知,两个电阻并联,电流表A1测通过R2的电流,电流表A2测干路电流。
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可知,电流表A1的示数小于A2的示数;
根据乙图可知,A1的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则示数为0.5A;A2的量程为0~3A,分度值为0.1A,则示数为1.5A;
则通过R2的电流为0.5A,通过R1的电流为:I1=I总-I2=1.5A-0.5A=1A。
26.【答案】(1)1.7;5(2)B【知识点】电流表、电压表在判断电路故障中的应用;伏安法测电阻的探究实验【解析】【分析】伏安法测电阻,电流表与被测电阻串联,电压表与被测电阻并联,注意量程选择。根据欧姆定律得到电阻大小,为了让结果更准确,可以多次测量取平均。
【解答】(1)由图可知,电流表接大量程,分度值为0.1A,故电流表示数如图为1.7A;电压表的示数是8.5V,R=UI=8.5V1.727.【答案】(1)A;B;D(2)放大实验现象(3)声音的响度与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距离越远,响度越小【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产生;声音的特性【解析】【分析】在实验一中,借助乒乓球的跳动可以间接感知到发声的橡皮膜在振动;在实验二中,乒乓球弹开的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乒乓球弹开的幅度越小,声音的响度越小,据此分析它的作用;乒乓球的振动幅度减小,说明声音的响度逐渐减小,此时两个小筒的距离逐渐增大,由此分析声音的响度与距离远近的关系。【解答】(1)A、声音能够引起乒乓球的振动,说明声音具有能量;故A正确;
B、两个筒没有接触,中间只有空气,因此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故B正确;
C、该实验没有在真空环境中实验,故C错误;
D、乒乓球被弹开,说明声音由振动产生,故D正确。
故选ABD。
(2)乙筒的橡皮模振动幅度太小不容易看出来,用乒乓球可以将振动放大。故乒乓球的作用是放大实验现象。
(3)乒乓球的振动幅度减小,说明声音的响度逐渐减小,此时两个小筒的距离逐渐增大,由此分析声音的响度与距离远近有关,距离越远,响度越小。28.【答案】(1)10.0(2)A(3)大于(4)C(5)左【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解析】【分析】(1)根据2倍焦距成等大的实像,物距和像距相等分析。
(2)以由表格中数据知,当像距为50cm时,物距为12cm,为标准,根据折射光路可逆和物距减小,像和像距都变大的特点即可判断。
(3)知道物体的移动距离和移动时间,求出物体的移动速度;从图象上读出,当物距由40cm变为20cm时,像距的变化情况,求出像的移动速度。
(4)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来确定调节光屏的方法。
(5)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解答】(1)根据表格数据知,当物距等于像距等于20.0cm时成等大的实像,故2f=20.0cm,焦距为10.0cm。
(2)由于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故当蜡烛离光屏60cm时,物体处于2倍焦距之外,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即:20cm>v>10cm。
凸透镜成像的实质是光的折射,折射光路是可逆的,由表格中第5组数据知,当物距为50cm时,像距为12cm,由于物体成实像时物距变大,像和像距都变小,所以当蜡烛离光屏60cm时,像距小于12cm,故选A。
(3)物体由距凸透镜40cm处移动到距凸透镜20cm处,物体移动的20cm,像距由13cm变为20cm,只移动了7cm,时间相同,根据v=st知,则物体移动的平均速度大于物体的像移动的平均速度。
(4)当继续向凸透镜内注水,使水凸透镜的焦距变小,透镜的聚光能力变强,像会向透镜方向移动,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将靠近透镜向左移动,而且像变小,故选C。
(5)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放在凸透镜与烛焰之间,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会使原来会聚的像推迟会聚成像,所以拿掉拿掉自己的眼镜后,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左移动。
故答案为:(1)10.0;(2)A;(3)大于;(4)C29.【答案】(1)(2)保护电路和控制电阻箱两端的电压不变(3)2(4)4~25Ω【知识点】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解析】【分析】(1)根据滑片在最右端时滑动变阻器接入阻值最大确定滑动变阻器接入的接线柱。
(2)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应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据此分析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3)根据图乙电流表所选量程确定分度值读数,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阻箱两端的电压,即为电压表的示数。
(4)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应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求出变阻器分得的电压,根据分压原理,求出当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时电阻箱接入电路的阻值,根据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和电流表的量程确定电路中最大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阻箱接入电路的最小电阻,进而确定电阻箱可调节的范围。
【解答】(1)滑动变阻器串联在电路中,滑片在最右端时滑动变阻器接入阻值最大,故滑动变阻器左下接线柱连入电路中,如图所示:
(2)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应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因此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同时还有保护电路的作用。
(3)由图乙可知,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示数为0.4A,则电阻箱两端的电压为:UV=IR=0.4A×5Ω=2V,即电压表的示数为2V。
(4)由(3)可知,电阻箱两端的电压始终保持UV=2V,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变阻器分得的电压:U滑=U-UV=6V-2V=4V,则电阻箱两端的电压为变阻器分得电压的2V4V=0.5倍,根据分压原理,当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50Ω时,电阻箱接入电路的电阻为:R大=0.5×50Ω=25Ω;因为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A,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由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可知,电路中允许通过的最大为0.6A,由欧姆定律可知,此时电阻箱接入电路的最小电阻:R小=UVI大=2V0.6A≈3.3Ω,由电阻箱的特点可知,电阻箱接入电路的最小电阻为4Ω,因此电阻箱可调节的范围为4Ω~25Ω30.【答案】【知识点】透镜的光路图【解析】【分析】在作凸透镜、凹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的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来作图。
【解答】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图所示:
31.【答案】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海市蜃楼是光在沿直线方向传播时,在密度不均匀的空气层中,经过折射造成的结果;人的眼睛逆着入射光线看,看到的是景物的虚像。【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课题申报书:协同提质背景下县域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的保障机制的研究
-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7课 新航路的开辟(1)教学教学设计 岳麓版必修2
- 二年级语文上册 课文5 15《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2025年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学员反馈与建议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竞赛能力税务师试题及答案
-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考试高分技巧试题及答案
- 2024年五年级英语下册 Unit 10 Where were you yesterday第2课时教学设计 湘少版
- 2025年初级会计师考试重点习题试题及答案
- 2024年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考试考点分析试题及答案
- 2025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模式与试题及答案
- 工业设计项目报价单模板
- 手术前呼吸功能评估
- 针灸优势病种
- 中华八大菜系-闽菜
- 基于单片机的恒压供水系统设计(附原理图、程序清单及外文翻译)
- 《中医诊断学课件》
- MQL4命令中文详解手册
- 保安外包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标)
- 2023年浙江杭州市属事业单位统一招聘工作人员371人笔试参考题库(共500题)答案详解版
- 办公耗材采购 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国家开放大学《人文英语3》章节测试参考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