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八大菜系-闽菜_第1页
中华八大菜系-闽菜_第2页
中华八大菜系-闽菜_第3页
中华八大菜系-闽菜_第4页
中华八大菜系-闽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什么地方的简称叫“闽”?闽菜福建

福建省位于中国东南部,面临大海,背负群山,气候湿和,雨量充沛,大地常绿,四季如春。沿海地区海岸线漫长,浅海滩涂辽阔、鱼、虾、螺、蚌、鲟、蚝等海鲜佳品常年不绝。辽阔的江河平原,则盛产稻米、蔗糖、蔬菜、花果,尤以荔枝、龙眼、柑桔等佳果誉满中外。

山林溪间盛产茶叶、香菇、竹笋、慧米及鹿、石鳞、河鳗、甲鱼、穿山甲等山珍野味。《福建通志》有“茶笋山木之饶遍天下”、“鱼盐蜃蛤匹富齐青”、“两信潮生海接天,鱼虾入市不论钱”、“蛙蚶蚌蛤西施舌,人馔甘鲜海味多”等诗句,这些都是古人对闽海富庶的高度赞美。福建省包括9个地级市:福州厦门泉州漳州莆田三明南平宁德龙岩山丘面积大,平原面积小。素有“东南山国”之称。东山岛九龙祭瀑布群五一广场五老峰冠豸山十八重溪南少林寺遗址南普陀寺厦门大桥古田会议会址太姥山太姥山太姥山崇武古桃源洞武夷山武夷山武夷山永定土楼永定土楼永定土楼永定土楼漳州土楼清源山湄洲岛胡里山炮台郑成功纪念馆集美嘉庚园青云山鼓山鼓浪屿鼓浪屿鼓浪屿鼓浪屿鼓浪屿鼓浪屿鼓浪屿福建菜

由福州、闽南(以厦门、泉州为中心)、闽西(客家话区)三部分组成。福州菜淡爽清鲜,重酸甜,讲究汤提鲜,擅长各类山珍海味,闽南菜包括泉州、厦门、漳州一带,讲究作料调味,重鲜香:闽西菜包括长汀及西南一带地方,偏重咸辣,烹制多为山珍,带有山区风味。故此,闽菜形成三大特色,一长于红糟调味,二长于制汤,三长于使用糖醋。甜而不腻,酸而不峻,淡而不薄。

闽菜特征刀工严谨,入趣菜中汤菜居多,滋味清鲜调味奇异,甘美芳香烹调细腻,丰富多彩佛跳墙

福建地区的首席传统名菜,相传始制于清朝末年。清光绪年初,福州市聚春园菜馆郑春发采用在衙门时以坛煨菜的方法,用海参、鱿鱼、鱼翅、鸡肉、鸡肫肝、千贝、海米等18种珍贵原料作主料,以陈酒、姜、茴香、桂皮等作配料,放在陶制瓦罐中煨制,创制出鲜美绝伦的菜肴。此菜制成后前往品尝的人越来越多。一次,有几个秀才慕名前往品尝此菜,刚打开煨菜的坛盖,顿时便觉异香扑鼻,有人脱口而出:“妙哉!如果佛祖闻此菜香味也会破戒越墙来品尝。”于是秀才们当场赋诗:“坛放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这样人们就称此菜为“佛跳墙”。佛跳墙的其他来历2一说,发明此菜者乃一帮要饭的乞丐。这些乞丐拎着破瓦罐,每天到处要饭,把饭铺里各种残羹剩饭全集在一起。据说有一天,有一位饭铺老板出门,偶然闻到街头有一缕奇香飘来,遁香而发现破瓦罐中剩酒与各种剩菜倒在一起。这位老板因此而得启悟,回店以各种原料杂烩于一瓮,配之以酒,创造了佛跳墙。佛跳墙的来历3二说,福建风俗中有一个规矩叫“试厨”。按这规矩,新婚媳妇第一天上门,第二天回门,第三天须到夫家在大庭广众面前试厨,这是对新媳妇治家本领的测试。相传有一个从小娇惯的女子,不会做菜。出嫁前因此而为即将到来的试厨而发愁。母亲为女儿想尽了办法,最后把家藏之山珍海味都翻找出来,一一配制后用荷叶装成小包,反复叮嘱女儿各种原料的烹制方法。谁知这位新娘到了试厨前一天,慌乱中忘记各种烹调方法。她到了晚上才到厨房,把母亲包好的各种原料一包包解开,堆了一桌无从下手,正在无计可施之际,又听公婆要进厨房。新媳妇怕公婆挑剔,见桌边有个酒坛,匆忙中将所带的原料都装入坛内,须手用包原料的荷叶包住了坛口,又把这酒坛放在了快灭火的灶上。想想明天要试厨,新媳妇生怕自己无法应付,就悄悄溜回了娘家。第二天,宾客都到了,却不见了新媳妇。公婆进厨房,发现灶上有个酒坛,还是热的。刚把盖掀开,就浓香四溢,宾客们闻到香味都齐声叫好,这就成了佛跳墙。太极明虾西施舌

太平燕七星鱼丸蚝仔煎土笋冻沙茶焖鸭块福建一带用沙茶酱烹制的鸭菜,其制法别致,风味独特。“沙茶”一词起源于印尼语,本意是“烤肉串”。传入我国后,“沙茶”指那种烤肉串用的香辣调味品,被叫做“沙茶酱”,是采用花生仁、椰子肉、虾米等30多种原料,经磨碎或炸酥、研末,再加花生油、精盐熬煮而成,是一种特殊的调料。“沙茶焖鸭块”就是用沙茶酱烹制而成的。

基本做法是:将鸭剁成块,加蒜泥、沙茶酱、辣椒酱、酱油、白糖、味精、绍酒翻炒,然后加猪骨汤、焖熟,再加香菜稍焖起锅摆成原鸭形,淋上熟鸡油即成。

沙茶焖鸭块醉糟鸡

烹调方法擅长于炒、溜、煎、煨,尤以“糟”最具特色。荔枝肉1把肉切成薄薄的一片,用刀背剁下肉片好让它入味!用盐、味精、老酒腌一会儿;把土豆切成丁!2把腌好的肉用手把水分挤干,再放一个鸡蛋均匀地搅拌一下!用面粉薄薄地洒在肉上面!

3等油热到八分熟,把肉片一块一块放下去,然后连土豆也放到油里一起炸;等肉片和土豆变成金黄色捞起来备用!

4先配制调味汁,倒一点番茄酱(可以多倒一点)再放两大勺糖和两大勺醋,还有味精,盐,再倒一点凉开水搅拌一下。5锅里倒一点油(不用太多,因为肉和土豆里都有油)把调味汁倒到锅里,水开了之后再倒一点淀粉水;然后再倒进肉和土豆,炒一下就可以出锅了!

这才是人间极品!!闽菜的“多”:海鲜多汤菜多酸甜口味多多红糟调味光饼蛎饼洪濑鸡爪贡糖烧肉粽春卷沙茶面就吃这些,还真以为吃遍福建名菜呀!福清小吃知道不?白痴!福清小吃福清鱼丸的外壳质地细腻而富有弹性,食之爽滑丰润,配上馅料更加可口。传说一商人搭船外出经商,因遇台风船避入港湾而触礁,等待修好再航。船上天天以鱼当饭,商人吃腻了,闻腥欲呕。船家见此,就将船上仅有的一些薯粉拌入切成长条的鱼肉入锅煮来吃,鱼比先前好吃多了,但商人仍难下咽。船家便进一步将鱼剔去骨,剁成鱼糜,调入薯粉,搅匀后入锅氽熟,果然味道鲜美,入口滑爽,别具风味。后来商人生意失败,开起“卖鱼丸子”店。从此鱼丸流传了下来。

福清鱼丸扁肉的老祖宗就是大家熟悉的“馄饨”。扁肉因其馅料、汤料、吃法、调味上的差异,分为煮扁肉、炸扁肉、炝扁肉、三鲜扁肉、虾肉扁肉、扁肉面等20多个品种。南北宋之际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民族英雄李纲(1083~1140)一度被贬到沙县负责税务,他很喜欢沙县的扁肉,曾用他的生花妙笔写诗称赞过沙县的扁肉:“浑沌乾坤一包中,常存正气唱大风。七峰叠翠足娱晚,十里平流任西东。”至今传为佳话。

福清扁肉

说了这么多扁肉的前世今生,都快没地方摆拌面啦——拌面,要和北方的朋友解释呢,就是极简版本的杂酱面,没有肉丁没有菜码,只得一味酱。且看:滚开的水,手起面落,翻滚间已被大笊篱抄起,腕底一沉一抖,即倾入碗中;碗底早伏着花生酱、酱油、猪油和味精少许;手快脚快递上桌,一筷子两三下拌匀了,嗯~~好一碗喷香好味的拌面哪!海蛎饼番薯丸光饼夹锅边

用面粉加少许食盐烘制而成的饼类食物,直径约6厘米,中间带有穿孔,食之清香可口。福州人吃光饼有诸多花样,有将炒干的海苔菜夹在饼中再加上酸辣佐料的苔菜饼,有夹青菜“雪里红”的辣菜饼,有夹红糟三层猪肉或米粉肉的夹肉饼等等。如今福州人宴桌上也摆上了光饼。光饼

又名春饼。据载,宋代人制法是将米磨浆制成薄饼,以菜肉为馅,包成卷筒形,既当饭又当菜。现在春卷皮以改用面粉制作,馅一般可用豆芽、韭菜、豆腐干,有的还放上肉丝、笋丝、葱花等,更有用海蛎、虾仁、冬菇、韭黄等制成。春卷用微火油炸呈金黄色,外酥内嫩,有称“炸春”。

春卷以槟榔芋煮熟捣烂加红枣、樱桃、瓜子仁、冬瓜糖、白糖、桂花和熟猪油等辅料制成。芋泥中的上品称为“太极芋泥”和“八宝芋泥”。由于猪油蒙盖,制成后貌似冷食,实则热食。在酒宴上常在收席前做为甜点推出。福建东部沿海地区皆有做芋泥的习俗。其中尤以福州芋泥最为有名,是福州地区典型的甜食。福州民间盛传,当年福州籍爱国英雄林则徐曾在广州以家乡风味芋泥“宴请”洋人,让其烫破嘴皮而出丑。闽东福鼎产的良种大槟榔芋制成的芋泥,质地细腻,堪称一绝。芋泥

以精面粉为原料,辅以精盐、茹粉、食油等手工拉制晾干后而成。线面粗细0.7毫米以内,有的能用1斤面粉制成6米长的线面近1000根。福州线面具有煮时不糊,柔韧滑润,咀不粘齿,牵丝缕缕等特点。煮食方便简单,将线面投入沸水锅中,待线面上浮后捞起,倒入炖好的羊肉、鸡肉、或猪上排汤中,调些福建老酒、葱花等,芬香味美。福州风俗,过生日要吃线面加上2个鸭蛋,称“太平面”,寓意平安长寿。线面

以面粉为主料,以猪肥膘肉、葱花、生芝麻为辅料制成的一种烤炉酥饼。做法是:把面粉揉成饼皮,肥膘肉丁用白酱油、味精、精盐、五香粉或椒盐、胡椒粉等佐料腌醉做成馅料,包馅时塞进大把葱花,饼面上撒入生芝麻,贴炉烘熟。

福州传统风味小吃中还有一种叫虾干肉饼,制法与葱肉饼相似,形状大小与光饼相同,加虾干碎、肉丁、椒盐等为馅,贴炉烤制而成,香酥可口,已有三四百年历史。

葱肉饼

制作千层糕时要先“发肥”,即先以面粉加水搓成面团,用滚水煮过,再加入面粉及糖搓匀。加入鸡蛋粉、奶粉等搅拌均匀后,擀成片状,上铺肥猪肉、红枣、冬瓜条等碎片,对摺,再撒上配料。如此一摺一撒而成层状或书页状,故名;作好蒸熟即可切块食用。千页糕

燕皮是用精选猪后腿瘦肉,剔去肉筋和骨膜,切成细条,用木棰捣成肉泥,徐徐加入用细孔绢筛筛过的薯粉和适量清水,反复搅拌,不断压匀,初成硬坯,然后放在条板上,轧辗成薄片。敷上一薄层薯粉,折叠起来,略干为鲜燕皮。继续晾干为干燕皮,一般包装久贮一年不坏。包馅前,用刀切燕皮成约二寸左右方片,待用。馅选瘦猪肉和虾米、荸荠、紫菜等共剁成酱,后加少许酱油、葱白调味,取燕皮方片包成小扁,表如石榴状,蒸熟即成肉燕。福州人常将“扁肉燕”与去壳鸭蛋相配作菜肴,因福州话“蛋”叫“卵”,“鸭卵”音谐“压乱”,取“压”了“乱”就会平安之意,故称“太平燕”,“燕”与“宴”同音,又称“太平宴”。“太平燕”是福州婚聚喜庆宴席上的一道“大菜”,上席时鸣放鞭炮,客人要待新郎新娘或长辈即席致谢后,方可食用。扁肉燕深受台湾同胞和海外福州侨胞喜爱,到福州来,必带燕皮回去馈赠亲友。太平燕

主要是糯米磨成浆,经过制作,依靠糖、花生、豆沙、油等佐料而成。时令和节俗不同,分为4大类。1)为圆形,内有虚有实,油炸或流滚粉成,如油炸、抱滚粿。抱滚粿外面滚上拌好的豆粉、黑芝麻和糖,宜边揉边吃。2)形扁圆,皮薄馅多,或蒸熟,或油炸,如糯米粿、菜丝粿、豆沙粿。3)粿多三角、四角、菱形,以蒸为主,也可油炸,如芋粿、九重粿、粳米粿、白八粿、糖粿。4)糕多圆形或三角,松软有弹性,以蒸为主,如盏糕、白发糕、荸荠糕。粿多是甜食的,也有花生粿、咸馅粿等是咸味的品种。粿

“烰”(音pu),福州方言,用大量的油炸食品称为“烰”。“烰油米时”色泽金黄油亮,皮馅分离、外香酥,内甜软。烰油

包子大集清明餜粉

福州人重视清明节祭墓,扫墓时必带清明餜祭祖以表孝心,因其剂皮用“菠菠草”(一种野菜)染色,所以又叫菠菠餜。漆器,与景泰蓝、玉器、牙雕合称中国工艺美术的“四大名旦”,沈绍安因此成为福州脱胎漆器的鼻祖。脱胎漆器的制作方法分为脱胎和木胎两种。脱胎是以泥土、石膏、木模等为产品的坯胎,然后用夏布(麻布)或绸布和生漆在坯胎上逐层裱褙上去,待阴干后,敲碎或脱下原胎后,留下漆布器形,再经过上灰地、打磨、漆研磨,施以各种装饰纹样,便成了光亮绚丽的“脱胎漆器”工艺品了。福州纸伞品种繁多,主要有花伞、明油伞、丝棉纸伞、蓝绿硼伞、双层花伞、绢印采画花和绢印套色童伞等。和其它工艺品一样,即便是小小一把纸伞,制作的工艺也是丝毫马虎不得的。伞骨必须是闽北5年以上的青山老竹,韧性大,弹力强,经过特殊处理,能防霉、防烂、防蛀。伞面用的是本省特有的精制棉纸,拉力强,刷上纯洁无污的柿油,再刷上粘性大的桐油,绘上花鸟、人物、山水等图案,俗称“花伞”。一把伞必须经80多道工序才算完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