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政治】专题突破卷10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解析版)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高考政治】专题突破卷10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解析版)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1/14【高考政治】专题突破卷10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解析版)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必修四单三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专题突破卷10(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题3分,共45分)1.(2023·湖南·高考真题)方圆之境,一眼千年。在一块宋代铜镜的背面浮雕上,我们有幸目睹一场“镜上足球赛”—-有人高髻笄发,作踢球状;有人戴幞头,着长服,半蹲膝,身稍前倾,作认真接球姿势。伴随了中国人数千年的铜镜已然成为一种文化意象,映照至今。由此可知()①浮雕画面蕴含着古代中国人民朝气蓬勃的体育精神②铜镜与体育的生动融合拓宽了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③铜镜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表现的物化形式之一④铜镜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特魅力的集中体现A.①③ B。①④ﻩC.②③ D.②④【答案】A【解析】【解析】①:铜镜上的“镜上足球赛”,生动描绘了中国古代人民的体育竞技场景,浮雕画面蕴含着古代中国人民朝气蓬勃的体育精神,①正确.②: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有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铜镜与体育的生动融合并没有拓宽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②排除.③:伴随了中国人数千年的铜镜已然成为一种文化意象,映照至今,体现出铜镜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表现的物化形式之一,③正确。④: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根植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铜镜文化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特魅力的集中体现,④排除.故本题选A。2.(2023·浙江·高考真题)1000年前,意大利翁布里亚人利用山地丘陵地貌,开创了橄榄梯田耕作系统;700年前,北非沙漠中的游牧民族将独特的水资源管理方法与沙漠知识相结合,形成了绿洲农业系统……今天,各国都在加强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进一步挖掘其价值。这表明()①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②文化多样性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③农业文化遗产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④每一种文化都扎根于本民族本国家的土壤中A.①②ﻩB.①③ﻩC.②④ﻩD.③④【答案】D【解析】③④:今天,各国都在加强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进一步挖掘其价值,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农业文化遗产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每一种文化都扎根于本民族本国家的土壤中,③④符合题意。①: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①错误。②:材料表明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是人类实践创造的成果,都有其独特魅力和价值,不强调文化多样性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②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D。3.(2023·湖北·高考真题)古人早就观察到藕断丝连的现象,并从荷花茎秆中提取出丝状纤维,搓捻成线,用于织造。当代中国设计师不仅从古代文献中恢复了失传的藕丝织造技艺,而且推陈出新,制作出色泽自然、触感柔软又抗褶皱的个性化、艺术化的织物.传统藕丝织造技艺的当代复兴表明()①古代文献是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基础②文化创新要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需要③传统技艺的传承不必囿于形式④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核心在于文化传承A.①③ B.①④ C.②③ﻩD.②④【答案】C【解析】②③:当代中国设计师不仅从古代文献中恢复了失传的藕丝织造技艺,而且推陈出新,制作出色泽自然、触感柔软又抗褶皱的个性化、艺术化的织物,这说明文化创新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需要,也说明传统技艺的传承不必囿于形式,②③符合题意。①:文化创新要以社会实践基础,立足时代之基,古代文献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基础,①说法错误.④:文化传承与创新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但不是其核心,④错误。故本题选C。4。(2023·云南·校联考模拟预测)2022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一行考察了内蒙古自治区,来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赤峰市。习近平指出,要重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支持和扶持《格萨(斯)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好传承人,一代一代接下来、传下去。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不断巩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说明了()①文化具有育人的功能②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③文化要通过载体呈现出来④民族精神是文化的核心A.①②ﻩ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A【解析】①②:非遗文化的传承有利于教育人民认同本民族文化,并将其文化传承下去,不断巩固各族人民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说明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①②正确.③:材料强调文化的功能,未涉及文化与载体的关系,③排除。④: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④错误.故本题选A。5.(2023·陕西安康·模拟预测)登上岳阳楼就可以欣赏到八百里洞庭湖的美景,正如范仲淹所写的“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然而,范仲淹从未见过岳阳楼,更未来过岳阳,《岳阳楼记》是他参照好友寄来的一张画作看图完成的。从此一座观湖小楼凭借诗文红遍大江南北,一份忧国忧民的天下胸怀也随江湖远走,被人传唱至今。这说明()①人们可以创造和享用文化②文化活动依托于社会实践③文化具有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④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特有生命力A.①② B。①④ﻩC.②③ D.③④【答案】B【解析】①④:范仲淹从未见过岳阳楼,更未来过岳阳,《岳阳楼记》是他参照好友寄来的一张画作看图完成的。从此一座观湖小楼凭借诗文红遍大江南北,一份忧国忧民的天下胸怀也随江湖远走,被人传唱至今。这说明人们可以创造和享用文化,而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特有生命力,其影响深远持久,①④符合题意。②:社会实践是文化的来源,但是材料没有体现文化活动依托于社会实践,②不符合题意。③:优秀文化具有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③不选。故本题选B。6.(2023·山东威海·统考二模)亚洲是人类最早的定居地之一,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2023年4月24日,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大会在陕西西安举行,一系列文化遗产合作项目相继实施。从中国文物赴日举办“三国志”展,到故宫博物院与巴基斯坦共同主办的“譬若香山:犍陀罗艺术展”亮相紫禁城……在“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步伐中,文物展览讲述着()①文化遗产独具特色的内涵和文化价值②各国人民在平等交流中推动传统文化的创新③各民族文化共同的价值追求和普遍规律④亚洲文明在交流互鉴中推动人类文明的繁荣A。①③ﻩB.①④ C.②③ﻩD.②④【答案】B【解析】①④:从中国文物赴日举办,到宫博物院与巴基斯坦共同主办,在“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步伐中,文物展览讲述着文化遗产独具特色的内涵和文化价值,亚洲文明在交流互鉴中推动人类文明的繁荣,①④符合题意。②:材料主要讲述文化遗产的价值和亚洲文明在交流的积极意义,而未涉及推动传统文化的创新,②不符合题意。③:各民族文化有着普遍规律,同时也有着本民族的特点,各民族文化由于地理环境、历史、人文环境等存在差异,价值追求也会存在着差异,③排除。故本题选B.7.(2023·重庆九龙坡·重庆市育才中学校考模拟预测)2023年4月,中尼民俗文化交流节活动成功举办.通过精彩的中国民乐表演、传统舞蹈展示、中国书法团扇、尼泊尔海娜手绘体验等人文交流环节搭建“友谊之桥”,加强中尼文化交流,拓宽涉侨企业合作领域,助推合作项目落地生根,为两国交流发展做出贡献。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有利于()①加强相互借鉴,推动世界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②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展现可亲的中国形象③缩小文化差异,促进两国文化在交流中走向趋同统一④深化两国的经济、文化等多领域合作,促进民心相通A.①②ﻩ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解析】①:应该是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推动世界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说法错误,①排除.②④:中尼两国通过精彩人文交流环节搭建“友谊之桥”,拓宽涉侨企业合作领域,助推合作项目落地生根,为两国交流发展做出贡献,这说明中尼民俗文化交流节活动的成功举办有利于增强中华文明走出国门,展现可亲的中国形象,也有利于深化两国多领域合作,促进民心相通,②④符合题意。③:文化具有民族性,要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而不是“缩小文化差异”,也不是不同国家的文化在交流中走向趋同统一,③错误。故本题选C。8。(2023·云南保山·二模)从中国北京到法国巴黎,一场相隔1万公里的浪漫演绎拉开帷幕.玫瑰与茉莉、钢琴与琵琶,中央民族乐团首席琵琶演奏家赵聪与法国钢琴家理查德·克莱德曼再携手,一起演奏《红玫瑰与白茉莉》,流淌出和谐的音乐之美。材料表明()①中西文化在音乐中实现了良性互动②跨文化对话是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③中西元素交融为音乐之美增色添彩④精通中西文化是音乐创新的根本途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解析】①③:材料表达的是中法音乐家用钢琴和琵琶携手演奏,体现出音乐的和谐之美,表明了中西文化在音乐中实现了良性互动;中西元素交融为音乐之美增色添彩,①③符合题意。②:此说法夸大了跨文化对话的作用,②说法错误.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9.(2023·全国·校联考模拟预测)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于2023年2月16日至20日在陕西省榆林市举行,年会以“打造非遗年度名片,绽放非遗绚丽色彩”为主题。来自全国多地近200个非遗项目、400余位非遗传承人相聚榆林,游客可以品各地非遗美食,观各地非遗风情,赏中国传统技艺,购特色非遗产品.这一活动的价值在于()①展示特色鲜明的地方文化,让人们了解真实历史②展现文化多样性,引导人们回归历史生活方式③展示中华民族祖先的智慧和当时的社会文明④借助强大的经济实力展示非遗项目的独特魅力A.①③ﻩB.①④ C.②③ﻩD.②④【答案】A【解析】①③:举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游客可以品各地非遗美食,观各地非遗风情,赏中国传统技艺,能够展示特色鲜明的地方文化,让人们了解真实历史;展示中华民族祖先的智慧和当时的社会文明,①③正确。②:该活动有利于展示文化多样性,了解历史生活方式,并不是回归,②排除。④:通过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活动,游客可以品各地非遗美食,观各地非遗风情,赏中国传统技艺,购特色非遗产品,体现了文化的作用,未强调经济对文化的作用,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10。(2023·河南·模拟预测)2023年4月5日,第17届中法文化之春正式启动。从4月到7月,超过65个文化项目将在中国二十多座城市展开,涵盖音乐、戏剧、电影、美术等多个领域,包括中法艺术家联合演出和展览,中法文化论坛、中法电影周以及中法青年交流等活动。开启中法文化之春的意义在于()①增强中法民众对彼此文化的认同②促进中法文化取长补短去除差异③推动中法文化在互融互鉴中共进④在中法文化交流中深化政治互信A。①②ﻩB。①③ﻩC。②④ﻩD.③④【答案】D【解析】①:文化认同是针对本民族文化而言的,①错误。②:促进中法文化取长补短去除差异,其中“去除差异”的说法违背了文化的多样性,②错误。③④:开展中法文化之春活动,让中法文化项目在中国二十多座城市展出,有利于促进中法文化交流互鉴,共同发展,有利于通过文化交流增进中法政治互信,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11.(2023·广东汕头·统考三模)粤歌,是粤剧开出的、活泼可爱的另一枝花:粤歌以粤剧为种子,粤地生活为土壤,粤人乡音为雨露,文化自信为阳光;以大众的关注与呵护为四时更迭、昼夜轮回.机缘和合,始成粤歌。粤歌的创作()①表明艺术和经济基础之间存在直接对应关系②为粤剧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和呈现形式③推动了岭南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创新④展现了岭南文化的时代风貌与时代魅力A.①② B.①③ﻩC.②④ﻩD.③④【答案】D【解析】①:“艺术和经济基础之间存在直接对应关系”表述不当,并不是直接对应,故①不选。②③:题干强调粤歌是粤剧开出的、活泼可爱的另一枝花,粤歌以粤剧为种子,表明粤歌是对粤剧的继承、发展和创新,而没有强调粤歌的创作为粤剧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和呈现形式,故②不符合题意,③符合题意。④:粤歌以大众的关注与呵护为四时更迭、昼夜轮回,表明粤歌的创作紧贴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在与时代同振中赋予优秀传统文化以永恒的魅力,故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12.(2023·广东广州·模拟预测)60年来,雷锋的名字家喻户晓,雷锋的事迹深入人心,雷锋精神滋养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灵.某社区青年志愿者配合物业对不文明现象进行整治。他们不怕脏、不怕累,用青春践行着雷锋精神。这一精神()①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居于指导地位②是推动社会进步发展的物质力量③具有提升全民族文明素养的功能④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A.①②ﻩB.①④ﻩC.②③ﻩD.③④【答案】D【解析】①: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居于指导地位,①不符合题意。②:雷锋精神是推动社会进步发展的精神力量,不是物质力量,②说法错误。③:弘扬雷锋精神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养,③符合题意。④:雷锋精神闪烁着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光芒,反映了中华民族对“向善”等的精神追求,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13.(2023·广西·模拟预测)2023年2月18日首届中国(海南)东坡文化旅游大会在海南开幕,采取“线上+线下”结合方式,通过论坛、展览、演出、美食文化体验、文创大赛等大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展现苏东坡的家国情怀、豁达人生、为民意识和文学成就,给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人民留下了独特的“海南印记”。这表明()①文化创新意在发掘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②立足民族传统文化能够引发世界的共鸣③关注群众的精神需求是文化创新的重要条件④贴近群众的表现形式能更好地彰显文化价值A.①② B。①③ﻩC.②③ﻩD.③④【答案】D【解析】③④:通过论坛、展览、演出、美食文化体验、文创大赛等大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展现东坡文化,给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人民留下了独特的“海南印记”,体现了关注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文化创新的重要条件,贴近群众的表现形式能更好地彰显文化的价值,③④符合题意。①:文化创新的目的在于推动文化发展,进而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是发掘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①不符合题意。②:我国的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只有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引发共鸣,立足实践,而不能说立足民族传统文化,②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14.(2023·河南·模拟预测)2023年3月23日,由文化和旅游部承办2023非遗品牌太会在广州市开幕.大会以“坚持守正创新,擦亮非遗品牌"为主题。非遗品牌展主要包括中国传统工艺品牌展、研培计划成果展、非遗工坊品牌展、“海丝·湾区·广作华章"展等板块,涵盖近150个中国非遗品牌.这一活动的举办旨在()①合理吸收一切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②展示对非遗创造性转化的工作成果③保障我国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④彰显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④ﻩD。③④【答案】C【解析】①:2023非遗品牌大会展示的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涉及外来文化,①不符合题意。②④:2023非遗品牌大会包括多个板块,涵盖100多个中国非遗品牌,举办这一活动有利于展示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工作成果,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②④符合题意.③:2023非遗品牌大会有利于展示对非遗创造性转化的工作成果,而与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无关,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15.(2023·河北唐山·开滦第二中学校考模拟预测)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此举旨在()①对外讲好中国故事、塑造中国形象②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和影响力③提炼和形成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④实现人民对美好文化生活的向往A.①② B.①④ﻩC.②③ D。③④【答案】A【解析】①②: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其主要目的在于促进中华文化走出去,提高中国的国际形象,增强中国的影响力,故①②符合题意。③: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展现的是中华文明的精神特质,而材料涉及的是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与提炼和形成精神标识无关,故③不符合题意。④: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主要涉及的是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关系问题,与人民对美好文化生活的向往无关,故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16.(2023·河北沧州·校联考三模)以数字技术赋能文化发展,是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题中应有之义。数字技术的发展,既深刻改变着文化产品的生产方式和传播格局,也为文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面向未来,我们必须顺应趋势推进文化数字化发展,以数字技术赋能文化建设,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以数字技术赋能文化发展有利于()①利用新兴技术手段,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②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③丰富中华文化内涵,展示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④创新文化消费模式,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A.①③ B。①④ﻩC。②③ﻩD.②④【答案】B【解析】①:数字技术的发展深刻改变着文化产品的传播格局,说明以数字技术赋能文化发展有利于利用新兴技术手段,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①符合题意。②:推动文化事业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②错误。③:以数字技术赋能文化发展并未“丰富中华文化内涵”,③错误。④:数字技术的发展深刻改变着文化产品的生产方式,因此,我们必须顺应文化数字化发展的趋势,加快数字技术文化建设,推出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说明以数字技术赋能文化发展有利于创新文化消费模式,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二、非选择题(52分)17.(2023·湖南·高考真题)【中国式现代化促进人类文明的整体进步】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文明冲突论"认为,世界各种文明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这种差异会导致不同民族和国家之间的冲突、敌视甚至战争。中国式现代化破解“文明冲突论",紧紧扎根中国土壤,立足中华文明发展逻辑,在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基础上,以辩证方式处理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坚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弘扬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知识,说明中国式现代化是如何破解“文明冲突论”,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的。【答案】①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坚持各民族平等、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化解文明冲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②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平发展,推动各种文明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人类文明的整体进步。③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既胸怀天下、保持开放,又立足中国国情,坚守中华文化发展立场,推动人类文明在深度交流与交融中进步。【解析】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要求运用文化知识,说明中国式现代化是如何破解“文明冲突论",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的。本题属于措施类试题,解答本题要把握材料关键信息,调动运用教材知识分析回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可联系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和遵循原则。关键词②:紧紧扎根中国土壤,立足中华文明发展逻辑,在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基础上,以辩证方式处理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可联系立足中国国情,坚守中华文化发展立场。关键词③:坚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弘扬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可联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相结合。18。(2023·山东·高考真题)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精神家园]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在历史演进中各民族形成了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在这里,茶马古道、河西走廊……成为民族团结融合之路;长江、黄河、瓷器、丝绸……成为引发强烈共鸣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鸦片战争以后,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面对劫难。各族人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中华各民族一荣俱荣、休戚相关。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各族人民洗雪耻辱、扭转自身命运,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迎来了全体中华儿女踔厉奋发、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的新时代。(1)习近平指出,“必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阐述新时代我们应如何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答案】(1)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发展动力的重要来源,要推动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塑造中华文化的丰满形象和精神面貌。②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在新时代,应在中国共产党人的领导下,凝聚民族合力、赓续民族精神,不断为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③中国共产党正是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和辉煌成就,新时代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继续增强中华文化自觉,坚定中华文化自信.④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其全社会价值追求“最大公约数"的作用,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凝聚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价值追求,引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建设与发展。【解析】【分析】背景素材: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考点考查: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有关知识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公共参与【小问1解析】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要求阐述新时代我们应如何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需要调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有关知识,从措施角度进行分析。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成为引发强烈共鸣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可联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要推动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关键词②:成为民族团结融合之路→可联系中华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关键词③:洗雪耻辱、扭转自身命运,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可联系文化自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教材信息与材料、时政信息相结合.19。(2023·广东高三模拟)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实质是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秉持“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以人文交流为纽带,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分析材料,说明在“一带一路”上的文化交融中应如何正确对待外国文化?【答案】①在文化交流融合中,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②在吸收外国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全盘西化论”;③尊重文化多样性,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分析】背景素材: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考点考查: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解析】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是结合材料,说明在“一带一路"上的文化交融中应如何正确对待外国文化.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关键词①: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可联系在文化交流融合中,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关键词②: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联系尊重文化多样性,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等相结合。20.(2023·河北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经典传承有魅力)央视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用和诗以歌的方式让古老的诗词焕发出崭新的生命力。该节目由文化学者、音乐界名人组成鉴赏团,讲述文化知识、阐释人文价值,为现代文明追本溯源,为观众解读经典背后的文化内涵。节目将经典古诗词与现代流行音乐相融合,以独特创意赢得观众喜爱,让经典照进现实;选择惜时励志亲情友情家国等主题的诗词,点燃美德之火、信念之光;在传播形式上,节目打造出融媒体跨屏交互的创新模式,为每首歌曲量身定制4种不同的新媒体产品,凭借优质的内容引发裂变式传播,走进公众视野.(强国建设颂英雄)革命战争中的风云儿女、新中国创业史上的最美奋斗者、改革开放大潮中的改革先锋、在平凡中感动中国的道德楷模、抗疫斗争中白衣为甲的人民英雄……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非凡历程中,一代又一代奋斗者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出无数感天动地的英雄模范。他们用智慧和汗水,甚至鲜血和生命,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各个历史时期的英雄模范都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1)结合《经典咏流传》这一成功案例,阐明我国文化发展的基本途径。(2)结合材料,说明礼赞和学习英雄对于推动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意义。【答案】(1)①促进文化发展应当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该节目以健康向上的内容和喜闻乐见的形式满足了群众走近经典的文化需求,有利于提高群众的思想文化和道德素质.②促进文化发展应当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该节目通过创新方式解读经典,为现代文明追本溯源,激发观众的爱国主义情怀,发挥了优秀文化教育人民、服务社会的积极作用。③促进文化发展应当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该节目实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商铺租赁合同终止协议
- 食堂劳务派遣用工合同范例二零二五年
- 俱乐部教练合同样本
- oem贴牌合同样本
- 初中开学第一课疫情防控主题班会教案
- 乙供工程合同样本
- 雨棚钢结构施工方案
- 2025年冷芯盒树脂合作协议书
- 小学生外出活动方案
- 盐类的水解第一课时教案
- 《急性阑尾炎幻灯》课件
- 员工黄赌毒法制培训
-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英语试题(答案)
- 《编制说明-变电站监控系统防止电气误操作技术规范》
-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超级判断300题
- 邮政储蓄银行的2024年度借款合同范本
- 汽车吊起重吊装方案
- 从0到1开播指导抖音本地生活商家直播培训
- 产房助产士进修汇报
- 大型综合楼新建工程技术方案、施工方案投标文件(投标方案)
- GB/T 16439-2024交流伺服系统通用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