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浙教新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浙教新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浙教新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浙教新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浙教新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浙教新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有一位同学,他的姓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名称相同,他的姓是()A.秦B.夏C.商D.唐2、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家是()A.林则徐B.严复C.魏源D.康有为3、明朝时戚继光九战九捷,全歼浙江倭寇的地点是()A.泉州B.苏州C.台州D.温州4、下列历史典故或成语,与赵括纸上谈兵有关的是()A.长平之战B.马陵之战C.桂陵之战D.城濮之战5、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热播后,很多人对汉武帝的文韬武略有了基本了解,其治国核心思想源于()A.法家思想B.道家思想C.儒家思想D.墨家思想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6、人们为了说明一个深奥的道理,常用讲故事的方式。仔细回忆一下“塞翁失马”这一成语故事,想一想,它最能体现下列哪一学派的思想主张()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7、元、明、清三个朝代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主要表现为()A.实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B.加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C.结束分裂局面实线大一统D.由少数民主建立的政权8、中外交流源远流长。下列人物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其中生活在唐朝的是A.张骞B.玄奘C.鉴真D.郑和9、关于《史记》和《资治通鉴》,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两部著作分别成书于西汉和北宋B.前者体例是纪传体,后者体例是编年体C.前者是司马光所著,后者由司马迁编撰D.两部著作都记述的是西汉前期的相关史实10、下列哪些成语出自战国()A.老马识途B.纸上谈兵C.卧薪藏胆D.朝秦暮楚11、据考古发现,下列使用磨制石器的远古居民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居民D.河姆渡居民12、三国鼎立局面最终形成时间和标志是()A.220年曹丕建立魏国B.221年刘备建立蜀国C.222年孙权称王D.229年孙权建立吴国13、下列属于周代的贵族的等级的有()A.天子B.卿大夫C.诸侯D.奴隶14、小东同学在学习“美国的诞生”一课;分析了独立战争爆发前的社会矛盾,请你把横线部分补充完整()

A.政治B.经济C.种族D.民族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5、隋朝的开国皇帝是李渊16、【题文】唐太宗重用敢于直言的姚崇以帮助自己明是非、知对错。17、宋代时,____这类娱乐场所的出现,反映了市民阶层的欣赏趣味和丰富的文化生活。18、阅读有关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图(1)宋代《货郎图》图(2)北宋“交子”铜版拓片图(3)南宋纸币铜版拓片材料三“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材料四盛世滋生图请回答:(1)唐朝前期经济繁荣,根据材料一概括农业生产发展的原因。(2)材料二中交子最早出现于哪一地区?假如进行研究性学习,这三幅图片最恰当的研究主题是什么?(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的变化?何时开始,在什么时候最后完成?出现这种现象的社会原因是什么?(4)材料四反映了哪个朝代哪个城市的繁华景象?19、在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都参与侵略中国的列强是______。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4题,共36分)20、远古原始半坡居民,会建造有利于通风防潮的干栏式房屋。21、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______(判断对错)22、史实:至于永嘉;丧乱弥甚。奔迸流移,不可胜数。

──(唐)房玄龄等《晋书。食货志》

推论:西晋后期大量中原人口纷纷前往南方,加重了当地人民负担,不利于南方的开发。23、战国初年,晋国的卿大夫瓜分了晋国,形成的三个国家是楚、燕、韩。。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五、识图题(共1题,共9分)24、仔细阅读下面图片,回答问题。(1)根据上方左图和中间图的内容,分别简单概括其历史意义。

(2)上方右图中清朝实行广州一地对外通商的政策叫什么?当时清政府实行这一政策的原因有哪些?

(3)说一说清朝实行这一政策的危害。结合明清时期不同的对外政策,谈谈给我们带来的启示。评卷人得分六、综合题(共4题,共24分)25、古代政治制度是古代政治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既有延承也有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天下为公,选贤任能”材料二:“禹传子,家天下”材料三:“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左传》请回答:(1)材料一中“天下为公,选贤任能”指的是原始社会末期哪种更替首领位置的办法?你知道谁是通过这种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4分)(2)材料二反映出更替首领位置的办法有了什么变化?(2分)(3)材料三描述的是哪个朝代实行的什么制度?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这一制度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6分)26、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唐赵嘏(1)以上诗句反映了唐朝实行的什么制度?这种制度正式创立于哪个朝代?(2分)(2)唐朝时期完善这种制度的关键人物有哪些?(3分)(3)唐玄宗时,新科进士主要考什么内容?(2分)(4)这种制度对唐朝有什么影响?(6分)27、【题文】文物鉴赏需要一定的历史知识和文化修养。某校七年级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开展了一次文物鉴赏活动;请你一起参与:

【鉴赏文物】

请认真观察下列文物图;写出你解读到的相关历史信息(如文物名称;所处朝代、出土地区、用途或文物价值等,要求每个至少列出三条)。(6分)

文物一:____、____

____

文物二:____、____

____

【鉴别真伪】

仔细阅读下列三幅图:

请回答:

(1)根据上述三幅图提供的信息;你认为我们获得古代历史知识的途径有哪些?(2分)

(2)上述三幅图中,哪一幅图提供的史实更可靠?为什么?哪一幅告诉我们的史实最不可信?(3分)28、探究与思考材料一:罗马废墟帕米拉出土了中国汉朝时候的绢,这说明汉朝时中国商品通过中西重要通道传至罗马。中亚的葡萄、胡萝卜等农作物;罗马的毛织品、玻璃等手工业品和杂技等通过这条通道传入中国。材料二:

材料三: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承接古今、连接中外,赋予古老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因为,它既传承以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古丝绸之路精神,又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头赢的21世纪时代潮流,将“中国梦”与“世界梦”进行有机地衔接,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和全球性影响力。——陈凤英《习近平“一带一路”构想战略意义深远》根据材料回答问题:(1)写出材料一中所指的“中西重要通道”的名称,写出这条路线中国的出发城市。为开辟这一通路做出了最杰出贡献的冒险家是谁?

(2)材料二,地图中西域地区从西汉时期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请问西汉设置什么机构管理这一地区?

(3)请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条要道的重要意义。

(4)根据材料三,说明共建“一路一带”的意义。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B【分析】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奴隶制王朝)--夏朝,定都阳城(今河南登封).有一位同学,他的姓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名称相同,他的姓是夏.

故选B.

本题考查夏朝.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运用夏商周更替的相关历史史实.【解析】【答案】B2、C【分析】鸦片战争后;列强的入侵,民族的危难,使他认识到要改变现状,必须学习西方的长处,魏源编成《海国图志》一书,系统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并说明编写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魏源的思想主张.《海国图志》一书是近代中国第一部较详细地介绍西方的著作.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魏源的思想主张的相关史实.【解析】C3、C【分析】明朝中期以后;海防松弛,倭患严重,明政府派遣戚继光等抗倭.戚继光组建了一支作战勇敢,纪律严明的“戚家军”,1561年在台州地区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此后又率军开赴福建和广东,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

故选C.

本题考查戚继光抗倭.

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重点掌握戚继光抗倭.【解析】C4、A【分析】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习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纸上谈兵,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故选:A。

本题以赵括纸上谈兵为切入点;考查长平之战的相关知识。

注意识记长平之战的相关知识,了解战国时期的重要战役。【解析】A5、C【分析】【分析】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6、BD【分析】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春秋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其主要思想是: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塞翁失马”的成语故事反映的正是老子的朴素辩证法的思想.

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老子历史贡献的知识点.

本题以“塞翁失马”的成语故事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老子朴素辩证法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解析】【答案】BD7、AB【分析】略【解析】AB8、BC【分析】略。【解析】BC9、C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史记》和《资治通鉴》的相关内容。西汉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该书记事上起传说的黄帝,下至西汉汉武帝太初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资治通鉴》是北宋时期司马光编纂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按年月日的顺序记述了从战国时期到五代末年共1362年的历史。由此分析得出,AB两项正确。CD两项错误。故选C和D。【解析】CD10、BD【分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老马识途”这一成语故事是说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迷路了,放出老马,部队跟随老马找到了出路,发生在春秋时期。“纸上谈兵”是说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卧薪尝胆”是指春秋末年,吴国大败越国,越王勾践被迫向吴王称臣,越王勾践在吴国忍受了三年各种屈辱的生活后,被遣送回越国,勾践立志雪耻,发愤图强,在室内悬挂苦胆,坐卧都要舔尝,以激励自己,最终称霸一时。“朝秦暮楚”是指战国时期,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经常作战。有的诸侯小国为了保证自身的利益与安全,时而倾向秦,时而倾向楚。故AC发生在春秋时期,不符合题意,BD发生在战国时期,符合题意。故选BD。【解析】BD11、CD【分析】略【解析】CD12、CD【分析】220年曹丕称帝;国号魏,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标志着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故选C.

本题考查三国鼎立;知道222年孙权称王标志着三国鼎立的形成.

本题考查三国鼎立,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解析】CD13、ABC【分析】西周建立后;通过实行分封制,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当时属于统治阶级的是:天子;诸侯、卿大夫和士.

故选ABC.

本题考查的是西周分封制的知识点.

本题以西周的等级制度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西周等级制度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解析】ABC14、BD【分析】17世纪初;英国开始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殖民地.一百多年以后,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已经有13个.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英国殖民统治的阻碍.由于英国对殖民地的剥削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此时统一的美利坚民族的形成.由于经济矛盾和民族矛盾不可调和,导致了北美人民的抗争.1775年,北美独立战争开始.

故选BD.

本题以美国的诞生为切入点;主要考查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美国独立战争的相关史实.【解析】BD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5、略

【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隋朝建立的相关内容。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李渊是唐高祖,建立的是唐朝。考点: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隋的统一与大运河·隋朝的建立【解析】【答案】错误“李渊”,应改为“杨坚”16、略

【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受唐太宗重用的的敢于直言的大臣。唐太宗在位时;虚怀纳谏,重用唐太宗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以帮助自己明是非;知对错,而姚崇是唐玄宗统治期间的一位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精神的大臣,唐玄宗任用他当宰相。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开元盛世”【解析】【答案】错误:姚崇改正:魏征17、瓦子【分析】【分析】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故答案为:瓦子。

【点评】本题考查了宋代娱乐场所──瓦子。18、略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唐朝农业生产发展的原因。结合材料一的信息,可以得出,唐朝改进发明了新的生产工具曲辕犁和筒车,提高了生产效率。可以得出,农业生产发展的原因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农具。(2)本题主要考查了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宋代《货郎图》描绘一位货郎摆着各种小商品鸣锣呼唤顾客,货架上商品琳琅满目,说明了宋代商品经济繁荣。图(2)北宋“交子”铜版拓片和图(3)南宋纸币铜版拓片,说明了商品经济发展,促进了纸币的产生。北宋时期,我国的商品经济比较发达,促进了货币的流通,但是金属货币不利于携带,在四川地区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南宋时期,纸币与货币并行,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故这三幅图片最恰当的研究主题宋代商业的繁荣。(3)本题主要考查了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内容。结合材料三的信息,“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根据所学可以得出,指的是经济重心的南移。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期最终完成。出现这种现象的社会原因是南方战乱较少,社会安定,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基础;大量北方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人手,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南方统治者重视发展生产等。(4)本题主要考查了清朝经济的发展。《姑苏繁华图》,原名《盛世滋生图》,是清代苏州籍宫廷画家徐扬描绘苏州风物的巨幅画作。反映了清朝朝代苏州的繁华景象。【解析】(1)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农具。(2)四川;宋代商业的繁荣。(3)经济重心南移。唐朝中期;南宋。南方战乱较少,大量北方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人手。(4)清朝;苏州。19、略

【分析】据所学可知;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德、美、日、俄、意、奥等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所以在这三次侵华战争中,均参与了侵略中国的国家是英国.

故答案为:

英国.

本题考查的是近代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帝国主义列强先后发动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要熟记近代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的知识点,对学生进行勿忘国耻教育.【解析】英国四、判断题(共4题,共36分)20、×【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远古原始居民房屋。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6000多年的半坡聚落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居住于半地穴式房屋,河姆渡居民会建造有利于通风防潮的干栏式房屋。故:错误。【解析】F21、√【分析】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故答案为:

√。

本题考查了商朝甲骨文。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掌握甲骨文的特点及意义。【解析】√22、×【分析】【分析】从东汉末开始;许多人为躲避北方战乱,逃往江南地区。西晋后期以来,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出现了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浪潮,更多的北方人迁到江南,带来了劳动力和技术,有利于南方的开发。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人口南迁的相关知识。23、×【分析】本题考查三家分晋。晋国是春秋时期诸侯国名,疆域约为今山西省南部。前403年,晋国卿大夫韩虔、赵籍、魏斯三家自立为诸侯,分裂晋国。周威烈王赐三家为诸侯,于是韩国、赵国、魏国三国分晋,晋国灭亡。本题是错误的,故选B。【解析】B五、识图题(共1题,共9分)24、略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戚继光抗倭和郑和下西洋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左图反映的是戚继光抗倭的史实。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基本消除了东南沿海的倭患,戚继光抗倭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中间图反映的是郑和下西洋的史实。郑和下西洋,到达了亚非地区的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不仅增进了中国和亚非国家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2)本题主要考查了闭关锁国政策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广州十三行是清政府统一经营管理贸易的机构,因此,可知朝实行广州一地对外通商的政策叫闭关锁国政策。由于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同时,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犯;维护自己的封建统治地位;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等,所以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3)本题主要考查了闭关锁国政策的危害和明清时期不同的对外政策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根据所学知识,闭关锁国政策,与世隔绝,使清政府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导致国家的闭塞,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由此,使我们认识到:闭关自守不能从根本上抵挡殖民势力的侵略,只有实行对外开放,加强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才能促进社会进步,国家昌盛;交流促进发展,闭塞导致落后等。【解析】(1)图一: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基本消除了东南沿海的倭患;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图二:郑和下西洋,不仅增进了中国和亚非国家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2)闭关锁国政策;原因:自恃中国地大物博;藐视西方各国,夜郎自大;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犯;维护自己的封建统治地位;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等。

(3)闭关锁国政策使清政府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导致国家的闭塞,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闭关自守不能从根本上抵挡殖民势力的侵略,只有实行对外开放,加强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才能促进社会进步,国家昌盛。六、综合题(共4题,共24分)25、略

【分析】材料一:“天下为公,选贤任能”是原始社会民主推选部落首领的制度。其特点民主性和德才兼备。启继父位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家天下变公天下。西周为巩固统治实行分封制,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解析】【答案】(1)禅让制,尧舜禹(4分,错字不得分)(2)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2分)(3)西周(1分)分封制(1分),目的是为巩固统治(1分),西周通过分封制,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3分)26、略

【分析】【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科举制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解答如下:(1)根据所学知识,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科举制是隋炀帝创立的,科举制是一种公平,公正的选拔官吏的制度。(2)根据所学知识,唐朝经过唐太宗对科举制的重视和创新,武则天的武举和殿试的创立,唐玄宗的大力推广,科举制得以完善发展。(3)根据所学知识,唐朝是我国诗歌繁荣的时代,因此唐玄宗时期,新科进士主要考的内容也是诗赋。(4)回答该题,学生只要能从科举制的作用和意义如科举制度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科举制度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之风盛行。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是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等方面回答即可得分。考点:科举制【解析】【答案】(1)科举制度、隋朝(2分)(2)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3分)(3)诗赋(1分)(4)科举制度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2分)科举制度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之风盛行。(2分)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是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2分)27、略

【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鉴赏文物]本题主要考查识图能力。文物一是发掘于河南殷墟的商朝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文物二是发掘于河南安阳的商朝司母戊鼎,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

[鉴别真伪]

(1)本题主要考查获得古代历史知识的途径。本题题文要求依据三幅图来归纳方法。图一西汉骑兵俑属于地下考古发掘的文物;它向我们提供了利用考古发现(或文物)这一获得古代历史知识的途径,图二神话嫦娥奔月属于上古传说故事,它向我们提供了利用上古传说(或神话故事)获得古代历史知识这一途径,图三《史记》属于文献资料(或史书),它向我们提供了利用文献资料(或史书)获得古代历史知识这一途径。

(2)本题主要考查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三幅图片中;图一最可信,因为图一是考古发掘出来的兵俑,是真实存在的历史文物,没有一点主观意识在里面。图二是神话传说,里面虽然有一部分内容是真实的,但大部分是虚构的,因此最不可信,图三《史记》是史书,虽然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真实可靠的史实,但是,里面的观点多多少少带有作者的主观认识,因此,史书也不是完全可靠的,只能提供参考。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一);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灿烂的青铜文明;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夏、商、西周的兴亡;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昌盛的秦汉文化(二)【解析】【答案】[鉴赏文物]文物一:甲骨文;商朝、河南殷墟、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3分;任写三条即可)

文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