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行业智能家居设计与安装方案_第1页
家居行业智能家居设计与安装方案_第2页
家居行业智能家居设计与安装方案_第3页
家居行业智能家居设计与安装方案_第4页
家居行业智能家居设计与安装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家居行业智能家居设计与安装方案TOC\o"1-2"\h\u13971第1章智能家居概述 3156671.1智能家居的定义与发展 3264131.1.1定义 340651.1.2发展 3167211.2智能家居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330831.2.1组成 4106701.2.2功能 4180471.3智能家居的设计原则 43351.3.1实用性原则 414791.3.2统一性原则 4244691.3.3灵活性原则 4191291.3.4安全性原则 5217781.3.5美观性原则 529292第2章家居环境监测系统设计 5179552.1环境监测传感器选型 5258212.1.1温湿度传感器 590872.1.2CO2传感器 576372.1.3TVOC传感器 5143562.1.4烟雾传感器 524982.1.5�照度传感器 5161012.2数据传输与处理 5160402.2.1数据传输 6186342.2.2数据处理 664882.3系统集成与安装 6310382.3.1系统集成 6188242.3.2安装 66823第3章智能照明系统设计 6275233.1照明控制方式与设备选型 6198903.1.1照明控制方式 611643.1.2设备选型 6298833.2照明系统布线与安装 779783.2.1布线设计 7172453.2.2安装步骤 7284003.3系统调试与优化 7234553.3.1调试方法 7244593.3.2优化措施 727986第4章智能安防系统设计 7207474.1安防设备选型与布局 7127044.1.1设备选型 750734.1.2设备布局 8112324.2视频监控系统安装 821774.2.1摄像头安装 887364.2.2传输线路敷设 8114964.3防盗报警系统安装与调试 848844.3.1设备安装 8257864.3.2系统调试 823610第5章智能门窗控制系统设计 914245.1门窗控制设备选型 967825.1.1控制器选型 9101315.1.2传感器选型 9247415.1.3执行器选型 922245.2门窗控制系统布线与安装 9312885.2.1布线设计 9323395.2.2安装步骤 9263315.3系统调试与维护 1045895.3.1系统调试 10228215.3.2系统维护 101760第6章智能家电控制系统设计 1075466.1家电控制协议与设备选型 10154846.1.1家电控制协议概述 10124076.1.2设备选型 10136196.2家电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 11189226.2.1安装流程 1151726.2.2调试方法 1121646.3系统集成与场景应用 11115296.3.1系统集成 1128806.3.2场景应用 1123784第7章智能音响与娱乐系统设计 12293057.1音响设备选型与布局 12255637.1.1音响设备选型 12175067.1.2音响布局 12255877.2娱乐系统布线与安装 12256637.2.1布线 1279537.2.2安装 13290367.3系统调试与音质优化 1341167.3.1系统调试 13226217.3.2音质优化 138819第8章智能家居中控系统设计 13277318.1中控系统硬件选型与软件架构 1390858.1.1硬件选型 13225428.1.2软件架构 1489288.2中控系统布线与安装 14258018.2.1布线设计 14256388.2.2安装步骤 14210458.3系统集成与操作界面设计 15208028.3.1系统集成 1539368.3.2操作界面设计 157783第9章智能家居能源管理系统设计 15255029.1能源监测与控制设备选型 1545459.1.1电力监测设备 15204659.1.2水务监测设备 15137669.1.3暖通空调监测设备 15298319.2能源管理系统布线与安装 15131119.2.1布线设计 16254079.2.2设备安装 16143509.3系统调试与节能优化 16203199.3.1系统调试 16150769.3.2节能优化 1619416第10章智能家居安装与调试 16988910.1安装工艺与注意事项 16532510.1.1安装工艺 17624410.1.2注意事项 17159610.2系统调试与故障排除 172715010.2.1系统调试 171253210.2.2故障排除 172198110.3智能家居售后服务与运维建议 181849710.3.1售后服务 18919010.3.2运维建议 18第1章智能家居概述1.1智能家居的定义与发展1.1.1定义智能家居,指的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及控制技术,将家居生活中的各种设备、设施进行集成,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管理和控制的新型家居模式。1.1.2发展智能家居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科技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物联网技术的普及,智能家居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在我国,近年来智能家居市场也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企业及消费者对智能家居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不断提高。1.2智能家居系统的组成与功能1.2.1组成智能家居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感知层:包括各种传感器、控制器等,用于收集家居环境和设备状态信息;(2)网络层:通过有线或无线通信技术,实现感知层与控制层、应用层的数据传输;(3)控制层:对感知层收集的信息进行处理,实现对家居设备的控制;(4)应用层:为用户提供丰富的应用服务,包括设备管理、场景设置、远程控制等。1.2.2功能智能家居系统具有以下功能:(1)设备控制: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等终端设备,远程控制家居设备,如空调、照明、窗帘等;(2)环境监测:实时监测家居环境,如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为用户提供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3)安全防范:通过摄像头、门磁、烟雾报警器等设备,实现家庭安全防护;(4)能源管理:对家庭用电、用水等能源消耗进行实时监测和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5)娱乐休闲:提供音乐、影视、游戏等娱乐服务,丰富用户的业余生活。1.3智能家居的设计原则1.3.1实用性原则智能家居设计应充分考虑用户需求,以实用性为导向,避免过度追求新技术和新功能,保证系统稳定、可靠、易用。1.3.2统一性原则智能家居系统涉及多种设备、技术和标准,设计时应遵循统一性原则,实现设备之间的无缝对接和协同工作。1.3.3灵活性原则智能家居设计应具备良好的扩展性和可升级性,以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需求和未来技术的发展。1.3.4安全性原则智能家居系统涉及用户隐私和家庭安全,设计时应重视信息安全、设备安全和数据安全,保证用户利益不受损害。1.3.5美观性原则智能家居设计应注重家居环境的美观和谐,设备造型、色彩和材质等方面应与家居风格相协调,提升用户体验。第2章家居环境监测系统设计2.1环境监测传感器选型家居环境监测系统的核心在于各类传感器的选型。根据我国家居环境特点及用户需求,本方案主要选用以下几种传感器:2.1.1温湿度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室内温度和湿度,为用户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选型时需考虑传感器的精度、响应时间、稳定性等因素。2.1.2CO2传感器CO2传感器用于监测室内二氧化碳浓度,保证室内空气质量。选型时需关注传感器的响应时间、灵敏度、稳定性等指标。2.1.3TVOC传感器TVOC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内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浓度,预防室内空气污染。选型时需注意传感器的检测范围、响应时间、寿命等功能参数。2.1.4烟雾传感器烟雾传感器用于监测室内烟雾浓度,预防火灾。选型时需关注传感器的检测范围、响应时间、报警功能等。2.1.5�照度传感器照度传感器用于监测室内光照强度,为智能家居照明系统提供数据支持。选型时需考虑传感器的测量范围、精度、稳定性等功能指标。2.2数据传输与处理环境监测系统需对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实时传输与处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2.2.1数据传输采用无线传输技术,如WiFi、蓝牙等,将传感器数据发送至处理器进行处理。考虑到数据安全性和传输速率,本方案推荐使用WiFi传输。2.2.2数据处理处理器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包括数据清洗、数据融合、数据存储等。通过数据分析,实现对家居环境的实时监测和预警。2.3系统集成与安装2.3.1系统集成将各类传感器、处理器、数据传输模块等集成至家居环境监测系统中,实现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展示等功能的协同工作。2.3.2安装根据家居环境特点和用户需求,合理布置传感器,保证监测范围覆盖室内各个角落。同时考虑美观、安全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安装位置和方式。(本章完)第3章智能照明系统设计3.1照明控制方式与设备选型3.1.1照明控制方式智能照明系统采用先进的控制技术,实现对照明设备的智能化管理。常见的照明控制方式包括以下几种:(1)远程控制:通过手机APP、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进行控制。(2)场景控制:根据不同场合和需求,预设多种照明场景,一键切换。(3)定时控制:设定照明设备的开关时间,实现自动化控制。(4)联动控制:与家居其他系统(如安防、空调等)进行联动,实现智能家居的协同工作。3.1.2设备选型(1)控制器:选择具有稳定功能、兼容性强、操作简便的智能控制器。(2)灯具: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灯具类型,如LED灯、节能灯等,同时考虑灯具的色温、显色指数等参数。(3)驱动器:选择适合灯具类型、具有调光功能的驱动器。(4)传感器: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如光照传感器、人体传感器等,实现照明的智能控制。3.2照明系统布线与安装3.2.1布线设计(1)照明线路应遵循安全、合理、美观的原则进行设计。(2)照明线路宜采用分区、分层、分回路的方式进行布线。(3)布线时应充分考虑线路的负载能力,避免过载现象。(4)布线材料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优质电线电缆。3.2.2安装步骤(1)按照设计图纸进行布线,保证线路正确无误。(2)安装灯具、驱动器、传感器等设备,注意设备之间的接线关系。(3)将控制器与灯具、传感器等设备连接,完成系统硬件的安装。(4)进行设备调试,保证照明系统正常运行。3.3系统调试与优化3.3.1调试方法(1)检查各设备之间的连接是否牢固,保证无短路、断路现象。(2)通过控制器对灯具进行开关、调光等操作,观察设备响应是否正常。(3)测试场景切换、定时控制、联动控制等功能,保证系统稳定运行。3.3.2优化措施(1)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调整传感器灵敏度,提高照明控制的准确性。(2)对控制器进行软件升级,增加新的功能,提升用户体验。(3)定期检查设备运行状态,及时更换损坏的元器件,保证系统长期稳定运行。第4章智能安防系统设计4.1安防设备选型与布局智能安防系统是智能家居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家庭成员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合理的设备选型和布局对提高安防系统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4.1.1设备选型(1)视频监控设备:选用高清网络摄像头,具备夜视功能和动态检测功能,保证24小时实时监控。(2)防盗报警设备:包括门磁、窗磁、红外探测器等,采用无线传输方式,降低布线难度。(3)控制主机:选用具备远程控制功能的智能主机,可实时接收报警信息并远程控制报警设备。4.1.2设备布局(1)视频监控:在入户门、客厅、卧室、厨房等关键区域安装摄像头,保证无死角监控。(2)防盗报警设备:门磁安装在入户门、阳台门等易入侵部位;窗磁安装在窗户上;红外探测器安装在室内重要区域。(3)控制主机:安装在易于操作且相对隐蔽的部位,如弱电箱附近。4.2视频监控系统安装4.2.1摄像头安装(1)根据监控区域选择合适的安装位置,保证视野开阔,避免遮挡。(2)安装高度应不低于2.5米,以保证监控范围。(3)安装过程中注意摄像头方向调整,保证图像清晰。4.2.2传输线路敷设(1)采用有线传输方式,敷设网线至每个摄像头安装位置。(2)网线敷设应避免与强电线路交叉,减少电磁干扰。(3)线缆敷设整齐,固定牢固,保证安全可靠。4.3防盗报警系统安装与调试4.3.1设备安装(1)根据设计方案,将门磁、窗磁、红外探测器等设备安装到指定位置。(2)检查设备安装是否牢固,保证无松动现象。(3)设备安装完毕后,进行无线信号测试,保证信号稳定。4.3.2系统调试(1)启动防盗报警系统,对门磁、窗磁、红外探测器等设备进行测试。(2)检查报警设备与控制主机的通信是否正常,保证报警信息及时传输。(3)模拟入侵场景,验证系统报警功能是否正常。通过以上步骤,完成智能安防系统的设计与安装。为家庭提供安全、便捷的生活环境。第5章智能门窗控制系统设计5.1门窗控制设备选型5.1.1控制器选型智能门窗控制系统的核心部分为控制器,本方案选用具备高可靠性、低功耗的嵌入式控制器。控制器需支持多种通信协议,如WiFi、蓝牙、ZigBee等,以满足不同场景的应用需求。5.1.2传感器选型针对门窗的开合状态,本方案选用高精度的门窗传感器。传感器需具备以下特点:抗干扰能力强、响应速度快、安装方便。还可选配温湿度、光照等环境传感器,以实现更丰富的智能家居功能。5.1.3执行器选型本方案选用电动窗帘电机和门窗锁作为执行器。电动窗帘电机需具备低噪音、高扭矩、运行平稳等特点;门窗锁需具备高安全功能,支持指纹、密码、刷卡等多种开启方式。5.2门窗控制系统布线与安装5.2.1布线设计在布线设计方面,遵循以下原则:(1)避免与室内原有布线冲突,保证施工安全;(2)尽量减少布线长度,降低信号衰减;(3)采用屏蔽线或双绞线,提高信号传输质量;(4)合理设置线路分支,便于后期维护和扩展。5.2.2安装步骤安装步骤如下:(1)确定控制器、传感器、执行器等设备的安装位置;(2)按照布线设计要求,进行线路敷设;(3)安装控制器,并与传感器、执行器进行接线;(4)安装传感器和执行器,保证安装牢固;(5)连接电源,进行设备调试。5.3系统调试与维护5.3.1系统调试系统调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检查控制器、传感器、执行器等设备的接线是否正确;(2)测试传感器信号是否正常,保证门窗状态监测准确;(3)检验执行器动作是否到位,如有问题及时调整;(4)检测系统通信功能,保证远程控制和智能家居系统联动正常;(5)对系统进行综合测试,保证各项功能正常运行。5.3.2系统维护系统维护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定期检查设备运行状态,发觉问题及时处理;(2)定期清理传感器,保证监测准确性;(3)检查线路和接线端子,防止老化、短路等故障;(4)定期更新系统软件,优化系统功能;(5)建立设备维护档案,记录设备运行情况和维修情况。第6章智能家电控制系统设计6.1家电控制协议与设备选型6.1.1家电控制协议概述在本章节中,我们将重点讨论智能家电控制系统的设计。我们需要了解家电控制协议。目前主流的家电控制协议包括WiFi、蓝牙、ZigBee、PLC等。各种协议具有不同的特点,如传输距离、功耗、传输速率等。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控制协议是保证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6.1.2设备选型在明确了控制协议后,我们需要进行设备选型。设备选型应考虑以下因素:(1)兼容性:保证所选设备能够支持所选定的控制协议;(2)可靠性:选择具有高可靠性、低故障率的设备;(3)功能: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功能合适的设备;(4)成本:在满足需求的前提下,考虑设备的性价比。6.2家电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6.2.1安装流程在完成设备选型后,进行家电控制系统的安装。安装流程如下:(1)拆卸设备,检查配件是否齐全;(2)根据设计图纸进行布线,保证线路安全、美观;(3)安装设备,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4)连接电源,检查设备运行状态;(5)配置网络,保证设备能够正常接入互联网。6.2.2调试方法安装完成后,需要对家电控制系统进行调试,以保证系统正常运行。调试方法如下:(1)单个设备调试:检查设备功能是否正常,如开关、调节等;(2)系统联调:通过控制中心对各个设备进行控制,保证系统整体运行正常;(3)故障排查:如遇故障,根据故障现象进行排查,定位问题并进行解决;(4)系统优化: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对系统参数进行调整,提高系统功能。6.3系统集成与场景应用6.3.1系统集成将家电控制系统与其他智能家居子系统(如安防、照明等)进行集成,实现家居环境的整体智能化。系统集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数据交互:实现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交互,为用户提供统一的管理界面;(2)控制联动:实现各子系统之间的控制联动,提高家居环境的智能化程度;(3)系统维护:对整个智能家居系统进行维护,保证系统稳定运行。6.3.2场景应用在完成系统集成后,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各种场景应用,实现一键控制。以下为部分场景应用示例:(1)起床模式:早晨,通过一键控制,实现窗帘打开、灯光亮起、空调关闭等功能;(2)离家模式:出门时,通过一键控制,关闭所有家电设备,保证节能和安全;(3)归家模式:回家后,通过一键控制,实现灯光亮起、空调开启、热水器预热等功能。通过以上设计,智能家电控制系统将为用户带来便捷、舒适的生活体验。第7章智能音响与娱乐系统设计7.1音响设备选型与布局7.1.1音响设备选型在选择智能家居音响设备时,应根据用户需求、空间大小以及装修风格进行合理搭配。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1)音箱类型:包括壁挂式、立式、吸顶式等,根据空间布局和用户喜好选择;(2)音箱品牌与功能:选择国内外知名品牌,关注音箱的频响范围、功率、灵敏度等功能指标;(3)系统兼容性:保证所选音箱设备与智能家居系统兼容,便于统一控制与操作;(4)网络连接方式:支持有线和无线连接,满足不同场景需求。7.1.2音响布局音响布局应考虑以下因素:(1)空间结构:根据房间的大小、形状以及装修风格进行布局;(2)音场分布:采用多声道布局,实现立体声效果,提升听觉体验;(3)音箱位置:音箱与听众的距离、角度等,应符合声学原理,避免声音反射、折射等现象;(4)隐蔽性:尽量将音箱隐藏于家具、装饰品等,保持室内美观。7.2娱乐系统布线与安装7.2.1布线娱乐系统布线应遵循以下原则:(1)规范布线: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布线,保证线材质量;(2)线路规划:根据音箱布局、设备位置等进行合理规划,避免交叉、绕行等现象;(3)线材选择:根据音箱功率、传输距离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线材;(4)预留接口:在合适位置预留足够的接口,方便后期设备升级与维护。7.2.2安装娱乐系统安装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安装设备: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设备安装,保证稳固可靠;(2)连接线缆:将音箱、功放等设备与线缆连接,注意接口匹配;(3)调试设备:开启设备,检查各设备运行状态,保证正常工作;(4)隐蔽工程:对线缆、设备等隐蔽部分进行美化处理,保持室内美观。7.3系统调试与音质优化7.3.1系统调试系统调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检查设备连接:保证各设备连接无误,避免接触不良等现象;(2)调整音量与音质:根据用户需求,调整各声道音量,优化音质效果;(3)测试系统稳定性:长时间运行系统,观察设备温度、噪音等指标,保证系统稳定运行。7.3.2音质优化音质优化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调整音箱位置:根据声学原理,调整音箱与听众的距离、角度,使音场更加均匀;(2)添加声学材料:在房间内添加吸音、反射等声学材料,改善听音环境;(3)调整音效设置:通过功放等设备的音效调节功能,实现个性化音质体验;(4)定期维护:定期对音箱、线缆等设备进行清洁、保养,保证音质效果稳定。第8章智能家居中控系统设计8.1中控系统硬件选型与软件架构8.1.1硬件选型在智能家居中控系统的设计中,硬件选型。根据家居环境及用户需求,应选择具有以下特点的硬件设备:(1)高功能处理器:具备较强的计算能力,可快速处理各类数据。(2)大容量内存:保证系统运行稳定,支持多任务处理。(3)多种通信接口:如USB、串口、网络接口等,方便与其他设备互联。(4)可扩展性:支持模块化设计,便于后期升级和功能拓展。(5)适应性强:适应各种家居环境,具备一定的抗干扰能力。8.1.2软件架构中控系统的软件架构应遵循以下原则:(1)模块化设计:将系统划分为多个功能模块,便于开发和维护。(2)可扩展性:预留接口,方便后期增加新功能和设备。(3)高效性:优化算法,提高系统运行速度。(4)安全性:采用加密技术,保证用户数据和隐私安全。(5)用户友好性:界面简洁明了,操作简便。8.2中控系统布线与安装8.2.1布线设计智能家居中控系统的布线设计应考虑以下因素:(1)系统扩展性:预留足够数量的线缆,方便后期增加设备。(2)信号干扰:合理布局,避免信号干扰。(3)线缆类型:根据设备需求选择合适的线缆,如电源线、网络线、音视频线等。(4)隐蔽性:尽量将线缆隐藏,保持家居环境整洁。8.2.2安装步骤中控系统的安装步骤如下:(1)检查设备:保证所有设备完好无损,配件齐全。(2)搭建硬件平台:根据设计图纸,将各设备连接在一起。(3)安装软件:将中控系统软件安装至指定设备。(4)调试系统:检查各设备通信是否正常,保证系统稳定运行。(5)验收:完成安装后,进行系统功能测试,保证满足用户需求。8.3系统集成与操作界面设计8.3.1系统集成智能家居中控系统的集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设备互联:将各种家居设备与中控系统连接,实现数据交互。(2)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为用户提供决策依据。(3)控制策略:根据用户需求,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实现自动化控制。8.3.2操作界面设计操作界面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界面简洁:布局合理,操作简便。(2)功能明确:各功能模块清晰划分,易于理解。(3)个性化:提供个性化设置,满足不同用户需求。(4)交互友好:提供丰富的交互方式,如触摸、语音等。(5)反馈及时:操作后及时给出反馈,提高用户体验。第9章智能家居能源管理系统设计9.1能源监测与控制设备选型能源管理系统是智能家居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家庭用电、用水及用气等能源消耗进行实时监测与控制,实现节能减排,提升家居环境舒适度的同时降低能源成本。本节主要讨论能源监测与控制设备的选型。9.1.1电力监测设备选用具有远程通讯功能的智能电表,可实时监测家庭用电情况,支持数据至能源管理系统。配置智能插座、智能开关等设备,实现对家电的远程控制及节能管理。9.1.2水务监测设备选择具有流量监测和远程通讯功能的水表,实时收集家庭用水数据,为节水提供数据支持。同时配备智能水阀,实现用水设备的远程控制。9.1.3暖通空调监测设备选用智能温控器,实现空调、地暖等设备的远程控制,结合室内外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自动调节家居环境,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9.2能源管理系统布线与安装能源管理系统的布线与安装是实现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环节。本节主要介绍能源管理系统的布线与安装要点。9.2.1布线设计根据家庭用电、用水、用气等设备的位置,合理规划布线路径,保证布线简洁、美观、安全。布线材料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优质电线、电缆,保证系统运行稳定。9.2.2设备安装(1)电力监测设备安装:按照设备说明书进行安装,保证电表、智能插座、智能开关等设备安装牢固、接线正确。(2)水务监测设备安装:在合适的位置安装水表、智能水阀等设备,注意防水、防潮。(3)暖通空调监测设备安装:根据设备要求,合理安装温控器、传感器等设备,保证设备运行稳定。9.3系统调试与节能优化系统调试与节能优化是保证智能家居能源管理系统正常运行、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