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备考系列中考新动向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专题一
古诗词鉴赏01
七年级古诗词鉴赏
真题
·体验1.(2024·河南)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真题
·体验抒发了诗人吊古伤今的惆怅之情和思乡之情。前四句写昔人乘鹤而去,只余空楼,千百年来只有悠悠的白云空自浮动,诗人吊古伤今,生发惆怅之情;后两句描写日暮时分,诗人遥望家乡却只见江雾迷蒙,生发思乡之情。
真题
·体验2.(2024·黑龙江)阅读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体会诗中结尾两句的含义。
真题
·体验这两句诗写诗人无畏困难和挑战的决心和信念,表达了诗人高瞻远瞩、无所畏惧的豪情壮志,以及对政治前景和人生未来的乐观和坚定信念。同时,它也揭示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具有普遍的启示意义。
真题
·体验3.(2024·宜宾)读下面的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咏萤火李白雨打灯难灭,风吹色更明。若飞天上去,定作月边星。苔袁枚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真题
·体验BB.有误,该句意思是春天和煦的阳光照不到的背阴处,依旧有生机勃发,苔藓生长出一片绿意,展现着自己的青春。赞扬了苔藓不因为环境恶劣而丧失生发的勇气,并不是“写身处背光环境的‘苔'错过了春天”;故选B。(1)下列对这两首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诗前两句写风雨中萤火虫光亮不灭的形象特点。B.袁诗前两句写身处背光环境的“苔”错过了春天。C.李诗后两句假定萤火虫飞到天上可以作一颗小星。D.袁诗后两句写小苔花像牡丹一样拥有自己的绽放。
真题
·体验DD.有误,袁诗开头两句诗人借物咏志,用苔藓旺盛的生命力,表达自己坚韧不屈的志向。并未“直抒胸臆”;故选D。(2)下列对这两首诗的主旨理解和艺术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首诗都属于咏物诗,以小见大,托物言志。B.《咏萤火》洋溢着胸怀壮志、渴望闪耀之豪气。C.《苔》寄托着一个归隐者安然自得的士子情怀。D.李诗是结尾时点题,而袁诗开头就直抒胸臆。
真题
·体验4.(2024·湖北)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两则批注。章台①夜思②唐末五代时期·韦庄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孤灯闻楚角③,残月下章台。芳草已云暮,故人殊④未来。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注释:①〔章台〕即章华台,在今湖北境内。②该诗选自《唐诗三百首》。③〔楚角〕楚地的号角声。④〔殊〕尚,还。这首诗先写“夜”,后写“思”。请结合提示,完成填空题。(1)批注一:立象尽意。首联、颔联借“清瑟”“孤灯”“
”“
”等意象,写尽孤凄悲凉。(2)批注二:炼字传情。尾联“又”字写出了
。
作者的无限秋思与哀愁,表达了作者无尽的怀人思乡之情。
楚角
残月
真题
·体验(1)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内容。本诗以“夜思”为题,全篇虽未现一个“思”字,却选取了一系列引人“思”情的意象表达作者的“思”。开篇四句,首联、颔联意思是:凄清的瑟声,在长夜发出哀怨的音调;而伴随这哀怨乐曲的,又是秋夜悲鸣的风雨声。孤灯下,又听见楚角声哀,清冷的残月徐徐沉下章台。诗人听到了清幽的瑟声、悲凉的楚角,独对孤灯,看到的是窗外一钩残月,引起无尽的怀人思乡之情。因此首联、颔联中“清瑟”“孤灯”“楚角”“残月”等意象,展现了“思”的意境,写尽了作者的孤凄悲凉之感。
真题
·体验(2)本题考查炼字。尾联“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承“故人殊未来”一句递进一层,揭出思乡之苦。“故人殊未来”,长期不知“故人”音讯,凶吉未卜,于是他想到了写家书;可是山长水远,“乡书不可寄”,这就更添几分悲苦。时值秋季,芳草凋零,故人不来,秋雁“又”回,家书难寄。结句以景收尾。“秋雁又南回”,点出时当冷落的清秋季节,每每看那结伴南飞的大雁,诗人内心就不禁情潮翻涌,秋思百结。着一“又”字,说明这样郁郁寡欢的日子,他已过了多年,可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他也无可奈何;“又”字将悲情推到了一个高潮,表达了诗人无限的秋思与哀愁,和无尽的思乡怀人之情。
考点·直击
最近几年中考中,诗歌鉴赏常以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的形式考查。常见考点:对诗歌内容主旨作出正确的理解;能准确判断诗歌的表现手法和技巧,把握诗歌蕴含的情感;针对优美语言或含义深刻的语句进行赏析;能简述某一诗句的作用;能对精彩的诗句进行画面描述;
有时候,也会考查几首诗歌的比较阅读。
技法·点拨一、
内容理解1.从作者入手,联系已知的作者的生活经历、写作风格理解内容。2.借助于诗歌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3.从语言入手,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句(动词、形容词,议论和抒情的词句),把握思想感情;4.从表现手法入手,把握思想内容。5.从诗歌中描写的景物、意象入手,理解诗歌内容。
技法·点拨二、情感把握
1.抓题目有些诗歌的诗题本身就透露出了感情基调,如李白的《送友人》《送孟浩然之广陵》,一个“送”字,说明此诗表达的是惜别之情。2.抓关键词句有些诗歌,作者在诗中用一、两个词语(或句子)点明诗的感情。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中“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一句,由“故园情”一词可知此诗表达的是思乡之情。
技法·点拨二、情感把握
3.抓意象有些诗歌中没有点明情感的字眼,而是寓情于景,需要分析诗中的意象,即诗中所表现的人、景、物来把握诗歌的情感。答题模板诗歌内容+表达技巧+情感
技法·点拨三、语言赏析1.关注语言的词性特点(1)名词:名词往往是特定的意象。名词的连用常常能营造出一定的意境,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2)动词:可从这个动词的修辞、表现手法、写作技巧上进行分析。有的动词极富表现力,使整首诗更有活力。(3)形容词:形容词往往从各个角度对中心词进行修饰限制,对渲染气氛、表现心情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技法·点拨三、语言赏析1.关注语言的词性特点(4)副词:副词往往起修饰限制作用,在很多情况下也是鉴赏的重点,如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最是一年春好处”中的“最”表现了作者对早春的喜爱之情。(5)数量词:恰当地运用数量词可以准确地表情达意。(6)叠词:往往能使意境深化,富有音韵感,读来朗朗上口。
技法·点拨三、语言赏析2.关注语言变形变形的词语在诗歌表情达意方面往往起到重要的作用,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把春风的多情、灵动恰当地表现了出来。3.关注修辞语言的表达效果诗歌常用的修辞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对偶等。诗歌运用修辞,往往能达到一种特殊的表达效果。
技法·点拨三、语言赏析4.关注诗歌整体的语言风格语言风格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委婉含蓄、雄浑豪放、慷慨悲凉、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答题模板炼字题:解释含义+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烘托意境或表达感情。分析技巧型:手法+结合诗句阐释+感情。分析语言特色:准确点明语言特色+具体分析特色+感情。
技法·点拨四、诗句的作用分析诗句的作用,
一般也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去分析。1.开头句:①总括全诗,领起下文;②点明时令、地点,交代心情;③为下文描写景物或抒发情感做铺垫;④奠定某种情感基调;⑤照应题目,切入主题;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等。2.中间句:①过渡(承上启下);②埋伏笔,做铺垫;③转换话题等。3.结尾句:①总结全诗,深化或升华主题;②卒章显志,点明题旨;③照应上文或题目,前后呼应,使诗歌结构严谨;④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言有尽而意无穷等。
技法·点拨五、画面描述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①要找全诗句中的主要意象,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梳理诗句内容。②根据意象特征,为意象添加恰当的修饰词,并连词成句。③运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富有艺术感的语言描绘画面。(注意:要忠于原诗)④必要时,还要揭示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做到“境与情合”。
技法·点拨五、画面描述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答题模板:诗句内容+氛围+情感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技法·点拨六、比较评价题型
设题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方法技巧: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技法·点拨七、综合赏析1.认真阅读诗歌,全面把握诗歌内容。首先要从内容情感、表达技巧、语言风格、人物形象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2.认真阅读选项,把选项内容和自己对原文的理解结合起来。3.比对选项和自己对诗歌的理解,选出正确答案。看选项中对诗歌内容情感、表达技巧、语言风格、人物形象等的表述与自己对诗歌的解读是否相同。
附:七年级教材古诗词知识清单七年级上册
知识·清单1.观沧海(东汉·曹操)(四言乐府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①。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②。日月之行,若③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④。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主旨:诗人将眼前所见的景色和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表达了渴望统一中原的雄心壮志和宽广的胸襟、豪迈的气概。①炼字+内容:点明“观沧海”的地点,“观”字统领全篇,诗人策马扬鞭、高瞻远瞩,这两句意境开阔,透露出一股雄伟的气势。
知识·清单1.观沧海(东汉·曹操)(四言乐府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①。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②。日月之行,若③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④。幸甚至哉,歌以咏志。②写法+画面:采用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由近及远,水波荡漾是动态,山岛和草木是静态,动静相互衬托,景象雄奇壮观,有力地刻画出大海的壮阔。③炼字:“若”字为虚写,通过奇特的想象,描绘出一幅大海吞吐日月、包容群星的图景,表现出诗人博大的胸怀。
知识·清单1.观沧海(东汉·曹操)(四言乐府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①。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②。日月之行,若③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④。幸甚至哉,歌以咏志。④写法+情感:用丰富的联想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描绘出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势,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知识·清单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七言绝句)杨花落尽子规啼①,闻道龙标过②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③。主旨:此诗是李白因好友王昌龄被贬官而作,以抒发感愤,寄托慰藉,表达了诗人对好友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①画面+修辞+情感:暮春时节,清风拂来,杨花随风落尽,杜鹃鸟一声声哀啼,令人揪心,烘托出一种哀伤忧愁的气氛。借用“子规”的典故,渲染了哀伤的氛围,奠定了全诗伤感的感情基调。
知识·清单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七言绝句)杨花落尽子规啼①,闻道龙标过②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③。②炼字:“过”字不仅写出了龙标的荒远、道路的艰难,更将诗人同情好友旅途艰辛、牵挂好友的关切之情凸显了出来。③写法+情感+修辞:借景抒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人格化,表达了诗人对好友的同情、担忧、关切之情,表现了诗人与好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知识·清单3.次北固山下①(唐·王湾)(五言律诗)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②。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③。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④。主旨:此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诗人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的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①题解:次,停宿。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远眺北固,横枕大江,石壁嵯峨,山势险固,因此得名北固山。
知识·清单3.次北固山下①(唐·王湾)(五言律诗)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②。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③。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④。②修辞+炼字: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绘了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景象。“阔”表现“潮平”的结果,写出了江面的恢宏阔大;“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写出了海上孤帆行船的景象。
知识·清单3.次北固山下①(唐·王湾)(五言律诗)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②。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③。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④。③释句+炼字+修辞+哲理:这两句诗写的是海日生于残夜驱尽黑暗,江南已呈春意闯入旧年。“生”“入”二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日”“春”以人的意志和情思,蕴含着旧事物孕育新事物的哲理,揭示新旧事物交替变化的规律,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知识·清单3.次北固山下①(唐·王湾)(五言律诗)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②。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③。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④。④典故+情感:面对江南美景,看到北归的雁群,诗人的思乡之情油然而生。诗人借用西汉苏武“雁足传书”的典故,抒发了浓烈的思乡之情。
知识·清单4.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散曲)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①,古道西风瘦马②。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③。主旨: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情调低落,反映了当时沉闷的时代气氛,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①写法:寓情于景。描写“枯藤”“老树”“昏鸦”等意象,点明秋末之景,渲染出萧瑟荒凉的意境,含蓄地表现出游子无家可归之态。后一句描绘了一幅幽雅恬静的画面,与前句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增添游子的思乡之情。
知识·清单4.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散曲)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①,古道西风瘦马②。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③。②画面+炼字: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之苦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踽踽独行。“瘦”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游子无限的凄凉、悲苦之情。③写法+情感:直抒胸臆,“夕阳西下”点明了时间,照应上文的“昏"字,“断肠”二字为全曲之“眼”,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悲秋思乡、倦于漂泊的孤寂、愁苦之情。
知识·清单5.峨眉山月歌(唐·李白)(七言绝句)峨眉山月半轮秋①,影入平羌江水流②。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③。主旨:全诗连用五个地名,描绘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无尽的思念与关怀,写山月更突出了心中的思绪,脍炙人口。虽与朋友远隔千里,但情谊依然不改。①写法:点明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秋高气爽,月色明朗。以“秋”字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巧妙。
知识·清单5.峨眉山月歌(唐·李白)(七言绝句)峨眉山月半轮秋①,影入平羌江水流②。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③。②内容+炼字:这两句诗写的是半轮秋月悄悄爬上峨眉山头,皎洁的月影映入平羌江中,与滔滔江水一道奔流。“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点出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奇妙。
知识·清单5.峨眉山月歌(唐·李白)(七言绝句)峨眉山月半轮秋①,影入平羌江水流②。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③。③内容+情感:第三句表明诗人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向三峡驶去,乍离乡土,透露出对故乡、故人的恋恋不舍之情。末句更是极言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知识·清单6.江南逢李龟年①(唐·杜甫)(七言绝句)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②。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③。主旨:表达了诗人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全诗语言极平易,而含义极深远,包含着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表达了诗人对时世凋零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的无限感慨。①题解:江南,这里指湖南一带。李龟年,唐玄宗时期著名乐师,擅长唱歌,安史之乱后,流落江南。②情感:前两句通过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着诗人对开元初年社会繁华鼎盛的眷怀之情。
知识·清单6.江南逢李龟年①(唐·杜甫)(七言绝句)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②。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③。③画面+写法+炼字+情感: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落花时节”暗喻了一位老歌唱家与一位老诗人在漂泊颠沛中重逢了,落花流水的风光,点缀着两位面容憔悴的老人,形成了一幅典型的见证时代沧桑的画面。“落花时节”暗喻了世运的衰颓、社会的动乱和诗人的衰病漂泊,“正是”和“又”两个虚词起承转合,更在字里行间蕴藏着无限感慨。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
知识·清单7.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①(唐·岑参)(五言绝句)强欲登高去②,无人送酒来③。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④。主旨:此诗以“重阳登高”为主题,表达的不只是单纯的惜花和思乡,更寄托着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①题解:行军,行营、军营。九日,指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故园,即故乡。
知识·清单7.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①(唐·岑参)(五言绝句)强欲登高去②,无人送酒来③。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④。②炼字:“登高”二字紧扣题目中的“九日”,点明了写作的时间。一个“强”字,是不愿为之而又不得不为之的心态体现,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清景况。“登高去”前面冠以“强欲”二字,表现出强烈的无可奈何的情绪。③典故+写法:“送酒”化用陶渊明的典故,因为是“登高”,诗人自然联想到饮酒、赏菊。实际上写出了旅途的凄凉萧瑟,无酒可饮,更无菊可赏,暗寓着题目中“行军”的特定环境。
知识·清单7.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①(唐·岑参)(五言绝句)强欲登高去②,无人送酒来③。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④。④内容+炼字+情感:这两句诗写的是怜惜远方长安故园中的菊花,这时应寂寞地在战场旁边盛开。“遥”字渲染自己和故园长安相隔之远,烘托了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怜”字不仅写出诗人对故乡之菊的眷恋,更写出诗人对故园之菊开在战场上的深深叹息,百般怜惜。“应傍战场开”,这样的想象扣住诗题中的“行军”二字,寄托着诗人对千千万万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国事的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
知识·清单8.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七言绝句)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①。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②。主旨: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从多角度描绘了戍边将士(包括吹笛人)浓烈的乡思和满满的哀愁之情。①画面+写法:诗人借寒气袭人的景物交代了环境的凄清与寒苦,回乐烽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犹如秋霜。诗人借这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悲惨凄凉的心境,为下文将士们的思乡奠定情感基调。
知识·清单8.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七言绝句)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①。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②。②写法+情感:这两句诗写戍边将士听到芦笛声而引起的思乡之情。“不知何处”写出了诗人月夜闻笛时的迷惘心情,映衬出夜景的空寥寂寞。“一夜”和“尽望”又道出征人望乡之情的深重和急切。末句不说思乡,不说盼归,而是以人物的情态行为展现其心理,写出了人物不尽的乡愁。
知识·清单9.秋词(其一)①(唐·刘禹锡)(七言绝句)自古逢秋悲寂寥②,我言秋日胜春朝③。晴空一鹤排云上④,便引诗情到碧霄⑤。主旨:这首诗一改过去诗文悲秋的传统,热情赞美秋天的开阔明丽,并借飞鹤直上云霄的画面,表现了诗人奋发向上的精神和豁达乐观、积极向上的情怀。①题解:《秋词》有两首,这是第一首。②写法+情感: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
知识·清单9.秋词(其一)①(唐·刘禹锡)(七言绝句)自古逢秋悲寂寥②,我言秋日胜春朝③。晴空一鹤排云上④,便引诗情到碧霄⑤。③写法:该句直抒胸臆,“秋日胜春朝”用对比手法,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一筹,这是对自古以来那种悲秋论调的有力否定,气势不凡。④画面+写法:选取典型事物具体生动地勾勒出了一幅壮美的画面。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景观的描绘,展现了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飘浮的开阔景象。这幅画面是对“秋日胜春朝”的景象的生动描绘。
知识·清单9.秋词(其一)①(唐·刘禹锡)(七言绝句)自古逢秋悲寂寥②,我言秋日胜春朝③。晴空一鹤排云上④,便引诗情到碧霄⑤。⑤内容+情感:紧接上句直接抒写自己的感受,看到这一壮美的情境,诗人心中那激荡澎湃的诗情勃发出来,也像飞鹤凌空一样,直冲云霄了。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乐观旷达的情怀。
知识·清单10.夜雨寄北①(唐·李商隐)(七言绝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②。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③。主旨:这首诗通过对归期的问询与回答,抒发了诗人对妻子的思念之情,表达了诗人在巴山的孤寂之感和盼望重逢的强烈愿望。①题解:寄北,当时诗人在巴蜀,妻子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知识·清单10.夜雨寄北①(唐·李商隐)(七言绝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②。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③。②炼字十写法:“期”字两见,其一为妻问归期,一为己答归期无准,平铺自然,一问一答,一扬一抑,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人欲归不得的愁苦之情。“涨”字用得极其生动,富于动态形象,既写出了巴山夜雨涨满秋池的景象,又表现出诗人愁思的深长。③写法+情感:诗人展开极其丰富的想象,用未来团聚时的欢乐反衬出今夜离别的相思之苦,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思念和对团聚的期盼之情。
知识·清单11.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①(南宋·陆游)(七言绝句)僵卧孤村不自哀②,尚思为国戍轮台③。夜阑卧听风吹雨④,铁马冰河入梦来⑤。主旨:本诗以“痴情化梦”的手法,表明诗人投身抗战、为国雪耻的壮志至老不衰,凝聚了诗人的爱国主义激情。表达了诗人要收复失地,为统一国家而献身的愿望。①题解:本组诗共两首,这是第二首。
知识·清单11.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①(南宋·陆游)(七言绝句)僵卧孤村不自哀②,尚思为国戍轮台③。夜阑卧听风吹雨④,铁马冰河入梦来⑤。②炼字+写法:“僵、卧、孤、村”四字写出了诗人此时凄凉的境遇,写出了诗人罢官回乡后处境寂寞、窘迫、冷落的现状,笼罩着一种悲哀的气氛。“不自哀”三字情绪急转,又表现出一种乐观豪放之气。③情感:解释了为什么“不自哀”,因为诗人还想着替国家守卫边疆。诗人的爱国热忱达到了忘我的境界,表现出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爱国之情。
知识·清单11.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①(南宋·陆游)(七言绝句)僵卧孤村不自哀②,尚思为国戍轮台③。夜阑卧听风吹雨④,铁马冰河入梦来⑤。④内容+写法:因“思”而夜阑不能成眠,不能眠就更真切地感知自然界的风吹雨打声,由自然界的风雨又想到国家的风雨飘摇,由国家的风雨飘摇又自然联想到战争的风云、壮年的军旅生活。⑤情感: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斥而无法为国杀敌,一腔御敌之情只能形诸梦境。“铁马冰河入梦来”正是诗人日夜所思的结果,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英雄气概。
知识·清单12.潼关①(清·谭嗣同)(七言绝句)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②。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③。主旨:全诗豪迈奔放,写景与言情巧妙结合,含蓄又生动,让人能够强烈感受到诗人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知识·清单12.潼关①(清·谭嗣同)(七言绝句)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②。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③。①题解:潼关,在今陕西潼关北,关城临黄河,依秦岭,当山西、陕西、河南三省要冲,历来为军事重地。②内容十画面:首句写高云簇拥古城,不言高而高度自见,异峰突起,令人神往。下一句写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秋风吹散,又显出孤城的寂寥与辽远。
知识·清单12.潼关①(清·谭嗣同)(七言绝句)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②。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③。③内容+写法:诗人立马城关,眼见黄河从北面高原峡谷奔腾怒吼而来,到悬崖脚下猛然一转弯,奔向平坦广阔的原野,但气势却不见缓和,好像仍嫌河床箍得太紧;而那连绵不断的山峰,在关东并不怎样惹眼,刚入潼关便突兀而起、耸人云天,一座座争奇斗险,唯恐自己显得平庸!所谓大河“犹嫌束”、群山“不解平”,全是黄河、华山的磅礴气势在诗人心理上所引起的感应,反映着这位少年诗人豪迈奔放的激情和冲决封建束缚、追求思想解放的愿望,第三句笔锋一转,不说黄河奔腾壮阔,而说其“犹嫌”拘束,末句写秦岭山脉入潼关之态势,不说其巍峨险峻,而说其桀骜不驯,再也不知何谓平坦。
附:七年级教材古诗词知识清单七年级下册
知识·清单13.竹里馆①(唐·王维)(五言绝句)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②。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③。主旨:此诗写隐者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遣词造句筒朴清丽,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①题解:诗人曾在陕西蓝田的辋川居住,有《辋川集》组诗二十首,这是其中的第十七首。竹里馆,是辋川别墅二十景之一,应当是建在竹林里的屋舍。
知识·清单13.竹里馆①(唐·王维)(五言绝句)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②。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③。②内容+情感: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一边发出长长的啸声。不论是“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了诗人高雅闲淡、超凡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他人共鸣的。③内容+修辞:诗人一人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这里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知识·清单14.春夜洛城闻笛①(唐·李白)(七言绝句)谁家玉笛暗②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③。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④。主旨: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发了诗人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①题解:洛城,即洛阳城,今河南省洛阳市。题作“春夜洛城闻笛”,明示诗人因闻笛声有感而发。“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
知识·清单14.春夜洛城闻笛①(唐·李白)(七言绝句)谁家玉笛暗②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③。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④。②炼字:“暗”字有多重意蕴,主要是说笛声暗送,似乎特意飞来给漂泊在外的游子听,以激起离愁别恨。此外,“暗”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③炼字+情感:“散”字用得妙。“散”是均匀、遍布的意思。笛声“散入春风”,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满"字从“散"字引绎而出,二者密合无间,同时写出了其城之静,表达了诗人的思乡心切。
知识·清单14.春夜洛城闻笛①(唐·李白)(七言绝句)谁家玉笛暗②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③。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④。④内容+情感:第三句说明春风传来的笛声,吹奏的是表现离情别绪的《折杨柳》,于是紧接一句说,还有谁能够不被引发思念故乡家园的情感呢?三、四两句写诗人自己的情怀,却从他人的角度反说,足见诗人的思乡之切。
知识·清单15.逢入京使①(唐·岑参)(七言绝句)故园东望路漫漫②,双袖龙钟泪不干③。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④。主旨:此诗描写了诗人远涉边塞,路逢回京使者,托带平安口信,以安慰悬望的家人的典型场面,具有浓烈的人情味,饱含着思乡之情与渴望建立功名之情。①题解:入京使,回京城长安的使者。
知识·清单15.逢入京使①(唐·岑参)(七言绝句)故园东望路漫漫②,双袖龙钟泪不干③。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④。②内容:该句写的是眼前的景象以及诗人的实际感受。诗人已经离开“故园”多日,正行进在去往边塞的途中,回望东边的家乡长安城,漫漫长路,思念之情不免涌上心头。③内容+修辞+写法:思乡之泪怎么也擦不干,以至于把两只袖子都擦湿了。此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来表现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口信回家“报平安”做了铺垫。
知识·清单15.逢入京使①(唐·岑参)(七言绝句)故园东望路漫漫②,双袖龙钟泪不干③。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④。④写法+情感:“逢”字点题,表现出马上相逢行者匆匆,末句处理得很简单,收束得很干净利落,但简净之中却寄予着诗人的一片深情: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胸襟。柔情与豪情交织相融,感人至深。
知识·清单16.晚春①(唐·韩愈)(七言绝句)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②。杨花榆英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③。主旨:这是一首写暮春景物的七绝,全诗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蕴含应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未来之意。①题解:这是诗人《游城南十六首》组诗的第三首。
知识·清单16.晚春①(唐·韩愈)(七言绝句)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②。杨花榆英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③。②炼字+修辞+情感:一个“知”字,一个“斗”字,赋予了花草树木人的思维、人的情感和人的动作行为,这一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放、争奇斗艳的美丽景象,有力地表达了诗人珍惜春天的美好情怀。
知识·清单16.晚春①(唐·韩愈)(七言绝句)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②。杨花榆英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③。③修辞+哲理:“无才思”和“惟解”同样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赋予了“杨花榆荚”鲜活的生命力和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这两句似乎是在启示读者,“杨花榆荚无才思”尚且能“惟解漫天作雪飞”,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抛弃那点小小的自卑心理,抓住时机,利用大好时光投身到为自己、为他人创造美好未来的大环境中呢?
知识·清单17.登幽州台歌①(唐·陈子昂)(古体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②。念天地之悠悠③,独④怆然而涕下⑤!主旨: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典型的社会意义。①题解:幽州台,即蓟北楼,是战国时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所建,故址在今北京西南。
知识·清单17.登幽州台歌①(唐·陈子昂)(古体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②。念天地之悠悠③,独④怆然而涕下⑤!②含义+情感:“古人”指古代爱惜人才的贤君明主,“来者”是指诗人以后的贤君明主。表现了诗人生不逢时的感慨,政治抱负不能实现,这使诗人的心情非常苦闷。诗人俯仰古今,表现了自己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思想感情。③炼字:“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展现了诗人登楼所见天地的辽阔、苍茫,表达了诗人的沧桑感。
知识·清单17.登幽州台歌①(唐·陈子昂)(古体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②。念天地之悠悠③,独④怆然而涕下⑤!④炼字:“独”字是全诗的诗眼,诗人登上幽州台,茕茕孑立,悲从中来,不禁潸然泪下。⑤内容+情感:诗人登台远眺,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伤心落泪,这是他内心极度悲哀的反映。
知识·清单18.望岳①(唐·杜甫)(五言古诗)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②。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③。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⑤。主旨: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知识·清单18.望岳①(唐·杜甫)(五言古诗)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②。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③。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⑤。①题解+炼字:岳,高大的山。杜甫共写了三首“望岳”,分别是东岳、西岳和南岳。这首诗咏东岳泰山。全诗以诗题中的“望”字统摄全篇,句句写望岳,但通篇并无一个“望”字,而能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可见诗人的谋篇布局和艺术构思之精妙奇绝。
知识·清单18.望岳①(唐·杜甫)(五言古诗)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②。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③。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⑤。②修辞+写法:以设问的方式展开全篇,自问自答中突出泰山的绵延和高大。写远望之所见,借齐鲁两地烘托出泰山之高峻。③炼字+修辞:“钟”在这里是“聚集”的意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大自然写得似乎有了感情,写出了远望泰山的神奇秀丽的景象;“割”字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使泰山明暗对比强烈,突出了泰山巍峨高大、遮天蔽日的形象。
知识·清单18.望岳①(唐·杜甫)(五言古诗)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②。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③。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⑤。④内容+情感:由静转动,具体写远望的实景,“曾云”衬托出山高。表现了诗人对大好河山的无限眷恋和热爱之情。⑤情感+哲理:以“众山小”反衬泰山的高大,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蕴含着只有不畏艰险去攀登,才能俯视一切的哲理。
知识·清单19.登飞来峰①(北宋·王安石)(七言绝句)飞来山上千寻②塔,闻说鸡鸣见日升③。不畏浮云④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⑤。主旨:这首诗通过描写登飞来峰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前途充满信心和不畏艰难、立志革新的勇气和决心。①题解:飞来峰,即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唐宋时其上有应天塔,故又俗称“塔山”,古代传说此山自琅琊郡东武(今山东诸城)飞来。
知识·清单19.登飞来峰①(北宋·王安石)(七言绝句)飞来山上千寻②塔,闻说鸡鸣见日升③。不畏浮云④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⑤。②修辞:“千寻”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塔之高。③内容:点明诗人立足点之高,暗含诗人对前途的憧憬,为下文抒怀作铺垫。
知识·清单19.登飞来峰①(北宋·王安石)(七言绝句)飞来山上千寻②塔,闻说鸡鸣见日升③。不畏浮云④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⑤。④炼字+修辞:“不畏”道出诗人为实现政治抱负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浮云”既是实写眼前之景,又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⑤情感+哲理:最后一句是点睛之笔,道出了“不畏浮云”的原因,抒发了诗人的广阔胸襟和远大抱负,升华了全诗的主旨。也蕴含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
知识·清单20.游山西村①(南宋·陆游)(七言律诗)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②。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③。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④。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⑤。主旨:诗人通过描写江南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与淳朴的民风习俗,既表现了对古老淳朴的乡土民俗的赞美,又表现了对闲适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表达了诗人虽然被弹劾罢官回归故里,但是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会否极泰来的乐观心境。①题解:山西村,诗人故乡山阴的一个村庄。
知识·清单20.游山西村①(南宋·陆游)(七言律诗)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②。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③。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④。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⑤。②内容+炼字:首联两句写了农家的好客习俗。“莫笑”二字表现了乡民的淳朴,“足”字表现了乡民待客的盛情,体现了农家人的热情好客。③炼字+哲理:“重”“复”写出了山与水的曲折幽深,“暗”字突出了绿柳的繁茂浓荫,“明”则写出了鲜花的娇艳明丽。这两句不仅写出了优美的自然风光,而且蕴含着人在困境中坚持不懈,就可能会出现豁然开朗的转变的深刻哲理。
知识·清单20.游山西村①(南宋·陆游)(七言律诗)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②。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③。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④。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⑤。④内容+情感:这两句写出了山西村淳朴的风土人情,抒发了诗人对乡民的淳朴和热情好客的赞美之情。⑤内容+情感:写出了主人殷勤、客人留恋的情景,表达了主客之间的深厚友谊,抒发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知识·清单21.己亥杂诗(其五)(清·龚自珍)(七言绝句)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①。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②。主旨:这首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不畏惧挫折,不甘心沉沦,始终都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奉献精神。①炼字+情感:“浩荡”一词,除了说明愁绪之浓,还蕴含着诗人对当时社会和当政者的不满、对人民生活的担忧等复杂的思想感情。“白日西斜”和“广阔天涯”两个画面相辅相成,互为映衬,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诗人豪放洒脱的气概。
知识·清单21.己亥杂诗(其五)(清·龚自珍)(七言绝句)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①。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②。②修辞+写法+情感:“落红”即"落花",在这里诗人用以自比脱离官场,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表面上写“落花”,实际上是借此表露诗人的情怀,寄托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但依然关心国家命运、不忘报国的情怀。
知识·清单22.泊秦淮①(唐·杜牧)(七言绝句)烟笼寒水月笼沙②,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③。主旨:作者借古讽今,借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讽喻晚唐统治者,含蓄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虑。①题解:泊,停船靠岸。秦淮,即秦淮河,长江下游支流,相传是秦时为疏通淮水而开凿。秦淮河流经的南京夫子庙一带,在六朝时十分繁华。②炼字:“烟、水、月、沙”四种景物,被两个“笼”字和谐地融合在一起,绘成了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图。
知识·清单22.泊秦淮①(唐·杜牧)(七言绝句)烟笼寒水月笼沙②,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③。③典故+情感+写法:用南朝陈后主沉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的典故,讽刺了只顾贪图享乐而不顾国家安危的晚唐统治者,抒发了诗人对当时世风的愤恨之情,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忧虑。“犹唱”二字,巧妙而自然地把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融为一体,意味深长。
知识·清单23.贾生①(唐·李商隐)(七言绝句)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②。可怜夜半虚前席③,不问苍生问鬼神④。主旨:此诗寓情于讽,深刻而具有力度,在对贾谊怀才不遇的同情中,寄寓诗人在政治上备受排挤、壮志难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新材料研发财产抵押合同3篇
- 2025年度碧桂园绿色建筑设计咨询与施工总承包服务协议3篇
- 2025年度智能交通信号系统安装合同示范文本3篇
- 2025年通脉颗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私立学校学生宿舍床上用品清洗与更换服务合同3篇
- 2025年度个人买卖房屋质量保证合同4篇
- 2025年浙江物芯数科技术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二零二五版进出口贸易物流仓储合同2篇
- 2025年江苏南通天生置业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河南卫辉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GB/T 12723-2024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编制通则
- 2024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英语试题含解析
- GB/T 16288-2024塑料制品的标志
- 麻风病防治知识课件
- 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办法
- 干部职级晋升积分制管理办法
- 培训机构应急预案6篇
-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口算专项练习
- 应急物资智能调配系统解决方案
- 2025年公务员考试时政专项测验100题及答案
- TSG ZF003-2011《爆破片装置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