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星辰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中联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材料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优秀的革命者、建设者们,常常以笔为犁,以梦为马,用革命的诗词记录着伟大的理想信念、革命实践与战斗情怀,表现出昂扬的浪漫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气概。毛泽东诗词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毛泽东诗词以革命浪漫主义的精神,充分抒发了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主义情怀。1925年前后,大革命高潮风起云涌,青年毛泽东勇立潮头。他在橘子洲上,以一篇《沁园春·长沙》,讴歌壮丽的秋景,发出了时代之问:“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而回答又是无比坚定的,是“风华正茂”的“同学少年”,因为他们是革命理想的象征,是新世界的开创者,只有他们才能“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只有他们,才能担负起“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崇高使命。1936年2月,指挥红军东征的毛泽东,在陕北的一个小山沟里又写下《沁园春·雪》。北国的茫茫寒雪,在他如椽的巨笔下,气势恢宏,气象万千;北国的晴日,在他浪漫的想象中,“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当时的红军依然困难重重,但毛泽东对革命斗争充满激情,对革命前途、革命胜利充满信心。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俱往矣,那么,到底谁才是主宰历史浮沉的主人?谁才是这个时代的风流人物?毛泽东再一次回应十年前自己的时代之问:“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千百万劳动人民,无产阶级大众,才是历史和时代的真正主人。毛泽东诗词以革命现实主义的风格,深情书写了中国革命与建设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与内在精神。毛泽东的诗词创作,好似一幅幅长篇画卷,浓墨重彩地记录了中国革命斗争与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特别是记录了若干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标志性事件,堪称一代诗史、史诗。随着岁月的迁转,有些警言佳句早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时时吟诵的名句名篇。这些充满强大战斗精神的火红诗句,这些高度凝练中国革命与建设各个不同阶段奋斗精神的史诗篇章,已经成为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最为鲜明的精神标识之一。毛泽东诗词以革命英雄主义的气魄,生动刻画了共产党人高昂的战斗意志与斗争风骨。五次反围剿,敌强我弱,战斗是残酷的,但在毛泽东笔下,“当年鏖战急,弹洞村前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菩萨蛮·大柏地》)。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与人类历史的英雄传奇。红军战士突破重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终于取得伟大胜利。在毛泽东笔下,长征的千山万水,深沟险壑,不过是“泥丸”“细浪”,充分体现出藐视一切困难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魄。展示了共产党人一往无前的革命斗志,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战斗意志与斗争精神,它体现为“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藐视一切困难的战略定力,体现为敢于“扫除一切害人虫”的强大自信,体现为“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坚定决心。中国革命斗争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这一进程中表现出伟大的理想主义情怀,英雄主义斗志。毛泽东以他的壮丽诗篇对这一历史进程、伟大实践进行了高度概括与总结。1965年,毛泽东重上井冈山,写下《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三十八年前,他在这里缔造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第一师,领导了轰轰烈烈的武装斗争;三十八年后,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又面临着种种重大挑战与考验。回顾历史,是为了总结经验,更好地创造未来:“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就是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伟大的历史总结,也是我们面向未来的前进动力。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也一定能够达到。(摘编自康震《风展红旗如画》)材料二:毛泽东一生嗜书不倦,尤其爱读历史书籍。毛泽东读史书,总是以历史人物的传记为中心,对历史进行见解独到的品评。他评价历史人物,不因袭旧说,而是独具慧眼,抓住历史人物最本质、最突出的特征,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未言。毛泽东诗词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中华历史上下五千多年,从三皇五帝到历代将相,毛泽东每有所感,就有评说。这些评点,虽只区区三言两语,却折射了他的历史观,反映了他的是非观。《沁园春·雪》是毛泽东诗词的巅峰之作。“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以“惜”字起笔,对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和成吉思汗等封建统治者的代表人物进行评说。就个体而言,他多次肯定秦始皇的历史功绩:“在中国历史上,真正做了点事的是秦始皇”“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人超过他的。”他甚至说过:“解决中国的问题,须马克思加秦始皇。”他在《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中写道:“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毛泽东评价汉武帝刘彻:“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晚年自知奢侈、黩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己诏,不失为鼎盛之世。”毛泽东对唐太宗的战争指挥艺术非常推崇:“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元太祖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东征西讨,毛泽东称其是“一代天骄”。(摘编自汪建新《毛泽东诗词中的帝王将相》)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记录着革命者和建设者们伟大的理想信念、革命实践与战斗情怀的诗词,都属于革命诗词。B.毛泽东诗词作为革命诗词最杰出的代表,既有革命浪漫主义的精神,又有革命现实主义的风格,表现出昂扬的浪漫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气概。C.毛泽东诗词中的《沁园春·长沙》写于1925年前后的长沙与1936年2月写于陕北的《沁园春·雪》内容有很大的差别,二者之间没有关联。D.毛泽东诗词中的佳句被人们吟咏铭记,这些高度凝练中国革命与建设各个不同阶段奋斗精神的史诗篇章,已经成为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鲜明的精神标识。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毛泽东的《菩萨蛮·大柏地》和《七律·长征》以革命英雄主义的气魄,刻画了共产党人高昂的战斗意志和斗争风骨。B.毛泽东多次肯定秦始皇的历史功绩,写有“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的诗句,表明他肯定“焚书坑儒”事件。C.毛泽东诗词对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的历程做了高度概括与总结,为后人更好地面向未来、创造未来提供前进动力。D.材料二中,毛泽东在诗词中肯定了部分古代帝王的历史功绩,如认为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文治武功显赫。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能体现毛泽东诗词浪漫主义风格的一项是A.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B.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C.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D.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所运用的论证方法?5.毛泽东在评价历史人物时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在希望的田野上侯发山花珠马上就要大学毕业了,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在实习的问题上她与妈妈桂兰产生了分歧。四年前,花珠好不容易考上了上海的一所大学。桂兰希望花珠能在上海找个单位实习,将来有机会能留在上海工作。花珠呢,却想回河南老家。两人虽然远隔千里,有了微信便近在眼前,丝毫不耽误交流。越临近毕业,他们聊的话题就越多,关于就业,关于未来的发展,关于事业的前景等等,但似乎谁也说服不了谁,谁说的都有点道理。花珠说:“妈,上海这地方,大学生多了去,显不着咱,还不如回去。”桂兰心里荡漾了一下,她知道花珠的心思,担心自己一个人在家孤单,迫不及待地想回来找个工作,更多的还有照顾自己的成分。花珠四岁那年,她爸出车祸走了,是自己一个人累死累活把她养大的,她比一般孩子更懂得感恩和孝顺,说的话就很顺耳,像个痒痒挠,挠的尽是痒痒处。但是,当妈的还是希望自己子女像雄鹰一样飞出去,能飞多远就飞多远,能飞多高就飞多高。想到这里,桂兰稳定了一下情绪,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傻闺女,好不容易走出去了,咋能再回来呢?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你应该在外面打拼一番事业,无论如何都有个交代。再说了,年轻人,哪个愿意恋家的呢?”“妈,人往高处走,其实高处不胜寒;水往低处流,其实海能纳百川。您一直没走出村,不也过了大半辈子?”“别跟妈贫嘴!妈吃的苦你知道?脸朝黄土背朝天,风里来雨里去,那些个日子都不是人过的啊……”“妈,都是老皇历了,我耳朵都听出茧子啦,就别再提了。”其实,大前年,村里的土地都流转给了希望,希望每个月给大家丰厚的租金。这比种地还划算,家里好几亩地,自己不用操心,一年还白落好多钱。现在的农村也不是以前可比的,看得着、摸得着的东西还真的拎得起的。桂兰不吭声了。似乎在咀嚼着其中的道理。花珠说:“妈,希望哥租一千多亩地,都弄啥哩?”桂兰说:“啥子观光农业园,说是种菜都不用土。嗐,妈也搞不明白。需要钱不?妈给你转。今年的地租,希望前天转给我了。”花珠说:“妈,给您说过,我在大学勤工俭学,有奖学金,用不着。对了,现在不种地了,家也没啥事,您可以出去转转看看啊,既放松放松,又长长见识。”“我天天转,天天看,还不花钱。”桂兰说着把手机的摄像头对准桌子上的地球仪,这个还是花珠上初中时买的。花珠“扑哧”笑了,说:“妈,我给您说正经的。”“妈听你的,出去旅游;但你也得听妈的,就在上海实习,然后在上海找个工作,安个家,不要有其他的想法。”“好,好,好。”花珠忙不迭地答应了。一星期后的一个晚上,花珠给桂兰视频聊天。桂兰看到花珠是在火车的卧铺车厢里,忙问:“闺女,你这是去哪儿?”“妈,我在火车上实习。”“啊?你学的是农业,咋在火车上实习呢?”“妈,您不是让我留在上海吗?没有找到合适单位,只好找了个在火车上实习的机会,乘务员,也不是很累……不过,白天忙,不能聊天,只能晚上聊啊。”“好,好,好,妈天天晚上给你聊。”就这样,每天晚上,花珠和桂兰都视频聊天。聊过去,聊现在,聊未来的进一步发展。桂兰看到,每一次,花珠都是在火车的卧铺车厢里,这倒也好,风吹不着,雨淋不到。不过,实习结束后干啥呢?当乘务员?桂兰想从花珠的话里套出话来,可是,花珠说话每次都是断断续续的,像吝啬鬼发红包似的,一次说一点儿,一次比一次的信息量少,搞得桂兰晕头晕脑的。桂兰在家闲着无事,就到希望的农业园找了个事儿,干保洁。上班第一天,大概是上午十一点,桂兰正在农业园的草坪里捡垃圾,忽然接到花珠微信视频聊天的请求,她忙挂断了。她东张西望一番,有了主意,跑到那个水泥站台上,两边停放的是火车——希望买的是几节报废的火车车厢,简单装修了一下,让员工以及来这里拓展训练的客人当宿舍用。桂兰抻了抻衣服,拍打了两下裤腿——其实上面也没有尘士,之后,她打开了跟花珠的视频聊天模式。“妈,您干啥呢?”花珠还是在火车的卧铺车厢里。“你不是说让我出去旅游吗?瞧,我在站台上。”桂兰说罢,用手机的摄像头照了照身前身后的火车,脸上挂着愉悦的微笑。“妈,您这是要到哪儿旅游?”“北京,妈还没去过北京呢。”“妈,您是不是上错站台了?”“没有啊,就在县城的火车站,巴掌大的小站我还能上错?”花珠忍住笑,说:“妈,您看看您身后的站牌。”桂兰扭头一看,只见后边竖着的站牌上写着“希望站(起点)——幸福站(终点)”。她不自然地笑了,对着手机说:“花珠,这是希望的现代农业园,我来这里真长见识了,大棚里的豆角两米多长,吊在架子上像蛇⋯⋯听希望说,他这里来了一个科班院校的实习生,之前就是人家给谋划的。”“妈!”花珠推开“车厢”的门下来了——就是旁边停放着的火车。在阳光的照射下,她的脸蛋如花朵般绽放。桂兰又惊又喜,似乎什么都明白了。(选自2023年12月13日《文艺报》)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通过花珠与桂兰的对话,表现了母女二人对就业的不同看法,为后文情节发展埋下伏笔。B.桂兰不同意花珠回河南老家,是因为她自己一辈子没走出村子,所以不希望女儿也回来。C.花珠故意说自己在火车上实习,虽然与她的农业专业不符,但体现了她对母亲要求的妥协和顺从。D.小说通过塑造花珠和桂兰这两个人物形象,批判了老一辈人保守的就业观念,赞扬了年轻人敢于追求梦想的精神。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通过描写桂兰与花珠的微信聊天,突出了母女二人虽远隔千里,但沟通无阻的亲情。B.小说通过描写桂兰在农业园的工作场景,展现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增加了小说的时代感。C.小说中的对话描写生动传神,既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又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D.小说以桂兰的不自然一笑和“似乎什么都明白了”结尾,说明桂兰对花珠的欺骗感到失望。8.请简要分析花珠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9.小说标题“在希望的田野上”,有何深刻的含义?请作简要分析。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材料一: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祖茂,武昌太守。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在县,公田悉令种秫谷,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兮辞》。顷之,征著作郎,不就。刺史王弘以元熙中临州,甚钦迟之,后自造焉。潜称疾不见,既而语人云:“我性不狎世,因疾守闲,幸非洁志慕声,岂敢以王公纡轸为荣邪!”弘每令人候之密知当往庐山乃遣其故人庞通之等赍酒先于半道要之。潜既遇酒,便引酌野亭,欣然忘进。弘乃出与相见,遂欢宴穷日。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又不营生业,家务悉委之儿仆。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以宋元嘉中卒,时年六十三,所有文集并行于世。(节选自《晋书·陶潜传》)材料二: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节选自《归去来兮辞序》)10.材料一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纸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弘每令人候之A密知当往B庐山C乃遣其故人D庞通之等E赍酒F先于半道G要之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属,撰写,缀辑,与《岳阳楼记》中“属予作文以记之”中“属”词义不同。B.事,侍奉,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中“事”词义相同。C.委,在文中指交托,与《琵琶行》中“委身为贾人妇”中“委”字词义相同。D.寻,寻找,与《桃花源记》中“未果,寻病终”中“寻”词义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陶渊明因为家庭贫困,亲人年迈,曾做州祭酒,但不久就解职回家了,后来他又历任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B.陶渊明精通音乐,每当朋友带着酒肉到他家里去,他经常喝醉,有时即兴尽情弹琴吟咏,将欢乐推向极致。C.陶渊明做彭泽县令时,一开始命令公田全部种秫谷,后来在妻儿的请求下才决定一半种秫谷一半种粳。D.陶渊明请求到彭泽县去做官,是考虑到当时社会动荡,彭泽县离家较近,且公田之利足够酿酒。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2)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14.根据材料内容,简要概括陶渊明辞去彭泽令的原因。三、古代诗歌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念奴娇•春情李清照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萧条庭院”句写词人所处的环境,给人以寂寞幽深之感。庭院深深,寂寥无人,引发了词人心中的惆怅。B.“征鸿过尽”句点上片主旨,是虚写,实际上是用鸿雁传书的典故,写出词人欲向丈夫诉说相思而信使难逢的愁绪。C.“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写晨起时庭院中的美好景色。新长的桐叶引发了游人的喜悦,反衬出词人内心的悲凉。D.全词从上片的天阴写到下片的天晴,词中感情的起伏和天气的变化相谐而生,全篇融情入景,浑然天成,别具一格。16.对比《声声慢(寻寻觅觅)》,请你判断:这首词是李清照南渡前还是南渡后的作品?从词的内容与情感两方面谈谈你的理由。四、名篇名句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杜甫《登高》诗中“,”两句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角度描绘出一幅壮阔、萧索的夔州秋景图,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2)在新农村建设的热潮中,余村民宿“陶然居”开业了,房屋周围按照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的句意栽种了各种各样的树木,深受游客喜爱。(3)“露”虽小,但在古典诗词中却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意象,积淀着作者的丰富情感,如“,”。五、语言文字运用(本大题共1小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说文》里讲:“匠,木工也。”(甲),已成为心思巧妙、技术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职业与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人与人却从来都有职业品质、专业精神的差别。工匠精神厚植的企业,一定是一个气质雍容、活力涌流的企业。(乙),一定是一个拥有健康市场环境和深厚人文素养的国家。“将产品当成艺术,将质量视为生命”,正是这样的极致追求,将我们带往一个更为不凡的世界。一盏孤灯一刻刀,一柄标尺一把锉,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别人可能觉得他们同世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边疆。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A,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坚守工匠精神,并不是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坛,也不是鼓励B、“躲进小楼成一统”,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倡导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将一门技术掌握到C绝非易事,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①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气质,我们的时代将以怎样的面貌被书写,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表现。②工匠精神是我们生命的尊严所在,亦是手艺人的安身之本;③是企业的金色名片,亦是社会品格、国家形象的荣耀写照。④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旨归,⑤却足以为成功架起通天大道。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中第四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20.简要分析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语言表达效果。21.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22.根据下面的示例,另选一个对象(如画家、老师、诗人……)进行仿写,要求句式相同,语意完整,符合身份,表达流畅。示例:一盏孤灯一刻刀,一柄标尺一把锉,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六、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有人说,劳动让人“吃苦”。《插秧歌》描绘一家四口农忙时冒雨插秧的紧张生活,表现出农事的辛苦与繁忙;“全国劳动模范”张秉贵晚上下班后,也会“感到有些支持不住,有时连上楼还要扶着墙”。也有人说,劳动孕育着美。这种美,既体现在劳动成果的丰硕与甜美上,也蕴藏在劳动过程的审美体验中,包括劳动者的情感交流、精神追求和心灵升华。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及简析1.答案:C简析:根据材料一“毛泽东再一次回应十年前自己的时代之问”可知,《沁园春・长沙》与《沁园春・雪》二者有关联,并非没有关联,所以C项错误。2.答案:B简析:毛泽东的诗句“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其中“商量”并不是肯定的结论,诗句并不是肯定“焚书坑儒”事件,而是说对秦始皇的评价应该更加全面和客观,所以B项错误。3.答案:D简析:A项“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是对战斗场景的写实描绘,未体现浪漫主义风格;B项“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是对时间和行程的平实叙述,未体现浪漫主义风格;C项“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是对演兵场场景的客观描写,未体现浪漫主义风格;D项“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通过夸张的手法将长征中的艰难险阻轻描淡写,体现了毛泽东诗词中的浪漫主义风格,所以答案为D项。4.答案:举例论证:文中引用毛泽东的诗词作品,如《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等,通过具体诗词阐述毛泽东诗词的特点和价值,使读者能更直观感受其革命浪漫主义精神,增强论证说服力。引用论证:直接引用毛泽东诗词中的大量诗句,如“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等,原汁原味呈现诗词韵味内涵,有力支撑论点。对比论证:将现实的艰难处境与诗词中的豪迈描写对比,如长征实际困难重重,而诗词中视千山万水为“泥丸”“细浪”,突出毛泽东诗词的代表性和独特性,以及共产党人大无畏革命气魄。5.答案:见解独到:毛泽东评价历史人物不沿袭旧说,从历史人物本质和突出特征出发提出独到见解。如对秦始皇,肯定其历史功绩,提出“解决中国的问题,须马克思加秦始皇”。对其他历史人物评价也与众不同。全面客观:评价历史人物时全面看待其功绩和过失,不一概而论。如评价成吉思汗,称“一代天骄”肯定其统一蒙古等功绩,又指出“只识弯弓射大雕”在文治方面不足。评价汉武帝也既肯定其雄才大略,又提及其晚年弊端。以史为鉴:毛泽东读史书并在诗词中评说历史人物,为当下及未来提供借鉴。不同时期对历史人物的评价,都基于对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发展的思考,使历史人物评价具现实指导意义。6.答案:A简析:B项桂兰希望花珠留在上海是为女儿更好发展,而非因自己经历,所以该项错误;C项花珠说在火车上实习是隐瞒实际情况,非妥协顺从,该项错误;D项小说未批判老一辈就业观念,该项错误。A项正确,小说开头母女对话表现对就业看法分歧,为后文情节发展作铺垫。7.答案:D简析:小说结尾“桂兰又惊又喜,似乎什么都明白了”,表明桂兰理解女儿选择,不是失望,所以D项错误。A项通过描写微信聊天突出母女亲情,正确;B项描写桂兰工作场景展现现代农业发展,增加时代感,正确;C项对话描写符合人物身份性格且推动情节发展,正确。8.答案:孝顺体贴:花珠因担心母亲孤单,想回老家工作照顾母亲,体现其孝顺体贴。独立自主:不盲目听从母亲留在上海的意见,坚持回老家实习,展现独立思考和行动能力。聪明机智:通过“火车实习”说法隐瞒在现代农业园实习的真相,让母亲放心,最终实现计划,表现出聪明机智。有责任感和事业心:学以致用,主动到家乡现代农业园实习,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体现责任感和事业心。9.答案:希望的农业园:故事发生于此,是桂兰和花珠等人的“希望田野”,为村民带来收入、就业机会和发展前景。农村的发展和变化:现代农业发展使农村土地流转,面貌焕然一新,农民生活水平提高,有更多选择和希望。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桂兰希望女儿有好发展,花珠想为家乡出力,他们的生活和选择都充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10.答案:ACF简析:“弘每令人候之”是兼语句,“之”后断开;“知当往庐山”是“知”的宾语,宾语后断开;“遣其故人庞通之等赍酒”是兼语句,“酒”后断开。11.答案:D简析:“寻”在“未果,寻病终”和“寻程氏妹丧于武昌”中均为“不久”之意,D项错误。A项“属”在“博学善属文”中为“撰写、缀辑”,在“属予作文以记之”中为“通‘嘱’,嘱托”,词义不同,A项正确;B项“事”在“不私事上官”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中均为“侍奉”,B项正确;C项“委”在“家务悉委之儿仆”和“委身为贾人妇”中均为“交托”,C项正确。12.答案:B简析:由原文“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可知,陶潜生性不懂音律,只是抚琴应和,并非精通音乐,B项错误。A项根据原文“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复为镇军、建威参军……以为彭泽令”可知,该项正确;C项根据原文“在县,公田悉令种秫谷……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可知,该项正确;D项根据原文“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可知,该项正确。13.答案:(1)州里聘用他为主簿,不去,自己种田来养活自己,于是得了瘦弱的病。(2)恰巧遇到四方勤王的大事,诸侯大臣都以广施惠爱作为美德。我的叔父见我家境贫困(替我设法),我就被委任到小县做官。简析:(1)“召”为“聘用、征召”;“躬”为“亲自”;“羸”为“瘦弱”。(2)“会”为“恰逢、恰巧”;“以……为”为“把……作为”;第二个“以”为“因为”;“见……于……”为“表被动”。14.答案:不想为微薄俸禄丧失尊严:依据“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得出。本性自然,官场拘束,违背志向:根据“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可知,他本性任其自然,为填饱肚子出仕却违背志向,感到官场拘束,身心痛苦。妹妹去世,吊丧心情急迫:从“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可知,妹妹在武昌去世,他急于去吊丧。15.答案:C简析:“清露晨流,新桐初引”表现春天到来时自然界生机勃勃景象及词人游春之意,不是反衬悲凉之情,C项错误。A项“萧条庭院”句营造寂寞幽深氛围,引发惆怅,正确;B项“征鸿过尽”用鸿雁传书典故,写出词人相思愁绪,正确;D项全词感情与天气变化相谐,融情入景,正确。16.答案:通过内容、情感可判定这是南渡前的作品。内容方面:《声声慢》中“满地黄花堆积”“梧桐更兼细雨”等意象营造凄凉哀伤氛围;本词“宠柳娇花”“新桐”等是清丽明快意象,如“宠柳娇花寒食近”描绘春天娇花嫩柳,“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展现清晨新露桐叶,给人生机盎然之感。(或答“重门、垂帘、玉阑干也可看出较为富裕生活状态”“慵倚阑干,被冷香消的描写可看出是年轻女子”等内容也可得分)情感方面:本词与《声声慢》都有孤独寂寞之情,但《声声慢》融入家国之悲、沦落之苦,情感沉郁忧伤,如“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等句体现;本词还有期盼天晴赏春的喜悦和盼夫君归来的期待,情感相对明朗,如结尾“更看今日晴未”。17.答案:①无边落木萧萧下②不尽长江滚滚来③榆柳荫后檐④桃李罗堂前⑤芙蓉泣露香兰笑(昆山玉碎凤凰叫/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18.答案:A.雕虫小技B.离群索居C.炉火纯青简析:A处根据语境,强调工匠精神力量强大,应填表示微小、不重要的成语,“雕虫小技”合适;B处描述与世隔绝生活态度,“离群索居”符合;C处强调技艺高超程度,“炉火纯青”恰当。19.答案:②句改为“工匠精神是手艺人的安身之本,亦是我们生命的尊严所在”;⑤句改为“却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简析:②语序不当,应先强调手艺人,再到普遍意义的“我们”;⑤搭配不当,“架起”与“通天大道”不搭配,应改为“铺就”。20.答案:运用排比句式:增强语言节奏感和气势,强调热爱、追求、境界是工匠精神重要组成部分,层层递进展示工匠精神丰富内涵。运用整句形式:使用整齐四字成语,使语言凝练简洁,增强韵律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准确传达工匠精神核心要素。21.答案:甲:今天的“匠”;乙: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简析:甲处需过渡,将古代“匠”与现代联系,“今天的‘匠’”合适;乙处将企业层面工匠精神扩展到国家层面,“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恰当。22.答案:示例1:一支画笔一盘颜料,一块画布一静室,构成一个画家的全部世界。示例2:一本教案一支粉笔,一间教室一群生,构成一个老师的全部世界。示例3:一纸素笺一壶清茶,一窗月光一怀思,构成一个诗人的全部世界。简析:例句句式为“一+量词+两字名词+一+量词+一字名词,一+量词+两字名词+一+量词+一字名词,构成一个XX的全部世界”。选择对象后,根据其职业特点确定工具和环境,按句式结构仿写,确保语意完整、符合身份、表达流畅。23.答案:例文:《苦乐交织,美美与共》有人说,劳动是汗水的代名词,是“吃苦”的代名词。《插秧歌》里,一家四口冒雨赶着农忙插秧,字里行间是农事的辛苦与繁忙;“全国劳动模范”张秉贵,在为顾客服务了一整天后,晚上下班回家“感到有些支持不住,有时连上楼还要扶着墙”。劳动的确是辛苦的,但这辛苦,却孕育着一种独特的美。劳动的美,首先体现在丰硕的成果和甜蜜的回报中。“稻花香里说丰年”,粒粒饱满的稻谷,是农民辛勤耕耘的回报;高楼大厦平地起,是建筑工人挥洒汗水的结晶。劳动,让人们收获物质的富足,也让人们品尝到幸福的滋味。然而,劳动的美,远不止于此。它更蕴藏在劳动过程中,那是一种审美体验,是情感交流,是精神追求,更是心灵的升华。当你全神贯注于一项工作,用尽心思去攻克难关,最终获得成功时,那种喜悦和成就感,是任何物质享受都无法比拟的。当你和同学并肩作战,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彼此支持,互相鼓励,最终取得胜利时,那种团队协作的快乐和感动,是任何娱乐活动都无法替代的。陶渊明“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在田园劳作中找到了心灵的宁静;李时珍跋山涉水,遍尝百草,最终编撰成《本草纲目》,为后世医学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劳动,让他们实现了自我价值,也让他们的人生更加充实而有意义。新时代的劳动,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我们或许不再需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奋斗的精神却始终如一。科技的进步,让劳动的方式更加多样化,也让劳动者面临着更高的挑战。程序员敲击代码,用科技改变生活;快递小哥穿梭城市,用汗水连接你我;医护人员白衣执甲,用生命守护健康……每一份劳动都值得尊重,每一份付出都值得歌颂。我,一名普通的学生,也渴望用自己的劳动,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我认真学习,努力掌握知识,希望将来能够用自己的所学,为社会做出贡献。我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志愿服务中体会劳动的快乐,在奉献中感受生命的意义。劳动是生活的画笔,为人生增添绚丽的色彩;劳动是奋进的号角,激励我们不断前行。让我们以劳动为荣,用勤劳的双手,奏响新时代的劳动之歌,让苦与乐交织,让美美与共,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简析:审题立意: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围绕劳动呈现两种观点,一是劳动意味着吃苦,二是劳动孕育着美。考生可从劳动的“苦”与“美”辩证关系入手,探讨两者体验,如劳动中“苦”与“美”的相互转化、如何正确看待“苦”并发现“美”、劳动创造价值及带来的精神满足等。本文立意劳动虽苦但孕育美,苦乐交织创造美好生活,既肯定劳动辛苦,又阐述其多方面的美,包括成果回报、过程体验、自我价值实现等,且联系新时代劳动特点及自身经历,符合题意。论证思路:文章开头指出劳动是辛苦的,但辛苦中孕育美,引出主题。接着从劳动成果和过程两方面阐述劳动之美,成果方面举例农民收获稻谷、建筑工人建造高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3-2024学年人教版(2015)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下册修饰表格有方法(教学设计)
- 个人简历与竞聘报告-1
- 3 古诗三首 寒食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 Module 9 Experience(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外研版(三起)英语五年级下册
- 毕业论文核心研究成果汇报
-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 第六课 语言的艺术 4 第四节 入乡问俗-语言和文化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 《角》(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沪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18古诗三首《江南春》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 三年级英语下册 Module 7 Unit 1 We fly kites in spring教学设计 外研版(三起)
- 《可可西里》电影赏析
- 有限空间专项安全检查表
- 《入河排污口监管办法》解读课件
- 部编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一课一练(含答案全一册)
- 光疗法的课件
- 【双柱式汽车举升机设计(论文)8500字】
- 专题03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压轴题真题分类(原卷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数学下册重难点题型分类高分必刷题(人教版)
- 非遗系列之木偶戏主题班会课件
- 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数学(一)真题及解析完整版
- 国开(甘肃)2024年《安全系统工程》形考作业1-4答案
-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中的安全和隐私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