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浙江省杭州市七县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1页
2022-2023学年浙江省杭州市七县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2页
2022-2023学年浙江省杭州市七县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3页
2022-2023学年浙江省杭州市七县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4页
2022-2023学年浙江省杭州市七县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2-2023学年浙江省杭州市七县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24分)1.(3分)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面对美国“断供”的威胁,坊(fāng)间一片哗然,愤怒者义愤填赝,质疑者冷言冷语,然而,本是事件漩涡中心的华为回应起来却显得云淡风轻。 B.演技类综艺扎堆出现,各种“如坐针毡、如芒刺背,如鲠在喉”的拙(zhuó)劣表演让观众们认清了一个事实:演员的确有门槛,演戏的确需要敬畏之心。 C.人与生俱来的知觉情感,面对世间变幻,生命寥(liáo)落,种种遭际感荡心灵,只有通过词语汇集成诗,一个诗人激荡不安的内心才能得以暂时宁静。 D.《我和我的家乡》《夺冠》等国庆档(dǎng)影片启示着业界,有情怀、有价值的作品需从真实生活着眼,洞察人情人性,寻找与观众的深层共鸣。2.(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信息传输在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因信息过载而形成了“泥沙俱下”的现象。 B.在目前思想文化多元发展的情况下,我们常常看到脱口秀节目中的观点遭到置疑,但吸收一些新的视角无疑是文明与进步的象征。 C.不同的演员或许表演风格有着云泥之别,但是对我们而言,评价演员不仅仅在于其表演风格,更在于其对初心和匠心的坚守。 D.关于基层减负中仍然存在的问题,我们要从长计议:一方面,客观看清问题本身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另一方面,客观看清问题的可矫正性。3.(3分)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复工复产给防疫带来严峻挑战,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复工复产,两手都要硬。与这种“流氓病毒”战斗,绝不能轻言胜利。 B.物理上有一条定律说:两物不能同时并存于同一空间,这个定律在心理方面也可以说得通。一般人不能感受趣味,大半因为心地太忙,不空所以不灵。 C.与那些肤浅的“心得”“感悟”完全不同,鲍鹏山的文章不玩当下流行的一个故事加一段大而无当的虚浮议论的写作套路,而是“不敢虚构一言,不敢浪语一句”。 D.作为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4.(3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近年来,国家旅游局在全国范围内不断开展整治“不合理低价游”,已查处很多家违法旅行社,重拳之下,却还有部分旅行社依然在“顶风作案”。 B.从一分一毛的“锱铢必较”,到成百上千的“大刀阔斧”,从谈判现场唇枪舌剑、以情动人,到大量的前期调研、市场分析,医疗价格谈判体现着浓浓的人民情怀。 C.政府应转变观念,逐步放开医疗价格管制,树立医保与医院协商谈判定价机制,让医生的技术价值得到合理回报,缓和医患关系。 D.领导们听取了研究院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研攻关的总体情况汇报,结合展板和实物了解了病毒致病机理研究、药物筛选、疫苗和抗体研制等进展情况。5.(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各小题。2020年12月4日,《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了2020年十大流行语,分别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逆行者”“飒”“后浪”“神兽”“直播带货”“双循环”“打工人”“内卷”“凡尔赛文学”。(1)假如你是《咬文嚼字》编辑部的主编,请你向读者说明十大流行语的入选标准。(2)围绕流行语的特定内涵,参考示例,从“逆行者”“后浪”“凡尔赛文学”中选择一词进行评析。示例:“飒”是用来形容2020年奋战在抗疫一线中利落、能干的女性医护工作者的,该词展现了全国人民对女性同胞最崇高的敬意。6.(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2),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李煜《虞美人》)(3),不可胜记,。(司马迁《报任安书》)(4)西当太白有鸟道,。地崩山摧壮士死,。(李白《蜀道难》)(5),。自我徂尔,三岁食贫。(《诗经•氓》)二、现代文阅读(30分)7.(1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材料一:相声是普及面最广、最受群众欢迎的曲艺品种之一,以滑稽、讽刺见长,充满戏剧性。它大约在清代咸丰、同治年间形成于北京,而后在广大北方地区广泛流传,尤以京津一带最为活跃,至今已传到第九代。相声的表演最初分两种,在帷幕中表演的称“暗春”,以口技类节目为主;公开表演的称“明春”,以语言类节目为主。属于“明春”的相声演出形式包括单人表演的单口相声、两人表演的对口相声及三人或三人以上集体表演的群口相声三种,而以对口相声最为常见。在对口相声的演出文本中,演员分为甲、乙两人,甲负责逗哏,乙负责捧哏。结合表演状况而论,对口相声又可分为“一头沉”“子母哏”和“贯口”等几种类型,近年来还出现了化装相声、相声小品等喜剧色彩浓郁的新兴表现形式。天津相声自成一派,以说为主,以讽刺见长,火爆热烈,富于幽默感,像张寿臣的《哏政部》,小蘑菇的《牙粉袋》,马三立的《开粥厂》《卖挂票》《买猴》等作品讽刺意味强烈,是天津相声的代表。天津的文哏相声也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先后涌现出许多不同的表演流派,单以传统相声《文章会》为例,就有张寿臣、马三立、苏文茂等几种演出脚本,在舞台上表演时风格各有千秋。如今相声正逐渐走向“快餐文化”的边缘,在大众传媒的作用下出现了某种程度的异化。目前后续力量的培养已成为相声传承发展的当务之急,需引起高度重视。(选编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材料二:相声以讽刺为精髓,有着深厚群众基础。据不完全统计,传统相声共有600多段,现今经常演出的有100多段,其中60多段是讽刺题材的作品,多以讽刺旧社会各种丑恶现象和通过诙谐的语言叙述,反映各种生活现象为主。即使是歌颂题材的作品,也是采用歌颂和讽刺并用的手法。相声中的讽刺主要是借助夸张的手法,以夸张的语言将生活中可能发生的事件加以放大或变形,从而深刻地揭露矛盾。讽刺是一种高级艺术,必须具备机智、含蓄、巧妙的艺术技巧,需要把握分寸,在“无足轻重”的伤害中鞭挞假恶丑,让人们笑着与人性的弱点告别。讽刺要巧妙,巧妙就是要出乎人的意料之外,讽刺还要真实,真实就是要在情理之中。随着电视的普及,电视相声应运而生,由于电视传播速度快,观众广泛,对播出内容的要求也就更严格。或许是为了安定团结,或许是为了社会和谐,原本在小剧场演出的讽刺题材相声,大多都不合乎电视播出的要求,这个不能说,那个不能碰,禁区越来越多,原本相声作者就少,为了生存,他们只能按导演组的要求创作,按晚会的主题写相声,久而久之,关注社会现实、讽刺社会不良风气的相声越来越少,听了让人酣畅淋漓、心灵震撼的作品更是凤毛麟角。取而代之的是歌颂题材的相声,即使有点讽刺,也只是隔靴瘙痒,让人听了很乏味,不能产生共鸣。尽管电视相声为相声的普及立下汗马功劳,但由于晚会相声多为歌颂题材的作品,缺少犀利的讽刺,最终导致好作品和好演员只能远离荧屏。真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选编自《相声发展离不开讽刺与剧场》)材料三:本世纪头十年,中国的相声已经滑到了走进博物馆的险境,在小品的压制下百姓都忘记了相声长什么样了,直到德云社的异军突起,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再次走进了大众的视野,让这门传统曲艺艺术焕发了新的生机,郭德纲还把笑声洒向了海外,让全球华人在异国他乡醉进乡音里,融化在中国特有欢乐中,他把德云社分社开到了墨尔本,向世界源源不断输出中华文化。没有郭德纲的大红大紫,钢丝上哪儿去感受民间艺术小曲小调的独有魅力,《照花台》《探清水河》《送情郎》《太平歌词》等更无从知晓,他将相声从电视拉回到民间,草根艺人懂得老百姓的喜怒哀乐,接地气作品贴近生活,深入到了老百姓的心,雅俗共赏正是顺应市场需求,他的成功也顺应了时代。德云社是现在国内最大的相声团体,相声人才济济,青年才俊云集,大量的人才储备为相声的长盛不衰奠定了基础,现在的德云社再也不用担忧没有好的相声演员,反而是担忧没有好的平台让他去施展他们的才华。德云社更把无数人从酒吧牌局逛街带进了相声园子,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喜欢这门传统艺术,并能让他们跃跃欲试参与其中一试身手。尽管太多人对他有不同的声音,时间将给他一个公正的评价。(选编自《郭德纲对当代的相声传播起到了多大的作用》)(1)下列对材料中“相声”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相声大约在清代咸丰、同治年间形成于北京,而后在北方地区广泛流传,尤以京津一带最为活跃,至今已传到第九代。B.相声“明春”的演出形式以语言类节目为主,包括单口相声,对口相声及群口相声三种,以对口相声最为常见。C.相声只用夸张的手法,就能将生活中可能发生的事件加以放大或变形,从而深刻地揭露矛盾。D.本世纪前十年里,中国相声的处境相当不堪,几乎被人遗忘,直到德云社的异军突起,让这门传统曲艺艺术焕发了新的生机。(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相声在发展过程中注重与时俱进,更新换代,近几年出现了很多喜剧色彩浓郁的表现形式,天津相声就是其杰出的代表。B.在相声发展过程中,电视相声为相声的普及立下汗马功劳,一则相声传播速度变快,一则相声题材由讽刺走向了讽刺和歌颂并存的景象。C.相声的讽刺既要出乎意料,又要在情理之中。出乎意料是指讽刺技巧要巧妙,情理之中是指讽刺内容要真实,让人们在笑声中感悟人生。D.德云社相声人才济济,青年才俊云集,其作品善于表达老百姓的喜怒哀乐,熨帖了老百姓的心,因此把无数人从酒吧牌局逛街带进了相声园子。(3)概括材料二、材料三相声创作遵循的原则。8.(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苦涩的米花糖曾颖老杜说他这辈子做的第一桩生意,就是卖米花糖,那一年他刚8岁,上小学三年级。老天爷对老杜并不怜惜,而是将大块的灾难,往他那原本就艰辛的家中砸来﹣﹣最早是用病魔,夺走了他的父亲;接下来,用自私夺走了刚刚可以为母亲分担家务的哥哥。哥哥以打工为名逃出家乡,并从此片纸不回的那一年,老杜只有7岁多,便开始早早地体会到人世的苦和辣,以及周围那种没有来由的恶意和欺凌。乡村缺水,村里唯一一口水井永远都络绎不绝地排着队。7岁多的老杜和体弱的母亲与姐姐,因为打水慢,成为人们嫌弃甚至仇视的对象。为了不妨碍大家用水,自尊心强的母亲总是选择在晚间到井台上去打水,这样就不会妨碍大家打水,也听不到厌弃的指桑骂槐,看不到鄙视而刻毒的眼神。但这样的好景并不长久,管井的队长不喜欢有人半夜来打水,于是把井杆锁了起来。老杜的妈妈没办法,不得不自备一根长绳,用力打上无数的结,拴上扁担钩去井台打水。绳子不仅勒手,而且像泥鳅一样滑,很容易脱钩,而一旦脱钩。桶就扑进井里,大半夜都不肯浮起来,要想打捞水桶只能耐心等着。每当这个时候,母子俩只有在井台上相拥而泣。家里有两棵梨树,长在院子外边,每年秋天,都会结上几十个梨。这一年,树上的梨每晚都会少,最大嫌疑是邻家的孩子。有一两次,他们甚至已看到对方匆匆逃去的身影。无奈之下,跑到对方家里央告,求其高抬贵手,放过那些梨。求来的结果,却是树上所有的梨,甚至连梨树本身,在一夜之间全部被摧毁。眼见着交双金款的日子一天天逼近,8岁的老杜擦干眼泪后开始谋划起生计。他的想法,是去卖米花糖。老杜之所以选择卖米花糖,与他幼年时跟着大人进城赶集的经历有关。有一天,在县城大街喧闹拥挤的人海中,他突然闻到一股奇异的香味,这是一种油与米再加糖的甜糊味,交织在一起的混合香味。那香味如一只看不见的手,揪着鼻子,将他带到一个做米花糖的作坊前。他看见一个胖胖的师傅,正从锅里把一团金黄的米和糖,还有花生混合物倒到涂了油的模具里,压平压实,等晾到半冷时,趁着那点热乎的软劲,用一把大刀,把它切成小小的方块,他这才认出来,那是他最喜爱吃的米花糖。整个上午,他守在作坊前,看着师傅一次次把炒米或膨化米,放入麦芽糖或红糖熬制的糖浆里,再加入香脆的花生,然后翻炒、入模、压实、切块,用印着图案的油纸包好。这是一个美好而神奇的过程,他的心中充满快乐和幸福感。而更让他感到快乐的是,这里的米花糖每盒只卖6分钱,这虽然也是一个成年男人小半天的工钱,但比起乡里,整整便宜了2分钱。梨树被毁之后,老杜想到了这个可以见到现钱的生计。他和母亲商量,把家里存下的几个鸡蛋拿去卖掉,卖了1元多钱,然后兴冲冲地跑去米花店进货,走乡串户,四处吆喝,第一天就赚了三毛多钱,这可是一个全劳力一天的收入,而且是现金。从那以后,少年老杜就开始为他的米花糖奔跑。在奔跑中,家里的双金款、油盐柴米、姐姐弟弟的过年新衣,以及偶尔的门户差事和问病请医,都有了现金支持。这种小小的幸福感,维持了一段时间之后,老杜发现自己的脚越来越不给力,脚后跟一天天肿大起来,估计是平时风里来、雨里去,有时太热太累下冷水,或者奔跑中硌了石子或扭伤了哪里。脚变得越来越肿,并且开始失去知觉,人也开始发烧和犯困,去乡医院看,医生说得锯。他们不想接受这个事实,更重要的是拿不出那么多钱来锯。于是又被驮回家,用当时乡下人传统的对付疑难杂症的方法﹣﹣拖。也许这一次老天爷都觉得自己做得过分了,就在老杜在家里昏睡的第三天,他家的猪圈突然莫名其妙地垮了,妈妈请邻村的石匠大叔来帮忙修理。石匠走乡串户,见多识广,看到老杜肿胀的腿,就热心介绍他们村子里的草药师傅来帮忙看看。草药师傅用银针插肿胀处,说如果出来的是黄水,可治;如果出来的是血水,就不能治。结果是黄水,草药师傅于是下药,一大包中药,煎出药汤喝,药渣敷伤。几碗药水下肚,痛感消失大半,人也精神多了。随后问题又来了,中药一服价格一元八角,这对于老杜这一贫如洗的家,几乎就是个天文数字。在吃了两天之后,药钱就断了。母亲为了筹集药钱,费尽了心力,也流干了眼泪。眼泪没有感动亲友和邻居,却感动了草药师傅,他主动提出把孩子领到他家去治,一则免自己奔跑之苦,二则可以让孩子吃得稍稍营养一点,有利于恢复,至于报酬嘛……草药师傅挠挠头,四顾这个一无所有的小院,突然看到追逐玩耍的两头小猪,对母亲说:“你就好好养猪,等猪长大卖了钱,给我送锦旗,帮我传个名就好!”那一年,小猪和老杜的腿都很争气,到春节前后,伤愈后的老杜背着卖猪换来的钱做的锦旗,还花了10元请了电影队,在草药师傅家的院子里热闹了一回。草药师傅的名气,也在十里八乡热闹地传播开了,找他看病的人越来越多。老杜又继续卖米花糖,凭着由此激发起的商业兴趣和积累的营销经验,逐渐转行并发展,三十多年后,他拥有了不菲的资产和兴旺的事业,在远离了家乡之后,做了几件事:一、在县城买了门面,送给生计艰难的草药师傅;二、把家乡小村的泥路修成水泥路;三、给老家周围邻居安了自来水管,包括当初锁井的老头和打梨树的人家……(1)简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特点。(2)结合故事情节,概括老杜的形象。(3)本文详细描述了做米花糖的过程,请简要分析其作用。(4)请你谈谈本文为何要以“苦涩的米花糖”为题。三、古诗文阅读(26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18分)9.(18分)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各题。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李密《陈情表》节选)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而归视汝。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寻蒙国恩不久B.犹蒙矜育怜悯C.汝来省吾顾惜D.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突然(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臣之进退仰观宇宙之大B.但以刘日薄西山斧斤以时入山林C.请归取其孥未有知其修者D.将成家而致汝渔父见而问之曰(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密先颂扬圣朝,表明自己想效忠;再叙写朝廷征召之殷,感恩新朝对自己的重用,坦言自己进退两难的处境,消除晋武帝的疑虑。B.李密在字词的表达上不事雕琢,自然真切;在句式的运用上,连用大量练达而概括的四字句,对制造情势、渲染气氛起了很大的作用。C.韩愈呜咽追叙自己和侄子幼年的孤苦伶仃,成年后的东奔西走,聚日无多;同时流露出对自己往日追求功名富贵做法的悔恨和自责。D.韩愈一反传统祭文以铺排郡望、历叙生平、歌功颂德为主的固定模式,全用散文句调和平易晓畅的家常生活语言,深刻地感染着读者,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4)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5)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②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10.(8分)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各题。塞上听吹笛(唐)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春夜洛城闻笛①(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②,何人不起故园情。注释:①笛曲《梅花落》属于汉乐府横吹曲,善述离情。②《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内容多写离情别绪。(1)从体裁上看,两诗属于;从题材上看,高诗属于。(2)两诗皆说风传笛曲,境界动人,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四、作文(40分)11.(4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2020年7月的高考志愿填报,留守家庭的姑娘钟芳蓉以676的高分挑中了北大考古系。这一举动遭到部分网友质疑,为什么不选择热门专业,有前景的专业;但也有热议的文章肯定了钟芳蓉的选择,认为“这无疑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有主见的灵魂追逐自己热爱之视野的自由模样”。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在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上,写一篇发言稿和同学们交流。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2023学年浙江省杭州市七县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24分)1.(3分)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面对美国“断供”的威胁,坊(fāng)间一片哗然,愤怒者义愤填赝,质疑者冷言冷语,然而,本是事件漩涡中心的华为回应起来却显得云淡风轻。 B.演技类综艺扎堆出现,各种“如坐针毡、如芒刺背,如鲠在喉”的拙(zhuó)劣表演让观众们认清了一个事实:演员的确有门槛,演戏的确需要敬畏之心。 C.人与生俱来的知觉情感,面对世间变幻,生命寥(liáo)落,种种遭际感荡心灵,只有通过词语汇集成诗,一个诗人激荡不安的内心才能得以暂时宁静。 D.《我和我的家乡》《夺冠》等国庆档(dǎng)影片启示着业界,有情怀、有价值的作品需从真实生活着眼,洞察人情人性,寻找与观众的深层共鸣。【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识记并辨析现代汉语中常见汉字的读音和字形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要结合平时所积累知识及相关技巧进行辨析,尤其是要结合词义、词性进行。【解答】A.“义愤填赝”中的“赝”应改为“膺”。B.“拙”中的“拙”应读作“zhuō”。C.正确。D.“国庆档”中的“档”应读作“dàng”。故选:C。2.(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信息传输在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因信息过载而形成了“泥沙俱下”的现象。 B.在目前思想文化多元发展的情况下,我们常常看到脱口秀节目中的观点遭到置疑,但吸收一些新的视角无疑是文明与进步的象征。 C.不同的演员或许表演风格有着云泥之别,但是对我们而言,评价演员不仅仅在于其表演风格,更在于其对初心和匠心的坚守。 D.关于基层减负中仍然存在的问题,我们要从长计议:一方面,客观看清问题本身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另一方面,客观看清问题的可矫正性。【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的理解和正确运用。正确理解与运用常见成语则需要了解成语的基本含义和所携带的故事意义,辨析常见成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意义;判断成语使用的正误;辨析常用成语的感情色彩等。【解答】A.泥沙俱下:比喻好坏性质不同的人或者事物混杂在一起。使用正确。B.置疑:表示怀疑,多用于否定。此处是提出疑问,应改为“质疑”。C.云泥之别:比喻地位的高下相差极大。此处是说“表演风格”,使用不当。D.关于:介词,引进某种行为的关系者。此处是指出明确的对象,应改为“对于”。故选:A。3.(3分)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复工复产给防疫带来严峻挑战,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复工复产,两手都要硬。与这种“流氓病毒”战斗,绝不能轻言胜利。 B.物理上有一条定律说:两物不能同时并存于同一空间,这个定律在心理方面也可以说得通。一般人不能感受趣味,大半因为心地太忙,不空所以不灵。 C.与那些肤浅的“心得”“感悟”完全不同,鲍鹏山的文章不玩当下流行的一个故事加一段大而无当的虚浮议论的写作套路,而是“不敢虚构一言,不敢浪语一句”。 D.作为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从考查范围看,以点号为主,兼顾常用的标号。主要考查句号、问号、叹号、冒号、分号、逗号、顿号七种点号的用法,标号只考查了引号、书名号和括号三种。从考查的题型看,主要有选择、改错两种。【解答】B.“两物不能同时并存于同一空间”属于“定律”的内容,既然前面用了冒号,那么“同一空间”后面就应该用句号,故改第一个逗号为句号。其他选项都正确。故选:B。4.(3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近年来,国家旅游局在全国范围内不断开展整治“不合理低价游”,已查处很多家违法旅行社,重拳之下,却还有部分旅行社依然在“顶风作案”。 B.从一分一毛的“锱铢必较”,到成百上千的“大刀阔斧”,从谈判现场唇枪舌剑、以情动人,到大量的前期调研、市场分析,医疗价格谈判体现着浓浓的人民情怀。 C.政府应转变观念,逐步放开医疗价格管制,树立医保与医院协商谈判定价机制,让医生的技术价值得到合理回报,缓和医患关系。 D.领导们听取了研究院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研攻关的总体情况汇报,结合展板和实物了解了病毒致病机理研究、药物筛选、疫苗和抗体研制等进展情况。【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要从句子的结构来考虑。分析句子的主干成分,从搭配、语序、逻辑等方面入手考虑。【解答】A.成分残缺,“开展”缺少宾语,在“不合理低价游”后加“运动”。B.语序混乱,“从谈判现场唇枪舌剑、以情动人,到大量的前期调研、市场分析”逻辑不合理,应先是“大量的前期调研、市场分析”然后才是“谈判现场唇枪舌剑、以情动人”,所以改为“从大量的前期调研、市场分析,到谈判现场唇枪舌剑、以情动人”。C.搭配不当,“树立……定价机制”搭配不当,应是“建立机制”。D.正确。故选:D。5.(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各小题。2020年12月4日,《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了2020年十大流行语,分别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逆行者”“飒”“后浪”“神兽”“直播带货”“双循环”“打工人”“内卷”“凡尔赛文学”。(1)假如你是《咬文嚼字》编辑部的主编,请你向读者说明十大流行语的入选标准。(2)围绕流行语的特定内涵,参考示例,从“逆行者”“后浪”“凡尔赛文学”中选择一词进行评析。示例:“飒”是用来形容2020年奋战在抗疫一线中利落、能干的女性医护工作者的,该词展现了全国人民对女性同胞最崇高的敬意。【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读写的能力。【解答】(1)第一问,要求以《咬文嚼字》编辑部的主编身份,向读者说明十大流行语的入选标准,表述时注意抓住“流行语”的概念特点,概括出“反映时代特征”“紧扣社会热点”等内容,还要综合分析十大流行语的内容,概括出它们的共性特征,如“语言简洁有内涵”“符合大众文化心理”“用语新颖”等。(2)第二问,这是一个仿写题,参考示例的特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前一句侧重阐释流行语的特定内涵,后一句侧重展现该流行语的精神内核。形式上表达为:“流行语”是……,该词展现了(表达了、表现了)……。答案:(1)反映时代特征;紧扣社会热点;语言简洁有内涵;符合大众文化心理;用语新颖,有特殊的表达效果。(2)逆行者:逆行者是对在2020年新冠疫情阻击战中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的称呼。该词展现了中国人民面对生死考验时坚守岗位,不畏艰难的优良品质。后浪:后浪是对承担起了时代赋予他们的责任和使命的90后、00后青年人的称呼。该词表达了社会对他们的认可与赞美。凡尔赛文学,又称“凡学”,指以低调的方式进行炫耀的话语模式。该词表现的是一种现代人内心深处无法被摆到台面的虚荣。现在的“凡学”,多数变成一种调侃。6.(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2)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3)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司马迁《报任安书》)(4)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李白《蜀道难》)(5)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诗经•氓》)【分析】此题考查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A,高考时,以《考试说明》规定的篇目为主,文体侧重于诗歌和散文,完成此类型题目,主要是靠同学们平时的积累,同时也要注意突破关键字(生僻字,通假字,同义异形字,语气助词等),避免错别字的出现,做题时,书写要工整清晰,留意语句的出处和具体的语境。【解答】故答案为:(1)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重点字:茕)(2)雕栏玉砌应犹在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重点字:雕)(3)古者富贵而名摩灭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重点字:倜)(4)可以横绝峨眉巅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重点字:栈)(5)桑之落矣其黄而陨(重点字:陨)二、现代文阅读(30分)7.(1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材料一:相声是普及面最广、最受群众欢迎的曲艺品种之一,以滑稽、讽刺见长,充满戏剧性。它大约在清代咸丰、同治年间形成于北京,而后在广大北方地区广泛流传,尤以京津一带最为活跃,至今已传到第九代。相声的表演最初分两种,在帷幕中表演的称“暗春”,以口技类节目为主;公开表演的称“明春”,以语言类节目为主。属于“明春”的相声演出形式包括单人表演的单口相声、两人表演的对口相声及三人或三人以上集体表演的群口相声三种,而以对口相声最为常见。在对口相声的演出文本中,演员分为甲、乙两人,甲负责逗哏,乙负责捧哏。结合表演状况而论,对口相声又可分为“一头沉”“子母哏”和“贯口”等几种类型,近年来还出现了化装相声、相声小品等喜剧色彩浓郁的新兴表现形式。天津相声自成一派,以说为主,以讽刺见长,火爆热烈,富于幽默感,像张寿臣的《哏政部》,小蘑菇的《牙粉袋》,马三立的《开粥厂》《卖挂票》《买猴》等作品讽刺意味强烈,是天津相声的代表。天津的文哏相声也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先后涌现出许多不同的表演流派,单以传统相声《文章会》为例,就有张寿臣、马三立、苏文茂等几种演出脚本,在舞台上表演时风格各有千秋。如今相声正逐渐走向“快餐文化”的边缘,在大众传媒的作用下出现了某种程度的异化。目前后续力量的培养已成为相声传承发展的当务之急,需引起高度重视。(选编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材料二:相声以讽刺为精髓,有着深厚群众基础。据不完全统计,传统相声共有600多段,现今经常演出的有100多段,其中60多段是讽刺题材的作品,多以讽刺旧社会各种丑恶现象和通过诙谐的语言叙述,反映各种生活现象为主。即使是歌颂题材的作品,也是采用歌颂和讽刺并用的手法。相声中的讽刺主要是借助夸张的手法,以夸张的语言将生活中可能发生的事件加以放大或变形,从而深刻地揭露矛盾。讽刺是一种高级艺术,必须具备机智、含蓄、巧妙的艺术技巧,需要把握分寸,在“无足轻重”的伤害中鞭挞假恶丑,让人们笑着与人性的弱点告别。讽刺要巧妙,巧妙就是要出乎人的意料之外,讽刺还要真实,真实就是要在情理之中。随着电视的普及,电视相声应运而生,由于电视传播速度快,观众广泛,对播出内容的要求也就更严格。或许是为了安定团结,或许是为了社会和谐,原本在小剧场演出的讽刺题材相声,大多都不合乎电视播出的要求,这个不能说,那个不能碰,禁区越来越多,原本相声作者就少,为了生存,他们只能按导演组的要求创作,按晚会的主题写相声,久而久之,关注社会现实、讽刺社会不良风气的相声越来越少,听了让人酣畅淋漓、心灵震撼的作品更是凤毛麟角。取而代之的是歌颂题材的相声,即使有点讽刺,也只是隔靴瘙痒,让人听了很乏味,不能产生共鸣。尽管电视相声为相声的普及立下汗马功劳,但由于晚会相声多为歌颂题材的作品,缺少犀利的讽刺,最终导致好作品和好演员只能远离荧屏。真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选编自《相声发展离不开讽刺与剧场》)材料三:本世纪头十年,中国的相声已经滑到了走进博物馆的险境,在小品的压制下百姓都忘记了相声长什么样了,直到德云社的异军突起,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再次走进了大众的视野,让这门传统曲艺艺术焕发了新的生机,郭德纲还把笑声洒向了海外,让全球华人在异国他乡醉进乡音里,融化在中国特有欢乐中,他把德云社分社开到了墨尔本,向世界源源不断输出中华文化。没有郭德纲的大红大紫,钢丝上哪儿去感受民间艺术小曲小调的独有魅力,《照花台》《探清水河》《送情郎》《太平歌词》等更无从知晓,他将相声从电视拉回到民间,草根艺人懂得老百姓的喜怒哀乐,接地气作品贴近生活,深入到了老百姓的心,雅俗共赏正是顺应市场需求,他的成功也顺应了时代。德云社是现在国内最大的相声团体,相声人才济济,青年才俊云集,大量的人才储备为相声的长盛不衰奠定了基础,现在的德云社再也不用担忧没有好的相声演员,反而是担忧没有好的平台让他去施展他们的才华。德云社更把无数人从酒吧牌局逛街带进了相声园子,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喜欢这门传统艺术,并能让他们跃跃欲试参与其中一试身手。尽管太多人对他有不同的声音,时间将给他一个公正的评价。(选编自《郭德纲对当代的相声传播起到了多大的作用》)(1)下列对材料中“相声”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A.相声大约在清代咸丰、同治年间形成于北京,而后在北方地区广泛流传,尤以京津一带最为活跃,至今已传到第九代。B.相声“明春”的演出形式以语言类节目为主,包括单口相声,对口相声及群口相声三种,以对口相声最为常见。C.相声只用夸张的手法,就能将生活中可能发生的事件加以放大或变形,从而深刻地揭露矛盾。D.本世纪前十年里,中国相声的处境相当不堪,几乎被人遗忘,直到德云社的异军突起,让这门传统曲艺艺术焕发了新的生机。(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CA.相声在发展过程中注重与时俱进,更新换代,近几年出现了很多喜剧色彩浓郁的表现形式,天津相声就是其杰出的代表。B.在相声发展过程中,电视相声为相声的普及立下汗马功劳,一则相声传播速度变快,一则相声题材由讽刺走向了讽刺和歌颂并存的景象。C.相声的讽刺既要出乎意料,又要在情理之中。出乎意料是指讽刺技巧要巧妙,情理之中是指讽刺内容要真实,让人们在笑声中感悟人生。D.德云社相声人才济济,青年才俊云集,其作品善于表达老百姓的喜怒哀乐,熨帖了老百姓的心,因此把无数人从酒吧牌局逛街带进了相声园子。(3)概括材料二、材料三相声创作遵循的原则。【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的分析概括及手法分析,答题时找出选项对应的原文,然后比较得出正误。(2)本题考查概括、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答题时找出选项对应的原文,然后比较得出正误。(3)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作答时明确题目要求,筛选出正确信息,然后概括。【解答】(1)C“相声只用夸张的手法,就能……”错误,材料二说的是“相声中的讽刺主要是借助夸张的手法……”,文中是“主要借助”。故选C。(2)A.“近几年出现了很多喜剧色彩浓郁的表现形式,天津相声就是其杰出的代表”错误,材料一第二段说“近年来还出现了化装相声、相声小品等喜剧色彩浓郁的新兴表现形式”,第三段说“天津相声自成一派,以说为主,以讽刺见长,火爆热烈,富于幽默感”,天津相声不是其代表。B.“在相声发展过程中,电视相声为相声的普及立下汗马功劳……一则相声题材由讽刺走向了讽刺和歌颂并存的景象”错误,错置因果,由材料二“关注社会现实、讽刺社会不良风气的相声越来越少,听了让人酣畅淋漓、心灵震撼的作品更是凤毛麟角。取而代之的是歌颂题材的相声,即使有点讽刺,也只是隔靴瘙痒,让人听了很乏味,不能产生共鸣”可知,不是二者“并存”,而是取而代之,而且这也不是“汗马功劳”,而是缺点所在。D.“因此”错误,强加因果,材料三第三段说“相声人才济济,青年才俊云集,大量的人才储备为相声的长盛不衰奠定了基础,现在的德云社再也不用担忧没有好的相声演员,反而是担忧没有好的平台让他去施展他们的才华。德云社更把无数人从酒吧牌局逛街带进了相声园子”,由“更”可知,前后是递进关系,不是因果关系。故选C。(3)由材料二出处可知,相声发展离不开讽刺,再结合材料中“相声以讽刺为精髓”“关注社会现实、讽刺社会不良风气的相声越来越少,听了让人酣畅淋漓、心灵震撼的作品更是凤毛麟角。取而代之的是歌颂题材的相声,即使有点讽刺,也只是隔靴瘙痒,让人听了很乏味,不能产生共鸣……但由于晚会相声多为歌颂题材的作品,缺少犀利的讽刺,最终导致好作品和好演员只能远离荧屏。真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可知,相声的创作要坚持讽刺的基调。由材料三德云社成功的经验可知,“草根艺人懂得老百姓的喜怒哀乐,接地气作品贴近生活,深入到了老百姓的心,雅俗共赏正是顺应市场需求,他的成功也顺应了时代”,这说明相声创作要坚持生活立意。答案:(1)C(2)C(3)坚持讽刺基调坚持生活立意8.(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苦涩的米花糖曾颖老杜说他这辈子做的第一桩生意,就是卖米花糖,那一年他刚8岁,上小学三年级。老天爷对老杜并不怜惜,而是将大块的灾难,往他那原本就艰辛的家中砸来﹣﹣最早是用病魔,夺走了他的父亲;接下来,用自私夺走了刚刚可以为母亲分担家务的哥哥。哥哥以打工为名逃出家乡,并从此片纸不回的那一年,老杜只有7岁多,便开始早早地体会到人世的苦和辣,以及周围那种没有来由的恶意和欺凌。乡村缺水,村里唯一一口水井永远都络绎不绝地排着队。7岁多的老杜和体弱的母亲与姐姐,因为打水慢,成为人们嫌弃甚至仇视的对象。为了不妨碍大家用水,自尊心强的母亲总是选择在晚间到井台上去打水,这样就不会妨碍大家打水,也听不到厌弃的指桑骂槐,看不到鄙视而刻毒的眼神。但这样的好景并不长久,管井的队长不喜欢有人半夜来打水,于是把井杆锁了起来。老杜的妈妈没办法,不得不自备一根长绳,用力打上无数的结,拴上扁担钩去井台打水。绳子不仅勒手,而且像泥鳅一样滑,很容易脱钩,而一旦脱钩。桶就扑进井里,大半夜都不肯浮起来,要想打捞水桶只能耐心等着。每当这个时候,母子俩只有在井台上相拥而泣。家里有两棵梨树,长在院子外边,每年秋天,都会结上几十个梨。这一年,树上的梨每晚都会少,最大嫌疑是邻家的孩子。有一两次,他们甚至已看到对方匆匆逃去的身影。无奈之下,跑到对方家里央告,求其高抬贵手,放过那些梨。求来的结果,却是树上所有的梨,甚至连梨树本身,在一夜之间全部被摧毁。眼见着交双金款的日子一天天逼近,8岁的老杜擦干眼泪后开始谋划起生计。他的想法,是去卖米花糖。老杜之所以选择卖米花糖,与他幼年时跟着大人进城赶集的经历有关。有一天,在县城大街喧闹拥挤的人海中,他突然闻到一股奇异的香味,这是一种油与米再加糖的甜糊味,交织在一起的混合香味。那香味如一只看不见的手,揪着鼻子,将他带到一个做米花糖的作坊前。他看见一个胖胖的师傅,正从锅里把一团金黄的米和糖,还有花生混合物倒到涂了油的模具里,压平压实,等晾到半冷时,趁着那点热乎的软劲,用一把大刀,把它切成小小的方块,他这才认出来,那是他最喜爱吃的米花糖。整个上午,他守在作坊前,看着师傅一次次把炒米或膨化米,放入麦芽糖或红糖熬制的糖浆里,再加入香脆的花生,然后翻炒、入模、压实、切块,用印着图案的油纸包好。这是一个美好而神奇的过程,他的心中充满快乐和幸福感。而更让他感到快乐的是,这里的米花糖每盒只卖6分钱,这虽然也是一个成年男人小半天的工钱,但比起乡里,整整便宜了2分钱。梨树被毁之后,老杜想到了这个可以见到现钱的生计。他和母亲商量,把家里存下的几个鸡蛋拿去卖掉,卖了1元多钱,然后兴冲冲地跑去米花店进货,走乡串户,四处吆喝,第一天就赚了三毛多钱,这可是一个全劳力一天的收入,而且是现金。从那以后,少年老杜就开始为他的米花糖奔跑。在奔跑中,家里的双金款、油盐柴米、姐姐弟弟的过年新衣,以及偶尔的门户差事和问病请医,都有了现金支持。这种小小的幸福感,维持了一段时间之后,老杜发现自己的脚越来越不给力,脚后跟一天天肿大起来,估计是平时风里来、雨里去,有时太热太累下冷水,或者奔跑中硌了石子或扭伤了哪里。脚变得越来越肿,并且开始失去知觉,人也开始发烧和犯困,去乡医院看,医生说得锯。他们不想接受这个事实,更重要的是拿不出那么多钱来锯。于是又被驮回家,用当时乡下人传统的对付疑难杂症的方法﹣﹣拖。也许这一次老天爷都觉得自己做得过分了,就在老杜在家里昏睡的第三天,他家的猪圈突然莫名其妙地垮了,妈妈请邻村的石匠大叔来帮忙修理。石匠走乡串户,见多识广,看到老杜肿胀的腿,就热心介绍他们村子里的草药师傅来帮忙看看。草药师傅用银针插肿胀处,说如果出来的是黄水,可治;如果出来的是血水,就不能治。结果是黄水,草药师傅于是下药,一大包中药,煎出药汤喝,药渣敷伤。几碗药水下肚,痛感消失大半,人也精神多了。随后问题又来了,中药一服价格一元八角,这对于老杜这一贫如洗的家,几乎就是个天文数字。在吃了两天之后,药钱就断了。母亲为了筹集药钱,费尽了心力,也流干了眼泪。眼泪没有感动亲友和邻居,却感动了草药师傅,他主动提出把孩子领到他家去治,一则免自己奔跑之苦,二则可以让孩子吃得稍稍营养一点,有利于恢复,至于报酬嘛……草药师傅挠挠头,四顾这个一无所有的小院,突然看到追逐玩耍的两头小猪,对母亲说:“你就好好养猪,等猪长大卖了钱,给我送锦旗,帮我传个名就好!”那一年,小猪和老杜的腿都很争气,到春节前后,伤愈后的老杜背着卖猪换来的钱做的锦旗,还花了10元请了电影队,在草药师傅家的院子里热闹了一回。草药师傅的名气,也在十里八乡热闹地传播开了,找他看病的人越来越多。老杜又继续卖米花糖,凭着由此激发起的商业兴趣和积累的营销经验,逐渐转行并发展,三十多年后,他拥有了不菲的资产和兴旺的事业,在远离了家乡之后,做了几件事:一、在县城买了门面,送给生计艰难的草药师傅;二、把家乡小村的泥路修成水泥路;三、给老家周围邻居安了自来水管,包括当初锁井的老头和打梨树的人家……(1)简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特点。(2)结合故事情节,概括老杜的形象。(3)本文详细描述了做米花糖的过程,请简要分析其作用。(4)请你谈谈本文为何要以“苦涩的米花糖”为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应该从修辞、语言、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等方面去考虑。看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深刻含义,语言上有怎样的特点。(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先总体概括人物形象,然后逐点结合文章分析。(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本题结合文本具体分析即可。(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先理解标题的表层含义,再结合文本的具体内容分析其深层含义。【解答】(1)这段描写写的是老杜和妈妈半夜打水的艰难。“绳子不仅勒手,而且像泥鳅一样滑”,运用比喻手法,描写绳子光滑、容易脱钩的特点,写出水的难打;“桶就扑进井里,大半夜都不肯浮起来”,运用拟人手法,写母子俩打捞水桶的不易。“不得不”“用力打上无数的结”“勒手”等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生动地写出老杜和母亲打水的艰辛。整段文字朴实质朴,“要想打捞水桶只能耐心等着”“母子俩只有在井台上相拥而泣”等描写流露出老杜和母亲深夜打水的无奈。(2)文章第一段描写老杜早年的家境,“最早是用病魔,夺走了他的父亲;接下来,用自私夺走了刚刚可以为母亲分担家务的哥哥”,只有他和母亲、姐姐、弟弟相依为命,“老杜只有7岁多,便开始早早地体会到人世的苦和辣,以及周围那种没有来由的恶意和欺凌”。可见他早年生活困顿。当老杜一家受到欺凌,连梨树都被人损毁,“眼见着交双金款的日子一天天逼近,8岁的老杜擦干眼泪后开始谋划起生计。他的想法,是去卖米花糖”,在家庭面临窘迫时,主动想方设想帮助家庭,说明他有责任心,有担当。卖米花糖的灵感来源于一次进城赶集的经历,而且老杜敢想敢干,“梨树被毁之后,老杜想到了这个可以见到现钱的生计。他和母亲商量,把家里存下的几个鸡蛋拿去卖掉,卖了1元多钱,然后兴冲冲地跑去米花店进货,走乡串户,四处吆喝,第一天就赚了三毛多钱”,还有最后“三十多年后,他拥有了不菲的资产和兴旺的事业”,说明他精明能干,有生意头脑。老杜发达后报答了帮助过他的草药师傅,“在县城买了门面,送给生计艰难的草药师傅”,就连当年欺负他们母子的乡亲,他也没有计较,而是“把家乡小村的泥路修成水泥路”“给老家周围邻居安了自来水管,包括当初锁井的老头和打梨树的人家”,说明他懂得感恩,心胸宽广。(3)文章详细描写了做米花糖的过程,“整个上午,他守在作坊前,看着师傅一次次把炒米或膨化米,放入麦芽糖或红糖熬制的糖浆里,再加入香脆的花生,然后翻炒、入模、压实、切块,用印着图案的油纸包好。这是一个美好而神奇的过程,他的心中充满快乐和幸福感”,小孩子总是对美食有着巨大的兴趣,何况像老杜这样贫困的人家?这些描写展现了老杜小时候对米花糖的热爱,侧面烘托出家境的贫寒与困苦;这个情节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为老杜想到去卖米花糖的情节提供了合理性依据,“更让他感到快乐的是,这里的米花糖每盒只卖6分钱,这虽然也是一个成年男人小半天的工钱,但比起乡里,整整便宜了2分钱”“梨树被毁之后,老杜想到了这个可以见到现钱的生计”;最后,详写这个过程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加了故事的可读性。(4)“苦涩的米花糖”贯穿全文主要情节,是文章的线索。文章描写了老杜一家在父亲去世、哥哥出走后生活的艰难,描写了他们一家被乡邻欺负,而这时候是老杜想到卖米花糖来解决家庭生计,后来又写他在卖米花糖的过程中生病,草药师傅对他的救治等。可见,以“苦涩的米花糖”为题有利于串联全文情节。“苦涩的米花糖”的“苦涩”一词准确概括了老杜童年生活的不幸,“最早是用病魔,夺走了他的父亲;接下来,用自私夺走了刚刚可以为母亲分担家务的哥哥”,他们受尽欺凌,“因为打水慢,成为人们嫌弃甚至仇视的对象”“无奈之下,跑到对方家里央告,求其高抬贵手,放过那些梨。求来的结果,却是树上所有的梨,甚至连梨树本身,在一夜之间全部被摧毁”;甚至后来好容易卖米花糖挣了点钱,老杜又生了病,靠着草药师傅的救助才得以好转。“苦涩”一词概括了人物的经历。以“苦涩的米花糖”为题,表达了对老杜的理解和同情。米花糖本该是甜的,为何用“苦涩”来形容?这个题目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答案:(1)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描述了绳索滑、容易脱钩的特点以及打捞水桶的不易;精选了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形象地再现了老杜和母亲打水的艰辛;语言表达朴实质朴,流露出老杜和母亲深夜打水的无奈。(2)早年家境贫穷,生活困顿:老杜小时候父亲去世,哥哥远走他乡,自己和母亲姐姐相依为命;有责任心,有担当:老杜在家庭面临窘迫时,主动想方设想帮助家庭;精明能干,有生意头脑:老杜从商的经历及最后的成功;懂得感恩,心胸宽广:老杜发家后,帮助村里乡亲。(3)详细描写做米花糖的过程,展现了老杜小时候对米花糖的热爱,侧面烘托出家境的贫寒与困苦;该描述为老杜想到去卖米花糖的情节提供了合理性依据;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加了故事的可读性。(4)有利于串联全文情节:以苦涩的米花糖为线索,贯穿全文主要情节,使文章浑然一体;有利于再现人物经历:以苦涩的米花糖为题,“苦涩”一词更好地凸显了老杜年幼时的不幸与艰辛;有利于凸显文本情感:以苦涩的米花糖为题,能传达对老杜的同情和理解;有利于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糖是甜的,用“苦涩”形容米花糖,形成鲜明对照,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三、古诗文阅读(26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18分)9.(18分)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各题。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李密《陈情表》节选)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而归视汝。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CA.寻蒙国恩不久B.犹蒙矜育怜悯C.汝来省吾顾惜D.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突然(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DA.臣之进退仰观宇宙之大B.但以刘日薄西山斧斤以时入山林C.请归取其孥未有知其修者D.将成家而致汝渔父见而问之曰(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李密先颂扬圣朝,表明自己想效忠;再叙写朝廷征召之殷,感恩新朝对自己的重用,坦言自己进退两难的处境,消除晋武帝的疑虑。B.李密在字词的表达上不事雕琢,自然真切;在句式的运用上,连用大量练达而概括的四字句,对制造情势、渲染气氛起了很大的作用。C.韩愈呜咽追叙自己和侄子幼年的孤苦伶仃,成年后的东奔西走,聚日无多;同时流露出对自己往日追求功名富贵做法的悔恨和自责。D.韩愈一反传统祭文以铺排郡望、历叙生平、歌功颂德为主的固定模式,全用散文句调和平易晓畅的家常生活语言,深刻地感染着读者,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4)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5)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②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使用,除了在平时学习中多积累之外,我们还要注意结合句的上下语境,对实词的意义进行揣测。(2)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做好这类题,前提是我们必须熟知整个文言句子的含义,还必须熟悉语法。(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4)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5)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解答】(1)C.“汝来省吾”意思是“你来探望我”。“省”,探望。故选C。(2)A.“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B.“以”,连词,因为;介词,按照,根据。C.“其”,代词,他的;代词,它。D.“而”,连词,表顺承,不译。故选D。(3)A.“李密先颂扬圣朝,表明自己想效忠;再叙写朝廷征召之殷,感恩新朝对自己的重用……”错误,从文中来看,选文第一段“逮奉圣朝,沐浴清化……臣之进退,实为狼狈”是叙写朝廷征召之殷,感恩新朝对自己的重用,坦言进退两难之境;选文第二段“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岂敢盘桓,有所希冀”是颂扬圣朝,表明效忠之意,选项颠倒二者的顺序。(4)“吾与汝俱少年”主谓宾俱全,“少年”后断开;“暂相别”和“久相与处”句式对称,后面断开;“故”意思是“所以”,一般放在开头,前面断句;“旅食京师”是省略句加状语后置句,“京师”是后置状语,后面断开;“求”的宾语是“斗斛之禄”,动宾后断开;“知”的宾语是“其如此”,“此”后断开;“吾不以……”中“吾”是主语,主语前断开。综上断句为: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译文:当初,我和你都年轻,总以为虽然暂时分别,终究会长久在一起的。因此我离开你而旅居长安,以寻求微薄的俸禄。假如真的知道会这样,即使让我做高官厚禄的公卿宰相,我也不愿因此离开你一天而去赴任啊!(5)①“奉诏”,奉命;“奔驰”,古今异义,赴京就职;“则”,但是;“日笃”,一点比一天厉害;“私情”,古今异义,内心的情感;“告诉”,报告申诉;“不许”,被动句,不被允许。译文:我想奉命赴京就职,但(祖母)刘氏的病一天比一天重;想姑且迁就私情,但报告申诉不被允许。②“少”,幼年;“孤独”,幼年丧父;“省”,知晓;“所怙”,父亲;“惟兄嫂是依”,宾语前置句,只有依靠兄嫂抚养。译文:我自幼丧父,等到长大,不知道父亲是什么模样,只有依靠兄嫂抚养。答案:(1)C(2)D(3)A(4)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5)①我想奉命赴京就职,但(祖母)刘氏的病一天比一天重;想姑且迁就私情,但报告申诉不被允许。②我自幼丧父,等到长大,不知道父亲是什么模样,只有依靠兄嫂抚养。参考译文《陈情表》:到了晋朝建立,我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前任太守逵,考察后推举臣下为孝廉,后任刺史荣又推举臣下为优秀人才。臣下因为供奉赡养祖母的事无人承担,辞谢不接受任命。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太子洗马。像我这样出身微贱地位卑下的人,担当侍奉太子的职务,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捐躯所能报答朝廷的。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加以推辞不去就职。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逃避命令,有意拖延,态度傲慢。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门督促,比流星坠落还要急迫。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赴京就职,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不被允许。我是进退两难,十分狼狈。我俯伏思量晋朝是用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年老而德高的旧臣,尚且还受到怜悯养育,何况我的孤苦程度更为严重呢。况且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官,担任过郎官职务,本来就希望做官显达,并不顾惜名声节操。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十分卑微浅陋,受到过分提拔,恩宠优厚,怎敢犹豫不决而有非分的企求呢?只是因为祖母刘氏寿命即将终了,气息微弱,生命垂危,早上不能想到晚上怎样。臣下我如果没有祖母,就没有今天的样子;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我们祖孙二人,互相依靠而维持生命,因此我的内心不愿废止奉养,远离祖母。《祭十二郎文》:唉,我自幼丧父,等到大了,不知道父亲是什么模样,只有依靠兄嫂抚养。哥哥正当中年时就因与犯罪的宰相关系密切而受牵连被贬为韶州刺史,次年死于贬所。我和你都还小,跟随嫂嫂把灵柩送回河阳老家安葬。随后又和你到江南谋生,孤苦伶仃,也未曾一天分开过。我上面本来有三个哥哥,都不幸早死。继承先父的后代,在孙子辈里只有你,在儿子辈里只有我。韩家子孙两代各剩一人,孤孤单单。嫂子曾经抚摸着你的头对我说:“韩氏两代,就只有你们两个了!”那时你比我更小,当然记不得了;我当时虽然能够记事,但也还不能体会她话中的悲凉啊!我十九岁时,初次来到京城参加考试。四年以后,才回去看你。又过了四年,我去河阳凭吊祖先的坟墓,碰上你护送嫂嫂的灵柩来安葬。又过了两年,我在汴州辅佐董丞相,你来探望我,留下住了一年,你请求回去接妻子儿女。第二年,董丞相去世,我离开汴州,你没能来成。这一年,我在徐州辅佐军务,派去接你的人刚动身,我就被免职,你又没来成。我想,你跟我在东边的汴州、徐州,也是客居,不可能久住;从长远考虑,还不如我回到家乡,等在那里安下家再接你来。唉!谁能料到你竟突然离我而死呢?当初,我和你都年轻,总以为虽然暂时分别,终究会长久在一起的。因此我离开你而旅居长安,以寻求微薄的俸禄。假如真的知道会这样,即使让我做高官厚禄的公卿宰相,我也不愿因此离开你一天而去赴任啊!10.(8分)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各题。塞上听吹笛(唐)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春夜洛城闻笛①(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②,何人不起故园情。注释:①笛曲《梅花落》属于汉乐府横吹曲,善述离情。②《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内容多写离情别绪。(1)从体裁上看,两诗属于七言绝句;从题材上看,高诗属于边塞诗。(2)两诗皆说风传笛曲,境界动人,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常识的基本能力。解答的时候要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同时要结合平时的识记进行理解。(2)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艺术手法,要从虚实结合方面赏析,注意结合相关语句分析作答。【解答】(1)两诗都是四句,每句七言;两诗押韵“间”“山”“城”“情”,都是平声韵,所以从体裁上看,两诗属于七言绝句。《塞上听吹笛》诗歌里面有“胡天”“牧马”“羌笛”“关山”等意象,都是边塞特有的景象,题目中还有“塞上”,都表明此诗为边塞诗。(2)《塞上听吹笛》一诗由雪净月明的实景写到梅花纷飞的虚景,虚实相生,搭配和谐,共同营构出一种美妙阔远的意境。《春夜洛城闻笛》诗人听到这首《折柳》曲,便引起客愁乡思。《折柳》为全诗点睛,说笛声由春风吹散,传遍了洛阳城。这是诗人的想象,也是艺术的夸张。答案:(1)七言绝句边塞诗(2)高诗实写雪净月明之夜听到《梅花落》的笛音,想象梅花落满关山的场景,虚实相生,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征人内心思念家乡的强烈感情。李诗实写春夜洛城听到《折杨柳》的笛曲声,想象笛声由春风吹散,传遍了洛阳城,表达了客居在外的游子思念故乡之心切。翻译:高适《塞上听吹笛》:塞外胡天,冰雪满地,战士们牧马归还,明净的月亮升上了天空,不知哪座戍楼又响起了羌笛吹奏的《梅花落》曲调。风传笛曲,一夜之间传满了山川关口。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