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制度发展的困境及出路_第1页
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制度发展的困境及出路_第2页
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制度发展的困境及出路_第3页
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制度发展的困境及出路_第4页
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制度发展的困境及出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制度的发展困境及出路目录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制度发展的困境及出路 4摘要 4关键词 4Abstract 5一、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制度的发展进程 6(一)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制度的形成时期 6(二)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制度的完善时期 6二、与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制度存废有关的学说 7(一)农村土地私有说 8(二)农村土地国有说 8(三)虚化集体所有权说 9(四)保持和增强集体所有权说 9三、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制度存在的优势 9(一)稳固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 10(二)推动我国经济发展 10(三)体现公平的价值观 11四、现行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制度遇到的困境 11(一)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主体的规定不严谨 11(二)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客体界限不清 12(三)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属性被混淆 12(四)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权利内容受到限制 13(五)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行使的程序缺少规制 14五、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制度发展的出路 15(一)对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主体做出更为严谨的定位 15(二)明确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客体 15(三)突出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私权属性 16(四)保障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权利的实现 16(五)规范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行使的程序 17六、结束语 17参考文献 18致谢 19

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制度发展的困境及出路摘要作为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制度经历了形成和完善的两个时期,在其形成和完善的过程中,学者们对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制度的存废做出了许多的思考。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制度在经济、政治、社会公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应坚持实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制度。但如今的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一定的困境,如:所有权主体定位不严谨、客体界限不清、权利属性被混淆、权利内容受到限制、行使程序缺乏规制。而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制度的出路是:严谨定位所有权的主体、明确所有权客体、突出所有权的私权属性、保障所有权的权利实现、规范所有权行使的程序。关键词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集体

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制度的发展进程从新中国成立到如今,我国的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制度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其大致经历了两个时期,形成时期和完善时期。(一)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制度的形成时期我国于1947年颁行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实行以每个自然村作为基本的单位,按农民人数均等地分配土地,带有封建性质的土地所有制度被废除,这为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1953-1956年我国在农业领域实行社会主义改革,经过了互助组、初等合作社组织和高等合作社组织三种发展时期。在互助组阶段,农民是农村土地的所有权人,但农户之间以十几户或者二十几户为单位组成互助组进行农业生产。初等合作社时期和互助组时期一样,农村土地所有权为农民所有,农民可自愿将土地等生产资料当作股份加入合作社,由合作社对农村土地进行统一的经营和管理,农民作为其中的成员参加统一的集体劳动。在扣除了税费和其他杂费之后,农业生产成果按照社员人数和他们入股的生产资料进行分配,因此初等合作社组织还没有成为纯社会主义特性的集体经济机构。而到了高等合作社发展阶段,我国出台了《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明文规定农村土地所有权不再属于农户个体而是归属于合作社,由合作社对农业生产成果进行集中的管理和支配,这标志着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制度初步形成。在高等合作社建立后,由于对我国国情的错误认识和对苏联模式的照搬,我国于1958年颁布了《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升级原有的高等合作社为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由于实行人民公社为主的集体所有制降低了农民的农业生产积极性,加上我国当时遭受长达三年的自然灾害,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受到了沉重的打击,甚至影响到农民的生存。为了恢复农业经济发展,减少人民公社前期错误带来的影响,我国于1961年颁布《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决定对土地进行进一步的改革,以生产队为基础,及其往上的生产大队和公社可以行使集体土地的所有权,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制度在此时期最终形成。(二)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时期“1978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点,那年开始我国施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其改变了土地由集体掌握所有权和由集体进行统一经营的模式,开始了集体所有、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分散承包经营的模式,因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也可以视为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制度的完善和发展过程”李明秋,李雯.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形成的历史必然性及其绩效[J].现代管理科学,2019(11):55.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适应了我国当时土地生产水平低,农民渴望独立经营土地的愿望的国情,协调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农业经济得到高速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经济也得到了不断地发展,农业生产和发展的环境发生了变化。为了适应这些变化,继续推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我国不断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订相关的政策来完善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制度。1999年颁布的《宪法修正案》中规定了实行家庭经营为基础,结合集体经营的土地经营体制。为了贯彻执行1999年《宪法修正案》关于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内容,我国于2002年制订《农村土地承包法》,其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制度的前提下,着重规定了农村土地承包权。为了进一步推进农村土地的有效利用,我国于2014年提出“三权分置”政策,以所有权为原始权利,以此派生出承包权利和经营权利,三个权利之间分置,集体持有所有权,农户行使承包权,可流转经营权。2018李明秋,李雯.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形成的历史必然性及其绩效[J].现代管理科学,2019(11):55.表1.1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制度发展进程二、与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制度存废有关的学说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制度的形成和完善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过程,有学者对其持否定态度,也有学者对其持肯定态度。其中持否定态度的学说是从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制度存在的弊端提出的,主要包括农村土地私有说、农村土地国有说和虚化集体所有权学说,但也有相当的学者认为应该保持和增强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制度(一)农村土地私有说农村土地私有说意指废除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制度,让土地成为私人所有。秉持这一观点的学者提出,人民公社解体后,集体在实践中的存在性减弱。“在农村土地方面,承包地的成为农户的私有财产趋势越来越明显,加之农村土地经营权从经营权中独立出来,似乎集体真正掌握的占有和收益等权能在缩减”米运生米运生,罗必良.功能主义视角下的农地集体所有权制度改革——《农村土地承包法》的政治经济学解读[J].中国农村经济,2021(09):45.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如果实行农村土地私有就会背离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随之而来的是土地兼并问题突出,企业、组织和富农掌握大量的土地,而贫农无地生产,拉大贫富差距,也会加大国家对土地的管控难度,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也会受到影响,更有可能变成资本主义模式下的市场经济。(二)农村土地国有说农村土地国有说认为虽然法律规定农村土地为集体所有,但在实践中看起来更像是为国家所有,因此未来的改革应将农村土地规定为国有。有关学者提出,纵观中国几千年的土地制度来看,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和生产效率的并不是农村土地的所有权归属,而是农村土地的使用权,对于已经被给予宅基地使用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民来说,如果没有增加他们在利用土地过程中的义务,土地归集体所有还是国家所有于他们而言差别不大,而于国家层面,实行农村土地国有制有利于加强国家对土地的管控,保障土地安全。而在实践中,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人无法转让农村土地,也无法自主改变农村土地的使用性质,而要经过国家行政机关的审批才能改变农村土地的使用性质,农村土地究其实质是国家所有。但实行土地国有体现的是国家的意志,并且容易滋生腐败,行政机关随意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农村土地,都会使农民的权益受到侵害,农民与国家的实质地位是不对等的,实行农村土地国有化,当农民与国家发生土地纠纷的时候,救济会变得更加困难。而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制度体现的是农民集体的意志,代表着民主,农民集体可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自主行使对农村土地的处分、收益、使用和占有,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农民的权益。(三)虚化集体所有权说支持虚化集体所有权的学者认为应当做虚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让其成为“象征上的保留”即可;而农民们对农村土地的承包权和经营权则要强化,让承包权和经营权成为农户真正的“私物权”。为了遵循社会主义制度,我国的法律法规和政策都明确要求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不能取消集体所有权,但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农户希望进一步加强土地的承包权和经营权使其成为“私物权”,因此相关学者提出了虚化集体所有权学说。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是种原始权利,由其衍生出农民们的承包权利和经营权利n,三个权利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虚化集体所有权,那么农户在对土地行使承包权和经营权时势必也会受到影响,如:农民集体行使对土地的占有权受阻,那么无地农户就无法承包和经营土地;虚化农民集体的收益权,那么其就无法进行集体内的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无法正常对集体内的事务进行管理,农户进行农业生产的条件也会变差。(四)保持和增强集体所有权说尽管有一定的学者提出要取消或者虚化集体所有权,但是主流的学者们仍然坚持认为应当保持和增强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赞同这一观点的学者们认为,土地由集体来掌握所有权是对土地进行均衡分配的前提,而土地等到均衡分配又是满足人们生存需求的制度基础”唐浩.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不需要存在吗?——兼论村庄集体的地位和功能[J].当代经济研究,2012(06):71.建立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制度的初衷是为了现实“耕者有其田”,切实保障农民权益,推动农民公平发展。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原有的农户转为非农户,如果取消土地集体所有,那么农村土地就会被非农户所拥有,真正留在农村的新增人口却没有土地,那么就会搅乱我国的农业发展,面临农地大面积抛荒,无地农户更加贫穷的境地。或者土地聚集到富农、企业集团中,导致农地被垄断,那么就会偏离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变成资本主义模式。因此不论经济怎样发展,也不论时代如何变化,我国都不能脱离社会主义的轨道,不能为了效率罔顾公平,保持和增强集体所有权是必要的。“保障农民的权益和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是我国土地政策的底线,坚决不能丢弃。”赵红梅.农地“三权分置”中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功能定位——兼解读修正后的《农村土地承包法》[J].法学杂志,2019,40(05):29.DOI:10.16092/ki.1001-618x.2019.05.004.唐浩.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不需要存在吗?——兼论村庄集体的地位和功能[J].当代经济研究,2012(06):71.赵红梅.农地“三权分置”中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功能定位——兼解读修正后的《农村土地承包法》[J].法学杂志,2019,40(05):29.DOI:10.16092/ki.1001-618x.2019.05.004.农村土地私有说、农村土地国有说、虚化集体所有权说的提出都是为解决我国现有的农村土地问题,但是这些学说追求的是短期的效益,按照他们所提出的思路对我国农村土地进行改革,从长远来看是弊大于利的。而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学说从建立到现在给我国带来的效益是利大于弊的,因此放长眼光来看保持和增强集体所有权仍是必要的。三、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制度存在的优势随着经济发展、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农地集体所有权制度存在的问题也随之显露出来,但是从我国现行的社会制度和国情来看,保持和增强集体所有权仍是最佳选择,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制度存在的优势远远大于其存在的弊端。(一)稳固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当时我国农村组织和管理处于一种松散的状态,而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改变了这一松散的状态。在实行农业生产合作社时,每个生产队的队长由村民们选举产生,管理成产队内的成员,从实质上充当基层干部的角色。后来农村土地形成了三级所有制,农村基层也因此形成了三级管理组织。农村基层组织和干部的产生,贯彻着民主与管理,稳定了农村的政治。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民占人口的多数,因此农村的政治稳定为稳固我国建国后的社会主义政治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人民公社制度的弊端显露,我国进行了改革开放,以减少对农村生产的束缚为目的,在农村贯彻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曾经实施“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因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实行而被拆解,但“三级制度”因属于行政管理层面而没有被废除,并且逐步发展成为如今的乡(镇)一行政村一队体系,在生产形式方面则彻底变为家庭承包责任制。”张乂凡张乂凡.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历史贡献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9:199.(二)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内容包括了对土地的处分、收益、使用和占有权能。我国《宪法》和《民法典》规定农民集体为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人,即农民集体能对土地行使处分、收益、使用和占有权。在法律规定的框架下,农民集体能对土地自由行使占有权能和使用权能,决定农业的生产规模、方式和农业种植方式,扩大了农业的规模,也极大地促进了农民的生产,农业产出也随之增多,更多的农副产品进入市场进行交易,农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而农民集体能够对土地行使收益权,使得他们能够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农业生产中,使用更好的生产设备,推动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农业经济的发展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来源、资金来源和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因此我国的工业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而《农村土地承包法》首次对“三权分置”做出法律层面上的规定,集体将农村土地分包给农户,农户不仅拥有土地的承包权利和经营权利还可以转让土地的承包权利和经营权利,这减少了农村土地对农民的经济来源的制约,更多的农民脱离农村而流入城镇寻找更广阔的就业空间。服务业吸纳了大批农村劳动力,因此其得到扩大和发展。而服务业的发展对劳动力素质做出了更高的要求,农民为了获得生存机会开始注重接受教育和学习技能,服务业的服务水平也因此得以提高。(三)体现公平的价值观我国属于二元城乡体制,存在着农民和城镇居民的区别,二者之间拥有的福利和机遇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从实质地位层级来看,国家作为权力主体是高于农民集体作为权利主体的,但我国法律法规通过规定农民集体为农村土地所有权的主体使二者在民商法理论中的地位处于一种相对平等的状态,也是推进社会公平迈出的一大步。同时农民集体可以排他地获取农村土地所产生的利益,在利益分配方面缩小农民和城镇居民的差距,推动农村和城镇的公平发展。“可以这样论断,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制度本质上是一种有利于农民的制度方案,因此它必定具备公平的价值取向”高飞.高飞.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简评[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15):12.DOI:10.13665/ki.hzjjykj.2011.15.032.四、现行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制度遇到的困境改革和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和人类社会的各个重要方面都取得的了空前飞速地发展,然而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制度的发展速度稍显落后,主要是因为其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以下的困境:(一)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主体的规定不严谨按照《民法典》物权编和《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主体是农民集体。但对于什么是农民集体,包括《民法典》和《土地管理法》等在内的一系列有关农村土地的立法文件却都巧妙有效地规避掉了这一法律问题,因此农村集体名义上是属于农村集体所有权人,实际上却缺乏民事主体的实质要件,其不能做出意思表示,也无法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相关的学者认为农民集体不应是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其不具备法律人格意义,农民集体是公有制在政治经济领域中的表达,而法律将其规定为集体所有权的主体是为了巩固以公有制为主导的经济体制,维护社会主义的体制,体现更多的是政治经济意义。“既然设立了权利,那么必定要有主体来行使,否则权利只能是抽象的。”高飞.落实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法制路径高飞.落实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法制路径——以民法典物权编编纂为线索[J].云南社会科学,2019(01):157.(二)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客体界限不清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对于城市的土地一律归国家所有;农村和位于市郊的土地,如果法律没有规定为国家所有,那么归集体所有;而集体必定拥有的土地为自留山、自留地和宅基地。作为《宪法》的下位法,《民法典》和《土地管理法》对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的土地归属没有做出进一步的规定,只是对《宪法》的规定做出重申而已。从表面上看,这些法律规定对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的土地的划分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但实质上这些法律忽视了我国的城镇化在不断推进的客观情况。随着城镇化规模的扩大,和乡村经济的发展速度加快,城镇与乡村的界线性弱化,出现了许多城中村,城中村中有居民用地、承包地还有企业用地,城中村的土地兼具了城市土地和农村土地的特征,在实践中判断城中村的土地到底是国家所有还是村集体所有成为一个难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客体变得模糊。与此同时,村农民集体跟乡(镇)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之间界限不明。《土地管理法》仅对乡(镇)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做出了一个笼统的规定,即乡(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继续经营和管理原来属于乡(镇)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这容易造成农村各层次的集体在土地所有权的归属问题上发生冲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客体界限的不清会影响农村土地的使用和阻碍城市的建设,也会影响国家的农民的利益实现。(三)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属性被混淆《民法典》之物权编对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做了一定的规定,表明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属于民法的范畴,其属于私权。然而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私权属性没有成为人们普遍的共识,在实践中人们会把集体所有权归为公权。人们混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权利属性由来已久,原因也是多样的。原因之其一是: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实行计划经济,其实质是以行政方式为主导的行政经济,而到了实行“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时期,行政权力对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运行进行全方位的干预,使当时的集体所有权失去了私权属性,也使得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权的公权属性在人们心中变得根深蒂固,直到现在大众还未能正确意识到集体所有权的私权属性。原因之其二是:农村土地制度由国家政策主导。在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制度的形成和完善的过程中,法律法规只做出抽象的概括性规定,具体实行方法却更多地由国家政策来做出。在实践中,国家政策需要行政权力机关使用一定的行政手段来推行,虽然现在行政权力对经济的干预没有计划经济时代时的力度大,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实施过程中或多或少受到行政部门不正当的干预,“重权力,轻权利”的观念依旧存在,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私权属性也因此萎缩。原因之其三是: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主体要履行公共职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主体要将集体土地分配给集体成员,要对农村土地进行经营和管理,也要承担对集体成员的安置和保障义务,要履行的这些公共职能在形式上与行政机关要履行的行政职能在形式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从而给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披上了公权属性的外衣。(四)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权利内容受到限制在物权领域,所有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其可以分为积极和消极权能两大版块,其中积极权能包括了处分、收益、使用和占有四项内容,而消极权能主要是指物权请求权。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作为所有权中的一种具体类型,应该具有所有权的全部权利内容和自身独有的权利内容,但却受到法律的过度限制:(1)占有权方面受到的限制。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在承包期限内发包方不得强制回收承包地,进城落户的承包农户凭自愿原则交回农地承包,或者按照自己的意愿在其所属的集体经济组织内转让农地的承包、经营权。而十九大之后,中央出台的《关于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意见》中提出,在第二次的土地承包期限届满之后,允许将承包期限增多30年,这大大延长了农户承包土地的时间。但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农村人口从原来的农村逐渐转移到了城镇,相关的土地法律又不允许集体回收承包地,而进城发展的农户不仅可以保有原有的承包地还可以延长承包的时间,这将会使得集体实际占有的土地越来越少。(2)使用权能方面受到的限制。土地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尤其农村对土地的依赖性更强,但与国有土地所有权相比,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使用受到更多的法律限制,使用权能也没有那么完整。目前《农村土地承包法》和《民法典》规定了农户可对土地进行分散经营,但作为所有权人的农民集体能否自主统一经营农村土地却未置可否。(3)收益权方面受到的限制。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作为财产性权利,获取经济利益为应有之义,而现在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收益权却处于虚置的境地。2006年我国取消了农业税,随后又取消了村集体可收取一定的集体管理费、公益金和公积金的权利,这就意味着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收益权能被取消了。而现行的法律还未还赋农民集体收益权能,新修订的《农村土地承包法》和颁布的《民法典》对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收益权能只字不提。“集体丧失了收益权,首先受到影响的就是集体成员的保障—受益权能的落实,然后进一步阻碍土地调整问题的处理”朱继胜.落实集体土地所有权朱继胜.落实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村土地承包法》检讨与改进[J].河北法学,2021,39(11):59.DOI:10.16494/ki.1002-3933.2021.11.003.(五)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行使的程序缺少规制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主体是一个集体,具有团体性质,这也就是说集体所有权人要通过组织、协商、决议等程序才能行使所有权。“只有制订完备的程序规定来规制权利行使的程序,才能保证有效地反映了所有权人的意志,保障行程具有公信力。”李戈.“三权分置”下集体土地所有权的运行困境与完善[J].经济问题,2018(08):106.DOI:10.16011/ki.jjwt.2018.08.018.李戈.“三权分置”下集体土地所有权的运行困境与完善[J].经济问题,2018(08):106.DOI:10.16011/ki.jjwt.2018.08.018.五、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制度发展的出路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制度作为公有制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肩负着推动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使命,因此破除其发展困境找到发展出路至关重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制度的发展出路可以以下几个方面为思路展开:(一)对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主体做出更为严谨的定位明确的权利主体是权利行使的前提,为了更好行使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应对农村土地所有权的主体做出进一步的规定。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作为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最重要的内容,法律法规对其做出规定时也要兼顾发挥政治经济作用,因此尽管将农民集体规定为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人不具备法律人格上的意义,但为了坚持公有制经济、维护社会主义制度,仍然要保持农民集体作为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主体的地位。由农民们组成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在组成人员上与农民集体的大致一致,与村民委员会相比更能体现广大农民的意志。故关于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人代理人的规定要修正,不应仅仅规定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代表集体行使所有权,应规定:由村集体经济组织代表集体行使所有权;没有设立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由村民委员会代表集体行使所有权。这样有利于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实施落到实处,也能更好地维护农民们的权益。(二)明确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客体国有土地的物权对象和集体土地的物权对象是相互矛盾的,两者存在着一种“非此即彼”的关系,根据《民法典》所体现出来的一物一权原则,由国家掌握所有权的土地,集体不能主张与国家共同所有,而由集体掌握所有权的土地,国家不能主张与集体共同所有。因此在后续的相关农村土地立法中,要对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做出更加明确的界定,以此来明晰产权,明确权责。对于城中村,除用以进行农业生产以外其他的土地应该规定为国有土地,以适应城镇化的发展。同时,后续的土地立法可考虑将乡镇公益、公用事业用地、行政机关用地和乡镇企业用地规定属于乡(镇)农民集体所有。以此减少在土地确权过程中村农民集体与乡(镇)农民集体的矛盾纠纷,和保持集体用地的相对稳定状态。此外,做好农村土地的登记工作也是明确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客体的重要方式。登记过程中要对农村集体土地进行全面的测量,对于那些历史上有争议的土地要收集充分的证据进行严格的认定,以确定每块土地的界限,减少当下和未来的农民集体之间关于土地的纠纷。(三)突出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私权属性私权利与公权力相对,是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和维护民事权益的重要武器,因此突出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私权属性至关重要。首先,《民法典》作为私法大典,其颁布备受瞩目,也突显了我国对私法的重视,因此《民法典》在后续的修订中应该专条对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做出规定,而不是仅用一个条款笼统地对农村集体所有的物做出规定。其次,要理顺集体所有权与集体所有制之间的关系。“中国共产党使用了革命级别的暴力进行土地改革,使得这场土地改革依循了大陆法系的传统,即用所有权来定义对土地的占有,但实质上是确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属于政治学用语的土地所有制取代了法律体系里的土地所有权用语。”刘英博刘英博,刘彤.重构集体土地所有权的私权属性[J].兰州学刊,2014(01):193.(四)保障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权利的实现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实现受到的限制不仅仅会阻碍农村经济的发展,还会影响我国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因此保障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权利的实现是必要的。保障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权利的实现可从这几个思路展开:(1)保障回收承包地的权利的实现。《农村土地承包法》应当修改进城落户的农户不必将承包地还给集体的规定,应赋予集体可回收由农转非的承包方的承包地的权利。同时在最新的一轮承包期限届满之后,不应该再直接增加农户对土地的承包权,而应该把土地重新交回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人,让集体能够回收承包地并在原有的发包方案上根据农户和集体的发展情况对农村土地进行新的一轮发包。(2)扩展使用权。在此后《民法典》物权编进一步修订时应明确规定农民集体可行使自主统一经营农村土地的权利,同等重视农村土地的集体统一经营权和农户分散经营权。(3)还赋收益权。在后续的土地立法中应当规定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人可向土地承包经营人收取一定的费用,当然费用应当从农民承包经营农村土地所获得的收入中收取,考虑到农业取得收入的特殊性,收取费用应当是每年一次。重新赋予农民集体收益权不仅有利于农民集体更好地履行公共职能,也有利于农民集体发挥对集体成员的保障作用。(4)在《土地管理法》后续的修订中应该明确规定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范围。当前农村土地可分为集体建设用地、生产用地和未使用地,《民法典》物权编较为详细地规定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宪法》中也规定了禁止农业用地转让和进行非农利用,因此在后续的立法中应该明确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指的是农村未使用地。(五)规范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行使的程序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行使程序仅仅依靠规章和村规民约是不行的,法律法规作为权威性的象征,对保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人公正行使所有权具有强制作用,因此应当将更多的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行使的程序纳入到土地立法当中。对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行使的程序做出法律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