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治疗技术》课程标准_第1页
《运动治疗技术》课程标准_第2页
《运动治疗技术》课程标准_第3页
《运动治疗技术》课程标准_第4页
《运动治疗技术》课程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运动治疗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运动治疗技术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学时:102学分:6分适用专业:康复治疗技术开课学期:第三学期一、课程定位《运动治疗技术》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一门主干核心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是康复专业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必修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起主要支撑作用。通过本课程学习,不但要求学生能熟练操作关节活动技术、关节松动技术、肌力和肌肉耐力训练技术、平衡训练技术等各种常规运动疗法技术,还要能理解神经生理学疗法、运动再学习方法等技术的原理和技巧,为后续课程学习打下基础。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是《人体结构与功能》(或《正常人体形态》、《正常人体机能》)、《人体运动学》和《人体发育学》、《康复评定技术》等,后续课程是《常见疾病康复》(或《神经疾病物理治疗》、《骨骼肌肉疾病物理治疗》)等。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关节活动受限、肌力减退、平衡协调下降的原因,了解常见异常步态以及大脑功能重建的机制。2.熟悉预防和改善关节活动度训练、心肺功能训练、体位转移等技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3.掌握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平衡协调训练、Bobath、Rood、Brunnstrom、PNF、运动再学习、引导式教育等技术的操作原则和临床应用。(二)能力目标1.能运用关节活动技术、关节松动技术、牵伸技术、牵引技术以改善关节活动度。2.能指导病人进行肌力训练、有氧训练、呼吸训练、平衡训练、协调训练、体位转移训练、步行训练等。3.能运用Bobath、Rood、Brunnstrom、PNF、运动再学习、引导式教育等改善病人运动控制功能。(三)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形象和一定的医患沟通能力。2.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与终身学习的理念。3.培养学生热爱专业、乐于奉献的精神。4.培养学生科学的临床康复思维模式。三、课程设计运动治疗技术课程内容是依据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联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康复治疗师岗位工作任务调研分析,并结合康复治疗技术资格考试要求进行设置的。运动治疗技术是康复治疗师手中最主要的方法,其课程的构建必须着眼于“常见病症能解决、未来发展可持续”的理念。基于这一点,课程设计中就需要建立起基于工作任务导向的课程观,让学生学习时像康复治疗师一样思考临床康复问题。也就是采取以康复治疗工作任务为导向,编排课程内容、组织课程学习。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康复治疗操作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融合了康复治疗师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课程项目设计以康复功能障碍为出发点,展开对技能操作训练和康复理论的学习,其中包括关节活动度受限、肌力降低、平衡协调能力降低、心肺功能减退、体位转移障碍、步行功能下降、运动控制障碍等一系列康复问题。这样的课程项目设置有利于学生从临床角度完成职业训练,促进临床康复治疗思维能力形成。本课程依托国家职业教育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主要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增强教师对学情的感知能力,提高教学效率;推动学生对优质教学资源利用,提升学习效果。针对某一项目任务,学生根据学习任务单,课前课后线上预习、复习,课堂上教师以案例讨论、理实一体、任务驱动、角色扮演、实践操作、小组汇报等方法实施教学。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融合,重点评价学生的操作能力。本门课程的总学时建议为102学时,其中理论38学时,实践64学时,学分6分。为了有效开展混合式教学,建议实施单位给予教师适当的课前、课后线上学时,标准为线下课堂学时的25%~50%。四、课程安排基于课程内容和高职学生学情分析及学习特点,科学组织教学安排。1.理论部分课程内容表1理论部分教学安排序号主要教学内容学习要求重点难点建议学时1认识运动治疗技术●了解运动治疗技术的发展简史、现状●熟悉运动治疗的基本概念、机制●掌握运动治疗技术的主要内容●掌握运动治疗技术的分类方法●掌握运动治疗技术禁忌证、实施原则●了解运动治疗技术的常用器材重点:●运动治疗技术的禁忌证●运动治疗技术的实施原则●运动治疗技术的主要内容22关节活动训练●熟悉影响关节活动的生理性因素●掌握影响关节活动的病理性因素●熟悉制动与关节活动影响●掌握改善关节活动度的方法●熟悉关节活动技术的临床应用与注意事项重点:●关节被动活动操作原则●关节被动活动禁忌症和适应症23牵伸技术●了解牵伸的解剖生理基础●了解软组织挛缩的原因与类型●熟悉牵伸的作用●熟悉牵伸的方法●掌握牵伸的程序●掌握牵伸的适应证、禁忌证及注意事项重点:●牵伸的程序●牵伸的适应症和禁忌症难点:●牵伸的机制24关节松动技术●了解关节松动技术的基本概念●了解关节松动技术的手法分级●熟悉关节松动技术的作用●熟悉关节松动技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掌握关节松动技术的操作程序重点:●关节活动的分类●凹凸定律●关节松动术分级及临床应用难点:●凹凸定律25牵引技术●了解牵引的种类●掌握牵引的治疗作用●熟悉牵引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重点:●牵引技术的计量●牵引技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难点:●牵引技术的计量46肌力训练●了解肌力与肌耐力的区别和联系●了解肌力减退的原因●了解影响肌力的因素●熟悉肌力训练的目的●熟悉肌力训练的种类●掌握肌力训练的基本原则●掌握肌力训练的基本方法●了解肌力训练的适应证、禁忌证与注意事项重点:●肌力训练的基本原则●肌力训练的基本方法难点:●肌力减退的原因●肌力训练的机制27平衡功能训练●了解平衡的定义、分类、维持机制●熟悉影响平衡功能的因素●掌握平衡训练原则●熟悉平衡功能训练的临床应用重点:●影响平衡功能的因素●平衡训练原则难点:●维持平衡的机制28协调功能训练●了解协调的定义、分类、维持机制●熟悉影响协调功能的因素●掌握协调训练原则●熟悉协调功能训练的临床应用重点:●影响协调功能的因素●协调训练原则难点:●协调与平衡训练区别和联系29步行功能训练●了解步行的基本概念●熟悉步态的基本要素、肌肉活动●掌握步行功能训练的常用方法重点:●步行功能的基本训练、分解训练、减重训练、室内步行训练、矫正训练210有氧训练●了解有氧训练的定义●熟悉有氧训练的治疗作用●熟悉运动处方的内容●熟悉有氧运动与无氧运动的区别●熟悉有氧训练的适应证、禁忌证和注意事项重点:●制定有氧训练方案并指导病人训练难点:●有氧运动强度确定211心功能训练●了解心功能训练的生理基础与训练机制●熟悉心功能训练的适应证与禁忌证●熟悉心功能运动实验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了解心功能运动实验方案重点:●新功能运动实验方案难点:●心功能训练生理基础●心功能训练机制212肺功能训练●了解呼吸训练的基本原理●了解呼吸训练的评估目的与步骤●熟悉呼吸训练的基本方法●熟悉呼吸训练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重点:●呼吸功能训练适应症难点:●呼吸功能训练原理213Bobath技术●熟悉Bobath技术中的关键点控制●熟悉Bobath技术中的反射性抑制●熟悉Bobath技术中的感觉刺激●掌握Bobath技术的治疗原则重点:●Bobath关键点●Bobath反射抑制模式●Bobath治疗原则难点:●Bobath关键点●Bobath反射抑制模式●Bobath治疗原则214Brunnstrom技术●熟悉Brunnstrom技术中的中风偏瘫恢复六阶段理论●了解原始反射●熟悉联合反应●熟悉共同运动重点:●Brunnstrom联合反应和共同运动●Brunnstrom恢复六阶段难点:●Brunnstrom联合反应和共同运动●Brunnstrom恢复六阶段215Rood技术●熟悉Rood技术的治疗原理●Rood治疗原理216PNF技术●了解PNF发展史●熟悉PNF技术的治疗原理●熟悉PNF临床应用●掌握PNF技术的治疗原则●掌握PNF技术命名●掌握PNF特殊技术重点:●PNF技术的命名●PNF技术的治疗原则难点:●PNF技术的治疗原理217运动再学习技术●了解运动再学习技术的定义●熟悉运动再学习技术的特点●了解功能重建的机制●理解运动再学习技术的基本原则重点:●运动在学习六步骤难点:●运动再学习技术原则218引导式教育●了解引导式教育的定义与理论基础●熟悉引导式教育的治疗原则●熟悉正常儿童与脑瘫儿童的动作模式重点:●引导式教育的原则2合计382.理实一体课程内容(含实践为主部分)序号项目工作任务知识学习要求工作训练要求重点难点建议学时1改善关节活动度关节活动技术●熟悉影响关节活动的生理性因素●掌握影响关节活动的病理性因素●熟悉制动与关节活动影响●掌握改善关节活动度的方法●熟悉关节活动技术的临床应用与注意事项●能徒手操作被动关节活动技术●能指导病人进行助力关节活动训练●能指导病人进行主动关节活动训练●能操作CPM器械重点:●四肢及脊柱关节活动技术的操作难点:●关节松动术各关节操作分级4牵伸技术●了解牵伸的解剖生理基础●了解软组织挛缩的原因与类型●熟悉牵伸的作用●熟悉牵伸的方法●掌握牵伸的程序●掌握牵伸的适应证、禁忌证及注意事项●能徒手操作四肢肌肉牵伸技术●能徒手操作躯干肌肉牵伸技术●能指导患者进行躯干、四肢肌肉牵伸重点:●四肢及躯干徒手牵伸技术6关节松动技术●了解关节松动技术的基本概念●了解关节松动技术的手法分级●熟悉关节松动技术的作用●熟悉关节松动技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掌握关节松动技术的操作程序●能操作脊柱松动技术●能操作四肢关节松动技术重点:●凹凸定律●关节松动术的分级与临床应用难点:●凹凸定律8牵引技术●了解牵引的种类●掌握牵引的治疗作用●熟悉牵引的适应证和禁忌证●能操作颈椎、腰椎牵引器械●能徒手操作颈椎、腰椎牵引重点:●颈椎和腰椎牵引●牵引计量的选择42增强肌肉力量上肢肌力训练●上肢关节运动解剖●能徒手训练上肢肌力●能操作上肢肌力训练器械●能指导病人进行上肢肌力训练重点●肱二头肌肌力训练●肱三头肌肌力训练2下肢肌力训练●下肢关节运动解剖●能徒手训练下肢肌力●能操作下肢肌力训练器械●能指导病人进行下肢肌力训练重点●股四头肌肌力训练●腘绳肌肌力训练●臀大肌、臀中肌肌力训练2躯干肌力训练●躯干运动解剖●能徒手训练躯干肌力●能操作躯干肌力训练器械●能指导病人进行躯干肌力训练重点:●核心肌力训练难点:●核心肌力训练23提高平衡和协调功能平衡功能训练●了解平衡的定义、分类、维持机制●熟悉影响平衡功能的因素●掌握平衡训练原则●熟悉平衡功能训练的临床应用●能训练病人平衡功能重点:●三级平衡训练方法2协调功能训练●了解协调的定义、分类、维持机制●熟悉影响协调功能的因素●掌握协调训练原则●熟悉协调功能训练的临床应用●能训练病人协调功能重点:●上下肢协调性训练动作24改善体位转移能力与步行功能体位转移训练●了解体位转移的方法●掌握体位转移的基本原则●能进行偏瘫、四肢瘫、截瘫、脑瘫病人的体位转移重点:●偏瘫患者床椅间转移●截瘫患者床上运动●截瘫患者床椅间转移难点:●截瘫患者转移8步行功能训练●了解步行的基本概念●熟悉步态的基本要素、肌肉活动●掌握步行功能训练的常用方法●能进行步行功能基本训练●能进行步行功能分解训练●能操作减重步态训练设备●能进行室内步行训练●能进行社区性步行训练●能对异常步态进行矫正训练重点:●偏瘫患者步态训练●助行器辅助下步态训练25提高心肺功能肺功能训练●了解呼吸训练的基本原理●了解呼吸训练的评估目的与步骤●熟悉呼吸训练的基本方法●熟悉呼吸训练的适应证和禁忌证●能指导病人进行呼吸功能训练重点、难点:●心电运动试验26改善中枢神经运动控制功能Bobath技术●熟悉Bobath技术中的关键点控制●熟悉Bobath技术中的反射性抑制●熟悉Bobath技术中的感觉刺激●掌握Bobath技术的治疗原则●能运用Bobath技术治疗偏瘫病人●能运用Bobath技术治疗脑瘫病人重点、难点:●bobath姿势控制●bobath正确运动诱导4Brunnstrom技术●熟悉Brunnstrom技术中的中风偏瘫恢复六阶段理论●了解原始反射●熟悉联合反应●熟悉共同运动●能运用Brunnstrom技术治疗偏瘫病人重点:●Brunstrom分离运动诱导●Bunnstrom联合反应诱导难点:●Brunnstrom联合反应诱导4PNF技术●熟悉PNF技术的治疗原理●掌握PNF技术的治疗原则●能操作PNF技术中上下肢、骨盆及肩胛骨运动模式重点●PNF上下肢操作4运动再学习技术●了解运动再学习技术的定义●熟悉运动再学习技术的特点●了解功能重建的机制理解运动再学习技术的基本原则●能运用运动再学习技术治疗偏瘫病人重点●坐位平衡运动再学习●站起运动再学习●上肢功能运动再学习6引导式教育●了解引导式教育的定义与理论基础●熟悉引导式教育的治疗原则●熟悉正常儿童与脑瘫儿童的动作模式●能实施引导式教育以治疗脑瘫儿童重点●引导式教育的实施方法2总计64五、课程实施(一)基本条件1.师资基本要求具有2年以上临床康复治疗工作经验;拥有教师资格证,能熟练操作多媒体;熟悉本课程内容;领会项目化教学思路。2.教学硬件要求配有一个功能完善的康复实训中心,运动治疗技术实训室,面积80m2以上,多功能体位床10张,配置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施,高速大容量无线网络全覆盖。3.实践教学条件(1)康复实训中心建立功能完善的康复评定实训室,各种评定量表,有实训指导,完全能满足学生康复评定实训需要。按50人标准,一般需要建立康复评定实训室,面积80m2以上,配备PT训练床、多体位手法治疗床、PT凳、PT训练垫、肩梯、肋木、姿势矫正镜、平行杠、楔形板、轮椅、训练用棍、砂袋和哑铃、墙拉力器、肌力训练设备、前臂旋转训练器、滑轮吊环、电动起立床、功率车,治疗床(含网架)、连续性关节被动训练器(CPM)、训练用阶梯、训练用球、踏步器、助行器、平衡训练设备、运动控制能力训练设备、儿童运动训练器材等。(2)校外实践基地需要建立合作良好的校外实训基地,一般应选择项目开展规范,带教师资条件优良的2级以上医院或康复中心进行临床见习与实习。(二)教学组织1.开展混合式教学:利用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运动治疗技术》在线开放课程,应用智慧职教、职教云,建立SPOC课程,强化线上线下师生联接,提高教学与学习效率与效果。在课前,在教师线上指导下,学生根据学习任务单进行“线上学”:准备相关理论知识,观摩操作视频,做好预习。在课中,教师现场“看着学”:针对理论学习,组织学生基于临床案例,进行小组分析讨论,教师予以协助和总结;针对实践操作学习,分组以医患角色进行人体模拟训练,教师身旁监督,并给予指导与评价;并且,教师根据学生线上和线下反馈,对重点、难点深入解析。课后学生“反复学”:依据教师线上发布任务,完成作业和检测,参与话题讨论,查漏补缺,并结合临床见习进行巩固提高。2.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项目任务设计以功能障碍为导向,展开对技能操作训练和康复理论的学习,其中包括关节活动度下降、肌力降低、平衡协调减低、心肺功能减退、体位转移障碍、步行功能下降等一系列常见问题。这样的课程项目设置有利于学生从临床角度出发完成职业训练。在教学时,以某一功能障碍为导向进行纵向学习。首先围绕功能障碍进行相应的康复评定,然后提出解决功能障碍的训练方法并进行相应的操作实践,在此过程中介绍相应的康复理论知识。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采取教师演示、学生分组练习、小组讨论、课堂随机操作考核等方式。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融合,重点评价学生的康复治疗操作能力。3.校内校外学习相结合:本课程除校内教学外,建议安排16学时的校外见习,见习内容主要包括观摩肌肉骨骼疾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