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ofpublicbforeofpublicbDBJ04/T2412024批准部门: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主编单位:太原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施行日期:施行日期:2025年3月1日前言年工程建设地2022)(修)订计划(2022)241。编制组经深入调查研究,在总结近年来国内各类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方面的241础上,通过反复讨论、修改和完善,修订了本标准。8章和10个附录与通风;5.术语;3.与通风;5.分区;·增加了围护结构权衡判断前置条件,补充了权衡计算软件的要求及定;9.能耗监测和设备管理定;9.更新了附录的内容。5计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本标准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号;邮箱;030002)。本标准主编单位:太原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本标准参编单位:山西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太有限公司北京天正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严平严平王江张海宁郭锋王旭霞宋娟汤宗武岳晓敏武斌姬小容许琳朱建伟王康成王颉马权明田琦冯雅李丛笑郝翠彩柳成辉高天长于晓明董杰段祥萍1总则22术语2255一般规定53.2建筑设计3.23.3围护结构热工设计3.3与通风一般规定4.2冷源与热源4.2Y4.3供暖系统Y4.34.432空气调节系统4.4324.5通风系统4.5通风系统监测、监测、控制与计量435给水排水43543一般规定43435.2给水与排水系统435.2445.3生活热水系统445.36电气 466.1一般规定 6.2供配电系统 6.3照明477电能监测与计量一般规定7.2太阳能系统7.27.353地源热泵系统7.3537.454空气源热泵系统7.4545555一般规定5558附录B7375附录D75外墙、屋面传热系数计算78附录E外墙、屋面传热系数计算78附录G附录G及热工性能附录H及热工性能85附录J85附录本标准用词说明引用标准名录 条文说明 8contents1Generalprovisions22Terms2235BuildingandEnvelopeThermalDesign355GeneralRequirements53.2ArchitecturalDesign3.2EnvelopeThermal3.3BuildingEnvelopeThermal3.3andMetalcurtainwall,andMetalcurtainwall,skylight3.4Building4,Airconditioningandventilation4GeneralRequirements4.2coldandHeatsources4.24.3Heatingsystem4.34.432Airconditioningsystem4.432system4.5ventilationsystem4.5,controlandMeasure435watersupplyandDrainage43543GeneralRequirements43system435.2watersystem435.2water445.3servicewaterHeatingsystem445.3Electric6.1GeneralRequirements 6.2powersupplyandDistributionsystem 466.3Lighting 6.4ElectricpowersupervisionandMeasure4996.5BuildingEnergyconsumptionMonitoringandManagementsystem7RenewableEnergyApplicationGeneralRequirements7.2solarEnergysystem7.2system537.3GroundsourceHeatpumpsystem537.37.4 Airsource7.4 8calculationofBuildingEnergyconsumptionandcarbonEmissions55GeneralRequirementsGeneralRequirements8.2calculationofBuildingAnnualEnergyconsumptionIntensityForm73calculationofHeatTransfercoefficientofExteriorwallsandRoofs78InsulationThicknessofHeating,Air-conditionerandDomesticHotwaterpipelinesInsideBuildings79JudgmentFormforEnergy-savingDesignofBuildingThermalperformanceselectionofExternalwindowThermalDesigncalculationparameters85AppendixkReflectionRatioofcommonFacingMaterials94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standard·ListofQuotedstandardsListofQuotedstandardsll利用效率,促进可再生能源应用,降低建筑能耗及碳排放,营造良好的建筑室内环境,制定本标准。筑节能设计。根据本标准的各项技术措施降低建筑能耗,并满足一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的相关技术要求。建筑能耗、可再生能源利用及建筑碳排放分析报告,施工图设计文件应分专业明确节能措施以及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技术要求。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2.0.1供暖度日数(HDD18)时,将低于18C的度2.0.2空调度日数(CDD26)的度时,将高于的度2.0.3热岛效应heatislandeffect热岛效应是指一个地区(主要指城市内)的气温高于周边郊区的现象。中心的高温区就像突出海面的岛屿,所以称为热岛。常见的是城市热岛效应,即城市气温高于郊区气温的现象;另外还有非城市热岛效应,如青藏高原的热岛效应等。2.0.4被动节能passiveenergysaving被动节能是指建筑物本身通过各种自然的方法来收集和储存能量,建筑物与其周围的环境之间形成自然循环的系统,不需要耗能的机械设备来提供支持也能充分利用自然能源,达到节约传统能源的效果。2.0.5主动节能activeenergysaving主动节能是指利用各种机电设备组成主动系统来收集、主动节能是指利用各种机电设备组成主动系统来收集、转化和储存能量,以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等再生能源,同时提高传统能源的使用效率。2.0.6建筑体形系数shapefactor建筑物与室外空气直接接触的外表面积与其所包围的体积的2.0.7单一立面窗墙面积比singlefacadewindowtowallratio建筑某一个立面的门窗洞口面积与该立面的总面积之比,简称窗墙面积比。22.0.8透光幕墙transparentcurtainwall可见光可直接透射入室内的幕墙。2.0.9可见光透射比visibletransmittance透过透光材料的可见光光通量与投射在其表面上的可见光光通量之比。2.0.10周边地面perimeterground室内与土壤直接接触的距外墙内表面2m以内的地面。2.0.11太阳得热系数(2.0.11太阳得热系数(通过透光围护结构(门窗或透光幕墙)的太阳辐射室内得热量与投射到透光围护结构(门窗或透光幕墙)外表面上的太阳辐射量的比值。太阳辐射室内得热量包括太阳辐射通过辐射透射的得热量和太阳辐射被构件吸收再传入室内的得热量两部分。构件在封闭状态下阻止空气渗透的能力。用于表征构件在正常密闭情况下的无组织空气渗透量。通常采用压差试验检测构件气密密性。2.0.13光伏与建筑一体化(将光伏电池或光伏组件作为建筑材料或构件进行应用的形式,也称建筑集成光伏发电系统。2.0.14参照建筑referencebuilding进行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权衡判断时,作为计算满足本标准要求的全年供暖和供冷能耗用的基准建筑。2.0.15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权衡判断buildingenvelopethermalperformancetrade-off当建筑设计不能完全满足围护结构热工设计规定指标要求时,计算并比较参照建筑和设计建筑的全年供暖和供冷能耗,判定围护结构的总体热工性能是否符合节能设计要求的方法,简称权衡判断。2.0.16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integratedpartloadvalue基于机组部分负荷时的性能系数值,按机组在各种负荷条件下3的累积负荷百分比进行加权计算获得的表示空气调节用冷水机组部分负荷效率的单一数值。2.0.17全年性能系数(APF)annualperformancefactor在制冷季节及制热季节中,机组进行制冷(热)运行时从室内除去的热量及向室内送入的热量总和与同一期间内消耗的电量总和之比。2.0.18冷源系统设计综合能效比2.0.18冷源系统设计综合能效比(EEROP)energyefficiencyratioofcoolingsystemoptimaldesign制冷系统在各负荷率工况对应的优化控制策略下运行过程中制冷系统在各负荷率工况对应的优化控制策略下运行过程中'的总制冷量与冷源总耗电功率的比值。'totransferredheatquantityratio)与设计热负kw)的比值。[EC(H)R-a]electricity2.0.21unitairvolumeofairdu-ctsystem2.0.22全电气化设计fullyelectrifieddesign指建筑物中除集中供暖外,所消耗能源全部来自电力,包括供信息机房设备、变压器损耗和其他专用设备的能源消耗。2.0.23太阳能保证率solarfraction供热水、采暖或空调系统中由太阳能供给的能量占该系统总消耗能量的百分率。43.1一般规定1000m2或等于1000m2建筑;2确定。一级区划名称二级区划名称一级区划名称二级区划名称严寒地区严寒C区平鲁浑源岗岚大同岚县阳高朔州静乐偏关交口寿阳和顺灵丘方山左权山阴娄烦河曲寒冷地区(2)寒冷A区(2A)2000≤HDD18<3800CDD26≤90应县怀仁繁峙忻州兴县保德定襄临县中阳代县离石蒲县柳林石楼原平榆社古交沁源沁县陵川盂县安泽乡宁襄垣昔阳平顺壶关长治汾阳文水太原清徐榆次祁县灵石吉县长子太谷交城大宁平遥汾西平定孝义高平古县阳泉介休霍州黎城沁水绛县浮山洪洞晋城阳城芮城垣曲5续表3.1.2一级区划名称二级区划名称区划指标市区县名称寒冷地区(2)寒冷B区(2B)2000≤HDD18<3800CDD26>90临荷稷山运城河津临荷稷山运城河津平陆永济万荣曲沃侯马襄汾闻喜CDD26CDD26件,并应有利于冬季增加日照时数和降低冷风对建筑的影响,夏季增强自然通风和减轻热岛效应;建筑的主体朝向宜采用南北向或接近南北向,主要房间宜避开冬季主导风向(北向、北西向)和夏季最大日照朝向(西向)。光、自然通风,结合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和遮阳措施,降低建筑的用能需求。Y体与保温一体化设计,当采用内保温体系时,应采取可靠的保温和-Y置,缩短能源供应输送距离。同一建筑群的冷热源机房、空调机房、高低压变配电间、水泵房应靠近负荷中心位置集中设置。3.2建筑设计3.2.1的规定。表3.2.1公共建筑体形系数限值3.2.1(m2建筑体形系数300<A≤800≤0.50A>800≤0.40均不应大于透光材料时,透光材料时,窗面积应按透光部分实际面积计算。时,主要功能房时,主要功能房射比不应小于3.2.5;;判断。当超高层建筑主要功能房间距室外地面100m以上部分外窗开启受限时,应设置通风换气装置7应具有使用自然通风的条件。3.2.955016的规定;射材料;屋面宜采用种植屋面或采用架空通风屋面等措施。积和窗开启后的空气流通界面面积的较小值。积和窗开启后的空气流通界面面积的较小值。主导风向的主要出入口应设置门斗或采取其他防寒措施,主导风向的主要出入口应设置门斗或采取其他防寒措施,其他外门宜设置门斗或采取减少冷风渗透的措施。置加强自然补风。然光引入室内。求的场所,宜采用天窗、下沉广场(庭院)、导光设施等方式将自然光引入室内。的规定。表的规定。表房间内表面位置入i房间内表面位置可见光反射比顶棚墙面地面应设置群控措施。电梯应具备无外部召唤且轿厢内一段时间无预置指令时,自动转为节能运行模式的功能。8≤≤功能。3.3围护结构热工设计构热工性能限值应分别符合表3.3.1-1和表3.3.1-2的规定。当不能满足本条的规定时,必须按本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权衡判断。表3.3.1-1严寒围护结构部位体形系数体形系数≤0.50屋面≤0.25外墙(包括非透光幕墙)≤≤≤0.35非供暖地下室与供暖房间之间的楼板≤≤0.70≤1.00外窗(包括透光幕墙)≤2.40≤2.30us-imt-i,≤2.20≤2.00≤1.90≤1.80≤1.70≤1.60<窗墙面积比=≤1.50≤1.500.60<窗墙面积比=0.70≤1.50≤1.500.70<窗墙面积比=0.80≤1.40≤1.40≤2.00围护结构部位(m2·K)周边地面≥1.10供暖地下室与土壤接触的外墙变形缝(两侧墙内保温时)≤≤透光表透光体形系数≤0.300.30<体形系数≤0.50太阳得热围护结构部位传热系数K[w/(m2·K)]系数SHGC传热系数K[wl(m2·K)]系数SHGC屋面外墙(包括非透光幕墙)底面接触室外空气的架空或外挑楼板≤0.50≤≤非供暖地下室与供暖房间之间的楼板非供暖房间与供暖房间之间的隔墙、楼板≤≤≤立面窗墙比≤0.20≤2.500.20<窗墙比≤0.30≤0.48/—≤2.40≤0.48/—0.30<窗墙比≤2.00≤0.40/—≤1.80≤0.40/—<窗墙比≤0.50≤≤0.40/—≤1.70≤0.40/—≤0.60≤1.80≤0.35/—≤1.60≤0.35/—幕墙)0.60<窗墙比≤0.70≤1.70≤1.600.70<窗墙比≤0.80≤1.50≤1.400.80<窗墙比≤0.90≤1.30≤1.30屋顶透光部分(屋顶透光部分面积≤20%)≤2.00≤0.35≤2.00≤0.35,续表3.3.1-2,围护结构部位[(m2·K)周边地面供暖地下室与土壤接触的外墙变形缝(两侧墙内保温时)围护结构部位传热系数K(m2·K)1 寒冷地区屋面≤0.45≤0.55外墙(包括非透光幕墙)≤0.50≤0.60底面接触室外空气的架空或外挑楼板≤0.50非供暖地下室与供暖房间之间的楼板≤0.70传热系数传热系数K[W(m2·K)]太阳得热系数SHGC严寒C区寒冷地区寒冷地区≤2.20≤2.50≤0.40非透光外门的传热系数不应大于1.5w/(m2数应为外窗(包括透光幕墙)本身的太阳得热系数与外遮阳构件的遮阳系数的乘积;外遮阳构件的遮阳系数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的有关规定计算。和围护结构中的保温材料因内部冷凝受潮而增加的重量湿度允许增量进行验算和计算。门窗通用技术条件》GB/T31433要求:应按同一立面透光面积(含全玻幕墙面积)加权计算平均传热系数。凸窗围板、装饰线等应采取保温措施;缝隙应采用高效保温材料填实,不得采用水泥、石灰等砂浆。传热系数应与所在外墙的传热系数相同。度在室内空气设计温、湿度条件下不低于露点温度。应商提供配套的组成材料和型式检验报告。型式检验报告应包括配套组成材料的名称、生产单位、规格型号、主要性能参数。外保温系统型式检验报告还应包括耐候性和抗风压性能检验项目。风、气密性等性能和太阳能系统应用要求,建筑幕墙、采光顶及金属屋面的深化设计应包括节能专项设计。幕墙》GB/T21086见光透射比、抗结露性能等指标;GB50176用规范》GB55015GB50176性能应满足外墙保温性能限值;非透光通风开启部位按照透光面积态传热计算方法进行。计算玻璃幕墙定型产品的热工参数时,门窗系数、框与面板接缝的线传热系数及抗结露宜采用二维稳态热传导系数、框与面板接缝的线传热系数及抗结露宜采用二维稳态热传导状态、微通风状态或强通风状态进行计算;时,其间隔层和装饰面板不应计入热工计算的热阻。建筑一体化系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3光顶与金属屋面技术规程》JGJ255的相关要求;醋酸乙烯共聚物)EVA胶片;的空腔,且强度、刚度和性能应满足幕墙设计要求。透光区域的光伏玻璃组件的接线盒宜隐藏设计。列规定:的规定;表3.5.1-1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基本要求的规定;表的规定;表窗墙面积比传热系数K[w/窗墙面积比传热系数K[w/(m2·K)]严寒C区0.40<窗墙面积比=0.60≤1.900.60<窗墙面积比=0.80≤1.70寒冷地区0.40<窗墙面积比=0.70≤2.000.70<窗墙面积比=0.90≤1.70应大于0.9W/(m2·K),寒冷地区不应大于1.2W/(m2·K);非供暖房间与供暖房间之间楼板、隔墙的传热系数,严寒地区不应大于1.2w/(m2·1.5w/(m2·(m2·K)。标为全年供暖和供冷总耗电量。当设计建筑总耗电量不大于参照建筑时,应判定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当设计建筑的总耗电量大于参照建筑时,应调整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并重新计算,直至设计建筑的总耗电量不大于参照建筑。建筑构造尺寸应与设计建筑完全一致,参照建筑围护结构应符合本建筑构造尺寸应与设计建筑完全一致,参照建筑围护结构应符合本标准第3.2.1、3.3.1条的规定。面积的50%;当本标准第热系数未作规定时,参照建筑外窗(包括透光幕墙)的太阳得热系数应与设计建筑一致。4.1一般规定必须对设置供暖、空调装置的每一个房间进行热负荷和逐项逐时冷负荷计算。用集中空气调节系统进行冬季供暖。对于寒冷地区的公共建筑,供暖方式应根据建筑功能、供暖期天数、能源消耗量和运行费用等因素,经技术经济综合分析比较后确定。表建筑类型房间名称<空调系统夏季室温冬季室温办公楼18~2018~2020~2218~2024~2820~2218~2025~2820~22化妆、更衣20~2424~2822~2420~2225~2720~22银行营业厅18~2024~2820~22办公室18~2020~22商业百货、超市16~2025~2818~20鲜品厅16~1823~2616~18库房8~128~12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的有关规定。在经济技术合理时,冷媒温度宜适当提高,热媒温度可适当降低。房间备方式和新风除湿方式;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9761及节能评价值》GB19762规定的节能评价值。4.2冷源与热源源条件、结构、价格以及国家节能减排和环保政策的相关规定,通过综合论证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业余热。当废热或工业余热的温度较高、经技术经济论证合理时,冷源宜采用吸收式冷水机组;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当采用可再生能源受到气候等原因的限制无法保证时,应采用复合式能源供冷、供热;3集中式空调系统的供热热源宜优先采用城市或区域热网;4地区,空调系统的冷源宜采用电动压缩式机组;5地区,宜采用燃气锅炉、燃气热水机供热或燃气吸收式冷(温)水荷能较好匹配,能充分发挥冷、热、电联产系统的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且经济技术比较合理时,宜采用分布式燃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要长时间地向建筑同时供热和供冷,经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宜采采用低谷电能够明显起到对电网"削峰填谷"和节省运行费用时,-有可利用的浅层地下水且能保证100%回灌时,可采用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供冷、供热;能达到冬夏冷热平衡条件时,可采用土壤源热泵系统供冷、供热。接加热设备作为供暖热源:消防限制,且无法利用热泵供暖的建筑;求的建筑;提供供暖热源的建筑;暖热源,但可以利用低谷电进行蓄热且电锅炉不在用电高峰和平段时间启用的空调系统;,或相对湿度控制精度小于为空气加湿热源:的建筑;求的建筑;容量宜相等;时,应采用冷凝时,应采用冷凝式锅炉。4.2.5-2的数值。表表)锅炉类型及燃料种类燃气锅炉燃气表)表)燃料种类(MW)生物质D=10/Q≤7D>10/Q>7.0的热负荷;量)选择,应能适应负荷全年变化规律,满足季节及部分负荷要求。一台时,应选调节性能优良的机型,并能满足建筑最低负荷要求。的规定计算的空调冷负荷值直接选定,不得另作附加。在设计条件下,当机组的规格不符合计算冷负荷的要求时,所选择机组的总装以热电联产产生的废热为低位热源的热泵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不应低于表4.2.10-1的数值;不应低于表4.2.10-2中的数值。制冷性能系数(COP)名义制冷量CC(KW)性能系数名义制冷量CC(KW)性能系数COP(W/W)严寒C区寒冷地区水冷螺杆式528<CC≤1163CC>1163水冷离心式CC≤11631163<CC≤2110CC>2110风冷或蒸发冷却CC≤50CC>50螺杆式CC≤50CC>50CC≤528CC≤52822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应符合下列规定:4.2.12条的规定;IPLV)不应低于表4.2.11-1IPLV)不应低于表4.2.11-1的数值;3IPLV)不应低于表4.2.11-2的数值。IPLV)不应低于表4.2.11-2的数值。表类型类型名义制冷量CC(KW)寒冷地区水冷螺杆式528<CC≤1163<CC≤2110CC>2110风冷或蒸发冷却CC≤50CC>503.85螺杆式CC≤50CC>503.85入入离心式离心式23表表类型名义制冷量CC(KW)严寒C区寒冷地区水冷CC≤528螺杆式CC≤528528<CC≤1163CC>1163离心式CC≤11631163<CC≤21107.28CC>2110风冷或蒸发冷却CC≤50螺杆式‘‘tso荷性能系数()应按下式计算:荷性能系数(式中:A负荷时的性能系数(W/W),冷却水进水温度式中:A冷凝器进气干球温度35C;BW/W),冷却水进水温度B),冷却水进水温度W/W26ec/冷凝器进气干球温度31.5C;C),冷却水进水温度W/W23C/冷凝器进气干球温度28C;DW/W),冷却水进水温度D机组时,其在名义制冷工况和规定条件下的能效应符合下列规定:24空气调节机能效不应低于表4.2.13-14.2.13-3的数值;4.2.13-6中的表名义制冷量CC(KW)严寒C区7.0<CC≤14.03.75CC>14.02.85表名义制冷量CCKW严寒C区寒冷地区3.55CC>4.25名义制冷量CC(KW)制冷季节能效比(SEER)(wh/wh)严寒C区寒冷地区CC≤7.17.1<CC≤14.03.453.5514.0<CC≤28.03.253.35CC>28.02.8525表表名义制冷量CC(KW)(W/W)寒冷地区CC≤14.03.85CC>14.0时,除动态制冰机组外,在名义工况和规定条件下,双工况制冷机组性能系数(组性能系数(化率不应低于表4.2.14中的规定值。及制冷量变化率名义制冷量CC名义制冷量CC(KW)蓄冰工况定频机组变频机组性能系数COP(W/W)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W/W)性能系数COP(W/W)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W/W)性能系数COP(W/W)制冷量变化率300<CC≤5285.74.87.23.565%528<CC5.47.53.7≤CC>11635.75.5其在名义工况和规定条件下的性能系数(cop)和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HT)]不应低于表4.2.15中的规定值。和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HT)]机组类型名义制冷量CC(kw)定频机组变频机组性能系数COP(W/W)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HT)a(W/W)性能系数COP(W/W)综合部分(W/W)水冷式CC≤5287.5528<CC≤1163CC>11637.58.2风冷式CC≤503.34.5CC>503.84.23.5注:a(HTb4.2.16的能效指标不应低于表4.2.16中的规定值。表名义工况下b4.2.16名义制冷量CC(KW)热泵型水环式地下水式地埋管式、地表水式冷热水型单热型水环式≤260>260地下水式≤260>260地埋管式、地表水式≤260>26027续表4.2.16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4.2.18-2定条件下的能效不应低于表4.2.18-14.2.18-2名义制冷量CC(KW)严寒C区寒冷地区CC≤2828<CC≤84CC>8428表表空调系统的制冷剂连接管等效长度应满足对应制冷工况下满负荷时的能效比(EER)不低于2.8的要求。的规定。水机组的性能参数性能参数性能参数(W/W)制冷供热30/35≥1.30!≥0.90温;经技术经济分析合理时,可利用冷却塔提供空气调节冷水或使用具有同时制冷和制热功能的空调(热泵)产品。备产生的凝结水。凝结水回收系统应采用闭式系统。环冷水机组时,宜采用具有冷凝热回收功能的冷水机组。1按冷源整体负荷的025%、25%50%、50%75%和75%~100%四个负荷段进行划分,并根据建筑类型和逐时计算结果,确定各负荷段运行时间占比;源运行策略,并根据第)应按下式进行)应按下式进行计算:=A*0~0.25+B*0.25~0.5+=A*0~0.25+B*0.25~0.5+C*0.5~0.75+D*C*0.5~0.75+D*式中:A式中:AB建筑负荷率为25%BC建筑负荷率为50%CD建筑负荷率75%D性能系数;(不含)~50%工况下制冷系建筑负荷率为25%(不含)~50%工况下制冷系建筑负荷率为50%(不含)~75%下制冷系统综建筑负荷率为50%(不含)~75%下制冷系统综100%工况下制冷建筑负荷率为75%(不含)~100%工况下制冷系统综合制冷性能系数。)不宜低于表源系统设计综合能效比(EEROP)不宜低于5.2。表4.2.26多台冷机冷源系统设计综合气候区办公建筑酒店建筑严寒地区寒冷地区3.844.3供暖系统宜采用辐射供暖方式,或采用辐射供暖作为补充。力失调的可靠措施;式,不应采用顺序式;施使设计工况时各并联环路之间(不包括共用段)的压力损失相对应根据水力平衡要求设置水力平衡装置。供暖盘管的长度;计算温度;0.05m2.电输热比(系统耗电输热比应按下式计算:EHR-h=0.003096Z(GXHb)Q≤A(B+aΣL)IAT(4.3.5)式中:EHR-h集中供暖系统耗电输热比;G每台运行水泵的设计流量(m3/h);H每台运行水泵对应的设计扬程(mH2O);Q 设计热负荷(kw);ΔT设计供回水温差(QA 与水泵流量有关的计算系数,按本标准表4.4.12-2选取;A与机房及用户的水阻力有关的计算系数,一级泵系统时B值取与机房及用户的水阻力有关的计算系数,一级泵系统时B值取17.,B取21;ΣL热力站至供暖末端(散热器或辐射供暖分集水ΣL与L;当ΣL≤;<ΣL<1000m时,L;当<ΣL<1000m时,L;当ΣL≥1000m节控制。F确定。F4.4空气调节系统4.4控制的空气调节区,其空气调节风系统宜采用全空气空气调节系统。素,划分建筑物空气调节内外区;有条件时宜采用水环热泵等能够回收余热的空气调节系统;经技术经济分析合理时,可利用冷却塔提供空气调节冷水或使用具32有同时制冷和制热功能的空调(热泵)产品。排风系统应与新风量的调节相适应。气风系统中。温湿度等要求不同的空气调节区,不宜划分在同一个空气调节风系统中。空气调节风系统中。且体积大于且体积大于用辐射供暖供冷或分层空气调节系统。应按下列公式计算:YX(-Z)YX(Y=vorvstvon/vstZ=V/VSC式中:Y——修正后的系统新风量在送风量中的比例;V-修正后的总新风量(式中:YV 未修正的系统新风量在送风量中的比例;von系统中所有房间的新风量之和(Z 新风比需求最大的房间的新风比;Vc新风比需求最大的房间的新风量(ZVSC机转速的方式,并应在设计文件中标明每个变风量末端装置的最小33送风量。不宜经过风机盘管机组后再送出。时,不宜直接从吊顶内回风。后的新风风道;当受条件限制利用土建风道时,应采取可靠的防漏风和绝热措施。风系统应能关闭;当采用室外空气进行预冷时,应尽量利用新风系统。应采用两管制空调水系统;当建筑内一些区域的空调系统需全年供冷、其他区域仅要求按季节进行供冷和供热转换时,可采用分区两管制空调水系统;当空调水系统的供冷和供热工况转换频繁或需同时使用时,宜采用四管制空调水系统;2大时,经技术经济比较,空调冷水可采用冷水机组和负荷侧均变流冷水宜采用变流量二级泵系统。当各环路的设计水温一致且设计水流阻力接近时,二级泵宜集中设置;当各环路的设计水流阻力相差较大或各系统水温或温差要求不同时,宜按区域或系统分别设置二级泵,且二级泵应采用变速调节装置;水系统,当二级泵的输送距离较远且各用户管路阻力相差较大,或者水温(温差)要求不同时,可采用多级泵系统,且二级泵等负荷侧各级泵应采用变速调节装置;5冷水机组的冷水供回水设计温差不应小于5ec,在技术可靠、34经济合理的前提下,宜加大冷水供回水温差;性及水泵工作特性相近的情况外,两管制空调水系统的冷水循环泵和热水循环泵应分别设置;用变速调节。损失的相对差额。损失的相对差额。当设计工况下并联环路之间压力损失的相对差额超过环泵的流量和扬程,并确保水泵设计工作点在高效区。环泵的流量和扬程,并确保水泵设计工作点在高效区。EC(HEC(HR-a计文件中。计文件中。耗电输冷(热)比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式中:EC(H)R-a——循环水泵的耗电输冷(热)比;EC(H)R-a-0.003096EGHb)Q≤A(B+aEL)T(式中:EC(H)R-a——循环水泵的耗电输冷(热)比;HHΔT4.4.12-1ΔT选取;A选取;B与机房及用户的水阻力有关的计算系数,按表4.4.12-3B4.4.12-4或表与4.4.12-4或表4.4.12-5选取;4.4.12-5从冷热机房出口至该系统最远用户的供回35表4.4.12-1ΔT值(ec)冷水系统热水系统5表4.4.12-2A值G≤60m3/h60m3/h<G≤200m3/hG>200m3/hA值0.0038030.0035490.0034130.003413B值表4.4.12-3B值系统组成四管制单冷、单热管道B值'一级泵冷水系统热水系统一般系统22热泵系统25二级泵冷水系统热水系统24热泵系统系统<L<1000mL≥1000m冷水热水系统地区管道长度l范围(m)热水L≤400m400m<L<1000mL≥1000m严寒寒冷a=0.0018列规定:36水温差应按机组实际参数确定,当无参考资料时,热泵系统热水供差应按机组实际参数确定;;确定。;确定。;两管制或四管制风机盘管系统供冷时,宜利用冷却塔提供空调冷水。确定。空调系统采用上送风气流组织形式时,宜加大夏季设计送风温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37单位风量耗功率(ws)不宜大于表4.4.15的数值。m3/h表4.4.15m3/h系统形式WS限值机械通风系统(不适用兼做排烟系统的车库)新风系统办公建筑定风量系统办公建筑变风量系统商业、酒店建筑全空气系统WS=P3600xncDnFWS=P式中:WS式中:WSP0.855;GB/T14295的有关规定;2有升高,或当输送热媒温度高于其管道外环境温度且不允许热媒温度有降低时,管道与设备应采取保温保冷措施;及管道绝热设计导则》GB/T8175中经济厚度和防止表面结露的保冷层厚度方法计算,并取大值;38材料保冷时,外表面应设隔汽层和保护层;或"冷桥"的措施。的规定。表4.4.18室内空调风管绝热层最小热阻关闭且密闭性能好的电动风阀,并采取密封措施。应设置集中排风能量热回收装置;严寒地区采用时,应对能量回收装置的排风侧是否出现结霜或结露现象进行核算。当出现结霜或结露时,应采取预热等保温防冻措施。能的双向换气装置。4.5通风系统然通风的条件,以满足过渡季群众活动的需要;械进风系统、机械排风系统或机械进排风系统;部排风,必要时辅以全面排风。置机械排风装置。室内计算温度取值不宜低于室外通风计算温度。变化时,通风机宜采用双速或变速风机。计应满足下列要求:电设备用房夏季室内计算温度取值不宜低于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电设备用房夏季室内计算温度取值不宜低于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风的区域,夏季室内计算温度取值不宜低于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4.6监测、控制与计量建筑功能、相关标准、系统类型等因素,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4.6.3对单体建筑面积20000m以上的设置集中空调系统的公共建筑,其空气调节系统、通风系统以及冷、热源系统,宜采用直接数字式集中监测控制系统。2340源机组自带控制单元建立通信连接;启停和连锁控制,并按照累计运行时间进行设备的轮换使用;参数和末端需求进行供水温度的优化调节;控制;风机的运行台数,风机的运行台数,继而进行变速调速的方式;应根据机组最低冷却水温度调节旁通水量。冷却塔供冷时应根据冬季空调最高温度和防冻最低温度控制旁通阀的开闭。风阀开度的变新风比控制;宜采用常闭式电动通断阀。现增大新风比或新风量控制,有条件时优先联动外窗开启进行自然通风;2在人员密度相对较大且变化较大的房间,宜根据室内CO2浓度检测值进行新风需求控制,排风量也宜适应新风量的变化以保持房间的正压变化时,通风机宜采用双速风机或变速控制。机调速装置,并应设置与送、排风设备联动的浓度监控装置,结合使用情况进行自动运行控制。运行台数或转速。425给水排水5.1一般规定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55015、《建筑给水排水与节水通用规范》GB55020、《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50015、《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等的有关规定。用需求的计量装置。况下水泵效率处在高效区。给水泵的效率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规定的泵节能评价值。5:2给水与排水系统5:2可时,经相关部门批准可采用叠压供水系统。镇给水条件、小区规模、建筑高度、建筑的分布、使用标准、安全供水和降低能耗等因素合理确定。使用要求、材料设备性能、维护管理和能耗等因素综合确定。分区43搭配水泵及调节设施,应按供水需求自动控制水泵启动的台数,保证在高效区运行。5.2.5给水、中水、热水用水点处水压大于0.2Mpa的配水支管应采取减压措施,并应满足用水器具工作压力的要求。物防安全防范和监控措施。生活给水水池(箱)应设置水位控制和溢流报警装置。减少管道系统的漏损。外管网;地面以下的生活污、外管网;地面以下的生活污、废水排水应选用合理流量、扬程的提5.3生活热水系统10L的建筑,除电力供应充足,且当地电力政策鼓励建筑用电直接加热做生活热水热源时情况外,不应采用直接电加热热源作为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的热源。制备热水,当采用锅炉制备生活热水或制备热水,当采用锅炉制备生活热水或开水时,锅炉额定工况下热中的限定值。)不应低于表5.3.3的规定,并应有保证水质的有效措施。表5.3.3)(W/W表5.3.3制热量H(KW)热水机型式普通型低温型H<10一次加热式、循环加热静态加热式44续表5.3.3宜大于且不应大于宜大于中心位置。3或定时供应热水的用户宜设置单独的热水循环系统。时供应热水的用户宜设置单独的热水循环系统。应与用水点处的冷水分区同区,并应采取保证用水点处冷、应与用水点处的冷水分区同区,并应采取保证用水点处冷、热水供水压力平衡和保证循环管网有效循环的措施。中经456电气6.1一般规定6.26.2供配电系统量少、能效高的节能产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电力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20052中能效标准的节能yn11]结线组别的变压器。有退出运行的措施。6.2.6用电设备控制方式:1条件允许且经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应采用变频调速等控制装置;筑中电开水器等电热设备应采用定时等节能控制。公共建筑厨房炊具在技术经济合理时宜采用电炊具;明和风扇的功能;两部及以上电梯集中设置时,应具有集中调度的群控功能,超高层建筑电梯宜采用能量回馈装置并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梯能量回馈装置》GB/T32271的规定;空载时,应能暂停或低速运行。量较大、负荷稳定或经常运行的用电设备,当功率因数较低且远离变电所时,其无功功率宜单独就地补偿。装置等谐波源较大设备,宜就地设置谐波抑制装置。当建筑配电系统中的非线性用电设备较多时,应在变配电所采取谐波治理措施。6.3照明能评价值。6.3.3《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163的有关规定。源,避免光污染;用卤钨灯47范》GB55016的规定;室内照明并可调节其亮度。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T50034的有关规定;偏差较大的场所,宜配用恒功率镇流器;功率较小者可配用电子镇流器;5电感镇流器的气体放电灯应采用单灯补偿方式,其照明配电系统的分组、按照度或按场景或按时间段调节的节能控制措施;据照明需求采取集中、感应、调光或降低照度的节能控制措施;大型公共建筑的公用照明区域应采取分区、分组及调节照度的节能控制措施系统,达到模式、时间等的统一节能管控;48列措施:时,应具备手动控制功能。6.4电能监测与计量应设置电能计量装置。甲类公共建筑应按功能区域设置电能计量装置。源等分项进行电能监测与计量;办公建筑宜将照明和插座分别进行电能监测与计量;冷热源系统的循环水泵耗电量宜单独计量。返利等基于时间的分时电价费率监测。6.5排放分析和管理。一个完整的日历年统计,且能耗数据应纳入能耗监督管理系统平台管理。建筑能耗监测与计量系统宜采用人员感应探测、出入口控制、视频监控等措施,建立人员数量与能源消耗的关系曲线。6.5.3单体建筑面积不低于运行能耗比对制度,并依据比对结果采取相应改进措施。6.5.4单体建筑面积不低于20000m应设置建筑设备管理系统。成运行记录的功能。电加热器与送风机连锁、电加热器无风断电、超温断电保护及报警装置的监控功能,并具有对相应风机系统延时运行后再停机的监控功能。监测纳入建筑设备管理系统中。7.1一般规定分析,结合国家相关政策,充分应用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直接并网供电,可再生能源直接并网供电,宜采用自发自用,余量上网模式。电并配置蓄电池的方式作为照明电源。7.27.2太阳能系统丰富地区及有稳定热水需求的建筑中应选用太阳能光热系统。丰富地区及有稳定热水需求的建筑中应选用太阳能光热系统。建筑功能,不得降低相邻建筑的日照标准,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热系统集热量,得出全年太阳能光伏发电自消纳比例、太阳能热利用系统保证率,并考虑入射角、阴影遮挡等环境因素影响。7.2.4的规定。表7.2.4太阳能保证率f(%)太阳能资源等级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供暖系统太阳能空气调节系统很丰富≥45丰富≥40≥35≥25能源供应、维护管理及卫生防菌等因素选择,并宜利用废热、余热等低品位能源和生物质、地热等其他可再生能源。总量。且应根据光伏组件在设计安装条件下光伏组件最高工作温度设计其安装方式,保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单体建筑用电时,通过技术经济分析对比,可采用直流配电系统实现其就地高效利用。直流配电系统宜接入照明、充电桩、空调等负载,且具备与电网友好互动的接口。功能,在并网处应设置并网控制装置及专用标识和提示性文字符号。人员可触及的可导电的光伏组件部位应采取电击安全防护措施并设警示标识。温、集热系统循环水流量、太阳总辐照量,以及按使用功能分类的下列参数:表性房间室内温度。52室外温度、太阳总辐照量。7.3地源热泵系统对浅层或中深层地热能资源进行勘察,确定地源热泵系统实施的可行性与经济性。当浅层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应用建筑面积大于或等于5000m时,应进行现场岩土热响应试验。衡计算。取可靠回灌措施,取可靠回灌措施,确保置换冷量或热量后的地下水全部回灌到同一含水层,不得对地下水资源造成浪费及污染。防冻措施。防冻措施。统地源侧与用户侧进出水温度和流量、热泵系统耗电量、地下环境统地源侧与用户侧进出水温度和流量、热泵系统耗电量、地下环境参数进行监测。功能的要求、节能及运行管理方便等原则。的资源可采储量及地热井参数进行设计。供热工艺流程和热泵选型。当地热井出口温度较低时或考虑梯级利用时,宜采用热泵系统。53泵、燃气锅炉、城市集中供热热源等。7.4空气源热泵系统7.4霜工况对制热性能进行修正。采用空气源多联式热泵机组时,还需根据室内、外机组之间的连接管长和高差修正。辅助热源。制热性能系数(COP)不应小于表7.4.3规定的数值。严寒C区寒冷地区冷热风机组2.2冷热水机组2.4548.1一般规定荷计算书,并明确全寿命期建筑碳排放强度。筑内部得热、通风热损失四部分形成的负荷,计算中应能考虑建筑热惰性对负荷的影响2能计算10的能耗和插座、动力、炊事的相关能耗量;处理新风的热(或冷)需求;处理新风的热(冷)需求应扣除从排风中回收的热量(或冷量);3当室外温度≤28C且相对湿度≤70%时,应利用自然通风,不计算建筑的供冷需求;用的影响;和使用功能、建筑构造尺寸、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做法、外窗(包55括透光幕墙)太阳得热系数、窗墙面积比、屋顶开窗面积应与建筑设计完全一致。按设置供暖和供冷的区域计算,供暖和供冷系统运行时间、房间人员密度及在室率、设备功率密度及使用率、照明开启时间等参数见本条附表;新风开启率按人员在室率计算。生活热水系统的用水量、照明系统的照明功率密度值、插座、动力、炊事的相关能耗量的计算、可再生能源系统形式及效率等应与设计文件一致。能源消耗产生的碳排放量和可再生能源及碳汇系统的减碳量。能源消耗产生的碳排放量和可再生能源及碳汇系统的减碳量。X+X+X+X+X+X(8.2.1)EEfEfX+X+X+X+X+X(8.2.1)E建筑全年能耗强度(式中:E建筑全年能耗强度(Am2);A选取;EhEcElEwEcElEeE,式中:EREph56ER=Eph+EPc+EPw+ΣEr,ix+EErd,i(8.2.2)EPcEPwEr,iErd,iEph=Ephgeo+Eph,air+Ephsol+Eph,.bioEph,Eph,Eph,air=QnairEh,airh,solEph,solh,solbioEph,bioQn,bio式中EprgeoEphairEphsolEph,bioQrairQnsolQr,bioYEPw=EPw,geo+EPW,air+EPW,sol+EPW,bioEPw,geo=Qw,geoEw,geoEPW,airQw,airEW,airEPW,solQw,solEPW,bioQw,bio式中:EPw,geo地源热泵生活热水系统的年可再生能源利用量(kwh);EPW,air空气源热泵生活热水系统的年可再生能源利用量(kwh);57EPW,sol太阳能生活热水系统的年可再生能源利用量(kwh);Eph,bio生物质生活热水系统的年可再生能源利用量(kwh);Qw,gEOQw,air生物质生活热水系统的年生活热水供热量(kwh);Qw生物质生活热水系统的年生活热水供热量(kwh);Ew,gEOEW,airEPc=EPC,solEPC,solQc,solEPC,solQc,sol式中:EPC,solQc,sol8.2.6标准煤的规定。表8.2.6能源换算系数8.2.6标准煤换算单位能源换算系数天然气热力kwh/kwh电力kwh/kwh生物质能kwh/kwh电力(光伏、风力等可再生能源发电)kwh/kwh8.3建筑碳排放强度计算(8.3.1)(8.3.1)式中:C建筑碳排放强度(kgcoz/m2);58Erci计算标准》GB/T51366确定m2Am2热工区划热工区划市区县HDD18(ec·d)CDD26(ec·d)计算供暖期室外平温te(c)天数Z(d),供暖设计冬季室外平均风速(m/s)严寒C区右玉4945-20.7五寨4524-18.72.3大同4272.4.9< -16.12.4浑源43081582.2广灵3.7i-17.8天镇155-16.52.5平鲁4.8158-16.2左云入-16.92.74308158-16.6-16.640545.3153-15.52.3152-15.7五台4178-15.15.5154-15.7河曲3802148-15.9144-14.9岚县155-15.22.4灵丘3.8152-13.9宁武4.3155-14.4静乐2.3154-14.1172172神池神池2.72.7续表A.0.1热工区划市区县HDD18(ec·d)CDD26(ec·d)计算供暖期室外平温te(c)天数Z(d)供暖设计室外计温tw(c)冬季室外平均风速(m's)严寒C区寿阳3947154-13.13.4-14.1娄烦3807-3O:,-3O:,左权38763.3149;和顺3924152152-13.0-12.02.4寒冷A区怀仁3741人人 -13.9应县3745l44135-13.4 -13.2代县-12.6YY入132-13.5,','-13.42.4 isis-12.7142-12.3临县5.5-12.4永和3436-11.8原平3375-11.2蒲县34752.3-11.52.734243.8-11.3中阳36822.3145-12.62.8沁县34083-11.4榆社3597142-11.62.21252.2125续表A.0.1热工区划市区县HDD18CDD26计算供暖期室外平温天数供暖设计冬季室外te(c)Z(d)室外计温tw(c)平均风速(m/'s)寒冷A区(2A区)安泽4.3-11.2古交3414-10.5石楼3293128离石3275127;'i入,'-11.7'i入武乡33702.7沁源3486-12.0柳林-10.9大宁3248127-10.6长子128-10.1榆次-10.2125-10.1平顺平顺3aos3aos2.23078122-10.3124太原125太谷3085124汾阳-10.5壶关32502.2127-10.52.3陵川3475吉县1241232.3盂县3431-10.22.32.31221222.3122122续表A.0.1热工区划市区县HDD18(d)CDD26(d)计算供暖期室外平温天数供暖设计冬季室外te(c)Z(d)室外计温tw(c)平均风速(m's)寒冷A区(2A区)22.5平定3055122平遥3054123灵石3044;;长治31452.42.5孝义a7乡宁30777.7高平123黎城2778古县5.4122,','介休288728.5258482.7272434.525242.4晋城27222.2阳城2418552.3续表A.0.1热工区划市区县HDD18(ec·d)CDD26(ec·d)计算供暖期室外平温te(c)天数Z(d)供暖设计室外计温tw(c)冬季室外平均风速(m's)寒冷B区(2B区)夏县2551129.6曲沃2498108.525392476103.996;翼城2477101.62447102.8万荣2455114.7临汾2373132.3运城232023362.42353136.9136.92.22272137.9iaia154.52.3河津2217138.625.325.725.325.7选用。<<城市编号市区县冬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温度℃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干球温度℃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湿球温度℃夏季空气调节室外温度℃冬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相对太原-12.823.82大同-18.93-18.724.54忻州-14.7475-10.432.827.443榆次-13.624.87离石-16.032.4558临汾-10.058长治-11.925.552晋城27.353运城57-14.545-13.522.324.732.747候马附录标准要求的参照建筑计算模型的专用计算软件,软件应具有下列功能:暖和空调系统运行时间;5能计算10参数均应采用典型气象年数据。密度值及开关时间、房间人均占有的建筑面积及在室率、人员新风量及新风机组运行时间表、电器设备功率密度及使用率应符合表B.0.3-10的规定。B.0.3-1B.0.3-10的规定。表B.0.3-1空气调节和供暖系统的日运行时间系统工作时间办公建筑7:0018:节假日旅馆建筑全年l:0024:商业建筑全年8:0021:医疗建筑门诊楼全年8:0021:医疗建筑住院部全年1:0024:学校建筑教学楼7:0018:节假日表B.0.3-4建筑类别时间234578办公建筑、教学楼节假日旅馆建筑、住院部全年商业建筑、门诊楼全年建筑类别时间222324办公建筑、教学楼节假日旅馆建筑、住院部全年商业建筑、门诊楼全年表B.0.3-5表B.0.3-6建筑类别时间234578办公建筑、教学楼节假日宾馆建筑全年商业建筑全年住院部全年门诊楼全年续表B.0.3-6建筑类别时间222324办公建筑教学楼节假日宾馆建筑全年商业建筑全年住院部全年门诊楼全年表B.0.3-8建筑类别时间234578办公建筑、教学楼节F宾馆建筑、住院部222324办公建筑教学楼节假日宾馆建筑、住院部全年商业建筑全年门诊楼全年表B.0.3-9建筑类别电器设备功率建筑类别电器设备功率办公建筑医院建筑住院部旅馆建筑医院建筑门诊楼商业建筑学校建筑教学楼5表B.0.3-10时间建筑类别2345788办公建筑、教学楼节假日人人宾馆建筑全年商业建筑全年住院部全年门诊楼全年建筑类别222324全年商业建筑全年住院部全年门诊楼全年表B.0.3-11控制方式供暖季供冷季手动控制自动控制列规定:筑构造尺寸应与设计建筑一致;节的规定;密度值及开关时间、房间人均占有的建筑面积及在室率、人员新风量及新风机组运行时间表、电气设备功率密度及使用率应与设计建筑一致;统。供暖和空气调节区的设置应与设计建筑一致。下列规定:EEH+Ec式中:Ei全年供暖和供冷总耗电量(式中:EiEc全年供冷耗电量(EcEH全年供暖耗电量(EH式中:Qc全年累计耗冷量式中:Qc得到;ACOP式中:QH全年累计耗热量(kwh),通过动态模拟软件计算得到;qi标准煤热值,取8.14kwh/kgce;q2综合发电煤耗(kgce/kwh),取72表C工程名称设计单位工程地址热工区划设计日期采用软件建筑面积m2体形系数设计建筑窗墙面积比wsix分与屋顶总wsixM的限值立面1立面2立面3立面4围护结构部位',是否符合标准规定传热系数K太阳得热系数SHGCW(·K)太阳得热系数SHGC立面1外窗(包括透光幕墙)立面立面2外窗立面3外窗(包括透光幕墙)屋顶透光部分屋面外墙(包括非透光幕墙)底面接触室外空气的架空或外挑楼板73续表C围护结构部位设计建筑参照建筑是否符合标准规定传热系数KW(·K)传热系数KW(·K)非供暖地下室与供暖房间之间的楼板非供暖房间与供暖房间之间的隔墙、楼板围护结构部位[(m"·K)/w]KK周边地面供暖地下室与土壤接触的外墙变形缝(两侧墙内保温时)权衡判断权衡判断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基本要求K(m'·K)]设计建筑是否满足基本要求屋面外墙(包括透光幕墙)太阳得热系数SHGC围护结构是否满足基本要求权衡计算结果设计建筑(kwh/m2)参照建筑(kwh/m2)全年供暖和供冷总耗电量权衡判断结论74附录选用。表D.0.1建筑玻璃的光热参数值材料类型材料名称规格颜色可见光太阳光数数光热光热比透射比反射比直接总透单层玻璃普通白玻6mm无色12mm无色超白玻璃6mm无色12mm无色浅蓝玻璃6mm浅绿玻璃6mm绿色水晶灰玻6mm灰色茶色玻璃6mm茶色夹层玻璃6C/1.52PVB/6C无色夹层玻璃3C+0.38PVB+3C无色3F绿+0.38PVB+3C浅绿6C+0.76PVB+6C无色6F+0.38PVB+浅绿75续表D.0.1材料类型材料名称规格颜色可见光太阳光遮阳系数光热比透射比反射比直接透射比总透LOW-E中空玻璃LOW-E6LOW-E+12A+6C无色6C+12A+6LOW-E无色遮阳LOW-E6LOW-E+12A+6C灰色6LOW-E+12A+6C浅蓝灰LOW-E中空玻璃双银LOW-E6LOW-E+12A+6C无色6IOW-E+12A+无色6LOW-E+12A+6CY镀膜热反射镀膜玻璃硬镀膜低辐射玻璃3mm4mm无色无色8mm无色无色12mm无色6mm金色8mm金色23/0.87;GB500332013;无色无色选用。表D.0.2其他透光材料的光热参数值材料类型材料名称规格颜色可见光太阳光遮阳系数光热透射比反射比直接透射比总透比聚碳酸酯乳白PC板3mm乳白颗粒PC板3mm无色透明PC板3mm无色4mm无色亚克力透明亚克力3mm无色4mm磨砂亚克力4mm乳白5mm乳白77附录系数,并应按下式计算:E.0.1)=+KKE.0.1)=+MA式中:km式中:kmK(m"·k)];Kyj(m·K)];A78附录F建筑物内供暖、空调和生活热水管道的绝热厚度介质温度范围绝热材料离心玻璃棉CAS铝镁质毡材柔性泡沫橡塑公称管径厚度公称管径厚度公称管径-10ec=管内介质温度<5C≤DN50≤DN5035DN70150DN7015045≥DN200≥DN200≥DN2005C=管内介质≤DN50≤DN4025≤DN4035DN70100DN50DN50DN50~125DN125300≥DN15045≥DN350≥DN30060ec<管内介质温度≤95C其中柔性泡沫橡塑:60ec<管内≤DN50≤DN32100P"-125P"-DN40125DN125DN150250DN15045045≥DN300≥DN500=0.033+0.00023tm[w/(m·K)]柔性泡沫橡塑:=0.03375+0.0001375tn[w/(m·K)]CAS铝镁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微生物检测新工具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注册会计师复习时间安排试题及答案
- 微生物检验人员的职业发展路径试题及答案
- 七年级生物下册 4.9.2 血液循环教学设计 (新版)北师大版
- 团队课题申报书范文
- 国画课题申报书
- 项目管理资格认证考点分析试题及答案
- 深入总结2025年国际金融理财师考试的学员案例与成功经验试题及答案
- 会计职业发展路径试题及答案
-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1课 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2025年保安证考试答题技巧与试题答案
- 浙江省宁波三锋教研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数学期中联考试卷(含答案)
- 2025年食品安全员试题及答案
- 智慧树知到《形势与政策(北京大学)》2025春期末答案
- 电子政务平台的维护与技术支持策略
- 2025年中国尼龙注塑件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承与发展》课件
- 曲妥珠单抗心脏毒性的管理
- 2024年机场广告行业投资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咨询报告
- 2025年中国越野汽车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手术室护理新进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