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答案的选项填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1.(2分)判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的依据是()A.发出耀眼的白光 B.放出大量的热 C.镁条逐渐变短 D.变成一种白色固体2.(2分)下列物质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A.牛奶硬水 B.冰水混合物海水 C.氢气干冰 D.铜液氧3.(2分)某同学对实验台上的一瓶无色气体进行了探究,他将带火星的木条伸进集气瓶内,木条复燃()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收集证据 D.获得结论4.(2分)学习化学,可以从化学的视角更好认识世界.下列对事实解释错误的是()A.食物腐败:分子发生了变化 B.热胀冷缩:分子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C.切洋葱时呛眼:分子在不断运动 D.氢气可燃氧气助燃: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5.(2分)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牙膏,“含氟牙膏”中的“氟”指的是()A.分子 B.原子 C.离子 D.元素6.(2分)如图所示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A. B. C. D.7.(2分)科学家发现在负压和超低温条件下,水会像棉花糖一样,以蓬松轻盈的形式稳定存在()A.“气凝胶冰”是纯净物 B.“气凝胶冰”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会融化 C.“气凝胶冰”与水的化学性质不同 D.结成“气凝胶冰”后,分子停止运动8.(2分)下列化学用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A.O B.Cu C.N D.CO9.(2分)下列有关化学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门捷列夫编制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B.道尔顿发现了电子 C.卢瑟福等人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D.汤姆森提出了原子的“葡萄干布丁”模型10.(2分)钛原子的质子数为22,相对原子质量为48,则钛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22 B.48 C.70 D.2611.(2分)下列有关药品的取用说法错误的是()A.为了节约药品,实验室用剩的药品应放回原瓶 B.取用药品时,要严格按照规定量取用,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液体取1~2mL C.取用药品时,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也不能尝任何药品味道 D.用药匙或纸槽将粉末状药品送入试管底部12.(2分)下列有关于水的天然循环说法不正确的是()A.太阳为水的天然循环提供能量 B.水的天然循环实现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C.水的天然循环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 D.水的天然循环中分子间隔发生了改变13.(2分)如图所示是某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和“”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生成了两种新的分子 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个数不变 C.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2:1 D.该反应既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分解反应14.(2分)下列排列顺序不正确的是()A.氯元素的化合价由低到高:HCl→Cl2→HClO B.相对分子质量由低到高:N2→O2→CO2 C.地壳中元素含量由低到高:Al→Si→O D.净水的相对净化程度由低到高:蒸馏→吸附→过滤15.(2分)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对该粒子的判断中,错误的是()A.原子核内有12个质子 B.该粒子属于金属元素 C.在化学变化中易得电子 D.该粒子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16.(2分)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分子、原子和离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 B.原子中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而原子不显电性 C.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是原子核 D.原子只有失去电子才能变成离子17.(2分)化学用语是国际统一规定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的符号,它是学习化学的基本工具。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中对数字“3”的意义说法不正确的是()①②3CO2③SO3④Fe3+⑤3He⑥NH3⑦3A.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②⑦ B.表示一个分子中的原子个数的是③⑥ C.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④ D.表示原子个数的是⑤18.(2分)下列措施中,一定能把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的是()A.降低温度 B.增加溶质 C.充分搅拌 D.增加溶剂19.(2分)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对该实验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该实验在加热过程中红色的铜粉逐渐变为黑色 B.该实验中的铜粉换成木炭则无法达到实验目的 C.若实验结束后未冷却到室温就读数,会导致测出的氧气含量偏小 D.正确操作情况下,反应消耗氧气的体积应该是反应前玻璃管内气体体积的20.(2分)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A.化学反应常常伴随着能量变化,所以有能量释放的变化都是化学反应 B.氧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易得两个电子,所以氧元素在含氧物质中一般显负二价 C.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粒子,则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分子或原子 D.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二、填空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共33分)21.(6分)认识并正确使用实验仪器都十分重要。如图是几种实验室常用实验仪器:(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A,D。(2)给3mL液体加热,应选用的仪器有D、和。(填序号)(3)仪器G的作用是和。22.(5分)如图所示是两个关于水的实验。(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填序号)。A.实验一,试管a中得到的气体能燃烧B.实验一,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均改变C.实验二,水变化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D.实验二,水的变化是物理变化(2)电解水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反应过程中保持不变的微观粒子为。(3)为区分软水和硬水,将等量的肥皂水分别滴加到盛有等量软水、硬水的试管中,振荡。生活上常用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23.(10分)过氧化氢是淡蓝色的粘稠液体,易溶于水、乙醚,熔点﹣0.43℃,常温下性质比较稳定,加热到153℃时猛烈地分解为水和氧气。过氧化氢溶于水后,形成过氧化氢溶液。过氧化氢溶液为无色透明液体,在常温下会分解成水和氧气,适用于伤口消毒和环境消毒等。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有,过氧化氢溶液的物理性质有,用途有(每空至少写一条)。(2)从宏观角度看,过氧化氢由(写名称)组成;从微观角度看,过氧化氢是由(写名称)构成。(3)在一定条件下,过氧化氢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常用原料。如图是这一变化的微观示意图,请回答:写出这一过程的文字表达式,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反应过程中,发生改变的微粒是(用符号表示)。该变化过程中,下列发生改变的是(填序号)。A.分子的数目B.原子的数目C.电子的数目D.元素的种类从微观角度分析,过氧化氢与水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24.(4分)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物质及其变化本质。请完成下列问题:(1)图1中“Na”符号表示多种信息,如表示钠元素、金属钠单质,还能表示。(2)钠可以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反应示意图如图2所示,结合所学知识(填序号)。A.原子都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成更小的粒子C.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D.在钠原子和氯原子形成氯化钠的过程中,得到电子的是氯原子25.(8分)某实验小组欲配制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按下列步骤操作。请填空。(1)计算:需氯化钠,水。(2)称量:调节托盘天平平衡后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左,此时应(填序号)。A.增加适量氯化钠B.减少适量氯化钠C.调节天平平衡螺母D.移动游码(3)配制溶液: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中,用玻璃杯搅拌,即得到所要配制的氯化钠溶液。若在配制过程中,出现以下状况。A.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B.用来配制溶液的烧杯刚刚用少量蒸馏水润洗过C.在把量好的水倒入烧杯时,有少量水溅出烧杯D.用托盘天平称取氯化钠固体时,将氯化钠固体放在右盘,且称量时使用了游码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21分)26.(7分)根据如图所示装置,回答问题:(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②。(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二氧化锰作,发生装置最好选用B,其优点是。(3)可以用F装置收集氧气,因为氧气,如果要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用这种装置收集氧气时应注意。(4)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时,检验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27.(14分)[发现问题]蜡烛是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用品.燃着的蜡烛在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白烟的成分是什么呢?三(5),提出了如下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探究:[猜想与假设]①白烟是蜡烛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②白烟是蜡烛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③白烟是石蜡蒸气凝结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实验验证](1)熄灭蜡烛,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验证假设(填序号),此实验能否得出正确结论?,原因是.(2)熄灭蜡烛,并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发现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3)熄灭蜡烛,并立即用燃着的木条伸到白烟处(不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为假设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假设,因为.四、计算题(6分)28.(6分)食醋是我们生活中重要的调味品,其主要成分是醋酸(化学式为CH3COOH)。请根据醋酸的化学式计算:(1)醋酸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填最简整数比)(2)醋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精确到1%)(3)多少克醋酸中碳元素的质量与88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相等。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答案的选项填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1.【分析】在化学变化中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变化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但要注意有这些现象时并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在于是有新物质生成,分析过程要注意不要被变化过程中的现象所迷惑,要找到本质。【解答】解:判断镁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需抓住其本质特征产生新物质,发出耀眼的强光、固体质量增加了;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镁说明有新物质生成。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是对化学变化特征的考查,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2.【分析】本题考查利用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否则属于混合物。【解答】解:A、牛奶由蛋白质,牛奶是混合物,属于混合物;B、冰水混合物中只有水分子,海水含有氯化钠、氯化镁等无机盐。故B正确;C、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单质;干冰即固态二氧化碳,属于纯净物;D、铜和液氧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纯净物。故选:B。【点评】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3.【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进行实验、解释与结论、拓展与迁移,木条复燃;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科学探究方法,是研究初中化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4.【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食物腐败,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解释正确。B、热胀冷缩,故选项解释错误。C、切洋葱时呛眼,向四周扩散。D、氢气可燃氧气助燃,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5.【分析】在讨论物质的宏观组成时常用元素来描述。药品、食品或日常生活用品中常说的含有什么等通常指的是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所以这里“含氟牙膏”中的“氟”指的是元素。【解答】解:含氟的牙膏有利于预防龋齿,这里的“氟”指的是氟元素。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生活生产中的实际应用方面的知识。6.【分析】A、根据过滤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过滤时要注意“一贴、三靠”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一不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大拇指不能放在短柄上。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方法、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7.【分析】A.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B.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分析;C.根据物质的构成来分析;D.根据分子的性质来分析。【解答】解:A.“气凝胶冰”中只含一种物质,故正确;B.“气凝胶冰”在一定条件下也会融化;C.“气凝胶冰”与水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错误;D.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的。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如何根据提供的信息进行正确的判断各方面的知识。8.【分析】根据化学式与元素符号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金属、大多数固体非金属等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它们的元素符号,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解答】解:A、O属于可表示氧元素,但不能表示一种物质。B、Cu属于金属元素,表示一个铜原子,故选项正确。C、N属于气态非金属元素,表示一个氮原子,故选项错误。D、该符号是一氧化碳的化学式,不能表示一种元素。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一般有三层含义(宏观:表示一种元素、一种单质,微观:表示一个原子)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9.【分析】根据科学家们各自在科学上做出的贡献,进行分析解答本题。【解答】解:A、门捷列夫,发现并归纳元素周期律,制作出世界上第一张元素周期表;B、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最先确立了原子学说,故B说法错误;C、卢瑟福等人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D、汤姆森提出了原子的“葡萄干布丁”模型;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化学的发展历史,关注化学学科成就,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10.【分析】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判断。【解答】解:已知钛原子的质子数为22,由于在原子中,则钛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2。故选:A。【点评】物质的结构是化学考查热点之一,明确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原子内部各种粒子间的质量、电荷、数目关系,是解题的基本要求。11.【分析】A、根据实验室剩余药品的处理原则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药品的取用以节约药品为原则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实验室药品取用的“三不”原则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实验室用剩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更不要拿出实验室,故选项说法错误。B、取用化学药品时应注意节约原则,液体取1~2mL即可。C、取用药品时,也不能尝任何药品味道。D、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时,用药匙或纸槽将粉末状药品送入试管底部,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12.【分析】根据水的天然循环、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水的天然循环中发生了水的固液气三态的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B、水的天然循环发生了水的固液气三态的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C、水的天然循环中发生了水的固液气三态的变化,水的天然循环中分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D、水的天然循环中发生了水的固液气三态的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水的天然循环、分子的基本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3.【分析】根据图示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单质的分子只含有一种原子,而化合物的分子含有多种分子,所以该反应是单质与单质生成化合物的化合反应,然后根据反应的分子个数确定各物质的分子个数比,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该反应生成了一种新的分子;B、该反应是三个分子反应生成两个分子,此选项错误;C、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2:1;D、该反应反应物是两种,符合“多变一”的特点,此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题考查了微观模拟图与化学反应的关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结合图示进行。14.【分析】A、根据元素在化学式中的化合价分析;B、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分析;C、根据地壳中元素的含量分析;D、根据净水的程度分析。【解答】解:A、氢显+1价,根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HCl3、H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分别是﹣1、0、+3,不符合题意;B、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就是相对分子质量、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6×2=32,故B顺序正确;C、地壳中元素含量前四位由低到高的元素依次是铁、铝、硅、氧,不符合题意;D、过滤除去的是不溶性固体小颗粒,蒸馏可以除去所有杂质,属于纯水、吸附,故D顺序不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化合价、相对分子质量、地壳中元素的含量以及净水的原理,根据基础知识即可解答。15.【分析】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则为稀有气体元素,属于相对稳定结构;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解答】解:A、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原子核内有12个质子。B、该粒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2,带“钅”字旁,故选项说法正确。C、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故选项说法错误。D、原子结构示意图中,该粒子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与得失电子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16.【分析】A、根据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来分析;B、根据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来分析;C、根据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来分析;D、根据离子的形成来分析。【解答】解:A、分子,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与氯离子构成的;B、原子中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因而原子不显电性;C、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因此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是原子核;D、原子失去电子能变成阳离子,故D说法错误。故选:D。【点评】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要理解和熟记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17.【分析】化学符号周围的数字表示不同的意义: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的个数;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几个原子构成一个分子;元素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解答】解:①中的3表示:一个硝酸根离子中含有4个氧原子;②3CO2中的8表示:3个二氧化碳分子;③SO3中的6表示:一个三氧化硫分子中含有3个氧原子;④Fe3+中的2表示:一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的正电荷;⑤3He中的3表示:3个氦原子;⑥NH3中的2表示:一个氨气分子中含有3个氢原子;⑦3中的3表示:8个硫酸根离子;故选:A。【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化学符号中的数字表示的意义,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表示的意义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要加强记忆,理解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18.【分析】根据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都可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降温可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升温可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解答】解:A、对于溶解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会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降低温度不饱和溶液仍不饱和。B、增加溶质能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C、搅拌不能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D、增加溶剂不能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大多数物质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一般采取三种方法:增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改变温度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9.【分析】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欲用加热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所选除氧剂要具备以下特征:本身在空气中加热,只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生成物为非气态。该实验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装置的气密性好;②所用药品必须是足量;③读数时一定要冷却到原温度,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该实验在加热过程中,红色的铜粉逐渐变为黑色。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但增加了新的气体,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C、若实验结束后未冷却到室温就读数,处于膨胀状态,故选项说法正确。D、正确操作情况下,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用加热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0.【分析】A、根据化学反应常常伴随着能量变化进行分析判断。B、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C、根据不带电的粒子,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化学变化的实质,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化学反应常常伴随着能量变化,如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B、氧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氧元素在含氧物质中一般显负二价,故选项推理错误。C、分子,但不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或原子,故选项推理错误。D、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故选项推理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二、填空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共33分)21.【分析】(1)熟记仪器的名称;(2)根据仪器的用途来分析;(3)根据仪器的用途来分析。【解答】解:(1)仪器A是胶头滴管,D是试管;试管;(2)给3mL液体加热,应选用的仪器有试管和酒精灯;故答案为:试管;(3)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搅拌等;搅拌。【点评】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22.【分析】(1)根据电解水的原理、化学反应的实质来分析;(2)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3)根据硬水与软水的检验方法以及硬水软化的方法来分析。【解答】解:(1)A.实验一,试管a中得到的气体体积较大,氢气具有可燃性,选项说法正确;B.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实验一、个数均不改变;C.由化学反应的实质可知,实验二,选项说法正确;D.实验二,该过程中没有新的物质生成,选项说法正确;(2)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符号表达式为:H2OH2+O4,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新物质,发生的属于分解反应,反应过程中氢原子和氧原子均没有发生改变;(3)为区分软水和硬水,将等量的肥皂水分别滴加到盛有等量软水,振荡。生活上常用煮沸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故答案为:(1)B;(2)H2OH2+O8;氢原子和氧原子。(3)软水;煮沸。【点评】本题考查了水的电解以及水的三态变化,难度不大。23.【分析】(1)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2)根据物质的组成与结构来分析。(3)过氧化氢在催化剂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化学反应的实质、物质的构成以及分子的性质来分析。【解答】解:(1)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区别在于是否需要通过发生化学反应表现出来。根据题目材料描述可知、加热到153℃时可分解为水和氧气;易溶于水;熔点﹣0.43℃。由3%的过氧化氢溶液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故用途为:用作消毒剂。(2)由过氧化氢化学式为H8O2,过氧化氢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3)①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过氧化氢在一定条件下可分解成水和氧气水+氧气,因此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2O7);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电子的数目,由反应化学方程式2H2O22H7O+O2↑可知,分子数目发生了改变、电子的数目。②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过氧化氢与水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故答案为:(1)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加热到153℃时可分解为水和氧气;易溶于水;熔点﹣0.43℃;用作消毒剂;(2)氢元素、氧元素;(3)①过氧化氢水+氧气;H2O2;BCD;②分子构成不同。【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24.【分析】(1)根据化学式与元素符号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金属、大多数固体非金属等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它们的元素符号,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2)由反应示意图可知,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氯原子得到1个电子形成氯离子,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1)Na属于金属元素,可表示钠元素,还能表示钠这一纯净物。(2)A.原子都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成更小的粒子。C.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D.在钠原子和氯原子形成氯化钠的过程中,得到电子的是氯原子。故答案为:(1)一个钠原子;(2)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式的含义、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5.【分析】(1)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来分析解答;(2)根据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左,说明氯化钠的质量偏大来分析解答;(3)A、根据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会导致所取水的体积偏小,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大来分析解答;B、根据用来配制溶液的烧杯刚刚用少量蒸馏水润洗过,会导致实际所取水的体积偏大,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小来分析解答;C、根据在把量好的水倒入烧杯时,有少量水溅出烧杯,会导致实际所取水的体积偏小,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大来分析解答;D、根据托盘天平称取氯化钠固体时,将氯化钠固体放在右盘,且称量时使用了游码,实际所取氯化钠的质量偏小,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小来分析解答。【解答】解:(1)配制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为200g×15%=30g;(2)调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排水管道选购合同
- 混凝土分项工程外包合同
- 人才猎聘服务合同示范
- 设备保养维修服务合同
- 瓷砖供货商合同
- 婚庆服务合同详尽汇编
- 简化房屋交易协议
- 借款合同到期延长范本
- 瓷砖加工销售合同
- 专业餐饮服务合同样本
- 文旅深度融合长期发展规划
- ASTM-D3359-(附著力测试标准)-中文版
- 5 协商决定班级事务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统编版
- 2024年清洁机器人项目合作计划书
- 高校实验室安全通识课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银行客户经理招聘面试题与参考回答(某大型集团公司)
- 残疾人体育活动推广与普及考核试卷
- 《安全系统工程》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 空气动力学仿真技术:计算流体力学(CFD):CFD在飞机设计中的应用
- 2024新教材高中政治 第一单元 生产资料所有制与经济体制 第一课 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1.1《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教案 部编版必修2
- 职业学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核心课《企业管理》课程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